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与危机意识1 宁波信远工业集团创立于1994年,是一家民营科研及投资型企业,研究领域涉足石墨材料、密封技术(发动机、大工业)、热管理、精密机械和齿科旋转工具等行业,是业界知名的技术创新企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企业文化与危机意识3篇,供大家参考。
企业文化与危机意识1
宁波信远工业集团创立于1994年,是一家民营科研及投资型企业,研究领域涉足石墨材料、密封技术(发动机、大工业)、热管理、精密机械和齿科旋转工具等行业,是业界知名的技术创新企业,*航天用石墨密封件唯一指定供应企业,也是航天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密封件独家物资供应商。
“信用、创新、奉献、幸福,这不仅是我们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也是我们企业发展的根本。”宁波信远工业集团副总经理袁奕琅在谈到企业家精神时说道,“企业家精神寓于企业文化之中,而企业文化又支撑着企业的发展。”
“君子信而立,不信则废。诚信不仅是做人的根本,同样也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根基。”袁奕琅说,作为一个创新型企业,信远历经风雨二十多年,始终将“信以致远,卓见未来”作为企业的经营理念,从第一份订单到每一份订单,信远秉承着“诚信第一,质量第一,科技强企”的宗旨,得到了国内外业界的高度认可,并将其影响力从国内市场扩展到欧洲市场,再由欧洲市场辐射到全球,以跨国合资、强强联合带动了国内行业的振兴。
“创新是企业生存的源泉。”袁奕琅在谈到创新的重要性时,以商场中商品打折为例。他说,商场中经常会有商品打折,而这些商品大多是一些过时的产品,新产品往往不会轻易打折。“所以,有创新才有市场,有市场才有生存。”为了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信远专门制定了提案制度,每位员工都可以就工艺改善、安全生产、企业管理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新思路、新想法,企业会在月底和年底进行评选,并对评选出的优秀提案进行奖励。此外,信远每年还会拿出销售收入的近6%用于科研投入和设备自动化改造,如今其中心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准,有些装备甚至超越了国家检测中心的配置。
除了坚守诚信,不断创新外,袁奕琅还将奉献社会、提高员工幸福指数作为塑造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他坦言:“挣钱虽然是企业的本能,但还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多年来,信远一直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不仅先后捐资数百万元的慈善、助学款项,还积极安置失业下岗工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了大量的就业问题。
而在提高员工幸福指数方面,袁奕琅更是花了不少“心思”。他指着办公桌上的一个纸盒告诉记者,每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都会有不同的认识,“我从这边看到的是盒子上的花形图案,而你在那个位置看到的可能就是盒子上的文字,所以要想提高员工的幸福感,就要学会换位思考,从他们的角度出发。”他不但是这么说的,多年来也是这样做的。在信远,有些员工初出校门,无任何的积累,作为新宁波人,在宁波拥有属于自己的家成为他们的一大难题。为此,从去年开始,信远专门设立了“幸福信远”员工安家基金,每年注入100万元的基金,无息提供给具有享受资格的员工(不分管理和一线),帮助没有足够资金买房的员工圆上了自己的住房梦。
作为草根类民营企业管理者,袁奕琅具有与生俱来的危机感。在2011年,袁奕琅参加了宁波企业高管创新管理培训班,踏上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修之旅。当他在参观一家国际IT业“巨头”时,他被广场上的两组雕塑震撼了。一个是从小到大首尾相连的五条鱼,还有一个是鲨鱼的尾巴。他说,在我看来,第一个雕塑寓意着大鱼吃小鱼,但一不小心大鱼也可能被小鱼吃掉;第二个是在告诉人们,虽然你看不到鲨鱼,但它确实就在你身边。它们在向人们宣告:危机就在你身边!“一个富可敌国的庞然大物都有这种危机感,我们这些中小企业又有什么理由高枕无忧呢?”
袁奕琅坦言,在当今信息爆炸时代,作为一名企业管理者,必须跟上时代潮流,学会时刻为自己“充电”,不断更新企业管理知识。“这就像是跑马拉松比赛,如果你的体能不支,你就会落后,如果你落后了,你的"企业就会落后。”
企业文化与危机意识2
前言:
企业的人才危机。人才和科技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泉,而人才是科技的原动力,所以人才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但企业中往往存在不良现象:人浮于事的现象,论关系论送礼定岗位而不是考虑能力;对人才的管理不善,造*才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发挥。
人才缺乏严重,企业出现力不从心的状况;人才在企业中的地位低下,缺少发言权等等。企业的财务危机。现代企业对财务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越来越严,因为对财务管理来讲,特别是对现金流的掌控、收入与支出的*衡掌控,也是关系到企业命脉的问题。
但是部分企业缺少财务预警系统,甚至缺少对现金流的认知和掌控。企业的产品质量危机。产品的产量是现代企业追求重点之一,而部分企业为贪多却对产品的质量认识有所下降,却不知产品的质量危机已经开始蔓延,可能导致最终全盘崩溃。
企业的管理水*危机。众所周知,在普通企业当中,往往缺乏的不是技术,而是管理水*跟不上企业的发展,进而影响企业的全面进展。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危机。众多企业中存在产品及其种类是同样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多等现象,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对企业长远和可持续发展构成极大威胁。
企业的安全和环境危机。安全是企业的生产保障,环境是关系生存条件,所以安全和环境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对于企业来讲更是不可回避的问题,然而安全和环境的危机在企业中却屡见不鲜。企业老板在做出任何一项决定的时候。
需要分析会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关注他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紧盯“威胁”。确定给企业带来的伤害是暂时的还是潜在的。做到心中明明白白,尽量清楚威胁点,不要含糊的只知道有威胁,但是不明白究竟会造成什么样的威胁。
构建团对危机意识,也许某个危机的隐藏存在,但是老板、管理者没有发现,但是企业的某个员工却能及时的发现。要提倡员工敢于将企业内存在的危机大胆的讲出来,哪怕他讲的严重违反了老板的意愿,哪怕是错误的,都必须认真的倾听,并加以鼓励,树立团队的危机意识。
企业的有些危机的出现不是因为发现危机没有及时解决,也不是因为不知道是危机,而是企业放自己因为利润或者其他的原因,自己创造的危机。比如向有些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就采取不正当的方式来盲目的降低成本,但是最后给企业带来的却是致命的伤害,多年的品牌经营在消费者的心目中一朝尽失。
国内外企业应对危机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中可以得出结论,对危机意识进行培养是企业抵御危机侵害的有力武器,一般,危机意识管理有如下七个方面。
1、树立危机意识:要培养企业全体员工的忧患意识,企业领导人首先就要具备强烈的危机意识,能把危机管理工作做到危机实际到来之前,并为企业应对危机做好组织、人员、措施、经费上的准备。
2、设立危机管理的常设机构。它可以由以下人员组成:企业决策层负责人、公关部负责人和公司一些其他主要部门的负责人。这些成员应保证其畅通的联系渠道。当危机发生时,该机构自然转型为危机领导核心。
3、建立危机预警系统:企业公关危机是企业内外环境出现问题造成的,因此,在危机爆发之前,必然要显示出一些信号。当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如下征兆时,就有必要提请决策部门注意并进一步加强监测:对企业或企业领导人形象不利的舆论越来越多;受到*、新闻界或同行业人士的异乎寻常关注;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不断下降;组织遇到的麻烦越来越多;企业的运转效率不断降低。
4、制定危机管理方案: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有效的公关危机管理可以防止危机的出现或改变危机发生的过程。实施公关危机管理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检查所有可能造成公司与社会发生摩擦的问题和趋势;确定需要考虑的具体问题;估计这些问题对公司的生存与发展的潜在影响;确定公司对各种问题的应付态度;决定对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采取的行动方针;实施具体的解决方案和行动计划;不断监控行动结果;获取反馈信息,根据需要修正具体方案。
5、企业内部媒体公关培训:在企业发生危机时,企业能否冷静自如、坦诚大度地面对媒体、巧妙地回答媒体的问题,是化解危机公关的—个重要关键。预先对企业领导者以及公关人员进行这方面的培训是非常重要的。
6、建立并维护良好的媒体合作*台:定期与媒体进行沟通,获得媒体的信任与支持。
7、加强企业内部传播流程管理:适当时候进行危机预演,让内部人员熟悉发生危机时必须要做的事情。
最后,提醒各位业界同仁注意的是——从艳照门事件、东航返航危机、玫琳凯泄密事件、抵制家乐福危机等事件,网络媒体的强势突出显然了其在危机发生时推波助澜的强大影响。
企业文化与危机意识3篇扩展阅读
企业文化与危机意识3篇(扩展1)
——树立危机意识作文3篇
树立危机意识作文1
一棵参天古树经历了暴风骤雨以及14次雷电击中的打击仍然顽强地成长,然而,却在一群蝼蚁经年不休的啃噬中终成残驱。对树而言,有着500多年树龄,历经暴风骤雨,被雷电击中14次,却顽强地生存着,却亡命于一群小小的蝼蚁。人们在顺境中往往容易丧失斗志,迷失方向,最终走向失败。历史上那些短命王朝的“昙花一现”无不是因此而致。所以,我们要树立危机意识,尤其是在取得成绩或达到事业的顶峰之时更要居安思危,是个人的人生价值充分体现,使企业得到长久发展,是民族得以不断进步。
树立危机意识,在名利面前保持淡定从容,不断拓展人生的宽度。
春秋时期,范蠡尽心辅佐越王勾践,使越国复兴。构建封范蠡为上将军,可范蠡深知勾践为人——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于是修书一封,辞去了在越国的职务,泛舟西湖。后来,范蠡到了齐国,他经商不到半年便积累了百万家产。齐国人仰慕他的贤能,请他做宰相,可范蠡认为:“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致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于是归还相印,与家人离开了齐国。范蠡每到一处都能如鱼得水,可谓具有大智慧。可是他在名利面前却能保持淡定从容,不为名利所累。正是因为他能居安思危,不为名利而迷失方向,他才充分展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树立危机意识,在成绩面前仍思进取,才能得到不断发展。
曾有人问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到底是什么使微软能够取得如此优越的地位并长久发展。比尔盖茨只说了四个字——“危机意识”。的确,正是因为保持危机意识才会不断开发新技术,开拓新领域,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树立危机意识,在繁荣面前仍思发展,民族才得以不断进步。
回想过去,繁荣一时的清王朝因夜郎自大、闭关锁国而落后于西方,最终遭受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现在,日益崛起的现代*仍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积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借鉴他国优秀成果,同时加强自主创新意识,使国家得以兴旺发达,使民族得以不断进步。
树立危机意识,对个人,对企业,对整个民族都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在顺境面前,朋友,请增强危机意识,让人生因此而升华,让企业因此而不断发展,然后民族因此而生生不息。
树立危机意识作文2
一个动物,是需要具备忧患意识的,一个人,一个企业,也是需要具备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无论我们是什么,这是都是我们都需要具备的。
这是一只野生的麻雀,它轻轻的落在了人类房子的屋檐下。人类的小孩看到了它,偷偷地从家里的米缸里抓出一大把的米,慢慢的撒在了地板上。这是如此低级的伎俩,它一眼就看穿了这个小孩的打算。它没有飞下去,只是静静的望着地上的那些小米粒,等小孩回到房间里之后,它偷偷的飞了下来,小心翼翼地啄着地上的米粒。在这一次路过之后,它便经常飞来这里,开始,它还心存戒虑,它还是回考虑到一些坏的结果,会在小孩躲进房间里之后才飞下来。但后来,它认为小孩对它毫无恶意,每天都专门给它提供美味的食物,于是,它失去了防备,什么事情,都往最好的方面去想。它终于失去了忧患意识,它已经把自己最初的想法抛到了脑后。现在,它看到米粒,就冲了下来,毫无顾忌地在小孩的面前啄着米粒。它丝毫没有注意到前面是一个笼子,它只看到了那里的米粒,它飞了进去,然后就在也出不来了。
在许多国人眼里,海尔这个成功企业已经很强大,很了不起了。然而,海尔还是保留了很强的“忧患意识”。在处于最辉煌的时候,他们还在为着不知道将要发生与否的最坏的消息做着尽可能充分完善的准备。他们公司的每一位员工,都在自己的岗位上时刻警戒着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一个16年*均年增长速度达用81。6%、年销售收入已突破400亿元。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外都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能有这样的意识,是他们取得成功的原因,也是他们没有失败的原因。尽管像海尔这样的佼佼者与世界500强相比也还有一段差距,他们实事求是地正视挑战的严峻性,充分估计到竞争对手的力量和困难的一面,向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这样的企业,就算不说做大做强,在这是几十年里面,它一定能屹立不倒。
我们要具备忧患意识,这样,就可以防备未知的未来发生的问题,即使是在最美好的时候,也不能有丝毫放松和懈怠。
树立危机意识作文3
当今社会,随着人口不断增长,不少人因滞留在原岗位没有危机意识而面临下岗、失业;治安管理的加强,但还是会出现少数“漏网之鱼”,给社会带来了威胁。少数人因没有自我保护意识而落入不良分子的“陷阱”。由此可见,树立危机意识是至关重要的。
个人应当树立危机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看到新闻报道:家庭因未关煤气瓶导致煤气泄露甚至爆炸,造成中毒亦或身亡;入室抢劫,绑架案等犯罪案件。在工作上,学习中亦是。古人云“不进则退”。当你在原地踏步的同时,正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无论是身体健康、工作学习都应当树立危机意识。既能为你保驾护航,也能激发你的动力。
企业应当树立危机意识。海尔集团执行总裁张瑞敏曾经说过:“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当年,冰箱畅销之时,张瑞敏接到一位冰箱用户的来信,信中说,他买下的冰箱门上有两道划痕,用户感到很失望。张瑞敏到存放冰箱的仓库突击检查,发现400多台冰箱里,有76台存在各种各样的小缺陷。他做出了“砸冰箱”的举动。他带头砸了第一锤。其他人也跟着砸了起来,张瑞敏意识到,职工们还没有从骨子里植入质量意识,但必须质量意识根深蒂固。这一砸唤醒了海尔人的质量意识,更砸醒了职工们在冰箱畅销时的危机意识。
国家应当树立危机意识。曾经的清王朝做出了“闭关锁国”的政策让人难以想象,清王朝满足于现状,自认为*是“天府之国”,危机意识全无。*逐步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处在太*洋和亚洲两大板块交界的日本是一个地震频繁的国家正因为如此,日本人有深刻的危机意识。所以日本建立了自己的资源储备体系,充分储备了多方面资源,防患于未然。
为预防、化解危机,个人、企业、国家都应该树立危机意识。树立危机意识是至关重要的。
企业文化与危机意识3篇(扩展2)
——企业文化与品牌管理3篇
企业文化与品牌管理1
一、企业文化是品牌的核心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并为企业全体人员遵守和奉行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经营理念的综合反映。而品牌是一种精神、一种品位、一种格调,它的主要特征是与用户共鸣和推动企业的价值取向。现代,著名品牌的建立,都是先由确立企业核心文化开始,并有意地把企业传统文化融入自己的品牌中,以拉近与用户的距离,从而促使用户视其品牌为生活的一部分。总之,企业文化就是品牌的精神力量、品牌价值的核心。
1984年张瑞敏接手海尔的时候,海尔是个亏损147万元的小厂,85年的时候,面对76台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张瑞敏抡起的铁锤,从此海尔开始了狠抓质量管理。20年来持续稳定发展,已成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产品从1984年的单一冰箱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1年,海尔预计实现全球营业额1509亿元,是1984年创业时的4万倍。张瑞敏砸冰箱,砸出是海尔的质量文化,但也是同时砸出来海尔的品牌。直到现在,海尔的质量文化依然是海尔这个品牌最核心的存在。
二、品牌是企业文化的载体
2008年,*三鹿奶粉爆出*事件。事件经过媒体逐步揭发之后,三鹿奶粉不去反思反而想办法去掩盖事实,其所作所为本质就是变质的欺骗文化和缺德文化,从而导致三鹿品牌的轰然倒塌,最终三鹿也在国人心中烟消云散。
实践表明,知名的品牌都是依靠优秀的企业文化来支撑的。品牌作为企业文化的载体,是企业文化外在的表现之一。没有文化内涵的产品与品牌,如果一味追求利润,终归昙花一现。因为一个真正的品牌,是需要企业给用户的心理感受、心理认同和精神价值,使用户真正认同这个品牌。因此,只有把优秀的企业文化融入生产、产品之中,才会提升品牌的附加值,扩大品牌价值的资源,也才会有高质量的品牌。在1914年创办IBM公司时,老托马斯·沃森为公司就制定了“行为准则”,这些准则一直牢记在公司每位人员的心中,任何一个公司策略及政策都直接受到这三条准则的影响,“沃森哲学”对公司的成功所贡献的力量,比技术革新、市场销售技巧,或庞大财力所贡献的力量更大。主要包括:1、必须尊重个人。2、必须尽可能给予顾客最好的服务。3、必须追求优异的工作表现。目前IBM作为全球最著名的跨国公司,管理着全球40万员工,拥有着最具价值的品牌价值力量,但其核心文化“三大准则”从来没变,并继续影响着IBM未来的发展。
三、企业文化与品牌建设要和谐发展
品牌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不只是一个名字、一种符号,而是企业的象征,是企业文化与理念的体现。品牌与企业文化就像一对孪生兄弟。企业不能没有文化,品牌不能没有文化;过于缺乏文化底蕴的品牌总会苍白无力的。尤其是在商业社会快速变迁的今天,企业的竞争是品牌竞争,更是品牌所代表的文化竞争。
据相关调查研究统计数据显示,2005-2010年期间我国企业对于品牌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年均增长率不到3.8%,而同期欧美发达国家企业的该项指标数值达到了11.4%,大大高于国内水*。因此企业必须进一步加强建设企业文化的力度,增加投入,以文化力,来提升品牌力,适应这种竞争局面。未来,企业也只有赢得文化竞争优势的品牌,才可得到世人的瞩目和用户的青睐,获得长足的发展。
企业文化与危机意识3篇(扩展3)
——知识管理与企业文化
知识管理与企业文化1
企业不分大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氛围;职位不论高低,都有本身内敛的知识环境。
企业文化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是我们有目共睹的,在这里我们无需讨论优秀企业文化的价值,而是要探讨通过知识管理如何更好的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让其成为企业自身不断完善的工具。
所谓知识管理,我理解为通过一定的方法让员工对其获得和掌握的资料按照企业特有的方式进行加工和处理并获得收益的过程。
举例来说:台湾有个很著名的案例,超市里每日负责为顾客开门的门童发现进进出出的年轻顾客中,貌似为人父母者在购买纸尿裤及其他儿童用品的同时,往往会顺便带上一些日常换洗的居家衣服,母亲通常会带上些简单的头饰而父亲则会带上些香烟和啤酒,尽管数量不多但久而久之后的总收益还是很可观的,于是这个门童就将这个发现告诉了超市的经理,经理非常认真地听取了这个建议重新安排了超市中产品的摆放,一段时间后惊喜的发现超市的利润增加了很多,所有物品的种类和质量并没有发生变化,变化的仅仅是位置。
这就是知识的力量。
由此可见,知识并不是单纯通过学历教育可以掌握的。案例中的门童没有受过正规大学教育却可以发现这一细节并帮助超市获利,也可以称之为知识。知识是存在于工作、生活学习的每一个环节,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任何人头脑中存在的东西都可以被作为知识来看待。那么,我们如何来获取、分析别人头脑中的知识呢?
这是第一个问题:知识的存在是无形的、不可强迫的,是存在于每个地方的。
再次举例来说:云南纳西族,至今仍然在推行原始"走婚"的方式传宗接代,母系氏族社会的生活方式使他们围绕祖屋而居、拥堂火而坐、使用象形文字,男人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休闲中渡过,这样悠然自得的生活可能多多少少会引起都市中男人的羡慕。排除*的保护主义、建立旅游区的因素之外,那里居住的人们没有觉得自己的生活有什么不好,尽管他们也会发现外人充满惊异、不解、激动的眼神。
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文化也属于精神世界的范畴,它指导人们按照固有的方式思考。就像我们每天可以在街上看到的情形一样:如果某个商场门口有一块空空的场地,来来往往逛街、办事的人们总会试探着将自行车放在这块空地上。但是如果空地上没有一辆自行车的话,人们大部分会在犹豫、踌躇一会儿后还是走开了,假如这个时候有一个人将自行车放在那里的话,后面的人们会不假思索的继续放下去,直到挤住商场的门口还振振有词的说:"大家不都放在这里嘛?",此时商场门口是否摆放"禁止停放自行车"的标志牌根本就无关紧要。大学时我曾经作过这样的一次实验,就是和学校门口的警卫联系好(当然,也要有校方的同意)在大学门口"禁止停车"的牌子前面堂而皇之的放一辆自行车,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原本不能停放任何车辆的校门口居然还停了3辆小轿车。所以,文化也就表现在人们日常的习惯上,它会让人们超越大众的价值观而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那么,我们如何培养人们的习惯,进而形成文化力量呢?
这是第二个问题:文化既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习惯,是允许人工建立的,是具有很大影响力的。
第三个例子:东方人从小被灌输内敛、修身养性的道理,对亲人的爱、对国家的情、对事业的追求要深深地埋藏在内心深处,西方人在被教育成开放、特立独行的个性,对任何事的好恶、对任何人的爱恨都会尽情地表达。当然这并不能构成评价东西方人好坏的标准,只是用来表明不同而已。我有一个美国朋友,有一天打电话给我说:"我太太给我生了一个女儿!",我当然对他表示恭喜,说:"Congratulation!",他可能听出来我表现得比较*静,静默了几秒钟,再次说道:"你不激动吗?生了一个女儿,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是什么造成了我们之间表现得差异呢?
这是第三个问题:知识的获取决定了文化氛围不同,也决定了对同一信息的不同处理方式。
这三个例子说明了从人到社会,都受到不同的知识体系、不同的文化氛围所影响,而知识是塑造文化的核心力量。进而到社会的经济主体-企业,也会是同一种处理的方法。
企业也是一个小的社会,这里面有劳动者-普通员工、管理者-管理层、所有者-决策层,这三种既联系又互相制约的关系构成企业的三种知识环境。一个例子可以表明这三种知识环境是完全不同的,Bill Gates 发现DOS有可能成为主流产品的时候,IBM的管理者和所有者都没有看到这一点,故而Bill Gates成为Microsoft公司的所有者而不是原来IBM的成员,尽管最早接触DOS的是IBM而不是Bill Gates。
所以一个企业的文化氛围中包含一套知识体系,这套知识体系中包含三个层面的知识环境,由于知识环境是伴随着人的成长、学习和工作建立起来的,故而知识环境又反过来影响知识体系,知识体系又制约了企业的文化氛围。结轮就是,假设要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就必须做好知识环境,建立知识体系,让企业成员按照企业需要的思维进行工作,这就是知识管理。
这样就遇到了我们的第四个问题:如何做好知识环境、建立知识体系、塑造企业文化?
套用哈佛商学院的一个观点:要想头脑风暴成为企业有力的工具,参与者必须满足几个条件。首先,参与者必须获得所需的信息资源。其次,参与者必须具备处理分析这些信息资源的能力。再次,参与者要拥有一定的决定权,也就是需要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这样我们以头脑风暴为例参考一下知识管理的思考角度。
第一、 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源。最初的时候人们通过烽火来传递信息,用的是视觉效果;其后人们用文字和口讯来交流,用的是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随后出现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传达,用的是触觉、听觉、视觉共同的效果来获取信息。总体来讲,视觉和听觉是我们获取信息资源的主要途径,计算机网络只是增加了视觉和听觉的途径、使之更容易接受而已。那么我们所建立的企业内部信息化网络也必须满足使用者对视觉和听觉的要求,只有这样才可以增加成为知识的几率。我在前面提到过,知识是不可强迫的。
第二、 具备处理分析信息资源的能力。对信息资源的分析处理能力有可能来自缜密的逻辑思维和统计、也可能来自于过往的经验和成果、还可能来自于所谓的商业直觉(个人认为这一点是来自于前两者的集成,因很多商业人士都这样说,故而也作为一种可能性。)那么,对于这个方面的加强很多的传统方法是通过读书、学习、讨论带来的,应用计算机信息网络可以使这些传统方法变得随时、随地、声形并茂的展现。但是也要注意学习的习惯是长期养成的,并不是我们建立了计算机信息网络用户就会自然而然去使用的。我在前面也提到过,习惯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第三、 一定的决定权。这是由公司的体制所决定的,并不是通过知识管理可以影响的问题。所以我们就不对这一点进行优化了。
这就是通过知识管理的角度来考虑头脑风暴的关键因素。当然,既然受众者包含三种知识环境,就应该有三种不同的方法来面向三种知识环境,毕竟我们不能期望所有的企业员工都用决策者或管理者的思考方式来处理工作,这样就造成了百家争鸣、群龙无首的局面了。所以,知识体系的确定就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里,我更多的是阐述了知识管理对企业文化的"影响,表明从经营管理的角度运营知识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在后面的系列中,我会分别给大家介绍到不同的软件厂商生产的软件产品在建立知识体系过程中的特点,在对三种不同知识环境的支持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不同企业文化的展望,其中更多的会从AMT知识管理方法论的角度分析软件产品。
企业文化与危机意识3篇(扩展4)
——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是什么3篇
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是什么1
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也是企业正向着文化管理阶段迈进的时代企业文化作为新的管理理论受到了我国管理理论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同时绩效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也受到管理者的广泛推崇。重新认识企业文化以及如何正确处理企业文化与绩效管理的关系,对企业管理者具有非常重要和现实的义。
企业文化对绩效管理体系的实施运行起着一种无形的指导、影响作用。反过来,企业文化最终要通过企业的价值评价体系( 绩效管理体系)、价值分配体系来发挥其功能,通过绩效管理有助于实现从企业价值观到在全体员工中形成相对统一的基本假设的转变过程。因此企业文化与绩效管理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文化都无一例外的强调以下两点:一是绩效导向,二是无缝沟通。
一、塑造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
为什么要强调绩效导向呢?一方面,我们*人自古就有不得罪人的文化沉淀,反映到企业文化力就是一种“ 老好人”文化:大家在做绩效考核时都不愿意做反面的评价。因此在考核时难免造成情感上的主观评价,所作的考评必定是含糊混淆,无法对员工造成正面有效的引导作用。
另一方面,我国许多企业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企业中形成了一种“ 重资历、轻能力”的文化。如果他是一名老员工,由于年龄和知识结构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绩效不佳,那么他的上级在考评时就要费一番思量了,但通常的结果都是“ 他是老员工,照顾点算了”。岂不知这对高绩效员工尤其是年轻员工的积极性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一个真正有思想、有抱负的人才,肯定不愿意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工作。
以上两种文化在国有企业中尤其普遍,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种现象在一些经历了第一次创业规模迅速扩大后的"民营企业里也不鲜见。它导致的后果就是,多数员工认为考核不公*,他们的上级并没有真正客观准确地评价他们的绩效,而是在努力寻找*衡。
因此,一个企业要是绩效管理体系得到顺利实施和有效运行,必须建立一种绩效导向的文化氛围,必须把有关“ 人”的各项决定———岗位安排、工资报酬、晋升降级和解雇———看成一个组织的真正“ 控制手段”。因为,有关人的各项决定将向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表明,管理层真正需要的、重视的、奖励的是什么。
在这方面,联想给我们做出了榜样。联想的企业文化中有一条就是要求员工“ 踏踏实实工作,正正当当拿钱”,反映到具体的管理措施终究是用人不唯学历重能力,不唯资历重业绩,一切凭业绩说话。在人才的选拔和任用上,他们有一套规范的手段和流程。不是以某个人的主观判断来决定人员的录用和选择,而是在对素质、能力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联想有一套从战略目标到组织到岗位责任的可操作化要求,针对业绩管理制定出可衡量指标和激励机制,在赛马中识别好马。每个员工进*想的时间可能有先后,学历也会有高低,但只要有能力,创造出了显著的业绩,都可以得到重用,都能够有所发展。在联想,因为业绩突出,一年之内提升三次者有之,进*想仅三个月,能力强得到重用者有之。在联想,你永远会是“ 小马拉大车”,因为一旦你长成大马,就会有更大的车让你拉,这也迫使员工不断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提高中去应对工作的压力和挑战。
二、塑造无缝沟通的文化
沟通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在大量的有关绩效管理的专著、文章中作者们也都不约而同的强调了沟通对效管理的作用,更有的人把沟通称作效管理的“ 灵魂”,可见沟通对绩效管的作用是多么的重要。
为什么沟通如此重要?这是因为在设定绩效目标时,管理者需要同员工沟通,于是双方就目标达成一致;绩效目标制定以后,管理者要做的工作就是如何帮助员工实现目标的问题。绩效目标往往略高于员工的实际能力,员工需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所以难免在实现的过程中出现困难。另外,由于市场环境的千变万化,企业的经营方针,经营策略也会出现不可预料的调整,随之变化的是员工绩效目标的调整。所有的这些都需要管理者与员工一起,通过沟通帮助员工改进业绩,提升水*。这个时候,管理者就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和影响力,努力帮助员工排除障碍,提供帮助,与员工做好沟通,不断辅导员工改进和提高业绩。帮助员工获得完成工作所必须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使绩效目标朝积极的方向发展;在绩效考核结束后,管理者还需要同员工进行一次沟通,通过沟通让员工明白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长处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发扬,短处在以后的工作中注意克服,这样不但可以使员工在以后的工作中更有目的性,而且可以有效的发挥绩效管理的激励作用。
然而,在企业实际的绩效管理过程中,沟通却成了最薄弱、最容易让人忽视的一个环节。在笔者调查的几家企业之中,有的企业仅仅在设定绩效目标时同员工做简单的沟通,有的企业甚至连基本的沟通都没有。在员工表现优秀的时候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以扩大正面行为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强化员工的积极表现,给员工一个认可工作的机会在员工表现不佳,没有完成工作的时候,也应及时真诚地予以指出,以提醒员工需要改正和调整。这个时候,管理者不能假设员工自己知道而一味姑息一味不管不问,不管不问的最终结果只能是害了员工,于自己绩效的提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也无益。
因此,我们在此再次强调:沟通不是仅仅在开始,也不是仅仅在结束,而是贯穿于绩效管理的整个始终,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这对管理者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可能不太愿意做。但习惯成自然。帮助下属改进业绩应是现代管理者的一个修养,一个职业的道德,当然它更是一种责任,一个优秀的管理者首先是一个负责任的人,所以,贵在坚持。
所以,企业要塑造一种上下级之间的无缝沟通的文化氛围。首先,企业高层领导应该身体力行,养成主动沟通的好习惯。作为企业文化的建设者,也是企业文化的传播者,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将直接影响下级的行为和对文化的认同。在此笔者建议,一些企业的*人员不妨学学前通用总裁韦尔奇:抽出时间到你“ 大厦”的建筑现场看看那些辛勤工作的“ 工人”们,慰问一下他们,并适时地传播你的文化,这非常有效。通用电器在自己的价值观里,明确提出痛恨*”,提倡管理人员深入基层,进行调查走访,韦尔奇经常找一些中层和基层主管进行沟通,他的一句名言就是“ 沟通、沟通、再沟通”。同时,形成一种高层领导的定期借鉴制度对于 无缝沟通企业文化的形成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不管是大型公司,还是小型企业,作为高层管理人员,定期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单独会见一下那些来自公司基层的员工,可以是表现突出的,也可以是问题员工,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不仅使您更具亲和力,而且使组织减少官僚作风,保持沟通的顺畅,让您更多的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
对一些中层或基层的管理人员来讲,要接受这种文化并自觉地把它作为自己管理工作的一个部分,我认为需要做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开展卓有成效的培训,在培训中一方面要讲清楚有效沟通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也要传授一些沟通方面的技巧,消除由于方式不当造成的沟通不畅。二是通过绩效管理进行强化,通过设置这方面的指标引导管理人员重视沟通,因为考核的结果是要与其自身利益挂钩的,因此效果肯定不错。
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是什么2
一、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及作用
企业文化是组织内外为多数成员所共同认知、拥有并影响组织成员思想和行为的组织信念、价值观、行为特征、规范等。企业文化具有价值性、独特性、传承性和不可模仿性,能够为企业带来相对竞争优势。
1.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第一,企业文化会影响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员工、顾客、供应商和其它利益相关者。企业的核心理念、价值观会直接影响到员工,并通过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影响到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判断。
员工是企业绩效实现的核心利益相关者,顾客是企业经济绩效的直接来源,企业的价值只有通过顾客购买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才能实现。德鲁克说:企业目标只有从企业外部的顾客角度才能得到评价。因此,顾客是企业绩效实现的核心利益相关者。
第二,企业文化会在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价值传递。一个利益相关者的认同态度,以及由此而来的行为会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态度产生直接的积极影响。
第三,企业利益相关者各方均对企业绩效做出了贡献。企业绩效由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组成,但经济绩效是最根本的,只有经济绩效实现了,才能满足利益相关者各方的需求,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绩效。企业经济绩效为社会绩效提供基础,而企业社会绩效又会促进企业经济绩效的增长。
2.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作用
第一,创造巨大的凝聚力
当人们致力于某种事业、任务或使命时,清晰明确的愿景可以使他们忘掉自己的私利,淡化人与人之间的个人利益冲突,从而形成一种巨大的凝聚力。这就好像劫富济贫、替天行道、有难同当、有福同享成为梁山好汉的共同愿景时,就会产生犹如兄弟般的凝聚力一样。在实际工作中,巨大的凝聚力可以使员工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创造出巨大的效益。
第二,创造巨大的驱动力
清晰而明确的愿景可以产生强大的驱动力,驱动员工产生追求愿景、实现愿景的勇气和信心。并使员工有着老板一样的发展欲望、精神和激情,能更精干、更灵活,行动敏捷。众所周知,“永远要做饮料世界的第一”是可口可乐公司的愿景,这也是每个可口可乐员工共有的梦想与愿望。在他们身上,可以强烈感受到作为可口可乐员工共有的梦想与愿望、感受到作为可口可乐员工的自豪感,以及要做得比百事可乐更好的强烈欲望和勇气。
第三,孕育无限创造力
组织愿景是组织内全体员工发自内心的愿望。日本企业一向注重加强员工的集体主义观念,并善用终身雇佣制和功序列制等制度把全体员工融入到企业中来,把企业营造成员工自己的家。他们以这种方式传播着公司的文化,使得员工有了创造力的持久激励源,从而创造出世人瞩目的发展神话和辉煌成就。
第四,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培养员工的奉献精神
美国《财富》杂志和何氏管理顾问公司合作,用严格的标准选出1998最受尊敬的公司,排在前5名的分别是通用电气、可口可乐、微软、迪斯尼、英特尔。在许多产业叫苦连天的1998年,他们不仅突破困境,甚至能持续执行既定的长期计划。为什么这些公司能做到此非凡的业绩?当问及他们的领导时,他们大都将这种成功归功于良好的企业文化。
建立目标管理为导向的关键事件绩效考核模式。基于目标责任的关键事件绩效考核模式,以目标和岗位责任为出发点,以目标管理法为基础,在组织目标层层分解至各部门的过程中,通过对部门职责的梳理,确定部门的绩效关键目标的同时,明确部门应该承担的责任;在上级与部属就目标达成的沟通过程中,以组织和部门的分解目标为前提,结合员工的岗位责任,确定员工各自的绩效关键考核目标。
二、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
奖励行为是企业管理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塑造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手段,企业员工通过奖励就会知道企业希望他们做什么以及怎么做,最终形成企业的共同理想和共同价值观,通过培养员工以高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就会让员工明白个人的收入是与企业在市场中的表现及个人的工作业绩相联系的,员工要想得到奖励,就必须对企业做出贡献并取得一定的业绩。
第一,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形成企业追求优秀绩效的核心价值观
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带动员工树立与组织一致的目标,并在个人奋斗的过程中与企业目标保持步调一致,能为员工营造一种积极的工作氛围、共享的价值观念和管理机制,从而产生鼓励积极创造的工作环境,也会对企业的绩效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因此,要成功的实施绩效管理系统,适应这个急剧多变的竞争市场,最大的发挥企业潜力,就必须致力于建设一种与企业的绩效管理系统相融合的高绩效的企业文化。
第二,竞争中的企业文化塑造,保证企业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持续发展
竞争中的企业文化塑造的目的,在于保证企业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持续发展。企业的首要使命和最主要的使命就是活着,要活着就必须适应周边的环境,并且当环境变化时,你还必须适应。企业文化塑造主要通过让企业提高对企业成员的凝聚力和对外部环境的影响力来实现这个目的。
总之,企业文化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重要的,甚至是主要的手段。企业要想主动适应环境变化,就必须时刻保持企业文化的开放与创新,通过不断的完善和更新事业理念来推动企业战略改革,从而带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是什么3
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也是企业正向着文化管理阶段迈进的时代企业文化作为新的管理理论受到了我国管理理论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同时绩效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也受到管理者的广泛推崇。重新认识企业文化以及如何正确处理企业文化与绩效管理的关系,对企业管理者具有非常重要和现实的义。
企业文化对绩效管理体系的实施运行起着一种无形的指导、影响作用。反过来,企业文化最终要通过企业的价值评价体系( 绩效管理体系)、价值分配体系来发挥其功能,通过绩效管理有助于实现从企业价值观到在全体员工中形成相对统一的基本假设的转变过程。因此企业文化与绩效管理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文化都无一例外的强调以下两点:一是绩效导向,二是无缝沟通。
一、塑造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
为什么要强调绩效导向呢?一方面,我们*人自古就有不得罪人的文化沉淀,反映到企业文化力就是一种“ 老好人”文化:大家在做绩效考核时都不愿意做反面的评价。因此在考核时难免造成情感上的主观评价,所作的考评必定是含糊混淆,无法对员工造成正面有效的引导作用。
另一方面,我国许多企业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企业中形成了一种“ 重资历、轻能力”的文化。如果他是一名老员工,由于年龄和知识结构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绩效不佳,那么他的上级在考评时就要费一番思量了,但通常的结果都是“ 他是老员工,照顾点算了”。岂不知这对高绩效员工尤其是年轻员工的积极性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一个真正有思想、有抱负的人才,肯定不愿意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工作。
以上两种文化在国有企业中尤其普遍,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种现象在一些经历了第一次创业规模迅速扩大后的民营企业里也不鲜见。它导致的后果就是,多数员工认为考核不公*,他们的上级并没有真正客观准确地评价他们的绩效,而是在努力寻找*衡。
因此,一个企业要是绩效管理体系得到顺利实施和有效运行,必须建立一种绩效导向的文化氛围,必须把有关“ 人”的各项决定———岗位安排、工资报酬、晋升降级和解雇———看成一个组织的真正“ 控制手段”。因为,有关人的各项决定将向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表明,管理层真正需要的、重视的、奖励的是什么。
在这方面,联想给我们做出了榜样。联想的企业文化中有一条就是要求员工“ 踏踏实实工作,正正当当拿钱”,反映到具体的管理措施终究是用人不唯学历重能力,不唯资历重业绩,一切凭业绩说话。在人才的选拔和任用上,他们有一套规范的手段和流程。不是以某个人的主观判断来决定人员的录用和选择,而是在对素质、能力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联想有一套从战略目标到组织到岗位责任的可操作化要求,针对业绩管理制定出可衡量指标和激励机制,在赛马中识别好马。每个员工进*想的时间可能有先后,学历也会有高低,但只要有能力,创造出了显著的业绩,都可以得到重用,都能够有所发展。在联想,因为业绩突出,一年之内提升三次者有之,进*想仅三个月,能力强得到重用者有之。在联想,你永远会是“ 小马拉大车”,因为一旦你长成大马,就会有更大的车让你拉,这也迫使员工不断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提高中去应对工作的压力和挑战。
二、塑造无缝沟通的文化
沟通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在大量的有关绩效管理的专著、文章中作者们也都不约而同的强调了沟通对效管理的作用,更有的人把沟通称作效管理的“ 灵魂”,可见沟通对绩效管的作用是多么的重要。
为什么沟通如此重要?这是因为在设定绩效目标时,管理者需要同员工沟通,于是双方就目标达成一致;绩效目标制定以后,管理者要做的工作就是如何帮助员工实现目标的问题。绩效目标往往略高于员工的实际能力,员工需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所以难免在实现的过程中出现困难。另外,由于市场环境的千变万化,企业的经营方针,经营策略也会出现不可预料的调整,随之变化的是员工绩效目标的调整。所有的这些都需要管理者与员工一起,通过沟通帮助员工改进业绩,提升水*。这个时候,管理者就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和影响力,努力帮助员工排除障碍,提供帮助,与员工做好沟通,不断辅导员工改进和提高业绩。帮助员工获得完成工作所必须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使绩效目标朝积极的方向发展;在绩效考核结束后,管理者还需要同员工进行一次沟通,通过沟通让员工明白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长处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发扬,短处在以后的工作中注意克服,这样不但可以使员工在以后的工作中更有目的性,而且可以有效的"发挥绩效管理的激励作用。
然而,在企业实际的绩效管理过程中,沟通却成了最薄弱、最容易让人忽视的一个环节。在笔者调查的几家企业之中,有的企业仅仅在设定绩效目标时同员工做简单的沟通,有的企业甚至连基本的沟通都没有。在员工表现优秀的时候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以扩大正面行为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强化员工的积极表现,给员工一个认可工作的机会在员工表现不佳,没有完成工作的时候,也应及时真诚地予以指出,以提醒员工需要改正和调整。这个时候,管理者不能假设员工自己知道而一味姑息一味不管不问,不管不问的最终结果只能是害了员工,于自己绩效的提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也无益。
因此,我们在此再次强调:沟通不是仅仅在开始,也不是仅仅在结束,而是贯穿于绩效管理的整个始终,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这对管理者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可能不太愿意做。但习惯成自然。帮助下属改进业绩应是现代管理者的一个修养,一个职业的道德,当然它更是一种责任,一个优秀的管理者首先是一个负责任的人,所以,贵在坚持。
所以,企业要塑造一种上下级之间的无缝沟通的文化氛围。首先,企业高层领导应该身体力行,养成主动沟通的好习惯。作为企业文化的建设者,也是企业文化的传播者,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将直接影响下级的行为和对文化的认同。在此笔者建议,一些企业的*人员不妨学学前通用总裁韦尔奇:抽出时间到你“ 大厦”的建筑现场看看那些辛勤工作的“ 工人”们,慰问一下他们,并适时地传播你的文化,这非常有效。通用电器在自己的价值观里,明确提出痛恨*”,提倡管理人员深入基层,进行调查走访,韦尔奇经常找一些中层和基层主管进行沟通,他的一句名言就是“ 沟通、沟通、再沟通”。同时,形成一种高层领导的定期借鉴制度对于 无缝沟通企业文化的形成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不管是大型公司,还是小型企业,作为高层管理人员,定期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单独会见一下那些来自公司基层的员工,可以是表现突出的,也可以是问题员工,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不仅使您更具亲和力,而且使组织减少官僚作风,保持沟通的顺畅,让您更多的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
对一些中层或基层的管理人员来讲,要接受这种文化并自觉地把它作为自己管理工作的一个部分,我认为需要做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开展卓有成效的培训,在培训中一方面要讲清楚有效沟通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也要传授一些沟通方面的技巧,消除由于方式不当造成的沟通不畅。二是通过绩效管理进行强化,通过设置这方面的指标引导管理人员重视沟通,因为考核的结果是要与其自身利益挂钩的,因此效果肯定不错。
企业文化与危机意识3篇(扩展5)
——企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3篇
企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1
企业文化,或者叫作公司文化,一般指企业长期生产、经营、建设、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基本价值观、经营理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以全体员工为工作对象,最大限度地统一员工意志,凝聚员工力量,为企业总目标服务。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一个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企业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二者之间的关系,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企业文化,准确把握创新企业文化的方法和原则,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与精神资产。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企业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传承和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两个重要轮子。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一个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壮大,必须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和发展自己独有或独特的企业文化,尤其在企业发展演变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企业文化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使之成为企业发展之魂、壮大之根。在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很多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只要领导班子或主要领导一更换,对多年来形成的包括企业宗旨、企业精神、企业作风、经营理念、企业愿景在内的企业文化,不是用科学的态度、务实的精神去冷静的思考和对待,不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去创新、去发扬光大,而是简单地弃之不用,另起炉灶。或不加甄别,随意更改套路,从而使企业的发展处于“归零”状态。象一个人爬山一样,永远只能爬到山的半腰,不可能到达顶峰,甚至导致企业误入歧途,一蹶不振。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建设要顺应时代发展,适应形势需要,避免企业文化自发演进和成长中所走的弯路,加速传承与创新的过程。目前我国企业处在急剧变化的市场和科技环境中,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知识经济的迅速成长,促使企业必须转轨变型,以应对变化。继承与创新就犹如鱼与水的关系,没有继承鱼就没有水,再好的创新都成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没有创新水里就没有生气,就不会有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只有在继承的基础创新和创新中发展,才能使创新有稳固的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挺立潮头,昂首前行。
二、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企业文化
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企业文化,符合马克思主义“扬弃”的哲学观点。讲文化传承,主要是传承带有鲜明的文化个性、带有我国工商企业优良传统的*分,如团队意识、人本观念、和谐精神以及爱国敬业、艰苦奋斗、拼搏奉献等优良传统。讲文化创新,主要是指在市场理念和现代人文理念上谋求创新。是否实现创新,可以用如下四个标志衡量:一是看企业有没有危机意识,二是看企业是否具备一定的冒险精神,三是看企业能否宽容失败行为,四是看企业有没有快速反应、迅速行动的执行力。创新是责任,也是胆识。任何事不敢想,是不负责,不敢闯,就是没有胆识,不创新,凡事将会一成不变。但目睹现状,许多企业的所谓企业文化是随企业领导人而定的,随着企业领导人的更换,企业文化的提法也在改变。“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那些因为领导人的经常更换而总是在“创新”的企业文化,只能成为“流水的文化”,对企业的发展起不到积极作用。那些没有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的所谓企业文化,只会留下一个个看似新颖的话题,说说而已。对于*的企业来讲,过去形成的良好传统,不能老想着“弃”。文化上要创新是对的,但一定要有基础,要着力于继承和发扬。在传承企业文化方面,石油石化企业做得比较好。例如起源于大庆油田 “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等带有石油特色的企业文化精髓,表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直到今天也一直是石油石化职工的行为准则。
三、创新企业文化应遵循的原则
创新企业文化的根本目的,主要是借助企业文化的影响力,并希望在本企业建立一个明确的企业文化和一致的价值观,从而创造出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形成强大的,永续能量的“核动力”,从而为企业带来长久的竞争优势,使企业在日益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国际经济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为实现这一目的,创新企业文化并构建与之相一致的核心价值观,应坚持如下几个原则:一是全体共识的原则。核心价值观培育成功与否,取决于全体员工的共识程度。只有全体达成共识,每个参与决策者更有决心贯彻执行决策,以及采取统一行动。二是以人为本的原则。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对象是全体员工,企业管理者要以真挚的情感,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增强与员工之间的情感联系和思想沟通,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形成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三是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原则。学习型组织理论要求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不仅要终身学习,不断补充新知,而且要开放自我,与人沟通,最终达到从个体学习、组织学习到学习型组织的目标。四是协调与*限的原则。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强调*限合作,这*限就需要文化来融合,靠核心价值观来串连,其内容包含求同存异、合理评估、相互沟通和团队精神,从而形成企业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五是激励与约束的原则。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是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关键,要坚持以激励为主、约束为辅的机制,尽管两者手段不同,但目的是一至的。要加大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执行力,旗帜鲜明的表达倡导与反对的态度,有效激励员工围绕企业最高目标而做出不懈的努力。
企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2
一是以人为本的原则。有人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家文化,这话没错,但是企业家通过方向引领,最终还是全体员工认同的文化,因此企业文化模式必须以人为中心,充分反映全体员工的思想文化意识,通过企业全体工员的"积极参与,发挥首创精神,企业才能有生命力,企业文化才能健康发展。
二是讲求实效的原则。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创新与升级,要切合企业实际,符合企业定位,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搞*,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文化建设方案,借助必要的载体和抓手,建立规范的内部管控体系和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逐步建立起完善的企业文化新体系。
三是系统运作的原则。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企业家(群体)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家理念的升华,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缔造者、推行者,不仅个人的理念要领先于他人,更重要的是能把领先的理念转化为企业的理念、企业的体制、企业的规则。
四是突出特色的原则。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关键在于突出企业的鲜明个性,追求与众不同的特色、优势和差别性,培育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能够促进企业整体素质提高、健康发展,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
五是追求卓越的原则。塑造企业文化,必须坚持卓越的原则,使企业和员工始终感到总有一股追求卓越的激情在激励着他们,激动人心的目标一个接一个地出现,即使是在其他企业都感到满足的时候,企业仍能保持创新上的不满足,崇尚革新,与时俱进,不懈地追求完美和第一,从而促进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
六是系统运作的原则。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长期性的工作,它是一项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决不能凭空想像一蹴而就,要树立“打持久战”的理念。
企业文化与危机意识3篇(扩展6)
——华为企业文化与激励策略3篇
华为企业文化与激励策略1
华为
华为——*企业的楷模;华为文化——企业文化的标杆。
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对*许多企业来说都是备受考验的一年。然而对于华为而言,却在这一年中逆势增长,美国业务增长60%,华为全年营业额超300亿美元。作为*最成功的民营企业,华为的营业额已经步入世界500强的门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级企业。
世界500强企业中的*企业,90%都是“石油、电力、钢铁、铁路、煤炭、银行、保险”等国有垄断企业,他们利润好,只能说明百姓很累!靠自己实力的大陆只有华为、联想!华为是*企业实现国际化的一面标志性的旗帜,它所走过的路正在成为众多*企业学习的经典教材。
一、公司介绍
华为1987年成立于*深圳,经过20多年的发展,华为已经成为一家业务遍及全球14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1/3人口的全球化公司。目前,华为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也是*营业收入总额排名第一的民营企业,在电信网络、终端和云计算等领域构筑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优势。华为致力于为电信运营商、企业和消费者等提供有竞争力的综合解决方案和服务,持续提升客户体验,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
二、企业文化
在华为,文化口号非常多,如“胜者举杯相庆,败者拼死相救”,“狭路相逢勇者胜”,“烧不死的鸟就是凤凰”,“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华为的核心价值观是扎根于每个华为人内心深处的核心信念,是华为走到今天的内在动力,更是华为面向未来的共同承诺。在华为自己看来,华为的企业文化真正集中体现在它的“核心价值观”,而床垫文化、狼文化等词语都是外界强加的概念。
(1)成就客户
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客户需求是华为发展的原动力。华为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持续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进而成就客户。为客户提供有效服务,是华为工作的方向和价值评价的标尺,成就客户就是成就华为自己。
与其他企业不同,华为很早就将技术导向战略转为客户需求导向战略。过去几年IT泡沫破灭的浪潮使世界损失了廿万亿美元的财富。从统计分析可以得出,几乎100%的公司并不是技术落后破灭的,而是因为技术先进到别人还没有对它完全认识与认可,以至没有人来买。产品卖不出去却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丧失了竞争力。鉴于世界IT泡沫破灭的浪潮,为了吸取教训,华为很早就将技术导向战略转为客户需求导向战略。既通过对客户需求的分析,提出解决方案,以这些解决方案引导开发出低成本、高增值的产品。华为坚持的不是单纯的技术创新,而是一种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新的技术手段。这种新的技术手段旨在全力去实现客户的需求,技术只是一个工具。华为具体化地落实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组织、流程、制度及企业文化建设、人力资源和干部管理。在公司的组织结构中,建立了富有特色的“战略与Marketing(市场营销)”体系,专注于客户需求的理解、分析,并基于客户需求确定产品投资计划和开发计划,以确保客户需求来驱动华为公司战略的实施。在各产品线、各地区部建立市场组织,贴近客户,倾听客户需求,确保客户需求能快速地反馈到公司并放入产品的开发路标中。同时明确,贴近客户的组织是公司的“领导阶层”,是推动公司流程优化与组织改进的原动力。为了贴近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华为的设备用到哪里,就把服务机构建到哪里。现在30多个省区市和300多个地级市、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建有华为的服务机构。这样做的好处是,华为可以及时了解客户需求,快速做出反应,同时也可以听到客户对设备运用和改进等各个方面的具体意见,并且及时反馈。华为基于客户需求导向的人力资源及干部管理,是华为实现目标的保障。客户满意度是从总裁到各级干部的重要考核指标,客户需求导向和为客户服务蕴含在干部、员工招聘、选拔、培训教育和考核评价的整个过程,以此来强化对服务贡献的关注,并固化到干部、员工选拔培养的素质模型,固化到招聘面试的模板中。
(2)艰苦奋斗
华为没有任何稀缺的资源可以依赖,唯有艰苦奋斗才能赢得客户的尊重与信赖。奋斗体现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任何微小活动中,以及在劳动的准备过程中为充实提高自己而做的努力。华为坚持以奋斗者为本,使奋斗者得到合理的回报。
自创立那一天起,华为就历经千辛万苦,一点一点地争取到订单和农村市场;另一方面华为又把收入都拿出来投入到研发上。当时,华为与世界电信巨头爱立信、朗讯、阿尔卡特、诺基亚、摩托罗拉、西门子等的规模相差200倍之多。通过10多年的努力,2005年,华为销售收入首次突破了50亿美元,但与通信巨头的差距仍有好几倍。最近不到一年时间里,业界几次大兼并:爱立信兼并马克尼,阿尔卡特与朗讯合并,诺基亚与西门子合作,一下子使已经缩小的差距又拉大了。华为刚指望获得一些喘息,直一直腰板,拍打拍打身上的泥土,却不得不开始更加漫长的艰苦跋涉……
*是世界上最大的新兴市场,因此,世界巨头都云集*。华为创立之初,就在自己家门口碰到了全球最激烈的竞争,不得不在市场的狭缝中求生存;当华为走出国门拓展国际市场时,放眼一望,所能看得到的良田沃土,早已被西方公司抢占一空,只有在那些偏远、动乱、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区,他们动作稍慢,投入稍小,华为还有一线机会。为了抓住这最后的机会,无数华为人离别故土,远离亲情,奔赴海外,无论是在疾病肆虐的非洲,还是在硝烟未散的伊拉克,或者海啸灾后的印尼,以及地震后的阿尔及利亚……到处都可以看到华为人奋斗的身影。华为员工在高原缺氧地带开局,爬雪山,越丛林,徒步行走了8天,为服务客户无怨无悔;有的员工在国外遭歹徒袭击头上缝了30多针,康复后又投入工作;有的员工在飞机失事中幸存,惊魂未定又救助他人,赢得当地*和人民的尊敬……
华为的高层领导虽然都经历过公司最初的岁月,意志上受到一定的锻炼,但都没有领导和管理大企业的经历,直至今天仍然是战战兢兢,诚惶诚恐的,因为十余年来他们每时每刻都切身感悟到做这样的大企业有多么难。多年来,唯有更多身心的付出,以勤补拙,牺牲与家人团聚、自己的休息和正常的生活,牺牲了*常人都拥有的亲情和友情,销蚀了自己的健康,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失败的沮丧和受挫的痛苦,承受着常年身心的煎熬,以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和毅力,才带领华为走到今天。20多年来,华为的高级干部几乎都没有什么节假日,24小时不能关手机,随时随地都在处理问题。现在,因为全球化后的时差问题,华为总是夜里开会。
公司高层管理团队和全体员工的共同付出和艰苦奋斗,铸就了今天的华为。
(3)自我批判
自我批判的目的是不断进步,不断改进,而不是自我否定。只有坚持自我批判,才能倾听、扬弃和持续超越,才能更容易尊重他人和与他人合作,实现客户、公司、团队和个人的共同发展。
自我批判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原动力。华为能够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享誉国际的知名企业,就在于华为有一种自我批判的企业文化。
华为的发展并非是一帆风顺的,甚至可以用屡战屡败而又屡败屡战来形容。从国内业务的发展到海外市场的开拓,每一段历史都充满着艰辛和汗水。我们知道2000年“华为的冬天”,我们知道研发部“呆死料”的颁奖大会,我们知道……每一次的跌倒,华为都坚强地站了起来,并且越走越稳。那是因为拥有自我批判,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泥坑里爬起来的就是圣人。”“烧不死的鸟就是凤凰。”这样的豪言壮语并不只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华为人一直秉承着并实践着的自我批判精神。
在残酷的国际竞争中,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满足于自己所取得的成绩,相反,却更应该居安思危,时刻保持着忧患意识。华为就是这样做的,绝不因一时的成绩而沾沾自喜,也不因一时的挫败而一蹶不振。不断地自我批判,不断地追求卓越,是华为人一次又一次创造奇迹的根本基础。自我批判,给华为的发展壮大带来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之源。
(4)开放进取
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华为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坚持开放与创新。任何先进的技术、产品、解决方案和业务管理,只有转化为商业成功才能产生价值。华为坚持客户需求导向,并围绕客户需求持续创新。
华为广泛吸收世界电子信息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虚心向国内外优秀企业学习,独立自主和创造性地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产品系列。华为在印度、美国、瑞典、俄罗斯以及*的北京、上海、南京、成都、西安等地都设立了研究所。并且还有众多的高科技人才源源不断地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等学府涌进华为。他们集中了最优秀的技术团队开发最尖端的技术。为了保证技术持续领先,华为强化科研开发的持续投入,硬性规定从每年的销售收入中提取10%用做技术开发经费。1997年,科研投入达3.9亿元。
华为在GSM上投入了十几亿元研发经费,不计其数的研发工程师、销售工程师为之付出了心血、努力、汗水和泪水。在1998年就获得了全套设备的入网许可证,但打拼了8年,在国内无线市场上仍没有多少份额,连成本都收不回来。2G的市场时机已经错过了,华为在3G上又展开了更大规模的研发和市场开拓,每年近10亿元的研发投入,已经坚持了七八年,因为收不回成本,华为不得不到海外寻找生存的空间……
2000年,华为真正大范围走出国门。但是,在国内推行成功的华为文化,能否和华为的业务一起走向世界,就又成为一个问题。“华为在欧美国家是要适应,比如到德国,*人守时的概念很弱,会议一开就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到非洲国家是要改造,非洲员工比较散漫。”华为在国际化上碰到的一些文化冲撞,是个人的冲突,而不是组织的冲突,是可以通过相互理解和相互沟通来解决的。在跨国经营和治理中,文化产生的阻力和价值短期来看并不大,因为“民族文化和国家文化是有差别的,但商业文化是趋同的”。
华为新闻负责人也坦承,华为对于跨文化治理并没有做过多的思考。在华为内部,只是任正非提出过一句名言:“你到别人家做客,就不能抠脚丫子。”
华为也有意识地将文化灌注到在海外的公司。在设立海外代表处的时候,华为特意挑选华为性格明显的员工派驻过去担任负责人,让这些负责人起到“播种机和宣传队”的作用。比如华为压强原则,讲究集中优势兵力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擅长的事情,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在战略上是以十当一,杀鸡用牛刀,一旦认准就大力去做。华为文化强大的执行能力,从其曾在短短1年就在国外建立了32个代表处的速度可见一斑。2005年,华为的海外市场业务收入占全年销售收入的58%,首次超过国内市场。
(5)至诚守信
我们只有内心坦荡诚恳,才能言出必行,信守承诺。诚信是我们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华为坚持以诚信赢得客户。
(6)团队合作
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团队合作不仅是跨文化的群体协作精神,也是打破部门墙、提升流程效率的有力保障。
成功是集体努力的结果,失败是集体的责任,不将成绩归于个人,也不把失败视为个人的责任,一切都由集体来共担,“官兵”一律同甘苦,除了工作上的差异外,华为人的高层领导不设专车,吃饭、看病一样排队,付同样的费用。在工作和生活中,上下*等,不*等的
部分已用工资形式体现了。华为无人享受特权,大家同甘共苦,人人*等,集体奋斗,任何个人的利益都必须服从集体的利益,将个人努力融入集体奋斗之中。自强不息,荣辱与共,胜则举杯同庆,败则拼死相救的团结协作精神,在华为得到了充分体现。
为了确保在短时间内研制出“拳头产品”,华为在产品开发时坚持“拳头原则”,集中人力物力,取得重点突破。通过团队攻关,集大家的力量和智慧在一起,一个专题一个专题的攻克,非常有效。为了在短时间内满足客户的需求,华为要求各技术团队必须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技术攻关任务。为此,华为的员工们夜以继日地工作,直到攻克难题。
三、薪酬管理
企业的薪酬管理与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息息相关。薪酬进而能够影响到员工对于企业的忠诚度,对于企业凝聚力方面有着极大的影响。华为之所以能够高速成长,其薪酬体系,激励机制起到了正相关作用。
多年来,华为秉承“以奋斗者为本,不让雷锋吃亏”的理念,建立了一套基本合理的评价机制,并基于评价给予激励回报。公司视员工为宝贵的财富,尽力为员工提供好的工作、生活、保险、医疗保健条件,为员工提供业界有竞争力的薪酬,员工的回报基于岗位责任的绩效贡献。
为了适应发展,华为推行“以岗定级、以级定薪、人岗匹配、易岗易薪”的工资制度改革,实行基于岗位责任和贡献的报酬体系,为更多新人的成长创造空间。
华为员工的收入主要包括基本工资、奖金和股权激励三部分,其中基本工资是按12个月每月进行发放。员工奖金支付根据员工个人所负的工作责任、工作绩效及主要完成项目的情况而定,同时也会考虑总薪酬包的情况。在股权激励方面,华为目前有6万5千多人持股。
(1)基本工资
华为员工薪水级别从13级起到22级,共10级。华为员工的薪水与自身在什么体系和什么级别直接挂钩,等级非常分明。
华为员工对应的标准岗位工资
13——C:5500,B:6500,A:7500
14——C:7500,B:9000,A:10500
15——C:10500,B:12500,A:14500
16——C:14500,B:17000,A:19500
17——C:19500,B:22500,A:25500
18——C:25500,B:29000,A:32500
19——C:32500,B:36500,A:40500
20——C:40500,B:44500,A:49500
21——C:49500,B:54500,A:59500
22——C:59500,B:?A:?
完全胜任的系数是1,基本胜任的系数是0.9,暂不胜任的系数是0.8。
地区差异系数:一级城市1,二级城市0.9,三级城市0.8,其它的0.7。
在华为,助理工程师的技术等级为13C-15B,普通工程师B的等级为15A–16A,普通工程师A的等级为17C-17A,高级工程师B的等级18B-19B,高工A或技术专家19B–20A
华为企业文化与激励策略2
华为
华为——*企业的楷模;华为文化——企业文化的标杆。
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对*许多企业来说都是备受考验的一年。然而对于华为而言,却在这一年中逆势增长,美国业务增长60%,华为全年营业额超300亿美元。作为*最成功的民营企业,华为的营业额已经步入世界500强的门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级企业。
世界500强企业中的*企业,90%都是“石油、电力、钢铁、铁路、煤炭、银行、保险”等国有垄断企业,他们利润好,只能说明百姓很累!靠自己实力的大陆只有华为、联想!华为是*企业实现国际化的一面标志性的旗帜,它所走过的路正在成为众多*企业学习的经典教材。
一、公司介绍
华为1987年成立于*深圳,经过20多年的发展,华为已经成为一家业务遍及全球14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1/3人口的全球化公司。目前,华为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也是*营业收入总额排名第一的民营企业,在电信网络、终端和云计算等领域构筑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优势。华为致力于为电信运营商、企业和消费者等提供有竞争力的综合解决方案和服务,持续提升客户体验,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
二、企业文化
在华为,文化口号非常多,如“胜者举杯相庆,败者拼死相救”,“狭路相逢勇者胜”,“烧不死的鸟就是凤凰”,“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华为的核心价值观是扎根于每个华为人内心深处的核心信念,是华为走到今天的内在动力,更是华为面向未来的共同承诺。在华为自己看来,华为的企业文化真正集中体现在它的“核心价值观”,而床垫文化、狼文化等词语都是外界强加的概念。
(1)成就客户
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客户需求是华为发展的原动力。华为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持续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进而成就客户。为客户提供有效服务,是华为工作的方向和价值评价的标尺,成就客户就是成就华为自己。
与其他企业不同,华为很早就将技术导向战略转为客户需求导向战略。过去几年IT泡沫破灭的浪潮使世界损失了廿万亿美元的财富。从统计分析可以得出,几乎100%的公司并不是技术落后破灭的,而是因为技术先进到别人还没有对它完全认识与认可,以至没有人来买。产品卖不出去却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丧失了竞争力。鉴于世界IT泡沫破灭的浪潮,为了吸取教训,华为很早就将技术导向战略转为客户需求导向战略。既通过对客户需求的分析,提出解决方案,以这些解决方案引导开发出低成本、高增值的产品。华为坚持的不是单纯的技术创新,而是一种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新的技术手段。这种新的技术手段旨在全力去实现客户的需求,技术只是一个工具。华为具体化地落实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组织、流程、制度及企业文化建设、人力资源和干部管理。在公司的组织结构中,建立了富有特色的“战略与Marketing(市场营销)”体系,专注于客户需求的理解、分析,并基于客户需求确定产品投资计划和开发计划,以确保客户需求来驱动华为公司战略的实施。在各产品线、各地区部建立市场组织,贴近客户,倾听客户需求,确保客户需求能快速地反馈到公司并放入产品的开发路标中。同时明确,贴近客户的组织是公司的“领导阶层”,是推动公司流程优化与组织改进的原动力。为了贴近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华为的设备用到哪里,就把服务机构建到哪里。现在30多个省区市和300多个地级市、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建有华为的服务机构。这样做的好处是,华为可以及时了解客户需求,快速做出反应,同时也可以听到客户对设备运用和改进等各个方面的具体意见,并且及时反馈。华为基于客户需求导向的人力资源及干部管理,是华为实现目标的保障。客户满意度是从总裁到各级干部的重要考核指标,客户需求导向和为客户服务蕴含在干部、员工招聘、选拔、培训教育和考核评价的整个过程,以此来强化对服务贡献的关注,并固化到干部、员工选拔培养的素质模型,固化到招聘面试的模板中。
(2)艰苦奋斗
华为没有任何稀缺的资源可以依赖,唯有艰苦奋斗才能赢得客户的尊重与信赖。奋斗体现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任何微小活动中,以及在劳动的准备过程中为充实提高自己而做的努力。华为坚持以奋斗者为本,使奋斗者得到合理的回报。
自创立那一天起,华为就历经千辛万苦,一点一点地争取到订单和农村市场;另一方面华为又把收入都拿出来投入到研发上。当时,华为与世界电信巨头爱立信、朗讯、阿尔卡特、诺基亚、摩托罗拉、西门子等的规模相差200倍之多。通过10多年的努力,2005年,华为销售收入首次突破了50亿美元,但与通信巨头的差距仍有好几倍。最近不到一年时间里,业界几次大兼并:爱立信兼并马克尼,阿尔卡特与朗讯合并,诺基亚与西门子合作,一下子使已经缩小的差距又拉大了。华为刚指望获得一些喘息,直一直腰板,拍打拍打身上的泥土,却不得不开始更加漫长的艰苦跋涉……
*是世界上最大的新兴市场,因此,世界巨头都云集*。华为创立之初,就在自己家门口碰到了全球最激烈的竞争,不得不在市场的狭缝中求生存;当华为走出国门拓展国际市场时,放眼一望,所能看得到的良田沃土,早已被西方公司抢占一空,只有在那些偏远、动乱、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区,他们动作稍慢,投入稍小,华为还有一线机会。为了抓住这最后的机会,无数华为人离别故土,远离亲情,奔赴海外,无论是在疾病肆虐的非洲,还是在硝烟未散的伊拉克,或者海啸灾后的印尼,以及地震后的阿尔及利亚……到处都可以看到华为人奋斗的身影。华为员工在高原缺氧地带开局,爬雪山,越丛林,徒步行走了8天,为服务客户无怨无悔;有的员工在国外遭歹徒袭击头上缝了30多针,康复后又投入工作;有的员工在飞机失事中幸存,惊魂未定又救助他人,赢得当地*和人民的尊敬……
华为的高层领导虽然都经历过公司最初的岁月,意志上受到一定的锻炼,但都没有领导和管理大企业的经历,直至今天仍然是战战兢兢,诚惶诚恐的,因为十余年来他们每时每刻都切身感悟到做这样的大企业有多么难。多年来,唯有更多身心的付出,以勤补拙,牺牲与家人团聚、自己的休息和正常的生活,牺牲了*常人都拥有的亲情和友情,销蚀了自己的健康,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失败的沮丧和受挫的痛苦,承受着常年身心的煎熬,以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和毅力,才带领华为走到今天。20多年来,华为的高级干部几乎都没有什么节假日,24小时不能关手机,随时随地都在处理问题。现在,因为全球化后的时差问题,华为总是夜里开会。
公司高层管理团队和全体员工的共同付出和艰苦奋斗,铸就了今天的华为。
(3)自我批判
自我批判的目的是不断进步,不断改进,而不是自我否定。只有坚持自我批判,才能倾听、扬弃和持续超越,才能更容易尊重他人和与他人合作,实现客户、公司、团队和个人的共同发展。
自我批判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原动力。华为能够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享誉国际的知名企业,就在于华为有一种自我批判的企业文化。
华为的发展并非是一帆风顺的,甚至可以用屡战屡败而又屡败屡战来形容。从国内业务的发展到海外市场的开拓,每一段历史都充满着艰辛和汗水。我们知道2000年“华为的冬天”,我们知道研发部“呆死料”的颁奖大会,我们知道……每一次的跌倒,华为都坚强地站了起来,并且越走越稳。那是因为拥有自我批判,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泥坑里爬起来的就是圣人。”“烧不死的鸟就是凤凰。”这样的豪言壮语并不只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华为人一直秉承着并实践着的自我批判精神。
在残酷的国际竞争中,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满足于自己所取得的成绩,相反,却更应该居安思危,时刻保持着忧患意识。华为就是这样做的,绝不因一时的成绩而沾沾自喜,也不因一时的挫败而一蹶不振。不断地自我批判,不断地追求卓越,是华为人一次又一次创造奇迹的根本基础。自我批判,给华为的发展壮大带来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之源。
(4)开放进取
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华为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坚持开放与创新。任何先进的技术、产品、解决方案和业务管理,只有转化为商业成功才能产生价值。华为坚持客户需求导向,并围绕客户需求持续创新。
华为广泛吸收世界电子信息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虚心向国内外优秀企业学习,独立自主和创造性地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产品系列。华为在印度、美国、瑞典、俄罗斯以及*的北京、上海、南京、成都、西安等地都设立了研究所。并且还有众多的高科技人才源源不断地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等学府涌进华为。他们集中了最优秀的技术团队开发最尖端的技术。为了保证技术持续领先,华为强化科研开发的持续投入,硬性规定从每年的销售收入中提取10%用做技术开发经费。1997年,科研投入达3.9亿元。
华为在GSM上投入了十几亿元研发经费,不计其数的研发工程师、销售工程师为之付出了心血、努力、汗水和泪水。在1998年就获得了全套设备的入网许可证,但打拼了8年,在国内无线市场上仍没有多少份额,连成本都收不回来。2G的市场时机已经错过了,华为在3G上又展开了更大规模的研发和市场开拓,每年近10亿元的研发投入,已经坚持了七八年,因为收不回成本,华为不得不到海外寻找生存的空间……
2000年,华为真正大范围走出国门。但是,在国内推行成功的华为文化,能否和华为的业务一起走向世界,就又成为一个问题。“华为在欧美国家是要适应,比如到德国,*人守时的概念很弱,会议一开就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到非洲国家是要改造,非洲员工比较散漫。”华为在国际化上碰到的一些文化冲撞,是个人的冲突,而不是组织的冲突,是可以通过相互理解和相互沟通来解决的。在跨国经营和治理中,文化产生的阻力和价值短期来看并不大,因为“民族文化和国家文化是有差别的,但商业文化是趋同的”。
华为新闻负责人也坦承,华为对于跨文化治理并没有做过多的思考。在华为内部,只是任正非提出过一句名言:“你到别人家做客,就不能抠脚丫子。”
华为也有意识地将文化灌注到在海外的公司。在设立海外代表处的时候,华为特意挑选华为性格明显的员工派驻过去担任负责人,让这些负责人起到“播种机和宣传队”的作用。比如华为压强原则,讲究集中优势兵力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擅长的事情,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在战略上是以十当一,杀鸡用牛刀,一旦认准就大力去做。华为文化强大的执行能力,从其曾在短短1年就在国外建立了32个代表处的速度可见一斑。2005年,华为的海外市场业务收入占全年销售收入的58%,首次超过国内市场。
(5)至诚守信
我们只有内心坦荡诚恳,才能言出必行,信守承诺。诚信是我们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华为坚持以诚信赢得客户。
(6)团队合作
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团队合作不仅是跨文化的群体协作精神,也是打破部门墙、提升流程效率的有力保障。
成功是集体努力的结果,失败是集体的责任,不将成绩归于个人,也不把失败视为个人的责任,一切都由集体来共担,“官兵”一律同甘苦,除了工作上的差异外,华为人的高层领导不设专车,吃饭、看病一样排队,付同样的费用。在工作和生活中,上下*等,不*等的
部分已用工资形式体现了。华为无人享受特权,大家同甘共苦,人人*等,集体奋斗,任何个人的利益都必须服从集体的利益,将个人努力融入集体奋斗之中。自强不息,荣辱与共,胜则举杯同庆,败则拼死相救的团结协作精神,在华为得到了充分体现。
为了确保在短时间内研制出“拳头产品”,华为在产品开发时坚持“拳头原则”,集中人力物力,取得重点突破。通过团队攻关,集大家的力量和智慧在一起,一个专题一个专题的攻克,非常有效。为了在短时间内满足客户的需求,华为要求各技术团队必须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技术攻关任务。为此,华为的员工们夜以继日地工作,直到攻克难题。
三、薪酬管理
企业的薪酬管理与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息息相关。薪酬进而能够影响到员工对于企业的忠诚度,对于企业凝聚力方面有着极大的影响。华为之所以能够高速成长,其薪酬体系,激励机制起到了正相关作用。
多年来,华为秉承“以奋斗者为本,不让雷锋吃亏”的理念,建立了一套基本合理的评价机制,并基于评价给予激励回报。公司视员工为宝贵的财富,尽力为员工提供好的工作、生活、保险、医疗保健条件,为员工提供业界有竞争力的薪酬,员工的回报基于岗位责任的绩效贡献。
为了适应发展,华为推行“以岗定级、以级定薪、人岗匹配、易岗易薪”的工资制度改革,实行基于岗位责任和贡献的报酬体系,为更多新人的成长创造空间。
华为员工的收入主要包括基本工资、奖金和股权激励三部分,其中基本工资是按12个月每月进行发放。员工奖金支付根据员工个人所负的工作责任、工作绩效及主要完成项目的情况而定,同时也会考虑总薪酬包的情况。在股权激励方面,华为目前有6万5千多人持股。
(1)基本工资
华为员工薪水级别从13级起到22级,共10级。华为员工的薪水与自身在什么体系和什么级别直接挂钩,等级非常分明。
华为员工对应的标准岗位工资
13——C:5500,B:6500,A:7500
14——C:7500,B:9000,A:10500
15——C:10500,B:12500,A:14500
16——C:14500,B:17000,A:19500
17——C:19500,B:22500,A:25500
18——C:25500,B:29000,A:32500
19——C:32500,B:36500,A:40500
20——C:40500,B:44500,A:49500
21——C:49500,B:54500,A:59500
22——C:59500,B:?A:?
完全胜任的系数是1,基本胜任的系数是0.9,暂不胜任的系数是0.8。
地区差异系数:一级城市1,二级城市0.9,三级城市0.8,其它的0.7。
在华为,助理工程师的技术等级为13C-15B,普通工程师B的等级为15A–16A,普通工程师A的等级为17C-17A,高级工程师B的等级18B-19B,高工A或技术专家19B–20A
华为企业文化与激励策略3
华为
华为——*企业的楷模;华为文化——企业文化的标杆。
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对*许多企业来说都是备受考验的一年。然而对于华为而言,却在这一年中逆势增长,美国业务增长60%,华为全年营业额超300亿美元。作为*最成功的民营企业,华为的营业额已经步入世界500强的门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级企业。
世界500强企业中的*企业,90%都是“石油、电力、钢铁、铁路、煤炭、银行、保险”等国有垄断企业,他们利润好,只能说明百姓很累!靠自己实力的大陆只有华为、联想!华为是*企业实现国际化的一面标志性的旗帜,它所走过的路正在成为众多*企业学习的经典教材。
一、公司介绍
华为1987年成立于*深圳,经过20多年的发展,华为已经成为一家业务遍及全球14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1/3人口的全球化公司。目前,华为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也是*营业收入总额排名第一的民营企业,在电信网络、终端和云计算等领域构筑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优势。华为致力于为电信运营商、企业和消费者等提供有竞争力的综合解决方案和服务,持续提升客户体验,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
二、企业文化
在华为,文化口号非常多,如“胜者举杯相庆,败者拼死相救”,“狭路相逢勇者胜”,“烧不死的鸟就是凤凰”,“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华为的核心价值观是扎根于每个华为人内心深处的核心信念,是华为走到今天的内在动力,更是华为面向未来的共同承诺。在华为自己看来,华为的企业文化真正集中体现在它的“核心价值观”,而床垫文化、狼文化等词语都是外界强加的概念。
(1)成就客户
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客户需求是华为发展的原动力。华为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持续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进而成就客户。为客户提供有效服务,是华为工作的方向和价值评价的标尺,成就客户就是成就华为自己。
与其他企业不同,华为很早就将技术导向战略转为客户需求导向战略。过去几年IT泡沫破灭的浪潮使世界损失了廿万亿美元的财富。从统计分析可以得出,几乎100%的公司并不是技术落后破灭的,而是因为技术先进到别人还没有对它完全认识与认可,以至没有人来买。产品卖不出去却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丧失了竞争力。鉴于世界IT泡沫破灭的浪潮,为了吸取教训,华为很早就将技术导向战略转为客户需求导向战略。既通过对客户需求的分析,提出解决方案,以这些解决方案引导开发出低成本、高增值的产品。华为坚持的不是单纯的技术创新,而是一种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新的技术手段。这种新的技术手段旨在全力去实现客户的需求,技术只是一个工具。华为具体化地落实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组织、流程、制度及企业文化建设、人力资源和干部管理。在公司的组织结构中,建立了富有特色的“战略与Marketing(市场营销)”体系,专注于客户需求的理解、分析,并基于客户需求确定产品投资计划和开发计划,以确保客户需求来驱动华为公司战略的实施。在各产品线、各地区部建立市场组织,贴近客户,倾听客户需求,确保客户需求能快速地反馈到公司并放入产品的开发路标中。同时明确,贴近客户的组织是公司的“领导阶层”,是推动公司流程优化与组织改进的原动力。为了贴近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华为的设备用到哪里,就把服务机构建到哪里。现在30多个省区市和300多个地级市、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建有华为的服务机构。这样做的好处是,华为可以及时了解客户需求,快速做出反应,同时也可以听到客户对设备运用和改进等各个方面的具体意见,并且及时反馈。华为基于客户需求导向的人力资源及干部管理,是华为实现目标的保障。客户满意度是从总裁到各级干部的重要考核指标,客户需求导向和为客户服务蕴含在干部、员工招聘、选拔、培训教育和考核评价的整个过程,以此来强化对服务贡献的关注,并固化到干部、员工选拔培养的素质模型,固化到招聘面试的模板中。
(2)艰苦奋斗
华为没有任何稀缺的资源可以依赖,唯有艰苦奋斗才能赢得客户的尊重与信赖。奋斗体现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任何微小活动中,以及在劳动的准备过程中为充实提高自己而做的努力。华为坚持以奋斗者为本,使奋斗者得到合理的回报。
自创立那一天起,华为就历经千辛万苦,一点一点地争取到订单和农村市场;另一方面华为又把收入都拿出来投入到研发上。当时,华为与世界电信巨头爱立信、朗讯、阿尔卡特、诺基亚、摩托罗拉、西门子等的规模相差200倍之多。通过10多年的努力,2005年,华为销售收入首次突破了50亿美元,但与通信巨头的差距仍有好几倍。最近不到一年时间里,业界几次大兼并:爱立信兼并马克尼,阿尔卡特与朗讯合并,诺基亚与西门子合作,一下子使已经缩小的差距又拉大了。华为刚指望获得一些喘息,直一直腰板,拍打拍打身上的泥土,却不得不开始更加漫长的艰苦跋涉……
*是世界上最大的新兴市场,因此,世界巨头都云集*。华为创立之初,就在自己家门口碰到了全球最激烈的竞争,不得不在市场的狭缝中求生存;当华为走出国门拓展国际市场时,放眼一望,所能看得到的良田沃土,早已被西方公司抢占一空,只有在那些偏远、动乱、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区,他们动作稍慢,投入稍小,华为还有一线机会。为了抓住这最后的机会,无数华为人离别故土,远离亲情,奔赴海外,无论是在疾病肆虐的非洲,还是在硝烟未散的伊拉克,或者海啸灾后的印尼,以及地震后的阿尔及利亚……到处都可以看到华为人奋斗的身影。华为员工在高原缺氧地带开局,爬雪山,越丛林,徒步行走了8天,为服务客户无怨无悔;有的员工在国外遭歹徒袭击头上缝了30多针,康复后又投入工作;有的员工在飞机失事中幸存,惊魂未定又救助他人,赢得当地*和人民的尊敬……
华为的高层领导虽然都经历过公司最初的岁月,意志上受到一定的锻炼,但都没有领导和管理大企业的经历,直至今天仍然是战战兢兢,诚惶诚恐的,因为十余年来他们每时每刻都切身感悟到做这样的大企业有多么难。多年来,唯有更多身心的付出,以勤补拙,牺牲与家人团聚、自己的休息和正常的生活,牺牲了*常人都拥有的亲情和友情,销蚀了自己的健康,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失败的沮丧和受挫的痛苦,承受着常年身心的煎熬,以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和毅力,才带领华为走到今天。20多年来,华为的高级干部几乎都没有什么节假日,24小时不能关手机,随时随地都在处理问题。现在,因为全球化后的时差问题,华为总是夜里开会。
公司高层管理团队和全体员工的共同付出和艰苦奋斗,铸就了今天的华为。
(3)自我批判
自我批判的目的是不断进步,不断改进,而不是自我否定。只有坚持自我批判,才能倾听、扬弃和持续超越,才能更容易尊重他人和与他人合作,实现客户、公司、团队和个人的共同发展。
自我批判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原动力。华为能够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享誉国际的知名企业,就在于华为有一种自我批判的企业文化。
华为的发展并非是一帆风顺的,甚至可以用屡战屡败而又屡败屡战来形容。从国内业务的发展到海外市场的开拓,每一段历史都充满着艰辛和汗水。我们知道2000年“华为的冬天”,我们知道研发部“呆死料”的颁奖大会,我们知道……每一次的跌倒,华为都坚强地站了起来,并且越走越稳。那是因为拥有自我批判,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泥坑里爬起来的就是圣人。”“烧不死的鸟就是凤凰。”这样的豪言壮语并不只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华为人一直秉承着并实践着的自我批判精神。
在残酷的国际竞争中,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满足于自己所取得的成绩,相反,却更应该居安思危,时刻保持着忧患意识。华为就是这样做的,绝不因一时的成绩而沾沾自喜,也不因一时的挫败而一蹶不振。不断地自我批判,不断地追求卓越,是华为人一次又一次创造奇迹的根本基础。自我批判,给华为的发展壮大带来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之源。
(4)开放进取
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华为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坚持开放与创新。任何先进的技术、产品、解决方案和业务管理,只有转化为商业成功才能产生价值。华为坚持客户需求导向,并围绕客户需求持续创新。
华为广泛吸收世界电子信息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虚心向国内外优秀企业学习,独立自主和创造性地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产品系列。华为在印度、美国、瑞典、俄罗斯以及*的北京、上海、南京、成都、西安等地都设立了研究所。并且还有众多的高科技人才源源不断地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等学府涌进华为。他们集中了最优秀的技术团队开发最尖端的技术。为了保证技术持续领先,华为强化科研开发的.持续投入,硬性规定从每年的销售收入中提取10%用做技术开发经费。1997年,科研投入达3.9亿元。
华为在GSM上投入了十几亿元研发经费,不计其数的研发工程师、销售工程师为之付出了心血、努力、汗水和泪水。在1998年就获得了全套设备的入网许可证,但打拼了8年,在国内无线市场上仍没有多少份额,连成本都收不回来。2G的市场时机已经错过了,华为在3G上又展开了更大规模的研发和市场开拓,每年近10亿元的研发投入,已经坚持了七八年,因为收不回成本,华为不得不到海外寻找生存的空间……
2000年,华为真正大范围走出国门。但是,在国内推行成功的华为文化,能否和华为的业务一起走向世界,就又成为一个问题。“华为在欧美国家是要适应,比如到德国,*人守时的概念很弱,会议一开就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到非洲国家是要改造,非洲员工比较散漫。”华为在国际化上碰到的一些文化冲撞,是个人的冲突,而不是组织的冲突,是可以通过相互理解和相互沟通来解决的。在跨国经营和治理中,文化产生的阻力和价值短期来看并不大,因为“民族文化和国家文化是有差别的,但商业文化是趋同的”。
华为新闻负责人也坦承,华为对于跨文化治理并没有做过多的思考。在华为内部,只是任正非提出过一句名言:“你到别人家做客,就不能抠脚丫子。”
华为也有意识地将文化灌注到在海外的公司。在设立海外代表处的时候,华为特意挑选华为性格明显的员工派驻过去担任负责人,让这些负责人起到“播种机和宣传队”的作用。比如华为压强原则,讲究集中优势兵力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擅长的事情,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在战略上是以十当一,杀鸡用牛刀,一旦认准就大力去做。华为文化强大的执行能力,从其曾在短短1年就在国外建立了32个代表处的速度可见一斑。2005年,华为的海外市场业务收入占全年销售收入的58%,首次超过国内市场。
(5)至诚守信
我们只有内心坦荡诚恳,才能言出必行,信守承诺。诚信是我们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华为坚持以诚信赢得客户。
(6)团队合作
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团队合作不仅是跨文化的群体协作精神,也是打破部门墙、提升流程效率的有力保障。
成功是集体努力的结果,失败是集体的责任,不将成绩归于个人,也不把失败视为个人的责任,一切都由集体来共担,“官兵”一律同甘苦,除了工作上的差异外,华为人的高层领导不设专车,吃饭、看病一样排队,付同样的费用。在工作和生活中,上下*等,不*等的
部分已用工资形式体现了。华为无人享受特权,大家同甘共苦,人人*等,集体奋斗,任何个人的利益都必须服从集体的利益,将个人努力融入集体奋斗之中。自强不息,荣辱与共,胜则举杯同庆,败则拼死相救的团结协作精神,在华为得到了充分体现。
为了确保在短时间内研制出“拳头产品”,华为在产品开发时坚持“拳头原则”,集中人力物力,取得重点突破。通过团队攻关,集大家的力量和智慧在一起,一个专题一个专题的攻克,非常有效。为了在短时间内满足客户的需求,华为要求各技术团队必须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技术攻关任务。为此,华为的员工们夜以继日地工作,直到攻克难题。
三、薪酬管理
企业的薪酬管理与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息息相关。薪酬进而能够影响到员工对于企业的忠诚度,对于企业凝聚力方面有着极大的影响。华为之所以能够高速成长,其薪酬体系,激励机制起到了正相关作用。
多年来,华为秉承“以奋斗者为本,不让雷锋吃亏”的理念,建立了一套基本合理的评价机制,并基于评价给予激励回报。公司视员工为宝贵的财富,尽力为员工提供好的工作、生活、保险、医疗保健条件,为员工提供业界有竞争力的薪酬,员工的回报基于岗位责任的绩效贡献。
为了适应发展,华为推行“以岗定级、以级定薪、人岗匹配、易岗易薪”的工资制度改革,实行基于岗位责任和贡献的报酬体系,为更多新人的成长创造空间。
华为员工的收入主要包括基本工资、奖金和股权激励三部分,其中基本工资是按12个月每月进行发放。员工奖金支付根据员工个人所负的工作责任、工作绩效及主要完成项目的情况而定,同时也会考虑总薪酬包的情况。在股权激励方面,华为目前有6万5千多人持股。
(1)基本工资
华为员工薪水级别从13级起到22级,共10级。华为员工的薪水与自身在什么体系和什么级别直接挂钩,等级非常分明。
华为员工对应的标准岗位工资
13——C:5500,B:6500,A:7500
14——C:7500,B:9000,A:10500
15——C:10500,B:12500,A:14500
16——C:14500,B:17000,A:19500
17——C:19500,B:22500,A:25500
18——C:25500,B:29000,A:32500
19——C:32500,B:36500,A:40500
20——C:40500,B:44500,A:49500
21——C:49500,B:54500,A:59500
22——C:59500,B:?A:?
完全胜任的系数是1,基本胜任的系数是0.9,暂不胜任的系数是0.8。
地区差异系数:一级城市1,二级城市0.9,三级城市0.8,其它的0.7。
在华为,助理工程师的技术等级为13C-15B,普通工程师B的等级为15A–16A,普通工程师A的等级为17C-17A,高级工程师B的等级18B-19B,高工A或技术专家19B–2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