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之琳现代派诗歌创作1 古镇的梦 小镇上有两种声音 一样的寂寥∶ 白天是算命锣, 夜里是梆子。 敲不破别人的梦, 做着梦似的 瞎子在街上走, 一步又一步。 他知道哪一块石头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卞之琳现代派诗歌创作3篇,供大家参考。
卞之琳现代派诗歌创作1
古镇的梦
小镇上有两种声音
一样的寂寥∶
白天是算命锣,
夜里是梆子。
敲不破别人的梦,
做着梦似的
瞎子在街上走,
一步又一步。
他知道哪一块石头低,
哪一块石头高,
哪一家姑娘有多大年纪。
敲沉了别人的梦,
做着梦似的
更夫在街上走,
一步又一步。
他知道哪一块石头低,
哪一块石头高,
哪一家门户关得最严密。
「三更了,你听哪,
毛儿的爸爸,
这小子吵得人睡不成觉,
老在梦里哭,
明天替他算算命吧?」
是深夜,
又是清冷的下午∶
敲梆的过桥,
敲锣的又过桥,
不断的是桥下流水的声音。
卞之琳现代派诗歌创作2
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现代派诗歌创作3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现代派诗歌创作3篇扩展阅读
卞之琳现代派诗歌创作3篇(扩展1)
——五四青年节诗歌创作活动策划方案3篇
五四青年节诗歌创作活动策划方案1
一、活动背景:
丰富我校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用歌咏比赛的方式表达对“五四运动”的纪念,体现当代高校学生的。精神风貌,倡导构建和谐社会,学习“五四运动”精神,让青年能进一步将抗成长,促进学校发展。
二、活动主题:
诵千古诗词,扬中华美德。
三、参赛对象:
九年级学生。以班为比赛单位开展个人背诵比赛以及集体背诵比赛,每班所有学生都必须参加比赛。
四、比赛要求及形式:
1、所选文章内容脱稿朗诵,限时7分钟。
2、所选内容必须健康积极向上,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
3、参赛形式以背诵为主,鼓励形式创新。各参赛队可在背诵的形式上有所创新,音乐、道具、服装等均为综合评分内容。(但要注意,艺术表现形式只是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道具、配乐等自备。)
4、背诵要求语音清晰准确、抑扬顿挫、情感丰富、表情达意、仪表得体大方具有感染力。
5、每班自由选择一首集体背诵,个人赛背诵内容为九年级诵读积累篇目。
五、赛事安排:
第16周活动宣传筹备,班主任宣传比赛内容并安排时间训练;
第18周星期一下午比赛;比赛地点:大会议室;
比赛规则:
1、每班选出一位同学参加背诵表演赛;
2、每班派出的.个人赛参赛者(每班都由相同学号的同学参加个人赛)以及背诵内容都由评委老师抽签决定;
3、集体背诵,由评委抽签决定背诵顺序。
六、奖项设置:
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由学校颁发荣誉证书。
七、评分标准:
1、语言表达(35分):语言流畅,吐字清晰,普通话标准,音量适中,语速得当。
2、朗诵内容(15分):所选内容健康、积极向上
3、形象风度(20分):要求衣着整洁,仪态端庄大方,举止自然、得体。
4、节目形式(10分):形式新颖,富有艺术,耳目一新
5、参赛人数(5分):少于班级总人数90%扣3分;达90%或以上满分;100%参赛的奖1分
6、时间把握(5分):朗诵时间少于2分钟或超过7钟分扣1分以上;
7、综合印象:由评委根据参赛队的临场表现作出综合评价。(10分)
八、组织安排:
学校语文组。
五四青年节诗歌创作活动策划方案2
为纪念“五四”运动XX周年,引导青年学生勇作时代先锋,激发大学生奋发读书、献身社会、热爱祖国的青春热情,践行科学发展观,勇当时代先锋,为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一份贡献,誓做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机械工程系将组织开展征文和朗诵比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活动主题:
传承红色文化,勇担历史使命
主办单位: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机械工程系团学会
活动时间:
(征文)20XX年4月20号至4月26号;
(朗诵)20XX年4月27号下午3:30~5:00各系初赛,5月6号晚7点各系决赛。
活动地点:
4月27号教四,5月6号教八(容纳四个班上课的教室)
活动对象:
全校学生
活动内容:
朗诵比赛,征文颁奖,朗诵颁奖
一、征集方式
(一)征文
向各系发起征文征集,各系进行筛选后上交三份。
(二)朗诵
各系进行初次选拔,最后上交两位同学的名单进行决赛。
二、评选程序
(一)节目基本要求
征文:体裁不限、主题鲜明、观点新颖,具有较强的创新性、欣赏性和时代性,能反映积极向上的精神和“青春、责任、奉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朗诵:朗诵内容紧扣主题,积极向上,朗诵者能较好地表现其文章主题,限时三分钟。
(二)评分标准
征文:(1)总分10分
(2)基础分7分
(3)主题鲜明,思想先进2分
(4)观点新颖1分
朗诵:(1)演讲内容(4分):主题鲜明,内容切题,结构清晰合理,引述资料准确,充实,结合实际,分析及论点及有说服力和逻辑性。
(2)演讲技巧(3分):感情充沛、真挚,基调与所引的资料相符合并且与配乐基调相同。
(3)语言(2分):语言流畅,普通话标准。
(4)仪表(1分):着装整洁,仪表端庄,表情、动作恰当。
(三)计分方法
(1)满分10分,小数点后计数两位。
(2)去掉评委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其余分数的*均分为最后得分。
征文与朗诵均设置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4名
五四青年节诗歌创作活动策划方案3
一、活动主题
青春无限,让我们为今天喝彩
二、活动地点
中学操场
三、活动时间
20XX年4月28日—4月30日
四、活动目的
1、喜庆*共青团成立86周年和“五四”运动89周年,进一步宏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
2、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进一步促进朗诵艺术的发展,营造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五、预期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
2、提高学生朗诵水*;
3、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
六、活动要求
1、先各班举行初赛,每班总分前三名进入决赛;
2、所选诗歌,思想内容应积极向上;
3、运用普通话,声音洪亮;
4、语气、语调适当,重音、节奏恰当;
5、表达感情准确、自然;
6、每位参赛者朗诵时间3—5分钟;(超时扣分)
7、诗歌要求背诵,能脱稿朗诵。(可以配乐背诵)
七、奖励办法
同年级评比分设一、二、三等奖:
1、高一年级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2、高二年级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3、高三年级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八、活动计划
1、4月1日—8日,制定活动方案,征求领导意见;
2、4月9日—11日,由两校的团总支*召开各班的团支书会议,宣布诗歌朗诵会的意义、活动设想及注意事项,动员广大学生都能积极踊跃参加;
3、4月12日—18日,每位同学认真收集自己喜欢且切合主题的诗歌,并将收集到的诗歌相互交流、相互朗诵,作好准备;
4、4月19日—22日,选出对诗歌有一定的欣赏能力,有一定的文学基础的同学担任评委,在班级内举行诗歌朗诵预赛,选出三位优秀的诗歌朗诵者参加决赛;
5、4月23日—24日,各班上报参赛者名单及参赛作品;
6、4月25日—26日,安排朗诵顺序,确定主持人、评委;
7、4月27日—28日,定制标语,准备音响、照相机,购买奖状奖品;
8、布置会常
九、活动程序
1、支部*简介“五四”精神;
2、宣布“五四”朗诵比赛开始;
3、当场公布比赛结果,颁发奖状;
4、由校领导作总结讲话,宣布比赛结束;
5、、活动后将优秀诗歌贴于校宣传栏供其他学生欣赏。
十、评比标准:
1、正确:发音准确,吐字清晰,不读错字,不添字,不
漏字,不改字;
2、流利:语调自然、流畅,不能停顿、忘词;
3、感情:感情丰富,情绪饱满,忠实于原作品,领会作
品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节奏:语速快慢得当,声音能够传达出作品意境,能
读出作品的韵味;
5、仪态:仪态自然、大方;
6、音乐:背景音乐选用恰当,与作品意境相一致。
十一、评分事项及评委
1、评分采用十分制,朗诵内容2分,选手仪表2分,
朗诵技巧3分,朗诵效果3分;
2、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然后取总分;
3、评委:各班的语文老师。
十二、活动注意事项:
1、同学们选择的诗歌形式、题材可以不限,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自己创作;
2、关于诗歌的朗诵技巧,教师可以作一些介绍;
3、各班在比赛前一周上报参赛诗歌的题目和内容;
4、比赛时,各班班主任要负责好本班会场秩序,禁止交谈说话、走动;
5、赛后,各班按顺序离常。
卞之琳现代派诗歌创作3篇(扩展2)
——分析席慕蓉诗歌创作的主题3篇
分析席慕蓉诗歌创作的主题1
席慕蓉,生于1943年,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当今台湾著名的女诗人。她的诗风含蓄、清新、柔美,很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她以细腻柔美的抒情格调,展现了女性心理,尤其是对爱情的体验和人生的思索,都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同时又是现代女性内心矛盾的写照。其诗歌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具有极强的画面感,诗情画意、情景交融是她诗的最显著特征,且大多蒙着一层淡淡感伤,很动人心,令人回味无穷,感觉就像酝酿多年的老酒,意犹未尽,要想真正理解,还得要自己认真品味生活,同时又深沉,具有极强的个性特征,富有哲理性,写的极美,清新,易懂。
席慕蓉的作品用语浅白,写情细腻浓郁。刻划精美的写作笔法擅长运用重覆的句型,使她的文章呈现舒缓的音乐风格而充满了田园式的牧歌情调,在句法上,除了着重整体的效果外,也追求词藻的华美。,都以人物作中心,在浅白的诉说里,很容易看出作者的真诚。
爱情、人生、乡愁是她诗歌创作的三大主题。在席慕蓉的诗歌作品中,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很多,写得忧伤动人,比如:《一棵开花的树》,诗中写道:“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己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 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走近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情 ”诗中“我”那五百年祈求,阳光下的“慎重”的盼望和“颤抖”的热情与意中人的漠不关心和视而不见,让这份感情增添了一份悲壮。这是一首“自己”的真情被别人无视错失的爱情诗歌,正因为“我”的真挚和意中人的无视两者形成的强烈对比,让这首诗歌无比动人,从而成为席慕蓉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
席慕蓉诗歌的另一大主题是对人生命运的探索,比如《尘缘》,诗中写道:“不能像 佛陀般*于莲花之 我是凡人 我的生命就是这滚滚红尘 这人世的一切我都希求 快乐啊忧伤啊 是我的担子我都想承受 明知道总有一日 所胡的悲欢都将离我而去 我仍然竭力地搜集 搜集那些美丽的纠缠着的 值得为她活了一次的记忆”这首诗表现的是她对生命的体悟、人生宿命的认识,这种宿命,有对生命的无奈和自我安慰,展示给我们的是一个在宿命意识掩盖下坦然而又坚强的女性形象。
席慕蓉诗歌还有一大主题是乡愁,在她的诗歌中那种对草原生活、牧羊女生活的向往,对故乡的歌唱的诗篇很多。比如《乡愁》:“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和《狂风沙》:“风沙的来处有一个名字 父亲说儿啊那就是你的故乡 长城外草原千里万里 母亲说儿啊名字只有一个记忆 风沙起时 乡心就起 风沙落时 乡心却无处停息 寻觅的云啊流浪的鹰 我的挥手不只是为了呼唤 请让我与你为侣 划遍长空 飞向那历历的关山 一个从没见过的地方竟是故乡 所有的知识只有一个名字 在灰暗的城市里我找不到方向 父亲啊母亲 那名字是我心中的刺 ”等诗篇。席慕容的乡愁诗与有相同际遇的台湾同胞一样思归、思乡、怀人、忆旧 ,反复吟唱的是心理的回归,有鲜明的寻根倾向和漂泊意识。席慕容作为努尔哈赤的后代,乡愁是来自民族深层的心理积淀,是维系在内蒙古大草原的无意识情结。席慕蓉用诗歌来描绘她生命的精神家园,寄托她深邃的思乡之情。心思细腻而温柔,诗句清新而感人,打动着每一个异乡人的心。
席慕蓉的诗歌创作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清新、易懂,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欢迎。
卞之琳现代派诗歌创作3篇(扩展3)
——试论舒婷的诗歌创作
试论舒婷的诗歌创作1
由于女性的心理、生理特征以及多年来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形成的女性角色意识,女性诗歌有着不同于男性诗歌的独特风貌。舒婷作为一位真诚而本色的女诗人,自然而然地显示了女性立场,她的诗歌也渗透着一种鲜明的女性意识。
爱情是女性诗人着力开发的一个领域。舒婷也不例外。《赠》中有这样的句子:“你没有觉察到/我在你身边的步子/放得多么慢/如果你是火/我愿意是炭/想这样安慰你/然而我不敢。”“你没有问问/走过你的窗下时/每夜我怎么想/如果你是树/我就是土壤/想这样提醒你/然而我不敢。”这里体现了一种对人的深切理解和关怀,其欲说还休,委婉细腻的表达方式完全是女性的。再如《无题》中“‘你在爱着。’/我悄悄叹气。/是的,爱着。/但我不告诉你他是谁。”这首诗表达的就是爱,而这种爱的表达方式偏偏是“我不告诉你”,略显调皮,却又将深沉委婉的感情表现得恰如其分。
《赠》与《无题》充分显示了舒婷诗歌的女性风格。而真正对新时期女性产生开拓性影响的,当属她的名篇《致橡树》、《神女峰》和《惠安女子》。
在封建社会,女人被封建纲常礼教压在最底层,女性的独立人格被极大地扭曲,形成了对男人根深蒂固的依附心里。这种心理在现代社会仍有强大的市场。在这种背景下,舒婷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呼唤: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这首诗集中体现了舒婷的爱情观,也可视作新时期女性人格独立的宣言。诗人用“攀援的凌霄花”和“痴情的鸟儿”来比喻那些缺乏独立人格的女性,对那些利用爱情来抬高自己的身份和甘做丈夫应声虫的做法持否定态度。而诗人心中真正的爱情是:“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也就是说,男女双方各自保持自己人格的独立,互相尊重,互相扶持,女性不再是陪衬、附属,而是首先以一个独立的人的身份出现。这无疑体现了女性意识在新时期的觉醒与张扬。
如果说《致橡树》是女性独立人格的骄傲宣言,那么《神女峰》则是对要求女性从一而终的封建节烈观的背叛: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为眺望远天的杳鹤
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神女峰一向被历代文人作为女性坚贞的化身而礼赞,舒婷却敏锐地从女性生命的角度揭示了这一神话的悲剧性质。诗人发出了“心真能变成石头吗?”的怀疑,化为石头的神女,错过了“无数次春江月明”,而为前人赞扬的忠贞,不过是“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诗人为神女逝去的青春而无限惋惜,并发出了“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的呼唤,这可以说是生命本真的呼唤。在这首诗中,宣扬礼教的古老神话被解构,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女性生命变得鲜活,在对传统女性观念的叛逆和唾弃中,现代女性意识得以充分的张扬。
另一首诗,《惠安女子》则体现了对*当代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怀。在这首诗中,诗人用富有立体感的语言,为惠安女子塑造了一座雕像,并展示了她们的命运——“在封面和插图中/你成为风景,成为传奇”。这充分显示了在现代的商业社会,女性真实生命的要求理解与男性的猎奇心理所构成的巨大反差。另一个侧面,我们可以看出舒婷对现代商业社会中女性命运的关注。
及至1981年秋天的《会唱歌的鸢尾花》,深刻揭示了自己作为一个女人,又作为一位诗人,内心存在的`种种深刻的矛盾。诗歌基调上,也体现了诗人向现代主义的某种转化。在这里,抒情主人公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橡树,但并未沉醉到爱情中不能自拔,而是体悟到,爱情在女性生活中虽然占有重要地位,却不是唯一的内容。她一方面强化了个人经验,另一方面努力把个人经验提升到一代人的人生追求上来。
她的第三本个人诗集《始祖鸟》,则把自己定位成一个普通的女性,因而所写的主要是基于个人人生经验的内容。如《女朋友的双人房》:“孩子的眼泪是珍珠的锁链/丈夫的脸色是星云图/家是一个可以挂长途电话的号码/无论心里怎样空旷寂寞 /女人的日子总是忙忙碌碌。”写的是琐屑的、*凡的人生经验,但渗透着一位成熟女性对生命的感悟。
诗人舒婷在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发展史上,留下了美丽的篇章。她有着鲜明的女性角色意识,又超越了这种意识,着眼点不仅是性别,而且是全人类,这就使她在写作上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女性*,从而带来了新时期女性写作的勃兴。
卞之琳现代派诗歌创作3篇(扩展4)
——*现代爱国诗歌3篇
*现代爱国诗歌1
我爱祖国
爱*的长江
那奔腾不息的江水
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
我爱祖国
爱*的长城
那连绵起伏的巨龙
俯卧在中华大地上
我爱祖国
爱*的每一寸国土
那受人欺压的历史早已过去
迎来了一个崭新的*
啊,我爱祖国!
*现代爱国诗歌2
我爱你,我们的祖国!
美丽的祖国,我们在书本中认识了你,是你让我们有了美丽的家园,是你让我们有了宝贵的生命,是你让我们有了可贵的尊严,如果没有了你,我们会在哪里?
是在那充满罪恶的战场上的尸体中,还是被迫移民到日本,祖国,我为你而自豪,我为你而骄傲!
2008春天是一场迟到的春天,那场震撼全世界的大地震,虽然夺去了许多的花朵儿般灿烂的生命,但我们还是生死不离,这是因为我爱你,我们的祖国!
*现代爱国诗歌3
我骄傲,我是*人!在无数蓝色的眼睛和褐色的眼睛之中,我有着一双宝石般的黑色眼睛。
我骄傲,我是*人!在无数白色的皮肤和黑色的皮肤之中,我有着大地般黄色的皮肤,我骄傲,我是*人!
我是*人,黄土高原是我挺起的胸脯,黄河流水是我沸腾的`热血;长城是我扬起的手臂,泰山是我站立的脚跟。
我是*人,我的祖先最早走出森林,我的祖先最早开始耕耘。
我是指南针、印刷术的后裔,我是圆周率、地动仪的子孙。
在我的民族中,不光有史册上万古不朽的孔夫子,司马迁,李自成,孙中山,还有那文学史上万古不朽的花木兰,林黛玉,孙悟空,鲁智深。我骄傲我是*人!
我是*人,我那黄河一样粗犷的声音,不光响在联合国的大厦里,大声发表着*的议论,也响在奥林匹克的赛场上,大声高喊着“*得分”。当掌声把*的旗帜送上蓝天,我希望我是*人!
我是*人,我那长城一样的巨大手臂,不光把采油机钻杆钻进预言打不出石油的地心,也把通信卫星送上祖先们梦里也没有到过的白云。当五大洋倾听东方声音的时候,我骄傲,我是*人。
我是*人,我是莫高窟壁画的传人,让翩翩欲飞的壁画与我们同祝。我就是飞天,飞天就是我们。我骄傲,我是*人!
卞之琳现代派诗歌创作3篇(扩展5)
——泪现代诗歌3篇
泪现代诗歌1
铜色的火锅在炭火上
充满香气
母亲,您银白的发丝染上香气
落满我的心空
隆冬仍在
您推开紧闭的窗户
让煤气味香味随着鞭炮在春中绽放
雾气漫溢在四周
在我寄身的都市上空
记忆变成黄色散落成点点星光
无论旅途多么艰难
倾听记忆的心曲
像河来倒映夕阳的壮丽
饺子呈了上来,明亮的灯光
婚姻如何?
归来一天您第一句的问
我应该说点什么
眼睛早已告诉了一切
您点点头,不再理睬
泪水落在热气的汤里
变的苦涩
都市的星空沉默无语
记忆甘苦
故乡,您可知道
一个贫穷的青年因为您的眼泪
而深爱着那片土地那是根
泪现代诗歌2
天的黑、路的漫长、树叶的凋零,才可以体会到一种荒凉。
晚风、街道、商客楼,孤独在其中飘荡......
微笑,始终在别人脸上。
耳边,风声。有一种微弱的声音在回荡。
一个人的街头,听着孤单弥漫的歌。
谁能了解的悲伤,谁能懂得的卑微。
在莱茵河畔荡漾的是贝多芬的忧伤,
那哪里才是储存我幸福的地方?
被灰尘粘满的黑色的键盘,早已沉睡过去。
很多时候,一个人走在陌生的街道,
看着来往的人群,以为自己正在经历一场喧闹。
哪知自己不过是一个路人,
别人的世界里自己仅仅只是一个局外人。
也不知道多少天没写日志了。
只是假装很忙,忙到好像忘记了一切。
可是有那么多的东西,放在心里,是真的说忘记就能忘记的吗?
偶尔的无意间,会促成多少个伤心欲绝呢?
花开有时,花落无期。落地败花间,找不到过去的曾经了。
有的人总是在走自己的路,不愿意回头。
有的人却总是在一边走路的时候,一边回头。
而我就是后者。无法对自己残忍,不愿把那些记忆丢掉。
没有太多的好朋友,也没有太多的敌人。
所以似乎有点孤单。这个世界需要喧闹。
每天都在重复着昨天的生活,很难想象,
这样到老我们会把同样一件事做上多少回。
喜欢看着别人写的伤感文章,
总想在那些美好的文字里看看有没有自己的身影。
有些文字伤得让我落泪。
到底什么是青春。
泪现代诗歌3
《打猪草的小女孩在流泪》
诗/*安
每天每天,
夕阳西下
我在那条羊肠小道上散步
每天每天,夕阳西下
都有一个纤弱都女孩
从我眼前走过
走向那一片
茫无际涯的草地
背上那只苕条编成的大背篓
泰山一样压着她的背脊
手里紧握着那把小镰刀
月牙一样记录着
她割草的每一个日子
她好像很疲惫了
她迈着艰难的步履
每迈一步
都像是抛下
痛处的泪,一滴
一阵轻风从远山飘来
草地绿浪翻卷
小女孩直起腰
娇小的手
把额头上的汗水
漂亮的一甩
在绿浪刷刷刷的伴奏下
袅袅娜娜地歌声
在绿油油的半空中荡溢
丹青妙手难绘的剪影啊
仿佛,每一朵野花
每一朵白云
因为她而开放
而飘逸
童稚的心
负载着成熟的夙愿
这是时代的伟大印记
学校需求这草地
母爱需求这草地
孩子拔节的岁月
也需求这样的草地
为了祖国大地上那一座
悠长悠长的长城
小女孩做了一块红砖
一头连着长城
一头连着芳草地
每天每天,夕阳西下的时候
我不忘漫游这片草地
那悠悠的羊肠小道
丰富了我烈酒般的诗意
在小女孩走过的脚窝上
我写上了
未来女儿的名字
【作者简介】*安,黑龙江哈尔滨人,教师,*作家协会会员,出版发表了500多万的作品,擅长小说电视剧诗歌散文等创作。*时,培养孩子写作,已有700多孩子作品见于报端。
卞之琳现代派诗歌创作3篇(扩展6)
——现代山水诗歌3篇
现代山水诗歌1
天,蓝蓝的深邃
云,白白的飘逸
山,青青的苍翠
你,淡淡的芳香
眼前,云山绵延着巍峨的身躯
时下,修河流淌着一汪的碧水
一盏昏黄的"阳光腼腆于白居易的渡口
悄悄地,替我点燃着光芒
渐渐地,为我拾掇起航的冲动
行径中的万物重生
山峦苍翠
那是大地恩赐的色调
水波荡漾
那是鱼儿跳跃的音符
我行径在修河岸堤
拥着你虔诚的守望
缓缓地滑落到你深邃的心境
看清风吹皱水面
折叠起无尽的往事回忆
你总在往事里暗自微笑
而我却多了几份愁煞
望飞鸟划破天空的弧线
觅食或嬉戏天穹的幸福
你便是其间最美的云端
我无法超越山峦
哪怕是触摸一片浮云
远山拥抱夕阳
山峦沉醉于梦乡
飞鸟翱翔蓝天
云儿点缀着旷野
我化着一汪清泉
流向遥远的大海
沿途观赏山峦美景
纵使有片刻停留
也继续前行
现代山水诗歌2
《赞美祖国山水》
一汪春水
洒满点点繁星
河面上下
有两座山水黔城
一座在岸上
一座在水里
弧形的彩光
在小河里照镜
长的是我
短的是你
你是我的偶像
我是你的唯一
没有了我
你也会悄然离去
只留下一条
寂寞的河流
在黑夜里
冲刷我
模糊的记忆
现代山水诗歌3
《山水夏色》
天,蓝蓝的深邃
云,白白的飘逸
山,青青的苍翠
你,淡淡的芳香
眼前,云山绵延着巍峨的身躯
时下,修河流淌着一汪的碧水
一盏昏黄的阳光腼腆于白居易的渡口
悄悄地,替我点燃着光芒
渐渐地,为我拾掇起航的冲动
行径中的万物重生
山峦苍翠
那是大地恩赐的色调
水波荡漾
那是鱼儿跳跃的音符
我行径在修河岸堤
拥着你虔诚的守望
缓缓地滑落到你深邃的心境
看清风吹皱水面
折叠起无尽的往事回忆
你总在往事里暗自微笑
而我却多了几份愁煞
望飞鸟划破天空的弧线
觅食或嬉戏天穹的幸福
你便是其间最美的云端
我无法超越山峦
哪怕是触摸一片浮云
远山拥抱夕阳
山峦沉醉于梦乡
飞鸟翱翔蓝天
云儿点缀着旷野
我化着一汪清泉
流向遥远的大海
沿途观赏山峦美景
纵使有片刻停留
也继续前行
卞之琳现代派诗歌创作3篇(扩展7)
——江西诗派的诗歌理论作文 (荟萃2篇)
江西诗派的诗歌理论作文1
南宋初,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将黄庭坚、陈师道等二十余人列为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在黄庭坚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他们的创作具有与黄庭坚类似的众多特点,讲究用典,生新瘦硬,是宋代一个影响深远的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他们后来又被称为这个诗派的“三宗”。这个诗派最主要的特征是在语言技巧方面“以故为新”,讲求“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去摹古、变古,追求奇险硬涩的风格。作为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的诗歌理论有很大影响。他的诗歌理论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诸如诗歌本体论、创作论、鉴赏论、诗人论以及诗的境界、风格等都有所论及。但是主要还是诗歌创作论范畴。
黄庭坚诗歌理论中最著名的主张是:“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即或师承前人之辞、或师承前人之意的一种方法,目的是要在诗歌创作中“以故为新”。他主张多读前人作品,从中汲取艺术营养,熟练地掌握炼字、造句、谋篇等写技巧,同时力求打破技巧的束缚而进入“不烦绳削而自合”的境界,并争取超越前人而自成一家。他极力推崇杜甫,把晚期杜甫诗视为宋诗美学理想的参照典范。他的尊杜观点最能体现宋代诗学的时代精神。他主张对前代诗歌的语言艺术作积极的借鉴。他说:“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故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黄庭坚在创作实践中比较有效地运用了这种方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这种方法忽略了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即社会生活,所以也产生了较大的流弊。后来有一些缺乏创新精神的诗人奉此为圭臬,片面追求“无一字无来处”,而又不能“求新”,于是拾人牙慧,典故连篇,形象枯竭,形成了江西诗派中的末流。这是江西诗派长期以来受人讥评的主要原因。
江西诗派的影响在北宋末期已经非常显著,如当时的汪藻等人虽然没有被看成诗派中人,但他们在创作中也受到黄庭坚和陈师道较大的影响。到了南宋,江西诗派的影响更遍及于整个诗坛,象杨万里、陆游、姜夔等著名诗人都曾在艺术上受到江西诗派的熏陶。江西诗派的影响在宋代以后也不绝如缕,其余波一直延及近代的同光体诗人。
江西诗派的宗主黄庭坚倡导求新求变,要在广泛吸取前人文学遗产的基础后上推陈出新,自成一家,这种思想贯穿了江西诗派的正个发展嬗变史。而江西诗派的吕本中也提出“活法”说。“活法”说是促进江西诗派发展变化重要诗学思想,也成为诗坛上公认的艺术准则。
唐诗继后,宋诗便以“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姿态在*古代诗歌中占据一席之地,这期间诗人辈出,同时也出现了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自觉形成、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江西诗派,它是宋代以来最大的文学流派,贯穿两宋,时间持续之久,影响波及近代同光体,对宋代及其后文学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江西诗派主要是指北宋后期,以黄庭坚为中心,以他的诗歌风格为特点形成的一个诗歌流派。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首推黄庭坚为宗派之主,而“字豫章以降,列陈师道、潘大临、谢逸……合二十五人以为法嗣,谓其源流皆出豫章”,江西诗派由此得名确立。江西诗派的出现是*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是古典诗歌发展到宋诗这个阶段时的重要环节。到了元代方回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即以杜甫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
江西诗派的诗歌理论作文2
江西诗派作家以江西人为多,成就虽各有高下,其师承传授、艺术见解,均与山谷有一脉相承之处。由此可见,江西派人以黄庭坚的诗歌理论和创作理论作为学习和模仿的关键,黄庭坚乃江西诗派的领袖,他的诗歌理论大致上代表了江西诗派的诗歌理论。
黄庭坚的诗歌理论,是其长期从事诗歌创作的经验总结和深切体会,大都散见于书札题跋和部分诗篇中,数量众多,但是如果把握其内在的联系和本质,这些看似散乱的议论,实际上是一个相当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的主要部分便是创作论,这是其诗论的精华。
一、“不俗”和“独创”。
创作论的纲要是强调“不俗”和“独创”,这是其诗歌理论的核心,面对唐诗的诗歌艺术的巅峰,是望而却步还是自从一家,黄庭坚力主后者,同时他为写诗者提出了学习写作的两个步骤,这其中包含了其主要的诗歌理论,也是江西诗派继承延续的流派理论。笔者粗浅地将这两个步骤概括为:熟陈和生新。
(一)熟陈,即以学问为诗,这是宋代诗学中的一个特征,关于“熟陈”,黄庭坚提出了两个重要的观点:
1、讲究法度和诗艺,师法古人
法度即严谨的篇章结构,要求学习前人的创作经验,熟练地掌握各种艺术的法则、手法和技巧。他在《论作诗文》中提到:“作文字须摹古人,百工之技,亦无有不法而成者。”而在审美两难选择时,他的态度也非常明确,“与其和光同尘,不若壁立千仞”,宁因法度而取其斧凿痕,也不因自由而轻率容易。黄庭坚所谓师法的范围不仅是沿袭古人诗歌上的艺术,他说:“作诗正如作杂剧,初时布置,临了须打诨,方是出常”也就是说做事可以借鉴宋代杂剧的结构布局艺术,用心构思,是诗的开篇能意脉贯通,引人入胜。在句法和字法上,黄庭坚赞人“所寄诗醇淡而有句法”(《答何静翁诗》),“用字稳实,句法刻厉而有和气”(《跋雷太简圣俞诗》),更常说自己从某前辈得句法云云。
2、无一字无来处
黄庭坚在《答洪驹父书》中说:“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语耳。”在黄庭坚看来,“无一字无来处”是杜甫、韩愈作诗著文成功的关键。而用典就可以达到这种效果。宋人喜欢以议论为诗,所以善于用典,而黄庭坚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位,他的创作实践足以印证这一诗论主张。以他的代表作《登快阁》为例,颔联一句: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就是分别汲取前人的诗句融汇而成,如杜甫《天河》:“常时任显晦,秋至辄分明”,《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李白的《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中的“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将这一主张演绎的最为典型的是《和答钱穆父咏猩猩笔》,八句诗*用了十二个典故,可谓每字均有出处。
(二)生新,黄庭坚主张诗歌创作要不傍他人门户,以新奇造语。如在《次韵刘景文登邺王台见思》中,“公诗如美色,未嫁已倾城”二句,把出于李延年《李夫人歌》的“倾国倾城”这样无人不晓的成语,用来形容美女的词语用来形容诗歌,用得极有新鲜感。
他也曾对谢敞、王博喻言:“文章最忌随人后”,又对高子勉宣称“着鞭莫落人后”、“我不为牛后人”。生新包括了以俗为雅和以故求新两方面。
1、以俗为雅
在《寄黄几复》诗中的颔联:
桃李春风一杯就,江湖夜夜十年灯。
桃李、春风、杯酒、江湖、夜雨、灯都是俗事俗物,但经诗人巧妙组合,形成了一幅与人相聚京城、春风得意、饮酒数杯的动人场景,并与诗人此刻独对夜雨孤灯,思念友人,夜不成眠的情形形成对比。诗句看起来是*白通俗的,但意境却雅致高远,蕴藉无穷,故张耒赞为“奇语”。
又如在《和答钱穆父咏猩猩毛笔》一诗,诗中运用猩猩爱喝酒,酒多必醉,人捉其后拔毛制笔、猩猩喜欢穿人木制拖鞋,人们利用猩猩这一特点捉住拔毛制笔等典故,从而将毫不关联的猩猩与毛笔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产生了关联,并使所咏常见俗物有了更为丰富高雅的内涵。
2、以故求新
袁枚《续诗品。著我》云:“不学古人,法无一可;竟似古人,何处著我?字字古有;言言古无,吐故吸新,其庶几乎?”这就比较具体地说明了文学创作的传统与继承的辩证关系。
“以故求新”涉及了黄庭坚的两个重要的观点:“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出自《答洪驹父书》中,“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据北宋僧人惠洪的《冷斋夜话》所记,黄庭坚解释其诗歌理论时曾说:“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骨法。”一般认为“点铁成金”是师前人之辞,“夺胎换骨”是师前人之意,但无论师辞还是师意,目的都在于“领略古法生新奇”,这实质上是为人们提示生新的途径,也是其诗学的本质,是为普通人成为诗人找到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黄庭坚在《再次韵杨明叔序》中言:“盖以俗为雅,以故为新,百战百胜,如孙吴兵法”,都是把以俗为雅与以故为新紧联在一起,这样就可以轻易成就诗歌。江西诗派的另一位宗祖陈师道也认为诗歌要奇崛,认为:“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宁粗毋弱,宁僻毋俗,诗文皆然。”而且江西诗派后人都以此为纲,反对俗调,务求新奇来进行他们的诗歌创作。
清代学者周煌指出,黄庭坚不仅自己“独辟门户”,而且也“衣被天下,教人自为”(《宋黄山谷先生全集序》),主张自成一家。正因为如此,江西诗派的成员之间虽然师友传授,关系密切,但他们的艺术风格并非一成不变。黄庭坚的诗以生新瘦硬见长,其他诗人也各具特色:陈师道的诗比较朴拙,吕本中的诗比较明畅,陈与义的诗又趋向雄浑,没有“千人一面”的缺点。
二、“简易而大巧出焉,*淡而山高水深。”
这是黄庭坚提出的一个很重要的审美命题。
他论诗重意的问题,主张意有所属。所谓的意有所属,指的是诗歌必须有要表达的意,而且此意必须是诗人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语约而意深不能不说是山谷诗法的核心观点,黄诗所有章法、句法,都从这个修辞原则生发出来。黄山谷在《论作诗文》中说:“吟诗不必务多,但意尽可也。古人或四句两句便成一首,今人作诗徒用三十五十韵,子细观之,皆虚语矣。”在这段文字中,山谷强调诗歌一定要表达诗人自己的意。他批评今人诗长三十、五十韵,却不能表达自己之意。
黄庭坚的诗歌理论,学杜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学杜又非学习其全体,而是重在学杜到夔州以后之诗。在《与王观复书》中曰:“但熟杜子美到夔州后古律诗,使得句法简易,而大巧出焉。*淡而山高水深,似欲不可企及”,这里的“*淡而山高水深”的境界就是黄庭坚所追求的.“*淡美”。黄庭坚属意的就是这种用心精密和出乎纯熟的高度统一。这种“*淡美”是侧重于诗歌艺术方面的,是要求经过严密的法度,也即“大巧”之后所达到的纯熟无迹的艺术极致。
三、活法是江西诗派后期诗学的代表性观点。
活法本是佛教用语,而吕本中将之引入诗界,提出“胸中尘埃去,渐喜诗话活……初如弹丸转,忽若秋兔脱”,随后,他又在《夏均父集序》中详细论述了“活法”这个概念,“学诗当识活法。所谓活法者,规矩备具,而能处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是道也,盖有定发而五定法,五定法而有定法,知是者,则可与语活法矣。”这里的活法的含义是很丰富的,用典使事、写景抒情、结构机轴,处处皆有活法科研。
这是吕本中针对江西诗派“法度”带来的弊端的一种改进,可以说,“变化”为江西诗派的“法度”注入的活力。它既肯定了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派诗人所主张的“法”,又强调灵活多变,为后来的江西派诗人指出了一条继续变化发展的方向。
从江西诗派的观点来看,诗中见活法,就是其成功的标志。“活法”说是促进江西诗派发展变化重要诗学思想,也成为诗坛上公认的艺术准则,这也是江西诗派的影响如此在时空范围内如此深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