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职员工培训方案(3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方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策划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职员工培训方案篇一
课程体系化不足,每年新员工诉求差异较大
新员工培训连年举行,创新难,突破难
培训实施受现有资源约束较大,培训成本高,考核无依据
2.能力诉求变化
新员工胜任力随着形势变化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知识结构、业务技能的新要求比较突出
员工职业素养及就业心态也异于之前
3.培训内容
只注重基础业务层面的培养
忽略了职业心态重塑和营销训练
忽略年轻人的新一代岗位诉求
4.新员工特征
综合素质及学习能力较强,但易好高骛远
追求自由的工作环境及自我个性的体现
有远大的抱负及志向,不善于制定工作计划及职业规划
在职员工培训方案篇二
一、金淼内衣服饰有限公司销售新员工培训
小组会议讨论重点:
1、 新员工培训需求调查表的制作;
2、 确定培训内容。
培训目的
1、使员工尽快的了解公司的基本状况;
2、使员工熟悉工作内容和工作重心;
3、使员工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
二、设置培训内容,以此做成员工培训需求调查表
(一)公共教育:
1.企业的规章制度
2.企业文化
3.社交礼仪,人际沟通
4.服务方式和技巧训练
5.服务用语训练
(二)质量认证:
1.内衣材质分析
2.缝合质量分析
3.内衣ph值分析
(三)业务知识:
1.内衣行业动态
2.行业内新服饰推广
3.顾客纠纷的处理方式和技巧
4售后服务
(四)对员工提出的特别培训需求进行单独培训
三、拟定培训方案
根据员工填写的培训需求表,确定培训内容: 根据员工填写的点查表,培训内容定为:
公共教育
1、企业的规章制度 课堂授课
2、企业文化 课堂授课
3、服务技巧和训练 课堂授课 在实践中演示
质量认证
1、内衣材质分析 课堂授课 在实践中演示
2、内衣ph值分析 课堂授课 在实践中演示
业务知识
1、内衣行业动态 课堂授课
2、销售方面知识 课堂授课
3、顾客纠纷的处理方式和技巧 课堂授课 在实践中演示
4、售后服务 课堂授课 在实践中演示
根据培训目标的不同层次,培训方案拟定为中期培训方案
四、召开员工动员大会
目的:更好的开展培训活动
五、实施培训活动
(一)、培训的范畴为内部培训,培训地点为公司内;
(二)、人力资源部在组织培训时,首先要向各部门经理发出培训通知,部门经理根据内容安排相关人员参加;
(三)、人力资源部的专职人员具体负责各类培训的申请`确认授课人联系与安排`课堂布置与工具、阅读材料,通知和评估,培训期间各项后勤支持和培训合同签订等工作;
(四)、根据培训内容确定教师配置;
(五)、根据培训要求,将培训确定为为期一周的中期培训。
六、费用预算
根据培训计划预算培训支出 课件费、讲师费、资料费等。
七、总结评估
(一)参与者评估
1培训内容`培训者的传授能力`培训方法`学习环境
2难以得到知识受训者是否已经学会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二)评估培训目标达成情况
1确定评估标准
2确定评估方法
3确定评估时间
(三)评估培训效果
1培训前后评估
2培训前后对照评估
通过培训评估结果了解受训者是否已经学会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在以后的工作中弥补不足;
员工自己进行培训前后的比较,找出优缺点,更好的投入到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当中。
在职员工培训方案篇三
一、培训目的
1、让新员工了解公司概况,规章制度,组织结构,使其更快适应工作环境。
2、让新员工熟悉岗位职责,工作流程,与工作相关业务知识以及服务行业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培训对象
公司所有新进员工
三、培训时间
新员工入职培训期1个月,包括2-3天的集中脱岗培训及后期的在岗培训。
四、培训方式
1、脱岗培训:采用集中授课的形式。
2、在岗培训:采用日常工作指导及一对一辅导形式。
五、培训教师
行政人事部负责人、店面经理、助理店长、在某方面具备专长和特殊技能的老员工
六、培训教材
公司简介、公司管理制度、部门管理制度、职位说明书、案例
七、培训内容
1、公司概况(历史、背景、经营理念、愿景、价值观)
2、组织结构图
3、公司福利待遇方面(保险、休假、请假等)
4、薪酬制度(发薪日、发薪方式)
5、绩效管理制度
6、职位说明书和具体工作规范、工作技巧
7、内部员工的熟悉(本部门上级、下级、同事及合作部门的同事等)
8、仪态仪表服务的要求
八、培训考核
1、书面考核。行政人事部统一印制考试受训者。脱岗培训中使用。
2、应用考核。通过观察测试等方法考查受训者在实际工作中对培训知识或技巧的应用。由部门直接上级、同事、行政人事部共同鉴定。
九、培训效果评估
行政人事部与新员工所在部门通过与受训者、教师、助理店长直接交流。跟踪了解培训后受训者的工作情况,逐步减少培训内容的偏差,改进培训方式,以使培训更加富有成效,达到预期培训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