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副县长在学习研讨班上研讨发言材料【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根据会议安排,我作个简要发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指出,前进道路上,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充分表达了总书记爱民的一腔赤诚、为民的真挚情怀,体现了一个大国领袖高尚的思想境界和超凡脱俗的伟人担当。我们要以总书记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全部心思和所有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我将无我奋斗、不负人民重托,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提高政治站位,积极主动作为,奋力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加快把*从教育大县建设成为教育强县。
一、坚持政治建校、立德树人,让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
坚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教育实践,真学真信,深学笃行,旗帜鲜明回答和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党的事业立德树人。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好思想政治课,把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导向贯彻到立校办学、育人育才的全过程,坚定学生对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教育系统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决不允许马列主义以外的信仰进入校园,守护好学生心灵净土,着力培养“身体健康、心灵健全、心智成熟、知识现代”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党的事业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二、坚持优化布局、打响品牌,让学校成为*最美丽的地方
我们每个人都是教育的受益者,都应该以感恩之心回报教育、办好教育,对教育重视程度再高、投入再多都不为过。大力建设校安工程。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底线思维,优化教育布局,改善办学条件,今后五年再投入**亿元,新改扩建校舍**万平方米,确保****年彻底消除大班额。全面彰显品牌特色。强化精品、精英和状元意识,放大现有*家四星级高中品牌效应,努力创建成省高品质示范高中*家,再创建成四星级高中*家,按四星级标准新建国际高中*家,不断满足***万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围绕“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发展战略,推动两所中专订单式培养适销对路的产业工人,让超过**%的毕业生留在*就业,加快创建*职业技术学院。全力维护教育公平。组建更多学校联盟和办学共同体,不断缩小城乡和校际差距;
充分发挥特级教师网络工作室和专递课堂的作用,让偏远乡镇学生同步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同时,大力推行学生营养餐配送,五年内实现不具备自办食堂条件的学校学生受益全覆盖,真正让孩子满意、家长放心。
三、坚持学高为师、身正是范,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引导教师深刻理解“学高为师、身正是范”的内涵,把这八个字做成牌子,发给*每一位老师,放在案头,时刻警醒自己。建强师资队伍。加大教师补充力度,****年招聘编制教师***人,以后三年,每年再补充师资****人。激发从教热情。不刻意追求优质生源、但求优质升学,设立优秀教学团队专项基金,重奖状元师傅、名特优教师和校长,引领教师*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锤炼师德师风。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开展教学名师、“最美教师”评选,引导教师做政治坚定的引领者、高尚师德的践行者、终身学习的示范者。
四、坚持同心同向、互促互动,让教育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事业
办好教育事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将系统化运用“听讲干享”群众工作法,加强家庭、学校、社会间的互动互通,推进伦理道德教育进家庭、进学校、进社会,不断强化全社会的伦理意识,着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大教育格局,真正让群众了解、理解、信任、满意*教育。以家庭为基础。引领家长尊重学校教育安排,尊敬老师创造发挥,配合学校搞好孩子的学习教育;
建设好家庭、涵养好家教、培育好家风,通过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以学校为主体。定期召开家长会议,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推动家校互动;
举办家庭教育公益讲堂,办好《教子有方》节目,帮助家长提高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以社会为平台。深入开展养成新习惯、塑造新民风、共建共享新*“三新”主题实践,维护公序良俗,以向上向善向美的文明风尚引领学生;
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梦想的翅膀”扶困助学活动,营造重教为先、支教为荣的浓厚氛围,形成家校携手、社会参与、共同育人的强大合力,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奋力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推荐访问:研讨 班上 副县长 副县长在学习研讨班上研讨发言材料 副县长在学习研讨班上的研讨发言材料 听了县政府工作报告后的交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