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万有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述职报告 教案设计 整改报告 事迹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细胞器系统内分工合作说课稿(完整文档)

时间:2023-02-11 16:50:34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细胞器系统内分工合作说课稿(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细胞器系统内分工合作说课稿(完整文档)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说课稿1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讲各种细胞器的结构与作用及生物膜系统加以讲解,是在学习了细胞内的元素、化合物之后进行的。本节课是高中生物的基础,为以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细胞分裂以及第二册遗传、变异、第三册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建立了理论与知识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①举例说明几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②会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与线粒体的结构。

  ③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教学难点:

  ①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

  ②细胞是一个统一整体,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协调配合。

  三、教学目标

  1、 举例说明几种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2、 学会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3、 认同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部分与整体的协调。

  4、 理解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四、学情分析与教学方法

  1、 学生已学习了部分生物学知识,对于探究、合作交流自学也有了一定的能力,但能力有限,需要加强。

  2、 本节教学中,应强调学生自学、探究与合作交流,利用PPT、Flash等多媒体服务于教学。我每节课都用课件,并在重点、难点处加以引导。

  3、 课时分配:可以1课时也可以2课时

  五、上课过程

  (一)引导自学感知知识(8分钟)(细胞器知识较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用引导自学的方法解决)

  先提出问题:1、分离细胞器的方法是什么?

  2、各种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是什么?

  3、点拨重点

  (二)实验探究,重在过程(20分钟)(时间充裕时可作为单独一节课)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a、 先讲注意事项:1、低倍镜如何直接转换高倍镜?

  2、加温的方法。

  3、健那绿染液的配制方法。

  4、材料说明。

  b、由学生自己进行实验与探究,提倡小组合作交流。

  c、实验结束进行小节与交流,如描述叶绿体、线粒体形态分布,评价操作的优缺点等。

  (三)师生互动、理解知识(12分钟)

  先进行资料分析:可引导学生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也可以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1、 分泌蛋白是在哪里合成的?

  2、 分泌蛋白从合成、分泌到细胞外,经过那些细胞器或细胞结构?描述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过程。

  3、 此过程是否需要能量?能量由谁提供?

  4、 组成蛋白在哪里合成?

  最后引导提升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分组讨论。

  1、有哪些细胞器由膜组成?

  2、这些细胞器在结构和功能上是否有联系?

  3、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是什么?

  (四)总结提升,解难释疑(3分钟)

  1、各细胞器的结构、功能

  2、观察叶绿体、线粒体

  3、系统的分工协作

  4、生物膜系统

  (五)布置作业:以书为本,打好基础 (2分钟)

  1、课后练习

  2、了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一节,叶绿体、线粒体的深入描述

  (六)开放教学:了解人工膜用于疾病治疗的网上拓展知识(练习三)

  特别说明:

  1、 注意人教版与中图版的区别,因为高考山东考中图版。

  2、 本节是对细胞器的初步了解可以讲深入讲解为以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打基础。

  3、 部分细胞器在大学教材与部分中学教材中的叫法不统一。

  4、 细胞器着重讲解叶绿体、线粒体、内质网、细胞核,其他可以略讲。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说课稿扩展阅读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说课稿(扩展1)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学设计3篇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学设计1

  1、知识与技能:

  ①明确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基本结构;

  ②理解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③理解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是一个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

  ④了解生物膜的研究成果及研究意义。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资料的阅读和实际的问题的引导,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进而发展综合的能力。

  ②利用图片和教学动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分析、类比归纳的学习方法。

  ③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知识,在生活中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应得到学生认同:细胞是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其生命活动是通过各组成成分的协调配合完成的。让学生体验到科学研究离不开探索精神、理性思维和技术手段的结合。

  ②通过细胞内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的学习,进一步明确结构与功能相同意的观点以及事物之间纯在普遍联系的观点。

  ③通过生物膜的研究成果的介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极力他们对生命科学知识要有不断探索的精神,同时渗透sts思想。

  ④参与小组合作交流,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描述细胞中各种结构和功能的能力,知道细胞中哪些结构具有膜,能够理解什么是分泌蛋白。并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这对于理解膜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是很重要的。

  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收集生物膜系统的应用;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细胞模型。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探究、小组讨论、分析、质疑、总结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师生共同复习细胞结构

  引导探究

  资料分析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分析。

  介绍关于尿毒症的常识及常见治疗方案。

  与学生一起探讨细胞中的哪些结构具有膜?这些结构具有什么功能?

  进一步提出:这些膜结构在功能上有联系吗?

  出示蚕的丝腺细胞中核糖体的存在形式与细胞不同时期的关系资料,引导学生分析说明的问题。

  推测:分泌蛋白的合成可能与细胞中的哪些结构有关系呢?

  如何来验证你的推测?

  提示:同位素标记法的原理。

  展示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及现象,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依次呈现下列问题:

  1、分泌蛋白在哪里合成的?

  2、分泌蛋白从合成至分泌到细胞外,经过了哪些细胞器和细胞结构?

  3、你认为分泌蛋白的合成及分泌过程需要能量吗?能量由哪里提供?

  4、内质网与高尔基体、高尔基体与细胞膜之间是如何联系的?你认为它们能够联系的物质基础是什么?

  介绍血液透析的方法,分析应用的原理。

  交流得出结论:

  双层膜结构:线粒体、叶绿体、核膜

  单层膜结构: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细胞膜

  分析教师给出的资料,明确分泌蛋白是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

  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推测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分泌有关的细胞结构:核糖体、高尔基体等等。

  结合教师的提示小组之间提出科学可行的研究方案:用什么同位素标记;标记什么物质;如何展示研究成果等。

  讨论分析科学家实验结果,明确:

  1、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分泌有关的细胞器包括: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加工、运输)、高尔基体(加工、分泌)、线粒体(供能);有关的细胞结构还包括细胞膜(分泌)。

  2、内质网与高尔基体、高尔基体与细胞膜之间是通过由膜形成的囊泡联系的。因为它们都是膜结构。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复习了关于细胞器的知识,为下面的探究学习做准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来,看到了自己的实验方案与科学家的相似,体验到探究学习的乐趣。

  学生通过科学家的实验进一步验证了自己

  教师精讲

  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生物膜系统的应用拓展

  教师精讲,小结。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为生物膜系统下定义。

  生物膜系统具有什么重要的作用?

  指导学生阅读。

  组织学生介绍、展示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和分析。

  都是由蛋白质、脂质、糖类组成的。

  进行知识的重组,明确概念性的知识。

  自主学习生物膜系统的作用。

  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和信息,与全班同学进行信息交流。

  的推测是正确的,很高兴。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表达交流能力,实现信息的共享。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设计

  本节内容利用对系统内各个细胞器分工合作的探索,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维,重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综合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知识目标

  1、说出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中心体、液泡等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制作细胞的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能力目标

  1、通过制作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通过对各种细胞器结构图、观察及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想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认同细胞中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部分与整体的统一性,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着重介绍系统内怎样进行分工合作,这与各种细胞器有关,因此掌握这些细胞器的结构及各自的功能及细胞内生物膜系统是这一节的重点。是后面将要学习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蛋白质的合成、动物有丝分裂等知识的基础,也为学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奠定细胞学基础。只有切实明确了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及细胞内生物膜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才能真正理解系统的分工合作。本部分内容让学生从新的视角———系统的角度来认识细胞,为帮助学生理解一个系统的正常运转,必须依靠各组分间的协调配合。“问题探讨”以工厂为例,让学生讨论一件优质的产品是如何通过各车间和部门的配合生产出来的,再让学生将细胞与工厂类比,讨论细胞中是否也有类似的部门和车间。这种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将熟悉的事物与学生不熟悉的有待了解的事物相类比的处理方法,有助于学生突破认识上的难点。课堂上教师采用挂图、模型、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通过动脑思考,主动获取知识,并使各方面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和发展。

  探究内容分析

  纵观本节内容,先让学生简单回顾第一节中所学内容,从系统边界入手,把细胞作为一个活系统来研究,把细胞学活。本章引言,以自行车的拆装为例,用类比的手法揭示细胞作为系统的基本特征。系统不是组分的简单堆砌,而是通过组分间结构和功能的密切联系,形成的统一整体。“细胞作为一个系统,细胞是有边界的。”这在上节中已学习,“有分工合作的.若干组分构成”,有哪些组分构成?又怎样分工合作?在结构上它们有没有联系呢?教师通过提出这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来探索求知,并通过一定量的能力训练题,使学生进一步达到迁移运用的目的。

  其它探究设计

  ①线粒体在人体的各种组织细胞中的数目一样吗?为什么?

  ②是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动物细胞有吗?

  ③ “异想天开”活跃课堂气氛

  假设有一天能使奶牛体内有了叶绿体,那不是奶牛天天晒太阳就能产奶了吗?

  ——思路

  《细胞器————系统分工合作》这部分内容属微观水*,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较远,初中虽然已经观察过叶绿体、线粒体和液泡的形态,但无法用已有知识解决在高中深入学习细胞器时遇到的认识其亚显微结构并将它与功能相联系,以及在各细胞器之间建立关联的难点问题,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教师在教授这部分内容时,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由于各种细胞器在初中阶段没有观察过,学生了解不多,因此通过识图、实验观察及多媒体手段,来增加直观认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对各种细胞器形态和结构的认识。

  下面是本节第1课时“细胞器之间的分工”“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思路。利用“问题探讨”创设问题情景,通过类比认识细胞内的各个‘车间’及分工,在加上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效果,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对多种多样细胞的观察的基础上,学生能够开展“问题探讨”中的讨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细胞内有那些‘车间’?它们之间是如何分工的?先利用教材的插图指导学生认识细胞内主要细胞器。分组讨论说出各种细胞器的主要功能———————通过学生看书、讨论、总结,使学生对各种细胞器有一个初步认识。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解决疑惑,学生对微小细胞总有一种神秘感,对学生来说很有诱惑力,这样能够使学生产生积极参与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激情。由于线粒体很小观察起来有一定困难,教师可以利用演示镜引导学生观察。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根据已认识线粒体,叶绿体的形态、结构特点以及在细胞中的分布,推测它们可能在细胞中完成的功能。)

  以线粒体为例讨论其功能

  (首先各组报告观察线粒体形态、结构及分布的结果)

  教师总结并提出问题:

  1这样的形态、结构有什么作用?

  2动、植物细胞中都有线粒体,说明这个细胞器可能在动、植物细胞中有共同的功能,这种功能是什么?

  经过这样深入探究,不但得出了线粒体的功能是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还培养了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推理、逻辑、分析综合知识的能力。

  播放电子显微镜下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幻灯片。

  引导学生观察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结构,讨论它们的功能是怎样的?

  (各小组报告观察内质网形态、结构分布结果)

  对于内质网形态、结构特点的认识,引导学生从他们熟悉的人体结构出发来联想。例:小肠有很多环形皱壁,其内表面有很多突起,称之为小肠绒毛,在绒毛上还有很多微绒毛,若把小肠壁展开可达200*方米。结合实例提出问题,内质网与它在结构上的相似之处是什么?对它所执行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联想、推测出内质网的功能是加大了代谢面积、空间分隔、加工运输通道。)

  人体还有那些类似功能的器官?(大脑、肺等)植物体有同样功能的器官吗?(根毛区———表皮细胞)

  引导学生看课本上的细胞器图,小组总结并交流。

  (课件演示动、植物细胞亚显微模式图,要求识记各部分的名称,形态结构特征,注意区分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包括它们共有的结构和特有的结构。)

  由学生自己总结,教师做补充。

  最后总结提高——————反馈练习

  课后反思

  《细胞器————系统分工合作》第1节主要讲述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在课堂上通过学生的互相讨论、合作,学生的思维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主动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实验探究及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把复杂的问题具体化,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都有很大提高。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生物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初步学会生物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部分内容的——依据此目标从不同的侧面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

  “生物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利用多媒体收集信息,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所以在本——中,教师通过多媒体将细胞亚显微结构图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在观看了大量的图片后,通过陈述、观察现象、交流观察结果,学会鉴别、选择有价值的信息,并且与同学分享收集的信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各种生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特别是细胞器进行比较、分析,掌握他们的结构特点,在此基础上了解和掌握了它们的功能。此过程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利用多媒体收集信息的能力,分析信息的能力。

  “生物课程标准”要求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初步学会客观地观察和描述生物学现象,通过观察或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与生物学相关的可以探究的问题。本设计中,利用观察实验等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增加了感性认识,克服对微观结构认识的困难。并以线粒体为例,在学生观察线粒体的形态、结构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经深入探究,不但得出了线粒体的功能,还培养了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推理、逻辑分析及综合知识的能力。认识内质网的设计,按照课标中要求的“通过观察或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与生物学相关的可以探究的问题”为出发点,结合学生熟悉的自身小肠结构,而且还有初中知识做铺垫,学生很容易理解、归类和联想,加深了对内质网结构和功能理解,同时,对人体和植物与之相关的器官提出探究性问题。共4页,当前第3页1234

  “生物课程标准”中强调合作学习,在能力要求中提出听取他人的意见,利用证据和逻辑对自己的结论进行辩护以及进行必要的反思和修改,而在知识中增加了建立模型的要求。认识高尔基体的设计中要求学生根据观察和推论的结果,建立高尔基体的三维模型,进一步加深对高尔基体的形态结构的认识。这对学生的运用知识的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要求较高,所以,教师应分好组,以便于能力强的同学带动差的,共同完成模型的制作,最后进行全班交流评比,交流碰撞出的火花会给学生很多启发和灵感,有助于他们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参考资料

  《生物1分子与细胞———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版)

  《生物课程标准》

  《细胞生物学》(翟中和,高等教育出版社,xx年8月)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设计

  本节内容利用对系统内各个细胞器分工合作的探索,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维,重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综合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知识目标

  1、说出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中心体、液泡等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制作细胞的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能力目标

  1、通过制作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通过对各种细胞器结构图、观察及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想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认同细胞中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部分与整体的统一性,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着重介绍系统内怎样进行分工合作,这与各种细胞器有关,因此掌握这些细胞器的结构及各自的功能及细胞内生物膜系统是这一节的重点。是后面将要学习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蛋白质的合成、动物有丝分裂等知识的基础,也为学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奠定细胞学基础。只有切实明确了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及细胞内生物膜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才能真正理解系统的分工合作。本部分内容让学生从新的视角———系统的角度来认识细胞,为帮助学生理解一个系统的正常运转,必须依靠各组分间的协调配合。“问题探讨”以工厂为例,让学生讨论一件优质的产品是如何通过各车间和部门的配合生产出来的,再让学生将细胞与工厂类比,讨论细胞中是否也有类似的部门和车间。这种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将熟悉的事物与学生不熟悉的有待了解的事物相类比的处理方法,有助于学生突破认识上的难点。课堂上教师采用挂图、模型、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通过动脑思考,主动获取知识,并使各方面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和发展。

  探究内容分析

  纵观本节内容,先让学生简单回顾第一节中所学内容,从系统边界入手,把细胞作为一个活系统来研究,把细胞学活。本章引言,以自行车的拆装为例,用类比的手法揭示细胞作为系统的基本特征。系统不是组分的简单堆砌,而是通过组分间结构和功能的密切联系,形成的统一整体。“细胞作为一个系统,细胞是有边界的。”这在上节中已学习,“有分工合作的若干组分构成”,有哪些组分构成?又怎样分工合作?在结构上它们有没有联系呢?教师通过提出这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来探索求知,并通过一定量的能力训练题,使学生进一步达到迁移运用的目的。

  其它探究设计

  ①线粒体在人体的各种组织细胞中的数目一样吗?为什么?

  ②是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动物细胞有吗?

  ③ “异想天开”活跃课堂气氛

  假设有一天能使奶牛体内有了叶绿体,那不是奶牛天天晒太阳就能产奶了吗?

  ——思路

  《细胞器————系统分工合作》这部分内容属微观水*,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较远,初中虽然已经观察过叶绿体、线粒体和液泡的形态,但无法用已有知识解决在高中深入学习细胞器时遇到的认识其亚显微结构并将它与功能相联系,以及在各细胞器之间建立关联的难点问题,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教师在教授这部分内容时,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由于各种细胞器在初中阶段没有观察过,学生了解不多,因此通过识图、实验观察及多媒体手段,来增加直观认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对各种细胞器形态和结构的认识。

  下面是本节第1课时“细胞器之间的分工”“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思路。利用“问题探讨”创设问题情景,通过类比认识细胞内的各个‘车间’及分工,在加上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效果,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对多种多样细胞的观察的基础上,学生能够开展“问题探讨”中的讨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细胞内有那些‘车间’?它们之间是如何分工的?先利用教材的插图指导学生认识细胞内主要细胞器。分组讨论说出各种细胞器的主要功能———————通过学生看书、讨论、总结,使学生对各种细胞器有一个初步认识。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解决疑惑,学生对微小细胞总有一种神秘感,对学生来说很有诱惑力,这样能够使学生产生积极参与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激情。由于线粒体很小观察起来有一定困难,教师可以利用演示镜引导学生观察。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根据已认识线粒体,叶绿体的形态、结构特点以及在细胞中的分布,推测它们可能在细胞中完成的功能。)

  以线粒体为例讨论其功能

  (首先各组报告观察线粒体形态、结构及分布的结果)

  教师总结并提出问题:

  1这样的形态、结构有什么作用?

  2动、植物细胞中都有线粒体,说明这个细胞器可能在动、植物细胞中有共同的功能,这种功能是什么?

  经过这样深入探究,不但得出了线粒体的功能是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还培养了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推理、逻辑、分析综合知识的能力。

  播放电子显微镜下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幻灯片。

  引导学生观察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结构,讨论它们的功能是怎样的?

  (各小组报告观察内质网形态、结构分布结果)

  对于内质网形态、结构特点的认识,引导学生从他们熟悉的人体结构出发来联想。例:小肠有很多环形皱壁,其内表面有很多突起,称之为小肠绒毛,在绒毛上还有很多微绒毛,若把小肠壁展开可达200*方米。结合实例提出问题,内质网与它在结构上的相似之处是什么?对它所执行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联想、推测出内质网的功能是加大了代谢面积、空间分隔、加工运输通道。)

  人体还有那些类似功能的器官?(大脑、肺等)植物体有同样功能的器官吗?(根毛区———表皮细胞)

  引导学生看课本上的细胞器图,小组总结并交流。

  (课件演示动、植物细胞亚显微模式图,要求识记各部分的名称,形态结构特征,注意区分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包括它们共有的结构和特有的结构。)

  由学生自己总结,教师做补充。

  最后总结提高——————反馈练习

  课后反思

  《细胞器————系统分工合作》第1节主要讲述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在课堂上通过学生的互相讨论、合作,学生的思维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主动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实验探究及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把复杂的问题具体化,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都有很大提高。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生物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初步学会生物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部分内容的——依据此目标从不同的侧面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

  “生物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利用多媒体收集信息,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所以在本——中,教师通过多媒体将细胞亚显微结构图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在观看了大量的图片后,通过陈述、观察现象、交流观察结果,学会鉴别、选择有价值的信息,并且与同学分享收集的信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各种生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特别是细胞器进行比较、分析,掌握他们的结构特点,在此基础上了解和掌握了它们的功能。此过程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利用多媒体收集信息的能力,分析信息的能力。

  “生物课程标准”要求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初步学会客观地观察和描述生物学现象,通过观察或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与生物学相关的可以探究的问题。本设计中,利用观察实验等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增加了感性认识,克服对微观结构认识的困难。并以线粒体为例,在学生观察线粒体的形态、结构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经深入探究,不但得出了线粒体的功能,还培养了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推理、逻辑分析及综合知识的能力。认识内质网的设计,按照课标中要求的“通过观察或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与生物学相关的可以探究的问题”为出发点,结合学生熟悉的自身小肠结构,而且还有初中知识做铺垫,学生很容易理解、归类和联想,加深了对内质网结构和功能理解,同时,对人体和植物与之相关的器官提出探究性问题。共4页,当前第3页1234

  “生物课程标准”中强调合作学习,在能力要求中提出听取他人的意见,利用证据和逻辑对自己的结论进行辩护以及进行必要的反思和修改,而在知识中增加了建立模型的要求。认识高尔基体的设计中要求学生根据观察和推论的结果,建立高尔基体的三维模型,进一步加深对高尔基体的形态结构的认识。这对学生的运用知识的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要求较高,所以,教师应分好组,以便于能力强的同学带动差的,共同完成模型的制作,最后进行全班交流评比,交流碰撞出的火花会给学生很多启发和灵感,有助于他们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参考资料

  《生物1分子与细胞———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版)

  《生物课程标准》

  《细胞生物学》(翟中和,高等教育出版社,xx年8月)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说课稿(扩展2)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说课稿3篇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说课稿1

  【教材分析】

  本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①)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是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是后面将要学习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蛋白质的合成、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等的最根本的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从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到细胞,认识系统内的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及细胞器之间是怎样分工合作,协调配合来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的,为后面学习细胞的能量的供应和利用奠定细胞学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章学习了高倍镜的使用及本章第一节的有关细胞膜的知识以后,再进行本节内容的学习,就有了良好的基础。由于学生的实际操作水*还是比较低,线粒体较小,在高倍镜下,在短时间内学生可能较难观察到,所以教师要准备好示范镜。

  【教学目标】

  1、知识目的

  ①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②制作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测叶绿体和线粒体。

  ③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④讨论细胞中结构与功能的统一、部分与整体的统一。

  2、能力目标

  通过制作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巩固高倍镜的使用方法和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加强学生对细胞微观结构的认识。

  3、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建立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部分与整体统一的观点,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细胞中的几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②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

  ①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②制造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

  【教学方法和手段】

  利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实验探究法、讲述法、谈话法、比较法、指导读书法等,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准备20台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消毒牙签,新鲜黑藻叶,1%的詹那绿染液。

  2.课件制作:制作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等的幻灯片。

  【教材处理】

  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多媒体课件传递信息量有限制的特点,这部分内容我安排2个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及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第二课时学习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及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这里主要说明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景,引出新课。

  组织学生观看一张某玩具厂忙碌的车间的动画片。提出问题:

  ①一件优质的产品是如何通过个车间和部门之间的配合产生出来的?

  ②细胞内也存在类似工厂的各种车间吗?

  ③细胞内的各种“车间”是怎么样的?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以及对细胞的观察,展开讨论,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细胞在生命活动中发生着物质和能量的复杂变化。细胞内部就像一个繁忙的工厂,在细胞质中有许多忙碌不停的“车间”,这些车间都有一定的结构如线粒体、叶绿体等,它们统称为细胞器。

  2、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

  设置这步的理由是①学生对微小的细胞总有一种神秘感,通过亲自观察细胞来解决自身的疑惑对学生来说是很有诱惑力的,这样能够使学生产生积极参与探究的学习兴趣和激情;②训练了学生制做临时装片和使用显微镜观察的"能力;③知道叶绿体和线粒体在细胞内的分布和形态;④对微观世界的细胞有了初步的认识。

  具体作法如下

  (1)先引导学生制作黑藻叶片细胞及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片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记载和描述观察现象,针对该试验提出如下问题:①描述观察到的黑藻细胞的叶绿体分布和形态。②植物的叶子为什么是绿色?

  ③描述观察到的口腔上皮细胞的线粒体分布和形态。然后依次讨论与交流。

  (2)总结:在显微镜下叶绿体散布于细胞质中,呈绿色的、扁*的椭球形或球形。正是由于植物叶肉细胞中有大量叶绿体,所以植物的叶子是绿色的。可以看到被詹那绿染成蓝绿色的线粒体均匀的分布在细胞质中,线粒体形态多样,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

  3、细胞器的分工。

  (1)指导学生带着思考题阅读P44~47的课文内容。思考以下内容:

  ①胞内有哪些细胞器?

  ②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是怎样的?

  ③它们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吗?

  (2)播放电镜下线粒体的幻灯片

  引导观察:线粒体的结构是怎么样的?它的内膜有什么特点?它有什么功能?它的结构和功能是怎么样相适应的?为什么*的心肌细胞的线粒体数量比腹肌细胞的多?

  (3)播放电镜下叶绿体的幻灯片

  引导观察:叶绿体的结构是怎么样的?它的内膜有什么特点?它有什么功能?它的结构和功能是怎么样相适应的?叶绿体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吗?

  (4)继续播放电镜下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幻灯片

  引导观察: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结构是怎么样的?它们有什么功能?

  (5)分别播放动植物细胞亚细微结构模式图,简要介绍其他细胞器。

  这样设置的原因是:

  ①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经过阅读使学生对各种细胞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②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有利激发学习的兴趣。

  ③利用多媒体让学生通过观看、比较、讨论,加深理解有利掌握细胞内的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及其功能。

  ④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新知识。

  ⑤为完成后面的达标图表做充分的准备。

  4、概括反馈:①设计达标表格,引导学生完成。②应用该表格进行小结。③推荐相关网站,以解决课后遇到的问题。

  这样设置的理由是

  ①通过完成表格,归纳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②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④拓展了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

  [课堂小结]

  请4~5位学生来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自己掌握的情况。

  请教师重新出示“八种细胞器的比较表”和“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比较表”对本节内容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进行总结。

  [布置作业]

  本P50基础题1、2、3。

  【板书设计】

  第2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一、细胞质基质:

  二、细胞器:悬浮在细胞质基质中的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小器官。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说课稿2

  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我分四个方面来进行课前说课: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讲各种细胞器的结构与作用及生物膜系统加以讲解,是在学习了细胞内的元素、化合物之后进行的。本节课是高中生物的基础,为以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细胞分裂以及第二册遗传、变异、第三册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建立了理论与知识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①举例说明几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②会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与线粒体的结构。

  ③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

  ①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

  ②细胞是一个统一整体,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协调配合。

  三、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几种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2、学会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3、认同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部分与整体的协调。

  4、理解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四、学情分析与教学方法

  1、学生已学习了部分生物学知识,对于探究、合作交流自学也有了一定的能力,但能力有限,需要加强。

  2、本节教学中,应强调学生自学、探究与合作交流,利用PPT、Flash等多媒体服务于教学。我每节课都用课件,并在重点、难点处加以引导。

  3、课时分配:可以1课时也可以2课时

  五、上课过程

  (一)引导自学感知知识(8分钟)(细胞器知识较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用引导自学的方法解决)

  先提出问题:

  1、分离细胞器的方法是什么?

  2、各种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是什么?

  3、点拨重点

  (二)实验探究,重在过程(20分钟)(时间充裕时可作为单独一节课)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a、先讲注意事项:

  1、低倍镜如何直接转换高倍镜?

  2、加温的方法。

  3、健那绿染液的配制方法。

  4、材料说明。

  b、由学生自己进行实验与探究,提倡小组合作交流。

  c、实验结束进行小节与交流,如描述叶绿体、线粒体形态分布,评价操作的优缺点等。

  (三)师生互动、理解知识(12分钟)

  先进行资料分析:可引导学生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也可以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1、分泌蛋白是在哪里合成的?

  2、分泌蛋白从合成、分泌到细胞外,经过那些细胞器或细胞结构?描述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过程。

  3、此过程是否需要能量?能量由谁提供?

  4、组成蛋白在哪里合成?

  最后引导提升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分组讨论。

  1、有哪些细胞器由膜组成?

  2、这些细胞器在结构和功能上是否有联系?

  3、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是什么?

  (四)总结提升,解难释疑(3分钟)

  1、各细胞器的结构、功能

  2、观察叶绿体、线粒体

  3、系统的分工协作

  4、生物膜系统

  (五)布置作业:以书为本,打好基础(2分钟)

  1、课后练习

  2、了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一节,叶绿体、线粒体的深入描述

  (六)开放教学:了解人工膜用于疾病治疗的网上拓展知识(练习三)

  特别说明:

  1、注意人教版与中图版的区别,因为高考山东考中图版。

  2、本节是对细胞器的初步了解可以讲深入讲解为以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打基础。

  3、部分细胞器在大学教材与部分中学教材中的叫法不统一。

  4、细胞器着重讲解叶绿体、线粒体、内质网、细胞核,其他可以略讲。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说课稿(扩展3)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说课稿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说课稿1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的内容。接下来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说这节课

  【教材分析】

  本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①)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是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是后面将要学习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蛋白质的合成、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等的最根本的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从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到细胞,认识系统内的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及细胞器之间是怎样分工合作,协调配合来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的,为后面学习细胞的能量的供应和利用奠定细胞学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章学习了高倍镜的使用及本章第一节的有关细胞膜的知识以后,再进行本节内容的学习,就有了良好的基础。由于学生的实际操作水*还是比较低,线粒体较小,在高倍镜下,在短时间内学生可能较难观察到,所以教师要准备好示范镜。

  【教学目标】

  1、知识目的

  ①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②制作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测叶绿体和线粒体。

  ③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④讨论细胞中结构与功能的统一、部分与整体的统一。

  2、能力目标

  通过制作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巩固高倍镜的使用方法和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加强学生对细胞微观结构的认识。

  3、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建立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部分与整体统一的观点,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细胞中的几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②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

  ①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②制造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

  【教学方法和手段】

  利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实验探究法、讲述法、谈话法、比较法、指导读书法等,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准备20台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消毒牙签,新鲜黑藻叶,1%的詹那绿染液。

  2.课件制作:制作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等的幻灯片。

  【教材处理】

  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多媒体课件传递信息量有限制的特点,这部分内容我安排2个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及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第二课时学习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及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这里主要说明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景,引出新课。

  组织学生观看一张某玩具厂忙碌的车间的动画片。提出问题:

  ①一件优质的产品是如何通过个车间和部门之间的配合产生出来的?

  ②细胞内也存在类似工厂的各种车间吗?

  ③细胞内的各种“车间”是怎么样的?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以及对细胞的观察,展开讨论,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细胞在生命活动中发生着物质和能量的复杂变化。细胞内部就像一个繁忙的工厂,在细胞质中有许多忙碌不停的“车间”,这些车间都有一定的结构如线粒体、叶绿体等,它们统称为细胞器。

  2、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

  设置这步的理由是①学生对微小的细胞总有一种神秘感,通过亲自观察细胞来解决自身的疑惑对学生来说是很有诱惑力的,这样能够使学生产生积极参与探究的学习兴趣和激情;②训练了学生制做临时装片和使用显微镜观察的能力;③知道叶绿体和线粒体在细胞内的分布和形态;④对微观世界的细胞有了初步的认识。

  具体作法如下

  (1)先引导学生制作黑藻叶片细胞及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片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记载和描述观察现象,针对该试验提出如下问题:①描述观察到的黑藻细胞的叶绿体分布和形态。②植物的叶子为什么是绿色?

  ③描述观察到的口腔上皮细胞的线粒体分布和形态。然后依次讨论与交流。

  (2)总结:在显微镜下叶绿体散布于细胞质中,呈绿色的、扁*的椭球形或球形。正是由于植物叶肉细胞中有大量叶绿体,所以植物的叶子是绿色的。可以看到被詹那绿染成蓝绿色的线粒体均匀的分布在细胞质中,线粒体形态多样,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

  3、细胞器的分工。

  (1)指导学生带着思考题阅读P44~47的课文内容。思考以下内容:

  ①胞内有哪些细胞器?

  ②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是怎样的?

  ③它们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吗?

  (2)播放电镜下线粒体的幻灯片

  引导观察:线粒体的结构是怎么样的?它的内膜有什么特点?它有什么功能?它的结构和功能是怎么样相适应的?为什么*的心肌细胞的线粒体数量比腹肌细胞的多?

  (3)播放电镜下叶绿体的幻灯片

  引导观察:叶绿体的结构是怎么样的.?它的内膜有什么特点?它有什么功能?它的结构和功能是怎么样相适应的?叶绿体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吗?

  (4)继续播放电镜下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幻灯片

  引导观察: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结构是怎么样的?它们有什么功能?

  (5)分别播放动植物细胞亚细微结构模式图,简要介绍其他细胞器。

  这样设置的原因是:

  ①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经过阅读使学生对各种细胞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②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有利激发学习的兴趣。

  ③利用多媒体让学生通过观看、比较、讨论,加深理解有利掌握细胞内的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及其功能。

  ④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新知识。

  ⑤为完成后面的达标图表做充分的准备。

  4、概括反馈:①设计达标表格,引导学生完成。②应用该表格进行小结。③推荐相关网站,以解决课后遇到的问题。

  这样设置的理由是

  ①通过完成表格,归纳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②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④拓展了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

  [课堂小结]

  请4~5位学生来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自己掌握的情况。

  请教师重新出示“八种细胞器的比较表”和“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比较表”对本节内容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进行总结。

  [布置作业]

  本P50基础题1、2、3。

  【板书设计】

  第2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一、细胞质基质:

  二、细胞器:悬浮在细胞质基质中的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小器官。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说课稿(扩展4)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说课稿3篇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说课稿1

尊敬的老师:

  您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的内容。接下来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说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模块——《分子与细胞》中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中的第三节。本节内容是在前面两节: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和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分工合作》的基础上编排的,体现了细胞结构由表及里的顺序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为后续的学习作了铺垫,如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生物遗传的基础,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是学习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变化的基础,也使学生对“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念有进一步认识。

  另外,其中的几个经典实验也让学生体验了生物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同时也为继续学习必修2《遗传与进化》及必修3《稳态与环境》打下很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细胞的整体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有了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可以看成是初中教材的补充和深入.通过前面几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细胞各部分结构以及他们的功能有了进一步认识,在脑子中能呈现出细胞亚显微结构的三维图,加深"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念。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阐明细胞核的功能和结构,寻求探究细胞核功能的方法,让学生形成一个探究实验的初步理念,分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关系,形成细胞是一个统一整体,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思想;

  ②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了解生物学的模型的构建及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领悟细胞核的功能、结构以及功能与结构之间相适应的关系;

  ②培养学生探究实验的基本思想、能通过实验题目分析实验的基本设想,实验目的,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实验的整体思路,知道实验应注意的内容及方法,最终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资料分析,使学生体验科学工作的方法和过程,了解探究实验是生物学科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最求知识的科学严谨、锲而不舍的作风,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和创新的意识;

  ②在合作与交流中分享解决问题后的愉悦。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自立自信的健康心理。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①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②制作细胞核的三维结构模型。

  (2)教学难点:

  ①领悟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②理解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说教法:

  本节课以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学的。这是根据教师在教学中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特点来合理选择的。探究性学习是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合作学习是学生通过合作,构建和内化知识的学习过程。

  本节教材的内容很适合开展探究性学习,其原因是:细胞的结构虽然在初中学过,学生也依稀记得细胞核跟遗传有关。但是,有关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学生还知之甚少,细胞核为什么能够成为细胞的控制中心?跟细胞核的结构有关系吗?……细胞核内还有许多奥秘有待学生通过探究来解决!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就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由学生来支配,突出了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角色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应先复习前面所学习的细胞膜和细胞器的相关内容,同时使用多媒体、讨论、提问等手段加强教学,是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的接受新知识。把握住“细胞是一个生命系统”,从细胞生命活动的角度来加强细胞内部主要结构之间结构和功能的联系。

  (2)说学法:

  课前布置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是课程标准具体内容标准的要求,是教学中必须完成的。以小组合作形式课前完成是出于注意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课下完成也会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另外,利用安全的废旧物品制作细胞模型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以通过展示学生尝试制作的真核细胞模型,以及交流“问题探讨”中的讨论题,引发学生对细胞核功能的探究兴趣进入本节的学习。之后指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分组讨论、探究细胞核的功能,并派代表发言,总结细胞核的功能。在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部分的教学中,以给出“思考和讨论”题,学生进行思考和自由讨论、自主探究,教师则适时引导、补充、精言归纳,在探讨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过程中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由学生来支配,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和突出了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角色作用

  六、教学过程:

  首先引导学生回顾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内各个细胞器的分工合作、共同分析产生分泌蛋白的具体过程;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细胞器可以这样有条不紊的密切合作?他们之间是如何协调形成统一整体?从而引入本节内容。

  问题探究:细胞核在细胞中到底起什么作用?科学家又是如何来探究细胞核的功能的呢?

  首先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及师生共同分析“资料分析”中的第一个实验《美西螈核移植实验》,提问美西螈的皮肤的颜色是由细胞核还是细胞质控制的?然后分析以上的例子,让学生自己分析说明生物体性状的遗传主要是由细胞核控制。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举出克隆羊多莉绵羊的实例,来加强对这一结论的理解。提醒学生学习科学家的严谨态度和不屈不饶的精神,寻求能体现细胞核的功能其他证据,引出第二个实验《蝾螈*卵横缢实验》,引领学生共同分析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与细胞核的关系,即细胞核控制着细胞分裂和分化,然后让学生提问,总结细胞核的功能,老师继续引导说明科学的严谨性,领读第三个实验《变形虫实验》,让学生自己发现细胞核有更多的能力,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为进一步验证结论,再引出第四个证据《伞藻嫁接和核移植》实验,最后学生分析四个实验共同总结出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紧接着再设问:那么细胞核为什么能成为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从细胞核的结构中寻找答案,结构决定功能。从而引出细胞的结构。分析细胞核功能产生的原因?是哪一部分的结构在其作用。在分析这部分结构时,同时多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细胞核能控制细胞的遗传,说明其应该有什么物质?

  (2)含有DNA的结构如线粒体、叶绿体,它们的外面都有什么相同的结构?

  (3)细胞核能控制细胞,肯定能与外界联系,如何能办到?

  (4)学习RNA的分布时,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少量还分布在哪里呢?

  对于这部分比较抽象的概念,如DNA、染色体、染色质等概念,提出问题:染色质是否等同于DNA呢?染色质与染色体异同点及关系?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总结归纳其中的关系。这部分可以使用一些图片和动画来加强直观教学。

  最后,进行本节的小结和本章的总结,强调细胞是一个统一整体,在细胞核的统一调控下,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协调配合,共同完成代谢、遗传等各项生命活动。为了加强理解,安排学生在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并安排时间交流、互评作品,从而更进一步地理解这部分的内容。

  七、板书设计:

  第三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一、细胞核的功能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二、细胞核的结构

  结构

  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mRNA→外

  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蛋白质→内

  染色质(体):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形式,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功能

  是遗传信息库;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八、课堂小结:简单总结学习内容,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九、作业设计:《红对勾》上本节相应的练习题。

  十、课后反思:

  教学中采用了课前复习提问,新授课时板书与多媒体并用及师生互动等教学手段,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教学实践中让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加之及时巩固的配套习题,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掌握的较好。

  成功之处:

  (1)实现了课前所制定的教学目标;

       (2)突出了重点,较好地解决了难点;

  (3)教法运用合理恰当,学习知识与运用知识相结合,

  (4)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不足之处:

  (1)时间安排稍显紧张,最后的随堂练习稍显匆忙;

  (2)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还不够凸显,教学讲授的内容稍显多了些。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说课稿2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承前面的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等内容,使学生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的认识更加全面完整,也为以后的学习作铺垫,如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是学习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变化的基础,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以后学习遗传的基础,也使学生对“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念有进一步认识。另外,其中的资料分析也让学生体验了生物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细胞的整体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有了初步认识,但学生的生物学知识还很薄弱,对于基因是如何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进而控制生物的遗传和代谢,以及细胞分裂的知识还不了解。因此在进行“细胞核结构”的教学时不能进行过多的拓展和延伸。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认识障碍。另外,他们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实施问题探究教学是可行的,以问题引发兴趣,让新知识与旧知识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步步上升中攀登到知识的高峰。

  教学过程设计:

  首先由*是首都象征,而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控制中心,引入细胞的控制中心,这一节。

  接下来介绍关于核的基本情况:无核和多核,在此基础上,引入细胞核功能。

  让学生分组讨论资料中的四个实验,为了更好达到分组讨论的目的,每个学生发一张学案,每六个同学为一个小组。讨论后,学生设计完成实验过程,让小组的中心发言人回答讨论后的问题答案,得出细胞核的功能。此处,目的.是创新、探索一种讨论模式,改变以往讨论很难实施的问题。

  在讲完变形虫切割和核移植实验后,加入技能训练,让学生自己设计*卵的横缢实验,归纳出细胞核的另一功能。然后,让学生自己讨论完成其他的两个实验,老师给出适当的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过程。

  学生填表,归纳出细胞核的功能,然后对前半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

  得出核功能后,通过提问——细胞核为什么成为细胞的控制中心?由结构与功能关系引进核结构。对于细胞核的结构,设置四个问题,让学生通过问题看书、自学。

  第一个问题主要是关于基本结构的内容。学生回答后,对基本结构有了一个基本了解,这时要求学生上黑板绘制一个细胞核的切面模式图,加深学生理解。

  第二个问题是有关染色质这一重要结构的问题。通过问题加深同学们对DNA、染色质和染色体之间的联系。

  第三个问题设置的是关于细胞核的结构与遗传和代谢的联系。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说明结构与功能书相适应的。并强调这是在学习生物过程中应掌握和运用的一个基本观点。

  最后提问:

  “你通过这一节课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回顾。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说课稿(扩展5)

——孵化器合作合同3篇

孵化器合作合同1

  甲方:

  乙方:

  甲乙双方一致认为,作为在各自领域的国内知名企业,为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实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使双方在各自领域实现更大发展,双方本着*等互利、诚实信用的原则,拟结成长期、全面的战略合作关系,为以后的合作建立一个坚实的基础。双方经过充分、友好协商,订立孵化器战略合作协议如下:

  第一条、合作方式

  1、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甲方确定乙方为甲方指定的孵化器供应商之一,由乙方负责甲方开发项目的供货和安装。

  2、乙方承诺在同等条件下以最大的优惠价向甲方开发的项目中提供由__________公司生产的全新设备并负责安装。

  第二条、合作时间

  合作期限为_______年,自____年____月____日起至____年____月____日止。

  第三条、甲方的权利义务

  1、甲方有义务对乙方给予的优惠价格及其他有关乙方及乙方附属公司的商业信息予以保密,确保不向甲方以外的第三方泄漏,并确保甲方雇员及代理人遵守本条款。保密义务不随本合同书的解除而解除。

  2、甲方广告宣传时可宣传乙方产品及服务。

  3、甲方有义务监督乙方执行合同的情况。

  4、甲方有权对乙方进行观察、现场监造。

  5、甲方有义务及时通知乙方联系方式的变动。

  第四条、乙方的权利义务

  1、本协议书生效后,乙方将视甲方为乙方的荣誉用户,并建立有效的长期沟通机制,设立专门的用户服务中心及专业负责人,为甲方所有开发项目提供全方面服务,包括技术支持,配置、选型、售前及售后服务,完善相关技术文件。

  2、乙方应满足甲方开发项目的需要,对甲方开发项目按照本协议的规定及时供货、安装和承担保修期内保修的义务。乙方有义务在签订设备供应合同之前提供乙方产品的详细资料,包括产品样本、性能介绍、和图片资料等。

  3、乙方有义务对甲方及其附属公司的商业信息予以保密,确保不向乙方以外的第三方泄漏,并确保乙方雇员及代理人遵守本条款。保密义务不随本合同书的解除而解除。

  第五条、违约责任

  1、乙方拒绝按照本协议书的规定签订合同,甲方有权单方解除本协议,并由乙方单独完全承担因解除本协议而给需方及甲方造成的一切损失。

  2、甲方向乙方发出通知并向乙方提交参数要求、数量要求、合同需求表、相关土建图纸,乙方须在_____日内对合同(具体条款、价格与本协议及附件相符)盖章确认,否则乙方需向甲方支付人民币叁拾万元的违约金。

  第六条、其他

  1、在本协议有效期内,一方在符合法律和本协议约定的条件下提出解除协议的要求,必须提前____个月以书面通知对方,在协议解除前甲乙双方仍应履行本协议规定的各项责任,否则,须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2、如乙方供货、安装、服务、综合履约能力等不能满足甲方的要求的,甲方可以单方终止本协议。

  3、本协议一式____份,甲乙双方各执____份。

  甲方:

  乙方:

  签约日期:_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说课稿(扩展6)

——外墙内保温系统项目包工包料施工协议 (菁华1篇)

外墙内保温系统项目包工包料施工协议1

发包单位:

承包单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及福建省有关基本建设和施工管理等规定,经甲乙双方商定,甲方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包工包料委托给乙方,为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和责任,经协商达成如下协议条款,以便双方共同遵守执行。

一、工程概况:承包形式和施工依据

工程项目:

使用品牌:

工程范围:外墙内保温系统项目25玻化微粒珠保温浆料-抹聚合物抗裂砂浆-压入耐碱网格布-抹抗裂砂浆。具体内容和范围以建筑外墙内保温系统设计图纸为准。

承包形式:本工程采取包工包料的承包方式承包。

施工依据:以本合同以及施工图纸,现行施工规范、操作规程验收评定标准和工程变更通知单为本工程施工依据。

二、施工工期

1、乙方在合同签订后,具体开工日期以甲乙双方书面形式确认的开工日期为准。

2、如有特殊情况或由于甲方原因造成工期拖延,乙方工期可顺延。

三、工程造价

工程总造价约:元。

四、结算方式

1、乙方承包甲方外墙内保温系统项目施工,承包价按人民币_____元/*方

2、工程量报价中包括保温系列材料、人工工资费用、检测费用、不包括税金。

五、付款方法

1、合同签定,人工、材料进场十天内甲方付给乙方所完成工程量造价的80%作为备料款。

2、工地正常施工,甲方每月支付乙方当月所完工程量的80%进度款。

3、本工程节能分部验收全部合格后,乙方报送的结算书经甲方审核后30天内支付乙方工程量总造价15%进度款。

4、竣工验收通过后,余款一年内付清。

5、甲方如若未按甲乙双方约定的付款方式付款,乙方有权停止工程施工,由此造成的损失乙方将不承担责任。

六、甲、乙方工作

1、甲方工作:

提供配合施工用水、电、作业现场等,仓库、内墙脚手材料、砂浆机、施工电梯等供乙方使用。

提供有关图纸资料及施工现场障碍物拆除。

负责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进行监督,办理签证。

按合同规定拨付工程款,办理竣工结算,组织工程竣工验收。

2、乙方工作:

施工人员进场后根据施工安全操作规范进行施工,听从甲方安全专职人员指挥。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和施工机具的合理调配。

按合同规定做好材料的采购、供应和管理工作。

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负责外墙内保温系统相关材料、验收资料及成品的试验、检测等工作。.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或作业指导书中有关安全技术措施和方案,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机械带病运转,承担因违章、违规作业造成安全事故的全部责任;

七、工程质量和竣工验收

1、工程质量:本工程质量要求达到合格。

2、工程验收以施工图纸及说明书、国家颁发的施工验收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为依据。乙方负责对原始资料、报验资料的收集、整理、报审和归档。

3、根据现场施工需要,可以分阶段验收。

4、乙方负责本子分部工程的全部检测、验收费用,并保证合格通过该分布的验收。

八、其它事项

1、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合同全部条款履行完毕后即自行生效。

2、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_________乙方: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说课稿(扩展7)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说课稿 (菁选2篇)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说课稿1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本次说课分7个部分:分别是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我的说课题目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二章的内容,它是针对职高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对计算机的本质进行介绍,揭开计算机的神秘面纱。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计算机的硬件知识有更清晰的认识,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使学生充分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简单的工作原理,以便在学习后续知识时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

  由于这是一节以了解和学习计算机硬件知识为主要内容的讲授课,而且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感性认识不多,所以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为1、知识与技能目标。2、过程与方法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具体阐述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包括:

  (1)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并简单的了解其功能。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总结归纳的能力。

  (3)在观察实物及动手实践的基础上对计算机硬件系统有直观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现概念和实物的对接。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活动、学生竞赛分组答题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语言概括表达的能力和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通过小组协作和主题研究活动,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维护的兴趣。

  第三部分:教学重难点

  由于我所面对的多为农村学生,对计算机知识了解有限,所以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设置为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组成及各部件的名称与实物的对应。难点设置为主机中各部件的名称及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

  第四部分:学情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的计算机水*存在差异,水*高的学生和一般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考虑适当的分层教学。

  第五部分:说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协作学习法、分层教学法、赏识教育法、观察法

  1、说教法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满足不同认知水*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了建构主义学习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资源学习法、创设直观的实物情境法、带着问题学习的任务驱动法和通过浏览教学课件自由学习的分层教学法及最后评分所采用的竞争激励法。

  2、说学法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综合素养。

  第六部分、教学手段

  1、多媒体网络教室

  2、相关教学课件

  3、可供拆装的计算机

  第七部分、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探究性学习模式,来实现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跃起来,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以学生为中心,就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在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建构并用其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运用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与组织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帮助者;信息所携带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

  因此,本课尝试引导学生通过亲自拆机装机,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积极主动地去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及其功能,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升学生的探索能力。

  教学过程四环节: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分组竞赛、导学达标

  三、谈收获、自由学习四、总结归纳、巩固提高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为了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激发他们本课的学习兴趣,在导课时,我拿出主机实物,让学生们观察。然后更进一步地让学生分组拆机,说出所认识的机箱里部件名称。在此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观察、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尽快进入本节课的主题:硬件。这样,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的接受任务,从而乐学,然后将他们带入教学资源网站,加深他们刚才的观察印象,并且按照教学目标自主地学习。

  (二)分组竞赛、导学达标

  拆计算机,并总结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

  (1)任务启动:兴趣是学生积极求知的诱因,当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时,自然便能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根据学生人数将学生分成5组,让计算机水*较高的同学任组长,由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完成任务。

  (2)操作指导:大部分同学没有进行过拆机操作,故教师先把拆机过程演示生遍给各组的组长看,教师需要强调拆机的注意事项,一定要先切断电源。同学们在拆机过程中可以查阅电脑中存放的教学课件,也可以到网上去搜索来了解相关的知识。

  (3)学生操作:知道了注意事项后,学生带着好奇的心理,在组长的组织和安排下互相合作,探索着完成任务。这时教师深入到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的操作情况,指导点拨并帮助学生处理不好解决的问题。

  (三)谈收获、自由学习

  信息反馈:经过十分钟的时间,每个小组基本上完成了拆机操作,但学生的计算机水*不同,操作的结果也不相同,但通过拆机操作,学生能够对计算机的组成有了初步的认,每个小组选代表结合实物说出本组总结出来的计算机的组成。尽量多让学生发言,发言的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及语言组织能力。为了培养学生们的竞争意识,检验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完成的效果,在这一部分中我采用了分组竞赛的方式,分为必答题和抢答题两种。并且给各小组计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在竞争与合作中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通过交流,分享成果,拓展了思路,使认识和情感得到提升。再给出5分钟时间让小组之间进行交流。

  (四)、总结归纳

  归纳总结:根据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教师要给以评价,以鼓励表扬为主,增强学生主动探究未知世界的信心。通过课件演示,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并结合具体实物将机箱内部的一些硬件部件及其功能简单加以详细地说明。

  总之,我的侧重点在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知识的终合运用,协调学生与教师之间*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板书设计:(教学课件注)

  课后作业:(阅读材料)

  一、通过阅读计算机的发展简史,解决下列问题:

  1、了解第一台计算机是怎样研制成功的?

  2、计算机有哪四个发展阶段?

  3、计算机按规模分为哪几类?

  4、计算机的发展方向

  二、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你通过网络书刊等途径还了解到目前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最新发展信息?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说课稿2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本课选自初中一年级信息技术的第一章第七课。下面就我在实施本课时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思路进行简单地阐述:

  一、教材分析及处理

  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使用

  这节课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章第七课的内容,在教材中这一课叫“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教学对象为初中一年级学生。本课针对初中生的现有知识水*和接受能力,对计算机的硬件进行了简单介绍,学生通过对计算机感性的认识,使学生知道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为学生学习后续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

  本着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学生的知识水*与能力水*为宗旨。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了解计算机由哪些硬件组成(五大功能部件),简单了解其功能,并能对各种硬件进行识别;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②.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以及总结归纳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积极主动学习的思想,树立将来为祖国的科技发展做出贡献的信心。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

  确定依据:根据初一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重点是对计算机产生感性认识,当给出硬件实物或图片学生能指出名称,所以作为教学重点。

  难点:

  学生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的了解

  确定依据:理论比较抽象,不好理解

  二、教法阐述

  计算机硬件是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设备,对于新事物的认识,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对象迅速产生亲近感。基于本课内容的特点,本课主要采取“谈话法”、“讲授法”、“演示法”、“自学指导法”等教学方法。注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变被动为主动获取,力促课堂教学在生动有趣,愉悦的气氛中展开。

  三、学法指导

  信息技术是操作性比较强,而且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我们的教学目的不是仅仅教会学生某一些操作,某几种软件的使用,而是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社会。本课通过自主探索,协作交流等方式,进行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教学准备

  硬件环境:有40+台机器的机房 多媒体

  软件环境: windows20xx操作系统,多媒体教学软件一套,自制导课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要想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教师简单枯燥的讲述,学生是不能深刻体会的,我设计了“介绍自己的一位好朋友”这样的环节,请一名同学介绍一下他的好朋友,在学生介绍后,我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想不想和它认识一下?”出示课题:常见的微型计算机。

  设计意图:将计算机以“认识新朋友”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对学习对象迅速产生亲近感,课堂教学在愉悦的气氛中展开。

  (二)、认一认

  1.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能叫上你朋友的名字,我们的新朋友——计算机各部分的名称叫什么?你知道吗?请两名同学回答一下。学生一般情况下只会说出看得见,的设备(键盘,鼠标,显示器,主机)。教师小结:一套常见的微型计算机,从外观看,它是由显示器,主机,键盘和鼠标组成的。我们把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设备称为计算机的硬件。

  设计意图:先由学生说,再由老师总结,使学生掌握知识更准确。

  2.问题二“主机里面的部件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那算不算计算机的硬件设备?” “是” 出示计算机主机内部及外部构造图。提示各部名称让学生对号入座,并说出其功能。教师小结: 给出图示(图示如下),指出计算机五大功能部件的各组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方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运用图示更直观。

  (三)、比一比

  “将人的耳朵比作计算机的输入设备,将口和手比作输出设备,将大脑比作运算器,控制器和存储器,说一说做一道算术题上述各部分是如何协调一致工作的?”从而引导学生说出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教师小结:叙述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并指出此工作原理是由冯·诺依曼(计算机之父)提出的,即冯·诺依曼原理。

  设计意图: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很抽象,比一比,使学生更易接受。

  (四)、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及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总结。

  (五)、作业

  布置作业:要求同学把大显身手中的两个题目解答出来,写在作业本上,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巩固。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说课稿(扩展8)

——细胞的生活说课稿

细胞的生活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二单元第一章的第四节,是在初步了解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认识到无论是植物、动物还是其他微生物(除病毒以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细胞是怎样进行正常的生活的?本节从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统一的角度,以通俗的类比和典型的事例进行了说明。是前三节的延续,也为下一章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朝气蓬勃,好奇心强,富有探索的热情和欲望,通过本章前三节的学习,已经具有的一定的细胞知识,日常生活中对于物质和能量及生命活动有一定的了解。这些对本节的学习奠定了一定基础。但本节的能量转换、信息等内容较抽象、不好理解,所以教学中要注重借助直观展示、类比、比喻等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对实例或资料进行观察、分析、讨论,完成概念的学习过程。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明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说出细胞中含有的物质的种类,说明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2.描述细胞质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3.描述细胞核在生物的发育、遗传和细胞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过程与方法:

  对实例或资料进行观察、分析、讨论,完成概念的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勇于质疑,积极参与讨论活动。

  四、教学重点难点

  1.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2.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3.叶绿体和线粒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思引学

  展示植物组织培养一图片。

  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技术吗?这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用分离出来的一个或几个细胞就能培育出一株完整

  的植物体。要想取得培育成功,要给细胞提供怎样的条件呢?组成生物体的各个细胞若要进行正常的生活,又需要哪些条件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细胞的生活。

  设计意图:利用直观的图片,让学生感知组织培养这种生物技术的同时引发思考,启动学生的思维,引入课题。

  (二)合作探究1.细胞中的物质

  师:手拿桔子、苹果,同学们吃过吧,有什么味道?说明里面有哪些物质?物质由什么组成呢?

  演示红糖水在水中溶解的过程。为什么糖会在水中溶解呢?

  学生:观察、思考,描述现象,得出物质由很多小颗粒组成,即由很多分子组成。师:展示图片,你知道这些食物中有哪些物质吗?列举人出汗流入口中的味道、燃尽物质剩下的成分等实例。如果将这些物质分成两大类,如何分?依据是什么?

  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分析尝试给物质分类。

  设计意图: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这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借助直观的实验现象帮助理解,增强学习的兴趣。再由学生熟悉的食物、经验、常识等引导学生了解细胞中的物质,通过师生互动将其进行分类。

  2.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师:展示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动画。

  问题引导:所有的物质都能进出细胞膜吗?细胞的哪个结构起了重要作用,说明了什么?你能列举实例说明吗?

  学生:观看动画,描述现象,思考、回答问题,通过互动得出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设计意图:通过动画化难为易、化抽象为感性,问题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主动获取新知。

  3.相当于“加油站”的是什么结构?相当于“发动机”的是什么结构?

  学生:观察图片、阅读教材,思考、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细胞通过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叶绿体和线粒体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设计意图:叶绿体和线粒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给学生提供多个图片,设置阶梯式问题引导学生自学教材,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突破难点。这一环节的完成是通过学生观察、自学、思考、交流来完成,从中感受主动获取知识的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热情。

  4.细胞核是控制中心展示配音课件

  问题讨论:

  ①与多莉出生有关的羊有几只?它的生身母亲是谁?②多莉与哪只羊最相似?说明了什么?③细胞核有何作用?

  学生:观看课件,分组讨论问题,交流后得出结论:细胞核中有遗传物质DNA,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设计意图:发挥教师的合作、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思考、交流,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台,集思广益、分享合作的喜悦、感受集体的强大力量。加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质疑能力、调动思维潜力等。

  (三)归纳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请同学谈谈感受和收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总结本节所学知识,反思不足,总结学习方法等收获。 1、如果把细胞比作汽车的话,相当于汽车发动机的是( ) A、线粒体B、叶绿体C、细胞膜D、细胞核

  2、在植物细胞的细胞质中,与植物制造有机物有关的结构是( ) A、液泡B、线粒体C、细胞液D、叶绿体

  3.生活在海水中的海带,其细胞中积累碘的浓度,比海水中的浓度要高许多倍,而海带细胞仍能从海水中吸收碘,这一事实说明()

  A.海带的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使海水中的碘不断进入细胞质。 B.细胞壁有保护和支持作用C.海带细胞的细胞壁有吸附碘的功能D.海带细胞的细胞质中能产生碘

  4.克隆绵羊多莉是将白面绵羊的乳腺细胞核移植到黑面绵羊的去核卵细胞中形成重组细胞,后经一系列培养而成,则多莉面部的毛色应是()A.黑色B.白色C.黑白相间D.不能确定

  5.将一粒大米放在火中点燃,燃烧掉的物质和剩余的物质分别是()A.烧掉的是有机物,剩余的是无机物B.都是无机物

  C.都是有机物D.烧掉的是无机物,剩余的是有机物6、判断

  (1)生物维持生命仅仅需要氧()(2)叶绿体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3)我们可以把“线粒体”比做细胞的”“动力工厂”()

  (4)细胞的物质都是自己制造的。()(5)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穿过细胞膜()7、医生给久病的人常常要打氧气、输葡萄糖水。请你结合本节课的有关知识说一说这是为什么?

推荐访问:细胞器 分工合作 说课稿 细胞器系统内分工合作说课稿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说课稿1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说课PPT 细胞器的分工合作的教案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