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三国文化征文1 一段历史,一种文明,总可以追寻出一些起源,一个发源地。而三国文化中——刘备、曹操、孙权这三位重要的人物里,由于民间诸多朴素、美好的传说,加之罗贯中笔下的演义,刘备已然是最受人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许昌三国文化征文【10篇】(范例推荐),供大家参考。
许昌三国文化征文1
一段历史,一种文明,总可以追寻出一些起源,一个发源地。而三国文化中——刘备、曹操、孙权这三位重要的人物里,由于民间诸多朴素、美好的传说,加之罗贯中笔下的演义,刘备已然是最受人们同情,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
今天,在这条路上,一座小城中最普通的农田包围的路上,我们一行人正将三国文化踩得更实、更真切。尽管涿州这个地方远离四川,但它却又与“蜀乡”有太大的联系。一提到“蜀”,人们最多是想到——四川、蜀国、刘关张。是的,这里是刘备的家乡,是张飞世居的土地,是关羽遇到两位英才的地方。这里更是他们结义之地,三国文化的发源地。“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的故事想必大家也已经耳熟能详。当年,刘关张结义于涿郡桃园,招募五百乡勇,又妙遇张世*,苏双这样的大商,赠与良马、缤铁、金银,而后投奔刘焉,艰苦创业。凭着“初出便将威力展”的勇气和才智,逐渐兴旺。见徐庶,遇水镜,得诸葛等等,励精图治,成就了一番事业。虽然刘备匡扶汉室的心愿未了遗恨而去;关羽败走麦城;张飞则是伐吴未克身先死,身在阆中,头在云阳。但他们留给后世的,却依然是忠心,勇毅。
就这样思索着,不知不觉间三义宫的形象竟展现在了我的眼前。三位义士的庙宇,显得那样古朴,宁静。可能由于心中的敬畏,这庙宇竟也显得雄壮了一些。不大的广场上,一尊后人为他们修筑的忠义鼎正对于庙门,只此这些——总之,一片祥和,一片的与世无争。再向鼎前面看去,同样正对庙门的是一条农田间的阡陌,人、田、庙三者和谐在了一起。这一座庙宇也好,宫殿也好,已是这里农人生活的一部分了。不知修建者为何把庙建在这里,或许这与楼桑的华盖有关,或许这是刘关张三人曾走过的地方,如果真是这样,我们便是将他们走过的地方再次依依踏实与重温。脚步中不仅有方位的变化,更有纸片的文化的遗影。这庙宇是这样古朴,就像它正对的农田一样,它也与小城现有的一些文化相符合。它的气息与这里的人们,与这座小城的呼吸融为一体,尽管这里没有三位英雄的遗体,却遗留了他们的英魂。
不论怎样,一向忧国忧民从民间底层走出的汉昭烈帝,见到这一幅景象也该安息了吧!他生前没有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没有让他的子民真正过上没有征战的生活,而现在他的家乡已经和*繁荣,祥和安定,他已应安息了。他同自己的二位兄弟,向着那些正在农田里劳作的农人们,又会想些什么呢?
许昌三国文化征文2
三国,那个纷扰动乱的年代,有无数分不清对错的征战与纠葛,有战场上无情的刀戟和淋漓的鲜血,有场外的尔虞我诈机关算尽,当贪婪吞噬了恩情与孝义,我感叹历史是一支凄婉的歌。慢慢走进“三国”,它将不再是一个个的故事片段,而是至今绵延不绝的长河。尤其是那些“蜀中人”不时萦绕在我的心头,不知何时,我开始为他们的胜利而欢呼,为他们的危局而担忧,为他们的失败而扼腕叹息。是的,我迷上了那“结义”的桃花,爱上了不离不弃的忠义,喜欢上了孔明的智慧, “蜀中人”的智勇忠义深深地打动了我,感染着我。
花香悠悠沁人心脾,情义浓浓涌上心头。花树间兄弟结义,携手共兴汉室江山。
一声“大哥”发自心田,面对曹操的欣赏无动于衷,面对美女、宝马与金银,他心依旧,“身在曹营心在汉”,为了和大哥团聚,他日日祈祷;担忧大哥的安危,他夜夜难眠,他执著地坚信着重逢的到来。这就是关羽,是战场上骁勇善战的关羽,是在大哥面前低头听令的关羽,是刮骨疗毒不皱眉头的关羽,是面对强敌傲骨依然的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面对死神的降临他毫不畏惧,放不下的是:与刘皇叔的桃园结义。关羽去了,张飞、刘备一个醉酒中为部将所杀,一个伐吴失利郁郁而终。在大多数人看来,这是一个悲惨的结局,而在我想来,这大概是他们最好的归宿。绯红的桃花悄然落地,无声无息,化入泥土滋养大地,他们的情义有口皆碑代代相传,无形中已经化作了我们这个民族的一种信仰。
我们生于九零后,长于零零后,成于一零后,少有服从与追随,更多的是对人际和谐的努力,对“公*正义”的向往,对家国民族的关注,生活中你会看到不计得失的帮助,敞开心扉的倾诉,彼此默契的合作。或许竞争的压力让我们有些沉默,但这并不表示我们缺少力量,有“义”的支点,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一样可以撼动世界。
小学时《草船借箭》里,我结识了足智多谋的他,初中时《出师表》里,我结识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他,高中时《挥泪斩马谡》里,我结识了有情有义,却又军法严明的他。他就是诸葛孔明。与他我一次又一次的相逢,一回又一回的崇敬。生不逢时,只愿隐居草庐,仰观俯察间了却此生,这又何尝不是乐事呢。 “茅庐三顾”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下决心、保明主、谋大业。这不变的承诺融入了那颗炙热的心。喜欢他手执羽扇的悠然,那份宠辱不惊,使我感到蜀汉的发展不可限量,曹魏大军是多么的渺小,东吴水师是那么的不堪一击。不是他呼风唤雨,是他的潜心观察与思考,顺应自然,揣度人心罢了:算定了曹操疑心太重,算定江中必有大雾,就算定了草船足可以借箭。这是一种态度,叫做自信,这是一种实力,让人深不可测。
有多少赞美就会有多少诽谤。有人说他心胸狭隘,气死周瑜;我却不以为然,如若周瑜之前宽厚待他,同心协力,又怎么会有气死之说;夺取荆州只是一个军事家的谋略,为了蜀汉的他是对的,所谓“在商言商”嘛。有人说他小题大做“斩马谡”,挥泪亦是“作秀”,我还是要固执的为他*:街亭乃要害之地,由于马谡的疏忽落入敌手,使蜀国陷于困境——马谡该斩,为了让蜀军重整旗鼓,只有严明法纪。马谡是马良的弟弟,孔明怎忍杀之;马谡饱读兵书也颇有才学,诸葛怎愿杀之。这不是小题,更不是大作,这是一种长远的政治目光——完成先帝遗愿,匡扶汉室。
孔明带着遗憾睡去了,有谁看到他眼底那颗晶莹的泪滴,有谁还依然记得他的曾经——如果此生事事皆已算定,又何必麻烦再来世上走这一遭,正是这种无常,才让人生是这样的多彩诱人!
事知不可为而为之,这叫做追求。
一线希望百倍努力,这叫做奋斗。
为了信念永不放弃,这叫做坚持。
孰为蜀中人?蜀中人有情有义有才具。
孰为蜀中人?蜀中人敢想敢为敢成功。
我们为何不做蜀中人,扬帆起航,去追寻那个“未曾遗忘却会在某些时刻丢掉的梦”。合上发黄的书页,心头绽放出朵朵灿烂的桃花,抬头望去,我的"路还很长,深邃里我看到了那智慧的目光。我知道我并不孤单——“蜀中”有我也有你。
许昌三国文化征文3
《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罗贯中。为*的四大名著之一,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
说起刘备,是皇室宗亲,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公元184年,黄巾军起义,刘备因无法扶起汉室而叹气,正巧遇到张飞,两人进入酒店又遇到关羽,随后三人在桃园三结义,此乃生死之交呀!在以后的日子里,刘关张三兄弟又得凤雏、卧龙,建立蜀国。东征为张飞报仇,被陆逊打败,在白帝城病倒。我感觉刘备待人宽厚,很重兄弟情义,又重用人才,是《三国演义》里不可多得的英雄人物。
提起诸葛亮,那可是足智多谋。在《三国演义》中最聪明的就非诸葛亮莫属了,他是有名的战略家、政治家、军事家。他是刘备最得意的军师。“草船借箭”表明了诸葛亮有胆有识;“空城计”和“火烧新野”又表明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机智的头脑曾多次帮刘备击败曹军,可谓是屡战屡胜。令人佩服的五体投地呀!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位敢于冒险,知识渊博的人,真可谓天下奇才。
枣红的脸,长长的发,手拿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此人便是关羽。“刮骨疗毒”验证了他的勇敢和坚强。“单刀赴会”又说明他武力高强,有胆量。一般人无法抵挡关羽的攻击,是一员威猛厉害的武将,但他也有失误之处:一不小心竟把荆州给了别人,真是不应该呀!但他的勇猛和仁义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
话说三国,英雄好汉纷纷浮现水面,让人应接不暇,眼花缭乱。走进三国时代,欣赏众多英雄人物,让我仿佛听到了桃园三结义时,刘关张三人碰杯的声音;仿佛看到了当年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时的壮观场面;仿佛看到了诸葛亮摇着羽毛扇,胸有成竹的样子。
所以说,《三国演义》真不愧为历史名著,绝世佳作!三国文化源远流长。
许昌三国文化征文4
称许昌为“古都”,实在名副其实。这里是全世界炎黄子孙的寻根问祖之地。有的历史,因为太久远而消散于无形,只成了书里的符号;有的.人物因深埋于地下而被人遗忘。但直到如今,三国的历史典故仍会被人们反复提及。而一部120回的三国,就有51回发生在许昌,172处提到许昌。 许昌地处中原腹地,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古遗迹、遗址众多。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踏上许昌这片土地,便如走进了三国故事里。魏都宾馆、建安大道、魏武帝广场……在这里,三国余韵浓抹,俯首皆是三国故事,历史传说。“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
春秋楼----彩塑的是关羽的坐像,关公傍烛拈髯观书,形态逼真。看到那已燃不起来的烛光,我想起了民间传说,关羽要夜读《春秋》,二位皇嫂要做针线,曹操却派人只给他们送去一根蜡烛,企图乱其礼数。关羽大义凛然,抽出宝剑,把蜡烛劈为两半,分开使用。从此,关羽“剑劈蜡烛”的故事就传为佳话。清代乾隆年间,许昌州官曾题诗赞颂关羽美德:秉烛中宵暂避嫌,宅分两院亦从权。依曹不久仍归汉,留得英风在颍川。
然而让我震撼的,是“关羽诗竹碑”。关羽在曹营,一心想着刘备,就画了一幅竹子图,挂在春秋楼内,表示他的忠贞。乍看,一株株的竹子,临风摇曳,再看,竹叶的交叉疏密,都像是着意安排的,仔细看,飘洒的竹叶竟组成了一个个的文字,顺着竹势念下去,是一首五言诗:“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谢。”有人说,当时的曹操未看出此诗,我想足智多谋的曹操肯定看出来了,人们只看到了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忠义,却没有看到曹操爱惜人才的博大胸怀。
在许昌,三国遗迹很多,需要你亲自触摸。
许昌三国文化征文5
俗话说得好,“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可不,这几天,奶奶家可炸了锅了,吵吵闹闹,也不晓得出了什么天大的事。经过询问才知道,是为着爷爷吃完中饭晚饭,碗一丢就往外跑。虽说爷爷爱打个小麻将,也不至于急成这样啊。叔叔问过“是不是成瘾了”诸如其类的问题,爷爷只是笑而不答。
如此多次,叔叔终于不耐烦了,跟爷爷大吵了一架。这时爱当“和事佬”的李奶奶来从中打起了圆场,也不凑效。就在这时,邻居张爷爷竟然又来叫爷爷“赶紧去,要不就迟了”。爷爷不吭一声,一阵风似的出了门。
大家被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之时,李奶奶的女儿灵灵揭穿了秘密。原来,爷爷是去练健身操。他们组织起来十几位中老年人,说要响应*号召,积极参加全民健身运动,以实际行动推广“五禽戏”健身术,弘扬三国文化。爷爷的年龄最大,动作能力较差,得多补补课,于是才会抓紧时间下午练,晚上还得突击练。
叔叔这时显得有一点不好意思,立即当众表态,绝对支持爷爷练健身操,并计划晚上加个餐,来犒赏辛苦的爷爷。大家情不自禁地鼓掌欢呼起来。
许昌三国文化征文6
三国,那个纷扰动乱的年代,有无数分不清对错的征战与纠葛,有战场上无情的刀戟和淋漓的鲜血,有场外的尔虞我诈机关算尽,当贪婪吞噬了恩情与孝义,我感叹历史是一支凄婉的歌。慢慢走进“三国”,它将不再是一个个的故事片段,而是至今绵延不绝的长河。尤其是那些“蜀中人”不时萦绕在我的心头,不知何时,我开始为他们的胜利而欢呼,为他们的危局而担忧,为他们的失败而扼腕叹息。是的`,我迷上了那“结义”的桃花,爱上了不离不弃的忠义,喜欢上了孔明的智慧, “蜀中人”的智勇忠义深深地打动了我,感染着我。
花香悠悠沁人心脾,情义浓浓涌上心头。花树间兄弟结义,携手共兴汉室江山。
一声“大哥”发自心田,面对曹操的欣赏无动于衷,面对美女、宝马与金银,他心依旧,“身在曹营心在汉”,为了和大哥团聚,他日日祈祷;担忧大哥的安危,他夜夜难眠,他执著地坚信着重逢的到来。这就是关羽,是战场上骁勇善战的关羽,是在大哥面前低头听令的关羽,是刮骨疗毒不皱眉头的关羽,是面对强敌傲骨依然的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面对死神的降临他毫不畏惧,放不下的是:与刘皇叔的桃园结义。关羽去了,张飞、刘备一个醉酒中为部将所杀,一个伐吴失利郁郁而终。在大多数人看来,这是一个悲惨的结局,而在我想来,这大概是他们最好的归宿。绯红的桃花悄然落地,无声无息,化入泥土滋养大地,他们的情义有口皆碑代代相传,无形中已经化作了我们这个民族的一种信仰。
我们生于九零后,长于零零后,成于一零后,少有服从与追随,更多的是对人际和谐的努力,对“公*正义”的向往,对家国民族的关注,生活中你会看到不计得失的帮助,敞开心扉的倾诉,彼此默契的合作。或许竞争的压力让我们有些沉默,但这并不表示我们缺少力量,有“义”的支点,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一样可以撼动世界。
小学时《草船借箭》里,我结识了足智多谋的他,初中时《出师表》里,我结识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他,高中时《挥泪斩马谡》里,我结识了有情有义,却又军法严明的他。他就是诸葛孔明。与他我一次又一次的相逢,一回又一回的崇敬。生不逢时,只愿隐居草庐,仰观俯察间了却此生,这又何尝不是乐事呢。 “茅庐三顾”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下决心、保明主、谋大业。这不变的承诺融入了那颗炙热的心。喜欢他手执羽扇的悠然,那份宠辱不惊,使我感到蜀汉的发展不可限量,曹魏大军是多么的渺小,东吴水师是那么的不堪一击。不是他呼风唤雨,是他的潜心观察与思考,顺应自然,揣度人心罢了:算定了曹操疑心太重,算定江中必有大雾,就算定了草船足可以借箭。这是一种态度,叫做自信,这是一种实力,让人深不可测。
有多少赞美就会有多少诽谤。有人说他心胸狭隘,气死周瑜;我却不以为然,如若周瑜之前宽厚待他,同心协力,又怎么会有气死之说;夺取荆州只是一个军事家的谋略,为了蜀汉的他是对的,所谓“在商言商”嘛。有人说他小题大做“斩马谡”,挥泪亦是“作秀”,我还是要固执的为他*:街亭乃要害之地,由于马谡的疏忽落入敌手,使蜀国陷于困境——马谡该斩,为了让蜀军重整旗鼓,只有严明法纪。马谡是马良的弟弟,孔明怎忍杀之;马谡饱读兵书也颇有才学,诸葛怎愿杀之。这不是小题,更不是大作,这是一种长远的政治目光——完成先帝遗愿,匡扶汉室。
孔明带着遗憾睡去了,有谁看到他眼底那颗晶莹的泪滴,有谁还依然记得他的曾经——如果此生事事皆已算定,又何必麻烦再来世上走这一遭,正是这种无常,才让人生是这样的多彩诱人!
事知不可为而为之,这叫做追求。
一线希望百倍努力,这叫做奋斗。
为了信念永不放弃,这叫做坚持。
孰为蜀中人?蜀中人有情有义有才具。
孰为蜀中人?蜀中人敢想敢为敢成功。
我们为何不做蜀中人,扬帆起航,去追寻那个“未曾遗忘却会在某些时刻丢掉的梦”。合上发黄的书页,心头绽放出朵朵灿烂的桃花,抬头望去,我的路还很长,深邃里我看到了那智慧的目光。我知道我并不孤单——“蜀中”有我也有你。
许昌三国文化征文7
*这条腾飞的巨龙已有千百年的历史,他那深远的悠久的历史文化让我不禁惊叹,其中三国文化尤其让我为之着迷。
说起三国文化我想,中华儿女、炎黄子孙应该人人知晓,里面能文能武的名将让我敬佩。像蜀国名将:关羽、刘备、张飞。他们桃园三结义,手足情深,为兄弟赴汤蹈火在所不辞;魏国主公曹操的用兵如神、足智多谋,张辽的威武豪放……无不令我赞叹。最让我欣赏的就是忠义双全、义薄云天的大英雄关云长,他为了结义兄弟过五关斩六将、出生入死没有半句怨言。作为一名顶天立地的大丈夫不向任何人低头折节,这一点足以让我敬佩,让世人为之折服。
不光三国中的英雄豪杰让我赞叹不已,其中的情节跌宕起伏、惊心动魄更让我大饱眼福。“赤壁之战”中的.“草船借箭”一篇我特别喜欢,尤其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周瑜之间的斗智斗勇这一部分。当刘备和孙权一起反击曹操时,因为水战用弓箭较适合,但孙权那里没有那么多箭,周瑜妒忌诸葛亮的聪明才干,便约时三天让诸葛亮造出十万之箭,如造不出,诸葛亮将被军法处置。诸葛亮倒是不慌不忙,第一天只是在林中优哉游哉散步,到了第二天晚上,天气骤变,起了薄雾,诸葛亮命将士一字排开,船上布满了稻草人,让士兵擂鼓呐喊,曹军因看不清敌方,不敢轻易派兵,只能命将士用箭去射,箭全部射在稻草人上,十万支箭,一夜间“造”了出来,周瑜面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自叹不如,而诸葛亮却一笑而过。他的笑很有深意,他是笑周瑜的计策落空,曹操的无知,这是自信的笑,胜利的笑,笑出英雄本色。
畅谈三国,笑谈英雄,谈千年的文明,论世道英雄。三国文化,源远流长。
许昌三国文化征文8
“历史使人聪明”。这是历史学家庞朴先生的一句名言。
因为历史是前人成功和失败的记录,由成功而失败,由失败而成功的经验教训的积累。无数英雄呕心沥血演绎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形成了厚重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积淀。这种积淀是无形的,无处不在的,无处不起作用的。它们有关于友情亲情的忠诚,也有关于臣子对国家的孝忠。这些优秀的文化无一不深深的薰陶着中华民族的每一位炎黄子孙。
厚重的优秀的三国民族文化积淀便是这历史长河中灿烂的一幕。它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更是我们应大力发掘,大力弘扬的民族精神。三国文化重在“信义”二字。诚信、仁义、道义自古至今都是应当作为人生的准则。刘关张兄弟三人也都是凭此信念才结下了“以天下苍生为已任,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人生信条。
现在已进入21世纪,在知识爆炸、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高度发达的今天,“诚信”二字尤为显得重要。如果你是企业家,你要靠诚信来树立国打造你的品牌,纵横商场。如果你是处交家,你要靠诚信来树立国家形象,驰骋列国。诚信,在人们生活中无时无刻起着重要作用,纵观历史,古人尚能做到,更何况我们呢?
在三国历史文化积淀中也涌出了许多优秀的人物,他们在推动历史进步方面也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虽然他们各自也有性格上的弱点。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看待一个人应当像苏轼看庐山一样,从不同角度观察和评价,才能跳出历史看历史。
读史使人明鉴,也正是历史上这些优秀的文化和崇高的精神不断的影响着我们的思想,我们才更近于完善,我们的`社会才会不断进步,开启美好的明天。
许昌三国文化征文9
称许昌为“古都”,实在名副其实。这里是全世界炎黄子孙的寻根问祖之地。有的历史,因为太久远而消散于无形,只成了书里的符号;有的人物因深埋于地下而被人遗忘。但直到如今,三国的历史典故仍会被人们反复提及。而一部120回的三国,就有51回发生在许昌,172处提到许昌。 许昌地处中原腹地,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古遗迹、遗址众多。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踏上许昌这片土地,便如走进了三国故事里。魏都宾馆、建安大道、魏武帝广场……在这里,三国余韵浓抹,俯首皆是三国故事,历史传说。“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
春秋楼----彩塑的是关羽的坐像,关公傍烛拈髯观书,形态逼真。看到那已燃不起来的烛光,我想起了民间传说,关羽要夜读《春秋》,二位皇嫂要做针线,曹操却派人只给他们送去一根蜡烛,企图乱其礼数。关羽大义凛然,抽出宝剑,把蜡烛劈为两半,分开使用。从此,关羽“剑劈蜡烛”的故事就传为佳话。清代乾隆年间,许昌州官曾题诗赞颂关羽美德:秉烛中宵暂避嫌,宅分两院亦从权。依曹不久仍归汉,留得英风在颍川。
然而让我震撼的,是“关羽诗竹碑”。关羽在曹营,一心想着刘备,就画了一幅竹子图,挂在春秋楼内,表示他的忠贞。乍看,一株株的竹子,临风摇曳,再看,竹叶的交叉疏密,都像是着意安排的.,仔细看,飘洒的竹叶竟组成了一个个的文字,顺着竹势念下去,是一首五言诗:“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谢。”有人说,当时的曹操未看出此诗,我想足智多谋的曹操肯定看出来了,人们只看到了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忠义,却没有看到曹操爱惜人才的博大胸怀。
在许昌,三国遗迹很多,需要你亲自触摸。
许昌三国文化征文10
称许昌为“古都”,实在名副其实。这里是全世界炎黄子孙的寻根问祖之地。有的历史,因为太久远而消散于无形,只成了书里的符号;有的人物因深埋于地下而被人遗忘。但直到如今,三国的历史典故仍会被人们反复提及。而一部120回的三国,就有51回发生在许昌,172处提到许昌。 许昌地处中原腹地,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古遗迹、遗址众多。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踏上许昌这片土地,便如走进了三国故事里。魏都宾馆、建安大道、魏武帝广场……在这里,三国余韵浓抹,俯首皆是三国故事,历史传说。“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
春秋楼----彩塑的是关羽的坐像,关公傍烛拈髯观书,形态逼真。看到那已燃不起来的烛光,我想起了民间传说,关羽要夜读《春秋》,二位皇嫂要做针线,曹操却派人只给他们送去一根蜡烛,企图乱其礼数。关羽大义凛然,抽出宝剑,把蜡烛劈为两半,分开使用。从此,关羽“剑劈蜡烛”的故事就传为佳话。清代乾隆年间,许昌州官曾题诗赞颂关羽美德:秉烛中宵暂避嫌,宅分两院亦从权。依曹不久仍归汉,留得英风在颍川。
然而让我震撼的,是“关羽诗竹碑”。关羽在曹营,一心想着刘备,就画了一幅竹子图,挂在春秋楼内,表示他的忠贞。乍看,一株株的竹子,临风摇曳,再看,竹叶的交叉疏密,都像是着意安排的,仔细看,飘洒的竹叶竟组成了一个个的文字,顺着竹势念下去,是一首五言诗:“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谢。”有人说,当时的曹操未看出此诗,我想足智多谋的曹操肯定看出来了,人们只看到了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忠义,却没有看到曹操爱惜人才的博大胸怀。
在许昌,三国遗迹很多,需要你亲自触摸。
推荐访问:许昌 国文 征文 许昌三国文化征文【10篇】 许昌三国文化征文1 许昌三国文化征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