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真美丽》说课稿1 一、说教材分析: 歌曲《**真美丽》由四个乐句构成,旋律天真质朴,流畅自然。歌词充满童心和幻想,表达了儿童对*的热爱之情。 本课围绕爱祖国这一主题,通过学唱歌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小学音乐《**真美丽》说课稿,供大家参考。
小学音乐《**真美丽》说课稿1
一、说教材分析:
歌曲《**真美丽》由四个乐句构成,旋律天真质朴,流畅自然。歌词充满童心和幻想,表达了儿童对*的热爱之情。
本课围绕爱祖国这一主题,通过学唱歌曲《**真美丽》能让小朋友认识到*的美丽、神圣,感受到*的激昂奋进、威武雄壮;通过对*,有关背景的了解,能使学生知道*是我们祖国的象征,在优美、庄严的旋律中强烈地感受到作为一个*儿童的无比自豪与幸福。
教材的人文资源十分丰富,但过于强调人文性可能会导致音乐性的减弱,应注意避免将音乐课上成政治课的偏向。
二、说学生:
一年级小朋友刚刚入校不久,音乐课的课堂常规还在逐步养成之中,不可能每个小朋友都能安静地听音乐,这就对教师课的设计提出了较高要求:一是要新颖,具有吸引力;二是要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注意“动”与“静”的交替;三是要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要多用一些直观形象的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是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发生“放得开,收不拢”的现象。
三、说教学目标:
1、首先知识技能方面:学生能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歌词;能用赞美的感情、
亲切、自然的声音演唱《**真美丽》;初步建立音高概念,能用自己创编简单的动作进行歌表演。
2、其次过程方法是通过交流、模仿、合作、表演、创作等一系列过程,丰
富学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情感态度方面:以聆听为主,充分挖掘歌曲中的音乐表现特性 ,引导
学生在“聆听中感受,在生活中表现,在创编中发展”,其次,突出音乐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视、听、唱、奏、演”的多种感官参与和体验,激发学习情趣,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以音乐为主线,在歌唱及表演中体验和表达对*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初步具有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教学难点:由于歌曲中歌词多为一字一音,所在歌曲的第四乐句出现了八分音符和连线时,应当做为难点来重视及想办法突破。
五、教具准备:电子琴、游戏卡片,小鸟头饰、小*、课件、碰铃。
六、说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是这样展开教学的:
(一)组织教学
首先模仿小燕子飞的动作进课堂,这样设计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个和谐、愉快、轻松的氛围,同时为以后教学中的自编动作做了铺垫。其次设计了把小鸟和*作为礼物送给大家。意图在于,小鸟和小*都是一年级小朋友熟悉和喜欢的。将它们作为教具可以将学生注意力很快地吸引到新课的学习中去,并引出难点乐句的学唱。
(二)导入新课
1、运用听唱法,学唱和掌握“飞上蓝天亲亲你”这一难点乐句,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模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谈话引题
(三)过程体验
1、在初步感受音乐阶段,设计了“画*”比赛,播放《**真美丽》的伴奏音乐,意图在于:充分运用音乐的弥漫性特征,通过音乐与美术的综合——“画*”这一活动形式来帮助学生无意识记忆歌曲的旋律,感受音乐的节拍。
2、通过学生互评,达到对*进一步了解,第三遍听赏歌曲,设计了小游戏,用歌词排序来感受音乐,目的在于歌词的学习。一年级学生刚刚开始认字,设计学科综合的教学环节——歌词排序,在音乐中不仅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组织能力,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在趣味性和游戏性中学习歌曲。
3、最后,在为学生建立音高概念阶段,设计了运用手势和图形谱帮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意图在于,新的教学大纲特别注重学生音高概念的建立。尤其是一年级起步阶段,这也是一个教学的难点,所以在设计模唱曲谱教学环节中,也力求做到挖掘一些音乐要素的内涵,让学生在参与、体验、感受、表现音乐中了解歌曲旋律的走向,获得音高感受。
(四)拓展延伸
1、知识抢答“祖国知多少”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学生学习情绪,让他们得到休息放松,同时也是对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为下面进一步拓展在情感上做好准备。
2、音像结合,在听赏中进一步感受歌曲的丰富情感和思想内涵。从内心产生对*的赞美和喜爱之情,思想得到升华,意图在于:这是一个情感深入阶段,在这一环节中各个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是意在做到以审美为核心,抓住一个“情”字,激发学生对*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在歌曲歌唱处理上循序渐进,使学生对歌曲情感的感受和体验逐步加强。
七、课堂反馈及小结
目的在于回顾学习过程,赞扬孩子们的出色表现。歌曲拓展之后需要回归,故安排了游戏《传传传》,大家听着歌曲伴奏一个一个传红旗,歌曲停止,小红旗在谁的手上,谁就上台表演今天新学的歌曲《**真美丽》作为课堂反馈,检测学生对本节课歌曲的掌握情况。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构思及设计意图,由于能力有限,肯定有许多不足之处,意在抛砖引玉,诚恳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以便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能不断提高,谢谢!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