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万有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述职报告 教案设计 整改报告 事迹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五年级科学课件【10篇】(完整)

时间:2022-12-29 12:45:05 浏览量:

五年级科学课件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过程与方法: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治理和观察。  情感、态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科学课件【10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五年级科学课件【10篇】(完整)

五年级科学课件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过程与方法: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治理和观察。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相互听取意见、共同协作、综合治理和观察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教学难点】根据设计方案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教学准备】大饮料瓶、剪刀、建造生态瓶需要的材料、活动记录本。

  【教学过程】

  一、熟悉池塘里的生物环境:

  1、参看书14面的池塘图,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池塘有哪些水生生物?(有水生植物如水藻水草,鱼类,虾,软条类如田螺河蚌,水鸟类如鸭,水生昆虫,青蛙等)

  (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

  (3)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

  (4)动物为植物 生长做了哪些贡献?

  (5)我们还可以在池塘里找到哪些非生物?它们对生物有什么作用?(非生物主要有空气、水、泥土、岩石等)

  2、概括: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群落。

  二、设计生态瓶:

  1、说明:我们现在要模仿池塘群落建造一个生态瓶,研究其中的关系。

  2、学生讨论:该怎样设计这个生态瓶呢?问题提示:

  (1)你们准备让哪些生物来生活?

  (2)什么样的生物可以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生活?

  (3)假如要有动物,那它们的食物来源是什么?

  (4)除了加生物外,还需要其他一些东西吗?

  (5)生物放入的顺序需要考虑吗?

  3、为了让这些生物在生态瓶里生活的更好一些,我们还应该考虑些什么?(生物品种搭配和数量多少问题)

  4、给每个小组发设计纸,用图文结合法记录下设计方案,注意标出生物和非生物的种类、数量等。

  三、制作生态瓶:

  1、说明制作步骤:

  (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

  (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

  (4)再放入小动物。

  (5)把本组成员的名字做才标签贴在生态瓶的外面。

  2、根据讨论的设计方案,选择材料完成制作生态瓶。

  3、小组商量决定生态瓶放置的地方并分工进行管理和观察记录。注意天天观察生态瓶里发生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四拓展天地:全班举办一次“生态瓶会展” 介绍他们设计、制作的生态瓶,达到共同学习提高的目标。

五年级科学课件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

  侵蚀使地表的地形地貌发生改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模拟实验来探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用文字、图画、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描述实验中的现象。 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在小组内交流结果和想法。

  设计模拟实验,探究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注自然界的侵蚀现象。

  【教学重点】认识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

  【教学难点】设计模拟实验,探究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

  【教学准备】

  分组器材:湿润、混有少量沙石的土、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

  塑料薄膜、小铲子、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扎孔)、水。

  教师演示:雨水侵蚀土地的图片或录象、介绍实验操作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下雨是一种经常发生的天气现象。下雨时,雨水降落到土地上。雨水会不会对土地产生影响?土地会发生什么变化?雨水会发生什么变化?

  2、学生讨论交流。

  3、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这些问题。

  二、雨如何影响土地

  1、我们先来看两幅图。(出示雨水侵蚀土地的图片)

  你能说说你看到的景象吗?

  你*时看到过类似的景象吗?

  你认为出现这样的景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2、模拟实验:下雨。

  学生观察实验装置,明白实验器材所代表的含义。

  教师课件出示介绍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学生观看学习。

  学生分组实验。要求:实验前仔细观察斜坡上的土地的形态;实验时注意观察“降雨”过程中的土地,以及“雨水”和“径流”的情况,并做记录;实验后描述实验中的现象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小组交流、汇报。

  3、小结、拓展。

  雨水会不会影响土地?

  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并思考:斜坡上的这许多小细沟是怎样来的,这许多小细沟中汇集的水流又会怎样改变地形。

  三、影响侵蚀的因素

  1、如果我们刚才实验中的土地不是斜坡而是*地,如果斜坡上长满树木,

  如果降雨量很大,结果又会怎样呢?为什么?

  2、学生回答。

  3、接下去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影响侵蚀的因素”吧。我们能设计实验进行研究吗?

  4、学生小组选择一个研究的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前的讨论交流。

  5、学生小组尝试撰写实验方案,教师提示这是对比实验,方案中要注意明确不同条件和相同条件,实验器材的选用和实验装置的设计。

  四、课外拓展活动

  还有什么影响侵蚀的因素呢?希望你们课后能继续观察与研究。

  五 教学札记

五年级科学课件3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全面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方案范文.库.整.理^和课程内容,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为宗旨。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 ,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围绕认识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针对“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物质世界”进行探究,安排了“听话的电磁铁”、“地球的运动”、“显微镜下的世界”、“遗传和变异”、“青春活力”、“我们怎样做计划”6个主题单元,共21课,设计安排了53个活动。

  “听话的电磁铁”:教材按照教-扶-放的梯度编排,重点指导学生制订实验研究计划,让学生在计划的指导下探究影响电磁铁的磁力、磁极变化的因素,了解电磁铁的原理与应用。

  “地球的运动”:教材按照从学生身边可接触到现象的研究到原理发现的顺序编排,重点指导学生制订观察计划,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研究地球的运动及因地球的运动而引发的自然现象。

  “显微镜下的世界”:教材按照由浅入深的梯度编排,重点指导学生制订调查计划,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途径了解微生物世界的多样性,它们的生存方式以及它们对整个生物界的作用和意义。

  “遗传与变异”:教材按照从认识到利用的层次编排,通过观察、阅读、调查等方式了解生物遗传与变异的特性,关注与生物繁殖有关的生物技术。

  “青春活力”:教材按照存在变化——怎样变化——青春期的变化编排顺序,在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中找到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在阅读与辨析中了解青春期主要身心发展特点及青春期的健康常识。

  “我们怎样做计划”:反思学期学习中做过的计划,总结制订计划的经验,懂得制订出一个可行的研究计划的重要意义,然后引领学生将总结的方法理论进行又一次的运用。

  本册教材将在学生能针对探究活动提出大致思路的基础上,学会制订合理、可行的计划,训练学生用清晰的思路,规范有序的操作和正确的方法搜集证据、验证假设。培养学生制订计划的能力对于提高他们科学探究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教学措施:

  1、开展生动的科学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2、建立科学文件夹,记录学生在科学课上的学习进展情况。文件夹包括以下内容:科学课笔记本、自己搜集的文字、;图表、图片、照片、观察报告、实验报告、记录表、评价表等。并在期末对学生做的文件夹进行展示与评比。

  3、发挥评价对学习和教学的促进作用。教材提供了活动评价、单元自评、综合评价等到三类评价工具供教师和学生使用。采用形成性评价,使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4、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5、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f)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

  6、积极参与新教材实验。

  7、开展环境教育,进行生物种养殖的课外实验,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

  五、课时安排:(每周3课时)

  周 次 教 学 内 容

  第一周 制作电磁铁

  第二周 电磁铁的磁力 磁极

  第三周 生活中的电磁铁

  第四周 太阳与影子 昼夜交替

  第五周 昼夜是怎样形成的

  第六周 一年四季 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第七周 解开生物体结构的秘密

  第八周 无处不在的微生物

  第九周 微生物怎样生活

  第十周 微生物的功与过

  第十一周 从种瓜得瓜说起

  第十二周 找遗传规律,育良种

  第十三周 神奇的基因工程

  第十四周 我们在成长 成长曲线

  第十五周 男孩与女孩

  第十六周 制定计划 科学自己做 我也能成功

  第十七周 期末考查

五年级科学课件4

  科学五年级下册课件

  第一单元沉与浮

  1、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不改变)。

  2、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

  4、体积大、质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质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5、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6、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7、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增大)。

  9、要用橡皮泥造一只装载量比较大的船,一是(重量不变的前提下造得尽量大,使船排开的水量大),二是(做些船舱,放物品时使船身保持*稳)。

  10、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11、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2、上浮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13、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4、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15、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16、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17、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18、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

  19、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20、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21、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而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所以马铃薯在清水中(下沉),在盐水中(上浮)。

  第二单元热

  1、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它只能减缓身体向空气散发热量的速度,起到(保暖)的作用。

  2、装有热水的塑料袋能浮在冷水盆中。因为相同重量的水在加热时体积会(变大),加满水的试管上面包一块气球皮,加热时气球皮(鼓起来了)。

  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4、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其它的液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装液体的瓶子都不会装满。

  5、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的(微粒)运动有关。

  6、铜球在加热后(不能)穿过铁环,冷却后(能)穿过铁环,说明铜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钢条加热后会(变长加粗)、铁轨铺设时分段并留有缝隙,都说明大多数金属都有这样的性质。

  7、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8、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如:(锑)、(铋)、(镓)。

  9、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因此,铁桥通常都架在滚轴上。

  10、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传向(温度较低)的一端。

  11、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递)。离热源越远,热传递的时间(越长)。

  12、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13、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14、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15、热的良导体,导热(快),散热(快)。铁是热的(良导体),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1、我们可以用有规律或有节奏的活动来估计时间,如(数心跳)、(有节奏地敲桌子)等。但凭我们的估计(不能)准确地知道时间。

  2、在一分钟的时间里大约可写()几个字、看()行字,跑()米路等。时间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时觉得时间有快慢是我们的感觉在起作用。

  3、在时钟还没发明之前,人们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4、我们古时把一天(一昼夜)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为现在(两小时),古埃及根据一年内36个星座在天空的横穿情况将一天划分为(24)个小时,白天(12)个,晚上(12)个,由于白天和晚上的时长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古埃及的每小时的时长也是变化的。

  5、(日晷)就是利用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使地面上物体的影子长度和位置的变化而计时的。

  6、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7、古代的水钟有(受水型)和(泄水型)两种,都是根据水量的变化制成的。

  8、在滴漏实验时,如果水是以水流的状态往下流时,水的流速是(不固定)的,随着水量的减少速度变(慢)。容器中水越少,则水下流的速度就(越慢)。

  9、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10、摆在摆的过程中方向(不变)、速度(不变),幅度(越来越小)。

  11、不同的摆自由摆动时的快慢是(不一样)的。我们通过重物的重量、拉开的(幅度)、摆绳的(长度)来研究,发现摆的快慢与摆的(长度)有关,摆越长,速度越(慢)。

  12、计时器的组成:(齿轮控制器)、(支轴)、(长针短针)、(摆锤)、(齿轮)、(垂体)。齿轮控制器由摆来控制、齿轮由垂体来控制。设计一个分钟的计时器,可以制成(水钟)、(摆钟)等。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在地球上看到昼和夜不停的交替出现,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几种假说: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3、(太阳不动,地球自转)。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2、地心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球是(球体)、(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3、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提出,著作(《天体运行论》)、地球是(球形)、地球是(运动)的,每(24)小时自转一周,太阳是(不动)的,(地球)围着太阳转。

  4、摆具有摆动方向(保持不变)的特点。日心说发表300年后,(傅科)利用(傅科摆)证明了地球在自转。

  5、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的(自转)而发生的现象。地球是(自西向东)运动的,自转的方向和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6、地球在自转,自转的方向不同,各地迎来黎明的时间和顺序也(不同),东边(早),西边(晚);不同地区的时差是由于经度不同决定的。

  7、世界时区图是以地球的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成(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法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0度经线向东180度为东经,向西180度为西经,第隔15度为一个时区,每相邻两时区相差1小时。在地图上越是东面的城市,越先见到太阳。

  8、地球是围绕着(地轴)进行转动的,因为夜晚看天空北极星是不动的,它在地轴的北部延长线上。

  9、天空中的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运动,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因为地球(自转)的结果。

  10、地球绕地轴自转,而且地轴始终是(倾斜)的。

  1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公转的周期是(365天/一年)。12、地球公转的证据是:一、人们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天空中的星座时发现,天空中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东)向(西)移动,如北斗七星。二、人们在观察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产生的视觉上的相对位置差异,即(恒星的周年视差),也能证明地球在公转。我们在地球上观看两颗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不同的季节两颗星之间的相对距离和位置发生了变化。

  13、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正午,古人发现在同一地点的杆子在地面上的影子长度是(不一样)的。其中春秋季影子适中,夏季最(短),冬季最(长),这与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有关。

  14、阳光的直射和斜射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春秋季阳光直射点在(赤道地区),赤道地区最热,南北两半球阳光是斜射的,所以春秋季气温适宜。北半球夏天时阳光的直射点在(北半球),南半球是斜射的,阳光要弱,所以北半球是夏天南半球是冬天。北半球是冬季时阳光的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阳光是斜射的,阳光要弱,所以南半球是夏天,南北两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四季形成的原因是阳光在地球上直射点位置的变化而形成的。

  15、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16、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半年时间是(白天),半年时间是(晚上),而且南北两极正好相反。主要的原因是地球是(倾斜)的,太阳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倾斜于太阳的一端在地球自转时一直能被太阳光照亮。

  17、地球的运动: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绕着(地轴)且倾向于北方,大约(24)小时为一周期,可以用(傅科摆)来证明,产生了(昼夜交替)、(北极星不动)等现象。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绕着(太阳)转,(一年)为一周期,可以用(恒星的周年视差)、不同季节同一时间天空中星座的位置的移动来证明,产生了(四季)、(南北极的极昼极夜)现象。

  18、在认识地球的运动过程中还有一些有趣的现象如(日照冬短夏长)、(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等。

  19、地轴倾斜的(角度大小)和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大小)有关

五年级科学课件5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物体可以根据构成它的材料的性质来描述,也可以根据这些性质来区分一组物体或材料。

  过程与方法:

  1.根据可观察到的特征和性质,对物体和材料进行描述和分类。

  2.将学习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

  3.通过回顾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原有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回顾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对材料的认识。

  【教学难点】

  把物体和材料联系起来,会从物理特性的角度看待物体和材料。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可再利用材料的资料。

  2.教师准备各种用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图片,自制复合纸(在普通纸外面用塑料薄膜覆盖起来)一份。

  【教学过程】

  一、给我们生活中的物品分类

  1.出示各种用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图片。小组合作,根据各种物体使用材料的不同进行分类,填入书本P61表中。

  2.汇报交流并进行小结:

  ①不同物体是由不同的材料制成的,材料的不同特性决定了它们不同的用途。

  ②同一物品的不同部位可能由不同的材料制成,这也是根据使用要求和材料特性造成的。

  二、对所学过的材料按物理性质进行总结归纳

  1.出示表格。这些是我们这单元研究过的材料,它们都有哪些特性呢?我们来进行一次盘点总结。

  2.小组填写表格(在水中沉还是浮用“↓”或“↑”表示,其它部分用“√”或“×”表示。

  3.汇报交流,注意不同材料之间的横向比较。

  三、材料与环境

  1.我们使用的材料有的是天然材料,像木头、黏土、棉花、皮革等,这些材料我们可以直接使用,根据它们各自的特性制成相应的物品;有的是人工制造的材料,像塑料、砖、陶瓷和橡胶等,人们把自然界里的物质进行加工,使它们具备了我们需要的一些特性,再拿来使用。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天然材料,哪些人工制造的材料。

  2.有些材料可以回收后再利用,有些材料却不能,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关于可再利用材料的资料,和全班同学来分享一下吧。

  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小结:可再利用的材料可以大大节约资源,又可以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在功能差不多的情况下,我们应提倡使用可再利用的材料制作的物品。

  四、进一步了解材料,拓宽视野。

  1.阅读资料库:“材料的发展历史”及“复合材料”。

  2.展示自制复合纸,建议学生课后进行复合纸与普通纸的对比研究。

  3.这一单元结束了,我们对材料的研究却还没有结束,建议大家课后对自己感兴趣的有关材料的问题展开探索,我们一定能有更多的发现!

五年级科学课件6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过程与方法:

  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2.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2.尊重客观事实。

  【教学重点】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教学难点】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

  【教学准备】温度计、毛巾、实验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与学生握手感觉手凉手热。

  师:你有什么办法使我(或你)的手热起来吗?(板书课题:热起来了)

  师:大家思考过没有,为什么搓手能使我们的手热起来?(摩擦产生了热)

  二、讨论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原因

  1.冬天,我们觉得很冷时,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

  2.小组讨论交流(老师板书时分四类板书(1)外界物质直接给予热;(2)外界物质吃进我们身体变成热;(3)自身运动产生热的;(4)保温的。)

  3.分析使我们身体热的原因。

  师:分析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

  板书:晒太阳、温泉、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

  吃食物 (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

  跑步等运动 (血液循环加快)

  加穿衣服 、盖被子 ----- ?

  师:加穿衣服后,我们的身体为什么会感觉热起来呢?

  讨论汇报(加穿衣服使我们热起来的原因-----衣服能生热;衣服不能生热,,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

  (通过提出这样一个发散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为什么会热起来,热的产生跟什么有关?在师生交流活动中,知道使身体热起来的一些方法,同时引出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问题。)

  三、研究衣服否生热的问题

  1.师:早上起床和晚上躺入被窝时,你的被子是凉还是热的呢?说明什么?

  2.学生交流。

  3.衣服到底能不能生热呢?我们怎么研究这个问题?

  4.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加穿衣服是不会给身体增加热量。(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5.交流研究方法。

  (通过讨论、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使学生经历“问题——解释——思维论证——实验验证”的探究过程。在交流活动中学生的方案可能存在不严谨的地方,教师要和孩子们集体研讨,发现问题,提出调整建议)

  6.学生分组验证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进行交流。

  四、小结:

  1.通过实验,你们现在是怎么认为的?

  2.通过实验研究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3.通过实验研究你们有什么新的想法?

  4.通过实验你们有什么新的问题?

  板书设计: 热起来了

  晒太阳、温泉、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

  吃食物 (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

  跑步等运动 (血液循环加快)

  加穿衣服 、盖被子 ----(衣服不能生热,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

五年级科学课件7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

  2、能够识别动滑轮和定滑轮。

  3、能够就两种滑轮的不同作用提出假设并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其分类。

  2、知道两种滑轮的作用以及一些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

  2、建立一种物体可以有多种用途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动滑轮、定滑轮各有什么作用。

  教学难点:

  组装滑轮装置进行实验

  教学准备:

滑轮、铁架台、钩码、线、测力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集中话题

  1、有谁做过升旗手。

  2、能告诉我,你升旗的时候是向下用力还是向上用力的呢?

  3、为什么向下用里,*却会向上走呢?

  4、讲解滑轮的概念。

  二、探索和调查

  1、你认为一个滑轮应该有哪些部分构成?

  2、出示滑轮,讲解各部分名称。

  3、讲解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

  4、定滑轮除了可以帮助我们改变用力的方向,还能帮我们省力吗?

  5、动滑轮又有什么用呢?

  6、学生选择研究动滑轮还是定滑轮。

  7、讨论实验。

  8、交流、改善实验。

  9、实验、记录、交流、小结。

  10、要想做到既省力,又改变用力方向,可以怎样做呢?

  11、讨论。

  12、实验验证。

  三、回顾和解释

  1、生活中如果想应用滑轮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觉得必须要有哪些条件,才能比较方便地使用滑轮?

五年级科学课件8

  1.折形状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识别复杂形状由哪些基本形状构成。

  2.能够将自然界的生物形状与人使用的物品进行形状比较。

  3.能够开展实验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复杂形状是由简单形状构成的,认识一些简单形状。

  2.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承受力的大小也会改变。

  3.了解一些不易变形的物体承受力。

  4.知道改变形状以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应用很广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自然界生物奇妙的形状和结构,感叹它给人们带来的启示。

  2.体验与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乐趣。

  3.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生产,生活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教学难点:

  使蛋壳的切口尽量*直。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模型:圆锥体、圆柱体、立方体、球体、蛋壳8个半圆,纸筒24个,两块板(师提前必须预做实验P18)

  生准备(1)三角形纸筒、四边形纸筒、六边形纸筒、圆柱形纸筒(高度一样,底部周长一样,纸张一样,图画纸好)(2)带几张纸。

  教学过程:

  一、认识四种基本图形

  1.(出示各种图片或实物)

  谈话: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物体,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形状,你能说出下列物体是有那些形状构成的吗?

  2.讲述:物体有各种形状,但大多数物体是由圆锥体、圆柱体、立方体、球体四种基本形状构成的。

  二、探究不同形状的纸的承受力。

  1.谈话:纸是我们最常见的材料之一,你能想办法给纸张改变一下形状托起一本书吗?

  2.学生分组讨论。

  3.老师让学生拿出提前做的各种筒形纸。

  4.谈话:我们怎么来比较这几种不同形状的纸,谁的承受力大呢?

  5.学生讲述方法。

  提醒:比较的时候在哪些方面应该保持相同的呢?如何比较结果?

  6.谈话:我们用书本检测承受力,因为书本可以一本一本地放,测试时,要轻拿轻放,尽量减少书本对纸筒的撞击力,放书本是要对准纸筒中心,以防倾倒,一个纸筒只能做一次实验,不可重复使用,因为纸筒被重物压皱后,承受力大幅度下降,会影响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7.学生实验,并做好记录。

  纸筒形状

  承受力

  纸筒形状

  预测

  实际

  三角形

  正方形

  六边形

  圆筒形

  8.小结:

  三、了解各种形状在生活中的应用。

  1.P18图,提问:下面物体是根据什么原理做成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2.讨论: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也是有牢固的形状?

  四、拓展。

  1.演示(出示蛋壳)薄薄的鸡蛋壳好像弱不经风,猜猜多少本子能将它压塌呢?

  2.演示,P18圆筒实验,人站在上面。

  (两个演示实验都是先预测老师再演示)

  3.看了刚才两个实验,你有什么想法?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留心观察身边各式各样的物体,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改进它们的缺点?

五年级科学课件9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具有很强的求知欲,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等过程。他们对日常生活中的现象都有了解,但并不明白现象发生的本质缘由。

  教材(教学内容)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因此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应该有更高的要求,比如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准确说出毛细现象的原理

  (2)学生能够举出三个日常生活中出现毛细现象的例子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白纸变色以及一系列对比实验,讨论的方法,学生能自主探究出毛细现象产生的条件以及原理,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并初步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习的求知欲以及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2)提高对日常生活现象的观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对毛细现象的认识

  (2)知道毛细现象的原理并将其推至日常生活中

  难点:

  (1)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

  (2)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以及能力的培养

  (3)将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举一反三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白纸,粉笔,铁丝,玻璃,木棍,有颜色的水,烧杯(或者其他容器)

  教学过程

  导入(2min)

  师:“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了,那大家*常见到的水都是从哪里来的呢?”

  生:“水管”“河流”“矿泉水”

  师:“那么,这些从水管里出来的水,河流中流淌的水,就你们的观察来看,它们都是朝着哪个方向流呢?是往高出还是往低处?

  生:“低处”

  师:“对,大家异口同声的回答到【语言过于书面化,可以采取更口语化的方式如“同学们都说到了…..”】水都是往低处流的,其实古人对这样的问题有同样的思考。同学们应该都听过这句俗语,就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也符合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的现实。那么,大家认为水有没有可能往高处流呢?谁来说一说你自己的看法?

  生:“水不可能往高流,原因......”

  师:同学们都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接下来我们就要进入今天的主题,水到底可不可能往高处流呢?

  生:“水会往高处流,原因......”

  设计意图:引入今天的主题,水往高处流的现象

  教学内容(28min)

  1)5min

  师:“下面老师来给你们变个小魔术,大家看到老师在讲桌上都放有什么工具呢?”

  生:“水杯,白纸,红颜色的水”

  师:“好,非常棒,下面老师就要开始变魔术了哦”撕下一块白纸,将其下半部分深入水中

  师:“谁能告诉老师,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呢?”

  生:“白纸被红色的水染成了红色“

  师:“大家看,水是不是往高处流了呢?”

  生:“水往高处流”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使同学们更好的观察现象,发现问题

  2)15min

  师:大家看到,遇到白纸,谁会往高处流,那么大家思考一下,如果老师把粉笔,木棒,玻璃,铁丝同样的放到红颜色的水中,那水会不会顺着他们往上流动呢?你们觉得哪个东西会?哪个东西不会呢?

  生:学生回答。

  师:下面老师就找几位同学上来分别实验一下,让我们用事实说话,看在这些东西的引导下,水会不会往上流呢?谁愿意上来?下面的同学要仔细观察现象哦。(做一个实验,询问学生现象,并将其记录到黑板上)【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尝试的形式的很好,但要注意教室一些位置比较偏僻的同学可能会看不到现象,这时可以选一名同学来仔细观察,然后向其他同学阐述现象。】

  生: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操作。提出假设。下面的学生观察现象。

  3)8min

  师:同学们看,我们做了这么多个实验,我们观察到当白纸,粉笔和木棒放入到水杯中时,水会往高处流,而当玻璃和铁丝放入到水杯中时,我们却看不到这样的现象,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讨论)【实验过程注意控制变量,也可以借此机会向同学们传递这个思想。】

  生:同学讨论

  师:我们把白纸,粉笔,木棒分为一类,把玻璃,铁棒分为一类,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一下,这两类物质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呢?导致他们会有不同的实验结果。请同学起来回答。

  生:学生回答

  师:“对,这位同学总结的非常好,是的,第一类物质,他们都有空隙,而玻璃和铁棒都没有空隙,都是实心的。”

  设计意图:通过大量对比试验,更深刻的认识实验现象,并更深一步探究问题,总结规律

  总结(10min)

  (1)师:其实呢,我们看到的水往高出流的现象在科学界有规范的名词,就是,毛细现象,他具体是指什么现象呢?(板书:指液体在细管状物体内侧,由于内聚力与附着力的差异、克服地心引力而上升的现象) 通俗的来讲,就是水能克服重力沿着有缝隙的物体的缝隙上升。缝隙越细,水就沿缝隙上升得越快。

  这个定义中有一个关键词,我们刚才做实验也得出了,大家说是什么呢?

  生:缝隙

  (2)师:其实,这个毛细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十分普遍,比如说,把毛巾挂起来,将底下的一小部分浸入水里,过了一段时间后,整条毛巾都是湿的。那老师就要来考考大家了,大家讨论一下,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能想到其他的有关毛细现象的例子吗?

  生:回答

  (备用例子:1.酒精灯中的油精能源源不断的到达灯芯顶端。2. 建筑房屋的时候,在砸实的地基中毛细管又多又细,它们会把土壤中的水分引来,使得室内潮湿。建房时在地基上面铺油毡,就是为了防止毛细现象造成的潮湿。3. 土壤里有很多毛细管,地下的水分经常沿着这些毛细管上升到地面上来。如果要保存地下的水分,就应当锄松地面的土壤,破坏土壤表层的毛细管,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师布置作业:大家从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到,在生活中,毛细现象有利有弊,那我们知道了其原理以后,要做的就是尽量的避免他的弊处,或者学会规避它,同时他要利用好他的利处。

  大家今天学习了毛细现象,通过实验相信大家对毛细现象都有了自己深刻的认识,那么,老师来给你们布置任务来了哦!怎样利用毛细现象更好的给植物浇水呢?大家回家以后一定要好好的思考一下哦。

  设计意图:总结实验现象,解决问题,并将实验结论联系到日常生活中去,让同学们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学以致用。

五年级科学课件10

  科学五年级下册课件

  第一单元沉与浮

  1、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不改变)。

  2、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

  4、体积大、质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质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5、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6、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7、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增大)。

  9、要用橡皮泥造一只装载量比较大的船,一是(重量不变的前提下造得尽量大,使船排开的水量大),二是(做些船舱,放物品时使船身保持*稳)。

  10、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11、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2、上浮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13、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4、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15、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16、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17、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18、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

  19、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20、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21、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而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所以马铃薯在清水中(下沉),在盐水中(上浮)。

  第二单元热

  1、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它只能减缓身体向空气散发热量的速度,起到(保暖)的作用。

  2、装有热水的塑料袋能浮在冷水盆中。因为相同重量的水在加热时体积会(变大),加满水的试管上面包一块气球皮,加热时气球皮(鼓起来了)。

  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4、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其它的液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装液体的瓶子都不会装满。

  5、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的(微粒)运动有关。

  6、铜球在加热后(不能)穿过铁环,冷却后(能)穿过铁环,说明铜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钢条加热后会(变长加粗)、铁轨铺设时分段并留有缝隙,都说明大多数金属都有这样的性质。

  7、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8、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如:(锑)、(铋)、(镓)。

  9、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因此,铁桥通常都架在滚轴上。

  10、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传向(温度较低)的一端。

  11、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递)。离热源越远,热传递的时间(越长)。

  12、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13、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14、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15、热的良导体,导热(快),散热(快)。铁是热的(良导体),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1、我们可以用有规律或有节奏的活动来估计时间,如(数心跳)、(有节奏地敲桌子)等。但凭我们的估计(不能)准确地知道时间。

  2、在一分钟的时间里大约可写()几个字、看()行字,跑()米路等。时间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时觉得时间有快慢是我们的感觉在起作用。

  3、在时钟还没发明之前,人们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4、我们古时把一天(一昼夜)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为现在(两小时),古埃及根据一年内36个星座在天空的横穿情况将一天划分为(24)个小时,白天(12)个,晚上(12)个,由于白天和晚上的时长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古埃及的每小时的时长也是变化的。

  5、(日晷)就是利用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使地面上物体的影子长度和位置的变化而计时的。

  6、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7、古代的水钟有(受水型)和(泄水型)两种,都是根据水量的变化制成的。

  8、在滴漏实验时,如果水是以水流的状态往下流时,水的流速是(不固定)的,随着水量的减少速度变(慢)。容器中水越少,则水下流的速度就(越慢)。

  9、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10、摆在摆的过程中方向(不变)、速度(不变),幅度(越来越小)。

  11、不同的摆自由摆动时的快慢是(不一样)的。我们通过重物的重量、拉开的(幅度)、摆绳的(长度)来研究,发现摆的快慢与摆的(长度)有关,摆越长,速度越(慢)。

  12、计时器的组成:(齿轮控制器)、(支轴)、(长针短针)、(摆锤)、(齿轮)、(垂体)。齿轮控制器由摆来控制、齿轮由垂体来控制。设计一个分钟的计时器,可以制成(水钟)、(摆钟)等。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在地球上看到昼和夜不停的交替出现,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几种假说: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3、(太阳不动,地球自转)。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2、地心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球是(球体)、(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3、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提出,著作(《天体运行论》)、地球是(球形)、地球是(运动)的,每(24)小时自转一周,太阳是(不动)的,(地球)围着太阳转。

  4、摆具有摆动方向(保持不变)的特点。日心说发表300年后,(傅科)利用(傅科摆)证明了地球在自转。

  5、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的(自转)而发生的现象。地球是(自西向东)运动的,自转的方向和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6、地球在自转,自转的方向不同,各地迎来黎明的时间和顺序也(不同),东边(早),西边(晚);不同地区的时差是由于经度不同决定的。

  7、世界时区图是以地球的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成(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法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0度经线向东180度为东经,向西180度为西经,第隔15度为一个时区,每相邻两时区相差1小时。在地图上越是东面的城市,越先见到太阳。

  8、地球是围绕着(地轴)进行转动的,因为夜晚看天空北极星是不动的,它在地轴的北部延长线上。

  9、天空中的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运动,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因为地球(自转)的结果。

  10、地球绕地轴自转,而且地轴始终是(倾斜)的。

  1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公转的周期是(365天/一年)。12、地球公转的证据是:一、人们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天空中的星座时发现,天空中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东)向(西)移动,如北斗七星。二、人们在观察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产生的视觉上的相对位置差异,即(恒星的周年视差),也能证明地球在公转。我们在地球上观看两颗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不同的季节两颗星之间的相对距离和位置发生了变化。

  13、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正午,古人发现在同一地点的杆子在地面上的影子长度是(不一样)的。其中春秋季影子适中,夏季最(短),冬季最(长),这与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有关。

  14、阳光的直射和斜射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春秋季阳光直射点在(赤道地区),赤道地区最热,南北两半球阳光是斜射的,所以春秋季气温适宜。北半球夏天时阳光的直射点在(北半球),南半球是斜射的,阳光要弱,所以北半球是夏天南半球是冬天。北半球是冬季时阳光的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阳光是斜射的,阳光要弱,所以南半球是夏天,南北两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四季形成的原因是阳光在地球上直射点位置的变化而形成的。

  15、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16、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半年时间是(白天),半年时间是(晚上),而且南北两极正好相反。主要的原因是地球是(倾斜)的,太阳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倾斜于太阳的一端在地球自转时一直能被太阳光照亮。

  17、地球的运动: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绕着(地轴)且倾向于北方,大约(24)小时为一周期,可以用(傅科摆)来证明,产生了(昼夜交替)、(北极星不动)等现象。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绕着(太阳)转,(一年)为一周期,可以用(恒星的周年视差)、不同季节同一时间天空中星座的位置的移动来证明,产生了(四季)、(南北极的极昼极夜)现象。

  18、在认识地球的运动过程中还有一些有趣的现象如(日照冬短夏长)、(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等。

  19、地轴倾斜的(角度大小)和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大小)有关


五年级科学课件10篇扩展阅读


五年级科学课件10篇(扩展1)

——五年级科学课件10篇

五年级科学课件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

  侵蚀使地表的地形地貌发生改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模拟实验来探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用文字、图画、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描述实验中的现象。 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在小组内交流结果和想法。

  设计模拟实验,探究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注自然界的侵蚀现象。

  【教学重点】认识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

  【教学难点】设计模拟实验,探究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

  【教学准备】

  分组器材:湿润、混有少量沙石的土、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

  塑料薄膜、小铲子、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扎孔)、水。

  教师演示:雨水侵蚀土地的图片或录象、介绍实验操作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下雨是一种经常发生的天气现象。下雨时,雨水降落到土地上。雨水会不会对土地产生影响?土地会发生什么变化?雨水会发生什么变化?

  2、学生讨论交流。

  3、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这些问题。

  二、雨如何影响土地

  1、我们先来看两幅图。(出示雨水侵蚀土地的图片)

  你能说说你看到的景象吗?

  你*时看到过类似的景象吗?

  你认为出现这样的景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2、模拟实验:下雨。

  学生观察实验装置,明白实验器材所代表的含义。

  教师课件出示介绍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学生观看学习。

  学生分组实验。要求:实验前仔细观察斜坡上的土地的形态;实验时注意观察“降雨”过程中的土地,以及“雨水”和“径流”的情况,并做记录;实验后描述实验中的现象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小组交流、汇报。

  3、小结、拓展。

  雨水会不会影响土地?

  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并思考:斜坡上的这许多小细沟是怎样来的,这许多小细沟中汇集的水流又会怎样改变地形。

  三、影响侵蚀的因素

  1、如果我们刚才实验中的土地不是斜坡而是*地,如果斜坡上长满树木,

  如果降雨量很大,结果又会怎样呢?为什么?

  2、学生回答。

  3、接下去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影响侵蚀的因素”吧。我们能设计实验进行研究吗?

  4、学生小组选择一个研究的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前的讨论交流。

  5、学生小组尝试撰写实验方案,教师提示这是对比实验,方案中要注意明确不同条件和相同条件,实验器材的选用和实验装置的设计。

  四、课外拓展活动

  还有什么影响侵蚀的因素呢?希望你们课后能继续观察与研究。

  五 教学札记

五年级科学课件2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全面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方案范文.库.整.理^和课程内容,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为宗旨。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 ,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围绕认识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针对“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物质世界”进行探究,安排了“听话的电磁铁”、“地球的运动”、“显微镜下的世界”、“遗传和变异”、“青春活力”、“我们怎样做计划”6个主题单元,共21课,设计安排了53个活动。

  “听话的电磁铁”:教材按照教-扶-放的梯度编排,重点指导学生制订实验研究计划,让学生在计划的指导下探究影响电磁铁的磁力、磁极变化的因素,了解电磁铁的原理与应用。

  “地球的运动”:教材按照从学生身边可接触到现象的研究到原理发现的顺序编排,重点指导学生制订观察计划,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研究地球的运动及因地球的运动而引发的自然现象。

  “显微镜下的世界”:教材按照由浅入深的梯度编排,重点指导学生制订调查计划,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途径了解微生物世界的多样性,它们的生存方式以及它们对整个生物界的作用和意义。

  “遗传与变异”:教材按照从认识到利用的层次编排,通过观察、阅读、调查等方式了解生物遗传与变异的特性,关注与生物繁殖有关的生物技术。

  “青春活力”:教材按照存在变化——怎样变化——青春期的变化编排顺序,在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中找到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在阅读与辨析中了解青春期主要身心发展特点及青春期的健康常识。

  “我们怎样做计划”:反思学期学习中做过的计划,总结制订计划的经验,懂得制订出一个可行的研究计划的重要意义,然后引领学生将总结的方法理论进行又一次的运用。

  本册教材将在学生能针对探究活动提出大致思路的基础上,学会制订合理、可行的计划,训练学生用清晰的思路,规范有序的操作和正确的方法搜集证据、验证假设。培养学生制订计划的能力对于提高他们科学探究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教学措施:

  1、开展生动的科学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2、建立科学文件夹,记录学生在科学课上的学习进展情况。文件夹包括以下内容:科学课笔记本、自己搜集的文字、;图表、图片、照片、观察报告、实验报告、记录表、评价表等。并在期末对学生做的文件夹进行展示与评比。

  3、发挥评价对学习和教学的促进作用。教材提供了活动评价、单元自评、综合评价等到三类评价工具供教师和学生使用。采用形成性评价,使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4、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5、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f)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

  6、积极参与新教材实验。

  7、开展环境教育,进行生物种养殖的课外实验,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

  五、课时安排:(每周3课时)

  周 次 教 学 内 容

  第一周 制作电磁铁

  第二周 电磁铁的磁力 磁极

  第三周 生活中的电磁铁

  第四周 太阳与影子 昼夜交替

  第五周 昼夜是怎样形成的

  第六周 一年四季 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第七周 解开生物体结构的秘密

  第八周 无处不在的微生物

  第九周 微生物怎样生活

  第十周 微生物的功与过

  第十一周 从种瓜得瓜说起

  第十二周 找遗传规律,育良种

  第十三周 神奇的基因工程

  第十四周 我们在成长 成长曲线

  第十五周 男孩与女孩

  第十六周 制定计划 科学自己做 我也能成功

  第十七周 期末考查

五年级科学课件3

  [教材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本节课培养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或小集体的假设,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由此逐渐形成创新思维习惯。由浅入深地探究有关自己身体的问题,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阅读资料卡等研究方法,对神经系统进行研究。

  [学情分析]

  通过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并能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教学设计意图]:

  老师在讲课,学生在认真听课,这一切活动都是有大脑的支配才能得以进行。如何让学生理解大脑是人体的"总指挥部",它能处理各种信息,并指挥身体完成各种工作,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学中设计了三项教学内容:

  1、眼疾手快

  用尺子做看谁的反应快的游戏,让学生体味熟能生巧、一心一意就会把事情做得更好的道理。

  2、人类的语言功能

  讨论明确自己在语言方面的长处和不足之处,探究不同的人大脑潜力的不同,积极锻炼可以使大脑得到均衡发展。

  3、保护我们的大脑

  在学生收集了怎样保护我们的大脑资料的基础上,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交流资料,如睡眠对大脑的意义、体育锻炼对学习和记忆的帮助,全面均衡的营养、情绪好坏和习惯、嗜好对大脑的影响等资料,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健康观,促进学生保护大脑计划的形成。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通过参与活动分析身体反应过程,探究大脑是怎样工作的。

  2.通过了解大脑皮层语言中枢的组成,再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分析探究不同的人大脑潜力的不同,积极锻炼可以使大脑得到均衡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大脑的研究,使学生能科学认识自身长处与短处,积极地面对人生,克服不足。

  科学知识:

  1.初步了解神经反射的过程,了解大脑是人体的总指挥。

  2.了解大脑皮层存在着不同功能区,语言中枢又是由4个部分组成,根据个人情况不同在听、说、读、写方面存在差异。

  3. 知道颅腔怎样保护大脑和保护大脑的原理,通过科学合理的锻炼,可以使大脑得到均衡发展。

  4.养成要注意个人保健的习惯。

  [重点]:

  1.知道大脑是人体最有趣、最重要的器官,它指挥了人的所有活动。

  2.了解自己在语言方面的长处和不足之处,制定弥补对策。

  [难点]:

  意识到保护大脑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尺子、资料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创设情境

  1.听老师的口令做相反的动作,看谁的反应快。

  2.刚才同学们的反应都很快,你知道是什么在指挥着你完成老师的动作吗?(大脑)

  3.说说完成刚才动作的过程需要哪些步骤?

  耳朵听--传到大脑--作出反应,命令完成动作。

  大脑就像司令部一样,指挥着我们每一个动作。

  4.一年级的时候咱们就学过一首儿歌: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我们人类的一大宝贝--神秘的大脑。(板书课题)

  二、真情互动、探究学习

  (一)关于大脑你们想了解些什么?

  出示资料:大脑的结构,大脑皮层的特点。

  大脑是怎样工作的?

  下面咱们一起来通过一个实验,分析大脑的反应特点。

  活动一:眼疾手快

  A专心抓尺

  1.明确活动要求:实验时,甲同学的手与尺子零刻度线齐*,乙同学突然松手使尺子掉下来,请甲同学尽可能快地抓住尺子,并记录抓到尺子的位置。(测反应速度时应注意,学生要两人一组,拿尺子的同学要拿尺子的上端,不要告诉抓尺子的人自己什么时侯放。抓尺子的同学手放在尺子的下端,呈握拳状,随时准备抓尺子)

  2.学生分组实验,作好记录。

  3.从尺子下落,到用手抓尺的过程中,大脑的工作经历了哪些步骤?

  看到尺子下落--传到大脑--作出反应,指挥手抓尺子。

  我们通过看、听、闻、尝、摸来获取外界信息,通过交谈、阅读来交流彼此的思想,这一切活动都是有大脑的支配才得以顺利进行。

  4.汇报:专心抓尺的尺子下落的*均距离是多少?

  出示指南车信箱的提示,可以估算大脑处理这个信息时所用的时间。如果没抓住尺子,所需时间超过0.2秒;如抓住尺子的20厘米,那么所需时间大约是0.2秒;如果小于20厘米,这个时间则少于0.2秒。从大脑收到信息,作出判断,指挥手抓尺子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这段时间要比尺子下落的时间略长些。所以有可能抓不住尺子。

  5.说明了什么?

  大脑处理问题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时间越短,说明大脑处理信息的速度越快。

  6.比较三次距离,有何发现?

  熟练后可缩短大脑处理的时间,也就是熟能生巧。

  联系自身的学习和生活经历谈。

  B不专心抓尺

  1.一边背古诗或唱歌,一边再做实验,结果又是怎样?

  2.做实验,作好记录。

  3.为什么我们的反映又会慢下来呢?比较上次抓的距离,有何发现?

  4.小结:遇到干扰,会影响进行中的动作。

  (结合实际谈谈在工作和学习中,要做好一件事,得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否则会影响我们的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二)人类有语言功能,在大脑皮层有相应的语言中枢。

  活动二:人类的语言功能

  1.我们可以用语言来交流沟通,说明了语言中枢起着重要的作用。

  2.学生阅读P13资料,思考我们的语言中枢分为那几个部分。

  其中语言中枢又是由四部分组成:运动性语言中枢(说话中枢),视运动性语言中枢(书写中枢),听性语言中枢,视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它们分别处于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管理不同的工作。

  3.讨论交流每个人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存在差异吗?

  4.根据P13页的资料分析P14的甲乙同学的差异

  事例一:甲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但不知写文章如何下笔(运动性语言中枢更发达)。

  事例二:乙善于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心声,但是与人交谈时,不善于迅速准确地理解别人的语意(视运动性语言中枢更发达)。

  5.小组讨论:请你谈谈你在语言方面的长处和不足之处。

  6.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当我们了解到自己的弱项后,要有意识地针对这些项目多中训练,使大脑得到均衡的发展。(科学研究表明,人的记忆力、创造力经过专门的训练都能得到提高,如果你在这方面不够好,只要今后你积极动脑,勤学苦练,你的记忆力、创造力一定会得到发展提高。)

  7.出示指南车的话,说说你的理解:发挥自己的长处,积极克服自己的短处,是很聪明的做法。

  (三)保护我们的大脑。

  了解大脑在头部的位置,以及颅骨对大脑的保护作用。

  1.师:我们进一步来认识我们的大脑。

  出示大脑图,请同学们用你的双手感知一下前额、头顶、后脑,你有什么发现?

  2.师:我们头部由额骨,头盖骨等骨头组成了保护我们大脑的颅腔。除了大脑的颅腔保护我们的大脑外,我们还应该怎样来保护我们的大脑呢?

  讨论:怎样保护我们的大脑?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

  ①看书时间太长了会影响大脑健康,所以连续看书的时间不宜过长。

  ②随便敲击大脑会使大脑受到伤害,因此不能任意敲打大脑。

  ③踢足球时,尽可能少做头球冲顶运动,因为这样做很容易使大脑受到震荡。

  2.了解影响大脑健康的因素。(出示资料,学生阅读,讨论,汇报收获)

  A、睡眠对大脑的影响。

  睡眠并不是脑活动的简单停止,而是活动的转变过程。睡眠能够使脑力得到恢复,尤其对少年儿童的成长发育至关重要。睡眠不足会使人的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情绪激动,思维反应不灵敏。

  B、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大脑发育。

  科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让一只老鼠处于经常活动的状态,而对另一只老鼠则限制它的活动,由此来测试它们对空间方位的记忆力。结果,运动的老鼠大大优于不运动的老鼠,运动的老鼠大脑神经细胞数量比不运动的老鼠多得多。

  C、情绪好坏对大脑有直接影响。

  科学家做了如下实验:将同一胎生下的小兔分成正常与恐惧两组饲养。正常组小兔在自然环境中饲养,而恐惧组小兔放在老虎笼旁边饲养。食物、饮水等营养条件相同。结果,恐惧组小兔生长发育不良,骨瘦如柴……这充分说明了情绪的好坏对大脑有直接的影响。

  D、全面均衡的营养对大脑很重要。

  科学家对500名学龄儿童按营养条件分组进行测验,结果表明:营养良好组的儿童智商低于80者只占3%,而营养不良组的儿童低于80者占40%……这个实验充分说明了全面均衡的营养对大脑是多么的重要。

  E、不良习惯和嗜好会影响大脑。

  吸烟、饮酒、喝浓咖啡、浓茶的可乐饮料,过量食用味精等都对大脑有不良影响。

  判断P15三幅图画做法对吗?为什么?

  1.学生看图,判断,讨论。

  2.小结:

  图1课间仍在学习。这样的做法不对,因为合理的休息可以让大脑更好的工作。

  图2深夜还在上网。这样的做法不对,因为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时期,充足的睡眠可促进脑的发育。

  图3剧烈运动时戴头盔。这样的做法正确,头盔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

  三、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大脑有了怎样的认识?

  2.关于大脑,现在你们还有什么新的想法或问题?

  3.同学们很爱动脑,课后请大家继续探究有关大脑的感兴趣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提高自我

  智慧问答?

  1、我们*时应该怎样保护大脑?

  2、有些小朋友认为玩电游可以锻炼我们的大脑,使我们眼疾手快,你认可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3、增强记忆、健脑的食物有哪些?

五年级科学课件4

  1.细胞

  一.教学目标

  1.在观察细胞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会查阅有关细胞的书刊及其他资料获取信息。

  2.知道科学探究是永无止境的,培养科学探究的志趣。

  3.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并用它观察细胞;知道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二.重点:在观察细胞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三.难点:会查阅有关细胞的书刊及其他资料获取信息。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并用它观察细胞;知道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四.教具:多媒体及自制课件

  五.课型:讲授

  六.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课件) 板书:细胞

  活动一:我们来观察研究不同生物体的细胞。

  这个活动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利用显微镜观察一些实物来研究认识不同生物体的细胞。包括三个环节。

  一是学生观察研究活动。教科书展示了两幅学生观察研究情景图。在左边图中,一生正在用显微镜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旁边展现了洋葱表皮细胞放大图,其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对于用肉眼看不到的物体应当借助一定的仪器(如显微镜)来进行观察。在右边图中,一 生边观察边说:“我观察到的洋葱表皮是由一个个的小格子组成的”,还展示了一生观察后用笔画图的情景,他边画图边说:“我把细胞的样子画下来”,目的是启 发学生用语言和图画将所观察到的细胞的样子描述出来。两幅图仅是学生研究细胞的活动指向,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利用其他方式进行研究。

  二是得出研究结论: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对于本结论,应在学生观察研究和讨论交流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而得出。

  三是出示一个资料卡。教科书出示了一幅显微镜结构示意图,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显微镜各主要部分名称,具体使用方法可不要求学生掌握。

  活动二:把我们搜集的资料交流一下吧。

  包括两个环节。

  一是教科书提供了一幅学生交流情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学生搜集的材料有细胞的发现——我知 道细胞是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发现的;有细胞的种类——我知道草履虫是由单细胞构成的;也有关于生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与细胞的关系的资料——我知道生物体 生长发育的过程就是细胞不断生长、繁殖、衰老、死亡的过程。一名学生在打手势但没有出示提示语,是指学生搜集到的资料还有很多。通过交流可以扩大学生认识 的范围,激发学生研究细胞的兴趣,为学生的后续研究埋下伏笔。

  二是展示了几组细胞图谱。展示的有动物细胞:肌肉细胞、血细胞和口腔细胞;有植物细胞:叶子的薄壁细胞、鸭跖草的下表皮细胞和水藻草细胞。目的是通过展示这些图谱,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生物、不同部分的细胞是不同的,以扩大学生对细胞的认识范围。

  自由活动:

  教科书的自由活动指向是让学生制作细胞模型。教材展示了一幅学生制作场景图。图中一生说:“ 把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制成模型吧”,目的是提示学生可根据自己用显微镜所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的样子来制作模型。另一个学生说:“我来制作一个……”意在 是提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实际和兴趣,自主选择制作对象。教科书没有展示某种成型的细胞模型,意图是给学生留有较大的空间,可以制成*面的,也可以制 成立体的,可以制作某种动物器官的细胞模型,也可以制作植物某一部分的细胞模型等。

  拓展活动:

  本活动设计了一项内容,即查阅资料研究细胞是怎样生长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查阅资料或采用其他研究方法,把对细胞的研究引向深入。

  2.我从哪里来

  一.教学目标

  1.能从“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交流;能珍爱生命,通过体验妈妈的辛苦感悟亲情。

  二.重点:能从“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三.难点: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交流;能珍爱生命,通过体验妈妈的辛苦感悟亲情。

  四.教具:多媒体及自制课件

  五.课型:讲授

  六.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课件) 板书:我从哪里来

  活动过程:

  活动一:交流我们获得的信息。

  教科书中展示了一幅学生交流所获得信息的场景,图中的三位女同学分别在介绍自己获取的信 息:“医生阿姨说,每个人都是妈妈生的。”“听妈妈说,我在妈妈肚子里时……”“我从《十万个为什么》中看到胎儿在妈妈肚子里是倒立着的……”引导学生将 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简

五年级科学课件5

  一、 导入新课

  1、 欣赏图片

  2、 浅谈对地震的了解

  出示地震后的图片

  二、 探究新知

  1、 交流搜集到的地震的资料

  2、 设计实验,探究地震的成因

  3、 小组实验,合作完成

  4、 归纳总结地震的成因 课件出示实验方法与注意事项

  课件出示地震的成因

  三、 科学与生活

  1、 地震的前兆

  2、 避震常识

  3、 地震后如何自救 课件出示地震的前兆

  课件出示避震常识

  课件出示地震后如何自救

  四、 拓展活动

  了解地震后形成的景观 课件出示地震后形成的景观

  五、 布置作业

  制作一期关于地震的《预防地震》的手抄报

  教学反思

  五年级的学生已有查找资料的能力,所以我在课前布置他们去查找相关的资料。

  以往在教这课时,我都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所了解的地震知识,然后看看图象资料,再将重点的地震成因讲解一下,教师包办的较多,部分学生学的积极性较高,有些孩子则兴趣不大,没有充分投入。

  本课教学设计中,我首先是让学生带着问题看图片资料,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主题将课上看到的和自己带来的资料进行信息重组,最后表达出来。在交流中,学生的发言各有侧重点,下面的听众们听得津津有味,这样学习不再是一个枯燥的事,而是一个有趣的、可以有自己创意的、自主的过程。这就是使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和同伴一起合作学习,教师从包办的角色中*出来,真正成为了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

五年级科学课件6

  教学目标:

  1、能用木块、木板、小车等简单器材做斜面省力观察实验,并能用测力计等简单测量工具进行测量,采集数据,做好实验纪录;能做简易科学模型;能用简单表格整理有关数据,并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与他人交换意见。

  2、愿意合作与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利用斜面提升物体时的省力规律,了解斜面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知道利用斜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小车、测力计、长短不一的木板、木块、铅笔、螺丝钉等。

  教师准备:斜面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教学导入

  播放课件“小小推车”。

  师:小小要想把小车运上台阶,可以怎样做?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阐述各自的做法或想法。

  播放课件。

  师:用手直接搬和斜搭木板两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更好?为什么?

  学生回答。

  师:大家都认为“斜搭木板”是种简便省力的好方法。像“斜搭木板”这样抬起木板的一端形成一个斜坡,就是一种简单机械-----斜面。那么斜面省力的奥秘又在哪里呢?这节可我们一起来研究——出示课题:斜面。

  (二)探究活动

  1、搭个斜面来研究

  师:你能利用桌上的材料快速的搭个斜面吗?

  学生动手搭建并交流搭建方法。

  师强调:把“木块面积最大的侧面贴在桌面上”是最稳固的搭建方式。

  2、探究斜面长度对省力的影响

  师:现在咱们的斜面已经搭好了。刚才咱们说过使用斜面比直接搬要省力。猜猜看,在搬离地面相同高度时,什么影响省力的程度?

  学生猜测

  师:怎样做才能验证咱们的猜测?

  学生讨论并交流。

  师: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实验方案。在实验过程中要合理分工,及时做好实验纪录。

  课件出示:实验记录。教师讲解

  学生动手实验。

  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并分析数据,交流发现。

  3、探究斜面坡度对省力的影响。

  师:为什么回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学生回答。

  师:看来不仅木板的长度对省力程度有影响,垫的木块的高度也就是──坡度对省力程度也有影响。什么样的坡度才最省力呢?

  学生猜测。

  师:下面咱们就来动手验证我们的想法。可是有的小组只有一块木块,没有办法改变坡度的大小,怎么办?

  学生回答。

  师:看来咱们不仅要组内合作还需要组间合作!动手时别忘记填写实验记录。

  学生动手实验并交流实验结果。

  教师总结:斜面的长度越长越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

  (三)自由活动

  师:斜面在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应用,咱们来一起看一下!

  ⑴跨海大桥、斧子、往汽车上推东西————生活中的斜面

  ⑵拉链、台阶 ————斜面的变形

  ⑶开瓶器、螺丝钉、螺旋楼梯 ————螺旋

  (四)拓展活动

  师:生活中有些时候我们不能改变斜面的长度,比如骑自行车上坡,这时我们怎样做才能省力?

五年级科学课件7

  1.折形状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识别复杂形状由哪些基本形状构成。

  2.能够将自然界的生物形状与人使用的物品进行形状比较。

  3.能够开展实验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复杂形状是由简单形状构成的,认识一些简单形状。

  2.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承受力的大小也会改变。

  3.了解一些不易变形的物体承受力。

  4.知道改变形状以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应用很广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自然界生物奇妙的形状和结构,感叹它给人们带来的启示。

  2.体验与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乐趣。

  3.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生产,生活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教学难点:

  使蛋壳的切口尽量*直。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模型:圆锥体、圆柱体、立方体、球体、蛋壳8个半圆,纸筒24个,两块板(师提前必须预做实验P18)

  生准备(1)三角形纸筒、四边形纸筒、六边形纸筒、圆柱形纸筒(高度一样,底部周长一样,纸张一样,图画纸好)(2)带几张纸。

  教学过程:

  一、认识四种基本图形

  1.(出示各种图片或实物)

  谈话: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物体,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形状,你能说出下列物体是有那些形状构成的吗?

  2.讲述:物体有各种形状,但大多数物体是由圆锥体、圆柱体、立方体、球体四种基本形状构成的。

  二、探究不同形状的纸的承受力。

  1.谈话:纸是我们最常见的材料之一,你能想办法给纸张改变一下形状托起一本书吗?

  2.学生分组讨论。

  3.老师让学生拿出提前做的各种筒形纸。

  4.谈话:我们怎么来比较这几种不同形状的纸,谁的承受力大呢?

  5.学生讲述方法。

  提醒:比较的时候在哪些方面应该保持相同的呢?如何比较结果?

  6.谈话:我们用书本检测承受力,因为书本可以一本一本地放,测试时,要轻拿轻放,尽量减少书本对纸筒的撞击力,放书本是要对准纸筒中心,以防倾倒,一个纸筒只能做一次实验,不可重复使用,因为纸筒被重物压皱后,承受力大幅度下降,会影响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7.学生实验,并做好记录。

  纸筒形状

  承受力

  纸筒形状

  预测

  实际

  三角形

  正方形

  六边形

  圆筒形

  8.小结:

  三、了解各种形状在生活中的应用。

  1.P18图,提问:下面物体是根据什么原理做成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2.讨论: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也是有牢固的形状?

  四、拓展。

  1.演示(出示蛋壳)薄薄的鸡蛋壳好像弱不经风,猜猜多少本子能将它压塌呢?

  2.演示,P18圆筒实验,人站在上面。

  (两个演示实验都是先预测老师再演示)

  3.看了刚才两个实验,你有什么想法?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留心观察身边各式各样的物体,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改进它们的缺点?

五年级科学课件8

  热起来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过程与方法:

  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教学难点 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

  教学准备 温度计、毛巾、实验记录单等

  教学板块 教与学预设

  (师生活动) 教学重构

  (修改意见)

  第一课时

  一、引入:

  师与学生握手感觉手凉手热。

  师:你有什么办法使我(或你)的手热起来吗?(板书课题:热起来了)

  师:大家思考过没有,为什么搓手能使我们的手热起来?(摩擦产生了热)

  二、讨论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原因

  1、冬天,我们觉得很冷时,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

  2、小组讨论交流(老师板书时分四类板书1、外界物质直接给予热;2、外界物质吃进我们身体变成热;3、自身运动产生热的;4、保温的)

  3、分析使我们身体热的原因

  三、研究衣服否生热的问题

  1、师:早上起床和晚上躺入被窝时,你的被子是凉还是热的呢?说明什么?

  2、学生交流。

  3、衣服到底能不能生热呢?我们怎么研究这个问题?

  4、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加穿衣服是不会给身体增加热量。(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5、交流研究方法。

  四、小结:

五年级科学课件9

  教学目标:

  1. 认识动物运动的多样性。

  2. 通过观察,了解猫、狗和蜗牛等动物的运动特点。

  3. 能想办法解决在观察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4. 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的结果。

  5. 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准备:

  1. 课件:多种动物的运动

  2. 提供观察对象:小猫、小狗,每小组的蜗牛或蚂蚁。

  教学过程:

  1. 放课件,让学生观察,里面的各种动物是怎样运动的。

  2. 学生汇报。

  3. 实物观察。

  (1) 将教师准备的活物放在讲台前让学生观察。

  (2) 学生交流并记录。

  (3) 学生汇报。

  4. 学生分小组观察。

  (1) 学生分小组观察蜗牛或蚂蚁。

  (2) 边观察边记录。

  (3) 学生汇报。

  5. 课堂延伸

  问:动物还有哪些运动方式?

  6. 课后延伸

  收集各种动物运动方式的资料并观察你所看到的动物怎样在运动。

  4 动物的防御

五年级科学课件10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2、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3、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过程与方法

  1、对光和热的关系作出推测

  2、通过用多面镜子和一面镜子照射探究光与热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自然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难点】

  认识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以及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凹镜、凸镜,相关课件及图片

  分组实验:小镜子、温度计、不锈钢勺、放大镜

  【教学过程】

  1、导入

  (1)太阳带给我们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光的多少与强弱和温度的高低有什么关系呢?

  (2)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看法

  (3)师补充:光源的两大类,热光源与冷光源

  2、光的强弱与温度

  (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

  师启发:怎么样才能得到强弱不同的光呢?怎么知道光强与光弱时温度有什么不同呢?

  (2)师生共同归纳出实验的两大步骤

  观察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反射的光强弱有什么不同

  用温度计分别测出它们的温度

  将小组数据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

  (3)各个小组汇报数据,绘制柱状图

  (4)结合图表,分析一开始的假设

  3、凹面镜和凸面镜的介绍

  (1)学生阅读书上的资料,并相互说说

  放大镜、铜镜、奥运圣火的取得、普里斯特列

  (2) 条件许可教师最好演示


五年级科学课件10篇(扩展2)

——五年级科学课件10篇

五年级科学课件1

  科学五年级下册课件

  第一单元沉与浮

  1、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不改变)。

  2、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

  4、体积大、质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质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5、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6、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7、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增大)。

  9、要用橡皮泥造一只装载量比较大的船,一是(重量不变的前提下造得尽量大,使船排开的水量大),二是(做些船舱,放物品时使船身保持*稳)。

  10、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11、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2、上浮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13、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4、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15、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16、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17、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18、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

  19、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20、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21、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而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所以马铃薯在清水中(下沉),在盐水中(上浮)。

  第二单元热

  1、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它只能减缓身体向空气散发热量的速度,起到(保暖)的作用。

  2、装有热水的塑料袋能浮在冷水盆中。因为相同重量的水在加热时体积会(变大),加满水的试管上面包一块气球皮,加热时气球皮(鼓起来了)。

  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4、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其它的液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装液体的瓶子都不会装满。

  5、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的(微粒)运动有关。

  6、铜球在加热后(不能)穿过铁环,冷却后(能)穿过铁环,说明铜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钢条加热后会(变长加粗)、铁轨铺设时分段并留有缝隙,都说明大多数金属都有这样的性质。

  7、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8、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如:(锑)、(铋)、(镓)。

  9、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因此,铁桥通常都架在滚轴上。

  10、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传向(温度较低)的一端。

  11、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递)。离热源越远,热传递的时间(越长)。

  12、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13、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14、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15、热的良导体,导热(快),散热(快)。铁是热的(良导体),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1、我们可以用有规律或有节奏的活动来估计时间,如(数心跳)、(有节奏地敲桌子)等。但凭我们的估计(不能)准确地知道时间。

  2、在一分钟的时间里大约可写()几个字、看()行字,跑()米路等。时间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时觉得时间有快慢是我们的感觉在起作用。

  3、在时钟还没发明之前,人们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4、我们古时把一天(一昼夜)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为现在(两小时),古埃及根据一年内36个星座在天空的横穿情况将一天划分为(24)个小时,白天(12)个,晚上(12)个,由于白天和晚上的时长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古埃及的每小时的时长也是变化的。

  5、(日晷)就是利用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使地面上物体的影子长度和位置的变化而计时的。

  6、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7、古代的水钟有(受水型)和(泄水型)两种,都是根据水量的变化制成的。

  8、在滴漏实验时,如果水是以水流的状态往下流时,水的流速是(不固定)的,随着水量的减少速度变(慢)。容器中水越少,则水下流的速度就(越慢)。

  9、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10、摆在摆的过程中方向(不变)、速度(不变),幅度(越来越小)。

  11、不同的摆自由摆动时的快慢是(不一样)的。我们通过重物的重量、拉开的(幅度)、摆绳的(长度)来研究,发现摆的快慢与摆的(长度)有关,摆越长,速度越(慢)。

  12、计时器的组成:(齿轮控制器)、(支轴)、(长针短针)、(摆锤)、(齿轮)、(垂体)。齿轮控制器由摆来控制、齿轮由垂体来控制。设计一个分钟的计时器,可以制成(水钟)、(摆钟)等。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在地球上看到昼和夜不停的交替出现,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几种假说: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3、(太阳不动,地球自转)。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2、地心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球是(球体)、(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3、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提出,著作(《天体运行论》)、地球是(球形)、地球是(运动)的,每(24)小时自转一周,太阳是(不动)的,(地球)围着太阳转。

  4、摆具有摆动方向(保持不变)的特点。日心说发表300年后,(傅科)利用(傅科摆)证明了地球在自转。

  5、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的(自转)而发生的现象。地球是(自西向东)运动的,自转的方向和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6、地球在自转,自转的方向不同,各地迎来黎明的时间和顺序也(不同),东边(早),西边(晚);不同地区的时差是由于经度不同决定的。

  7、世界时区图是以地球的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成(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法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0度经线向东180度为东经,向西180度为西经,第隔15度为一个时区,每相邻两时区相差1小时。在地图上越是东面的城市,越先见到太阳。

  8、地球是围绕着(地轴)进行转动的,因为夜晚看天空北极星是不动的,它在地轴的北部延长线上。

  9、天空中的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运动,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因为地球(自转)的结果。

  10、地球绕地轴自转,而且地轴始终是(倾斜)的。

  1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公转的周期是(365天/一年)。12、地球公转的证据是:一、人们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天空中的星座时发现,天空中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东)向(西)移动,如北斗七星。二、人们在观察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产生的视觉上的相对位置差异,即(恒星的周年视差),也能证明地球在公转。我们在地球上观看两颗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不同的季节两颗星之间的相对距离和位置发生了变化。

  13、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正午,古人发现在同一地点的杆子在地面上的影子长度是(不一样)的。其中春秋季影子适中,夏季最(短),冬季最(长),这与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有关。

  14、阳光的直射和斜射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春秋季阳光直射点在(赤道地区),赤道地区最热,南北两半球阳光是斜射的,所以春秋季气温适宜。北半球夏天时阳光的直射点在(北半球),南半球是斜射的,阳光要弱,所以北半球是夏天南半球是冬天。北半球是冬季时阳光的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阳光是斜射的,阳光要弱,所以南半球是夏天,南北两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四季形成的原因是阳光在地球上直射点位置的变化而形成的。

  15、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16、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半年时间是(白天),半年时间是(晚上),而且南北两极正好相反。主要的原因是地球是(倾斜)的,太阳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倾斜于太阳的一端在地球自转时一直能被太阳光照亮。

  17、地球的运动: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绕着(地轴)且倾向于北方,大约(24)小时为一周期,可以用(傅科摆)来证明,产生了(昼夜交替)、(北极星不动)等现象。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绕着(太阳)转,(一年)为一周期,可以用(恒星的周年视差)、不同季节同一时间天空中星座的位置的移动来证明,产生了(四季)、(南北极的极昼极夜)现象。

  18、在认识地球的运动过程中还有一些有趣的现象如(日照冬短夏长)、(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等。

  19、地轴倾斜的(角度大小)和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大小)有关

五年级科学课件2

  教学目标:

  1 、会利用模型来研究心脏的功能。

  2 、能准确测定自己的脉搏。

  科学知识:

  1 、知道心脏的形态和功能。

  2 、认识血液循环器及其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体会到利用模型研究问题的乐趣,并认识到这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2 、意识到坚持体育锻炼有利于心脏健康。

  教学重点:了解心脏跳动的意义。

  教学时间: 二 课时

  教学准备:视频资料、心脏模型、小橡皮球、水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提问:把手放在胸口感觉到什么?(心脏在跳动)

  2 、讲述:今天我们学习“心脏的跳动”。

  二、自主学习:

  1 、认识心脏。

  ( 1 )提问:心脏在身体的什么部位?它的形状像什么?它有多大?这些问题你能回答出来吗?

  学生试着回答。

  ( 2 )讲述:大家回答的都不是很准确,让我们通过心脏模型来认识心脏。(出示模型)心脏共分为 4 个室,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上面还布满了各种血管,它是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主要器官。

  ( 3 )提问:心脏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跳动,你知道什么是心跳吗?让我们来观看有关心跳的录像。你觉得心跳是什么?

  学生汇报。

  ( 4 )讲述:通过观看录像,同学们对心跳有了一定的认识,这还不够。接下来,我们要做一个实验来进一步理解什么是心跳。演示并讲解:一只手握住皮球,有节奏地反复挤压与松开皮球,连续做 20 次,来模拟心脏的跳动。请仔细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

  指名演示实验,谈体会。

  ( 5 )要求:由于皮球数量有限,我们换个方法也可以做模拟实验。每个同学反复地把拳头握紧与松开,连续做 20 次,模拟心脏的跳动,体会手上的感觉。

  分组实验、交流。

  全班汇报。

  ( 5 )讲述:通过模拟实验,大家感觉到手有节奏地握紧与张开,感觉到手臂上的肌肉也随着一起紧张、放松。这只是模拟实验,我们再来看一段真实的录像,看看心脏究竟是怎样跳动的?

  学生汇报。

  ( 6 )小结:心脏也是由肌肉构成的,心跳就是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心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会感觉到一次心跳。

  2 、认识心脏不停地跳动的原因。

  ( 1 )讲述:我们的心脏始终处于跳动状态的,这也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可是心脏为什么要不分日夜地跳动呢?下面,我们通过几组实验来看一看。

  ( 2 )演示实验 1 ,反复挤压塑料瓶,你们仔细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水被挤压到另一个瓶子里了)

  ( 3 )提问:谁知道心脏把血液运输到哪里去了?(全身)

  ( 4 )提问:为什么血液能被运输到全身呢?通过什么来运输的?

  (全身分布了很多血管)

  ( 5 )讲述:我们来看人体的血管是怎样分布的。

  出示血液循环模型,讲述:人除了依靠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引起心跳外,全身分布了动脉和静脉供血液流动,保证人体的正常活动。在第 1 课中,我们已经学会测量 1 分钟内脉搏的方法,是怎样测量的?今天我们要测量 1 分钟内心跳的次数。你们会测量吗?

  (把手放在胸口,有力地跳动)

  每人测量 1 分钟内的心跳次数,并记录。

  每人测量 1 分钟内的脉搏次数,并记录。

  ( 6 )提问:把 1 分钟内的心跳次数与 1 分钟内的脉搏次数进行比较,你能发现什么?

  (心跳次数和脉搏次数差不多……)

  3 、血液循环的意义。

  ( 1 )提问:现在,你能推测出心脏不停地跳动是干什么吗?

  小组讨论、汇报。

  ( 2 )讲述: 心脏和血管都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心脏推动血液在血管里不停地循环流动。血液经过流动,把氧气和养料带给身体各部分,又把二氧化碳和废物通过排泄器官输出。

  ( 3 )提问:我们在学第 1 课时就通过数据发现,在运动时呼吸和心跳会同时加快,这是为什么呢?

  小组讨论、汇报。(运动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养料……)

  ( 4 )提问:由此可见,心脏是身体上重要的器官之一,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心脏呢?

  小组讨论、汇报。(加强锻炼……)

  第二课时

  三、加强巩固:

  1 、讲述:我们都意识到锻炼身体可以帮助我们保护心脏,增强心脏的功能。你能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份合理的锻炼计划?

  2 、分组讨论计划的目的、内容、要求、注意事项等。

  3 、课后完成锻炼计划。

五年级科学课件3

  [教材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本节课培养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或小集体的假设,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由此逐渐形成创新思维习惯。由浅入深地探究有关自己身体的问题,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阅读资料卡等研究方法,对神经系统进行研究。

  [学情分析]

  通过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并能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教学设计意图]:

  老师在讲课,学生在认真听课,这一切活动都是有大脑的支配才能得以进行。如何让学生理解大脑是人体的"总指挥部",它能处理各种信息,并指挥身体完成各种工作,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学中设计了三项教学内容:

  1、眼疾手快

  用尺子做看谁的反应快的游戏,让学生体味熟能生巧、一心一意就会把事情做得更好的道理。

  2、人类的语言功能

  讨论明确自己在语言方面的长处和不足之处,探究不同的人大脑潜力的不同,积极锻炼可以使大脑得到均衡发展。

  3、保护我们的大脑

  在学生收集了怎样保护我们的大脑资料的基础上,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交流资料,如睡眠对大脑的意义、体育锻炼对学习和记忆的帮助,全面均衡的营养、情绪好坏和习惯、嗜好对大脑的影响等资料,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健康观,促进学生保护大脑计划的形成。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通过参与活动分析身体反应过程,探究大脑是怎样工作的。

  2.通过了解大脑皮层语言中枢的组成,再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分析探究不同的人大脑潜力的不同,积极锻炼可以使大脑得到均衡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大脑的研究,使学生能科学认识自身长处与短处,积极地面对人生,克服不足。

  科学知识:

  1.初步了解神经反射的过程,了解大脑是人体的总指挥。

  2.了解大脑皮层存在着不同功能区,语言中枢又是由4个部分组成,根据个人情况不同在听、说、读、写方面存在差异。

  3. 知道颅腔怎样保护大脑和保护大脑的原理,通过科学合理的锻炼,可以使大脑得到均衡发展。

  4.养成要注意个人保健的习惯。

  [重点]:

  1.知道大脑是人体最有趣、最重要的器官,它指挥了人的所有活动。

  2.了解自己在语言方面的长处和不足之处,制定弥补对策。

  [难点]:

  意识到保护大脑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尺子、资料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创设情境

  1.听老师的口令做相反的动作,看谁的反应快。

  2.刚才同学们的反应都很快,你知道是什么在指挥着你完成老师的动作吗?(大脑)

  3.说说完成刚才动作的过程需要哪些步骤?

  耳朵听--传到大脑--作出反应,命令完成动作。

  大脑就像司令部一样,指挥着我们每一个动作。

  4.一年级的时候咱们就学过一首儿歌: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我们人类的一大宝贝--神秘的大脑。(板书课题)

  二、真情互动、探究学习

  (一)关于大脑你们想了解些什么?

  出示资料:大脑的结构,大脑皮层的特点。

  大脑是怎样工作的?

  下面咱们一起来通过一个实验,分析大脑的反应特点。

  活动一:眼疾手快

  A专心抓尺

  1.明确活动要求:实验时,甲同学的手与尺子零刻度线齐*,乙同学突然松手使尺子掉下来,请甲同学尽可能快地抓住尺子,并记录抓到尺子的位置。(测反应速度时应注意,学生要两人一组,拿尺子的同学要拿尺子的上端,不要告诉抓尺子的人自己什么时侯放。抓尺子的同学手放在尺子的下端,呈握拳状,随时准备抓尺子)

  2.学生分组实验,作好记录。

  3.从尺子下落,到用手抓尺的过程中,大脑的工作经历了哪些步骤?

  看到尺子下落--传到大脑--作出反应,指挥手抓尺子。

  我们通过看、听、闻、尝、摸来获取外界信息,通过交谈、阅读来交流彼此的思想,这一切活动都是有大脑的支配才得以顺利进行。

  4.汇报:专心抓尺的尺子下落的*均距离是多少?

  出示指南车信箱的提示,可以估算大脑处理这个信息时所用的时间。如果没抓住尺子,所需时间超过0.2秒;如抓住尺子的20厘米,那么所需时间大约是0.2秒;如果小于20厘米,这个时间则少于0.2秒。从大脑收到信息,作出判断,指挥手抓尺子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这段时间要比尺子下落的时间略长些。所以有可能抓不住尺子。

  5.说明了什么?

  大脑处理问题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时间越短,说明大脑处理信息的速度越快。

  6.比较三次距离,有何发现?

  熟练后可缩短大脑处理的时间,也就是熟能生巧。

  联系自身的学习和生活经历谈。

  B不专心抓尺

  1.一边背古诗或唱歌,一边再做实验,结果又是怎样?

  2.做实验,作好记录。

  3.为什么我们的反映又会慢下来呢?比较上次抓的距离,有何发现?

  4.小结:遇到干扰,会影响进行中的动作。

  (结合实际谈谈在工作和学习中,要做好一件事,得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否则会影响我们的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二)人类有语言功能,在大脑皮层有相应的语言中枢。

  活动二:人类的语言功能

  1.我们可以用语言来交流沟通,说明了语言中枢起着重要的作用。

  2.学生阅读P13资料,思考我们的语言中枢分为那几个部分。

  其中语言中枢又是由四部分组成:运动性语言中枢(说话中枢),视运动性语言中枢(书写中枢),听性语言中枢,视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它们分别处于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管理不同的工作。

  3.讨论交流每个人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存在差异吗?

  4.根据P13页的资料分析P14的甲乙同学的差异

  事例一:甲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但不知写文章如何下笔(运动性语言中枢更发达)。

  事例二:乙善于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心声,但是与人交谈时,不善于迅速准确地理解别人的语意(视运动性语言中枢更发达)。

  5.小组讨论:请你谈谈你在语言方面的长处和不足之处。

  6.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当我们了解到自己的弱项后,要有意识地针对这些项目多中训练,使大脑得到均衡的发展。(科学研究表明,人的记忆力、创造力经过专门的训练都能得到提高,如果你在这方面不够好,只要今后你积极动脑,勤学苦练,你的记忆力、创造力一定会得到发展提高。)

  7.出示指南车的话,说说你的理解:发挥自己的长处,积极克服自己的短处,是很聪明的做法。

  (三)保护我们的大脑。

  了解大脑在头部的位置,以及颅骨对大脑的保护作用。

  1.师:我们进一步来认识我们的大脑。

  出示大脑图,请同学们用你的双手感知一下前额、头顶、后脑,你有什么发现?

  2.师:我们头部由额骨,头盖骨等骨头组成了保护我们大脑的颅腔。除了大脑的颅腔保护我们的大脑外,我们还应该怎样来保护我们的大脑呢?

  讨论:怎样保护我们的大脑?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

  ①看书时间太长了会影响大脑健康,所以连续看书的时间不宜过长。

  ②随便敲击大脑会使大脑受到伤害,因此不能任意敲打大脑。

  ③踢足球时,尽可能少做头球冲顶运动,因为这样做很容易使大脑受到震荡。

  2.了解影响大脑健康的因素。(出示资料,学生阅读,讨论,汇报收获)

  A、睡眠对大脑的影响。

  睡眠并不是脑活动的简单停止,而是活动的转变过程。睡眠能够使脑力得到恢复,尤其对少年儿童的成长发育至关重要。睡眠不足会使人的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情绪激动,思维反应不灵敏。

  B、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大脑发育。

  科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让一只老鼠处于经常活动的状态,而对另一只老鼠则限制它的活动,由此来测试它们对空间方位的记忆力。结果,运动的老鼠大大优于不运动的老鼠,运动的老鼠大脑神经细胞数量比不运动的老鼠多得多。

  C、情绪好坏对大脑有直接影响。

  科学家做了如下实验:将同一胎生下的小兔分成正常与恐惧两组饲养。正常组小兔在自然环境中饲养,而恐惧组小兔放在老虎笼旁边饲养。食物、饮水等营养条件相同。结果,恐惧组小兔生长发育不良,骨瘦如柴……这充分说明了情绪的好坏对大脑有直接的影响。

  D、全面均衡的营养对大脑很重要。

  科学家对500名学龄儿童按营养条件分组进行测验,结果表明:营养良好组的儿童智商低于80者只占3%,而营养不良组的儿童低于80者占40%……这个实验充分说明了全面均衡的营养对大脑是多么的重要。

  E、不良习惯和嗜好会影响大脑。

  吸烟、饮酒、喝浓咖啡、浓茶的可乐饮料,过量食用味精等都对大脑有不良影响。

  判断P15三幅图画做法对吗?为什么?

  1.学生看图,判断,讨论。

  2.小结:

  图1课间仍在学习。这样的做法不对,因为合理的休息可以让大脑更好的工作。

  图2深夜还在上网。这样的做法不对,因为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时期,充足的睡眠可促进脑的发育。

  图3剧烈运动时戴头盔。这样的做法正确,头盔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

  三、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大脑有了怎样的认识?

  2.关于大脑,现在你们还有什么新的想法或问题?

  3.同学们很爱动脑,课后请大家继续探究有关大脑的感兴趣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提高自我

  智慧问答?

  1、我们*时应该怎样保护大脑?

  2、有些小朋友认为玩电游可以锻炼我们的大脑,使我们眼疾手快,你认可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3、增强记忆、健脑的食物有哪些?

五年级科学课件4

  1.细胞

  一.教学目标

  1.在观察细胞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会查阅有关细胞的书刊及其他资料获取信息。

  2.知道科学探究是永无止境的,培养科学探究的志趣。

  3.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并用它观察细胞;知道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二.重点:在观察细胞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三.难点:会查阅有关细胞的书刊及其他资料获取信息。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并用它观察细胞;知道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四.教具:多媒体及自制课件

  五.课型:讲授

  六.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课件) 板书:细胞

  活动一:我们来观察研究不同生物体的细胞。

  这个活动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利用显微镜观察一些实物来研究认识不同生物体的细胞。包括三个环节。

  一是学生观察研究活动。教科书展示了两幅学生观察研究情景图。在左边图中,一生正在用显微镜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旁边展现了洋葱表皮细胞放大图,其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对于用肉眼看不到的物体应当借助一定的仪器(如显微镜)来进行观察。在右边图中,一 生边观察边说:“我观察到的洋葱表皮是由一个个的小格子组成的”,还展示了一生观察后用笔画图的情景,他边画图边说:“我把细胞的样子画下来”,目的是启 发学生用语言和图画将所观察到的细胞的样子描述出来。两幅图仅是学生研究细胞的活动指向,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利用其他方式进行研究。

  二是得出研究结论: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对于本结论,应在学生观察研究和讨论交流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而得出。

  三是出示一个资料卡。教科书出示了一幅显微镜结构示意图,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显微镜各主要部分名称,具体使用方法可不要求学生掌握。

  活动二:把我们搜集的资料交流一下吧。

  包括两个环节。

  一是教科书提供了一幅学生交流情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学生搜集的材料有细胞的发现——我知 道细胞是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发现的;有细胞的种类——我知道草履虫是由单细胞构成的;也有关于生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与细胞的关系的资料——我知道生物体 生长发育的过程就是细胞不断生长、繁殖、衰老、死亡的过程。一名学生在打手势但没有出示提示语,是指学生搜集到的资料还有很多。通过交流可以扩大学生认识 的范围,激发学生研究细胞的兴趣,为学生的后续研究埋下伏笔。

  二是展示了几组细胞图谱。展示的有动物细胞:肌肉细胞、血细胞和口腔细胞;有植物细胞:叶子的薄壁细胞、鸭跖草的下表皮细胞和水藻草细胞。目的是通过展示这些图谱,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生物、不同部分的细胞是不同的,以扩大学生对细胞的认识范围。

  自由活动:

  教科书的自由活动指向是让学生制作细胞模型。教材展示了一幅学生制作场景图。图中一生说:“ 把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制成模型吧”,目的是提示学生可根据自己用显微镜所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的样子来制作模型。另一个学生说:“我来制作一个……”意在 是提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实际和兴趣,自主选择制作对象。教科书没有展示某种成型的细胞模型,意图是给学生留有较大的空间,可以制成*面的,也可以制 成立体的,可以制作某种动物器官的细胞模型,也可以制作植物某一部分的细胞模型等。

  拓展活动:

  本活动设计了一项内容,即查阅资料研究细胞是怎样生长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查阅资料或采用其他研究方法,把对细胞的研究引向深入。

  2.我从哪里来

  一.教学目标

  1.能从“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交流;能珍爱生命,通过体验妈妈的辛苦感悟亲情。

  二.重点:能从“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三.难点: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交流;能珍爱生命,通过体验妈妈的辛苦感悟亲情。

  四.教具:多媒体及自制课件

  五.课型:讲授

  六.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课件) 板书:我从哪里来

  活动过程:

  活动一:交流我们获得的信息。

  教科书中展示了一幅学生交流所获得信息的场景,图中的三位女同学分别在介绍自己获取的信 息:“医生阿姨说,每个人都是妈妈生的。”“听妈妈说,我在妈妈肚子里时……”“我从《十万个为什么》中看到胎儿在妈妈肚子里是倒立着的……”引导学生将 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简

五年级科学课件5

  《青春活力》

  1 我们在成长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制订怎样搜集成长的证据活动计划。

  能搜集实物、寻找数据作为自己成长的证据。

  制作一套记录自己成长情况的简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搜集成长证据活动中,培养学生注重证据,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自觉、诚实地帮助他人。

  科学知识:

  了解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及变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自己在不同年龄阶段发生的变化。

  难点:制作自己的成长简历。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健康检查记录。

  学生:学生幼儿、儿童时期穿戴过的鞋、帽和衣服、照片、成长日记、成长记录卡等。询问爸爸妈妈有关自己的成长情况。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们的成长变化:

  1、老师板书课题,指导学生观看教材第64页上的四张图片。

  2、讨论: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刚出生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3、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长大了,从出生到现在,我们发生了哪些变化?

  (这个问题的关系到学生制定搜集证据的计划,因此,很有必要讨论。主要是身高、体重、牙齿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学习、运动能力的发展情况。)

  4、有哪些事物或数据能证明我们在成长?

  二、制定搜集成长的证据的计划:

  1.讨论:

  ①我们应该着手搜集哪些方面的成长的证据呢?

  (身高、体重、牙齿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学习、运动能力的发展情况)

  ②我们可以去哪搜集,怎样搜集到成长的证据呢?

  (服装、照片、影像、用品、玩具、成长日记、病历、免疫证……)

  2.学生分小组制定计划。

  3、交流小组的研究计划,小组相互评价研究计划。

  4、搜集到了证据之后,我们可以怎样分析自己在那些方面的`成长变化?

  可以引导学生用列表的方法分析,如:

  年龄身高(厘米)体重(千克)牙齿其他

  (也可以把年龄一栏分成4个年龄段)

  三、布置课外活动:

  课外按计划搜集并分析自己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并提示学生向爸爸妈妈询问一些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小故事。

  第二课时

  一、汇报导入

  1、上节课布置了同学们课外搜集分析了成长的证据,现在请同学们汇报一下。

  2、学生汇报。(先可以让学生小组内交流,然后找一两个代表全班交流。)

  3、通过分析搜集到的成长证据,我们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二、制作自己的成长简历:

  1、我们了解了从出生到现在我们成长的变化,如果现在要你制作自己的成长简历,我们可以怎么做?

  (以卡片的形式呈现,可以利用以前的成长记录卡)

  2、成长简历上一定要有那些内容?还可以补充哪些内容?

  3、学生制作一个年龄阶段的。

  4、交流评价学生的成长简历。

  5、布置学生将卡片做成一整套,告知学生下一节课的学习需要用到。

  三、活动:人的一生变化。

  1.预测:从现在起,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还将发生什么变化呢?

  2、讨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除了身高和体重的变化外,我们还在哪些方面发生变化呢?

  3、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和分析,填写下面表格:

  项目幼儿童年青年中年老年体力活自理能力

  4、交流并评价学生填写的表格。

  5、讨论:通过比较分析,你觉得人在哪些阶段更需要别人的帮助?你准备怎样去帮助别人呢?

  四、阅读:人的寿命变化。

  学生阅读并思考:人的寿命为什么能不断提高?

  六、拓展:

  1、学生阅读书上的资料,了解非典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2、布置学生课外搜集资料,同学之间交流还有哪些因素影响现代人类的健康?

  2 我们的成长曲线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用表格统计自己从6岁到现在的一些成长数据。

  利用统计数据绘制成长曲线图。

  能利用成长曲线图进行分析,找出自己成长变化的一些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搜集整理自己的成长数据,学会关心自己,珍爱生命。

  在统计数据,绘制和分析成长曲线图活动中,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科学知识

  了解自己的生长发育水*及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成长曲线图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

  教学难点:绘制并分析自己的成长曲线图。

  【教学准备】

  每个学生自备成长简历。

  教师准备每个学生的健康检查记录(备用)。

  【教学设计】

  一、教学导入:

  1.谈话:同学们我们每一学年都要进行一次体质检查体检时都测量哪些项目吗?2、学生讨论:体检对我们来说有什么作用呢?

  3、老师讲述:在成长过程中,体检测量出的数据不仅能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状态,还能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生长发育水*。(板书课题)

  二、统计自己的成长数据。

  1、学生拿出自己制作的成长简历,汇报一下简历中主要记录哪些数据?

  2、讨论:怎样才能更好地通过这些数据了解自己的成长状况呢?

  (学生可能会说出很多的方法,如列表分析、绘制曲线图、条形统计图……)

  3、让我们先来设计一个表格来整理这些数据吧。想一想,我们的表格要记录哪些内容呢?

  (提示学生不仅可以记录身高体重的数据,其他的也比如肺活量啊坐高都可以。)

  4、学生设计表格并填写数据。

  (直接在书上进行,对书上的表格内容上进行补充。学生数据搜集不全面的,老师为其提供学校存档的每学年的健康检查记录表)

  三、学生绘制成长曲线图。

  1.仔细比较各项逐年的数据,讨论:哪些数据变化比较大呢?

  2、通过分析我们知道身高体重的数据变化比较大,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这两项绘制自己的成长曲线图。

  3、学生在书上的坐标图中绘制自己的成长曲线图。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会了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之类的制作,故制作方法不必要集中指导。老师巡回发现问题的话就及时指导。)

  四、分析与交流。

  1、通过绘制曲线图,你有什么发现?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你绘制的图,然后小组交流一下。

  (这时可以顺势引导学生与其他同学的成长曲线图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异同和规律。这里的比较、分析要给出学生一定的时间。)

  2、全班交流:①你有什么发现?

  ②你的成长曲线和其他的同学比有什么不同和相同?有共同的规律吗?

  3、师生共同梳理小结,找出共同的规律。

  4、老师播放,展示我国7岁-18岁青少年男女身高增长情况曲线图。

  5、老师对我国7岁-18岁青少年男女身高增长情况进行讲解,并告知学生存在个体的差异是正常的。要求学生坚持将以后每年的体检数据添到课本的图上,这样可以看到自己较长期的生长状况。

  6、学生阅读指南信箱里的材料。

  五、拓展

  1、你进入了青春期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布置学生课外了解有关青春期的知识。

  3 男孩和女孩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通过读、听、辨活动,充分认识青春期是人生中很重要的时期。

  2.在教师的指导下,制订青春期健康计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关注自己青春期的身体、心理健康。

  3.意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责任。

  科学知识

  4.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发展特点。

  5.初步掌握一般的青春期保健常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发展特征。

  难点:青春期生理心理健康辨析。

  【教学准备】

  有关青春期生理变化特征、青春期保健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课外调查了青春期的有关知识,你知道青春期是怎么回事吗?

  2、关于青春期你还知道一些什么?

  (让学生充分汇报自己了解的有关青春期的知识,有的学生可能在汇报的过程中有点羞涩,老师要给学生打气,告诉学生人体的发育是科学的事实。)

  3、老师对学生的汇报做小结并揭示本节课的研究内容。

  二、阅读: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变化特征。

  1、进入了请春期我们的生理变化有哪些主要变化呢?请同学们阅读71面的资料。

  (也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关于青春期生理发展特征的视频)

  2、学生自由阅读书上的资料。

  3、通过阅读,你对青春期有什么新的认识?

  (这里,老师要进一步营造安全和谐的氛围。应该告诉学生,这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过程,谁了解得更清楚,更有利于自己拥有健康。)

  4、老师进行小结,并说明青春期发育有早有晚,存在个体之间的差异,进入和没进入青春期的学生都不要紧张。

  三、活动:要有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

  1、青春期你觉得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或多或少的知道一些这方面的知识,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发言,相机指导观察书上的图片。)

  2、老师就学生没有注意到的方面做一些补充讲解。

  3、师生共同梳理小结。

  (让学生明确:充足的营养、足够的睡眠、积极的锻炼——是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并自觉加以注意。)

  三、活动:关注心理健康

  1、青春期的青少年在注重生理健康的同时,还要注意心理健康。进入青春期后会有哪些心理特征呢?请同学们观察73面的图片。

  2、青春期的青少年有那些心理特征?

  3、能谈谈你自己某一个方面的心理特点吗?(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

  4、告诉学生上面讨论到的现象都是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反应,只要我们能正确认识自己,增强分辨是非的能力,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都能顺利地度过自己的青春期。

  四、拓展活动

  布置学生课外讨论:进入了青春期我们怎样保护好自己?我们怎样调节自己的情绪?

  第二课时

  一、引入课题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男孩和女孩。板书课题:男孩和女孩。先请同学们汇报一下课外讨论的情况:进入青春期后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

  2、学生交流后,老师简单小结。告诉学生自尊、自强、自信、自爱的人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二、辨析:行为对青春期健康的影响

  1、好的行为可以让我们拥有一个健康的青春期,不良的行为则会对青春期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请同学们观察74面的图片,小组讨论一下图中的行为会对青春期的健康产生什么影响?

  2、学生小组讨论。

  3、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老师注意抓住讨论时的分歧,激起学生辩论。

  4、你还知道哪些影响青春期健康的行为呢?请结合你自己或我们周围的例子谈一谈。

  (学生列举的事例定会十分的丰富,要引导学生从生长发育的角度,从科学的角度辨析。)

  5、通过刚才的辨析,你对青春期的健康有那些新的认识?你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

  三、我的青春期健康计划

  1、我们同学有的已经进入青春期,有的即将进入青春期。我们可以制定一个青春期健康计划,保证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青春期。讨论: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制定计划呢?

  (计划包含的内容可以有以下的方面,如何继续获取青春期的相关知识,如何应对青春期出现的身体心理上的变化,青春期的营养饮食,健体计划等等)

  2、学生独立制定青春期健康计划。

  四、拓展活动

  课外知心的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计划,相互提出修改意见。也可以向信赖的师长请教计划是否合理,根据意见搞好修改。

  第六单元 我们怎样做计划

  1 我们怎样做计划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阅读琴纳征服天花的故事,能说出他研究计划的周密性和可行性具体体现在哪里。

  2.回顾已经做过的计划并交流、总结出制定计划的意义及计划中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3.总结关于制定计划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知识

  1.知道可行的研究计划可以保证研究规范、有序并有利于证据的搜集。

  2.知道需要根据主要研究方法的不同而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制定计划的意义及计划中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难点:根据主要研究方法的不同知道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能体现琴纳征服天花的研究过程的资料(要求图文并茂,可以做成)。

  2、学生前面制定的研究计划(具有代表性的过程性资料)。

  学生准备:

  整理记录表。

  【教学过程】

  本课以琴纳征服天花的科学史实为例,旨在引领学生总结、提升对于研究计划的重要意义及科学制定研究计划的认识,同时通过回顾、整理和交流,总结制订计划的经验,懂得制订出一个可行的研究计划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系统梳理,不断完善、提高他们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一、了解天花被征服的史实,明确制定计划的重要性。

  1、简介天花背景资料。

  据不完全统计,十八世纪有1.5亿人死于天花。天花是一种由天花病毒所引起的强烈传染病,英国医生琴纳希望对天花这种疾病的防治做出贡献。那么他怎样征服天花病毒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观看。

  2、了解征服天花的过程。

  播放。

  3、分析琴纳计划的周密性和可行性。

  (1)学生讨论琴纳是怎样征服天花病毒的?(学生可能会从猜测、设计实验计划、反复实验等方面进行讨论)

  (2)借助教材资料,理解琴纳的计划的“周密性和可行性”

  4、明确制定计划的重要性

  设计一个周密、可行的计划才能保证我们用清晰的思路、规范有序的操作和正确的方法搜集证据、验证假设。这样我们就能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研究。

  二、反思已做的计划,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制定研究计划。

  1、整理分类。

  在本学期的学习中,同学们制定了许多研究计划,课前大家都收集了以前的一些研究计划,现在给这些研究计划分分类,你们按什么标准给它分类呢?(“实验计划”、“观察计划”、“调查计划”)2、围绕规定的主题进行讨论。

  (1)为什么你们小组认为这份研究计划是最好的,而这份最不理想呢?

  (2)阅读“讨论提纲”,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制定研究计划?

  (3)制定讨论主题

  怎样根据问题及假设选取合适的研究方法。

  研究计划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关于制定计划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以往制定的计划中有哪些不足之处。

  (4)小组讨论,将讨论结果整理成文字。

  3、经验教训的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对自认为最好的研究计划和最不理想的研究计划谈经验和教训的交流。

  4、全班交流、总结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关于制定计划的比较系统的认识。

  三、总结、评价

  2 科学自己做,我也能成功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从阿基米德鉴别真假王冠的故事中获得启示,并尝试制定用水测量物体体积的研究计划。

  2、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及时修改、完善研究计划并能按计划实施研究。

  科学知识

  1、知道测量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可以借用阿基米德鉴别真假王冠的方法。

  2、知道制定出的研究计划必须周密、可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关于阿基米德鉴别真假王冠的过程性资料(要求图文并茂,可以做成)。

  2、学生分组实验材料:水槽、烧杯、量筒、橡皮泥、铁块、茶杯、几块大小不同的卵石等。

  学生准备:

  制定实验计划的底稿纸、实验记录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训练学生根据问题选取合适的研究方法并制定周密、可行的研究计划的能力。

  难点:从阿基米德鉴别真假王冠的故事中获得启示并制定用水测量物体体积的研究计划。

  【教学过程】

  在学生已经明确了制定计划的重要性并初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认识之后,本课再一次让学生经历制定计划(用水来测量物体的体积)并进行验证的过程,然后以“海洋的秘密”为题,鼓励学生制定研究计划并进行调查研究,进一步训练学生根据问题选取合适的研究方法并制定周密、可行的研究计划的能力。

  一、阅读阿基米德鉴别真假王冠的故事。

  1、“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推动地球”你们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阿基米德)(观察74页插图)

  这位希腊最伟大的科学家遇到了一个难题,是什么样的问题难倒了这位科学家呢?

  2、怎样在不破坏皇冠的情况下鉴别真假?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3、阅读阿基米德鉴别真假王冠的故事。

  4、小结

  二、制定计划并用水测量物体的体积。

  1、制定研究计划。

  你们想不想亲手试一试,用水测量物体的体积?不过在动手前先请同学们分组制定研究计划。小组重点讨论,实验的内容,可能出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等

  2、研究计划的交流与评议。

  小组汇报研究计划,其他小组对其研究计划中的方法、内容、周密性、可行性等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议。对学生没有弄清楚的或未能想到的问题,教师要给予帮助和提醒。

  3、完善计划并实施研究。

  进一步修改完善研究计划,并按计划实施研究。

  教师巡视,对实验中出现的情况及时予以指导。

  4、实验情况的交流。

  各小组汇报实验情况,针对实验中出现的情况对自己的研究计划提出修改意见。

  5、、刚才同学们真刀真枪的进行了科学探究,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研究计划是否周密、可行,同时亲自体验了阿基米德的研究方法。

  三、拓展——了解海洋的秘密

  1、关于海洋世界你了解什么?你最想知道什么呢?

  教师相机板书

  2、你对哪个问题最感兴趣?

  学生自由选择,对选择同一类问题的学生可以建议组成合作研究小组

  3、讨论制订计划

  (1)确定研究方法

  (2)计划的内容

  (3)调查的方法

  4、完善调查计划

  5、课后实施调查计划。

五年级科学课件6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粤教科技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奇妙的电磁》的其中一个课时,着重激发学生探究磁铁的兴趣,创设和谐、宽松的探究气氛,为下面更深层次的探究活动打基础。通过提出问题--假设猜想--设计方案--体验实验--感悟结论--拓展延伸等探究活动,认识磁铁能够吸引铁的性质;通过实验和定量观测,引导学生认识磁力的大小随距离的变化而变化。

  【学生分析】大多数学生在以前的生活实践中接触过磁铁,对磁铁能够吸引一些物体的知识有所感知,但还没有上升为理论性的知识系统。他们对磁铁有浓厚的兴趣,渴望通过自己动手实验,验证磁铁的力量。

  【设计意图】本课我主要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首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猜想。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在组内互帮互助,提出自己的见解,讨论设计出实验方案。这样,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通过独立解决问题及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方式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在组内分工合作、实验交流的活动中,完善自己的想法,构件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

  能亲身经历问题—猜想--设计—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

  (二)科学知识:

  1.能认识到磁铁能够吸引铁的性质;

  2.能认识到磁铁的磁力大小和被吸引物体与磁铁的距离有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与小组其他同学共同完成有关磁铁的实验;

  2.能意识到得出的有关磁铁性质的结论需要通过实验反复验证。

  【教学重点】

  1.能认识到磁铁能够吸引铁的性质;

  2.能认识到磁铁的磁力大小和被吸引物体与磁铁的距离有关。

  【教学难点】

  能亲身经历问题—猜想--设计—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磁铁、实验记录表等。

  2.学生准备:每小组一条磁铁;每小组一盒实验用小物体等。

  【教学过程】

  师: 老师收到了科学王国的科学家发来的一张邀请卡,邀请老师和同学们去科学王国认识一位新朋友,这位新朋友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令回形针在空中跳舞。

  (师出示磁铁并演示实验)

  师:你看,回形针可以在做运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好,你们知道这位朋友是谁吗?

  生:磁铁。

  师:非常好!同学们都很聪明,对,就是磁铁,磁铁的本领可多了,今天,通过我们的探索来发现——

  生:磁铁的力量。

  师:朋友嘛,首先得了解了解一下,我们先来熟悉一下我们的新朋友——磁铁的外形。原来的磁铁只是一些石头而已,因为它在生产生活中的用处实在太多了,人们就根据不同的需要,制造了不同形状的磁铁。

  (出示课件)

  师:好,看这里,这就是磁铁家族的部分成员,数一数一共有几种?

  生:四种。

  师:再数一数。

  生:五种。

  师:看一看它们都长得怎么样?注意观察它们的形状。

  师:好,这个同学很勇敢,第一个举手来回答,你来。

  生:有些是圆的。

  师:哦,有些是圆的。这个又圆又可爱的小妹妹,我们叫它圆形磁铁。还有,继续——

  生:有一个是圆柱体的。

  师:哦,你真聪明!知道这个圆柱体,对不对?好,这个叫做柱形磁铁。很好,请坐下。你来-

  生:有一个磁铁很像英文字母中的U。

  师:哦,这一个呀?它除了很像英文字母中的U,还像马的蹄一样,所以人们叫它——

  生:马蹄形磁铁。

  师:还有没有?你来——

  生:还有一个长方形磁铁。

  师:哦,好,还有这个身材很窈窕的小姐,我们不叫它长方形磁铁,我们叫它——条形磁铁。哦,还有一种,谁来?

  生:还有一种戒指磁铁。

  师:这种形状像我们大人戴的——

  生:戒指。

  师:所以叫它环形磁铁,好,我们刚才认识了磁铁家族的部分成员,你们想一想跟它们交朋友?

  生:想!

  师:那你们想不想了解它们的秘密呀?

  生:想!

  师:你想知道它什么秘密?举手!

  生:我想知道磁铁除了这些形状,还有没有其他形状?

  生:磁铁有多大的力量?

  师:哦,这个问题问得真好!

  生:磁铁可以吸住什么东西?

  师:学了这节课你就会很快地找到答案了。

  师:好,刚才同学们都问得很精彩。要想探索它的秘密,首先得听老师的指挥,老师叫你们动手做,你们就马上——

  生:动手。

  师:老师叫停止,你们就得马上放下手中的东西——

  生:停下来。

  师:好,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停下来——

  (生马上坐好)

  师:再来一次,动作爽一点。

  (生马上再坐好)

  师:很好!我们已经进入科学王国的大门了,科学王国的科学家们给我们出了一道难题。这道难题就是课本44页的表格,你们观察一下桌面上的宝盒,小组成员之间一边做记录,看你发现了磁铁的什么秘密?谁是磁铁的朋友?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实验,师巡视)

  师:好,停下来!刚才我们的约定有点同学忘记了!

  (生马上放下手中的东西做好)

  师:噶素老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钉子、大头针都能被磁铁吸引。

  师:给你的表格让同学们看一看。好,同学们把你们的眼光放到这里来。

  (投影学生的实验表格)

  师:好,看看这位同学的实验结果。钉子能不能被磁铁吸引?

  生:能。

  师:橡皮呢?能不能?

  生:不能!

  师:纸屑呢?能不能?

  生:不能!

  师:大头针呢?能不能?

  生:能!

  师:绳子呢?能不能?

  生:不能!

  师:尺子呢?能不能?

  生:不能!

  师:你们刚才都是什么材料的尺子来的?

  生:塑料的。

  生:木的。

  师:还有一些金属尺是可以被磁铁吸引的,所以不是所有的尺子都不能被磁铁吸引的。

  师:这是什么尺子?要写上去,写具体,写清楚。明白吗?

  师:还有石头,能不能?

  生:不能。

  师:布,能不能?

  生:不能。

  师:好,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凡是被磁铁吸引的东西都是磁铁的好朋友。你们想一想,动脑筋,你发现哪些是磁铁的好朋友?你来——

  生:钉子、大头针、图钉。

  生:回形针、铁屑。

  师:这些东西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生:铁。

  师:你们都很聪明。好,所以磁铁的第一个秘密是——

  (师板书:秘密一:有磁力,能吸铁)

  师:因为磁铁有一种力量——磁力,所以能吸铁。

  师:好,现在我们都知道磁铁能吸引铁的东西了,你们每个同学拿着一块磁铁,没有磁铁的同学们两个同学一组,找一找我们的教室,哪些是磁铁的好朋友?

  (生自由活动:在教室找磁铁的好朋友)

  师:向老师汇报一下,哪些是磁铁的好朋友?

  生:铁架。

  生:黑板的边框。

  生:门锁。

  生:椅子的螺丝。

  师:哦,这个同学观察得真仔细。

  生:还有风扇的外壳。

  师:有没有同学用磁铁去接触过风扇的外壳?(壁扇装得很高)

  生:没有。

  师:要动过手才去下结论,不要凭空下结论,知道吗?

  生:知道。

  师:通过同学们刚才的实践,再次证明——

  (出示课件)

  师:磁铁能吸引铁性的物质,凡是用铁做的东西,都成为磁铁的——

  生:好朋友!

  师:好,我们已经顺利通过第一关,你们还想不想通过第二关?

  生:想!

  师:第二关更有难度了,你们都有信心探索、发现它的秘密吗?

  生:有!

  师:第二道难题在书本44页。

  师:看完老师演示再动手,行不行?

  生:行!

  (师边演示实验边解说)

  师:老师手里拿着戒尺和磁铁,它们都上不能倾斜的,如果倾斜了,实验的数据就不够精确了。我把磁铁放在离我戒尺1厘米高的地方,老师手里的尺子和磁铁都没有倾斜?

  生:没有!

  师:看发生什么现象?你们数一数,看它能吸引多少颗钉子?好,把它们移过来,然后去下来,数一数,把数据记录下来,再把这些的钉子拿回去,把磁铁放在离戒尺2厘米、3厘米、4厘米的地方,看看你们又发现什么?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一些同学负责实验,一些同学负责数一数,一些同学负责记录,心动不如行动,好,马上动手!

  (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实验,师巡视)

  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数字从上到下有什么变化?

  (投影学生实验记录书数据)

  生:第一组在1厘米的地方是60颗钉子,在2厘米的地方是55颗钉子。

  师:哦,就是,磁铁在尺子1厘米的地方的钉子总比在2厘米的地方多。

  生:磁铁在尺子1厘米的地方所吸的钉子最多,在2厘米的地方就少一点,在3厘米的地方就为0。

  师:哦,因为它的磁力已经很弱了,所以吸引到的钉子数量为0。

  师:磁铁在尺子1厘米的地方是最——

  生:近。

  师:所以磁铁吸引到的钉子数量就最——

  生:多。

  (师板书:距离近,磁力强)

  师:相反,在它距离远的时候,它的磁力就——

  生:弱。

  (师板书:距离远,磁力弱)

  师:同学们,用刚才所学到的知识,把钉子很快地送到盒子里面去。

  (各小组用磁铁把大头针放回原来的盒子里)

  师:通过同学们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了磁铁的第二个秘密。

  (出示秘密二:距离近,磁力强;距离远,磁力弱)

  师:我们闯过了一关又一关,终于见到了我们的新朋友——磁铁的庐山真面目,终于领教了我们的新朋友——磁铁的真本领。磁铁的好朋友钉子不小心被风沙淹没了,你们能用今天所学的本领把钉子安全地送回家去吗?

  (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实验)

  师:科学王国的科学家们很满意我们今天的表现,委托我发一沓的荣誉证书给你们留念。

  (派发奖状给各小组)

  师:今天,上了这节科学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知道磁铁能吸引住铁的东西。

  生:我知道磁铁的磁力跟距离的远近有关系,距离近,磁力强;距离远,磁力弱。

  生:我学到了搞科学研究必须要多动手。

  师:说得真棒!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一位新朋友,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一种学习习惯,不管遇到任何事情,都得多动手,多动脑,才能学到知识,懂得道理。长大后才能成为科学王国里的其中一名——

  生:科学家。

  师:噢!看看手表,时间已经差不多了,科学王国就要关上大门了,我们该回去了,好,我们跟科学王国说一声——

五年级科学课件7

  1.折形状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识别复杂形状由哪些基本形状构成。

  2.能够将自然界的生物形状与人使用的物品进行形状比较。

  3.能够开展实验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复杂形状是由简单形状构成的,认识一些简单形状。

  2.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承受力的大小也会改变。

  3.了解一些不易变形的物体承受力。

  4.知道改变形状以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应用很广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自然界生物奇妙的形状和结构,感叹它给人们带来的启示。

  2.体验与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乐趣。

  3.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生产,生活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教学难点:

  使蛋壳的切口尽量*直。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模型:圆锥体、圆柱体、立方体、球体、蛋壳8个半圆,纸筒24个,两块板(师提前必须预做实验P18)

  生准备(1)三角形纸筒、四边形纸筒、六边形纸筒、圆柱形纸筒(高度一样,底部周长一样,纸张一样,图画纸好)(2)带几张纸。

  教学过程:

  一、认识四种基本图形

  1.(出示各种图片或实物)

  谈话: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物体,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形状,你能说出下列物体是有那些形状构成的吗?

  2.讲述:物体有各种形状,但大多数物体是由圆锥体、圆柱体、立方体、球体四种基本形状构成的。

  二、探究不同形状的纸的承受力。

  1.谈话:纸是我们最常见的材料之一,你能想办法给纸张改变一下形状托起一本书吗?

  2.学生分组讨论。

  3.老师让学生拿出提前做的各种筒形纸。

  4.谈话:我们怎么来比较这几种不同形状的纸,谁的承受力大呢?

  5.学生讲述方法。

  提醒:比较的时候在哪些方面应该保持相同的呢?如何比较结果?

  6.谈话:我们用书本检测承受力,因为书本可以一本一本地放,测试时,要轻拿轻放,尽量减少书本对纸筒的撞击力,放书本是要对准纸筒中心,以防倾倒,一个纸筒只能做一次实验,不可重复使用,因为纸筒被重物压皱后,承受力大幅度下降,会影响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7.学生实验,并做好记录。

  纸筒形状

  承受力

  纸筒形状

  预测

  实际

  三角形

  正方形

  六边形

  圆筒形

  8.小结:

  三、了解各种形状在生活中的应用。

  1.P18图,提问:下面物体是根据什么原理做成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2.讨论: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也是有牢固的形状?

  四、拓展。

  1.演示(出示蛋壳)薄薄的鸡蛋壳好像弱不经风,猜猜多少本子能将它压塌呢?

  2.演示,P18圆筒实验,人站在上面。

  (两个演示实验都是先预测老师再演示)

  3.看了刚才两个实验,你有什么想法?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留心观察身边各式各样的物体,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改进它们的缺点?

五年级科学课件8

  【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每组一份:长方形扁纸盒两个,黑布、塑料薄膜、玻璃片、蚯蚓15条、干土、湿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见过蚯蚓吗?一般在什么地方见到它们?你们觉得蚯蚓喜欢怎样的环境?

  2、学生自由发表。

  二、实验一: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

  1、我们先来研究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该怎样设计实验呢?

  2、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导他们进行对比实验,并注意控制条件。

  3、出示实验器材,讨论实验步骤:

  (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

  (5)再做2次。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三、实验二: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

  1、过渡:那么,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呢,让我们也来设计一个对比实验。

  2、学生设计实验,自由发表自已的。

  3、教师出示材料,在交流中概括出比较合理的实验步骤:

  (1)在另外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干燥,一边湿润。

  (2)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3)3一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

  四、动物对环境的需要和适应:

  1、让学生归纳:蚯蚓适合怎样的生活环境?

  2、过渡:跟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3、学生看书11面的图片,说说这些动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4、拓展:当环境不适应动物生存的时候,它们会重新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否则它们将难以生存。谁能说说相关的例子吗?

  五课外作业

  1通过学习, 请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 进行饲养并将你伺养小动物的情r记录下来, 看看你能不蚀

  能发现一些小动物的习性.

  六教后反思: 略

五年级科学课件9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知道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现象。

  2.知道反射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3、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

  过程与方法

  1.按照要求正确进行实验操作。

  2.学习小组分工合作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2.知道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认识光的反射现象及其规律

  三、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课件、潜望镜模型

  分组实验:激光镭射笔、小镜子、水槽、蓝墨水和牛奶混合物、靶心等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同学们在上节课中都了解了光的传播路线,光是怎样传播的呢?

  2)既然光是以直线传播的,那么如果我把激光笔对着桌面,光点会投射到哪里呢?

  3)现在我不改变激光笔的方向,你有没有办法让射在桌面的光点跑到天花板上去?(请一名同学来试一试,做一做)

  4)刚才我们发现,光在碰到镜面的时候,有没有继续沿直线传播呢?这种现象称之为什么?(板书:光的反射)

  过渡:刚才我们在将镭射笔的光点通过镜子反射到天花板上的时候,有没有看到光走过的路线?想不想更清楚地了解光反射的规律呢?今天老师给同学了准备了一些材料。(出示实验装置:水槽、装在水槽里的镜子,以及蓝墨水和牛奶的混合液体)

  2.分组实验,观察光的反射和二次反射现象。(两个分组活动整合,分别为任务一和任务二)

  1)一起学习完成任务一所要掌握的方法,解读实验细则:

  * 激光镭射笔沿着水槽内壁射向指定的光点

  * 改变射入光线的角度,进行观察

  * 用直线表示光的路线并用箭头表示方向,完成光的路线图

  (在小组完成任务一的情况下,搬离水槽,来老师这里领任务二)

  2)小组自学实验方法,分工合作,挑战完成任务二,知道光的二次反射现象。

  如图所示:将科学书竖立在桌上当障碍物,激光笔和靶心分别位于障碍物的两侧,不改变激光笔的位置,利用两面镜子,使镭射笔的光点越过障碍物射中靶心,并完成光的传播路线图。

  3.汇报研讨,光的反射以及多次反射的规律。

  1)汇报完成任务一的情况,说说自己的发现

  2)在任务一的基础上,汇报任务二完成的情况。

  4.讨论: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运用光的反射的例子呢?(光反射现象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危害)

  1)马路上的反光镜(凸镜)

  2) 医生戴的额镜,奥运火炬的取火(凹镜)

  3)潜望镜(二次反射),重点讨论。

  4)光污染:玻璃幕墙 黑板反光

  5.小结:光在遇到镜面的时候,会改变传播路线,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也叫分光。反射光线也是沿直线传 播

  五、板书设计:

五年级科学课件10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全面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方案范文.库.整.理^和课程内容,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为宗旨。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 ,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围绕认识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针对“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物质世界”进行探究,安排了“听话的电磁铁”、“地球的运动”、“显微镜下的世界”、“遗传和变异”、“青春活力”、“我们怎样做计划”6个主题单元,共21课,设计安排了53个活动。

  “听话的电磁铁”:教材按照教-扶-放的梯度编排,重点指导学生制订实验研究计划,让学生在计划的指导下探究影响电磁铁的磁力、磁极变化的因素,了解电磁铁的原理与应用。

  “地球的运动”:教材按照从学生身边可接触到现象的研究到原理发现的顺序编排,重点指导学生制订观察计划,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研究地球的运动及因地球的运动而引发的自然现象。

  “显微镜下的世界”:教材按照由浅入深的梯度编排,重点指导学生制订调查计划,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途径了解微生物世界的多样性,它们的生存方式以及它们对整个生物界的作用和意义。

  “遗传与变异”:教材按照从认识到利用的层次编排,通过观察、阅读、调查等方式了解生物遗传与变异的特性,关注与生物繁殖有关的生物技术。

  “青春活力”:教材按照存在变化——怎样变化——青春期的变化编排顺序,在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中找到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在阅读与辨析中了解青春期主要身心发展特点及青春期的健康常识。

  “我们怎样做计划”:反思学期学习中做过的计划,总结制订计划的经验,懂得制订出一个可行的研究计划的重要意义,然后引领学生将总结的方法理论进行又一次的运用。

  本册教材将在学生能针对探究活动提出大致思路的基础上,学会制订合理、可行的计划,训练学生用清晰的思路,规范有序的操作和正确的方法搜集证据、验证假设。培养学生制订计划的能力对于提高他们科学探究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教学措施:

  1、开展生动的科学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2、建立科学文件夹,记录学生在科学课上的学习进展情况。文件夹包括以下内容:科学课笔记本、自己搜集的文字、;图表、图片、照片、观察报告、实验报告、记录表、评价表等。并在期末对学生做的文件夹进行展示与评比。

  3、发挥评价对学习和教学的促进作用。教材提供了活动评价、单元自评、综合评价等到三类评价工具供教师和学生使用。采用形成性评价,使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4、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5、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f)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

  6、积极参与新教材实验。

  7、开展环境教育,进行生物种养殖的课外实验,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

  五、课时安排:(每周3课时)

  周 次 教 学 内 容

  第一周 制作电磁铁

  第二周 电磁铁的磁力 磁极

  第三周 生活中的电磁铁

  第四周 太阳与影子 昼夜交替

  第五周 昼夜是怎样形成的

  第六周 一年四季 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第七周 解开生物体结构的秘密

  第八周 无处不在的微生物

  第九周 微生物怎样生活

  第十周 微生物的功与过

  第十一周 从种瓜得瓜说起

  第十二周 找遗传规律,育良种

  第十三周 神奇的基因工程

  第十四周 我们在成长 成长曲线

  第十五周 男孩与女孩

  第十六周 制定计划 科学自己做 我也能成功

  第十七周 期末考查


五年级科学课件10篇(扩展3)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3篇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1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

  2、能绘制温度变化曲线图和物体影子长度变化曲线图,并能分析曲线图发现一天里温度与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

  3、培养、训练学生的空间思维与想象力。

  4、设计制作一个太阳钟。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能与同学团结合作,开展小组的研究活动。

  7、科学知识。

  8、知道一天里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情况及所引起的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 认识一天中随着太阳高度的变化,物体的影子会发生方向与长度的变化。

  9、认识一天中气温也会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而变化。

  10、知道能够利用影子的变化来测定时间。

  11、知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的运动模式,能利用太阳辨认方向。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提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一下太阳与影子的奥秘,愿意吗?板书课题。

  二、探究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

  (一)了解学生已有认知

  1. 看书上的插图,小结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

  2. 大家认为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与影子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把大家都认同的意见记下来。

  3.分组汇报(提示倾听,避免重复发言)。

  学生每回答一条教师都询问大家:“你们同意这种观点或这种说法吗?”教师在副板书处做好记录,对于学生有争议的意见做上记号,暂不作评判。

  (二)提出问题,作出预测。

  1.提出问题:一天中,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物体的影子、气温到底会怎样变化呢?

  2.分组讨论,作出预测,把预测的结果写在科学文件夹上

  (三)探讨观察方法,设计观察计划。

  1.那么你们认为怎样观察可以验证我们的预测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制定观察计划。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的计划最可行。

  2.拿出科学文件夹,学生讨论设计,师巡回指导。

  3.交流讨论的结果,师评价激励:

  ①选择观察物 要选择空旷地直立的物体影子做为观察的对象,旗杆、教学楼影长不容易测定,可选择排球架、单双杠等。如果没有可以用来观测的对象,亦可以在小木板上立一根小杆,再将其放在阳光下用来观察。(观察过程中形成影子的标志物不能移动) ②观测项目 太阳的位置、高度,影子的方向与长短。

  ③观察间隔时间 每隔一节课观察记录一次。

  4.重申活动纪律。(团结协作,不做与上课无关的事)

  (四)、室外观察,搜集数据

  1、组长领队下楼,保持安静。

  2、分组,合作实验,搜集数据。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不良现象。

  三、总结(提前5分钟*室)

  1、评价刚才学生的室外实验表现。

  2、要求学生下午利用课间活动时间继续观察,记录结果,探索它的规律。

  3、明确下节课内容:下节课我们将对这节课观察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总结出其中的奥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究太阳和影子的奥秘。(板书课题:太阳和影子)

  二、新授

  (一)影长与气温的关系

  1.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观测数据

  2.组分析观察结论,说一说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的变化和气温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3.交流观察结果,共享我们的发现。

  4.讲解如何把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和气温变化的数据整理成曲线图:纵轴表示影长(气温),横轴表示时间。

  5.学生自己将数据整理成曲线图(先让学生用铅笔在曲线图上画。)

  6.析曲线图:

  ①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什么时候最长?什么时候最短?

  ②一天中气温又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讲解一天中最高气温不在中午的原因。) ③我们还有什么发现?

  (二)制作太阳钟

  1.介绍古代的太阳钟——日晷

  ①铺垫孕伏 “哪位同学能告诉我现在几点了?”“你们是通过什么知道现在的时间?”(手表;上课的时间表)“那么在古代,还没有手表的时候,人们又是怎样判断时间的变化呢?”

  ②学生阅读19面的资料,了解日晷。

  ③播放视频:日晷。老师对日晷的计时原理进行适当的讲解。

  2.制作太阳钟

  1.制作简易太阳钟

  ①谈话:古代的劳动人民,通过自己的长期观察制作了各种形状的日晷,你们想做一个属于自己的日晷吗?

  ②小组讨论制作方案,共同讨论如何给自己的太阳钟标上刻度,画出设计图。

  ③动手制作。

  ④展示、评比。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当环境条件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设计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情感、态度、价值观:意思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教学过程】:

  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1、说说自己种下的绿豆芽生长的怎样了。

  2、为什么大家的绿豆芽生长的不一样呢,怎样才能让绿豆芽生长的更好呢?

  3、讨论影响绿豆芽生长的因素,教师随机板书。

  二、实验一: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

  1、讨论: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那么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

  2、该怎样来设计对比实验呢?

  重点指导:

  (1)我们只能改变哪些条件?不改变哪些条件?

  (2)两组的绿豆芽需要一样多吗?

  (3)改变了条件是不是对绿豆芽生长产生了影响,我们怎样才能知道?

  3、学生完成实验方案,交流。

  4、提供实验记录表,引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采用图画和文字记录下绿豆芽的高度、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等)

  三、实验二: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

  1、拿出事前做的绿豆芽对水需求的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教师介绍实验: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终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2、讨论:这5粒绿豆种子的生存的环境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环境对绿豆种子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什么我们这样推测?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

  3、概括: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四、观察更多的植物适应环境的图片:

  1、比较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叶的不同。

  2、香蕉、松树、仙人掌分别生长在什么地方?

  3、这三种植物的叶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4、说说*时还看见有关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3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2、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3、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过程与方法

  1、对光和热的关系作出推测

  2、通过用多面镜子和一面镜子照射探究光与热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自然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二、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凹镜、凸镜,相关课件及图片

  分组实验:小镜子、温度计、不锈钢勺、放大镜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以及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带给我们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光的多少与强弱和温度的高低有什么关系呢?

  2)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看法

  3)师补充:光源的两大类,热光源与冷光源

  2、光的强弱与温度

  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

  师启发:怎么样才能得到强弱不同的光呢?怎么知道光强与光弱时温度有什么不同呢?

  2)师生共同归纳出实验的两大步骤。

  1、观察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反射的光强弱有什么不同?

  2、用温度计分别测出它们的温度。

  3、将小组数据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

  3)各个小组汇报数据,绘制柱状图?

  4)结合图表,分析一开始的假设?

  3、凹面镜和凸面镜的介绍?

  1)学生阅读书上的资料,并相互说说?

  放大镜、铜镜、奥运圣火的取得、普里斯特列。

  2) 条件许可教师最好演示

  六、作业设计:

  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


五年级科学课件10篇(扩展4)

——五年级科学作文300字10篇

五年级科学作文300字1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这是这次演讲的主题。今天,*科学院研究生院老科学家演讲团团长、博士生导师白武明爷爷来到我们学校,给五、六年级的同学们进行一次科普演讲,让许多同学受益匪浅。

  白爷爷给我们讲了许多关于天文地理的知识,其中,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极光的产生:太阳每次都会向地球喷射能量巨大的太阳风和太阳带电离子,地球的磁场外层叫磁层,磁层可以阻挡太阳带电离子,可一些漏网之鱼进入了地球,使大气中的氧分子和氮分子产生了热量,最后以光的形式在天空中释放出来。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这句话,白爷爷在演讲*提到了四次。白爷爷所说的`大陆漂移学说提出者魏格纳,就是每天都盯着世界地图,天天拿着地图观察、钻研,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他发现各个洲能很吻合地拼接起来。同学们,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你就是下一个魏格纳。

五年级科学作文300字2

  我有许多同学,他们都有自己的理想,有的长大想当一名警员,有的想当一名医生……而我,想当一名科学家。

  假如我是一名科学家,我会发明一种笔,大概大家也都用过水性笔,只要水性笔的笔芯用完后,都要换笔芯,如果要绘画的话,还要换成水彩笔来涂色,而你如果用了我发明的这种笔,就不用为此而烦恼了。这种笔上有永远用不完的笔芯和控色系统,只要对着笔芯说出颜色的名称,它就会变成自己想要的颜色。

  假如我是一名科学家,我还想发明一种床,你需要时,这床会发出轻柔的音乐,床体会散发出淡淡的`熏衣草的香味,让你安睡,做一个美好的梦。对了,如果你工作累了,躺在床上,它就会把夜间的美景投射在天花板上,让人无限遐想。这么神奇的床是用什么当原料的呢?告诉你吧!这神奇的床是用电的,而这些电都来自太阳能板,白天,它们吸收太阳光,晚上,把它们都释放出来,怎么样?够牛吧!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研制出人们想要的东西,造福人类。

五年级科学作文300字3

  我有一个远大的理想,就是当一名伟大的科学家。

  当科学家有很多好处,比如能把许多的难题攻克掉,还能从这些被攻克的难题中挑选出有价值的,造出能为人类提供方便的东西。或许还能让人们去探索外面的世界呢。尤其当自己被别人赞扬的时候,被载入青史时,那一刻那种自豪感觉真是没法形容了。我觉得科学家是伟大的,因为他们为人类的发展起到了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他们,就不会有现在这么发达的科技,如果没有他们,将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不便。

  不过有句俗话说得好:有利必有弊,当科学家也不是只有好处的,还有一些坏处。首先,科学家不可能只坐在电脑前,打几个字就行了,科学家也不像玩电脑那样,不用担心这,不用担心那。他们要付出一生啊。他们要把所有的定理记住,还要在纸上写上各种各样的算式。而且,他们是冒着生命危险做试验,有可能直接在试验室中死去。最可怕的是要放弃自由,在实验室一遍又一遍的翻看厚厚的甚至倒背如流的书,在这些书中寻找答案。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把试验做成功。

  虽然当科学家要牺牲许多许多,但一想到能为民造福,我的`这个理想就永远不会改变。

五年级科学作文300字4

  今天的科学课上,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叫做:让电灯泡亮吧!

  老师给了每组同学一节电池、一根短短的铜线还有花生粒般大的迷你灯泡。我们按照书上的方法,把铜线的一端紧贴在电池负极的一面,另一头则按在灯光的连接点上,灯泡也要紧贴在电池电池正极,我们四人笨手箱笨脚地把它拼好,可灯泡却在这时候害羞了,不愿露面,我急了,使劲按住电池,电池也跟着闹起了脾气,一下子*了,躺了下去,我们又慌手慌脚地重新组装,但灯泡还是一点动静也没有,我火烧眉毛,听着别组陆陆续续地发出欢呼,实验成功,我们组却还未成功,我更是急得跺脚。第三次实验,我满怀着希望,目不转睛地盯着电灯泡,可它仍然那个样,我彻底绝望了,可我的同桌突发奇想:“会不会是电池没电了?”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呢。新电池是一位敬业的员工,积极配合我们,灯泡也不紧张了,我们组也实验成功了!哦耶!

  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要绝望,要对自己有信心;而且任何事情都要寻求正确的方法,不然,是不能成功的。

五年级科学作文300字5

  我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当一个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出力的科学家。

  如果我当上了科学家,我会研究出最先进的克隆技术,克隆出很多大熊猫和长江江豚,以及稀有的小动物,让下一代看到它们美丽的身影,让世界因为他们而美丽,因为他们而自豪。

  如果我当上了科学家,我会在月球建造一个月球度假村,让来月球度假的人们吃太空的食物和水果,感受太空的神奇和美丽,让来这里的人可以放松心情,忘记烦恼。

  如果我当上了科学家,我会研制出最快的交通工具,它可以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它的`最高时速可达100米/秒,它可以驮着你去太空旅行,它十分环保,节能,是最快最好的交通工具。

  如果我当上了科学家,我会掌控穿棱技术,让速度达到最快,让出行更简单,更方便,更快捷,只要进入传送门,选择去哪里,就可以一下子就到自己脑海中想去的地方。

  我一定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科学家,为此我要更加努力的学习知识,充实自己,早日实现我的梦想。

  五年级:梁恒瑞

五年级科学作文300字6

  体验科技北京,畅想世界城市——科技大讲堂走进京师实验小学。

  今天,李其震爷爷给我们做了许多有趣的科学实验。首先是把易拉罐倾斜的放在水瓶上面,罐子晃晃悠悠的在水瓶上,同学们都提心吊胆的。易拉罐渐渐稳住,原来罐子里装了一点水,所以易拉罐才能*稳地放在水瓶上,这个小实验告诉我们了“*衡性”。同学们热烈鼓掌,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接着,把一个乒乓球放进装满水的水盆里,用卫生纸把一根细长的吸管用力地擦,李老师把吸管对着*静的水面,乒乓球缓缓的流动了,不一会就到了吸管的位置,我十分惊讶,接着把一个又大又圆的苹果放进水盆里,原以为苹果会沉到水底,可奇迹发生了苹果竟漂浮在水面上,老师用擦干净的吸管随意地指引苹果漂移,在做的同学个个目瞪口呆,通过这个实验告诉了我们静电可以引导小物品的“路线”。

  随着时间的流逝,不知不觉就到了说再见的时候,我们深深的感谢李其震爷爷告诉我们那么多的科学道理,我以后一定多读一些科技书,开阔开阔自己的.视野。

五年级科学作文300字7

  我常常问自己,“你的理想是什么?”那时,我的脑海里浮现出许多职业,有教师、文学家、教育家、地理学家等等。但我最喜欢的还是科学家。

  我之所以喜欢科学家,是因为我最近看的一部小说《三体》,那些令人叫绝的技术,令人震惊的宇宙规律,那些令人无不感受到科学魅力的事件……立刻把我吸引了。我想去探究这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假如我是个科学家,我一定不会保守自己的研究成果,我将站在科学界的目光下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而且我不会独来独往,我会与其他科学家一起努力,并与整个科学界共同进退。我还会用自己的努力换取科学的卓越发展。

  假如我是个科学家,我一定不会忘记我的父母、我的老师,因为有了他们的支持与帮助,我才会有那样的成就。我一定不会辜负他们对我的"期望,我会以我的成功来回报他们。

  但是,只有努力才会获得成功。这是一个梦想,只有努力和不懈奋斗,才会成为现实。只有这样才能我们的梦想才会实现。

五年级科学作文300字8

  科学实验又好玩又让我们知道了许多知识,今天,我就给你说2个。

  今天一回到家,我就拿起笔画水粉画。一画完,我就把调色盘放在水池里。我发现水和水粉颜料混合在一起,变成一种颜色,然后我打开塞子,后来水越来越少,颜色也越来越淡,最后,水离池底只剩几毫米时,水变成透明的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苦思冥想,终于想出来了,原来颜料水是有浓度的,水减少时浓度也减少了,所以水越来越淡了。

  我又做了一个实验,把一个大瓶子里装满了水然后又把一个小瓶子放在那个大瓶子里,然后又把一个小瓶子放在那个大瓶子里。小瓶子里面进了一点水,我用手盖住瓶子口,小瓶子向下沉了一点,然后,我把手移开,小瓶子也向上浮,这是怎么一回事?原来手盖住瓶口时,瓶子里压力加大,小瓶子里的空气被压缩,钻进来的`水变多,小瓶子就向下沉,反之,小瓶子则上浮。

  科学实验真好玩。

五年级科学作文300字9

  星期六下午,我无意中发现了一个科学小实验。

  先准备两个透明玻璃杯,然后,在两个玻璃杯里面,一个里面盛10/8的清水,另一个杯里方10/5的清水和10/3的盐水,有筷子把盐水搅匀,再在两个杯水里面同时放两个鸡蛋,这时,我发现了盛清水的杯子里鸡蛋是沉着的,盛清水的杯子里来的鸡蛋是浮着的,这是为什么?

  我在电脑上查了一下;原来盐水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举例:十斤的棉花和十斤一样重,但你把十斤棉花放在水里永远是浮着的,十斤铁就恰恰相反。还有一个例子:在世界的某个地方有个死海,四海里面没有任何活物,因为小鱼在四海上沉不下去,就死在海面上了,人躺在上面也沉不下去,……非常好玩!

  这次的科学实验,让我满载而归啊!

五年级科学作文300字10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这是这次演讲的主题。今天,*科学院研究生院老科学家演讲团团长、博士生导师白武明爷爷来到我们学校,给五、六年级的同学们进行一次科普演讲,让许多同学受益匪浅。

  白爷爷给我们讲了许多关于天文地理的知识,其中,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极光的产生:太阳每次都会向地球喷射能量巨大的太阳风和太阳带电离子,地球的磁场外层叫磁层,磁层可以阻挡太阳带电离子,可一些漏网之鱼进入了地球,使大气中的氧分子和氮分子产生了热量,最后以光的形式在天空中释放出来。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这句话,白爷爷在演讲*提到了四次。白爷爷所说的大陆漂移学说提出者魏格纳,就是每天都盯着世界地图,天天拿着地图观察、钻研,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他发现各个洲能很吻合地拼接起来。同学们,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你就是下一个魏格纳。


五年级科学课件10篇(扩展5)

——幼儿园科学课件10篇

幼儿园科学课件1

  活动目标:

  1 .知道汉字是*人发明的文字,产生自豪感。

  2 .在猜猜认认中了解我国最早的文字“象形字”,并对汉字有兴趣。

  活动准备:

  课件(有趣的汉字),有趣的汉字操作包、汉字卡片:人、口、手、牛、羊、马、鱼。

  活动过程:

  1.引出汉字

  播放课件,引导幼儿找找哪些字是汉字。

  小结;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文字,汉字是我们*人发明和使用的文字。

  2.汉字演变

  引导幼儿看看、说说图片上的汉字的由来。

  3.交流相关经验

  (1)出示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字,如:幼儿园 邮电局 新闻

  你看见过这些字吗?你在什么地方见过?

  (2)提供一些小图书,让幼儿圈出认识的文字。

  4.找汉字。

  (1)让幼儿找出象形字对应的汉字。

  (2)和幼儿一起检验。

  (3)学着大声读出简化字。

幼儿园科学课件2

  活动目标

  1、能够说出几种常见水果的名称及其主要特征

  2、学会运用“我喜欢......,它的颜色,形状,味道”的句型

  3、喜欢吃各种水果,知道多吃水果好处多

  活动准备

  PPT(水果图片)、水果谜语、画纸画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

  展示水果与谜语,引出水果的主要特征

  1、小朋友们,老师问你们,你们喜欢吃水果吗?

  2、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水果,想请小朋友认认都是哪些水果?

  2、小朋友们,现在王老师告诉你们:我喜欢一种水果,就在这图片上,但我不想告诉你们,我现在用猜谜的形式让你们猜,看看哪个小朋友猜的对,好不好?(竖起你们的小耳朵,挺好了哈)

  兄弟几个真和气,天天并肩坐一起,少时喜欢穿绿衣,老来都穿黄衣裳。--香蕉

  引导幼儿初步接触:我喜欢香蕉,弯弯的,它的颜色是黄色的,吃起来甜甜的。

  二、提问小朋友问题

  现在你们都知道老师喜欢的水果是香蕉,那我也想知道小朋友们喜欢的水果是什么,哪个小朋友可以告诉我?

  引导幼儿学会运用“我喜欢……,他的颜色,形状,味道”这一句型

  哇,小朋友们都很棒哦,来给自己放个大鞭炮,好不好!

  其实,除了你们喜欢的这些水果啊,老师还准备了几种你们不常见的水果,你们想不想看啊?--出示PPT,教小朋友们了解其它水果名称

  (猕猴桃、荔枝、榴莲、火龙果)

  小朋友有认识这个的吗?来跟着老师读两遍

  三、了解吃水果对身体的好处。

  好了,图片看完了,你们了解了几种水果的主要特征,老师也知道你们喜欢吃水果,可是哪个小朋友可以告诉我她为什么喜欢吃水果呢?也就是吃水果有什么好处呢?老师及时给以肯定。

  学生:(有营养,身体长得更健康)(水果味道可好了,甜甜的。吃水果解渴,苹果可以补充水分)

  老师:其实,你们说的都对,但是除了小朋友说的这些,水果里面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有助于我们增强抵抗力,我们就会少生病,身体变得棒棒的,更健康了(小朋友们,你们懂了吗)

  四、给水果填颜色

  既然水果对我们这么重要,那我们是不是应该多吃点水果呢

  现在还有一个任务需要大家完成,我这里有一些水果,你们看与图片上的有什么不同啊?--水果没有颜色

  你们看像不像没穿衣服啊,秋天来了,那它们是不是很冷啊,需要你们来帮它们涂色,穿上外套。

  我现在给你们做个示范:看,我喜欢红色的苹果,我就给它涂红色,穿上红色的外套。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什么颜色的水果,你就帮它们涂什么颜色。

  好了,小朋友们都画好了,向后转,请把你们的水果举起来给后面的客人老师欣赏一下吧!

幼儿园科学课件3

  活动目的:

  1、继续感知物体的排序,进一步理解标记图。

  2、探索按物体大小排序的规律,并在观察、 操 作中体验发现的快乐。

  3、愿意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 幼儿操作材料 (附后)

  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一,引起幼儿兴趣

  1、师:"这是谁?你们喜欢他们吗?"

  2、师:"今天喜羊羊和美羊羊邀请小朋友去做客,你们高兴吗?"

  二、探索按物体的大小排序的规律

  1、播放课件二

  (1)、师:"到羊村要经过树林,小朋友仔细看下,这些树是怎么排的呢?"

  (2)、幼儿观察、讨论,讲述自己的发现。

  (3)、师幼共同小结:树是从标记红旗下面开 始,按一棵小一棵大一棵小一棵大的规律排列的。

  2、 播放课件三

  观察石头的排序,幼儿讨论、讲述石头的排序规律。

  3、 播放课件四

  (1)、观察、讨论、讲述蘑菇的排序。

  小结:树、石头、蘑菇是从标记红旗下面开

  始,按照一个大一个小,或者一个小一个大的

  规序的。

  三、幼儿操作活动

  1、师:"哎呀,不好了,美羊羊被灰太郎和 红太狼抓走了,看,这是灰太狼、红太狼留下的脚印,大脚印是灰太狼的,小脚印是红太郎的,我们要救美羊羊,就要找出脚印的排列规律,才能跟着脚印走。"

  2、幼儿操作,师巡回指导。

  四、结束

  播放课件五

  1、 师:"我们跟着脚印找到灰太狼的家了,请小朋友的爸爸妈妈帮着赶走灰太狼,就出美羊羊。"

  2、美羊羊救出来了,我们一起唱歌庆祝吧。

  五、活动延伸

  活动角投放颜色不同、大小不同的物品、圆点,供幼儿练习排序。

幼儿园科学课件4

  教学目标

  一、通过实验操作自制小电池,使幼儿知道在盐水中灯泡能亮。

  二、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探索的兴趣。

  教学准备

  一、每人一套:固定在塑料板上的碳棒、锌片一个;盛有水的烧杯一个带夹子的小灯泡及电铃一个,勺子一个。

  二、一号干电池一节,剥开的电池一个。

  三、每两人一杯盐。

  教学过程

  一、出示小灯泡,引出电池。

  提问:小灯泡亮不亮?为什么能这样?

  二、以小故事形式介绍电池是怎么发明的。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外国的科学家,名叫伏特,他特别喜欢做各种实验。有一次,他在做实验的时候,把两种金属放到化学药品中,结果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在这里产生了电,于是世界上的第一个电池就被发明出来了。

  伏特就成了发明电池的科学家。我们小朋友也爱动脑筋,喜欢做小实验,今天我们都来做一个小小科学家,自己来做一个小电池。

  三、做一个小小科学家,自制小电池。

  1、用剥开的电池,介绍碳棒、锌片

  2、教师示范制作小电池。把灯泡上的两个夹子,分别夹在锌片和碳棒上,放进有水的烧杯中,灯泡就亮了。

  3、自己做小电池,放进准备好的`清水中试一试。

  (1)教师检查夹子夹的对不对。

  (2)观察小灯泡亮不亮。

  4、在杯中加入盐试一试。

  (1)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操作情况。

  (2)提问:你的电池是怎样做成的?

  刚才加入很多盐为什么不亮?(需要搅一搅,让盐水溶入在水里)

  (3)请没有做成小电池的小朋友再试一试。

  5、小结:刚才在没有加盐的清水中灯泡不亮,在盐水中灯泡就能亮。

  四、有趣的小电铃

  1、教师出示小电铃夹在自制的小电池上,小电铃唱歌了。

  2、朋友每个人拿一个小电铃夹在自制的小电池上试一试。提示:看看别人的夹子是怎样夹的。

  3、提问:你的小电铃为什么能响?为什么小电铃不响?

  4、小结:电铃上的夹子有两个,一个红颜色、一个黑颜色,夹子只有夹对了才会响,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等小朋友长大以后学了更多的本领就会明白的。

  五、扩展知识。

  今天咱们做了小电池,你还知道有哪些电池?(干电池、BB机上用的电池、表上的纽扣电池,充电电池……)这些电池都是人们动脑筋发明出来的,小朋友今后也要多动脑筋,长大以后发明出多种多样的电池。

幼儿园科学课件5

  活动目标:

  1、认识两种水果,能准确的说出两种水果的名称。

  2、幼儿通过视觉、嗅觉、味觉说出水果的颜色、形状、味道等特征。

  活动重点:能准确说出水果的名称。

  活动难点:能说出水果的颜色、形状或味道

  活动准备:

  水果实物、切好的果盘、神秘袋两个、神迷盒两个、牙签若干。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

  二.基本活动

  1、出示神秘袋

  师:“宝贝们,看。今天老师带来两个神秘的袋子,里面有好多的好吃的,想不想吃?(想)

  师:“那你们知道里面装的什么好吃的吗?”(不知道)

  师:“老师也忘了里边装的什么啦?我来……(老师假装往出拿)诶,老师请两个小朋友来帮老师,谁愿意来?”

  师:“***、***你俩来摸一摸”(请幼儿过来,先摸一摸,提醒幼儿只能摸一个)“***猜一猜,你摸到了什么呀?”“宝贝,那你摸到了什么呀?”(幼儿进行猜测,是哪种水果之后再拿出验证)

  师:“那我们拿出来看一看,到底是不是**?”

  (通过引导,幼儿说出水果的名称,了解水果的外形特征。例如,苹果)

  师:“呀,这是什么啊?苹果。那***猜对了没有?拍拍手吧。

  师:“谁能告诉我这个苹果是什么颜色的呀?它长什么样子的?”(如幼儿说不来提醒是圆圆的还是长长的)。

  运用此方法,逐个拿出认识苹果,香蕉。

  2、闻一闻

  师:老师这儿还有两个漂亮的神秘盒,里边也装了好吃的,这次老师不要你们用手摸,要让你们用小鼻子闻一闻里边装的是什么?(老师请若干幼儿来闻一闻是什么水果。并拿出来验证)

  3、尝一尝

  师:“宝贝们表现的真棒,想不想吃?那怎么样才可以吃啊?”(苹果洗洗吃、香蕉剥皮吃,在了解水果的吃法过程中,引导幼儿复习水果的名称。)

  师:“老师这儿给你们准备了洗干净、切好的水果,我们一起来尝一尝,看看他们是什么味道的。”

  (1)、请几个幼儿先来尝一尝,说出你吃的是什么水果,是什么味道?

  (2)、请几个幼儿将眼睛蒙起来吃,吃完告诉大家吃的是什么水果,是什么味道?

  (3)、幼儿分组吃不同的水果,吃完告诉老师你吃的是什么水果它是什么味道的。

  三、结束活动

  师:“宝贝们,苹果和香蕉好不好吃呀?苹果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啊?什么味道的啊?香蕉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什么味道的啊?”(最后总结,复习水果名称,颜色和味道)

  师:“今天老师在外面也藏了一些水果宝宝,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好吗?”

  和幼儿去户外找,结束活动。

幼儿园科学课件6

  活动目标:

  1、 通过各种感官对比感知,认识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物理特性和水能溶解特定物质(糖、盐等)的化学特性2、 了解水的用途,知道节约用水3、 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培养幼儿对周围生活的关注准备:

  1、每桌一杯清水,一杯牛奶,一杯醋2、小勺子,吸管,温开水,盐、白砂糖3、彩色塑料物件,石头,洗衣粉活动一: 认识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过程:

  (一)引导活动,猜谜语,激发幼儿的兴趣"手抓不起,刀劈不开,洗脸洗手,都叫他来"(二)基本活动1、 水是没有颜色的出示一杯牛奶和一杯水,让幼儿比较,说出:牛奶是什么颜色的?水呢?

  2、水是没有气味的出示一杯醋和一杯水,幼儿闻一闻醋,再闻一闻水,说说水有没有气味3、水是没有味道的幼儿尝尝甜牛奶,尝尝醋,尝尝水,比较:水有没有味道?

  4、水是透明的在牛奶杯中和水中各放一块颜色鲜艳的糖,对比观察:为什么牛奶中的糖块看不见?水中的看得见?

  5、小结:水是无色,无味而且透明的

  活动二:

  过程:

  (一)引导活动1、出示两杯开水,一杯放了糖,一杯没有放糖,问:这两杯水一样吗?看上去一样,喝一喝呢?

  2、请个别的小朋友尝尝3、问:为什么这杯水会是甜的?

  (二)基本活动1、引导幼儿对比观察糖和水的颜色味道,分别是白与无色,甜与无味2、将白糖放进水里轻轻搅动,慢慢的,糖不见了,白糖到哪里去了?

  3、用吸管吸一口水,看看味道怎么样?

  4、再用盐做一次实验5、小结:水能溶解糖和盐

  (三)巩固活动1、讨论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里?

  2、让幼儿把老师提供的石头,彩色塑料物件,洗衣粉等东西放在水里,过一会儿或搅动一下,看看哪些东西不见了?它们都到哪里去了呢?

  3、提醒幼儿回家继续做类似的实验活动三:讨论水有什么用途呢?小朋友应该怎样节约用水?

幼儿园科学课件7

  活动目标:

  1、知道动物会用保护色、盔甲、逃跑、硬刺等方法保护自己,初步理解"仿生学"的含义。(活动重点)

  2、在交流、分享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基础上,能知道人类从动物的一些特征中获得启发进行的发明创造。(活动难点)

  3、萌发对动物奇特的保护自己方法的好奇心,体验探索动物世界奥妙的乐趣。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利用保护色、盔甲、硬刺等方法保护自己的动物图片。

  (2)动物和由其得到启示所发明物品的操作卡片,每两个幼儿一份:鸟、刺猬、公鸡;

  飞机、叉子、乌龟、*、闹钟、鲨鱼、潜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交流活动,了解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

  1、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你和家人都一起观察了哪些小动物,它们都有哪些特殊的本领呢?遇到危险的时候它们会怎样保护自己?(谁大胆起来说一下)

  2、幼:我知道乌龟的本领,它遇到危险可以把头缩到龟壳里……

  3、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幼儿所知道的动物出示相应的图片,师幼一起观察。

  二、出示常见动物的图片,了解动物自我保护的本领。

  1、教师分别出示(蝴蝶、青蛙)的图片,并提出问题:小朋友们,蝴蝶和青蛙*时都生活在哪里啊?(花丛、陆地)它们会用什么方法保护自己呢?(身体的颜色)

  师:宝贝们说的真不错,它们身体的这种颜色叫保护色,蝴蝶很漂亮,它身上的颜色飞在花丛中就像花儿的颜色比较相似;

  青蛙身体上是绿色的,它在陆地上抓害虫时不易被敌人发现;

  所以说蝴蝶和青蛙的自我保护方法就是利用保护色,用自己身体上的颜色来保护自己不被伤害。

  2、教师依次出示乌龟、兔子、刺猬等动物图片,让幼儿了解它们可以用盔甲、逃跑、硬刺的方法保护自己。(教师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大胆发表见解)

  3、教师小结:在大自然中,无论是生活在哪里的动物它们都有保护自己的本领,有的动物油保护色,有的动物有盔甲、硬刺等,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自我保护的方法。

  三、通过联想、操作,知道人类可以从动物身上得到发明创造。

  1、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猜测这是根据什么动物设计的,并说出理由。师:宝贝们,它是根据什么动物设计的?(乌龟)为什么?

  2、再次出示潜艇和装甲车等的图片,让幼儿想象:根据这些小动物的本领,人们可以发明什么?(鼓励幼儿大胆交流猜想)小结:原来在动物界中,它们有这么多的特殊本领啊!人们通过乌龟的硬壳发从制造出*,装甲车。蝶的保护色中发明创造了迷彩服,这样迷彩服颜色与周围环境相似,就不易被敌人发现了;

  从青蛙游泳的姿势中,发明了蛙泳,成就了很多运动健儿的蛙泳技能。

  3、幼儿每人一盒操作盒,盒里装有小动物和根据动物本身发明的物品,请幼儿帮它们配对,并大胆说明配对理由。

  (公鸡-闹钟,鸟-飞机,刺猬-叉子)

  小结:让幼儿理解"仿生学"的含义,人们看到了会飞的鸟,发明了飞机;

  根据蝴蝶的颜色,发明了迷彩服;

  根据刺猬坚硬的刺,发明了叉子;

  这些发明创造都是模仿了动物本身特殊本领发明的,这种技术就叫"仿生学"。所以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动物,动物的存在给人类很多启发,才能发明出这些对人们有用的东西。让人们的生活很方便、很快乐,我们也要爱护这些小动物。

  四、引导幼儿想象还有哪些动物有特殊本领学习,结合"仿生学"的含义大胆猜想可以发明什么物品,并讨论交流自己该如何保护动物。

  1、师;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知道了这么多小动物的特殊本领,除了这几种常见的你还知道哪些?它们可以启发人们发明什么呢?

  2、师;

  小动物这么有用处,那你该如何保护它们呢?

  3、教师小结:我们人类从动物身上学到了这么多本领,发明了这么多有用的东西,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它们,保护它们,和小动物和谐相处,不去伤害它们。

  活动延伸:

  活动区时,请幼儿在美工区将认识的动物及根据它们本领发明的东西用表征的方式画下来,张贴到主题墙上。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幼儿园科学课件8

  活动目标:

  1.感知影子的颜色、形状,获得有关影子的具体经验。

  2.对探索影子的活动产生兴趣,提高细致的观察力和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实验材料:一个美丽的布娃娃。

  2.幼儿已获初步经验,玩过踩影子的游戏。

  3.时间安排:有阳光的日子。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发幼儿对影子的探索兴趣。

  1.教师:你们认为人有影子吗?你的影子在哪里?你的影子是什么样的?请你把它画下来。

  (二)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影子的特征。

  1.教师:你的影子是什么样的呢?

  2.分组实验:教师引导幼儿在阳光下做各种动作,观察影子的颜色和形状变化。

  3.借助布娃娃玩具,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布娃娃和影子的不同。教师:美丽的布娃娃穿的衣服是什么样子的?布娃娃影子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教师:布娃娃举起双手,她的影子怎么变化了?

  (三)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自己和影子的不同。教师:你和你的影子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四)绘画记录,请幼儿把自己和自己的影子画下来。

  1.教师提醒幼儿思考怎样画出自己的身体和影子。

  2.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是哪个?

  3.教师和幼儿讨论:影子在身体的什么位置?

幼儿园科学课件9

  教学意图:

  核桃是孩子们爱吃的干果,孩子的好奇心强,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有此生成了此活动。我想通过开展过此活动,激发了幼儿的探索兴趣,并通过看、摸、碰、滚、尝等活动,让幼儿充分感知核桃的特征,同时鼓励幼儿积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目标:

  一、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以此培养幼儿探索事物的兴趣。

  二、通过看、摸、碰、滚、尝等活动干知核桃的特征。

  三、鼓励幼儿积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学说“园圆的”“硬硬的”、“粗糙的”

  教学准备:

  1、核桃(完整的和去掉硬壳后的)夹子,盘子。

  2、魔术盒(盒内装有完整的核桃数个)。

  教学过程:

  一、向幼儿出示“魔术盒”请个别幼儿摸一摸盒中有什么神秘的东西。幼儿按次序依次摸一摸“魔术盒”中的东西,并猜猜看盒中到底是什么东西。教师:核桃是从哪里来的?(出示课件图片,引发幼儿观察兴趣。)

  二、教师出示实物核桃,幼儿观察,并通过看、滚,知道核桃是圆圆的,通过摸知道核桃是硬硬的、粗糙的。

  教学分析:

  本次活动效果较好,大班幼儿对吃有着很浓的兴趣,也有一定的经验,教师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因此,整节活动师幼配合、互动比较好。因而幼儿能积极主动参与,情绪高涨,充分体验到了探索的乐趣,达到了活动的目的。

幼儿园科学课件10

  教学目标

  1、发现动物为了生存而采取的几种自我保护方法。

  2、萌发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

  3、通过身体表演进一步加深对动物自我保护方式的认识。

  教学准备

  1、ppt课件:动物保护色

  2、教具:小动物头饰,用尾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玩捉你藏的游戏吗?我数1、2、3你们藏起来吧。

  2、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我找到了,有的小朋友我找不到?

  二、展开

  1、了解小动物的隐身妙招。

  教师:小动物们也在捉迷藏呢,请小朋友仔细找一找,然后告诉大家你找到了什么动物,它躲在了哪里?

  2、课件:动物保护色

  提问:你看到了哪些动物?

  (枯叶蝶飞到树枝上,蜥蜴趴在土堆上,青蛙钻到草丛中等。)

  3、讨论:

  这些动物有什么样的保护自己的本领?

  教师小结:隐身。

  在大自然中有些动物为了保护自己更好生存,它们身体的颜色与斑纹,与它们生活的环境十分相近,

  用来隐蔽自己不被敌人发现。

  4、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具有隐身的本领?

  再次观看课件:动物保护色

  提出要求:注意里面都有哪些动物,它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提问:你看到了哪个动物,它是怎么保护自己的?

  如:硬刺--刺猬,自切--壁虎

  5、讨论:还有哪些动物也用同样的方法保护自己的?

  教师小结:小动物们很聪明的,想了许多办法来保护自己,它们真是能干的小动物。

  三、游戏:动物隐身

  1、教师出示各种动物头饰,幼儿回答是谁?是用什么方法保护自己的?

  2、交代游戏玩法

  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小朋友可以变成任何一种小动物,戴上头饰跟着音乐玩一玩,

  相出的办法来保护自己,看谁保护的。

  教师:打老虎来了,小动物们快快想办法吧。


五年级科学课件10篇(扩展6)

——五年级下语文的课件3篇

五年级下语文的课件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任凭、尽职、稿纸、跌倒、屏息凝视”等词语,能正确读出“无忧无虑、枝折花落、生气勃勃”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说出猫的性格,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3、学习××××××××××。

  教学重点:让学生根据猫的性格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搜集有关猫的生活习性的知识

  导 学 过 程:二 次 备 课

  预习题纲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自由读课文,梳理脉络。

  教学过程

  一、简介背景,导入新课

  1927年“四一二”蒋XX背叛革命,大肆屠杀*人、工农群众和革命知识分子。郑振铎被迫远走欧洲。

  《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适逢“五四”青年要求自由*等、个性*等问题,即使对不会说话的猫也应如此。在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读写下列词语。

  任凭 贪玩 尽职 稿纸 跌倒 开辟 屏息凝视

  (认真地将词语读三遍,再书写一遍。遇到读不准的赶紧查字典。)

  2.我能读准下列词语。

  无忧无虑 淘气 遭殃 枝折花落 生气勃勃

  (和同桌合作读,读不准的要马上纠正。)

  三、细读课文,了解内容

  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课文,我知道( )自然段是写大猫,( )自然段是写小猫。

  四、再读读文,重点探究

  1.为什么说猫的性格古怪?用直线划出重点词句。

  温馨提示:①默读课文1-3自然段,独立思考;

  ②和身边的同学讨论交流。

  ③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

  2.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用波浪线划相关句子。

  温馨提示:①默读全文,独自想像画面。

  ②每个同学都要发言

  板书设计猫

  郑振铎

  猫:生命之美,命运之悲

  情:养猫之乐,失猫之悲

  悟:猫之命运,人之得失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