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非树1
2009年是我特别幸运,特别幸福的一年。08年秋天,多多平平安安顺顺当当长到两岁零四个月时,开始在大风车幼儿园上小班了;母亲糖尿病病情得到控制,医生说可以在家中静养休息了,闲不住的老人家住我这里不时帮我打点家长里短的碎事。于是我有了很多的闲暇时间思考目前的工作和今后的人生走向。也正是多亏了母亲的勤劳、丈夫的体谅和女儿的乖巧赐予我学习和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我得获机遇垂青,在09年春天,也就是我人生的第二十九个春天,再一次重拾学生身份走进浙大校园参加研究生复试。
我向工作的学校请了七天长假,在杭州呆了整整一个星期。因为未知究竟的考试在即,也因为春天西湖的花繁柳绿,尽管非常非常想念从不曾稍稍远离的孩子和温馨的家,但我并没有深究这次复试过与不过之后的另一层意义。所以,在我获悉以不错的成绩通过复试成为喜爱的课程专业的研究生,站在西溪的满园樱香与梅雨时节纷飞细雨里,我真真实实旁若无人地幸福落泪了。我只知道,这种幸福归功很多人,而在那一刻却被我私自独享。
2
秋天,痛苦的别离;秋天,快乐的相遇。
秋天,我原本是一个眼巴巴望着三岁孩子的母亲;是一个早出晚归奔波于工作与生活的教师的妻子;也是一对年迈体弱需要照顾和陪伴的老人的女儿。可是这个秋天,我自私地抛开一切角色,奢侈地做着一名学生。
当我溶身课堂、图书馆,完完全全地沉入哲人智者的智慧邀约,完完全全地成为西溪园里的一叶一秋,我是如此地幸福。我将我的幸福与快乐涂成文字:
秋是已然渐渐深了。只是江南西溪的秋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女子。暮色渐沉,绿树掩映的林间小道,少不得有扑面清寒;而残阳落照,叶隙间投下的斑驳的光与影却又让人感觉几分温暖。我就在这清寒与温暖交织的暧昧里沉醉。
如果此刻的美好是一杯使人沉沦的毒酒,我也一饮而尽长醉不醒;如果可以用青春的时光换取此时此地此情此境的永恒,我愿意在西溪的怀抱里微笑着细数发)鬓霜。
可是西溪,属于我们的时光终究是那么那么地少呵。那么那么地少,少得只够做一个怅然若失的梦。你知道么,拥有着你的每一个夜晚,我都舍不得睡沉……然后细细敲进我的QQ空间让我的家人与朋友一齐分享;我将我的幸福与快乐写进《在西溪的日子里》投给了《浙江大学报》,我想让我的幸福与快乐人所共知:
……但我明白,与西溪相伴的日子,终归不过是生命的一程,我唯一能求的,不过是,在这段长度固定的日子里,以热血、青春和汗水作注,来拓展这一段生命的厚度。
又或许,我的热情狂奔只如夸父逐日,但我仍然沉醉于这一路狂奔的热情……
3
西溪校区有一个闲暇时的好去处———晓枫书屋。书屋离图书馆很近,各种专业的、休闲的书很多。几盆绿意盎然的盆景恰到好处地点缀着书屋的角角落落。北屋在三面书架的中间惬意地摆了一个长吊椅、几套沙发和各配着四只藤椅的两张玻璃圆桌。打理书屋的是几个特别年轻的小姑娘,她们有时静静坐在台前捧读一本什么书,有时则似乎没事儿似的在网上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QQ。但从来不会有人喧嚣地跟在你后边推介某某的新书,也不会睁大犀利的眼睛监视你的一举一动。你可以以任意快或慢的速度挑选你想买的书,也可以什么都不买,拿上三两本想看的书在北屋静静坐下消缱个三五小时。在没有特别安排的周末黄昏我喜欢悠闲地踱进书屋,奢侈地挑上最爱看的闲书打发悠闲时光。在那里我读完了李银河教授译美国盖格农先生著的《性社会学》,和安意如女士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古典诗词的美丽与哀愁》,还有六六被新近搬上银屏引发网上热议的原剧小说《蜗居》。
更幸福的是,西溪从来不是吝啬小气的爱人。她从不把我们拘束在她温暖的臂弯里不去领略另处风景。
雪的时候,我会老夫聊发少年狂地撺掇上几个单身的小女生去断桥拍摄雪;晴好的时候,赶上在玉泉有课,一个人也常忍不住地误入老和山深入(曾仿小词抒写当时快乐与忧伤交织的心境:恰老和日暮,闲入山林深处;放歌纵飞心情,误以为,拾得青春几许。兴尽晚归路,忽沧桑破镜出;多少狂想终渺远,只便把,心儿锁);周末,偶尔也会欣欣然接受老乡的邀约随校园登山队去郊外远足或者他山探险揽胜。
……在西溪的怀抱里我奢侈地幸福着。
只有我知道,我的幸福有多么奢侈,我的幸福与快乐交织着怎样忧伤痛苦的思念。
4
幸福的寒假终于到了。窝在家乡小镇里的日子过得太快太快,快得心总在生生地疼。二十多个夜晚,一个温温暖暖的小身体每天窝在你怀里,有时又蹭前搂住你的脖子,在无意识的梦里咯咯大笑或者皱眉哭泣。这样的幸福在沉醉着的同时令人心慌———家里洗洗涮涮,出外走亲访友说着拜年拜年寒假就要溜了。
初九返家,和爱人商量年后孩子的读书和照看事宜,忍不住眼泪一个劲儿往外直冒。爱人劝慰说很快就毕业了嘛不要当着孩子流泪,却怎么努力也控制不住自己。蒙住被子可还是被多多注意到了,连声问“妈妈,你怎么哭了啊?”问着她也哭了起来。忍住心痛逗她怎么哭了,她的一句话让我更难过了。三岁的多多说“妈妈哭,我就想哭哩”。
为了让孩子对即将的别离有心理准备,我们总在陪多多玩或者看书累了的时候给她讲新年过完了她就要回大风车上学妈妈也要先回杭州读书;讲我们要一起认真学习,两个月后等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就接她到杭州和妈妈一起看春天。她就问妈妈你为什么不让春天现在就来呢我现在就想和妈妈一起到杭州看春天。有时候又傻傻地说妈妈你就到我的大风车读书啦我的蔡老师肯定也会喜欢你的。每次都问得我脸上挂笑心却片片碎开。
法国女作家西蒙·德·波伏瓦在其著作《第二性》中写道:“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真的是这样,是结婚和做母亲让我成为一个真正的女人。因为是女人,所以大节小节我都急急冲冲地赶回千里之外的家而临近假期结束却磨磨蹭蹭舍不得返校———尽管我和我的小同学们一样热爱和珍惜西溪求学的日子,尽管我知道这样的读书机会得来不易这样的别离是为了以后更好地相守相依。
正月十二,是多多大风车学校报名的日子,也是我离家返杭的日子。
痛并快乐的日子。
5
由于考研年龄上没有严格的限制,所以我想,像我一样婚后选择重回校园读书的一定不止我一个人。他们中有些也是有了自己的宝宝以后再出来的吗?他们和我一样奢侈地幸福着吗?如果我的声音有可能被听到,我很想对所有女性同伴们说,在任何时候做任何我们想做而同时法律准予的事情,是我们生而被赋的权利。如果我们想我们就可以努力而大胆去追求。但同时我也想说,不是所有人和我一样在追求天赋权利的同时幸福地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奢侈幸福着的背后是家人太多心血的付出甚至权利的牺牲。当我想为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放弃我珍视的求学机会时爱人甚至说,一直支持我出来读书不是为了让我通过读书求个什么出息或得个什么虚衔,而是他愿意尽力支持一切我想做的事情。而且他一直觉得四年大学校园生活是他最美好最怀念的日子,他愿意我在美好的地方享受我为自己争取来的权利。他说多多和父母长辈有他照顾呢让我在外安心放心。
2009年5月2日美国当代作家、女性主义者Marilyn French去世了,享年79岁。她的著名小说《The Women's Room》讲述了20世纪50年代,一个家庭主妇离婚,然后去读研究生的故事。其中有一部分反映了她自己的生活经历。这本书在中国还没有译本,我也还在等待机会得到英文原版来拜读。我不知书中的女主人公在为着理想求索时有没有我这样奢侈地幸福着的心境。我想,老天若允我有幸也活到七十九,我一定也写一篇文章纪念一位母亲和妻子在西溪的怀里奢侈地幸福着的日子———《三十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