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在全市应急管理系统工作会上发言提纲(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在全市应急管理系统工作会上的发言提纲
同志们:
刚才,X通报了表彰X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决定,这个表彰的主体是市委、市政府,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X全面总结2020年以来全市应急管理工作情况,对下半年工作任务进行了安排部署。4个区局分别做了典型发言,讲的都很好。四个单位发言亮点很多、启示很多、推进工作落实的办法也很多。全市应急管理系统要认真学习领会,有代表性的经验做法要注重吸收借鉴。
为了开好今年的系统会,市局先后三轮与区局“一把手”座谈、听取意见建议。但受疫情影响,原计划年初召开的系统会一再推迟。为了不影响年度工作,3月份我们将已经形成的系统会报告发给各区局学习参考,并将座谈交流中大家提出的意见建议,归纳整理为四类42条问题逐一进行了详细的书面解答。市局还以“应急动态”形式分别刊载了各区局的工作亮点。做这些的目的都是为了统一思想、明确思路,更加步调一致的开展工作。今天我们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系统会,主要是直面机构改革以来应急事业发展面临的矛盾问题,结合近期疫情常态形势下工作实际,谈谈市局的初步认识和想法,以求进一步拓宽视野、强化共识、形成合力。下面,我讲三个方面意见:
一、积极顺应新时代应急管理部门机构改革背景形势,鲜明提出X市应急管理工作的总目标总任务总要求
X市应急管理工作总目标,即:全力压减事故(事件)总量,有效防范较大以上事故(事件)和社会影响大的事故(事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事件);有效防范和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建设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安全发展城市;加快形成具有X特色的应急管理格局,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应急管理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
总目标体现了坚决扛起职责使命的政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看X首先要从政治上看”。这个要求立起了X应急管理各项工作都要当好首善的政治标准。总目标着眼履行好应急管理部门“综合防、牵头救、统筹助”的职责,聚焦前端源头管控、中端严格监管、末端科学处置三个阶段,合理确定目标,致力于优化应急管理工作闭环,提高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总目标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至上原则。总目标牢牢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红线,坚决把有效防范和遏制事故(事件)作为首要任务,坚决把防范化解安全风险贯穿应急管理工作全过程,致力于不断提高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和水平。
总目标体现了坚定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治方向。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凸显了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总目标着眼发挥新时代应急管理体系的特色和优势,致力于不断强化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推动把应急管理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
X市应急管理工作总任务,即:积极推进应急管理的法治化、协同化、智能化、社会化进程,努力构建应急管理责任制度体系、风险防控体系和治理能力体系,夯实应急管理基层基础。也就是X市应急管理工作“四化三体系双基”总任务。
总任务体现了安全生产工作的一脉相承。2014年,《中共X市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明确了安全生产“四化三体系双基”总任务。全市安全监管系统一以贯之推动总任务落地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安全生产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安责险制度建设等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稳步下降。当前,我们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赋予安全生产“四化三体系双基”新的时代内涵,形成应急管理工作总任务。
总任务凸显出应急管理工作的时代要求。新时代对应急管理体制贯通联动、突发事件快速响应、应急处置专业高效、高新技术转化应用等都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我们在传承安全生产“四化三体双基”总任务“形”的同时,对具体任务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创新和发展,用“法治化”囊括“标准化”,用“智能化”代替“信息化”,用“风险防控体系”囊括“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新增“协同化”和“治理能力体系”,形成展现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要求的“四化三体系双基”总任务。
总任务搭建起推动事业发展的四梁八柱。总任务是实现应急管理工作总目标的具体抓手。找准这个具体抓手,才能撑起应急管理事业这座大厦,建强建稳事业发展根基;
找准这个具体抓手,才能打通制约应急管理事业发展的节节关卡,辨明厘清事业发展脉络;
找准这个具体抓手,才能科学统筹布局应急管理各项工作,稳步推动事业发展有序向前。
应急管理工作“四化三体系双基”总任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本市应急管理工作的根本方向和行动指南。只有抓住了总任务这个“牛鼻子”,应急管理工作才会取得以一当十、事半功倍、纲举目张的成效。
X市应急管理工作总要求,即:高站位、践忠诚,扬优势、强弱项,深融合、细落实。
高站位、践忠诚,就是要胸怀全局、信念坚定、忠诚至上。始终牢记应急管理工作首先是政治工作,应急管理干部首先是政治干部,应急管理部门首先是政治机关,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自觉在顾全大局的前提下做好本职工作。扬优势、强弱项,就是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扬长补短。充分发扬应急人的“四种特质”,树立改革创新意识,突出亮点,讲求实效,力求找准问题难点,精准施策、持续发力,为高水平推进全市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强大动力和支撑。深融合、细落实,就是要统筹协调、真抓实干、融会贯通。有效整合人员力量、物质资源、政策红利等有利要素,加强协调联动,聚焦中心,突出重点,不做虚功,保持一做到底、做就做好的决心和定力,把既定工作任务高质量完成好。今天,我们提出的全市应急管理工作总目标总任务总要求,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构成了X市应急管理工作的顶层设计。其中总目标是预期目的,引领应急管理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总任务是具体抓手,为实现总目标提供策略路径。总要求是科学方法,确保总目标总任务沿着既定方向稳步前进。三者相辅相成、互为支撑、互相渗透、不可分割,形成了今后推动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科学的系统的闭环链条。
下一步,全市应急管理系统都要把这个总目标总任务总要求作为引领X市应急管理工作的“纲”,作为全盘统揽、筹划推动工作的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一以贯之、坚持不懈地抓下去。我们相信,只要按照这个工作思路持续抓下去,未来的5年,就一定能够谋求应急管理工作新发展,开创应急管理事业新篇章。市局将以今天大会上印发的宣传提纲为基础,在全市应急管理系统大力宣传好、领会好、贯彻好这个总目标总任务总要求,并将这些理念、思路、要求有机细化、自觉嵌入到“十四五”应急事业改革发展规划之中,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久久为功、力求实效。
二、深入剖析机构改革过渡阶段难点问题,牢牢坚守应急管理事业发展的方向不动摇
市、区两级应急管理机构改革总体顺利。但由于组建时间不长,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还处于过渡完善阶段,应急系统干部对机构改革后应急管理内涵外延、职责范围、方式方法的认识还不够统一,对构建具有X特色应急管理体系的具体抓手、落实办法、推进举措还没有进行系统思考,对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防控城市安全风险、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所采取的治本之策还显得信心不足。这些制约因素,在推进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进程中必然客观存在,短时间内将难以消除。这其中,“六个不相匹配”的问题表现尤为突出:
一是应急管理机构整合融合效果与重建再造、脱胎换骨的机构改革要求不相匹配。组建应急管理部门的初衷是破除以往应急管理“九龙治水”的工作格局,实现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的再造重塑。但目前应急资源和力量整合融合“物理变化”有余,“化学反应”不足。思想层面,有的同志仍沿袭原来的思维定式、工作惯性、方式方法去思考和处理新形势下的应急管理工作,对多年形成的难点棘手问题,对已经看到、面临的新问题缺乏前瞻思考破题、积极争取支持、主动作为解决的紧迫感责任感。认识层面,有的同志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内涵理解有偏差,对市局和各区局“三定”方案的表述理解不全面、不透彻,将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三者关系人为割裂,“统”和“分”的作用发挥都不够好。沟通协调层面,有的同志只顾埋头干自己原来的活,与区局和行业部门沟通联络少,融合理念、指导力度尚有差距。对其他部门因不清楚职责而分派的任务、对机构改革中一些不正确的说法和理解,缺乏做细致的解释协调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机构改革后融合整合的深度和质量。
二是市区两级机构职责配置与上下联动、协调一致的应急管理体制要求不相匹配。全市应急管理体系优化统筹的质量与应急管理系统自身的上下贯通程度成正相关关系。但目前,市区两级多个方面的贯通还有不少障碍需要消除。从机构编制情况看,受编制总数控制,防汛、地质灾害防治、森林灭火、社会救助、地震行政职能等职责划转时未同步接转相关专业人员,区级的内设机构、人员编制数量与划转的职责不成比例,造成有的工作少编少人干、有编无人干甚至无编无人干。从职责定位看,多数区局承接了地震的行政职能,而市局只承接了地震后的应急救援职能。部分区级预警中心管理体制不够顺畅,仍然沿用原有的双管或代管模式,导致人员编制、资源使用等保障措施不够到位。街道、乡镇机构改革后,应急管理职能分散于四、五个部门,区局与街乡镇内设机构职责对应上,由一般性的“一对一”变成了“一对多”,给工作部署和工作督促检查带来了难度。从机构改革进程来看,市区之间、各区之间职能划转情况不一、进度不一,地震行政职能、议事协调机构职能的表述版本不一,存在一定程度的进度错位。有的配套制度滞后,多数区局履行职责所必要的装备设备还很缺乏。如果以这种机制应对突发情况,将很难做到统一行动、反应灵敏、高效处置。
三是突发事件处置能力与建设同大国X地位相适应的突发事件治理效能不相匹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是衡量应急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标。但从去年以来处置的多起突发事件看,影响处置效能的短板大量存在。指挥协调机制与扁平完备高效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统一调度的突发事件应对协同配合机制还没能建立起来。特别在处置较大以上、社会影响大的突发事件时,还存在调度和指挥区分不清晰、部门对接不顺畅、信息不对称等实际问题,现场指挥的高效性、严密性、完整性没有体现。“属地为主、属地为先”的应急处置规律没有严格遵循,有时甚至出现严重的应急响应“倒挂”现象。多种形式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亟需推进。关系城市运行安全的水电气热、道路、运输等专业救援队伍建设标准不统一,社会力量应急救援队伍政策瓶颈没有打开,专职安全员、村级巡查员、灾害报告信息员等基层应急力量统筹使用不够,与建设“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作风过硬、本领高强”的应急救援队伍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应急救援水平亟需依靠装备、科技推动来提档升级。市区两级对提高信息技术、运用创新技术推动应急管理高质量发展的意识不强,资金投入缺乏保障,合理利用X科技创新中心信息资源、深入挖掘应急管理科技项目、开展专业装备技术攻关、推广应用装备革新成果等方面十分欠缺,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四是应急管理干部队伍素质与应急管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不相匹配。高素质专业化应急管理干部队伍是提升应急管理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的重要保证。当前部分干部能力素质单一、发现问题的理念不强烈、思路办法不清、工作节拍跟不上去等不适应的表现比较突出。各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选拔、使用的任务还十分艰巨。懂得风险评估、管控,懂得如何健全机制完善预案,懂得各类灾害事故的基本特点和防范处置要求,熟悉应急指挥流程,统筹指挥各类救援力量等方面的专业型人才还相对较少,真正懂应急、会应急、能应急的领导干部更加匮乏。部分干部研究问题、破解难题的能力亟待提高。“大安全”“大应急”“大预防”的理念在一些干部头脑中还没有真正生根,对应急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高效应对处置突发事件、发挥应急工作综合优势、精准治理、网络化管理、信息获取运用等新情况新问题,还面临基础弱、底子薄、能力素养跟不上形势发展等挑战和考验,还不能拿出实用管用的招法。专业处置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当前,市级专业队伍指挥调度层级多,不同专业队伍间协同配合少,训练演练存在诸多缺项短板。危化领域专业救援队伍仅剩燕山石化一枝独秀,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在危化事故救援方面的装备配备明显薄弱。市级森林综合消防救援队伍刚刚组建,区级队伍组建还没有完成,如何进一步提高队伍综合应急救援能力,实现“冬季防火灭火、夏季防汛防地质灾害、全年综合应急救援”的建队目标,还需要下更大功夫和力气。
五是单灾种应对的传统模式与全灾种全链条的综合减灾要求不相匹配。X作为超大型城市,人口等资源的快速、高度集聚,使得城市在各种传统和新型灾害面前的暴露度和脆弱性显著加大。大多数同志对综合防灾减灾救灾的理念和认识存在局限性。“不知道灾在哪里”的盲点和“重救灾轻减灾”的思想不同程度存在。受眼界、思维所限,应急管理部门对多种致灾因子同时发生,或一种灾害链引发多类型、复合型灾害,孤立、局部危害转变为系统性循环危害的认识不清,有的还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综合防灾减灾救灾的系统研究还不够深入。受传统“各管一摊”应急管理模式的影响,大多仍然是致力于所分管行业领域灾害风险的评估、防范和应对,而对涉及多领域、多层次综合管理问题的城市灾害系统性风险管理缺乏主动、深入的研究。系统风险防范化解能力与城市安全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我们在单一灾害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但由于复合型灾害和灾害链涉及多个部门,按灾害演化物理过程进行的系统研究相对较少,对复合型灾害和灾害链的理论研究、政策工具、经验积累和技术储备、力量配备都明显不足。
六是应急管理社会治理基础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不相匹配。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基层应急能力、自然灾害防治等方面短板多、准备不足,与X城市安全发展目标不相适应。城市安全发展基础有待进一步夯实。建筑施工、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燃气等重点行业领域事故多发,城市火灾、森林火灾防控难度加大,去年……等事故灾情,均引起较大社会影响。相当数量企业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仍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上,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基层应急能力薄弱。街乡应急预案编制未充分开展风险辨识与评估,缺乏与属地相关应急救援力量、资源所属部门和单位的有效协调沟通,导致不同街乡编制的预案不能凸显本地区生产经营单位、社会环境、地理环境等特点,相关部门之间职责分工不够清晰。针对大中小学生、居民群众等防灾减灾科普知识、自救和互救能力、险情初期处置技能等培训力度不够,应急预案演练还未实现经常化、全面化和规范化,居民普遍缺乏危机意识和应急能力,这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要求极不相称。自然灾害防治形势严峻。今年气候年景总体偏差,极端气候事件偏多,汛期局地可能出现大洪水,甚至超标准洪水,对防汛抗旱指挥调度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应急物资储备缺乏整体统筹,同类物资重复储备、物资储备形式单一、维护保养不充分、缺乏轮换退出保障机制等问题突出,导致应急资源集约优势没有真正体现。
分析存在“六个不相匹配”的问题,很重要、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对应急管理工作的思想认识不统一、职责理解有偏差。仁者见仁,莫衷一是。解决这些问题,最首要、最突出、最关键的还是求大同,存小异,莫逆于心。这里说明一点,这次机构改革中,X市仍然保留了市、区的应急办,并由原来设在政府办公厅(室)改成了设在应急局。市、区的应急管理局除了承担属于职责范围内的自然灾害类、生产安全类突发事件的综合管理职能之外,还以应急办的名义承担社会安全类、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发协调应对和应急管理“一案三制”相关工作的规划、组织、协调、指导、检查职能。同时,市政府批准市应急局和市应急办可以使用“X市人民政府总值班室”的牌子,更加强化了市应急局、市应急办在四类突发事件中的总协调、总枢纽、总调度的角色,从而使得以市应急委为龙头、21个专项指挥部为支撑的“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具有X特色的应急指挥体系得以保留和延续。这个体制机制格局的存在与市、区应急管理部门的“三定”方案规定是一致的。这个体制明确之下的许多资源,我们还需深入挖掘。
如何进一步改革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如何进一步整合各议事协调机构、应急办和各专项指挥部职能,如何进一步准确掌握全市重大风险分类布局和风险点,加快构建与大国X、“四个中心”地位相匹配的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等等方面,我们都要密切关注。关注的目的,是使我们的方向不走偏。针对“六个不相匹配”的现实问题,下一步,我们重点要处理好“六个内在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好“防”与“救”的关系,做好职能切分。各区局的“三定”方案专门对应急管理部门与水务、园林绿化、规划和自然资源、粮食和物资储备等部门的职责进行了切分。依据“三定”方案,“防”是各部门的共同责任,涉灾部门在本行业领域负责相关灾种的预防工作。应急管理部门通过综合风险监测、编制和组织实施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开展灾后调查评估等措施,发挥好应急指挥机构作用,做好综合防范工作。“救”是应急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负责统筹协调抢险救援工作,同时,涉灾部门也要防止事态扩大,做到灭早灭小。在工作实践中,要牢固树立“防”要考虑“救”,“救”也要指导“防”的理念,衔接好“防”与“救”的责任链条,发挥好应急管理部门的综合优势和各相关部门的专业优势。各区要逐字逐句的去研读、理解“三定”方案,如果还有认为职责范围不清晰的问题,两个部门要主动沟通,形成共识,千万不能出现职责“空档”。
二是正确处理好“统”与“分”的关系,实现系统转换。这里的“统”就是统筹协调,就是统一组织、统一指挥、统一协同;
“分”就是合理分工,就是分级负责、分级响应、分头落实。市应急管理局承担市应急委、市安委会、市森防指、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市社会救助应急指挥部的具体工作,同时可以使用市政府总值班室牌子开展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和处置,实现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统筹协调。六个议事协调机构和市政府总值班室就是我们履行“统”和“分”职责的有效载体。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统不是包打天下。我们既要注重借助这些议事协调决策平台,按职责分工,理直气壮把市委、市政府要求布置下去,加强救援力量和资源调度,主动加强对分指挥部、行业部门日常工作的督促指导,严格履行好应急管理综合部门“统”的职责。同时,也要善于调动发挥各专项指挥部的主观能动作用,进一步压实责任、加强协商、推进融合,增强各分指挥部、各部门的“自转”能力,实现1+1〉2的效果。只有这样“有统有分”“统分结合”,才能建立起牵头抓总、分级负责、属地为主、专业处置的应对机制,做到功夫在平时、权威在统时、高效在战时,进一步实现“统”与“分”的协调一致、齐头并进、共赢发展。
三是正确处理好“破”与“立”的关系,打造体系重塑。改革创新的过程,实质就是破与立的过程。要坚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把握好“立”和“破”的承接顺序和辩证关系。一方面,“立”得住,才能“破”得好;
另一方面,只有彻底“破”,才能为更好的“立”创造条件。我们既要善于立又要勇于破,既要顶层统筹地立、创新发展地立,又要大刀阔斧地破、理直气壮地破。要破旧的思维,立新的理念。充分领会应急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真正打破“一亩三分地”的狭隘思路,突破原有工作范围固化的藩篱,将应急管理工作放在全局高度来谋划来统筹。要破旧的模式,立新的机制。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勇于攻克原有体制机制上的顽症痼疾,努力在统一思想认识、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应急指挥体系建设、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方面下功夫。同时,我们也要客观认识到破与立的过程是漫长的,甚至是曲折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抓好改革创新的同时,更要注重稳中求进。绝不能因为改革出现职责真空、造成工作空档。
四是正确处理好“上”与“下”的关系,推动均衡补位。市、区与街乡镇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上下不贯通、不一致的现象短时间内难以消除。我们必须要着眼当前、依靠自己、主动作为、逐步解决。要强化“应急部门是一家”的理念。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责任相同、目标一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必须牢固树立一家人、一盘棋、一件事思想,相互扶持,相互配合。对于基层要多指导、少指令,多助力、少阻力,特别是在谋划筹划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基层的实际情况和承受能力。要加强磨合衔接。善于在深入研究中探索规律,在生动实践中总结经验,在相互借鉴中共同提升,扎实推动预防、准备、响应、恢复工作链条的磨合,扎实推动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工作的磨合,形成衔接有序、指导有力、集约高效的工作机制。要注重基层首创。鼓励各区局和街乡镇结合本辖区实际情况,主动向前一步,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着力破解预警信息发布协调机制、街乡应急管理机构设置、基层检查巡查队伍整合、应急指挥系统连通等难题,加快形成反应灵敏、上下联通、运转高效的应急工作机制,多形成一些可推广可复制的典型经验。
五是正确处理好“内”与“外”的关系,促进协调发展。这里的“内”与“外”是指市、区应急部门系统内部和其它在应急管理中承担重要任务的有关党委、政府部门和群团组织。做好新时期的应急管理工作,离不开其他单位和部门的忠于职守、有效履责,离不开单位间、部门间的肝胆相照、补台补位。要牢固树立“大应急、大安全、大预防”的思想。从应急管理工作全局和整体发出,明确各部门和单位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管理方面的具体职责内容,厘清责任边界,尽心耕好“责任田”。要打好“团体赛”。各部门不能搞“单打独斗”,必须发挥聚众优势。要紧密联系与工作职能息息相关的消防、民政、园林绿化、水务、自然资源、地震等部门,建立起部门之间、各区与部门之间的会商和协同制度,发挥各方专长,增进沟通理解,相互支持,合力唱响“同台戏”。要做好制度设计和流程把控。进一步规范协调配合基本规则,坚持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主责,确需多个部门管理的事项,要明确牵头部门,分清主次责任,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协调有力、运转高效的应急工作机制。
六是正确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做到有序推进。应急部门组建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职能点多线长面广、相互交织,必须正确把握处理好点与面、面与线、一般与重点、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推动应急管理事业统筹协调发展。要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既注重应急管理事业的整体向前发展,又牢牢抓住应急管理工作的各个重点和难点,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勇于突破思想观念上的障碍,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形成推进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要在整体推进基础上重点突破。必须从整体出发,总揽全局,找准影响应急事业长远发展的主要方向和突出矛盾,找准制约应急事业近期发展面临的重点问题和关键难题,下“笨功夫”,啃“硬骨头”。特别要瞄准理顺职能机制、完善指挥体系、健全应急队伍、强化应急科普、发展应急科技、顺畅内部关系等方面,提前着手,预有准备,打好风险防范“主动仗”。要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注重牵住“牛鼻子”,始终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对全局来说最具决定意义的领域而不是其他领域。当前,要高度重视解决像突发事件现场管理、视频调度、极端天气应对、重大活动风险评估等领导重视、实际工作中已经暴露出来的急事难事,力求通过以点带面,形成科学完备的应急管理体系。
三、准确把握应急管理系统改革发展新形势,扎实推进下半年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落实
当前,应急管理事业正处于亮牌聚势、扬帆起航的重要节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一些工作不同程度受到冲击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全系统干部要充分认清当前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安全保障“两线作战”的特殊背景,进一步坚定信心、抢时追效、扶危定倾,切实以一流标准创造一流业绩。
(一)深刻把握党组改设党委重要意义,应急系统沟通对接要更加紧密顺畅。全市应急管理系统要强化政治意识,切实站在讲政治高度,深刻领会党组改党委的实质内涵,准确把握管理模式调整的实现形式,从思想上、行动上自觉服从上级党委领导,贯彻落实好上级党委决心意图,坚决维护上级党委的权威。要加强对上请示和对下指导,对涉及年度重要安排、重大决策部署、重点力量提升等事项,要加强请示报告反映。各业务处室也要重视加强和各区局的工作联系,及时掌握有关情况,有针对性提出合理化建议。要加强沟通协调。牢固树立应急管理系统“一家人”“一条心”“一个目标”的思想,加强系统上下间、友邻区局间的沟通对接。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也要积极向上反映,上下同心、步调一致的推进全市应急管理事业发展前行。
(二)深刻把握多灾和巨灾应对能力研究的现实需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要更加专业规范。当前,我市公共安全形势总体平稳。但随着疫情的再度扩张和蔓延,影响安全稳定的因素在诸多领域交织并存,呈现出关联性、衍生性、复合型和多点并发的态势,可能导致多灾叠加、跨类耦合的复杂情景,对全市应急管理系统能力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我们要充分认清当前复杂严峻形势,超前谋划,紧前部署,以应急能力评估为基础,研究同时应对多灾和巨灾的应急措施和工作建议,有效提升突发事件应对的专业性和规范性。要注重探究灾害发生机理。深入研究多灾和巨灾可能引发的灾害链式反应和造成的次生衍生灾害,分析多灾同时降临和形成巨灾的风险隐患因素,建立完善应对多灾和巨灾的应急救援体制机制,有针对性修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生重大险情,能够迅速响应。要注重提升指挥协调能力。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研究确定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工作机制,制定各专项指挥部能力建设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职责权限,规范处置流程,建立起由各级党委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共同参与,跨区域、跨部门以及京津冀协同应对的联防联控机制。要注重完善体系支撑。研究确立多灾和巨灾情况下应急物资统筹协调办法,优化应急物资储备结构,建立以救灾为中心的物资协同保障机制。实施应急队伍能力提升工程,强化应急处置和救援能力。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整合各类应急资源基础数据,研究建设我市应急指挥“一张图”。
(三)深刻把握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重要契机,城市安全发展基础要更加稳固扎实。在全国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是经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批准、亲自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重大活动,是安全生产领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头等大事”。当前,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连续三年实现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但也要看到X市面临的各类风险交织重叠,既要防范传统风险造成的灰犀牛事故,又要盯住可能发生重特大事故的黑天鹅事件,特别是受疫情影响,企业复工复产带来安全风险加剧,部分重点行业领域风险防范压力大,一些企业主体责任落实还有较大差距,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对此,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切实增强打好专项整治攻坚战的责任感紧迫感,立足X实际,牢牢聚焦“1+3+9”专项整治工作体系,高位推动、协调联动,跟踪督办、闭环销号,努力实现以专项整治这个“点”推动城市安全发展这个“面”的预期目的。要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基本盘不放松,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和城市安全隐患治理三年行动等为抓手,有效衔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强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全力消除事故隐患。指导7个区在创建首批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中实现预期目标。要扎实推动安全生产责任落地落实,持续推动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和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贯彻落实,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对东城、西城等11个区,以及天安门地区管委会、重点站区管委会开展安全生产督察,全力做好冬奥会测试赛等重大活动安全服务保障,确保X城市安全稳定。
(四)深刻把握党委政府给予的政策支持,应急管理工作质量要更加精准高效。机构改革以来,市、区两级党委政府对应急部门各项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市局“三定”方案印发、领导班子配备、按新职责运行等在新组建单位中实现三个“第一家”,全局行政、事业编制达到了534个,这是很不容易的。除此以外,在航空应急救援队建设、森林综合消防救援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以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转移资金使用等方面,市委、市政府都最大限度帮助解决。据了解,各区大都是安排担任党委常委的副区长加一名协助副区长分管,对应急管理关注程度高、推进力度大,成效比较显著,为应急局开好头、起好步奠定了坚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作为应急事业的开拓者、引领者、推动者,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我们唯有逆水行舟、奋勇搏击,方能千帆竞发、百舸争流,肩扛起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目前,城市安全风险点多面广,我们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必须顺应时代发展规律,在提高精准治理、提高科学防范上下功夫。要打牢信息化工作基础。坚持按照建设内容、建设布局、建设标准、工作步调“四统一”要求,“一盘棋”做好全市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统筹,各区开展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应报市局审核后方可开展后续建设。在应急视频会议升级改造和应急单兵系统建设中,各区要按照统一标准对应急视频会议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与市级系统实现级联和一体化部署,确保为市领导扁平化指挥调度提供有力支撑。要打牢基层能力基础。以专业救援队伍为依托,重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畅通“接诉即办”等反映问题渠道,发动表彰群众参与安全隐患治理,切实建立起上下联动、左右互通、信息共享、群专结合的X安全防控立体网格。要打牢宣传动员基础。紧紧围绕安全生产、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突发事件救援处置等中心任务,及时发布信息回应社会关切,增强公众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切实在加强事前预防中提升应急管理工作质量,努力实现“有急能应”“应而不急”。
(五)深刻把握当前自然灾害防范严峻形势,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要更加主动作为。今年以来,X地区强降雨、大风、高温等极端天气频繁发生。同时,随着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变化和地质现象活跃,多灾并发、重发频发可能性加大,自然灾害防范形势异常严峻。对此,我们必须高度戒备,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不等不靠、主动作为,以百分百的努力,应对百分之一的可能,坚决打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主动战。要扎实做好应对准备。进一步压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工作责任体系,结合区域灾害特点,科学分析研判灾害风险,抓紧修订完善各类预案,备足抢险救援物资,落实各类抢险救援力量队伍。针对易出险区域和部位,开展安全隐患拉网式排查,及时制定完善整改和避险转移措施,组织避险演练和业务培训,确保各类隐患归零。要提升基层应急响应能力。提升基层装备水平,购置和补充一批先进装备,加强灾害监测预警,优化升级信息通信装备,提升灾害处置效率。积极推进各区信息报告能力评价和视频调度监督检查,持续提升突发事件信息报告能力。严格落实值班值守制度,坚持24小时在岗、在职、在责,保证通信联络畅通。要稳步提升风险管控水平。研究制定《X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办法》和自然灾害风险监测预警工作制度,定期开展安全风险态势分析,深化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定期召开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市级联席会议,统筹推进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实施,严密组织落实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修复、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等3项工程。完成全国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第一批试点(X区),做好明年全市普查的各项准备。
同志们,新冠肺炎疫情对全市各项工作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应急管理工作也不例外。按照当前形势判断,疫情带来的影响仍将要持续一段时间。对此,我们一定要坚持疫情防控与应急管理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不断创新思路、务实举措,全力保障X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推动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做出应有的贡献。
推荐访问:管理系统 提纲 会上 最新在全市应急管理系统工作会上发言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