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朗读版》读书笔记11篇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朗读版》读书笔记篇1
读《大国的兴衰》,一览500多年世界风云,大国兴衰。我总想起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差不多也是500年。旧有的秩序打破了,新的秩序需要重新建立,于是群雄并起,征讨不已,欧洲终于把战火染遍世界,两次世界大战让世界格局重新洗牌,如今中东地区还是战火不断。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意大利、德国、俄国、日本、美国都称霸一时。
战争向来都是利益冲突最露骨的表现。为了土地、为了资源、为了贸易、为了人口,披着宗教的、民族的、自由的旗号进行着你死我活的争斗。只要利益存在,争斗就不可避免,过去是这样,未来也是这样。有时不仅仅是一个国家在战斗,而是国家联盟之间的争斗。
在《大国兴衰》中作者特别指出:在大规模的,持久的大国(并且通常是联盟)间的战争中,在交战双方都平等地投入全力争取胜利的情况下,经济和技术起着重要的作用。当然他在书中也一再强调了地理环境、外交关系、军官素养勇气、后勤技术保障、经济生产力转化军事效能等方面的作用。
《大国兴衰》没有过多强调领袖在大国塑造中的作用,但也注意到强人们如何更好地顺应时代潮流,用自己的方式回答时代的问题。如果我们翻阅《东周列国志》,看到更多的是英雄人物的风采,而《大国的兴衰》看到的是战争背后的经济和创新力量,也许从这个角度来看,历史确实是人民创造的。看过《东周列国志》,可能会萌生建功立业,征战沙场的斗志,看过《大国的兴衰》,才能明白个人命运和国家捆绑在一起,民强则国兴,国强则民富。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朗读版》读书笔记篇2
贝多芬,一个对歌曲十分偏爱的人,却要接纳运势的挑战;贝多芬,一个悲剧的人,却从平平淡淡慢慢变为知名人士;贝多芬,一个被病痛盘绕的人,应对着这么多的艰辛,却毅然挑选了生存下去,再次投身歌曲中。
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艰难的,因为爸爸急切开发设计他的歌曲天赋,四岁的他被他的爸爸驱使学各种各样传统乐器。当他一点一点长大了的情况下,恶运有一次来到了他的的身上——他的妈妈在一七八七年过世。贝多芬痛不欲生,他仅有写信他的朋友。
在痛苦中长大了的贝多芬一生承受了许多许多:感情的回绝,妈妈的英年早逝,家中太早给他们的沉重负担······在他的心中划下了一道又一道伤疤。可是他也是好运的,在贝多芬拜海顿从师后,他逐渐出类拔萃,正当性他在享有成功的喜悦的情况下,一次灾祸已经偷偷地来临。
总算灾祸“暴发”了,贝多芬遭受了人体的“叛变”,他依次得了肺部疾病、风湿病、黄热病、角膜炎······诸多的病症摧残着贝多芬,他的人体在一天比不上一天。性命的烧开刮起了歌曲的终点站,贝多芬与运势抗争,最后变成了全球的知名人士。
把我贝多芬那不折不挠的精神实质所震撼人心,所钦佩。人生道路对他而言就好像是经历了一场猛烈而惨忍的抗争。凄惨的运势不但来临在平常人的身上,也来临在名人的身上。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朗读版》读书笔记篇3
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要求全党同志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学习党史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作为一名高校党务工作者,我热爱党史这门课,对党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在过去的日子里,我每到一地,总要去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了解党的历史,升华思想境界,加强党性修养。2016年8月17日,我和儿子宋伊哲来到北大红楼参观学习。
北大红楼是北京大学红楼的简称。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是一座通体用红砖砌筑、红瓦铺顶的老式楼房,人们习惯称它为“红楼”。这里是中国革命的起点,我们依次参观了校长室、校长办公室、第二阅览室、文科学长室、日刊处、文科教务处、学生教室、编目室、登录室等,还看到了1918年冬毛泽东在此作为图书馆助理员工作过的第二阅览室和用过的办公桌。
北京大学红楼汇集了许多著名学者和新派人物来此授课,还集中了新潮社、国民杂志社、新文学研究会、哲学研究会等许多革新团体,《新潮》、《国民》、《每周评论》等进步刊物就设在地下室的红楼印刷厂。红楼是中国近代史上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鲁迅、胡适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进步思想的重要场所,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营垒,也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和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政治和文化价值。
我的体会是,北京大学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做出了突出贡献。正如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一些早期著名活动家,正是在北大工作或学习期间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并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这是北大的骄傲,也是北大的光荣。”
第一、北京大学是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李大钊同志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1918年,李大钊出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随着红楼的投入使用,北大图书馆搬入红楼。李大钊以《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等刊物为阵地,相继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李大钊主持下的北大图书馆,不仅成为进步思想交流的一个重要场所,而且成为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中心。
第二、北京大学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五四运动的发起人是北大师生,宣言的起草人是北大师生,五四运动队伍的主力军都是北大师生。“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99页)。1919年注定是个不平凡的年份。民族危难之际,北大学生挺身而出,联合北京各校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寻求救亡图存之路。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越来越多的中国先进分子集合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
第三、北京大学是中共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单位。1920年初,李大钊与陈独秀相约,在北京和上海分别活动,筹建中国共产党。中共一大前,全国共有党员58人,北京大学师生校友23人,占党员总数的40%;8个地方党组织,6个党组织负责人是由北京大学师生或校友担任;出席中共一大的13名代表中,有北京大学师生和校友5人,分别是毛泽东、张国焘、陈公博、刘仁静、包惠僧,占38.5%;中共一大选出的中央局3人中有2人(陈独秀、张国焘)是北京大学的。所以,北京大学在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作出了突出贡献。
第四、北京大学是伟人领袖毛泽东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出发的地方。1918年,毛泽东来到北大红楼。作为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员,他经常从景山东街三眼井胡同出发,来到红楼一层的第二阅览室,登记新到报刊和阅览人的姓名,管理15种中外文报纸。置身于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阵地,毛泽东说,自己“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毛泽东是从北京大学红楼出发,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的。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1898年创建的清代京师大学堂,1912年更名为国立北京大学,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教育家蔡元培在1917年出任校长后,以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聘请陈独秀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聘请李大钊、胡适等文化名流为教授。据记载,1918年北京大学教职员总数达217人,学生总数达1980人,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大学。在红楼,有各种社团活动。在这些社团中,就有李大钊,邓中夏等人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研究会成立于1920年3月,会员中有邓中夏、高君宇、张国焘、瞿秋白等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成为早期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了方便大家活动,校长蔡元培专门拨了两个房间作为活动室,大家亲切地称之为“亢慕义斋”。在李大钊、陈独秀等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者的影响和推动下,各地相继建立起共产党的早期组织,他们有计划地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同时广泛地开展工人运动,使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北大红楼,马克思主义火种在这里播撒,从这里出发,一代伟人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穿越历史云烟,我们再次感受这场伟大爱国运动,依旧可以听到革命者坚定决绝的呼声,可以看到他们奔走呼号的身影,可以深刻认识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种信仰的力量会一直带领我们走向成功。中国共产党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一如既往地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执着努力!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我们要发扬北大精神,继承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弘扬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秉承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精神,体现立学、办学、求学、治学的价值追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实际行动做好学校各项工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朗读版》读书笔记篇4
最近,我读了高尔基的著作《童年》,书中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阿廖沙悲惨的童年。阿廖沙父母双亡,而外祖父脾气十分暴躁,只有外祖母疼爱他了。外祖父不太喜欢他,两个舅舅更是讨厌他。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他却走过来了。其实,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尔基本人,高尔基借阿廖沙这个人物来描述自己的童年。这令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当时那个年代的人的丑陋面目。高尔基的童年跟我们现在比起来,实在是太悲惨了!我们多幸福啊,被父母宠着。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听着老师讲课;回家有大鱼大肉等着你品尝;你想要什么,就给你什么;如果有人欺负你,大人会毫不犹豫地狠狠地教训那个人一番。
而高尔基那个年代呢?高尔基很少有安宁的日子,几乎天天有人伤害他、辱骂他、欺负他。我也有些想不明白,那些人做这一类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干吗呢?这些毫无意义的事情值得他们去做吗?所以,我们更要珍惜如今美满、幸福的生活。我们要抓住童年的尾巴,努力学习,千万别身在福中不知福。这样优秀的学习环境,这样美好的童年生活,我们再不好好学习,那就太对不起父母了。如今,眼看童年就要走了,迎来的是充满活力的少年,让我们珍惜童年的最后一刻,稍不留神,童年就会离我们远去,抓住童年最后的时光,留下我们对童年最美好的印象吧!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朗读版》读书笔记篇5
看了这部荣获茅盾文学奖的优秀作品,让我从中了解到了一个敢于打破常规,敢于挑战生活,敢于挑战命运的有志青年。
在在欣赏这部作品的时候,不仅仅是片面的被主人翁的精神所震撼和命运对主人翁的不公所惋惜。更多的是在震撼的同时要学习主人翁不畏贫穷、不惧苦难、而执着追求、用于拼搏、坚持不懈的精神所感动,让我明白在面对传统观念和现代意识取舍不定的时候,我们要善于打破常规,改变自己的命运,进而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平凡的世界》为我们解说了平凡和苦难,阐述了生活的意义。书中为我们讲述的是一个普通而平凡的村庄里那一群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平凡人,他们演绎着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欢离合、贫穷与富裕、苦难与拼搏的故事。在这部书中,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惊险离奇的情节、没有惊天动地的场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平凡的故事,尤其是书中的主人翁孙少平的苦难经历更是一段不平凡的悲歌。因为贫困,他才会拥有特别敏感的自尊心,而这样的自尊心又使他过分的自卑,所以他不和人家一块吃饭、逛街,看不惯衣冠、楚楚道貌岸然的顾养民,他不和女生说话,他躲避公众的目光,一种不说出来的感觉让他感到特别的难堪,他,一个20出头的少年;他,性格中有些懦弱,生活中有诸多坎坷;他,思想中有些传统却敢于走出农村,向命运挑战;他,有点自卑却勇于直面现实,脚踏实地,真诚待人;这么一个集优点于一身的人,在命运的捉弄下却演绎了一个不平凡的人生。他让我想到了我的童年时代,和他有着相同的特点是自卑与封闭,在那求学的少年时期所流露出的青涩,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堕落自己,只是将那段忆苦思甜的记忆会成为日后的幸福和感慨而已。
同样的我们正处于风华正茂,但是不相同的是,他是在社会的最低层挣扎,为了几个钱而受尽折磨;但他已不仅仅将此看作是谋生与活命,让我明白,职业的高贵与低贱,不能说明一个人生活的价值,恰恰相反,现在"热爱"自己的苦难,当自己历尽千辛万苦酿造出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从而领悟到人生真谛,从此以后更加的努力学习和工作,用自己的双手去构建属于自己的天空。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朗读版》读书笔记篇6
刚开始看这本书时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书中所提的要求都让我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说话先要讲礼貌、主动询问表关心、乘坐公车不吵闹、见到老师问声好,完成作业不拖延等这些不都是我们老师平时经常强调的吗?书中没有长篇累牍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些微不足道的小细节。真正开始对这本书感兴趣时是在寒假里,我又再次拜读了这本书,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这种对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好学生要靠老师的激励、引导、督促教育才能成功。作者克拉克先生从细微处着手,通过对55个教育细节的处理,创造出教育奇迹。作为成功的教育者,作者在书中并没有谈及如何教书、如何分析教材、如何准备教案,而更像是在谈论如何为人处事、待人接物。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的例子,让读者感觉作者所描述的就在我们身边。书中讲述的创造奇迹的55个细节确实常常被人们忽略,而正是细节创造了奇迹,成就了辉煌。书中提倡对孩子要从小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一举一动中体现出尊重孩子、宽容孩子、赏识孩子,并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从生活中学习,从鼓励中学会自信、从宽容中学会耐心、从赞美中学会感激、从接纳中学会自爱、从赏识中学会行动、从分享中学会感激、从诚实中学会真理、从公平中学会正义、从关心中学会尊重、从保护中学会信任、从关爱中学会友善……
让绝大多数的老师感到比较头疼的就是如何处理后进生的问题,比较听话的还好,虽然完成质量不是很高,但至少作业还是能基本完成的,而对于作业经常拖拉不做的,我们一般采取的方法是一方面联系家长,让家长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另一方面就是和后进生谈话,刚开始还是能收到一定的效果的,但久而久之,家长听惯了孩子在学校的“不好表现”,也会对孩子失去信心,而孩子则会认为自己在老师的眼里就是一个差生,就更不想学习了。
作者克拉克也碰到了这样的情况:他的一个“问题”学生已经很多天没有交作业了,他马上想到了和他的家长联系,但都没能联系到。有一次总算联系到了,他就把这个不好的消息直截了当地告诉了这位学生的家长,想得到这位家长的支持。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家长听完了竟然说:“我孩子在家里也一向如此,你就将就一下吧”。这个回答真是让克拉克哭笑不得。也许是克拉克他自己认识到了自己和家长的交流方式有待改善,所以在另外一个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他改变了策略。他首先是耐着性子给这个家长拨通了电话,但与第一个学生的处理方法不同的是他没有直接向这位家长“告状”,而是向这位家长违心地说他的孩子这段时间表现得如何如何好,这位家长听了以后自然非常高兴,表示要老师对他的孩子一定继续严格要求,家长会极力配合。过了两天,克拉克再次拨通这位家长的电话,这一次向这位家长陈述了孩子这两天的不好的表现,家长当然非常气愤,当即表态,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回家一定批评教育自己的孩子。读完克拉克的处理方法,真是佩服他的别具匠心。回想自己平时的教育方式,也是把孩子的不好表现直截了当地告诉家长,而孩子表现好的方面就很少会去告之家长了。
还记得去年任教六年级时,我也碰到过类似的学生,打电话给家长告诉她孩子经常不做作业,家长直接跟我说;“我管不了她,我都放弃她了,老师你也别管她了。”后来再打电话她就再也没接过。如果那时我也象克拉克先生一样,先让家长了解孩子优秀的一面,也许结果就不一样了。
事在人为,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处理方法会有不同的结果。优秀是教出来的,我们要给孩子营造一个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氛围,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让他们享受学习的快乐和成功。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相信我们的孩子会更优秀。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朗读版》读书笔记篇7
学习党史,是为了不忘初心。从1921到2021,时间跨越百年, 我们党从建党之初只有50多名中共党员到如今拥有90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从嘉兴南湖的小小红船到“中国号”乘风破浪的巨轮,百年历史,风雨兼程。我们读党史、学党史,从英雄先烈们的身上,汲取初心传承的力量。
1、董佳 《党史必修课》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但是走的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我们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此刻,终将成为历史,我们都是历史的答卷人,我们要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勇于变革、勇于创新,在这场历史性的考试中经受考验,努力向历史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2、虞雪飞《日出东方》
中国共产党这艘红船,从嘉兴的南湖启程,至今已有100年了。《日出东方》全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奋斗历程。在那个艰难的岁月里,中国共产党人为追求真理和救国之路那种坚定执着的人生信念,为国为民的牺牲精神以及卓越不朽的人格境界指引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从此焕然一新。如今南湖的红船正乘风破浪驶向新的征途,在新的时代里,想要无愧于青春,无愧于时代,要从革命先辈身上汲取丰富宝贵的精神营养,从革命历史之中获得昂扬奋发的精神动力,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将理想与实践相结合,不畏艰难,不怕挫折,奋勇向前,为祖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3、胡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问答》
“为学之实,固在践履。”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我们要清醒认识我国发展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认清前进道路上的机遇和挑战,认清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更加自觉地以这一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提振信心和斗志:凝聚智慧和力量,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4、方银龙 《论中国共产党历史》
在《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这章中提到: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的胜利。长征精神就像一枚闪耀的勋章,挂在中国共产党的胸前,代表着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给了中国共产党人无穷的力量来源。这段历史,让我见识到了信念的力量,感受到了共产党人无坚不摧的信念感,在现今和平年代,我们的物质条件远远好于当年,但是中国繁荣富强的漫漫征途,仍要我们继续发扬长征精神,不断奋斗。
5、朱振海《龙啸绝地》
自从一九三四年十月撤离江西瑞金,朱毛红军踏上漫长的寻找生存之路,为寻找中国的未来,一直不断地修正着自己的方向,面临着艰难的抉择。一次次山重水复,一次次绝处逢生,并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长征,改变了毛泽东的命运,改变了中国共产党的命运,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进而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企业的转型升级都需要我们每位党员发扬长征精神,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6、谢芳琼 《跟着共产党走》
党的历史光荣而伟大,它像一条河流,曲折且坚定地向前流动。通过阅读《跟着共产党走》,在如何学好党史、用好党史方面,我觉得应该坚定理想信念才能让每一名党员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用心思考、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让学习的收获落到实处。
7、姚煜 《中共党史简明读本》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重温党的历史,无论是对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具有非常重大而深远的意义。10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从过去的饱受列强欺辱到现在的再一次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虽然今天我们这一代不能像老一辈革命战士那样抛头颅、洒热血,但是依靠劳动创造社会财富,也是报效祖国的一种方式吧。
8、何云雅 《中国共产党简史》
历史给中国共产党的磨难,超过了所有其他政治团体和党派。但也正是历经了一次次内伐外乱的淬炼、帝国主义狂风暴雨的摧残,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党才戒骄戒躁,虚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与不足,虽不断跌倒,却又一次次跌跌撞撞地站起来,浴火重生。由此汇聚成的强大的精神力量,摧不毁,打不垮,中华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强,将支撑起一个历史悠久国度持续的繁荣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朗读版》读书笔记篇8
《傅雷家书》是我国著名翻译家、文艺理论家傅雷及家人写给儿子傅聪的138封饱含拳拳爱子之心的书信。出版以来,深受大小读者喜爱。一九六六年九月二日深夜,傅雷夫妇坦荡地选择了死亡,离开了他们的孩子,离开了他们曾认真生活过的世界。但是,傅雷并没有消失,他的爱子之心与独特的人格魅力都蕴含在了名著《傅雷家书》里,借助一封封信,一个个方正有形的汉字流传了下来。他对儿子的谆谆教导,他对艺术的独特看法也深深地镌刻在我们这些读者心里,成为了我们认识自己、了解中国文化的一块厚重的基石。阅读《傅雷家书》,“爱国之心”、“赤子之心”屡屡出现,这是作者傅雷对儿子的爱国主义教育,也是自己行事的一贯准则。阅读《傅雷家书》,可以看到作者傅雷在文学、绘画、音乐等领域有着自己独特的真知灼见。在给儿子的信件中,他用自己高瞻远瞩的眼光对傅聪音乐艺术和做人方面给予完善的指导,时时阐发着自己对艺术、文学、音乐、生活的评论,也让我们感受到他真诚、高尚的爱国精神和呕心沥血的教子形象。《傅雷家书》不仅可让我们看到作者对儿子的教诲,傅雷言传身教的教育方法,也让我们惊叹。“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信中,傅雷多次让傅聪写信来梳理自己的学习经验与演奏心得。并且他也是如此,不管看了一本书,翻译了一篇文章等,一旦有所感悟,便会和妻子聊上一会,或把这些写在家信里和孩子分享。“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莫过于欣赏艺术”,就让我们走进《傅雷家书》,将傅雷的人格品质精神教育融入我们心灵和行动中吧。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朗读版》读书笔记篇9
“你以为我贫穷、卑微、不美、瘦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了吗?你想错了!”在文学史上,有许多的经典名著永垂不朽。但能像《简·爱》这样深入人心的却不多。它以一种让人不可抗拒的美感吸引了众多的读者,给读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他们的灵魂得到了升华,同时影响着他们的精神世界。简·爱生存在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从小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同的待遇。里德夫人的嫌弃、约翰的辱骂和毒打,这是对一个孩子自尊的践踏,但简·爱并没有因此而变得怨恨、内心充满阴霾,相反的,她的内心因此而变得更加强大,这造就了她应对困难坚强不屈的品格。文章中的伊丽莎自私任性,却受到尊敬;乔治亚娜好使性子、心肠狠毒,却能得到所有人的纵容;约翰什么坏事都做,纵然与他的母亲做对,也不会使她迁怒,而简·爱无论做什么都全力以赴,不敢有一点闪失,却还是被人骂,得不到他们的喜爱,这体现出了当时社会的无情与冷漠。简·爱并不因为自己的身份卑微而感到自卑,并认为自己与罗切斯特是平等的。她纯洁、高尚的心灵使罗切斯特深深地爱上了她,并开始了对她的追求。然而,在他们结婚的当天,简爱得知他已有妻子时,她毅然的离开了他。她放下了金钱和地位。当时的社会上,很少会有人做出与简·爱相同的抉择,利益的诱惑蒙蔽了人们的双眼,只是大多数人选取了利益而不是离开。简·爱是大多数读者所敬佩的就应是她的品格。她独立、坚强的品格,让很多人赞叹不已。小说设计了一个完美的结局。虽然罗切斯特的庄园被毁了。他自己也变成了残废。但正是这样一个条件。使简·爱不再与个人尊严与爱之间产生矛盾,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里弗斯的求婚,而选取了罗切斯特,这说明了她对罗切斯特的真心。当时也好,现在也好,在穷与富之间、在爱与不爱之间,很少会有人像简爱一样为人格抛弃所有,而且义无反顾。这篇小说不仅仅使读者的灵魂得到了净化,同时也使读者产生了共鸣,使人受益匪浅,值得一读再读。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朗读版》读书笔记篇10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一生中的一部长篇小说,生活本就是一座围城,婚姻与事业、学习与娱乐、发展与落后、成功与失败,都是这座七彩城中的一种颜色,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是城中的一种元素。当一切人和事因为努力和乐观而变得美好,当城中的色彩都均匀和谐时,那么这座围城就不再是一种可怕的束缚和压力,而是一个幸福的乐园。没有人会试图离开她,即使是自怜自哀的方鸿渐也会喜欢,假恶丑也会被同化为真善美。也许世界永远不会变得如此美好,但允许我心中永远存在这种美好的理想。
我们的生活中“围城”随处可见。不仅仅是恋爱婚姻、工作事业,还有学习生活、交友处世,无一不有一个“城”把我们“围”着。“围城”——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钱钟书用幽默的语言、深刻的哲理、巧妙的比喻,站在一定高度俯看人生,批判了人性的丑恶、虚荣。如:“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了,它给太阳拥抱住了,分不出身来,也许是给太阳陶醉了,所以夕照晚霞隐褪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孙太太眼睛红肿,眼眶似乎饱和着眼泪,像夏天早晨花瓣上的露水,手指那么轻轻一碰就会掉下来”、“苏小姐双颊涂的淡胭脂下面忽然晕出红来,像纸上沁的油渍,顷刻布到满脸,腼腆得迷人”。又如:“我们一天要想到不知多少人,亲戚、朋友、仇人,以及不相干的见过面的人。人事太忙了,不许我们全神贯注,无间断地怀念一个人。我们一生对于最亲爱的人的想念,加起来恐怕不到一点钟,此外不过是念头在他身上瞥过,想到而已”、“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他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标识”。这些语句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时而让人忍俊不禁,时而又想像着作者所描述的情景,给人深深的同感,仿佛身临其境、如见其人。
当我读完全文后,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感到意犹未尽,故事戛然而止了。是啊,一切就这样都“结束”了吗?对于主人公的故事,对于整个《围城》,让人去细细地思索、静静地品味、慢慢地鉴赏。全文最后一句话:“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这种时间上的巧合不正是反映了世事的苍凉与变迁吗?
《围城》里最令人最熟悉的语句自然是那句:“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读完《围城》,从主人公精彩而又独特的故事前后,我看到了作者所表达的人性和表现的哲理,以及作者在文中生动传神的描述。笔者认为,这些精髓需要我们去理解和去感悟。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朗读版》读书笔记篇11
近几天,有幸读到余秋雨先生的《山居笔记》感想颇多。按照我原来的读书习惯,因为是余先生的著作,我虔诚的在读之前,就做好了做笔记的准备——新笔记。准备把丰富的词语、精彩的语句、段落记录下来,算作是读书笔记吧!可是,读来让我大失所望,不要说华丽的辞藻,精彩的段落,就是连一两个不常用的、生僻的字也没有看到。一句句读来又感觉到缺少哪一个字,都表达不出作者想要说的意思,甚至换一个相近的词语,都要使句子表达的不够精准、深刻。——这就是大家的为文之道吗?朴实无华中渗透着华美。从这部著作中我看到只要有三年级的识字水平就可以写出很好的文章,只要思想深刻、精髓。
在这部著作中,余先生深刻的解剖了人自身的劣根性的东西,谎言、嫉妒、小人。作者没有针对一个个个体,而是探索、思考了整个的整体性的东西。从起源、发展、到外部环境对其的推波助澜,以及这种想法、做法其最本质的根源。当然,作者也望闻问切给出了治疗的药方。以我的理解,药方的实质是自身的觉悟和思考,思考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只要有了思想深度,就把握了事物的本质,抓到了本质,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吗?
说到思想,博大精神的思想都是要靠文字来表述的,但是,并不是所有华丽、优美的文字都是来表述思想的。往往深邃思想却是用朴实、甚至是浅显的文字来表述的。思想和想法是不相同的,就像是一个战略和一个战役的比较。思想考虑的是宏大的、宏伟的问题,而想法则是思想的执行、局部的、片面的,是思想大海的一滴。只有有了思想,才能有一步步的具体的想法,来实践思想,实现思想。
只有思想深刻,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才能从纷纷扰扰的表面现象中,拨云见日,看到事物的本质。找到了本质,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侯卫东官场笔记》中有一个故事我记忆深刻。周昌全有三个秘书是其得力干将。其中黄子堤擅长阴谋,洪昂擅长阳谋,侯卫东是干将,以实干为主,干干看。周昌全走后继任的市委书记不是很看好这三个人,把洪昂安排在纪检委书记之职好几年没提拔,洪昂很有想法。洪昂就施展自己的特长,和市委书记好好地玩了一场阳谋。他一纪检书记的名义,给书记打了一个严打的报告。报告写得冠冕堂皇理由种种,他本心的想法却是想要抓住一个在逃犯,很多的官员和这个在逃犯有牵扯,这样只要抓住了逃犯,牵扯出官员,不管和书记有没有牵扯,都会给书记下一个领导不力,或治下不严的定义,就会把书记调走,书记调走,洪昂自己才有机会升迁。事情的发展就和他的想法一样,他的目的也很快就达到了。
这是一点小小的感悟,没有对错之分,只是深刻不深刻的问题。这本书我还没有看完,随看随写,随写随看吧!也借此练笔,有谁看过这本书可以互相交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