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万有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述职报告 教案设计 整改报告 事迹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问题分析论文,菁选3篇

时间:2023-02-20 10:15:33 浏览量: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问题分析论文1  当前社会,幼儿园“小学化”现象普遍存在,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问题分析论文,菁选3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问题分析论文,菁选3篇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问题分析论文1

  当前社会,幼儿园“小学化”现象普遍存在,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研究幼小衔接问题,提升幼小衔接的成效是十分必要的。

  一、幼小衔接的内涵及意义: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相邻教育阶段之间在教育上的互相连接。此时恰好是结束幼儿园生活,开始接受正规小学教育的初期,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幼小衔接”实质是指儿童连续的、不断发展的社会性、心理、身体发展上的衔接。

  做好幼小的有效衔接,让幼儿在入小学前接受一至两年的预备教育,提高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水*,掌握一部分知识和技能,减少幼小连接的坡度,从而减轻他们入小学的负担。总之,实现幼小的幼小衔接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二、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容缺失,存在片面衔接

  在体、智、德、美四育中,重视“智”的衔接,忽视体、德、美的衔接,特别是忽视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在智育中,重视知识,特别是数学、语文知识的衔接,忽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衔接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这种片面衔接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教学规律,阻碍了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许多幼儿园和小学学前班甚至提前使用小学的教材,照小学的样子排出课程表,形成幼儿教育的“小学化”。这非但不能提高儿童入学的适应能力,而且不利于儿童养成不专心的不良习惯,致使他们缺乏积极思考问题、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心理和能力。从而出现适应困难的问题。

  2、家长的局限性大,对幼小衔接形成阻力

  幼小衔接工作中,家长在教育工作方面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但是很多家长观念陈旧,通常他们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积累轻身心发展,重结果,轻过程,重视短期成效忽视幼儿的终身发展,渴望孩子成功的心理急切,常会犯揠苗助长的错误,抑制天性。家长存在的上述局限性给幼儿园、小学的教学活动造成无形的压力,幼小衔接不能顺利进行,有的甚至形成阻力。

  3、幼小衔接缺乏积累,存在突击衔接

  实现幼小有效衔接需要一个过程,因为儿童的适应力、意志力、自制力、注意的持久性、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等的培养也需要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如果搞突击衔接,在儿童将要入学的前半年才做衔接工作,带幼儿去参观小学,请小学生回园介绍等。非但不能很好的实现幼小衔接,反而会使得儿童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压力骤然加大,难以适应,还使儿童对小学和未来的学习产生畏惧和为难情绪。

  4、忽视了幼小衔接的双向性,存在单向衔接

  幼儿园与小学两方的沟通交流不够,双向衔接缺失。幼儿园把幼小衔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主动向小学靠拢,在教育要求、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尽量接近小学。但小学很少考虑初入学儿童的特点,不能主动与幼儿园对接,形成衔接上的一边倒。不少小学教师在如何改变观念,改进方法,指导初入学的儿童进行有效的学习等方面缺失,也有一些教师忽略了儿童的渴望成功和得到认可的心理需求,评价标准过于严格,评价方式单一,“鼓励性”认可话语和关注度不够,导致一些幼儿出现适用困难。

  三、实现幼小有效衔接的措施:

  (一)在日常学习、生活活动中,注重学习适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1、提高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能力。

  在幼儿园整个阶段,应该注意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专注性和持久性的培养。

  正确引导幼儿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并能够坚持一段时间,以利于孩子以后能适应上课的时间要求。在整个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也要尽力去帮助小朋友慢慢养成*、倾听的习惯,为入学后进行正规系统的学习打好基础。如果准备工作做充分,那么幼儿进入小学后,很快就能顺利地适应新的小学学习生活。

  2、培养幼儿与他人的交往能力以及独立性。

  幼儿升入小学后,进入一个新环境,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如果在幼儿园阶段,老师和家长注重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教会他们学会谦让和大胆与人沟通交流,与周边他人友好和谐相处。相信,具备强交往能力的幼儿一定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融入集体中,与小伙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幼儿的独立性的培养也很重要。因为幼儿进入小学阶段,属于他们支配的课间和课余时间更多,生活上也更需要自理,所有这些都要求他们要有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所以,在幼儿园期间,就要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增强幼儿的独立意识,让他们知道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并自觉去做,逐渐减少*的直接照顾。一是多给孩子创造一些自己锻炼的机会和条件,让孩子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二)做好幼儿园和家长的互动工作

  注重家园互动(即家庭和幼儿园的互动),发挥家长的功效,确保实现幼小有效链接。

  可以定期召开一次“幼小衔接工作”的大班幼儿家长会,通过这次活动家长更加明确幼儿园与小学一年级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幼儿园以发展口头语言为主,学习周围环境和日常生活中的粗浅知识技能,不强调系统性,教师常用直观教具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而小学以学习书面语言为主,强调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的基本训练。

  也可以开设“家园双通道”。幼儿园、幼儿教师与家长多沟通。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刊物等现代传媒的影响,让家长明确幼小链接的必要性,帮助他们一些掌握幼小衔接教育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一起探讨实现幼小链接的有效措施。

  (三)幼小共同做好链接工作

  1、研究教材和学生实现教育*稳着陆,幼儿园的学科教学既要为幼儿进入小学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又不能过高要求,防止进入“小学化”误区。幼儿园与小学教育应在生活制度和环境布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与儿童的关系等方面做到相互靠拢,以减轻幼小教育衔接坡度,使孩子很快适用新的环境。

  2、加强纵向联动,实现有效链接

  在同一片区的小学和幼儿园组成幼小链接联合体,由小学牵头幼儿园成立领导机构,确保相关链接工作的正常进行。

  开展跨学段研讨活动。衔接联合体的可通过开展跨学段教学观摩活动,通过走进课堂,走进教学,相互了解不同学段的教学状况,变革自己的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主动探索和实践学段的衔接工作。

  开展跨学段教学体验活动。为了加深对各学段教学的了解,鼓励教师尝试体验跨学段教学,即幼儿园教师试教小学的课,小学教师试教幼儿园的课。

  (四)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其全面发展。

  儿童从幼儿园毕业到进入小学一年级,虽仅隔一小段的时间,但却标志着一个崭新阶段的开始。幼儿园与小学存在不论学习还是生活方面都存在这巨大的区别,所以我们的幼儿园、小学、家长应本着人文精神,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多去了解儿童,多从儿童身心特点出发,少一点主观设想,帮助他们成为一个对学习感兴趣、开朗大方参与群体活动、生活自理独立性强的孩子。使儿童减少在适应中的心理距离,把压抑和生疏降到最低,顺利适应这个过渡阶段

  实践证明,入学准备是需要要幼儿园、小学、家庭三个方面密切配合,共同努力。这就决定了必须在以儿童为本,遵循其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大前提下,三者形成合力,最终实现幼小的幼小链接。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问题分析论文2

  摘要:幼小衔接问题是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分析幼儿进入小学后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不适应现象来加强人们对幼小衔接的认识,探讨怎样使幼儿更顺利的实现由学前向小学过渡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幼小衔接、教育、儿童发展、内在规律

  一、 幼小衔接的意义

  幼小衔接是整个教育阶段中第一个重要的衔接环节,衔接得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幼儿未来的长远发展,因此,这一问题历来都得到了较大的关注与重视 所谓“幼小衔接”,泛指幼儿进入小学前家长、学校、幼儿所参与的活动,可视为是为帮助幼儿衔接幼儿园和小学前后学习环境所需付出的准备。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是一个系统整体,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连续性要求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相衔接,前者为后者做准备,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一个重要转折,是儿童主体对变化的外界环境重新适应的时期,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是社会性适应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它是儿童交往、学习、生活的基础和保证,幼小衔接进行得不顺利,孩子身上往往会出现睡眠不足、身体疲劳、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现象;心理方面也会表现为精神负担重、情绪低落、自信心不足等;甚至会导致社会性方面的人际交往不良、怕学、厌学,以及学习成绩不理想。当今社会中独生子女占绝大部分,而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由于受到大人们的宠爱和溺爱,使他们形成了“唯我独尊”、“唯我独享”,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往往产生“人人为我”的"心理要求,这种心理倾向和要求与社会交往所需要的“*等合作”等原则形成突破,长此以往,他们会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有着不合群、自私等影响社会过程的表现。

  二、 当前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一、单向性。

  不少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无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方法,还是作息时间方面都主动像小学靠拢,而小学与幼儿园的衔接很少,形成衔接工作的单向性。事实证明,双向准备才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片面性。

  幼小衔接工作往往出现片面性,重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只关注儿童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部关心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不关注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等。只关注儿童的生理健康,忽视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三、表面性。

  不少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如:背书包上学,活动时间延长,每天布置作业等。而幼儿的适应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制力等常常被忽略了。

  三 、怎样做好幼小衔接

  1、应端正学前教育思想

  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目的是培养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人,它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养成幼儿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品质。幼儿园要切实为培养下一代负责,严格按着幼儿教育的规律组织教学,决不能拔苗助长。

  学前教育的重点应放在为小学打基础,明确认识自己的任务是为学校教育做准备,幼儿园应避免使用小学教材,因为这样不仅会加重幼儿的负担,还会降低他们入学后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造成他们智力的停顿或延缓。幼儿园应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幼儿心理、生理、智力和行为习惯方面,为幼儿入小学作准备。特别是需要在教育中重视培养幼儿观察事物的能力、概括能力,提高他们组织和控制能力,发展他们组织和控制能力以及创造性想象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作为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学习和研究幼小衔接的意义和标准。把培养幼儿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竞争意识作为长期目标。在一日活动中,采用多种形式来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2、做好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日常联系工作

  建立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之间的联系。幼儿园教师可以参加小学教师的教学活动,参加研究幼小衔接的研讨会,与一年级教师之间进行教育教学双向交流活动,使双方在交流。互了解、互相配合,互相补充。这是搞好幼小衔接的主要前提。

  幼儿园教师只有在了解小学一年级教学情况的基础上,如教学内容、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学形式、方法以及对学生的要求,才能为完成幼小衔接,幼儿园大班进行必要的安排和适应性训练。小学教师也应深入研究幼儿教育的特点、具体内容,然后根据一年级授课大纲要求,适当地对新生进行适应性训练,这样才能在儿童生理和心理上顺利适应幼小之间过渡。

  3、加强幼小教材的连续性,系统性

  这是搞好幼小衔接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儿童学习兴趣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幼小教育内容重复,会使幼儿对所学内容兴趣降低,上课不注意听讲,作业马虎,给教师教学带来困难;反之,如果幼小教学内容出现明显脱节,则易造成儿童对所学知识理解上的障碍,同样也会对所学新知识不感兴趣,丧失学习信心,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必须组织幼儿园大班教师与一年级教师对幼小教学内容进行仔细分析比较,认真调查研究,作好幼小教学内容衔接工作。小学也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在幼儿刚读小学一年级时,应布置一个充满童趣又能体现小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减少幼儿离开幼儿园的心理反差。同时学校应尽量给幼儿有更多的自由空间——适当调整课堂节奏,课间上厕所的时间较自由,在学习上暂时降低难度,以减轻新生的压力,缩短幼儿到小学后焦虑的时间,从而让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和方式。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问题分析论文3

  【摘要】:幼小衔接是目前学前教育领域中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那么幼儿从幼儿园升入到小学的过程中心理经历了怎样的过程以及儿童存在的不适心理问题,都是幼小衔接问题中我们需要关注和探讨的。那么,提出相应的措施对于帮助幼儿顺利升入小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幼小衔接 儿童心理问题 对策

  一幼小衔接的内涵

  本文章从教师、家庭、幼儿三方面阐述了幼小衔接的内涵。首先基于教师角度的幼小衔接的内涵主要是指小学教师能以幼儿的身心特点出发,从身体、心理、生活、人际关系以及学习习惯等各个方面帮助幼儿逐步*稳过度的教育过程,最终以促进幼儿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其次,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家长的责任。因此基于家庭角度的幼小衔接的涵义是指家庭中的各个成员以细心的观察者身份重视幼儿刚升入小学阶段的各种行为活动,并在幼儿在过度的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帮助,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同时,也要经常对幼儿进行心理疏导,最终能使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的生活状态。在幼小衔接的问题中,幼儿不仅是幼小衔接活动中的被研究者,同时幼儿也是幼小衔接活动中作为主体的直接参与者。他们与*研究者一起来探究反思幼小衔接过程中他们的意义体验和感受、并在此基础上,共同建构应对幼小衔接中各种问题的有效策略和积极态度,以提升儿童的学习质量和对生活的意义感受。

  二幼小衔接中存在的儿童心理问题

  (一)焦虑

  (1)生活焦虑。幼儿在幼儿园时,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幼儿园的老师帮忙照理,比如吃饭、午休、如厕等等一系列的生活点滴,在幼儿园生活三年的幼儿生活习惯也已定势,当幼儿升入小学以后,幼儿不得不离开幼儿老师的臂弯,这个时候的乒、儿因为到了陌生的环境就会出现生活焦虑,比如他们担心走错男女厕所,担心自己文具会找不到等。

  (2)情感焦虑。幼儿上幼儿园的时候,家里父母疼着、宠着,在情感上,幼儿处于绝对优势。幼儿升入小学以后,家长做的事情大都是给孩子买新的书包、买学习参考书、英语学习机等,却未考虑孩子的内心情感及需要。其次,幼儿在幼儿园已经有亲密的同伴,孩子入小学后与幼儿园同伴分离,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

  (3)学业焦虑。首先幼儿在幼儿园的主要活动以一日生活和游戏为主,并没有任何的学业压力,时间上没有限定,有弹性。而进入到小学以后,分科学习、作业、受教师支配的学习环境,孩子容易陷入不注意状态或学习障碍。

  (二)注意力不集中

  目前幼儿教育中小学化倾向非常严重,尤其是偏远农村,由于没有太多的游戏场所供幼儿玩耍,只能教幼儿读书写字。父母的文化水*较低,就把一切希望寄予孩子身上。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念与父母态度等多方面的偏差与不当,造成很多家长忽视幼儿的全面性、终身性发展,甚至将小学一年级的课本知识提前交给幼儿掌握。结果幼儿入学初感觉学习很轻松,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增加,”储备知识”用完,又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时就出现了适应困难,导致学习后劲不足等问题,给幼儿园、小学的教学活动造成压力,幼小衔接难以顺利进行。

  三预防与对策

  (一)学校和教师方面

  首先,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行之有效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儿童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通过*的引导和帮助,是可以纠正和避免的。其次,教师应该给予儿童宽容和理解。目前有些地区学校组织幼升小考试,出的题目大多是超出幼儿理解能力范围的试题,注重知识讲授的幼儿园,大多受小学的青睐,由此形成恶性循环。作为幼儿升入小学第一位引导者的老师,我们应该弱化功利色彩,为儿童营造更好的心理适应空间。同时正确客观的看待孩子出现的不适应症,多给孩子一些时间,鼓励引导孩子,让孩子在磨练中慢慢成长。

  (二)家庭方面

  家庭教育应为孩子接受学校教育打好基础,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适应能力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做好生活方面的准备。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作为家长应注重教育与生活的联系,让孩子在生活中得到锻炼,在教育中领悟生活的真谛。其次,培养儿童的注意力,做好学习方面的准备。幼儿园儿童以游戏活动为主要的学习形式,儿童在游戏中感觉轻松、愉快,并不会有学习压力。作为家长,我们应有意识的培养幼儿的注意力,通过各种锻炼孩子注意力的亲子游戏,对孩子进行注意力训练。最后,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做好交往方面的准备。

  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是儿童社会性培养方面重要的内容,也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体现。作为家长,要为孩子创造更 多交往机会,扩大孩子的交际范围,为孩子成长提供有利*台。

  (三) 幼儿自身

  弗洛伊德心理动力论认为人格包含本我、自我和超我这 三个概念。幼儿这个时期处于本我阶段,自我意识很强,热衷 于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同时自我需求必须得到满足。顺利渡过幼小衔接,最终还是要看幼儿本身的内在驱动力以及幼儿所关注感兴趣的事情。在幼儿园升入小学过程中,儿童会观 察周围的家长、老师、及学校的环境的人与物’并把自己接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如果儿童遇到问题会作出自我调整,作幼儿本身,他们有能力去调整自己心态和自己的行为。 幼小衔接时期,儿童出现的一些不适应症等心理问题,需要社会、家长、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及幼儿本身等方方面面的通力合作,确保衔接工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使儿童顺利渡过衔接期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王娜.幼小衔接期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J].教育教学论 坛,2014年3月,第11期

  [3]林炎琴.幼小衔接中儿童健康问题的应对[Jl.学前教育研究,2011年第12期

  [4]李召存.论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小衔接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2年第11期

  [5]王晓霏,幼衔接阶段家庭教育的应对策略探究c,新课程研究,2014年11月

  [6]牛美红,幼小衔接中儿童情感教育问题研究[J].考试周刊,2014年第19期

推荐访问:幼儿教育 衔接 小学教育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问题分析论文 菁选3篇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问题分析论文1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问题分析论文10篇 请分析你对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工作的理解 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