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万有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述职报告 教案设计 整改报告 事迹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2023《怎样做教师》读后感3篇(精选文档)

时间:2023-03-30 15:20:06 浏览量:

《怎样做教师》读后感1  在当今形势下,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怎样做一个合格的教师?然而好多人都觉得现在当老师太难了,常常内心茫然,手足无措。而我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学生违反课堂纪律,对他们进行教育时,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怎样做教师》读后感3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3《怎样做教师》读后感3篇(精选文档)

《怎样做教师》读后感1

  在当今形势下,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怎样做一个合格的教师?然而好多人都觉得现在当老师太难了,常常内心茫然,手足无措。而我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学生违反课堂纪律,对他们进行教育时,也常常觉得黔驴技穷。读了《怎样做教师》这本书,自感获益非浅。

  首先我了解了今天为什么有如此多的老师会感觉教师难当,因为我们的工作方法太简单了,而且多年如一日,变化不大。无非是一边“严管”,一边“奉献爱心”。严管不见效,就用爱心感动,爱心感动不了,就更加严厉地管理,再不管事,只好借家长的手再来“修理”。然而学校管不了的学生往往家长早就失控了,家长还在指望老师把他的孩子教育过来呢!于是没招了。剩下的只有牢骚、无奈和疲惫。然而书中的提供的很多案例都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书中告诫我们:面对新的教育对象,一个个活生生、多变的个体,光有良好的师德是不够的,光有激情是不行的,还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真正的专业水*。

  有的的教师盲目相信师爱的力量,以为教师只要爱学生,一切就好了。针对这种倾向,作者王晓春老师尖锐指出:“很多教师都是这样,想用‘关爱’换来学生的‘感激’。教师一厢情愿地以为,学生一感激,就会改正缺点。可是现在的孩子由于家庭的溺爱,感恩心态越来越淡薄。你想,你关爱再多,能超过家长吗?家长关爱了那么长时间,那么大的力度,都没能使孩子听话。您的爱怎么就那么灵呢?”“千万不要以为爱能包治百病,爱不属于专业能力(虽然它对于教师是必须的,非常重要)。他们缺少的不是爱,而是理智,是智慧,是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可见在这本书里,王老师对案例中老师行为的评价,很现实,没有像其他所谓专家那样高谈论阔,空谈义理,也没有像有些所谓知名教授那样逃避现实,不敢对现实做出评论。而是做到了对现实的披露。

  在今天这个知识爆发的年代,做老师越来越难。只有不断的提升和充实自己,同时也要不停的转换角色才能当好教师。


《怎样做教师》读后感3篇扩展阅读


《怎样做教师》读后感3篇(扩展1)

——今天怎样做教师读后感5篇

今天怎样做教师读后感1

  “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必须追求人格的完美。追求人格完美时要做到心中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是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是量自己的短处。”这是*教师形象代言人、优秀教师于漪在回答”今天怎样做教师“这个问题时所作的回答。只有教师自己拥有完美的人格,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的榜样。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必须准备好这”两把尺子“,时时刻刻把自己与其他教师进行测量,找差距,想办法,改进自己的方方面面,这时给学生的爱才不是笼统的糊涂的爱。

  读了《今天怎样做教师》这本书,我深深体会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对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热爱学生表现在要尊重学生,建立*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善于发现和发扬学生们的优点,能够接受来自学生的正确意见,对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体罚等。

  热爱学生更要表现在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要对学生正确引导,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正确对待学生的不足和错误,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和行动上的正确引导,使他们能健康、活泼地成长。

  教师要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偏爱后进或处于困境中的学生,偏爱有缺陷的孩子,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树立自信,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是完全*等的。所谓偏爱,只是给差生关注多一点而已,情感靠近差生一点而已。他们渴望被喜欢、被注意、被关爱。

今天怎样做教师读后感2

  当我捧起《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这本书时,我一下子被书中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所吸引,掩卷沉思,受益非浅。一个故事述说着一个教育的智慧,这份智慧让人深思,给人启迪。

  开学第一天,在很多教师眼里,是再*常不过的事情,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一般的做法不外乎点名,打扫卫生,发新书,强调班级纪律等。这些行为是教师熟悉的,也是学生熟悉的,没有任何不妥之处,像每天的日出日落一样*淡无奇,没有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更无法走进学生的生命深处。

  然而,在开学第一天这一特殊的日子里,有一些老师不循常规,以自己的独特方式,给学生带来无比的惊喜。

  如文中的俞玉萍老师,自1997年担任班主任至今的十几年里,为了迎接开学第一天,她前一天晚上往往很少睡觉,因为她要为每一个学生设计胸卡。胸卡正面上端印着红色字体"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我有美丽的花",卡片的正中是三颗淡蓝色的星星,是让孩子们自己写名字的地方,下端是几朵盛开的洁白的百合。卡的背面则根据学生的名字写上个性化的寄语。到了开学的这一天,她早晨6点,准时到教室,学生陆续来到,她让第一个到的学生引导第二个学生到座位上坐好,第二个引导第三个,以此类推,直到所有学生到来坐好。接下来请学生阅读卡片,猜星星的用处。请学生说说自己名字的由来及含义。之后,俞玉萍老师会为学生朗诵一个故事,林清玄的《心田上的百合花开》。就这样,俞玉萍老师在开学第一天,就将一朵美丽而坚韧的百合花深深地种植在学生的心田,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俞玉萍老师十五年如一日的坚守,这种坚守的难能可贵之处,正是俞玉萍老师的魅力所在。

  我们很多老师都爱学生,像桂贤娣老师这样懂爱,会爱,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应该为数不多。从教多年,她经常问自己三个问题:"你爱你的学生吗?你会爱你的学生吗?你的学生感受到你的爱了吗?"经过长期的思考和实践,她将学生按照不同的特征分为十类,提出了"因生给爱十法".即病残生爱在得体、体弱生爱在关心、过失生爱在信任、屡错生爱在严厉、向师生爱在珍惜、背师生爱在主动、个性生爱在尊重、普通生爱在鼓励、进步生爱在赏识、后进生爱在鞭策。一个老师光有爱是不够的,没有哪一个学生会喜欢一个教学能力不强的老师,哪怕你再爱他们。在某种意义而言,教学水*高,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实实在在的东西,才是对他们最好的爱。桂贤娣老师就是这样一个老师,她不仅懂爱会爱,她还是一位颇具教学艺术的老师,她独创的情感教学法得到了专家和老师们的高度评价。

  还有前苏联教师阿莫纳什维利,他能在开学第一天神奇地叫出每一个学生的名字,他的这一行为让孩子们感到惊讶而又温馨。

  其实,很多时候,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的差别并无想象中的那么复杂与神秘,教育教学中一些不易为人觉察的细节,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爱心与执着,已经足以说明一切。他们幸福着学生的幸福,快乐着学生的快乐。

  断断续续读完这本书,点点滴滴收获在心头,读一本好书,犹如品一杯好茶,越品越有味。这正如美国富兰克林说的"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

今天怎样做教师读后感3

  今年暑假我读了郑杰老师的《今天怎样做教师》这本书时,受益非浅。读罢此书,我仿佛经受了一次“专业的洗礼”切切实实认识到要想当好一名教师,仅有“爱心”远远不够,仅有“严厉”也远远不够,要有一种研究的意识,提高专业水*,提高工作的智慧含量,成为一名智慧型教师。

  读完这本书,总体的感觉就是“专业”。他直面教育的现实,从活生生的教育案例中来,不尚空谈理,而是给予具体的指导,操作性强,让我们在对案例分的分析中逐渐接受一些教育理论的浸润。让我们澄清了认识,摆正了方向,进而找到正确的方法。新的时代给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挑战,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研究,让自己的工作有科学的指导,使自己成为一名充满智慧的教师,才能告别过去那种“高投入低产出”的得不偿失的工作状态,真正拥有一种幸福的教育生活。

  本书中提到狄德罗提出:“教师要有丰富的情感—— 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不允许漠视学生的情感,因为教师的漠视就是一种摧残,这是不能容忍的。情感淡漠使人*庸,情感衰退使杰出的人失色,有意摧残情感是绝对的蠢事。我们当以自勉——不论对自己还是对学生。”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

  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如果我们用*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都说人没当母亲之前看学生是一种心态,当了母亲之后又是一种心态,以我的理解,可能当了母亲,有了自己的孩子,对待学生便有了孩子自己母亲的心境。不管听话的、不听话的、漂亮的、不漂亮的、聪明的或是不聪明的孩子,在母亲的眼中都是有无数优点的。

  我们常说要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我想,如果有了母爱之心,我们就会发现,原来这种“闪光点”无处不在。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种对学生的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要对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所以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只喜欢那些自己认为“可爱”的孩子,而应该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和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包括“差生”。并且真正的教育之爱,并不是迁就学生,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而是要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帮助和服务,我们要给与学生的,是他们走出校园多年以后仍然保留在身上的,深入骨髓的习惯和性格。

  这种带有养成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必然带有“强制性”,离开了严格要求,便不是真正的爱。同时,这种爱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内容,如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怀着一颗爱才之心;对淘气、不守纪律的学生怀着一颗宽容之心;对学习较困难的学生怀着一颗关怀之心……这些爱是成为最好老师的基础。作为班主任的我,要从“喜欢学生”向“爱学生”发展!要为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对于怀着“做最好的自己”心愿的老师们,为达成所愿“做最好的教师”,还应该把这些爱化作“润物细无声”的“爱心之雨”通过教学实践“洒向”所教授的所有学生。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书中所提到的教育家们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因此,只有把教育作为一种事业,始终如一地把对学生的爱进行到底,才能真正地“做最好的教师”。

今天怎样做教师读后感4

  假期我读了《今天怎样做教师》这本书。读完这本书,我觉得在自己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每一个案例,我都认真去读,甚至有的案例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也曾亲身体验到,当看到专家们的点评,我时而惭愧,时而自豪。惭愧的是没有按照专家学者那样去思考问题,去解决问题,而是由着自己的性子去看问题,可以说没有科学头脑。自豪的是,偶尔也会和专家的思想火花碰撞,感觉自己在成长着。

  书中有一个案例《善待“老鼠屎”》这个案例主要讲的是对待差生的一个问题。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有的老师因为考核,*均分、及格率……直接挂钩,因此对班里的差生开始埋怨,把“老鼠屎”当成自己的出气桶。对他们冷嘲热讽,或严盯死防,或冷落惩罚,或驱逐出“班”。总之,大家都不能容忍“老鼠屎”的存在,有的老师觉得老鼠屎会搅混“班级”这锅粥。歧视他们,学生们也和老师一样开始排斥这些“老鼠屎”。看了这个案例,我一下想到我班里的张,每次考试,不管是语文,还是数学,他都给班级拉后腿。为此,我也头疼的不得了,想了一切办法和家长沟通,争取把成绩提高上去。可是每次都让我失望。虽然我失望,但我没有失去信心,对他仍然有期待。因为他学习不好,班级的学生总是欺负他,有一次,班里的顾骂他傻,他也不敢告诉我,后来我想了想,他不告诉我的原因一是害怕顾再找他麻烦,二是他已经失去了自信,觉得自己学习本来就不好,学生总欺负他,老师也不会向着自己。通过调查我知道学生欺负张之后,我在班里教育了他们,给同学们上了一节怎样做人的课。我们每个人都是*等的,谁也没有权利去欺负别人,例如张,他虽然学习不好,但是他身上有很多优点,说到这,同学们都纷纷发言,“老师他干值日很认真;老师他很有礼貌;老师他爱帮助同学,有一次,咱班同学文具盒掉在了地上,他主动帮助捡起来……”是啊,这些都是他的优点,我们看在眼里,可是为什么有的人偏偏扯住人家小辫子不放,学*是倒数第一,总给班级拉分。这些话语去侮辱他呢?难道你们没想过这样会伤害他的自尊心吗?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尊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为什么要拿别人的弱点来当笑料?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将心比心,同学们,我们学过这篇课文,难道文章的内涵我们不记得了吗?希望你们大家好好反省自己,怎样对待别人,尊重别人。我和同学的谈话足足一节课,虽然这节课没有讲课,但是我觉得自己讲了,而且是很精彩的一节人生课。我想每个同学都能去反思,而张对我更是感激不尽,他总是来亲近我,和我说说话,因为在他的眼里我是一名正义的老师,我对每一个学生都很公*。在我这里,他能得到快乐,不压抑。虽然每次考试他都给我班里拉分,我也很生气,但是我从来没侮辱过他,我总是在为他加油、呐喊。他也总是和我保证“老师我一定好好学,不让你失望!”这点保证就够了,这是孩子的真心话,他也努力去做了,所以我对他没有任何埋怨,我也相信他一定能把成绩提高上来,因为有我和同学们对他的帮助,鼓励,事实证明我的做法是对的,他的成绩也是在不断的提高,他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我们也为他高兴。真的希望我们当老师的善待“老鼠屎”、珍惜“老鼠屎”、改造“老鼠屎”,这是我们老师的一种责任,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美德。让我们给学生多点人文关怀,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我们都该努力地使自己有所作为!

  虽然这本书读完了,但是我觉得我还没有读完,里面鲜明的案例,还有那些深刻的道理,不得不让我一辈子去读,去体会,也让我不得不一次次的问自己,怎样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今天怎样做教师读后感5

  案例中讲的是一名老师帮助一个学习成绩差且没有兴趣的孩子培养兴趣,提高学习成绩的事例。案例中,那名老师的耐性让人佩服,他真的是倾注了自己的爱给学生,感动之余不禁想到,如果有人问我:“你会喜欢每一个学生吗?”在没有看书之前,我会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会!但是,静下心来思考这个问题,真的是如此吗?面对案例中的学生,自己是否能向那位老师那样耐心呢?这时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在看到学习认真、行径乖巧的同学时的心花怒放,和看到调皮好动的同学不遵守课堂纪律时的怒火攻心,反省一下,我是否真的做到自己所说的爱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呢?细细品王老师的点评,不禁让我感触颇深,她说:“要区分职业的爱和私人的爱”。书中说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主要是职业的爱,而不是私人的爱。因为任何一个人爱的付出,都是有选择,有重点的,“博爱”不仅会把人累死,更把教师的职责范围扩大。在这些语句中,让我感受到了清新与自然,诚恳与真实,科学的思维方式下对“爱”的理解。

  是啊,教师要爱每一个孩子,对于不同性格的孩子,作为教师不可避免的会有私人的.情感选择倾向。私人的爱是无法强求的,但教师必须用教师的职业的爱去对待每一个孩子。在孩子有困难时,在孩子做错事时,在孩子得到进步时,作为教师才能一视同仁的对待,教师的爱就是渗透在*时的点滴中,贯穿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简单的几句话让我豁然开朗。

  书中王晓春老师那些酣畅淋漓的名言警句,无时无处不体现了王老师的睿智和深邃,而这些恰恰是我们这些青年教师所欠缺的。今天,我们应该怎么当教师?书中一言以蔽之:光有良好的师德是不够的,光激情燃烧是不行的,还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真正的专业水*。

  教学之余,我读了《今天怎样做教师》这本书,感受颇深。觉得这是一本既能给一线教师指明方向,又能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学术水*的好书。

  相信读后感大全网能够帮助到找不到优质读后感的您,找到优质的读后感模板。https://m.dhb100.com/

  首先,读这本书,你不会感到辛苦,因为书中到处是生动形象、贴近生活的故事,在这里你可以从一个又一个真实的故事中领悟教育的真谛。从小徒弟带着寻常的小石头到市场问价,领悟到一个人的价值关键要看他把自己定位在哪里;从小伙子手抓小鸟逼智者卜问生死,让人们明白一个人的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

  其次,此书能够用独特的眼光看教育,以负责的态度提建议。今天怎样做教师?这是许多人都在探索的问题。是啊,在当前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确实是挺不容易的。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教师的工作是忙碌的,但我认为教师的成就感--“桃李满天下”的幸福,也是无人能及的,教师的价值是永恒的。那么,那么站在21世纪的今天,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今天,我们理想中的教师应该是怎样的呢?在我们的心中应该建立起什么样的教师形象呢?读了《今天怎样做教师》这本书,给我很多启示。

  一、教师要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首先就要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孩子就需要与孩子沟通,与家长沟通。其次,爱学生就要公*对待所有学生。“公正客观”被视为理想教师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学生最希望教师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公正,这是孩子信赖教师的基础。第三,爱学生就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创造精神,与他们*等相处,用自己的信任与关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二、教师要把强烈的责任意识放在首位

  教师要忠实地履行职责,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如重庆市开县优秀教师群体在两次突如其来的灾害中,不顾个人和家庭的安危,全力保护和抢救学生,他们在做这种选择时,常说的一句话是:“我是老师。”“我是老师”,一句普普通通的话,但它掷地有声!“我是老师”反映了一名教师强烈的责任意识,这种责任意识表明教师形成了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律意识和人格素养,这是新时期师德的一个核心内容。

  三、教师要以高尚、昂扬、乐观的态度生活

  魏书生说:我们以高尚、昂扬、乐观的态度去看待生活,那我们就会生活在高尚、昂扬、乐观的生活之中。今天,我们教师要充满爱,爱人生的每一段时间,爱生活的每一个空间,爱他的职业,爱他的事业。让我们的爱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使我们的教育工作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用我们的爱不断发展自己,以完善我们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用我们的爱到笑对人生的境遇,以积极向上的精神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

  总之,我认为学习是永恒的主题,只有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人,才能拥有教育的智慧。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一定会严格要求我自己,积极进取,尽早地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师。

  暑假,我认真拜读了王晓春老师的著作《今天怎样做教师》,虽然书中的100个教育案例都是出自中小学校园,然而却关系到所有教育战线上的教师们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理解。今天,我们应该怎么当教师?书中一言以蔽之:光有良好的师德是不够的,光激情燃烧是不行的,还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真正的专业水*。教师是一种使人类和自己都会变得更加美好的职业。教师以其创造性的劳动去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并在创造性的劳动中,享受因过程本身而带来的自身生命力焕发的欢乐。教师在为事业奉献的过程中,其生命和才智也不断获得更新和发展。教师在为孩子操劳的过程中,也享受着教育的快乐和幸福。那今天,我们应当怎样做一名好教师呢?


《怎样做教师》读后感3篇(扩展2)

——《今天怎样做教师》的读后感3篇

《今天怎样做教师》的读后感1

  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人,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

  读过《今天怎样做教师》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最多的爱。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以前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制作教具、上课、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定位。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挥着我,从师范中学习的艺术到工作中教的课好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

  “一个人在求学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时间”,虽然减负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我们仍能听到许多学生埋怨的声音,细问起来,原来,每天做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回家还得完成家长的若干作业。邻居家的小男孩,放学回家很少出门活动,就连寒暑假也不例外,每天都关在小房间里做妈妈布置的什么《江苏正卷》、《课外补充阅读题》等习题集,碰到难题(特别是些联系生活谈感受的题目)必过来问我,细看一下整本习题集,无非是些常见的题目,好些题目与学校统一的练习册雷同,甚至一模一样,而真正能开发智力的题目寥寥无几,孩子就在这样每天练了又练的习题中荒废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时光。“最宝贵的财富”也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

  每每想到这儿,初为人母的我都会发誓将来要让自己的女儿从繁重的“家作”中*出来,我会和她做游戏,看她画画,欣赏她唱歌跳舞,引导她读书明理,带着她去看路边艺人奇妙的手艺……带着她认识大自然,认识社会学习在学校中看不到学不到的知识。

  在社会要求学校给学生减负的同时,我们也呼吁各位家长给孩子减负。现在正是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正是他们好动好玩的年纪,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能正确对待他们稚嫩的问题,欣赏他们童趣十足的举动,多给他们“最宝贵的财富”,我相信每个童年在记忆中都会是五彩缤纷的。

  有句话说:“活在当下”。其实,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虽然从出生到长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但今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仍然有自己选择的机会,是选择努力踏实地度过还是空虚而归,全在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直到现在也拾不起来。工作上的杂事与生活中的事情搅得没有时间,没心情(其实我知道这些都是找借口)。既然经常思考,我想这件事很快会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

  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凡了,*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

  工作几年,能够得到学校领导和家长的肯定,心里自然很高兴,但又觉得自己做得实在是太少了,有点愧对家长的信任,领导的表扬。

  “公*公正”“爱心”“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等等,新教育为教师提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方向。所谓坚持,所谓勤奋,所谓的所谓……教师自身的前进动力,外在的推动力。不论怎样,都去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师,努力的教师。

  教育的本体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一个人具备品德的高尚?我想: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论他为金钱去奋斗还是为理想奋斗,只要是正常的奋斗,正当的争取。在奋斗的过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时时去帮助别人,他都可以说是品德高尚的人。

  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新教育也教育了我,是新教育实验学校让我进步了。谢谢新教育给了我成长的舞台。我喜欢我现在拥有的一切:学生、工作、家人、孩子。

  《今天怎样做教师》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观。这就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使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之,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能走在时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今天怎样做教师》的读后感2

  读了《今天怎样做教师》,我想做一名快乐高明而且让学生喜欢的教师,到底应该怎样去做呢?结合自己的实际,我有以下看法:作一名快乐的教师,必须学会发现快乐,体验快乐,教师的快乐来源于何处呢?

  教师的快乐来源于教育对象的激情与活力。面对朝气蓬勃、天真浪漫的青少年,教师会永葆青春、永怀童心、永有童趣,即使岁月染白须眉鬓发,心头也会绽放不败的春花。

  教师的快乐来源于教育过程的挑战与创新。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人不能两次渡过同一条河流,更不可能重复使用一种教育方法。学生是千差万别的,教育情景也是千变万化的。这种变化,对教师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考验。它激励和鞭策着教师不断创新,不断超越,时刻置身于一种色彩斑阑的新奇感觉之中。

  教师的快乐来源于学生心灵的回应与情感的互动。教师一串连珠的妙语、一个生动的事例、一句精巧的名言、一节成功的教学,都会赢得学生赞赏的目光、会心的微笑、热情的掌声、由衷的敬意;教师对学生的每一点关爱、每一丝呵护、每一次教诲,都会融入学生的脑海,刻在学生的心扉。此情无价,此乐无价。

  教师的快乐来源于教育目的的崇高远大,来源于教育成果的的丰硕殷实。教师之于学生,可以传承精神,延续理想,升华知识,克隆品质。一名优秀教师,不仅是在培养着一批现实的优秀学生,同时也是在培养着一个未来的优良社会。当桃李遍天下之时,教师的思想主张便得以发扬光大,教师的付出便得以成倍的回报。那种精神的满足与心灵的慰藉是任何物质财富都无法比拟的。

  教师的快乐在于自己体察快乐、品味快乐,更在于自己创造快乐、享受快乐。一个善于创造快乐教学情景的优秀教师,能把枯燥的知识教学转化为妙趣横生的娱乐活动,自己教得愉快,学生学得轻松;自己教得省时省力,学生学得深刻扎实;自己讲得少而精,学生用得博而广。愿做春蚕、蜡烛的精神、情操固然可歌可泣,但会演喜剧的能力水*则更加可喜可贺。

  作一名高明的教师,必须有高明的方法。我的具体做法是:仅仅教师自己作出严于律己的榜样是不够的,他还必须以严格的纪律约束学生的行为。

  最要紧的是,教师要以慈父的态度对待学生,他应当想到。父亲把孩子托付给他,他就是处于代父亲职责的地位。

  既不应自己有恶习,也不应容忍学生有恶习。他应当严峻而不冷酷,和蔼而不纵容,否则,冷酷会引起厌恶,纵容会招致轻视。他要经常讲解什么是荣誉与善良,因为愈是经常告诫,就愈少需用惩罚。他不应当发脾气,但又不应当对应该纠正的错误视而不见。他的教学应当简明扼要,他应忍劳耐苦,对学生的要求应坚持,但又不要过分苛求。

  应当善于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向不发问的学生提问。对学生朗读的表扬既不可吝啬,也不可浪费,因为吝啬使学生产生对课业的厌恶,浪费则产生自满。

  在纠正学生的过失时,既不能讽刺挖苦,也不应辱骂。有些教师在责备学生的过失时好像是在嫌恶学生,这就会挫伤学生勤奋学生的积极性。

  应当要求学生在听自己讲话的时候要注意力集中,并保持安静。因为名家的演讲不应去迎合学生的标准,而是相反,学生的演讲要去适应名家的标准。此外,如果可能,教师要细心观察每个学生所赞扬的是什么地方,他是如何赞扬的。教师对自己演讲中的优点感到高兴不是由于这些优点本身,而是由于学生能正确理解。能分出好坏。

  作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必须做到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一个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有人给师生关系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即电路适配器,相同的教育条件,教育对象,通过一定的师生关系配置,或许能爆发出强烈的教育能量,产生积极的教育效益,或完全相反,会产生短路,使学生厌学。在这个电路适配器的关系中,老师处在更主动的位置上,建立什么样的师生关系,主动权在老师手上。在以往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在学生面前,他们是知识的权威。但是今天,学生接受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大大拓宽了,学生独立性的增强和信息来源的扩大,使他们思维敏捷、充满活力,有些教师在电脑操作、畅销书阅读等方面会落在一些学生的后面。老师要乐于向学生学习。老师应该把“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当成自己的座右铭,师生之间有时是以“能”会友的关系。现在的学生涉猎广泛,学习速度远远超过教师,作为老师就应该谦虚地向学生学习。这并不是什么不好意思的事情。相反,如果教师不肯放下架子,不加强学习,不主动与学生交流、交心,甚至还把体罚、侮辱学生人格的做法当作最为有效的教育手段,那就不仅不会是受学生喜欢的教师,还会彻底破坏师生关系。无论中学生还是小学生,他们对自己喜欢的教师都会有一些普遍认同的标准,诸如尊重和理解学生,宽容、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等待人、说话办事公道、有耐心、不轻易发脾气等。教师要放下架子,把学生放在心上。“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关心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自觉接受学生的评价,努力做学生喜欢的教师。教师要学会宽容,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宽容学生一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每当想起叶圣陶先生的话:你这糊涂的先生,在你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身为教师,就更加感受到自己职责的神圣和一言一行的重要。

《今天怎样做教师》的读后感3

  在假期中我读了《今天怎样做教师》这本书,此书是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的退休教师王晓春老师在”教育在线“的”班主任论坛“上对来自网友的一些教育案例的点评,分为四大部分: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师生关系问题和管理问题。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教育,从一个专业研究者的角度进行了科学辩证的分析,以期帮助广大一线教师摆正教育的航向,找到正确的教育方法。

  读罢此书,我仿佛经受了一次”专业的洗礼“,切切实实认识到要想当好一名教师,仅有”爱心“远远不够,仅有”严厉“也远远不够,要有一种研究的意识,提高专业水*,提高工作的智慧含量,成为一名智慧型教师。

  在回答”今天怎么做教师“这个复杂问题时,王老师明确指出”光有良好的师德是不够的,光激情燃烧是不行的,还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真正的专业水*“。这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很有启示作用。可是现实情况是怎样的呢?正如王老师在前言中说到”相当一部分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方法太简单了,而且多年如一日,变化不大,无非是一边‘严管’,一边‘奉献爱心’。严管不见效,就用爱心感动之,爱心感动不了,就更加严厉地管理之,再不管事,只好借助家长的手‘修理’之。然而学校管不了的学生往往家长早就失控了,家长还指望教师把他的孩子弄过来呢!于是没撤了。剩下的只有牢骚、无奈和疲惫。而且工作方法越简单,教师越感觉劳累,因为低科技含量、低效率的重复劳动最磨损人的心灵。我感觉,以这样的专业能力应付日新月异的社会和越来越奇的新一代,难免捉襟见肘,力不从心……“这可能是我们很多老师活得累的重要原因,正因为专业性不强,”谁也能干得了“,所以教师地位的提高也是举步维艰。

  针对”爱学生“这个问题,王老师指出”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主要是职业的爱,而不是私人的爱“,”教师的爱是一种关心,一种关切,一种理解,一种宽容,一种帮助“,而前提是尊重,因为绝大多数学生不会太在意教师是否爱自己,而希望老师都”尊重“自己而已。我们区分清楚了爱的性质之后,便很容易理解,作为教师,”职业的爱是必须做到的,私人感情是无法强求的“这样就防止了非理性的施教,将教师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研究学生,因材施教上来,特别是”处理问题学生“时,王老师特别强调”研究“,不能在表面的”管理“上下功夫,因为”一个孩子一个样“只有在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孩子的成长史认真分析之后,找到”这一个“孩子的病症所在,才能对症下药。

  读完王老师的这本书,总体的感觉就是”专业“,他直面教育的现实,从活生生的教育案例中来,不空谈理论,而是给予具体的指导,操作性强,让我们在对案例的分析中逐渐接受一些教育理论的浸润。让我们澄清了认识,摆正了方向,进而找到正确的方法。新的时代给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挑战,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研究,让自己的工作有科学的指导,使自己成为一名充满智慧的教师,才能告别过去那种”高投入低产出“的得不偿失的工作状态,真正拥有一种幸福的教育生活。


《怎样做教师》读后感3篇(扩展3)

——今天怎样做教师的读后感3篇

今天怎样做教师的读后感1

  前不久在网上看到一则寓言:一只蜈蚣在路上自由地爬行,爬着爬着,遇到了哲学家青蛙。青蛙非常惊讶,瞪大了眼睛愣愣地盯着他,还自言自语地说着。蜈蚣很奇怪,就问:“青蛙哲学家,你在干什么呀?”青蛙说:“你真了不起,能指挥几十只腿走路。我正在思考走路是先迈左腿还是先迈右腿好?”蜈蚣一听,也愣住了,心想这个问题我怎么就从没想过?想着想着,自己也琢磨起来:是先迈左腿好呢还是先迈右脚好?谁知越想越复杂,号称百足之虫的蜈蚣*时走路灵活自如的像蛇一样快,这一刻里竟然再没几只脚能听使唤的。折腾了半天也没能前进一步。过了一会儿,青蛙哲学家恰巧又转了回来,看到蜈蚣在那里伸胳膊踢腿,就很奇怪:“蜈蚣先生,你在锻炼身体吗?”蜈蚣急了:“那里呀,我在思考你的问题,可是我越想越复杂,如今怎么也迈不出步子来了。”乍一听觉得这个故事很好笑,但是仔细体味起来,就能从这则寓言故事中得到一些启发。教师的角色就好像是故事中的青蛙,蜈蚣是被青蛙给教坏了。如果联系我们的工作,教学中可曾有过类似的将简单浅显的问题教复杂了?可曾有过将现成的问题肢解细化,细嚼慢咽的灌输给学生?可曾有过“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渠沟”的感慨呢?在今天似乎教师的角色变得越来越复杂了,让我们这些青年教师有一些不知所措。好在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莎士比亚),有了它就为我们指出了一条明朗的道路。在我看来王晓春老师做的就是这样的工作。他的《今天怎样做教师》和《教育的智慧从哪里来》都给我们这样在教育一线苦苦摸索的教师们送来了一剂沁人心脾的良药。100个案例,从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师生关系问题、管理问题四个方面入手,给我们做了个专业化的展示:

  1、 主要不靠“嘴”教育孩子。靠的是情境,靠的是行动。

  2、 我们无法改天换地,但是没有人能阻止我们为改天换地贡献一份力量,只要我们不放弃理想。

  3、 正是家长的溺爱,教会了孩子自私和不孝。

  4、我们的教育就是这样,大家除了考试分数什么也看不见,本该家庭教育解决的品德问题推到学校,本该幼儿园、中小学解决的品德问题推给大学。难怪我们老得“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因为家庭教育的基础就没打好,学校要不断“补课”;因为学校一边“加强”某种教育,一边同时把隐患推给高一级学校,在应试的疯狂中,实际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制造”的问题往往比“解决”的问题还要多,最后压力都加到社会……

  5、 热爱生活是热爱学习的前提。

  6、 保持好奇式的探究心态,是制怒的最好办法之一。

  7、这可能是特点而非缺点。

  8、我不赞成教师做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因为到底什么样的“灵魂”最有利于他将来在社会上发展,你并不一定清楚。再说,你对自己的“灵魂”就那么自信吗?

  ……

  王晓春老师这些酣畅淋漓的名言警句,无时无处不体现了王老师的睿智和深邃。而这些恰恰是我们这些青年教师说欠缺的。

  人们给予教师许许多多荣耀的称誉。“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尤其是*儒家将尊师敬孔的思想发挥到极致,“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影响浸润了中华文明几千年。然而今天教师也不再拥有令人真正崇敬的荣耀和光环。重塑教师形象,还教师与教育最本真的面目,是我们每一个人民教师神圣的职责和不可推卸的义务。那么站在21世纪的今天,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今天,我们理想中的教师应该是怎样的呢?在我们的心中应该建立起什么样的教师形象呢?读了王晓春老师的《今天怎样做教师》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长长的句子,艰辛是定语,耐心是状语,热情是补语;又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根号,一叠叠作业 本为他的青春无数开*方。”其实这些都只说了一半。因为,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我则认为:教育首先是一种服务,教师是一种带有浓厚服务性质的职业。一种为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帮助的服务,一种为社会培养健康健全的人类的服务。也惟有如此,作为教师心怀一种服务思想,才可能从过去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误区中走出来,走进学生,亲近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蹲下来悉心聆听他们的心声,熟悉他们的呼吸,也只有这样才能为他们提供最切合实际的东西,才能为他们铺设好最适合他们的道路,让他们能够在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声中他们张扬个性,茁壮成长。其次,当代的教师还要树立这样的观念:“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一名好教师,一名爱学生的教师,会将学生放在*等地位,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视他们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相长。再次,作为当代的教师还应该“善思“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思想的芦苇。”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教师应该是个思想者。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做个有心人,去认真总结教育的得与失。

  以上就是我读完王晓春老师的《今天怎样做教师》后的几点不成熟的感想。最后套用这样一句话作为结尾:“我是一个行者,步履轻盈,在教育的路上,我的脸上带着笑容,我的心中充满阳光,我的行囊中为教育准备了一切:澎湃的热情、宽容的胸襟、迷人的书香、思考的大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一定会严格的要求我自己,尽早的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师。

今天怎样做教师的读后感2

  读了《今天怎样做教师》,我想做一名快乐高明而且让学生喜欢的教师,到底应该怎样去做呢?结合自己的实际,我有以下看法:

  作一名快乐的教师,必须学会发现快乐,体验快乐,教师的快乐来源于何处呢?

  教师的快乐来源于教育对象的激情与活力。面对朝气蓬勃、天真浪漫的青少年,教师会永葆青春、永怀童心、永有童趣,即使岁月染白须眉鬓发,心头也会绽放不败的春花。

  教师的快乐来源于教育过程的挑战与创新。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人不能两次渡过同一条河流,更不可能重复使用一种教育方法。学生是千差万别的,教育情景也是千变万化的。这种变化,对教师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考验。它激励和鞭策着教师不断创新,不断超越,时刻置身于一种色彩斑阑的新奇感觉之中。

  教师的快乐来源于学生心灵的回应与情感的互动。教师一串连珠的妙语、一个生动的事例、一句精巧的名言、一节成功的教学,都会赢得学生赞赏的目光、会心的微笑、热情的掌声、由衷的敬意;教师对学生的每一点关爱、每一丝呵护、每一次教诲,都会融入学生的脑海,刻在学生的心扉。此情无价,此乐无价。

  教师的快乐来源于教育目的的崇高远大,来源于教育成果的的丰硕殷实。教师之于学生,可以传承精神,延续理想,升华知识,克隆品质。一名优秀教师,不仅是在培养着一批现实的优秀学生,同时也是在培养着一个未来的优良社会。当桃李遍天下之时,教师的思想主张便得以发扬光大,教师的付出便得以成倍的回报。那种精神的满足与心灵的慰藉是任何物质财富都无法比拟的。

  教师的快乐在于自己体察快乐、品味快乐,更在于自己创造快乐、享受快乐。一个善于创造快乐教学情景的优秀教师,能把枯燥的知识教学转化为妙趣横生的娱乐活动,自己教得愉快,学生学得轻松;自己教得省时省力,学生学得深刻扎实;自己讲得少而精,学生用得博而广。愿做春蚕、蜡烛的精神、情操固然可歌可泣,但会演喜剧的能力水*则更加可喜可贺。

  作一名高明的教师,必须有高明的方法。我的具体做法是:仅仅教师自己作出严于律己的榜样是不够的,他还必须以严格的纪律约束学生的行为。

  最要紧的是,教师要以慈父的态度对待学生,他应当想到。父亲把孩子托付给他,他就是处于代父亲职责的地位。

  既不应自己有恶习,也不应容忍学生有恶习。他应当严峻而不冷酷,和蔼而不纵容,否则,冷酷会引起厌恶,纵容会招致轻视。他要经常讲解什么是荣誉与善良,因为愈是经常告诫,就愈少需用惩罚。他不应当发脾气,但又不应当对应该纠正的错误视而不见。他的教学应当简明扼要,他应忍劳耐苦,对学生的要求应坚持,但又不要过分苛求。

  应当善于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向不发问的学生提问。对学生朗读的表扬既不可吝啬,也不可浪费,因为吝啬使学生产生对课业的厌恶,浪费则产生自满。

  在纠正学生的过失时,既不能讽刺挖苦,也不应辱骂。有些教师在责备学生的过失时好像是在嫌恶学生,这就会挫伤学生勤奋学生的积极性。

  应当要求学生在听自己讲话的时候要注意力集中,并保持安静。因为名家的演讲不应去迎合学生的标准,而是相反,学生的演讲要去适应名家的标准。此外,如果可能,教师要细心观察每个学生所赞扬的是什么地方,他是如何赞扬的。教师对自己演讲中的`优点感到高兴不是由于这些优点本身,而是由于学生能正确理解。能分出好坏。

  作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必须做到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一个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有人给师生关系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即电路适配器,相同的教育条件,教育对象,通过一定的师生关系配置,或许能爆发出强烈的教育能量,产生积极的教育效益,或完全相反,会产生短路,使学生厌学。在这个电路适配器的关系中,老师处在更主动的位置上,建立什么样的师生关系,主动权在老师手上。在以往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在学生面前,他们是知识的权威。但是今天,学生接受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大大拓宽了,学生独立性的增强和信息来源的扩大,使他们思维敏捷、充满活力,有些教师在电脑操作、畅销书阅读等方面会落在一些学生的后面。老师要乐于向学生学习。老师应该把“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当成自己的座右铭,师生之间有时是以“能”会友的关系。现在的学生涉猎广泛,学习速度远远超过教师,作为老师就应该谦虚地向学生学习。这并不是什么不好意思的事情。相反,如果教师不肯放下架子,不加强学习,不主动与学生交流、交心,甚至还把体罚、侮辱学生人格的做法当作最为有效的教育手段,那就不仅不会是受学生喜欢的教师,还会彻底破坏师生关系。无论中学生还是小学生,他们对自己喜欢的教师都会有一些普遍认同的标准,诸如尊重和理解学生,宽容、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等待人、说话办事公道、有耐心、不轻易发脾气等。教师要放下架子,把学生放在心上。“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关心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自觉接受学生的评价,努力做学生喜欢的教师。教师要学会宽容,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宽容学生一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每当想起叶圣陶先生的话:你这糊涂的先生,在你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身为教师,就更加感受到自己职责的神圣和一言一行的重要。

今天怎样做教师的读后感3

  今年的寒假是一个特殊的假期,假期的延长让我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自我“充电”。假期中,我认真拜读了王晓春老师的著作《今天怎样做教师》,书中的100个教育案例都是出自中小学校园,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下面对书中的一则案例发表自己的感触:

  案例中讲的是一名老师帮助一个学习成绩差且没有兴趣的孩子培养兴趣,提高学习成绩的事例。案例中,那名老师的耐性让人佩服,他真的是倾注了自己的爱给学生,感动之余不禁想到,如果有人问我:“你会喜欢每一个学生吗?”在没有看书之前,我会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会!但是,静下心来思考这个问题,真的是如此吗?面对案例中的学生,自己是否能向那位老师那样耐心呢?这时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在看到学习认真、行径乖巧的同学时的心花怒放,和看到调皮好动的同学不遵守课堂纪律时的怒火攻心,反省一下,我是否真的做到自己所说的爱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呢?细细品王老师的点评,不禁让我感触颇深,她说:“要区分职业的爱和私人的爱”。书中说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主要是职业的爱,而不是私人的爱。因为任何一个人爱的付出,都是有选择,有重点的,“博爱”不仅会把人累死,更把教师的职责范围扩大。在这些语句中,让我感受到了清新与自然,诚恳与真实,科学的思维方式下对“爱”的理解。

  是啊,教师要爱每一个孩子,对于不同性格的孩子,作为教师不可避免的会有私人的情感选择倾向。私人的爱是无法强求的,但教师必须用教师的职业的爱去对待每一个孩子。在孩子有困难时,在孩子做错事时,在孩子得到进步时,作为教师才能一视同仁的对待,教师的爱就是渗透在*时的点滴中,贯穿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简单的几句话让我豁然开朗。

  书中王晓春老师那些酣畅淋漓的名言警句,无时无处不体现了王老师的睿智和深邃,而这些恰恰是我们这些青年教师所欠缺的。今天,我们应该怎么当教师?书中一言以蔽之:光有良好的师德是不够的,光激情燃烧是不行的,还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真正的专业水*。


《怎样做教师》读后感3篇(扩展4)

——《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10篇

《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1

  今天,我终于把李镇西老师《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读完了。当时初读时并不热心,只是一种随意。但随着一步步深入的阅读,便逐渐喜欢上了这本书,也喜欢上了李镇西为师的风格,常常被李老师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向“如何做个好老师?”“如何让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最受欢迎的好老师?”等问题,李镇西老师用25年的教育教学思想来回答了我们,他教育智慧的精华就是一个“爱”字,要求教师要有爱、感恩、希望、信仰、探索、合作。而自由与自主的“爱”要放在首位,因为没有爱就是没有教育。

  序言让人印象极为深刻:李老师在序言中这样写到————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是最可爱的;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是最勤奋的;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是最充实的;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当技术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营业员,就要当服务质量最佳的营业员;你若是医生,就要当医术最高明的医生;你若是教师,就要当最负责人的教师;甚至你哪怕只是一名个体户,也要当最受顾客称道的劳动者!你也许不能成名成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可以成为同行业中千千万万普通人里最好的那一个!

  “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或自由的发展”。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更深深地感受到当一个好老师的最基本条件就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要宽容学生,要与学生沟通等等。如何让去爱学生?

  一要用爱激励学生。崇高的爱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充分利用教师形象的影响力激发学生的理智感、道德感和审美感。老师的一句话,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就像高明的琴师一样在学生的心弦上弹拨出动人的乐章。教师应当用自己言行一致、光明磊落的品质,对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态度去感染学生,身先士卒,身体力行,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先做到,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学生。爱学生不能仅仅凭个人的感情只爱那些自己认为可以的学生,爱学生意味着一种责任,要把欣赏与赞美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包括那些与班级纪律要求格格不入的孩子,爱学生包括善待这类学生的缺点。同时,更多的是要能发现学生的优点,肯定学生,赏识他们,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至少我们关注的优点是发现学生的亮点和好的一面,而不是盯着他们的缺点和短处,只要你能相信你的学生是优秀的,相信他能做的更好。李老师说得对,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和同学心贴心;因为有爱,才有崇高的灵魂和蓬勃的朝气。

  我们的很多老师在教育过程中还是存在着误区的,比如我们的老师经常会“犯错误”,那就是绝对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学生做错事了,如违犯纪律了,老师们就很恼火,常在学生面前乱发脾气,结果效果却很不好,并且学生有抵触情绪。长期以来我们总因为学生表现得不好而批评他们,却很少表扬他们,好象把工作重心都放在学生表现不好的一面了。此书中,李老师对学生的“爱”作了全新的深刻阐述,爱学生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首先就应该要有一颗与孩子一样的童心,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也许只有爱心才能滋润童心。正如书中所叙的那个大男孩,我们学校也有许多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学生,不能按时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课前老师也经常找他们,还会将他们当众批评,可纯洁的孩子并没有因老师的批评而忌恨,而是对老师喜欢如故,因此做为老师要爱学生。

  二要用爱温暖学生。班主任要关心学生成长,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和文明习惯,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做人;要多给学生讲做人的道理,讲为人处事的原则,使学生“悟”出做一个高尚人需要具有良好的品德,注意引导使学生获得健康的心理;要多与学生谈心、交心,做学生的知心人,你只有让学生充分信任你,才能了解学生心中的“结”,才能排解学生的不良情绪,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要从生活中多关心学生,体贴学生,想办法解决学生生活上的`困难。如学生生病后,我总能把学生的冷暖挂在心头,帮他(她)补课,与班上的同学一道照顾他,使学生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班集体的温暖。

  三要用爱鞭策学生。真心爱护教育对象,就必然要严格要求,没有原则的爱是偏爱溺爱,过分的严厉便缺乏情感的交融。因此,教师对学生要求要适度、合乎情理,严格要求学生应以充分尊重学生为基础。尊重学生要以信任学生和理解学生为前提。能将学生看作是一个*等的对象来看待。古人韩愈就有“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的说法。教师不要以老师自居,动辄就训斥、挖苦、讽刺学生。人都是有自尊的,老师要象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要公*,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学生成绩的好差、相貌的美丑、经济条件的好差而对学生另眼相看。对学生要始终表现出关注和热情,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奖励和批评。特别是对屡犯错误的同学,应进行恰当的批评,春雨润物细无声嘛!总之,批评的艺术应是严格与善良的圆满结合。学生对班主任的批评,感受到的不仅是合乎情理的严格,而且是充满人情味的关切。

  这样同学们就会觉得在这个集体中有温暖、有希望,从而更加热爱这个集体,热爱你这位老师,才能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才会对学生人格的培养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通过读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后才认识到:教育上的爱,不仅是为了达到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运用的恰当,它会把“爱”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某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会潜移默化的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作为一名教师,我决心以著名教育家李镇西为榜样,以“爱”为己任,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高标准要求自己,树立竞争意识;要思想过硬,乐于敬业;要做到献身、求真、创新,就必须多读书、多思考。让我们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追求思想的美,享受文化的财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吧!

《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2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感触很深。这本书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

  启示一:童心是师爱的源泉

  李老师提出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怀有儿童般的情感,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赢得学生的心灵。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拥有儿童般的兴趣,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应该在任何方面都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把老师当作朋友。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启示二: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李老师深深打动我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终如一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爱是李镇西老师永恒的教育理念,他可以和孩子一起过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学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师爱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间。在没有读李老师的书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读完这书我扪心自问,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自己过去的教育方法。当学生犯错时,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心*气和地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

  爱,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

  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爱,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

  爱,也不应是对学生的纵容,而是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惩罚。

  爱,不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而是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学生一起忧伤、一起欣喜。

  爱,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

  爱,不是用一颗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颗颗童心,而是需要一颗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

  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只有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3

  读本好书,像是给心灵洗澡。读完《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后,书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敲打在我的心灵深处,一直在感动着我。

  “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是最可爱的;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当技术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营业员,就要当服务质量最佳的营业员;你若是医生,就要当医术最高明的医生;你若是教师,就要当最负责任的教师;甚至你哪怕只是一名个体户,也要当最受顾客称道的劳动者!你也许不能成名成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可以成为同行业中千千万万普通人里最好的那一个!”这是《做最好的教师》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让我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即便是许多从教多年的的老师们大概也有着同样的疑问,毕竟谁也不敢肯定地说自己就是学生们遇到的最好的老师。李老师说:“‘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相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相比,不断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其实教育工作没有最好,因为“最好”只是每个老师心中的一个理想。而每个人对理想的追求又都是无止境的。可我们却可以做到更好。我们经常会说“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只要我们能够不断地超越自己,不断地去战胜自己,不断地去争取每一个“更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当每一个“更好”融会在一起时,我们就已经做到了“最好”。

  我是一个急性子,今年刚刚走上教师岗位,是一名“新鲜出炉”的班主任。面对学生的错误,我常常气得火冒三丈,然后再对学生进行一场“暴风骤雨”式地批评。但是当我回想自己这两个月的班主任工作时我发现:当我板着脸,故作严肃,装出一副“师道尊严”的样子时;当我在全体同学面前批评一个同学,杀一儆百时;当我远远地看着他们,而不是融入到孩子们中去时,我并没有获得他们的多少尊重、爱戴。反之,只是一个充满笑意的眼神,一个充满温情的动作,一句体贴的话语,无形中拉近了我与学生们的距离。正像书中所讲:“教师真正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而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

  “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和的心态,也是一种长期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 “做最好的老师”应该成为我们每个教师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态和人生追求!

  读过这本好书,我想到了高尔基的那句名言: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的*凡的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其实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知道的何止这些,还有很多很多。我相信没有最好,但是我相信可以越来越好,做自己心中最好的教师,让自己在教育的舞台上,演好自己的小角色,让台下的观众为自己的表现发自内心的喝彩。许多年后,我们不会都成为名家,但是许多年后,我们一定会桃李满天下!让我们瞄准一个目标,带着一颗爱心,敞开博大的胸怀,在书海里遨游,在教海里探索,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带着我们的学生,一起渡到人生的彼岸!

《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4

  今天,我终于把李镇西老师《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读完了。当时初读时并不热心,只是一种随意。但随着一步步深入的阅读,便逐渐喜欢上了这本书,也喜欢上了李镇西为师的风格,常常被李老师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向“如何做个好老师?”“如何让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最受欢迎的好老师?”等问题,李镇西老师用25年的教育教学思想来回答了我们,他教育智慧的精华就是一个“爱”字,要求教师要有爱、感恩、希望、信仰、探索、合作。而自由与自主的“爱”要放在首位,因为没有爱就是没有教育。

  序言让人印象极为深刻:李老师在序言中这样写到----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是最可爱的;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是最勤奋的;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是最充实的;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当技术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营业员,就要当服务质量最佳的营业员;你若是医生,就要当医术最高明的医生;你若是教师,就要当最负责人的教师;甚至你哪怕只是一名个体户,也要当最受顾客称道的劳动者!你也许不能成名成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可以成为同行业中千千万万普通人里最好的那一个!

  “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或自由的发展”。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更深深地感受到当一个好老师的最基本条件就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要宽容学生,要与学生沟通等等。如何让去爱学生?

  一要用爱激励学生。崇高的爱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充分利用教师形象的影响力激发学生的理智感、道德感和审美感。老师的一句话,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就像高明的琴师一样在学生的心弦上弹拨出动人的乐章。教师应当用自己言行一致、光明磊落的品质,对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态度去感染学生,身先士卒,身体力行,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先做到,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学生。爱学生不能仅仅凭个人的感情只爱那些自己认为可以的学生,爱学生意味着一种责任,要把欣赏与赞美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包括那些与班级纪律要求格格不入的孩子,爱学生包括善待这类学生的缺点。同时,更多的是要能发现学生的优点,肯定学生,赏识他们,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至少我们关注的优点是发现学生的亮点和好的一面,而不是盯着他们的`缺点和短处,只要你能相信你的学生是优秀的,相信他能做的更好。李老师说得对,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和同学心贴心;因为有爱,才有崇高的灵魂和蓬勃的朝气。

  我们的很多老师在教育过程中还是存在着误区的,比如我们的老师经常会“犯错误”,那就是绝对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学生做错事了,如违犯纪律了,老师们就很恼火,常在学生面前乱发脾气,结果效果却很不好,并且学生有抵触情绪。长期以来我们总因为学生表现得不好而批评他们,却很少表扬他们,好象把工作重心都放在学生表现不好的一面了。此书中,李老师对学生的“爱”作了全新的深刻阐述,爱学生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首先就应该要有一颗与孩子一样的童心,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也许只有爱心才能滋润童心。正如书中所叙的那个大男孩,我们学校也有许多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学生,不能按时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课前老师也经常找他们,还会将他们当众批评,可纯洁的孩子并没有因老师的批评而忌恨,而是对老师喜欢如故,因此做为老师要爱学生。

  二要用爱温暖学生。班主任要关心学生成长,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和文明习惯,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做人;要多给学生讲做人的道理,讲为人处事的原则,使学生“悟”出做一个高尚人需要具有良好的品德,注意引导使学生获得健康的心理;要多与学生谈心、交心,做学生的知心人,你只有让学生充分信任你,才能了解学生心中的“结”,才能排解学生的不良情绪,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要从生活中多关心学生,体贴学生,想办法解决学生生活上的困难。如学生生病后,我总能把学生的冷暖挂在心头,帮他(她)补课,与班上的同学一道照顾他,使学生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班集体的温暖。

  三要用爱鞭策学生。真心爱护教育对象,就必然要严格要求,没有原则的爱是偏爱溺爱,过分的严厉便缺乏情感的交融。因此,教师对学生要求要适度、合乎情理,严格要求学生应以充分尊重学生为基础。尊重学生要以信任学生和理解学生为前提。能将学生看作是一个*等的对象来看待。古人韩愈就有“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的说法。教师不要以老师自居,动辄就训斥、挖苦、讽刺学生。人都是有自尊的,老师要象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要公*,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学生成绩的好差、相貌的美丑、经济条件的好差而对学生另眼相看。对学生要始终表现出关注和热情,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奖励和批评。特别是对屡犯错误的同学,应进行恰当的批评,春雨润物细无声嘛!总之,批评的艺术应是严格与善良的圆满结合。学生对班主任的批评,感受到的不仅是合乎情理的严格,而且是充满人情味的关切。

  这样同学们就会觉得在这个集体中有温暖、有希望,从而更加热爱这个集体,热爱你这位老师,才能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才会对学生人格的培养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通过读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后才认识到:教育上的爱,不仅是为了达到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运用的恰当,它会把“爱”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某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会潜移默化的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作为一名教师,我决心以著名教育家李镇西为榜样,以“爱”为己任,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高标准要求自己,树立竞争意识;要思想过硬,乐于敬业;要做到献身、求真、创新,就必须多读书、多思考。让我们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追求思想的美,享受文化的财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吧!

《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5

  做最好的老师,这是很多求实老师的共同心愿。 李镇西老师告诉我们:最好,是相对的。因为这是永远没有止境的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最好其实就是更好,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超越自己。

  现在我读完了《做最好的老师》也就是智力活动上的一个进步,教育理论上的一个刷新。怎样能成为一个“最好的老师”,李老师以从教近三十年的经历告诉我们,其实这非常简单。就是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仔仔细细批改每一本作业,认认真真对待每一次谈心,开开心心组织每一次活动。每天坚持“五个一工程”,即:上好一堂课,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不少于一万字的书,写一篇教育日记。

  但这看似*凡的小事,几十年坚持下来就能成就一位不同凡响的教师。所以,教师所从事的是一种充满智慧与思考的职业,一种需要道德与正义感和毅力的职业,一种充满爱心与民主意识的职业。

  在整本书都拜读之后,除了尊敬和祟拜之外更多的是感概,如果每个学校都能出一个李镇西或者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话,*的教育会让全世界都刮目相看的。

  从《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中,我学到了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几点:

  一、教育者要拥有一颗童心。

  李老师说,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这也是他后来能够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并且能够在教育上取得成绩的重要原因。他说:“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有些在*看来是不可理解的感情,在儿童看来却是非常自然的。而变‘不可理解’为‘非常自然’,正是不少优秀教师赢得学生心灵的可贵之处。”他说:“只要把握学生的情感,并注意环境、场合,教师任何‘过分的孩子气’都不会是多余的。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自己的架子,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在以前,对于他说的这些话我可能会不理解,但是,在我亲身体会了之后,也明白了教师拥有一颗童心的重要性。很多老师认为,老师就应该与学生有一定的距离感,认为老师与学生打成一片是不可想象的,认为学生与老师随便开玩笑是不懂规矩的表现,但是李老师却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同行们,老师融入孩子们当中不但是可以的,而且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我受到李老师的启发,尝试与学生打成一片,发现其中的魔力是巨大的。

  以前我总认为师生见面,应该由学生先打招呼,认为学生见到老师时对老师不闻不问是不礼貌的表现,是对老师的不尊重。怀有这种心态时的我与学生相遇时,眼睛是不看学生的,因为我担心学生不向你问好。当然,很多学生看到老师摆架子,也就不向老师打招呼了,现在想来,当学生见到老师对自己爱理不理时,内心应该是很失望的。也许是受李镇西老师的影响,我与学生见面时不再面无表情,不再脸朝他处,而是主动露出笑容,遇到不向你打招呼的同学,我就主动向他们打招呼。就这样,同学们感到了我的*易近人,感到了我的和蔼可亲,课后能大方地接近我。这在很多老师看来也许是不可理解的,但我觉得这是多么自然。

  二、对后进生的教育。

  李老师对后进生的教育是很富启发性的,在对后进生的教育方面,李老师的观念及一个个成功的案例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班主任们都知道,在班主任工作中,最令人头痛的莫过于对后进生的教育。在办公室时常听到老师们诉苦:“为什么我苦口婆心地、三番两次地教育他,他却不领情呢?”我也曾经是这样的老师,为这些事情苦恼着,却不懂得去反思。可是,自从学习了《做最好的老师》之后,我明白了后进生犯错的频繁性,以及进步过程中的反复性的特点,懂得了对后进生教育长期性和艰难性,懂得了对他们的教育不能只用一种方法,而且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理解之心和宽容之心,需要有足够的智慧,而爱和尊重则是成功地对他们进行教育的前提。

  三、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很多老师由于出于气愤中,经常不自觉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伤害了学生的心灵。可悲的是很多教师在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后还不知其所以然。

  李老师从教育专家的高度论述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的重要性。以下是李老师在保护学生自尊心方面的论述,很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1、教师尽量直截了当地帮助学生改正缺点,把他的缺点公之于众,以使其他学生从中吸取教训,不犯类似的错误,这种方法是最不成功的,因为这无异于开“批判会”,把孩子心灵中最敏感的地方――自尊心、个人尊严、自豪感统统暴露于外,并使之受到伤害,这种教育所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量、无法弥补的。

  2、只要我们深深地伤害了他们的心灵――也许是一记耳光,也许是一句辱骂,甚至也许只是一个鄙视的眼神――那么,不管我们*时对学生有如何深厚的感情储备,不管我们过去在学生心目中有多高的威望,也不管我们以前对学生进行了多少“行之有效”的教育,这一切都烟消云散了!

  3、教育成功的诀窍之一,就是永远不让学生对他自己感到绝望。但我也曾多次在激愤中说出一些让学生感到伤心的话:“你真猪!”“怎么这么笨啊!”“你真脏!”“你真烦人!”……当学生本来是非常尊敬老师并认为老师是在真诚地帮助他的时候,这些话无疑会击碎他内心深处“想做好学生”的美好愿望。一个学生真正的堕落,有时候恰恰是从我们教育者的无意识的伤害开始的。

  我们也会经常想到保护自尊心的问题,但是,由于我们的疏忽,却总是有意无意地伤害着学生的自尊心,而学生自尊心的受伤害,可能就是他自暴自弃的开始,就是学生与老师相抵触的开始,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学生与老师的处处作对,这对教师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做最好的老师》一书让我受益匪浅。

  四、允许学生犯错,允许他去改正。

  回想自己的教学工作,对于自己的学生,其实更多的还是爱,有时学生犯错了,我也会感到很气愤,但是,细想起来,孩子毕竟是孩子啊,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 思想,你能期望他和你一样吗?你期望他们会那么听话,把任何事情都做得那么到位吗?其实,一切都是不可能的,李镇西老师说,“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我要说的是,想跟孩子们相处,必须蹲下身,与孩子们对话。不要老拿着大人的思想来衡量孩子,毕竟他们还小。他们的思维有时还很幼稚,还会做很多错事。所以有人说,你要允许学生去犯错,犯了错允许他去改正,这样学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长。

  有时,我们老师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绝对不允许学生犯错,上课迟到了,做错事情了,违犯纪律了,扣分了等等。这样恰恰相反,学生会因为你要求太严而产生抵触情绪。因为更多的时候,他们是以一个人的形式存在的,因此,给孩子尊严,就如同他们给了你尊严一样。你不能强迫他们按照你自己的意愿来做,有时甚至我们应该允许他犯错,因为犯错是为了下次不犯错。因为班级经常扣分,恼火,发脾气常常解决不了问题,那怎么办?作为老师到底是干什么的?我的职责难道只是每天守着他们,他们说不扣分吗?好像老师与学生之间除了批评就什么也没有了?难道师生之间的感情连几分都不值吗?不会,肯定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至少我们关注的焦点是发现学生的亮点和好的一面,而不是总盯着他的缺点和短处!很简单,如同考试前,给后进生鼓励,他们的发挥会异常好一样。相信你的学生是优秀的,你别说,他还真能做得更好!我努力地改变自己,努力给孩子们假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成长环境。

  总之,“没有最好的老师,只有更好的老师”,希望所有的老师象李镇西老师学习,记得他的五个一工程”――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不少于一万字的书,写一篇教育日记。学习他那种对学生的态度,学习他先进的教育理念,学习他那种对自己永不满意的学习态度,我想若干年以后我们中间也会涌现出很多“李镇西”老师的。

《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6

  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感触很深。这本书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

  给我最大的启示是:做有思想的老师。

  作为一名教师,仅有童心与爱心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要做一名有思想的老师。李老师书的第二章便是“提高教师的素养”。最欣赏里面的三篇文章《做有思想的教师》、《阅读和写作,提高教师素质》、《从做学生的“灵魂工程师”到“向学生学习”》。

  书中这样说到:只有个性才能造就个性,只有思想才能点燃思想。让没有思想的教师去培养富有创造性素质的一代新人,无异于缘木求鱼。仔细想来不无道理,回想从教几十年的自己,不正是缺乏思想吗?工作之余从未主动思考一天或几天来的工作,思考自己的课堂,思考自己的学生。在接受各级培训,听取专家讲座时,也只是习惯性的接受,很少主动去思考。近来,朱校长不断提起“做一名优雅的教师”,我想其第一步一定是要有思想,只有用思想才能提升教育的品质,只有有思想的教师才会培养出有思想的学生。“做有思想的教师”是应该深深根植在我的心中,甚至每一位教师的心中,成为一种信念和追求。

  “做有思想的教师”,除了有思想,还必须要有一定的底气,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没有厚实的人文底蕴、没有创新的意识,那也只是一种空想。李镇西老师将“读书、教书、写书”视为他生活的全部内容。书中李老师将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杂志分类罗列出来,有古典类、文学类、教育类、人文类、杂志类,样样俱全。惊讶李老师哪来的那么多时间去读书,其实他早已养成“手不释卷”的习惯。回想自己,真是惭愧,每次总是以没时间为借口,放弃为自己充电。现如今,如火如荼的“书香校园”读书活动正在展开,我想自己应该以李老师为榜样,博览群书,开阔视野,提高素养,将阅读作为自己的生存方式之一。要想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就要勤于思考,勤于钻研,并且养成习惯,从中品尝思考阅读和写作的乐趣。付出多少汗水,才会收获多少果实!

  其次还有做“最好”的老师。

  “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教师!”这是李镇西老师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在25年的从教生涯中这么做的。“谁都渴望成为英雄豪杰、伟人巨匠,但受自身条件、社会环境等制约,真正成为艺术家、文学家、企业家的,只是少数。那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用李老师的话说,“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他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看到这里,我想到了自己,也增强了信心,只要我争取每天多读些书,每天都有点进步,每天都做得更好,每天都比前一天有进步,我想我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我相信没有最好,但是我相信可以越来越好,做自己心中最好的教师,让自己在教育的舞台上,演好自己的小角色,让台下的观众为自己的表现发自内心的喝彩。许多年后,我们不会都成为名家,但是许多年后,我们一定会桃李满天下的!

《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7

  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感触很深。这本书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

  给我最大的启示是:做有思想的老师。

  作为一名教师,仅有童心与爱心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要做一名有思想的老师。李老师书的第二章便是“提高教师的素养”。最欣赏里面的三篇文章《做有思想的教师》、《阅读和写作,提高教师素质》、《从做学生的“灵魂工程师”到“向学生学习”》。

  书中这样说到:只有个性才能造就个性,只有思想才能点燃思想。让没有思想的教师去培养富有创造性素质的一代新人,无异于缘木求鱼。仔细想来不无道理,回想从教几十年的自己,不正是缺乏思想吗?工作之余从未主动思考一天或几天来的工作,思考自己的课堂,思考自己的学生。在接受各级培训,听取专家讲座时,也只是习惯性的接受,很少主动去思考。近来,朱校长不断提起“做一名优雅的教师”,我想其第一步一定是要有思想,只有用思想才能提升教育的品质,只有有思想的教师才会培养出有思想的学生。“做有思想的教师”是应该深深根植在我的心中,甚至每一位教师的心中,成为一种信念和追求。

  “做有思想的教师”,除了有思想,还必须要有一定的底气,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没有厚实的人文底蕴、没有创新的意识,那也只是一种空想。李镇西老师将“读书、教书、写书”视为他生活的全部内容。书中李老师将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杂志分类罗列出来,有古典类、文学类、教育类、人文类、杂志类,样样俱全。惊讶李老师哪来的那么多时间去读书,其实他早已养成“手不释卷”的习惯。

  回想自己,真是惭愧,每次总是以没时间为借口,放弃为自己充电。现如今,如火如荼的“书香校园”读书活动正在展开,我想自己应该以李老师为榜样,博览群书,开阔视野,提高素养,将阅读作为自己的生存方式之一。要想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就要勤于思考,勤于钻研,并且养成习惯,从中品尝思考阅读和写作的乐趣。付出多少汗水,才会收获多少果实!

《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8

  当我读完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时,心有戚戚,欣欣然向往。李老师的讲述不是刻板的学说,而以发生在他身边的一个个小小的故事为例,让我感受到一位教育家的睿智与虔诚,博爱与伟大;也让我的心一次次地感动着。

  人说书如其人,《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正是对李镇西老师教育人生的最好的诠释。它展示了李老师教育的思想、艺术和具体的案例,是李镇西老师25年来教育智慧的精华。一句句朴实中浸着诗意的句子,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李老师对学生的真挚的爱,以及对教育事业炽热的忠诚。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便是许多从教多年的的老师们大概也有着同样的疑问,毕竟谁也不敢肯定地说自己就是学生们遇到的最好的老师。然而,这并不妨碍我们去思考这个问题。李老师说:“每一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是最可爱的;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是最勤奋的;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相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相比,不但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其实教育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因为“最好”都是相对的,它只是每个老师心中的一个理想。然而每个人心中对理想的追求又都是无止境的,虽说我们无法做到“最好”,可我们却可以做到更好。我们经常会说“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只要我们能够不断地超越自己,不断地去战胜自己,不断地去争取每一个“更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当每一个“更好”融会在一起时,我们就已经做到了“最好”。

  在现实的工作当中,我们需要怎样地去做到自己的最好呢?

  一、爱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去的人都能幸福一生。”这句话也是李老师的最好印证。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是教育的灵魂。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绝不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是充满人情味……”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学*老师那种关爱,让学生在关爱中学习、成长,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快乐。有的老师却为了在孩子面前显示自己的尊严,却在不经意中拉开了师生间的距离,只能让学生越来越疏远,感情也越来越生疏。

  爱,是通向学生心灵深处的通道;爱,是创造优化的教育环境和心理环境的瑰宝。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有崇高的灵魂和蓬勃的朝气。所以,我们要时时地保持着一颗爱心,要尝试着放下自己心中所谓的尊严,多以学生的视角同他们零距离接触,要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去赢得学生们的尊敬与爱戴。

  爱同时也是一种责任,而非一年、两年短时间的爱。然而,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中真正的爱必然包含着爱的深度和广度。如果我们把对学生的那种有限时间的爱称作“小爱”的话,那么李老师赋予学生的爱就应该称作“大爱”,我们的爱需要学*老师那种“大爱”,要有时间的深度和空间的广度,让让我们的爱延伸到学生的一生和学习中的方方面面。

  二、自我反思

  读完李老师的书,我们会期望成为李老师样样思维敏捷、知识丰富、功底深厚的大师。在他的书中,教育名言随处可见,教育理论,他都能随手拈来。我们既要学*老师的博学,也要学习他的细致入微。其中最让人受益的就是他的热爱读书与反思。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品味,可以提高一个人的素养。读一本好书,我们不仅可以从中收获知识,还可以受到心灵的洗礼。要成为一名好老师,多读书,提升自己基本素养,这些都是最起码要求。没有深厚的知识储备和理论修养,我们很难想象境界能提升到何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和思考是分不开的。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了工作中开展研究的能力。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的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能力。成功及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其工作中重要的事情。我们在*时的教育工作中,一定要结合工作的现实去思考、总结,这样,我们就会在读书与思考中逐渐成长起来。

  三、善于研究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矛盾,是促进学生和教师共同进步的根本动力。我们应该学*老师的研究精神,积极主动的将遇到的一个个问题都当做科研的课题,把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当做研究对象来看待。这样,当面对那些“后进生”、“考试作弊”、“早恋”等各种问题的学生时,心态就会*静下来,用解决矛盾的心态去研究,对孩子们的教育也就从容了。

  对于一线老师来说,最好的科研课题来自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正如李老师所说,如果你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你应该高兴,因为新的科研课题在向你招手了——也许你走向教育专家之路的起点就在这儿呢!这样每天都有发现,每天都有新的顿悟,每天都有新的收获,因而每天都有新的快乐。”我们应该学*老师将教育中的难题看作研究的乐趣,学习他执着的研究精神。为此我们注意转换角色,使自己从一名教育者向一名研究型学者转变。这种转变是一种境界的提升,是我们通向教育自由境界的阶梯。

  “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和心态,一种激情的行动,一种对欲望的放弃,一种对理想的宣言。将我们的爱赋予到教育过程中去,不断的研究与反思,超越自我,我坚信,我就是最好的老师!

《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9

  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感触很深。这本书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

  在序言中,李镇西老师的这一段话也令人回味无穷:“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当技术最出色的的工人;你若是营业员,就要当服务质量最佳的营业员;你若是医生,就要当医术最高的医生;你若是教师就要当最负责任的教师。”这是写给他学生的,也是写给他自己的。

  读到这儿时,我的内心便会受到触动:对啊,自己和自己比,今天和昨天比,每天反省自己的行为,不正是在“做最好的自己”吗?是的,“做最好的老师”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所以,只要我从每天最*凡的小事做起,每天反省自己一天所做的事,理清思路,相信自己,就一定能有所进步。

  李镇西老师说到,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没有爱便没有教育。他认为教育中的“爱心”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这是我非常欣赏的观点,一直以来我也坚信自己是个有爱心的老师,读完这本书,我对教育中的“爱心”问题也有的新的认识和理解,在书中他谈到“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中真正的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

  有时我也在怀疑,对于我们班的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到底要不要惩罚?如今我明白了这其实只是一个教育的必要手段,需要老师用爱心去把握的“度”的问题了。因为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在李老师从教之初,他也曾经讽刺过学生,曾经辱骂过学生,曾经体罚过学生。但是后来他将这一切都变成了教育财富,这一次又一次的教育困难、一次又一次的教育失误最终将他磨练成了一位著名的教育专家。

  给我印象最深还有第八章学生思想改造工程——后进生的转化。在李老师看来,转化“后进生”是最好的教育科研,他写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教育论文乃至教育专著。李老师之所以把关注“后进生”,一是因为素质教育充满了对人的尊重。二是因为素质教育的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就必然面向为数不少的后进生。

  李老师在书中向我们介绍了他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采用10种有效的具体方法:写家校联系本;填报喜单;游玩;集体评议;写每日九问;对手竞赛;写灵魂的搏斗;安排当干部;学生作文表扬;推荐好书。

  读了他的后进生转化手记——我和万同的故事,让我非常感动。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后进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着哪一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老师,只有爱心的坚持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我清楚的记着有这样一个情节他让万同代表班级在全校进行*下演讲。为了不失去教育万同的机会,李老师不断鼓励万同,让万同连写三稿,最后抓住“班级的爱就是祖国的爱”这一句闪光的话写的演讲稿,还利用自习课和下午放学后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最后终于让万同信心十足地进行了演讲,赢得了全校师生的掌声。李老师目中有人,始终把对学生的培养塑造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李老师满怀爱心在学生心田耕耘,真令我佩服!读完他怎样对待“后进生”,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作为教育者,我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是否做到了关爱每一位学生?

  在我们班,问题学生很多,有了李老师的指点迷津,心里也有了些许准备,我一定不会再像以前那么着急、困惑,一定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找到更适合这些孩子的方法,也更快地为孩子引领一条适合他们学习、成长的道路。回首自己走过的路,不禁惭愧万分。今天读李老师的书,仿佛进行了一次精神洗礼。我也愿“做最好的老师”!从现在开始,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争取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明天比今天做得更好!

  “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教师!”这是李镇西老师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在25年的从教生涯中这么做的。“谁都渴望成为英雄豪杰、伟人巨匠,但受自身条件、社会环境等制约,真正成为艺术家、文学家、企业家的,只是少数。那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用李老师的话说,“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日的自己和这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日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日更精彩?我这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日更诚恳?我这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日更机智……”

  他说:“每一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一天都有遗憾,但每一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看到那里,我想到了自己,也增强了信心,只要我争取每一天多读些书,每一天都有点进步,每一天都做得更好,每一天都比前一天有进步,我想我必须会有很大的提高。

  我相信没有最好,但是我相信能够越来越好,做自己心中最好的教师,让自己在教育的舞台上,演好自己的小主角,让台下的观众为自己的表现发自内心的喝彩。许多年后,我们不会都成为名家,但是许多年后,我们必须会桃李满天下的!

《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10

  暑假期间,再次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书中内容清新隽永,语言质朴生动,犹如夏日里的阵阵清风,汩汩甘泉,沁人心脾,滋润荡涤着我的灵魂。字里行间,细细品味,禁不住总是被李老师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继而为之深深折服。书中诸多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犹如一盏明灯,不仅给了我很大启示,更照亮了我前行的方向。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谓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反省,不断超越,而并非与他人比较。万千世界,人各不同,受自身条件、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的制约,我们的修为也各不相同,有的人可以成为艺术家、科学家、文学家;可更多的人却最终沦为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工人、农民、个体经营者。即便如此,我们也无需抱怨,更无需沮丧,虽然我们也许成为不了“家”,但我们完全可以成为最好的自己。正如李老师所说,我们生活的世界就像一片森林,有的人是乔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参天的白杨,有的人却是婆娑的杨柳。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应该学会不断反思,更应该学会自己和自己比,拿今天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而不是拿我们敬仰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老师相比,唯有如此,方能迅速成长。古语云:“吾日三省吾身”,说的不正是这个道理吗?回想近20年来教学生涯,我也曾一度抱怨过*式教育体制的种种不和谐;亦曾对“后进生”发出过“孺子不可教”的感慨;为人处事虽笃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理念,却总不乏被人误解亦或埋怨。反思自己,讲的、信的尽是世间大道理,却从未想过如何从源头、细微处入手,从日常生活、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入手,从知己知彼、推己及人的关心理解入手。相反,总是在固有经验及学识水*的支撑下偏执、坚韧,故而往往弄得自己身心疲倦,却收效甚微。

  此次读了李老师的书,让我深刻意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应该每天学会从以下这些方面不断反省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我今天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丰富?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我今天面对大家的教育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我今天所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也许每天都不是最好的,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只要我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学会反思,坚持自省,我就能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近。

  “童心是师爱的源泉,爱心是好教师的基本条件,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细细品味,觉得李老师的话语实在是精辟。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所面对的孩子小的6岁,大的11—12岁,他们纯朴、稚嫩,天真无邪。他们的话语或许天真,没有太多的逻辑性,却质朴真诚;他们的游戏或许简单,没有过多的刺激性,却带给人快乐;他们的礼物或许粗糙,不具备过多的收藏观赏价值,却弥足珍贵。如果我们不抱有一颗童心,那么孩子的一切,在我们大人的世界里又怎会得到认同,又怎能有一席之地?因此作为教师,拥有一颗童心弥足珍贵。

  回想我以往的英语教学,机械单调的的重复,导致我的学生开始讨厌我的课堂,甚至对学英语表现出厌恶的情绪,究其原因,只因我的教学太过*化,不符合儿童口味,未贴近儿童心理。而今,在课堂教学改革的今天,我摒弃、抛开自己那份固有的矜持,融入学生活动之中,和孩子们一起做着那笨拙如企鹅般滑稽可笑的动作。可正是这笨拙的动作,在不知不觉中,拉近了我和还孩子们的距离。他们开始信赖我,愿意和我交朋友,同时也更喜欢上我的课了。其实,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和孩子一起说着天真烂漫的话语,并非降低了自己作为人师的尊严,相反却是多了一种与孩子沟通交流的途径。只有懂孩子,才能爱孩子,才会欣赏孩子。

  我是学校的值日教师,每周一当我迎着第一缕朝阳站在校门口迎接我的孩子们时,我的心情总是那样舒畅,感觉世上万事万物都不如那一刻美好,一切惆怅,所有的不如意都烟消云散。孩子们见到我总是主动对我说:周老师好!老师早上好!而我也从不漠视孩子们对我的问候,我总会亲切地一一回应孩子们问候,让他们感受到我的真诚,我对他们的尊重、理解与关爱。

  童心是师爱的源泉,爱心是好教师的基本条件。学会反思,缔造爱心,将是我教育生涯中孜孜以求的目标。


《怎样做教师》读后感3篇(扩展5)

——《做内心强大的教师》的读后感3篇

《做内心强大的教师》的读后感1

  从走进教室的那一刹那我意识到,我是教室里的一个决定因素。我个人的方法、情绪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作为一位老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让孩子们过得痛苦或者开心,我可以成为折磨孩子们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励孩子们的火花,我可以带给他们羞辱或者开心,也可以带个他们伤害或者拯救……所以教师更需要有稳定健康心理、自觉解惑的能力。怎样做内心强大教师?

  今年暑假有幸拜读了杨敏毅老师编著的《做内心强大的教师——教师常见心理困惑解析》,这是一本针对教师心理困惑进行解惑的书,此书分为四辑,即"优秀到不能被忽视"、"智慧地绕过人际险滩、"愿你被生活温柔相待""拥抱不完美的自己"。这里收纳48个典型案例,每个案例都是一把钥匙,帮我们打开心灵的枷锁。能让我们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实现一次心智成熟的旅程和真正的心灵洗礼,更好地接纳自己。这里教师的每一个困惑,杨老师都用专业的心理角度进行分析、引导、解惑。它能戳中教师痛点,能帮助教师从心理学角度了解自身的困惑,引领教师疗愈内心的伤痛。

  1、专业发展——优秀到不能被忽视

  杨老师说教师成长的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学习模仿阶段,刚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他们的目标是站稳讲台;第二个阶段是发展提高阶段,新手教师在向熟练教师转化,这个阶段的教师已经初步掌握了教学的基本常规,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但是这种风格还不够稳定。有些教师会在这个发展阶段停滞下来,进入专业发展的"高原期"。能不能在这个阶段有所突破,要看教师是否有勇气挑战自己的舒适圈,不断地进行自我突破。如果能够度过"高原期",教师就进入了专业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创立并逐步形成自己稳定的特色和风格,从而成为他人学习的榜样,并向专家型教师发展。

  所以当你在工作上、专业上得不到肯定、受了委屈,我们常常会抱怨命运的不公,抱怨领导的不尽人情、抱怨同事的狭隘、抱怨学生的乖戾,那就请你反省一下自己有多少时间在"混日子",说明你还不够优秀,当你优秀到不能被忽视,优秀到无可代替的时候,你就会豁达了。如果你不优秀,那就是因为你还不够努力,当你努力到感动自己,努力到不可替代,那才是有价值的。

  优秀的老师应该是没有面具的,是以真实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用爱和信任温暖学生。优秀首先要明确方向,明确自己未来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勇往直前。当你遇到选择困难时候,就问一问自己——我想要什么?我能做好什么?两者的结合点在哪里?选择必然面临舍弃,要的越少,力量就会越集中越聚焦。如果什么都想要,或许什么都拿不到。其次是做好自己,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不能被别人的评价左右自己,要坚持自己的风格,对于别人提出的建议和意见要批判地接受,对于一些事情要有自己独到的眼光和见解,教师尤其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思考力和判断力。

  2、人际互动——智慧地绕过人际险滩

  当你身边存在喜欢"八卦"、搞团伙的同事;当你对待"刺头"学生不用关爱而采用打压方式解决却适得其反,无所适从时;当你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家校纠纷,面对越来越难管的学生时,怎样智慧地处理这些人际关系?首先,要有感恩之心。都说前世的500次回眸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与同事、与学生、与家长的相遇,在交往中做到理解通融,心想:我们是一个整体。其次与人交往有度。过犹不及,许多事情过了就会越界,就会出格。比如在与同事相处时,对未知的原因,我们如果选择善意地理解,矛盾就容易化解,困惑就容易解开。

  对待学生上,老师和学生既不能过于亲密,也不能过于疏离,师生关系既不是相互青睐也不是亲密关系,对学生来说,老师是值得敬重的师长,是值得信赖的导师。老师既要对学生严格要求,更要对学生满怀希望,善加引导。在对待家长时,要顾及家长的焦虑和需求,然后把你管理班级的长处展现给家长,让他们看到孩子在你的带领下在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上的发展,这样才会有更多的家长支持你。尤其是作为班主任,是学生、家长、科任老师、校方等多方面的纽带,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掌握沟通技巧,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各方面的需求。

  3、婚姻家庭——愿你被生活温柔相待

  婚姻家庭是什么?在生活艰苦的年代,婚姻是"生产合作社""生育共同体",两个人在一起,总会比一个人能生产更多的价值。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女性依靠自己的能力获得体面的生活,婚姻其实成了一种生活模式了,我们可以通过寻找另一半来圆满自己的人生。选择婚姻,就会成为一个家庭,生养孩子的阶段,是痛并快乐的阶段,孩子该由谁来带?要不要二孩?怎样教育下一代?怎样白首偕老?

  诸多困惑,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另一半,努力做好拥有独立人格的另一半,*常心共同教育好下一代,各有各的方法,关键在于采用方式是否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是否有利于婆媳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的和谐,是否有利于老人身体健康,自己工作顺利。生活的质量主要还是靠自己,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接受人生赋予的角色,努力成为好子女、好父母。

  4、个人成长——拥抱不完美的自己

  常言说"人无完人";杨老师说"人生有一个四大*衡法则:有利有弊、有升有降、有长有短、有喜有悲",正是因为每个人都不完美,才会对"完美"有渴求。那么,就让我们拥抱不完美的自己吧,用一种快乐闲适的心情,让我们的身心都能像风一样自由,自由地追求完美。所以从现在开始吧:

  1、多看自己一点点。

  前一段时间,顾少强老师的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爆红网络,大概就是因为它承载了每个人心中那份秘而不宣的梦想:我们总是愿意向外寻求,寻求世界的奥秘,寻求他人的理解,寻求物质的满足。但在向外寻求的过程中,我们会变得浮躁和迷失,我们缺少了静静体会的美好。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我们也需要花点时间看看自己,和不完美的自己和解,坚信自己的价值。

  2、多爱自己一点点。

  现在的老师,来自社会和家长方方面面的压力,让教师身心疲惫,一些教师呈现亚健康状态,有些教师年纪轻轻身体却不再健康。所以,为了我们的生命,我们要多爱自己一点点。再忙再累,给自己喘息的机会。于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顾老师出去了,给自己喘息的机会。幸运的是她看了10站,遇到此生的另一半,生下来"小满月",还在不断行走着!我们没有出去的怎么爱自己呢?我觉得首先要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学会处理压力,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完善自己的爱好,琴、棋、书、画、能让我们心灵宁静闲适。其次要养成作息规律的生活习惯,保健自己的身体。还要花点时间交朋友,周末了别宅在家,放下手机,关上电脑,约上几个朋友,垂钓、购物、吃法、唱歌……高质量的生活不在于钱的多少,而在于自己的安排。

  读者诸君,从今天开始,做一个内心强大的教师吧!

  一个内心强大的教师一定是一个不断修炼、不断完善、不断成长、勇往直前的教师;一定是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能面对现实并积极地去适应环境和工作要求的教师;一定是拥有良好的、坚强的意志品质的教师;具有稳定积极的教育心境,教育中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反应适度、情绪自控、积极进取的教师;一定是能适应新事物、新理念,能创造性地工作的教师;一个内心强大的教师一定是一个悦纳自己、理解他人、奉献爱心的教师;一定是拥有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有健全的人格,能正确处理与学生、家长、同事和领导的关系的教师。

  请记住:尊重、理解、接纳、包容是人际沟通成功的秘钥!

  一个内心强大的教师一定是一个能很好地*衡事业与家庭、处理好内部与外部关系的*衡者;一个内心强大的教师一定是是能够真正了解、正确评价、乐于接受并喜欢自己的教师;一定是即使身处世俗世界里的所谓逆境,他的内心也是*和的、自信的,且是充满快乐的。

《做内心强大的教师》的读后感2

  这几天,看来《做内心强大的教师》这本书,这是一本内容非常*实的书,杨敏毅老师选取了48个心理干预案例,从专业发展、人际互动、婚姻家庭、个人成长四个方面切入,将我们从狭隘的学校教育的教师概念中*出来,扩展到教师的家庭生活,如此,对做一个内心强大的教师的内涵的理解就更为全面、立体、有人情味,因为教师毕竟是人,只有从人的角度关注教师,才能更多地探寻教师专业发展过程背后的辛酸苦辣,才能更好地诠释一个内心强大的教师的应有内涵。值得一提的是,每个案例后面都附有聆听手记,作者或从专业角度提出系统的解决办法,或关注事件的进一步发展,或提出具有借鉴意义的心得体会。

  教育是一个影响人的活动。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学识、修养、品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学生将教师视为真理和德行的化身,这种影响将直接关系到学生走向社会后的生存方式。而教师能否*静温和地向学生施加影响,教师自己的人生观是否确立,教师的心理状态是否良好就直接关系到对学生影响的程度。一个内心强大的教师一定是一个不断修炼、不断完善、不断成长的教师,一个内心强大的教师一定是一个历尽艰辛而百折不回、勇往直前的教师,一个内心强大的教师一定是一个悦纳自己、理解他人、奉献爱心的教师。当然,在教师担任的多重角色中,一个内心强大的教师一定是一个能很好地*衡事业与家庭、处理好内部与外部关系的*衡者。

  一、优秀到不能被忽视

  记得读研时的一次课上分享活动,一位体育系的同学分享了一个“BKT法则”,大家都以为这又是一个英译舶来品,但他解释道,这是“不可替”的缩写。他说,我们都还不够努力,当我们努力到自己感动了自己的时候,我们才有了价值,才有了夺目的光芒。听后,大家很受鼓舞,这真是一个很励志、很让人兴奋的法则。这和第一辑的标题“优秀到不能被忽视”如出一辙,催人奋进。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努力到感动自己,努力到不可替代,有时,我们的价值还不那么明显,我们就像掩埋在泥土中的小草,无人过问,无人赞美。优秀只能从勤奋中得来,没有勤奋的工作哪能换来骄人的业绩,没有勤奋的工作哪能换来别人的尊重与敬佩。这是一条艰难的通向成功的路径,也只有这条路才是教师成长的光明大道。

  说到优秀,让我想起了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遥,他从一名普通的民办小学老师成长为一名职业作家靠的不是别的,靠的就是勤奋,他如饥似渴的阅读中外名著,走遍陕北高原的山山岭岭,为他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创作小说《人生》只用了21天,那是废寝忘食,全力以赴的结果,在孤独的写作中他战胜了人性的懒惰,建立起作家应有的尊严,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像牛一样工作,像土地一样奉献”,这样的人怎么能说是不优秀呢?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被忽视呢?

  有时,我们常常会抱怨命运的不公,抱怨领导的.不尽人情、抱怨同事的狭隘、抱怨学生的乖戾,其实抱怨丝毫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我们需要正视目前的困难,勇往直前。有时,我们也会有混日子的状态出现,每天不能够安下心来钻研业务,上课只是重复自己,没有更多的挖掘和拓展,写教案和心得基本上就是网上下载,我们的原创意识被懒惰和不负责任所取代,我们也没有认真了解学生、诚心地与学生交往,处理问题只是观察事物的表象而没有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所以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就生起无名之火,就焦虑万状,就恼羞成怒。

  教师如何能够优秀到不能被忽视?

  1、做好自己,教师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不能被别人的评价左右自己,要坚持自己的风格,对于别人提出的建议和意见要批判地接受,对于一些事情要有自己独到的眼光和见解,教师尤其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思考力和判断力。

  2、明确方向,作为一名教师,要明确自己未来的目标,并为之努力。一般来说,教师的发展方向主要有名师、教研员、学校管理者三个方向,教师要仔细斟酌,慎重选定目标,并为之努力。

  3、选好学校,要综合考量一所学校,包括学校的自然状况、师资状况、办学水*,办学性质,尤其要看看这所学校的校长是否为专家型校长,看看这所学校是否具有浓厚的学习氛围,同时也要好好评估一下自己的能力、气质、性格、特长等能否适应这所学校的需要。

  二、智慧地绕过人际险滩

  教师的人际交往相对比较简单,交往的对象主要是同事、学生以及家长,但在交往中教师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和同事相处方面,比如,有的老师愿意讲究别人,别人身上发生了什么事,他第一时间就给大家讲出去了,没有注意是否给他人产生了不良影响;比如有的老师为了评职称拉帮结伙、倾轧他人,搞团团伙伙。在对待学生方面,比如一些老师为了办班补课违背家长意愿让孩子私下里去自己那里补课,如果不去就给穿小鞋;比如一些老师对待刺头的学生不是关心爱护而是采用威胁手段打压学生。这些都很不正常,有的甚至违背了法律和道德,这样怎么能处理好和他人的人际关系呢?这样不出问题才怪呢?

  这里强调一个词“智慧地”,智慧理应成为教师处理人际关系的常规装备。面对社会对教育越来越高的要求,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家校纠纷,面对越来越难管的学生,智慧地处理人际关系能够春风化雨,取得理解和支持,有利于各项工作的稳定开展。

  1、有感恩心态。

  要感激命运带给你这样一个工作环境,让你遇到了这么多同事和学生,这种人生交集虽是偶然,但又弥足珍贵,在交往中,许多事需要我们沟通融合,无论如何我们已经成为一个整体。我们要尽力做好中间人,做好上下左右的沟通,起到润滑油的作用。

  2、与人交往有度。

  这个度包括尺度和角度。过又不及,说的是过度,过了许多事情就会越界,就会出格。比如在对待学生上,师生既不能过于亲密,也不能过于疏离,要保持正常的、融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既要对学生严格要求,更要对学生满怀希望,善加引导。当遇到问题和困难要学会多角度思考,不要一条道跑到黑,最重要的是要学会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尽量多地为对方着想。要把尊重、理解、接纳和包容作为人际交往的密钥。

  三、愿你被生活温柔相待

  生活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可能是不一样的,但幸福往往属于那些勇于战胜生活的窘境的强者,当然,我们希望凡事完美,但世上哪有那么十全十美的事呢,“人生有一个四大*衡法则:有利有弊、有升有降、有长有短、有喜有悲”,我们在祈求命运的眷顾的同时只能在这个纷扰的凡尘修炼好自己,诗意而从容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即使生活对我们不甚温柔,我们也不必对生活生起嗔怨。都说人的一生有四次好机会,一是含着金钥匙出生,有个好父母,二是读个好学校,找个好工作,三是有个好伴侣,通过婚姻来改变,四是如果没有前面的机会,一切都要靠自己改变。

  其实许多时候,外界的影响只是偶然,生活的质量主要还是靠自己。主要做好三个方面:

  1、找好另一半。

  择偶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你下半辈子的生活质量,一般来说,必然要选择“三观”,文化、兴趣、爱好相似的,两人之间有共同语言,有共同追求,有为爱而牺牲的品格,这样才能互助互爱,爱情的小舟才不会说翻就翻,如果你没有一个好的择偶标准,要不就是剜筐就是菜,要不就是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另一半。婚姻从本质上说是从法律上对双方爱情关系的约定,但一纸证书并不能代表真正的爱情。爱情可以让两人真正融合,但爱情也可以让双方暴露全部。有时,单身未尝不是幸福的一种生活方式。

  2、做好另一半。

  一旦走进婚姻的殿堂,就一定要承担起这样一个未曾有过的角色的义务和责任,要力图做一个好妻子和好丈夫。两人要不断地磨合进而达到包容直至和谐。两人都要有和对方同舟共济的决心,都要有能够共度此生、忠贞不渝的信念,婚姻的质量还是取决于自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不足,增进对配偶的了解和认同,鼓励对方实现事业的成功。要从家庭的长远发展来看待遇到的困难,遇到困难不要直接迁怒于对方,而要共同攻坚克难。比如遇到赡养老人问题,要积极为老人着想,当然,做好另一半的前提是要拥有独立的人格,不能凡事都依附对方。

  3、管好下一代。

  下一代是夫妻两人爱情的结晶,是两人基因的延续,下一代的幸福直接牵系着父母的心。教育好下一代让两人有了共同的神圣使命,这项工作让我们体会到了传宗接代的美妙和价值所在。真正的爱是陪伴,要珍视亲情的价值,多拿出亲子沟通与交流的时间,不要只为了挣钱,而耽误了孩子幸福的童年。要做孩子身边的榜样,无论在做人上还是在做事上,让孩子投来羡慕、敬佩的目光,让他们发生肺腑的进行意义的辨别和判断,日常的耳濡目染终将成为教育的一部分。要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包办代替,不能以爱的名义对孩子实行绑架。教育下一代是人生的美妙体验,好的教育方式让孩子茁壮成长,自由翱翔,偏激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无所适从,失去自我。作为家长要尽量自己带孩子,这样既容易和孩子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又不至于让孩子形成依赖老人的习惯。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忘记教育的孩子的初心是为了孩子的幸福、健康、快乐。

  四、拥抱不完美的自己

  人是上一代完成的有缺憾的作品,我们有时对自身的身体抑或心灵都要*静地接受,不完美或许是好事,它让我们有了追求完美的渴求。那么,就让我们拥抱不完美的自己吧,用一种快乐闲适的心情,让我们的身心都能像风一样自由。

  花点时间看自己。我们总是愿意向外寻求,寻求世界的奥秘,寻求他人的理解,寻求物质的满足,但恰恰在向外寻求的过程中,我们变得浮躁和迷失,我们缺少了静静体会的美好。我们需要花点时间独处、冥想、内观,跟自己达成一个和解,接纳自己的不足,坚信自己的价值,别让被人的评价左右自己。

  花点时间爱自己。作为教师来说,工作辛苦,压力不小,责任重大,来自社会和家长方方面面的压力,让教师身心疲惫,一些教师出于亚健康状态,有些教师年纪轻轻就得了重病,这不是我们生命的初衷,一个不爱自己的老师怎么可能有能力爱他人呢?所以教师要花点时间爱自己。要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修养自己的身心,尤其要学会处理压力;要培养健康高尚的人生志趣,完善自己的爱好,琴棋书画、诗书礼乐,都能让我们心灵宁静闲适;要养成作息规律的生活习惯,保健自己的身体,跑步、骑行、瑜伽都是很好的方式。

  花点时间交朋友。朋友是一生中的宝贵财富,有了朋友许多不完美有时成为别人津津乐道的优点,有时朋友就喜欢你的真实。要有足够的自信交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虽然自己并不完美,但在和朋友交往中我们可能就会不断提升起来,主动与他人交往本身就是对不完美自己的一个拥抱。


《怎样做教师》读后感3篇(扩展6)

——《教师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读后感3篇

《教师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读后感1

  非常感谢校长发给我的《教师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这本书,看了之后受益匪浅。下面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充分给孩子自由的空间

  有一句话说得很好,“独立和好奇心叠加在一起就可以成全一个孩子比较完整的人格。”只要做父母的不过度看护,孩子就可能显示出追求独立的天性。所以,教育孩子要学会放手。有时候,放手也是一种爱。孩子应该有自己独立的自由空间?父母的过分保护往往会束缚她们的天性。我们的爱最终会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

  我看到这里不得不要自己反省,孩子在开心的玩的时候,我会随着自己的性子打扰孩子的活动,看完书后我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孩子高高兴兴的的在自己的世界中玩耍,我为什么不在旁边保护她不受到伤害,而要强制性的夺走孩子的愉快世界。

  以后我一定做到还自由的空间给孩子。守望孩子是我的责任。我不可以走得太远,也不可以走得太近。走得太近了。她会感到不舒服,甚至感到受压迫。她就在离我不远的"地方,她有了安全感,她安全地居住在她的大地上。我不可以以“看护”或者“爱”的名义,做干涉她自由生活的事情。

  二、留更多的美好回忆给孩子的童年

  张文质在文章中说“我常想,我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让孩子的童年有更多美好的记忆,童年不仅塑造未来,也是我们不断返回的栖息地,几乎可以说童年的生命质量就是一个人一生的生命质量”。

  我的孩子还很小所以我很幸运在孩子的童年没有到来之前让我看到了这篇文章,这样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我的孩子的童年留下更多的美好的回忆。

  余岱宗曾说过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按照拉康的说法,要经过一个“镜像”阶段。这个“镜像”就是一面镜子。儿童从这个镜子里认识自己是什么样子,同时,也从父母、小伙伴、教师那儿获得自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信息。

  三、告诉她健康快乐最重要

  张文质在文章中说我深信坚强、乐观、善良一定会成为她一生最大的财富,时间会证明这一点。人出世的唯一目的大概就是为了开心。独自承担之所以能够忍受,是因为这个世界原本为她提供了足以让她开心的事与物。这些事与物就在孩子的身边。孩子走到哪里,哪里就有令她开心的事与物。

  因为健康快乐才应该是人来到世上最根本的理由。所以如果我的孩子成绩**,但不乏善良、感恩、有孝心、宽容、大度、幽默、爱好广泛、善于沟通与交流等品质,那么仍然认为我的孩子是非常优秀的。所以我将来应该在家里营造一种宽松而民主的氛围,有利于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女儿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不是我的私有财产,也不是我实现野心的工具,她的人生必须由她自己去书写,我能够成全的唯有爱,对她的真爱。

推荐访问:读后感 教师 《怎样做教师》读后感3篇 《怎样做教师》读后感1 《怎样做教师》读后感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