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2年1月4日在定西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定西市人民政府市长 戴 超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我市发展历程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听取定西市脱贫攻坚情况汇报,在视察甘肃汇报会上多次提到定西,充分体现了对定西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对定西人民的极大关怀,为我们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紧紧扭住脱贫攻坚和生态环境保护两项底线性任务,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预计实现生产总值415亿元、同比增长6%,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5%、4.6%和6.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1亿元、增长7.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6367元和8241元、增长8.5%和10%,较好完成了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重大政治原则,完善政府履职体系,凝心聚力抓了五件大事。
——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有力保障了中央决策部署在陇中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推进工作创新。始终贯彻新发展理念,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用“六大思维”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完善政府履责管理“五大体系”,提升干部能力素质,下大力气破解了“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问题。
——突出规划引领。紧紧抓住“一带一路”、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机遇,深入开展政策研究、理念转化、规划编制和项目生成,建立健全了远近结合、主次衔接、大小配套、科学合理的规划指引体系。
——完善体制机制。紧紧围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管理社会事务、服务人民群众的重大职责,系统优化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各领域制度设计,逐步形成了权责清晰、运行顺畅、规范有效的规则体系。
——防范化解风险。盯紧抓实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运行监管和风险防控,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切实加强应急管理风险管控,积极破解政府债务、扶贫资金、金融信贷、市场运行潜在的重大风险,培育形成了防范有力、安全稳定的良好社会环境。
一年来,我们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依法全面正确履行职责,落细落实做了八项工作。
(一)抓冲刺保清零,脱贫攻坚取得重大突破。聚焦深度贫困,靠牢攻坚责任,组织实施“六查六清四提升”“3+1+2”冲刺清零行动,落实各类财政扶贫资金55.2亿元,逐村逐户、逐人逐项查漏补缺,预计全市减少贫困人口19.79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58%,715个贫困村脱贫退出,安定、陇西、临洮、渭源、漳县可整体脱贫摘帽。加快推广“551”产业扶贫模式,构建以“7+X”产业为主导、8个新型扶贫业态为补充的产业扶贫新格局,基本实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渠道。落实到户产业扶持资金13.4亿元,发放特色产业贷款39.4亿元,培育引进龙头企业43家,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4607家,新建扶贫车间151家,带贫减贫力度持续加大。建立完善产业风险防范体系,贫困户农业保险实现应保尽保。新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2679个,累计选聘生态护林员7757名。落实劝返复学和残疾学生“一生一案”帮扶措施,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零辍学”。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和合格村医配备全部完成。贫困人口基本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保障实现全覆盖。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3万户。“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任务全面完成,搬迁群众9.23万人。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27个,有效解决了供水不稳定和冬季冻管问题。建设农村公路和自然村通硬化路1400公里。东西部扶贫协作到位财政资金3.6亿元、社会捐款及物资折价1.1亿元,实施协作项目197个,引导28家企业投资3.3亿元开展产业合作,建成福定生态林(三期)4800亩。中央单位定点扶贫落实资金5908万元,实施帮扶项目140个,到位资金3.9亿元。
(二)抓治理守底线,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坚持春秋季造林并重,完成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林业重点工程40万亩,建设经济林果13万亩,全民义务植树2087万株。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新修梯田10.7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323平方公里。渭河源区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大。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加强水体和岸线空间管理,“五河”治理顺利推进,河(湖)长制有效落实。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燃煤锅炉淘汰整治基本完成,市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开展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厂4个,地表水、地下水及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农用地和重点行业土壤污染调查全面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违建别墅问题全面整改,148件中央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信访问题办结122件。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深入开展,城市垃圾分类试点启动实施。新建改建农村厕所5.6万座,创建清洁村庄553个,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整治。
(三)抓产业调结构,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精准聚焦高质量发展,深入开展十大生态产业项目谋划和招商引资“两个攻坚年”行动,实施重大带动性工程59个,十大生态产业由开篇破题向发力见效迈进。预计实现增加值80亿元、增长6.1%。中医中药、循环农业、文化旅游、通道物流、清洁能源、先进制造六大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推进中医中药全产业链发展,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智能云仓、普尔康胶囊生产线全面建成,中天中药配方颗粒实现试生产。颁布5个品种道地药材产地饮片和岷归道地药材质量标准,7家企业通过甘肃道地药材生产企业认证。岷县“顺和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积极发展丝路寒旱农业,开展标准化助推特色优势产业提升三年行动,申颁省级地方标准51项,推广旱作农业370万亩,实现粮食总产量153万吨。马铃薯、中药材、蔬菜种植面积稳中有增,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贮藏销售能力进一步提升。优质牧草种植和畜禽养殖规模稳步扩大,定西牧草产业科技示范园顺利实施,草畜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安定、临洮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评估认定,陇西循环农业示范园项目建设全面推进。甘肃雪榕食用菌产业园一期、渭源金鸡产业园建成投产。文旅产业加快发展,榜罗会议纪念馆、悦心国际书画村、渭源首阳山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我市荣膺“2019避暑旅游十强城市”,接待游客首次突破千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50亿元。加快“两港两中心”规划建设,甘肃(岷州)国际陆港规划通过省级评审,部分基础设施开工建设;陇西中医药信息物流港(李氏健康城)、陇中仓储商贸物流中心、甘肃南部(临洮)物流中心规划初步完成。铭峰农产品恒温库等7个冷链物流项目建成投用。加快建设绿色能源基地,建成5万千瓦风电、10.7万千瓦村级光伏电站,争取风电指标40万千瓦,农网改造升级完成年度任务。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加快推进。数据信息、节能环保、清洁生产、军民融合四大起步产业破题发展。“数字定西”启动建设,新建信息系统16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薯界淀粉绿色生产技术应用推广、西北铝特种铝合金产业化等项目进展顺利。
(四)抓弱项补短板,经济运行韧劲切实增强。深入实施工业发展“1+5”配套政策和“333”行动计划,实施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70个,新培育规上工业企业12户,完成工业投资38亿元,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32.5亿元、增长3%;强化开发区“六个高于”目标和“双五”职能落实,经济开发区(工业集中区)规划修编全面启动,配套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全面落实促消费“1+3”措施,激活夜间、网络、节会、季节消费,7县区高品位商业步行街、高品质夜市和30个重点小城镇综合性消费市场基本建成。农村电商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农产品网上销售增长20%。冬春冰雪体验旅游蓬勃开展,福州万人游定西活动拉开帷幕,“西北(定西)年货节”“消费促进月”等系列活动亮点纷呈,拉动作用明显。努力做大财力规模,争取到各类补助资金224亿元,新增政府债券36.3亿元。在减税降费3.9亿元的基础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4.7亿元、增长2.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0.2亿元、增长3.7%。加快金融业态聚集,积极发展互联网金融和供应链、区块链等金融新业态,中国银行设立陇西分行,黄河财险设立定西分支机构。与省科技厅建立会商机制,扶正药业院士专家工作站、定西科技创新研究院挂牌成立,氮化镓先进半导体材料实验室落户临洮。科技转移转化创新和科技扶贫基金发起设立,转化应用重点科技成果27项。
(五)抓项目增投资,发展基础支撑加快夯实。落实“六个清单”项目管理制度和集中开复工机制,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883个。78个中央预算内项目和58个省市列重点项目建成51个。加快“铁公机、江海息”等重大项目前期,临洮军民合用机场、岷县通用机场、陇海铁路定西城区段改线、兰汉十高铁定西段前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凤合高速马坞至西寨段前期基本完成、申漳连接线前期加快推进。通定、定临、陇漳三条地方高速完成投资75亿元,胡麻岭隧道右洞全线贯通。定西生态科技创新城、兰定一体化发展完成战略研究,概念性规划启动编制。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城镇化率达到36.75%、较去年提高1.5个百分点。编制完成定西市中心城区道路网系统等11个专项规划。实施“十大城建工程”项目240个,完成投资158.5亿元。市会务中心、市委党校(新建校址)、万达广场、中华路市民公园进展顺利,福台林建成开放,市体育场基本建成;定西公交总站主体完工,市区公交车全部更新为新能源汽车;改造棚户区2.2万套、老旧小区94个;22个城市停车场、38个公厕建成投用。市县城区供暖配套设施得到改造提升,管道天然气入户1.6万户。实施引洮一期填平补齐和二期配套等重点水利项目49个,完成投资6亿元。省引洮局支持的生态扶贫用水达到5500万方,有力改善了流域生态环境。
(六)抓改革促开放,发展活力潜力有效释放。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职能职责进一步优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全面实施,“五个一”服务模式逐步形成,80%以上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网上可办率超过90%。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精简下放市级政务服务事项252项,对284个企业投资项目实行“不见面审批”,企业注册登记和项目审批时限进一步压减。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市中心城区“多规合一”信息管理平台、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市政府履责管理督考一体化平台集中上线运行。政府采购项目实现全流程电子化招投标。民营企业堵点问题实现常态化解决,市场经济活力进一步迸发。文旅体集团组建运营,工程咨询公司正式挂牌。市属企事业单位公车改革稳妥推进。电价改革优惠政策全面落实,为各类用户优惠电价1.8亿元。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国家级试点通过第三方评估。“三变”改革全面推开,参与农户18.4万户,村集体和农户分红1.8亿元。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市推进试点进展顺利。第二届药博会、马铃薯大会两个高规格节会和渭水文化旅游节、通渭书画艺术节、马家窑文化节等“一县一节会”成功举办。招商引资机制更趋完善,250个招商项目落地实施,到位资金增长21.3%。加快构建向西为主、多向并进的开放新格局,贸易伙伴拓展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预计完成外贸进出口额2.4亿元、增长58%。
(七)抓保障惠民生,人民生活福祉持续增进。加大财政民生投入,全年用于民生支出217.5亿元、增长2.9%。省市10件实事全部办结,做法经验获省政府通报表扬。落实就业促进政策,新增城镇就业1.8万人。发放创业贷款3.4亿元,扶持创业5000多人。输转城乡劳动力63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36亿元。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新建城区幼儿园14所,义务教育超大班额全面消除,漳县、岷县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级验收。高考应届一本上线率较上年提高8.1个百分点。甘肃农业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完成搬迁。职业教育改革全面启动,集团化办学和产教融合深入推进。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互联网+医疗健康”全面推广,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基本建成。医联体建设、药品采购“两票制”和薄弱学科建设全面加强。定西创建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市中医院创建为三级乙等中医医院。特困供养人员年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8.7%和98.5%。优秀剧目《许铁堂》参加全国会演,《柴生芳》《渭水医魂》荣获敦煌文艺奖。县级文化馆和图书馆总分馆制加快落实,全民健身工程得到改造提升。圆满承办国家级体育赛事7场,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
(八)抓管理保稳定,社会治理能力得到加强。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县乡村公共法律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加快“平安定西”建设,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健全,“雪亮工程”稳步推进,社会面巡逻防控持续加强;打掉各类黑恶势力组织团伙21个,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均超过90%。信访维稳成效明显,矛盾纠纷调解率90%以上。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预防救援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专项整治力度,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市场监管机制,及时查处食品药品、市场价格、知识产权等重点领域违法行为,群众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启动建设市级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全面整治城市河道、交通秩序、小区物业等领域“不体面现象”,城市面貌进一步好转。定西创建为双拥模范城,通渭、陇西、临洮、岷县创建为双拥模范县。民兵调整改革不断深化。国防动员、民族宗教和退役军人保障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审计、统计、气象服务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工青妇、老年人、残疾人等事业发展取得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制定出台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实施细则和市政府常务会议工作规则,组织开展“新时代定西绿色发展讲堂”等各类培训研讨活动,完善政府工作日安排周计划及“重中之重”月调度、“难中之难”季攻坚推进机制,政府系统各级干部履职尽责能力进一步提升。深入开展“基层减负年”和“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有效遏制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扶贫惠农资金监管网上线运行,对脱贫攻坚领域腐败行为形成高压震慑。主动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46件人大代表建议、166件政协委员提案全部按期办结。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经受住了各种风险挑战的考验,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和社会各界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行各业的建设者,向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人民团体、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向驻定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消防救援队伍和公安民警,向中央和省属驻定各单位,向为定西发展作出贡献的老领导、老同志,向大力支持我市脱贫攻坚的中央有关单位、福建省福州市及社会各个方面,向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博观而约取,知弱而图强。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返贫风险还是不小,稳定脱贫、高质量脱贫的基础不够牢固;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城乡基础建设短板较多,支撑发展的能力仍显不足;区域经济结构不优、质量不高、活力不够,人才、科技、资本、信息等要素制约普遍存在;十大生态产业链条短、规模小、布局散、速度慢的问题比较明显;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较低,与广大群众的现实需求、热切期盼还有一定差距;营商环境不够优化,企业和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的堵点问题还没有彻底消除;少数部门和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现象时有发生,作风顽疾还没有完全根治。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研究解决,绝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望!
二、2022年工作总体考虑
2022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冲刺收官之年。放眼全国,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实现,更加坚定了我们“四个自信”的底气。纵观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潜力优势不断显现,绿色崛起加速发力,发展水平稳步提升,极大激发了我们比学赶超的热情。审视自我,全市上下勠力同心,厚植新优势、培育新动能、破解新问题,在把一个个不可能变为可能的实践探索中,凝聚了奋勇冲锋的磅礴之力。我们要始终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必胜的信念、昂扬的斗志、坚毅的行动,决胜全面小康,迈向新的征程。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为统揽和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抓好脱贫攻坚和生态环境保护两项底线任务,全力打造“中国药都”“中国薯都”“中国西部草都”和全国特色种子种业基地,深入实施科教兴市、生态立市、产业强市、文旅活市战略,着力推进乡村振兴、基础夯实、改革开放、民生改善重点任务,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统筹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定西,在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中奋力谱写定西发展时代篇章。
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6.2%,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9.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省下达调控目标之内。
做好2022年的政府工作,要注重处理好五个关系:一是冲刺收官和全面开局的关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的关键节点,我们既要保持定力、运筹帷幄,确保“十三五”圆满收官、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又要登高望远、远谋近施,高质量编制“十四五”规划,为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打好基础。二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关系。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版”,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升级版”。我们要在攻克最后贫困堡垒、巩固脱贫成果的同时,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压茬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三是固本强基和创优争先的关系。我们既要坚持问题导向,固本强基增信心,加快补齐基础设施、要素支撑、民生保障等方面的短板弱项;又要强化机遇意识,创优争先谋发展,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多拿“单项冠军”,加快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产业格局和经济体系。四是坚守底线和转型升级的关系。我们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抓实抓细十大生态产业,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在坚守底线的基础上推动实现绿色发展崛起。五是持续发展和防范风险的关系。面对各类风险挑战,我们既要完善落实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增强经济运行的韧劲和稳定性;又要防范各类风险叠加共振,在应对风险中稳步发展,在推动发展中战胜挑战,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三、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
(一)坚决打赢深度贫困歼灭战,夺取全面小康伟大胜利。脱贫攻坚战没有退路,只能决胜,必须全胜。要牢牢抓住通渭、岷县2个未退出贫困县和119个未退出贫困村,落实市县领导督战包抓责任,坚持目标不变、靶心不偏、焦点不散,攻克最后贫困堡垒,加快补齐全面小康短板。
坚持因户因人施策。紧盯4.16万未脱贫人口、2.43万脱贫监测人口、4.95万低收入边缘人口,针对偏远地区和文化程度低、身体病残弱等困难群体的特殊性,进一步完善落实“一户一策”精准脱贫措施,确保未脱贫人口稳定脱贫,有效防止已脱贫和低收入人口返贫。
全力保障稳定增收。扭住产业扶贫这个根本,强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保险”利益联结机制,健全产业扶贫带贫减贫体系。坚持外引自建并举,培育龙头企业20家以上。继续开展合作社带头人“万人培训计划”,规范提升合作社1500个以上。在确保应保产业全覆盖的基础上,着力提高贫困户参保比例。加大劳务培训输转力度,因户制宜发展“五小”产业,促进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巩固提升清零成果。健全易辍学特殊群体风险防控和“一对一”长效帮扶机制,巩固控辍保学成果。稳步提升农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和基础医疗救治能力,切实减轻贫困人口医疗负担。建立健全农民住房安全、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排查管护长效机制,第一时间解决房屋安全隐患和供水不稳定问题。加快推进村组路、产业路、入户路、农户庭院硬化,改善群众生产生活基础条件。
固化扶贫协作机制。编制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十四五”规划,制定出台福定两市支持福州企业来定投资发展政策,巩固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央单位定点扶贫成果,推动扶贫协作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拓展。加大消费扶贫力度,激发全社会参与消费扶贫的积极性,不断拓宽农产品销路。
补齐全面小康短板。按照“巩固领先指标、提升一般指标、突破弱项指标”的原则,紧盯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等关键领域,加强政策引导支持,开展全面小康补短板行动,加快补齐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等各领域短板弱项,提高全面小康成色。
积极推进乡村振兴。聚焦“五个振兴”,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区域品牌和集散能力建设,推行“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推动优质农产品向城市聚集、公共服务产品向农村延伸、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加快编制乡村振兴村级规划,加大全域无垃圾城乡综合治理,建设农村卫生厕所5.6万座,创建清洁村庄654个。开展以讲卫生、讲礼貌、讲节俭、讲勤劳和改赌博之风、迷信之风、攀比之风、不孝之风为重点的“四讲四改”行动,促进乡风文明。
各位代表!贫穷不是宿命,苦熬不如苦干。接力奔跑,仍需加劲冲刺;千年追寻,圆梦就在今朝。只要我们自强而不息、自立而不馁,就一定能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
(二)坚守环境保护底线不动摇,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路子,让绿色成为定西最鲜明的底色,让生态成为定西最靓丽的名片。
加强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保护。编制完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坚持用项目保护、用项目治理,加快构筑陇中地区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狠抓重点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大力实施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综合治理工程,加强渭河源区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建设洮河国家湿地公园。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10平方公里。建设福定生态林(四期)2112亩。严格执行河(湖)长制,坚决清理整治河湖“四乱”,实现河畅、水清、岸绿。
加大造林绿化力度。以安定、通渭全部区域和陇西、渭源、临洮、漳县北部区域为重点,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继续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建设林业重点生态工程40万亩,完成城镇面山和廊道绿化18万亩,发展经济林果5万亩;积极推进城镇“绿心”建设和全民义务植树、乡村“四旁”绿化,让绿色嵌入城乡各个角落。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污染防治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切实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彻底淘汰环保不达标燃煤锅炉,严格落实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整治措施,实施好农村改气改电、洁净煤配送体系建设、汽车尾气达标治理工程,不断提高空气质量。强化水源地水质监管,开展重点支流和农村水污染综合治理,完成4家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大力推进引洮水资源高效利用,争取生态扶贫用水达到1亿方以上,着力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加大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建设市危险废物处置中心,改造提升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管理中心,实现医疗废物全收集、全处理。扎实整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坚决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创造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良好生态环境。
(三)构建生态产业引领新格局,着力推动绿色发展崛起。贯彻“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打造十大生态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双引擎”,全力推动工业和消费“双升级”。
加快发展十大生态产业。坚持循环化、智能化、信息化、绿色化发展方向,紧扣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推行“领导包抓、部门指导、县区落地”机制,继续开展十大生态产业“招商引资攻坚年”行动,抓好定西生态科技创新城等379个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建设,争取完成投资142亿元,确保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加快中医中药产业向药医并重、康养保健转变;争取当归列入“药食同源”目录,开展大宗道地中药材产地加工切片试点,促进三大道地药材新产品研发生产;建成甘肃陇药标准化生态产业园一期,开工建设广药科技产业园,推动中药材加工聚集化、标准化发展。深化中药材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支持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做大做强,带动上下游企业加快发展。规划建设大健康产业园和渭河大健康产业带,加强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和名医培养,设立2个国医大师传承室,每个县区建成1个中医康养基地,加快打造“健康定西”。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建立中药材、马铃薯、牧草、蔬菜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240万亩,积极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和旱作农业示范区建设,支持安定、临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陇西循环农业示范园健康发展,打造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实施马铃薯产业稳步发展三年行动,保持种植面积和产量基本稳定,建设益海嘉里马铃薯食品工业园和土豆小镇、鲜食大厨房等项目43个,深化与国际马铃薯研究中心、先正达等院企科技合作,提升马铃薯产业科技含量和文化内涵;扩大优质牧草种植面积,实施肉羊肉牛良种提升和十百千万养殖工程,加快草畜转化,打造草牧业生态循环经济试验示范区。实施“文旅活市”战略,建成榜罗会议纪念馆、古莱坞等景区配套基础设施,发展乡村旅游示范村30个、争创省级示范村7个,打造精品线路7条,唱响“渭水源头·李氏故里·当归定西”品牌,确保旅游接待人数突破1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60亿元。全面完成“两港两中心”前期并开工建设,争取顺丰农服产业园、江南市场定西农产品集散中心落地实施,确保重点乡镇冷链物流和行政村快递物流全覆盖,提升农产品集散流通水平。认真落实《中长期能源发展重点项目规划》,加快通渭风电基地开发步伐,加强新能源配套设施建设,推动生物质、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开发实现新突破,打造甘肃绿色能源基地。以新材料产业为重点,全力抓好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高强度紧固件智能改扩建等项目,加快制造业优化升级。切实抓好22个清洁生产、82个节能环保、22个数据信息、7个军民融合产业项目,推动四大起步产业尽快破题发展、加快做优做强。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坚持以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健全质量标准服务体系,制订习用性中药材膳食、保健用品地方标准和金银花产地饮片标准,建成种质资源库,加快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引导更多企业参与“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推动“三品一标”农产品占全部农产品的一半以上。发展会议经济,推广“会议+”模式,高标准筹办第三届药博会、中国马铃薯大会等系列节会,办好福定经贸文化旅游交流周、民企陇上行等活动,实施一批会议、服务、产业、城市“四个配套”项目,健全“一业一节会、一会一主题、一县一品牌”会议经济格局。加大品牌打造推介力度,争创特色知名品牌10个、著名商标5件、驰名商标2件,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地进行品牌宣传推介,提升定西产品市场影响力。积极招引外资外智,推动咨询设计、节能环保、会计法律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
十大生态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是工业的“强心剂”,消费是工业的“风向标”。我们要牢固树立抓生态产业就是抓工业,抓工业就要抓消费的理念,全力推动工业提质增效、消费转型升级。
力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坚持抓工业必须抓企业,抓企业必须抓园区,深入落实工业发展“1+5”配套政策和“333”行动计划,不断提升工业经济发展水平。紧盯“专精特新”企业,争取省级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基金,设立市对县区引导奖励资金,打好“个转企、小升规、强龙头”组合拳,新培育小微企业100户以上、规上企业10户以上,扶持壮大新兴企业15户、改造提升传统企业15户。认真履行“双五”职能,完成全市经济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规划修编,完善园区道路、污水处理、集中供暖、管道供气等配套设施,加快推进通市场、通金融、通物流、通数据和公平发展“四通一平”,增强园区承载能力。切实加大民营企业堵点问题破解力度,全面完成账款清偿任务,决不让企业被拖垮,决不让企业家寒了心。
力推消费经济转型升级。深入落实促消费“1+3”政策,大力发展批零住餐等基础消费,积极培育夜间消费、文旅消费、主题消费、体育消费等新兴消费业态,构建支撑有力、生态多元的消费经济结构。加快“六个一”消费中心建设,改造提升县乡村三级商贸流通市场,建成社区集中式、乡镇“一站式”商贸服务中心70个;实施商贸流通企业培育计划,培育限额以上企业20家;引导餐饮住宿企业加快提升服务水平,推动商旅文、吃住行、游购娱融合发展。推进夜间消费加快发展,引导7个高品质夜市进一步优化服务功能,市区及各县城区重点培育2个夜间消费商圈、5户龙头企业;坚持“四季游”并举、“体、商、养、学、闲、情、奇”融合,做足夏季避暑和冬春冰雪温泉体验两篇文章,提升文旅消费发展水平;继续抓好“西北(定西)年货节”、工业品下乡、文化艺术展演等主题消费活动;推动市县体育场馆社会化运营,争取举办高水平体育赛事活动;打造消费经济新亮点,有效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消费需求。
(四)推动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不断增强投资拉动效应。牢牢牵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坚持以“六个清单”为总揽,以重大基础设施为核心,千方百计增强项目支撑能力,推动固定资产投资持续较快增长。
落实落细“六个清单”。加快推进项目规划设计、土地招拍挂和环评审查等前期进度,继续抓好项目集中开复工,推动461个新开工项目3月底前完成前期,6月底前全部开工,确保全年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超过675个。健全领导包抓和项目工作责任制,全面完成省列和45个市列重点项目建设任务。加大上下衔接、内外推介力度,力争92个前期项目、15个PPP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争取兰汉十高铁列入国家“十四五”铁路规划,陇海铁路定西城区段改线项目建议书获批。
突出抓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紧盯占投资计划70%以上的交通、城市、房产、能源四大领域,实施亿元以上重大基础设施项目125个。交通建设方面重点抓好渭武高速和通定、定临、陇漳3条地方高速,确保凤合高速马坞至西寨段、申都至漳县连接线分别于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开工;争取岷县通用机场、临洮军民合用机场分别于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开工建设。城市建设方面重点抓好“十大城建工程”,推动中华路市民公园、智慧农贸市场、定西综合客运枢纽、福建大厦、中国马铃薯博览园等项目建成投用,市会务中心、万达广场、市委党校(新建校址)、渭源街人民公园完成年度任务,开工建设市金融中心、北川停车场、新城供热扩容等项目。房产建设方面重点推进润嘉国际、广银时代城、关川景湾、璞云新天地等项目。能源建设方面重点实施通渭40万千瓦风电场,陇西和临洮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10千伏及以下农网改造升级、新能源基地骨干电网建设等项目。深入开展水利基础、生态环境、乡村振兴等领域项目前期攻坚,为经济发展积蓄新的动能。
(五)创新制度要素供给新模式,加快释放发展活力动力。坚持在改革、开放、创新、管理上持续发力,营造更加全面、顺畅、便利的体制机制和发展环境。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定政通”“陇码”信息服务平台,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8%。行政审批事项再压减30%。企业开办手续当日办结,不动产登记业务5个工作日内办结。加快信用定西建设,完善分类监管机制,实现日常检查“双随机一公开”全覆盖。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实现全领域全流程电子化。全面落实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充分发挥市属国有企业作用,深化与央企和省内外国有企业的合作,加大“混改”力度,提升国企发展活力。确保定投集团企业债券一季度获批。加快盘活资源资产,有效补充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本金。深化农村“三变”改革,提高集体资源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推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经验,实现股份经济合作社乡镇全覆盖。总结推广陇西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经验,促进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解决和防止土地撂荒等问题。推进农村经营制度改革,建立县级农民合作发展联盟,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落实电价、水价、天然气价格改革政策,扩大发电企业和电力用户参与直购电交易范围。推进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围绕做好“东进”“西出”“南向”“北拓”“自强”五篇文章,打造文化、枢纽、技术、信息、生态五个制高点,重点围绕经贸、文化、科技、劳务、金融五个领域深化开放协作。继续完善招商引资机制,明确包抓领导责任和目标任务,坚持“面上宣传推介、点上重点攻坚”原则,谋划开展京津冀十大生态产业、华东区域循环农业、西南区域中医中药(大健康)、东南区域文化旅游等系列招商推介活动;主动对接与我市签订合作协议和有合作意向的重点企业、重大项目,集中攻坚、逐个突破,力争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10%以上。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省市和地区广泛开展交流合作。组团参加进博会、海交会、“一会一节”等大型节会,推动我市特色产品、非遗文创、中医康养走出去。
强化科技创新应用。建立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扶持、平台服务、中试熟化、研用对接等机制,引导科技成果对接特色产业需求转移转化,推动创新资源加快集聚,争创省级创新型试点城市,打造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争取陇西经济开发区创建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现代科技产业园完成主体工程,积极引进总部经济、研发中心企业。紧盯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推动氮化镓先进半导体材料、马铃薯全营养米等重大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加大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力度,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培育,入库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以上。
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建立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安排协调机制,做好项目规划,形成项目库,争取落实政策性投资100亿元、政府专项债券20亿元,更好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效应,与社会资本实现融合共振。健全平台经济发展支撑体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产业链、融合价值链、贯通供应链、盘活金融链,争取建成1到2家平台经济企业,强化平台经济对上下游产业的双向带动。积极引进证券、信托、区块链等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入驻定西,丰富全市金融业态。充分发挥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作用,加强各类金融资源联动和金融产品创新;大力发展“金融超市”,实现“多对多”服务,有效保障金融供给,破解企业融资难题。支持中天羊业、高强度紧固件等重点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鼓励成长型企业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股权投资等方式融资,增强中小微企业市场竞争力。稳步提高保险密度和深度,扩大“险资入定”规模,拓展保险市场风险保障功能,让保险回归本源。进一步优化政府财政性资源配置机制,充分调动各类金融机构支持服务地方发展积极性。
(六)优化社会服务管理新体系,更好保障群众基本需求。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提升管理社会事务能力,不断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完善就业创业体系。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发挥市内12所职业技术学校资源优势,开展针对性技能培训,培训城乡劳动力3.4万人,输转城乡劳动力63万人以上、实现劳务收入135亿元以上。千方百计开发就业岗位,全面应用“大就业”信息系统,优化就业创业服务,推动高校毕业生、“两后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充分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新增城镇就业1.7万人以上。全面整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构建现代教育体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财力投入上优先支持教育事业;项目安排上优先完善中小学校布局,开工建设关川学校,完成安家庄高中和九年制学校前期工作;人力资源上优先保障教师队伍建设;社会主要矛盾化解上优先解决“入园难”“大班额”等问题;职业教育发展上优先引进社会力量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推进产教融合,支持甘肃农大应用技术学院开展中职升本科试点,创建省级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深化改革上优先推进定西师专独立办学,加快完善继续教育和全民教育体系。
提升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市二院内儿科住院楼建设进度,实施陇西县第二人民医院整体搬迁等重点项目16个。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实施地方病防治三年攻坚行动,全面防控重大疾病和传染病,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水平。持续深化公立医院绩效改革,推进医联体、医共体建设,优化医疗服务供给。深化与甘肃中医药大学合作,在我市开办附属医院。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优化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应用系统建设。加强中医事业人才培养引进,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健全文化服务体系。落实“一馆一特”行动计划,加快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标准化建设,完成市博物馆布展装修并免费开放。加快建设临洮马家窑文化研究展示中心等项目,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补齐乡村文化服务“短板”。加大文艺创作力度,提升一批新编优秀传统剧目,创排一批非遗演艺作品和文艺产品。加强长城遗存、红色遗址保护,谋划实施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项目。挖掘马家窑文化、李氏文化、汪氏文化、中医康养文化底蕴,加大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
优化社会保障体系。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完成市县级粮食增储任务。扩大良种畜禽繁育规模,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开展全民参保专项行动,落实社保降费、援企稳岗等支持政策。继续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供养补助标准,强化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加快养老机构规划建设,完善城市幼儿托养服务和农村留守儿童爱护服务体系,着力解决“一老一小”保障问题。加大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关爱保护服务。健全群团组织与政府职能相协调的体制机制,大力支持工、青、妇等在服务发展中体现自身价值。
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坚持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配合做好地方立法工作。围绕平安定西建设,完成“七五”普法考核验收,健全完善联动融合、集约高效、多元开放、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体系。持续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构建社区矫正和刑释人员管理服务长效机制。坚决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决胜战。建立市县乡村综治中心,实施“雪亮工程”,推行“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实现综治中心与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一体化运作,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和权益保障渠道。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提升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快“数字定西”建设,打通运营商数据信息“孤岛”,建立数据信息采集、计算储存、实践应用相互协调联动的“数字定西”模式,加快5G信息基站布局,尽快实现5G信号全覆盖。开展社会化管理城市试点,破解城市交通拥堵、物业管理、冬季供暖等热点难点问题。强化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管控,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检,强化民生价费监管,严厉打击制假售假、扰乱市场价格等违法行为。积极争创省级文明城市。深化国防动员和民兵调整改革,做好双拥共建和优抚安置,增进军政军民团结。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为民办好十件实事。一是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确保农村稳定供水、群众喝干净水。二是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300公里,确保群众出行更安全。三是全面推进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室标准化建设,确保群众享受便利化的金融服务。四是改造棚户区2万套、老旧小区5000户,市区小区加装电梯20部,天然气入户1万户,确保群众居住条件不断改善。五是推进市区新老城区功能完善及基础设施拾遗补缺改造,建设10个广场、10个停车场和10个公厕,确保群众出门少犯难,闲暇有去处。六是实施全市城区绿化加密及景观提升工程,确保群众生活更舒心。七是实施关川河主河道生态整治15公里(巉口至鲁家沟段),确保沿岸人居环境有效改善。八是新建、改扩建校舍6万平方米,改善8所重点职业学校教学条件,建设中小学教师周转宿舍131套,改造167个农村边远山区中小学取暖设备,新建城区幼儿园14所,确保群众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九是实施总投资2000万元的全民健身项目,建成市区智慧书屋4座,确保主要街区群众健身有去处、看书有地方。十是建立市县乡三级远程会诊医疗服务系统,实施17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项目,确保群众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以上六个方面,脱贫攻坚、生态文明是必须坚守的底线性任务,绿色发展、项目建设是必须抓牢的重点工作,创新开放是必须坚持的方法路径,民生保障是必须遵循的根本追求。我们将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和担当,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干好每件事。
四、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各位代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重大部署。全市政府系统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真履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管理社会事务、服务人民群众的重大职责,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心中有党,在状态看初心。初心不初心,关键在党心,更要看忠心。围绕解决学习不够系统、思想三心二意、工作不在状态、在其位不谋其政等问题,教育引导政府系统广大干部不断锤炼对党忠诚的纯度、砥砺对党忠诚的硬度、积淀对党忠诚的厚度,真正把对党的忠诚融入血脉、铸入灵魂,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不折不扣把中央和省市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通过强化政治建设,引领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心中有民,在一线看行动。心中有民,方能务实为民。务实为民,不能说在嘴上、浮在面上,而要深入基层,俯下身子、真抓实干。围绕解决脱离群众、漠视群众和行动一般化、工作不扎实、身子沉不下、不到一线去、群众工作不会做等问题,坚持把老百姓满不满意作为衡量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根本标准,始终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认真听取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的意见建议,及时回应老百姓关切,解决老百姓诉求。通过更好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高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心中有责,在岗位看担当。岗位就是责任,责任就是担当。人民选择了我们,我们必须只争朝夕、夙夜在公,职责所在、使命必达。围绕解决有岗位不担当、有责任不落实等问题和部分干部怕担责任、怕被问责、干得多问题多等错误思想,坚持以督考一体化平台为载体,健全完善政府履责管理“五大体系”,形成个个部门扛指标、人人肩上有责任的落实机制;完善落实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通过激励干部更好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促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心中有戒,在路上看作风。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是道德初心、从政良心。围绕解决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作风顽疾和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坚持不懈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让党员、干部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加大生态环境、工程建设、土地出让、政府采购、产权交易等重点领域信息化监管力度,从源头上规范权力、遏制腐败;探索建立廉政建设和营商环境建设两个评估体系。通过有力的作风整治和完善的廉政机制,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各位代表!“十三五”即将收官,“十四五”启航在即。脱贫只是第一步,好日子还在后头。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历史必将证明,只要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就必将彻底摘掉绝对贫困的帽子,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必将让“陇中苦瘠甲于天下”的历史一去不复返,让贫瘠酷劣的定西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必将对“这里不适宜人类生存”的论断作出掷地有声的回击,以崭新的姿态启航新征程、扬帆再出发!
各位代表!实干托起梦想,奋斗成就未来。我们将把抓落实作为全部工作的“生命线”,当好“施工队长”,做到知行合一,让具体抓、抓具体成为最鲜明的特征,让深入抓、抓深入成为最鲜明的做派,让反复抓、抓反复成为最鲜明的方式,让落地抓、抓落地成为最鲜明的追求,以苦干实干、能干会干的劲头,保证各项工作部署落地生根、抓实见效!
各位代表!冲锋号已经吹响,胜利就在眼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坚实一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