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万有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述职报告 教案设计 整改报告 事迹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手指》教学设计3篇

时间:2023-02-25 13:45:07 浏览量:

《手指》优秀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手指》教学设计3篇,供大家参考。

《手指》教学设计3篇

《手指》优秀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课前准备】

  1、课前选读关于手指的寓言小故事,试着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2、自学题的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同学们的说法各一,我们今天来读读课文《手指》,看作者写了什么。 板题:手指。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已读一遍课文,读不准的字问问周围的同学,把字音读准。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自学感悟,读文明理

  出示自学讨论题,先自学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1、自读课文,填表格。(略)

  2、理解句子:

  手指的全体,同人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3、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你有什么想法吗?

  4、有感情地把课文朗读两遍。

  5、小组内分角色扮演五个手指,赋予手指生命和情感,根据你要表达的意图,编个课本剧表演一下。

  四、检查自学,深化理解

  1、学生汇报对自学题中前三题的理解。

  2、指几个小组到前面表演课本剧,其他同学评价表演,教师根据表演情况点拨,指导重点是学生剧本中蕴含的道理是否正确。

  五、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1、学习本单元课文时,我们基本悟到了读文明理的方法,下面有一篇短文,请你读一读,想想短文蕴含一个什么道理?

  五个手指的故事

  唉!又忙碌了一天,简直把我累死了!大拇指伸了个懒腰,有气无力地说。

  难道我就不累吗?大拇指的.这句话被不服气的食指给听到了,我的腰都累弯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这是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小主人玲灵的手指在谈话!

  它们的对话,被高个儿的中指,纤细的无名指和瘦弱的小拇指听到了,于是五兄弟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唉!大拇指又叹了一口气,说道,要数最累的,那这冠军肯定就是我和食指老弟了。小主人上了高中后,学习压力大,作业繁多,每次小主人写作业,我俩都要用力地捏住笔头,跟着小主人不同的作业和要求旋转,有时是中文汉字,有时是英文字母,有时是数学符号,有时是美术风景把我们俩转得头晕目眩,一工作就是好几个小时。瞧,我俩原先圆凸凸的表面,都被压扁了。

  还不止呢,小主人的握姿又不够正确,总喜欢把你压在我的脸上,害得我都快喘不过气了。食指气愤地补充道。

  咳!大拇指食指老兄,小主人写字,我必须弓着腰同你们二人合作,用脖子去支撑笔杆,看,这儿都磨掉了一大块肉。还不止呢,我还要经常忍受着烧伤的痛苦。中指禁不住叫了一声,有一次,要将燃烧过的试管中的溶液除去,但必须等到试管不烫后才能用水清洗,否则会使试管破裂,但主人总是迫不及待地就习惯性地伸出最长的我去触碰那试管壁,在碰到的一刹那,我的整个身体都像被烙铁烙了一样,有一种很疼痛的烧灼感!现在想起来还觉得非常可怕呢!说着,中指竟呜呜地哭了起来。无名指坐了起来,帮食指擦干眼泪,接着说道: 咱们都是同病相怜啊!

  嘿,无名指小哥,你脖子上挂的是什么啊,还挺耀眼的。小拇指看着无名指上的圆圈问。

  唉,别提了,它可差点要了我的命。您大概有所不知,情人节那天,小主人的男友硬要把这个戒指送给她。小主人戴上它后,视它如珍宝,每天抚摸着这个戒指,然后就是一阵幸福地发呆。可是这个戒指,从此以后,像个铁环一样套着我,让我动弹不得,呼吸也变得很困难。这枚戒指对我来说并不是很合身,戴上它时,我有些上气不接下气,可是昨天,小主人为了清洗它,不顾我的感受,硬是把它从我身上扯出。你看,我身上竟留下了一段深深的勒痕还未说完,无名指哽咽了。

  咱们的命真是太苦了!大家纷纷说。可是不管怎么说你们都有显示自己身手的机会,可我呢,主人看不起我,从来不用我,我觉得自己好没用啊。小指伤心地说。

  四兄弟安慰它:你别这样想,*日里似乎没有你独挡一面的时候,但我们帮助小主人搬东西,提书包,拧毛巾,少了你,那可费力极了!况且如果少了你,人们只有4个手指,那是多么别扭、多么难看呀!小拇指没有回答,似乎陷入了沉思。

  屋子里一下变得寂静了。朦胧的月光透过窗子,怜悯地轻抚着五兄弟的脸,兄弟5人伸展着疲惫的身躯,慢慢地进入了梦乡。明天也许还会有着更多、更新的任务等待着它们呢

  2、我们每人都有五官,有一个相声曾经讲了五官争功的故事。你有兴趣写写它的故事吗?请你以《五官的──》为题,编一则寓言故事。


《手指》优秀教学设计3篇扩展阅读


《手指》优秀教学设计3篇(扩展1)

——《手指》名师优秀教学设计3篇

《手指》名师优秀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重点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教学难点:难点是领悟其中的道理。

  教学时间:1课时

  整体设计意图:

  这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教学本课前,先引导学生回顾一下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然后再转入本课的学习,做到温故而知新。本课设计力求让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学习方法,依靠自己的努力,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交流、总结本单元学习内容

  1、组织学生交流。

  通过学习本组的几篇课文,你了解了哪些作家,哪些作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从中感悟到哪些人生的哲理,受到什么样的启示。

  2、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同学们的说法各一,我们今天来读读课文《手指》,看作者写了什么。板题:手指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已读一遍课文,读不准的字问问周围的同学,把字音读准。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细读课文,感悟写法

  出示自学讨论题,先自学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1、自读课文,填表格。

  手指名称

  姿态

  优 点

  缺 点

  大拇指

  食 指

  中 指

  无名指

  小 指

  2、交流汇报、感情朗读

  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点的句段,进行重点体会。

  如,描写“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一段话,先指导学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状(姿态)特点——不美。具体表现为: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从体形、头形、构造三方面进行描写,大拇指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然后用关联词“但”一转,写他在五指中,却是最能吃苦的。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喷出来、血要流出来时他“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的表现,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了解了这段话的基本意思,再引导学生体会写法,画出写大拇指形状和写“吃苦”的句子,体会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进行描写,重点体会排比句式的表达作用。

  3、有感情地把课文2~5朗读两遍。

  4、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你有什么想法吗? (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5、读第1、第六自然段,思考:作者写五指的目的是什么?

  (告诉我们:“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即:团结起来力量大。)

  四、品读课文,迁移运用”

  1、理解句子:“手指的全体,同人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2、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这组课文表达感悟的方法。

  《桃花心木》《手指》是在文末或文中直接表达作者的感悟,以直接表白的方法,给人以启示。《匆匆》《顶碗少年》是将说明的道理蕴含在文章之中,使人从中受到启迪。

  3、小组内分角色扮演五个手指,赋予手指生命和情感,根据你要表达的意图,编个课本剧表演一下。

  4、指几个小组到前面表演课本剧,其他同学评价表演,教师根据表演情况点拨,指导重点是学生剧本中蕴含的道理是否正确。

  五、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阅读一首小诗

  手

  把手张开

  是一朵鲜花

  人的一生

  注定为美挥洒

  把手合拢

  是一枚果实

  含辛茹苦

  收藏天地精华

  背诵小诗

  六、作业布置

  阅读丰子恺的作品

  板书设计:

  手指

  姿态 优点 不足

  大拇指 矮小、头大而肥 肯吃苦 不会讨好生活

  团结一致 食 指 强硬的曲线 工作复杂、机敏

  中 指 最高、曲线优美 参加并不出力

  根根有力 无名指 体态秀丽 能力薄弱

  根根美丽 小 指 体态秀丽 能力薄弱

《手指》名师优秀教学设计2

  【教材简析】

  本文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教学目标】

  1、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字词。读读记记“瘙痒、窈窕、秽物、堂皇、缈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各自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重点难点】

  清楚了解五指各自的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领悟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给你们出一个谜语:“五个兄弟,住在一起,有骨有肉,长短不齐。”你们猜这是什么?对,就是手指。

  2、谈话:同学们,我们人人都有一双手,手上长着十个手指(伸出两只手),时时看到,常常用到。可你去仔细想过他们吗?是不是对他们的存在感到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比如我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3、简介作者:丰子恺(出示课件)

  丰子恺(1898、—1975、)浙江崇德人。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他的文章风格雍容恬静,漫画多以儿童作为题材,幽默风趣,反映社会现象。他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过渡:那么文章围绕手指主要写了什么?丰子恺先生笔下五个手指各有什么长与短?请大家自己去读一读课文,找一找答案。

  1、学生自读。(出示课件)提出自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汇报自读效果,讨论交流。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准“瘙痒、窈窕、秽物、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不理解的词语提出讨论。(本文语言浅显朴素,较容易理解。)

  (2)指名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出示课件。课文主要内容: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___,然后分别具体写___,最后总结写___。

  (板书: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三、细读课文,了解特点,感受内涵。

  过渡:文章主要写了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具姿态,各有长短,那么他们各自都有哪些长处和短处呢?请大家再读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并作出记号。

  1、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找句子,理解。

  (1)找出写各手指长处的句子,读一读,理解。

  重点体会表现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特点句子:a抓住“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等词语。b体会“排比”的修辞手法在这里起的作用。c感情朗读。

  其余句子略加点拨。

  (2)找出写各手指短处的句子,读一读,理解,师简单点拨。

  2、议一议:

  (1)你喜欢其中那个手指头?为什么?那么让你只保留这个,其他不要怎么样?为什么?

  (2)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你现在还认为你说的那根手指最有用吗?

  (3)丰子恺先生是怎样理解五根手指之间关系的?从哪里知道的?(最后一句——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板书:团结一致,根根有用,根根有力。

  (这里可以相机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结构——总分总)

  四、品读课文,升华感悟,迁移运用。

  1、在读最后一段,升华内涵。

  (1)你能说出几个关于“团结就是力量”名言警句。

  (2)团结为什么能使力量变大?(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充分发挥各人的作用,凝聚成一股合力;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等。

  (3)手指需要团结合作,才能扬长避短,发挥最优效果,从而帮助主人完成各项任务;那么,自然界、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很多,你能举一个类似的例子吗?

  a、做饭时需要油、盐、酱、醋……他们各有各的品味。

  b、班级大扫除的分工,扫地,擦玻璃,抹桌子,倒垃圾各有各的分工。

  c、同学们当中也各有各的优缺点……

  2、(课件出示)“阅读链接”的小诗《手》,自读感悟。

  五、作业:

  小练笔。(任选一篇)

  1、大家还记得五官争功的故事吧,下面就根据我们所学内容,以《五指争功》为题,编写课本剧或小故事。

  2、想想身边有哪些事物让你有所感触,有所启发,学习本课写法写一写,以*凡的人或事为对象,写一篇有自己感悟的短文。

  【板书设计】

  13手指

  各有所能根根有用

  团结一致

  各有所短根根有力

《手指》名师优秀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在本组课文中,《手指》是一篇略读课文,体现本组课文共同的特点,借*凡的日常所见,揭示生活真谛。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尝试着抓住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手指》是丰子恺先生的一篇散文,体现了他选取自己最熟悉的生活题材,即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以自己独特的感受具体描写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用最质朴的文字坦率地表达出来,语言幽默风趣,让读者在会心一笑中感悟生活哲理:团结就是力量。

  学情分析:

  关于人文主题,学生要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感情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而这些情与理的内省要以学生的反复阅读为前提,以学生搜集的资料为辅助。立足文本,拓展延伸,使课外的信息与课内的文本互相补充,从而纳入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提高系统。

  关于知识能力培养主题,把从三年级开始的抓住重点句段继续熟练应用,六年级上册重点习得的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蕴含的深层意思的方法形成自己的语文能力。还要体现语文学习的一个基本特点,不断丰富积累自己的语言,以增强语感。另外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也是一个基本要求,同时要尝试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随着语文学习的不断深入,逐渐由有意的模仿到个性化的创新,真正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水*。

  教法选择:

  首先要充分体现略读课文的特点,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表达自己对课文的感悟,在广泛的交流中矫正、完善、丰富个人对文章的品读。其次就是教师要在抓重点句段理解和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上着力强化。再次就是要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为学生拓宽语文学习的时空,用大语文的思想引领学生搜集整理课外信息,为学习文本服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2. 反复阅读,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3.学习过程中,读读记记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能自己利用工具书或者结合上下文感受其意思,积累与手有关的成语,丰富语言储备。

  教学准备:课文重点句段字幕片。

  教学流程:

  一、语言积累,常规训练。

  1.手语游戏。

  看到同学们个个精神饱满,老师禁不住要向你们竖起大拇指。我们可以开始上课了吗?请用手语回答。我们班的同学个个心灵手巧,谁是勇敢的孩子,为我们展示一下手影的神奇?(打出空白投影片,学生以此为背景做手影表演:兔子、狗、大雁

  2.成语竞赛。

  男女生分组抢说含有手字的成语,不能重复。最后老师出示部分手字成语字幕。

  手疾眼快、爱不释手、白手起家、不择手段、措手不及、垂手可得、触手可及、赤手空拳、大打出手、丹青妙手、大手大脚、额手称庆、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拱手让人、拱手听命、高抬贵手、高下其手、高下在手、举手之劳、毛手毛脚、妙手偶得、蹑脚蹑手、拿手好戏、拳不离手、棋逢对手、棋逢敌手、亲如手足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是十分快乐的事情,这快乐当然不排除语文学习与学生特别喜爱的游戏相结合,结合课文内容,课前二分钟大家一起玩玩手语和手影,兴奋点一下子被激活。为以下的学习做了积极的心理孕伏。

  成语是汉语的一朵奇葩,在紧张的竞赛中积累一些成语,能够以趣促言,增加学生的语言储备。

  二、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组互相检查读书情况,同时给出评价等级。

  读书的要求是正确: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流利:自然停顿,朗读流畅,不重复,不打奔儿。

  【设计意图】良好的朗读习惯的养成就是在每课书的朗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学生的语感也与良好的朗读习惯有直接关系。而就文本解读这个角度,反复朗读,可以其义自见。所以朗读是语文教学最常用的基本形式,是为学生综合语文素养奠基的训练。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脉络。

  学生用不同的语言进行概括 要求用先接着最后等表示连接作用的词语概括 找出分别对应文章的自然段。

  【设计意图】自己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是学生阅读能力最基础的一项。有条理地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概括主要内容,可以兼顾理清文章脉络,了解作者布局谋篇的匠心所在,从阅读中学习写作。

  三、了解手指特点,感悟蕴含的道理。

  1.自由读文,归纳作者写出了五个手指的什么特点?把自己觉得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

  2.交流读书所得。喜欢哪根手指,就谈哪根手指。

  手指名称

  他的样子

  他的性格

  大拇指

  体型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

  肯吃苦

  食指

  直直落落的曲线

  机敏

  中指

  相貌堂皇,曲线优美。

  出工不出力

  无名指和小指

  体态秀丽,样子可爱。

  附庸

  【设计意图】用表格的形式在屏幕上一一出示五根手指的样子及其性格,能够更加一目了然,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更加清晰。事实上,只有学生首先理解了文本要表达的内容,才能够准确深刻地体会其内在作者要传达出来的情感与思想。

  3.交流过程中的随机朗读及其它训练。

  N1.大拇指。肯吃苦的性格通过例如拉胡琴水要喷出来血要流出来重东西翻倒去这个排比句采用朗读的形式,一是充分体会大拇指的性格,二是表达内心的赞美。

  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展开谈话,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赞美可敬的大拇指呢?学生自由用成语或者词语表达:任劳任怨、吃苦耐劳、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在真诚赞美的基础上,再次进行感情朗读,升华认识。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把朗读作为了一个支点,拉动对语文形式的感性认识,从而滋养写作;拉动语言的.积累,从而提升语感;拉动思维的深入,从而受到人文的熏陶。

  N2.食指。他的性格学生归纳起来有难度,因此要给学生潜心读书的时间,耐心等待学生自己发现和总结。学生读书的答案可能有:从事的工作复杂,经常从事冒险和受伤的工作。还有他很机敏。此时老师请学生再次浏览课文,自己比较,再形成一致的结论。

  【设计意图】要把拨乱反正的学习过程还给学生,相信学生只要认真读书,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而且会有自己个性化的不曾预约的精彩。因此。在此时学生思维受阻时,老师要耐心等待,给予学生积极的肯定,绝对不能越俎代疱。

  了解的食指的性格,你想怎么表达心中的喜爱、敬佩之情呢?学生可能选择通过朗读的方式,可能选择用词语或者句子直抒胸臆:不怕牺牲、不畏艰险、机敏能干老师都要尊重并且积极评价。

  【设计意图】学生有选择的权利,老师课堂就是要让学生选自己所爱,展自己所长。用各具个性的方式参与语文学习。

  N3.中指。引导学生以养尊处优一词的理解上挂下连。中指处在众手指簇拥呵护下的良好环境之中。即文中提到的有两个保镖,做事因为身体工出工不出力。因此大拇指是幸福的、优越的、高傲的这就叫做养尊处优。

  朗读的时候感悟作者语言的幽默诙谐,进一步感受养尊处优。

  【设计意图】词语的理解与体会是语文学习的一项基本任务,如何充分挖掘词语教学的功能,使语言训练更加由点及面,取得实效。

  N4.无名指和小指。以这两根手指做事只能依赖于其它手指,自己独立做事只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进而理解附庸。

  【设计意图】舍得做详略处理是语文教学必须的选择,如果面面俱到,结果只会蜻蜓点水。尤其是略读课文,更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四、自由朗读结尾段,向同学提出自己的学习提示。

  1.篇章结构上:总结全文,点明主旨。

  2.理解中心句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用不同的语文表达自己体会到的深刻道理并完成板书。

  3.提出疑问:作者说以上手指姿态与性格,有如上的差异,并无爱憎在其中。真的在其中没有作者的爱憎吗?再读课文,谈自己的认识。

  作者偏爱大拇指、食指,对中指和无名指和小指有所贬抑。

  学生交流自己对这五根手指所长所短的看法。比如中指也不全是投机取巧的,比如写字他要死力顶住笔管;做针线活由他戴顶针,方便把厚的硬的衣物穿透。比如用电脑录入文字的时候,每根手指都有自己负责的区域,谁也不例外。比如霍金用一个手指敲击电脑成为科学巨人

  【设计意图】如果学生提不出疑问,老师可以参与其中提出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这也是学生辩证地思考问题,看待世界的价值取向的确立。同时是本组学习重点之一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的集中训练。

  4.结合课文漫画插图,在每根手指上用心写上他们的性格特点。

  五、阅读链接

  1.配乐朗读课后小诗《手》

  2.推荐阅读丰子恺的资料。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不能囿于课本的小天地,一定要开放学生的视野,巧妙链接。以上有丰子恺的事、文和画,便于学生知人认世,全面了解作者和他的艺术成就,从而激起阅读其人其作的兴趣,而且能够埋下做人目标的种子。这就是大语文的魅力所在。


《手指》优秀教学设计3篇(扩展2)

——《手指》名师优秀的教学设计3篇

《手指》名师优秀的教学设计1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看似很*凡的人和事,都能给我们以耐人寻味的启示。比如:我们每个人的五根手指,对于它们的存在,我们时时看到,常常用到,不过也许很少有人去仔细想他们吧。可这*凡的手指却也能给我们深刻的人生启迪。同学们,请你把你们手伸开,谁来说说,哪根好看,哪根最有用?(同学们畅所欲言,氛围活跃起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看看作者丰子恺先生在文中写了什么有意思的内容?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根据自己的预习,查找资料。来简介作者。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指生逐段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口头完成填空

  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后分别具体写(),最后总结写()。

  4、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给课文分段,讲出分段原因。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写法。

  1、默读课文,找出本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具体描写的?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你最喜欢哪根手指?为什么?从这手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引导学生讲出手指的优缺点)(引导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四、品读课文,迁移应用

  1、指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说说)

  2、你还能想出哪些词语来表达作者的感悟?请试着在书上写上一句话,让它成为自己的座佑铭,以此来激励自己、提醒自己。

  五、思维拓展

  表演课本剧,请五位同学根据书中手指的不现特点,表演课本剧《手指》。

《手指》名师优秀的教学设计2

  【教学课题】:

  六年级下册第五课《手指》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了解五指各自的特点;

  2、能力目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以及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清楚了解五指各自的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2、教学难点——领悟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寓言小故事、一些富有哲理的小品文篇目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生活中除了个别伟大的人和事,更接近我们生活的是一些*凡的人和事,而这些*凡的事物也总能给我们带来启示。像我们前面认识过的顶碗少年和那一棵棵桃花心木。我们常常对一些普普通通的事物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其实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也能从中收获耐人寻味的启示。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我们今天就来读读课文《手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我们的手指的。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板书填空题,让学生寻找出答案。

  三、自学感悟,读文明理

  1、出示多媒体课件中的自读思考题,让学生先自学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2、通过讨论和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五指各自的特点;

  3、小结问题,依照课文分析五指各自的特点填写自读思考题中的表格,并注意抓住以下关键句进行分析:

  ①拿笔的时候,全靠它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得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这句话是对食指的描写,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写出了食指的作用及他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征。

  ②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中指所处的独特位置,受到无名指和食指的保护,所以才有“曲线优美”的姿态,“养尊处优”的性格。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美的姿态和高傲的特点。

  ③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作者运用设问的句式,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状的姿态是优美的,而无名指和小指则是最优美的。

  ④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这句以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的全体,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是文章表达的主旨。可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作者通过描写五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反复朗读品味最后一段课文;

  2、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真的“无爱恨在其中”吗?

  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五、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1、总结该单元——学习了这一单元的内容,我们基本悟到了读文明理的方法;

  2、生动地给学生讲述《断手指的国王》的寓言小故事,让学生体会其中的道理,并交流发言。

  断手指的国王

  从前,远方有一个很会治理国家的国王,他有一个非常聪明的"丞相,每当国家有什么重要大事的时候,他都会谦虚地向丞相请教,但无论国王问什么事情,这个丞相总爱说“好”.这令国王非常生气,他要找个理由治治丞相的这个毛病。

  有一次,国王在打猎的时候,不小心被猎器斩断了一截拇指,他连忙问丞相:“我的拇指被斩断了一截,好不好?”丞相不假思索地回答:“好!国王陛下.”这个回答使国王满腔怒火,他以落井下石为罪名将丞相关了起来,并问丞相:“现在你被关在牢房里了,好不好?”丞相毫不犹豫地回答:“好!”国王说:“既然你觉得好,便在牢房里多住几天吧!”

  过了两天,国王又想外出打猎了,他不想释放这个倔强的丞相,只好一个人单独出发了.没有熟悉地形的丞相做伴,国王很快迷了路,并且掉进了一个捕捉动物的陷阱里。

  这个陷阱是当地的一个食人族部落挖的.当天晚上,食人族的几名大汉把赤身*的国王绑在了一个十字架上,然后堆满了木材,准备吃烤人肉.一名巫师引导着众人举行了祭礼,他把清水喷到国王身上,逐步检查他身体的各个部位.当他检查到国王的手指时,这个巫师开始摇头叹息。检查完毕,巫师向酋长报告说:“我们族人只吃完整的动物,这个人断了一根指头,是个不祥之物,我们不能吃他.”酋长不得已,只好放了国王。

  国王白白捡回了一条命,非常激动,回去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到监牢里看望丞相.他流着泪说:“现在我明白了你为什么说我的断指是件好事,它救回了我一条命,我错怪了你.”稍后,国王又心有不甘地问丞相,“我把你关在牢里十多天,好不好呢?”

  丞相回答:“好,很好!”

  “为什么呢?”国王问。

  “我尊敬的陛下,如果您不抓我进监牢,我一定会随从您去打猎,我们会一起被食人族抓走,您可以因为断指而保全性命,但我必死无疑,因为我很完整呀!”

  国王听后,顿觉茅塞顿开:每件事都有它的两面性,好和坏是随时可以转换的呀。

  【作业要求和指导】:

  1、阅读推荐文章,促进课外阅读;

  2、以*凡的人或事为对象,写一篇有哲理的短文。

  【板书设计】:

  5、手指

  团结就是力量

  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 堂皇:形容气势宏大。

  的五根手指( ), 各有不同的姿态, 渺小:形容貌小。

  然后分别具体写( ), 各具不同的性格, 附庸:泛指依附其他事物存在的事物。

  最后总结写( )。 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养尊处优:指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

《手指》名师优秀的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教学难点:

  难点是领悟其中的道理。

  教学准备:

  搜集作者资料,了解作者及作品。

  教学时间:1课时

  整体设计意图:

  这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教学本课前,先引导学生回顾一下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然后再转入本课的学习,做到温故而知新。本课设计力求让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学习方法,依靠自己的努力,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交流、总结本单元学习内容

  1、组织学生交流。

  通过学习本组的几篇课文,你了解了哪些作家,哪些作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从中感悟到哪些人生的哲理,受到什么样的启示。

  2、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同学们的说法各一,我们今天来读读课文《手指》,看作者写了什么。板题:手指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已读一遍课文,读不准的字问问周围的同学,把字音读准。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细读课文,感悟写法

  出示自学讨论题,先自学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1、自读课文,填表格。

  2、交流汇报、感情朗读

  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点的句段,进行重点体会。

  如,描写“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一段话,先指导学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状(姿态)特点——不美。具体表现为: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从体形、头形、构造三方面进行描写,大拇指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然后用关联词“但”一转,写他在五指中,却是最能吃苦的。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喷出来、血要流出来时他“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的表现,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了解了这段话的基本意思,再引导学生体会写法,画出写大拇指形状和写“吃苦”的句子,体会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进行描写,重点体会排比句式的表达作用。

  3、有感情地把课文2~5朗读两遍。

  4、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你有什么想法吗? (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5、读第1、第六自然段,思考:作者写五指的目的是什么?

  (告诉我们:“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即:团结起来力量大。)

  四、品读课文,迁移运用”

  1、理解句子:“手指的全体,同人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2、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这组课文表达感悟的方法。

  《桃花心木》《手指》是在文末或文中直接表达作者的感悟,以直接表白的方法,给人以启示。《匆匆》《顶碗少年》是将说明的道理蕴含在文章之中,使人从中受到启迪。

  3、小组内分角色扮演五个手指,赋予手指生命和情感,根据你要表达的意图,编个课本剧表演一下。

  4、指几个小组到前面表演课本剧,其他同学评价表演,教师根据表演情况点拨,指导重点是学生剧本中蕴含的道理是否正确。

  五、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阅读一首小诗

  手

  把手张开

  是一朵鲜花

  人的一生

  注定为美挥洒

  把手合拢

  是一枚果实

  含辛茹苦

  收藏天地精华

  背诵小诗

  六、作业布置

  阅读丰子恺的作品

  板书设计:

  手指

  姿态 优点 不足

  大拇指 矮小、头大而肥 肯吃苦 不会讨好生活

  团结一致 食 指 强硬的曲线 工作复杂、机敏

  中 指 最高、曲线优美 参加并不出力

  根根有力 无名指 体态秀丽 能力薄弱

  根根美丽 小 指 体态秀丽 能力薄弱


《手指》优秀教学设计3篇(扩展3)

——丰子恺手指优秀教学设计3篇

丰子恺手指优秀教学设计1

  【教学课题】:

  六年级下册第五课《手指》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了解五指各自的特点;

  2、能力目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以及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清楚了解五指各自的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2、教学难点——领悟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寓言小故事、一些富有哲理的小品文篇目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生活中除了个别伟大的人和事,更接近我们生活的是一些*凡的人和事,而这些*凡的事物也总能给我们带来启示。像我们前面认识过的顶碗少年和那一棵棵桃花心木。我们常常对一些普普通通的事物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其实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也能从中收获耐人寻味的启示。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我们今天就来读读课文《手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我们的手指的。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板书填空题,让学生寻找出答案。

  三、自学感悟,读文明理

  1、出示多媒体课件中的自读思考题,让学生先自学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2、通过讨论和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五指各自的特点;

  3、小结问题,依照课文分析五指各自的特点填写自读思考题中的表格,并注意抓住以下关键句进行分析:

  ①拿笔的时候,全靠它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得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这句话是对食指的描写,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写出了食指的作用及他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征。

  ②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中指所处的独特位置,受到无名指和食指的保护,所以才有“曲线优美”的姿态,“养尊处优”的性格。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美的姿态和高傲的特点。

  ③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作者运用设问的句式,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状的姿态是优美的,而无名指和小指则是最优美的。

  ④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这句以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的全体,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是文章表达的主旨。可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作者通过描写五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反复朗读品味最后一段课文;

  2、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真的“无爱恨在其中”吗?

  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五、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1、总结该单元——学习了这一单元的内容,我们基本悟到了读文明理的方法;

  2、生动地给学生讲述《断手指的国王》的寓言小故事,让学生体会其中的道理,并交流发言。

  断手指的国王

  从前,远方有一个很会治理国家的国王,他有一个非常聪明的丞相,每当国家有什么重要大事的时候,他都会谦虚地向丞相请教,但无论国王问什么事情,这个丞相总爱说“好”.这令国王非常生气,他要找个理由治治丞相的这个毛病.

  有一次,国王在打猎的时候,不小心被猎器斩断了一截拇指,他连忙问丞相:“我的拇指被斩断了一截,好不好?”丞相不假思索地回答:“好!国王陛下.”这个回答使国王满腔怒火,他以落井下石为罪名将丞相关了起来,并问丞相:“现在你被关在牢房里了,好不好?”丞相毫不犹豫地回答:“好!”国王说:“既然你觉得好,便在牢房里多住几天吧!”

  过了两天,国王又想外出打猎了,他不想释放这个倔强的丞相,只好一个人单独出发了.没有熟悉地形的丞相做伴,国王很快迷了路,并且掉进了一个捕捉动物的陷阱里.

  这个陷阱是当地的一个食人族部落挖的.当天晚上,食人族的几名大汉把赤身*的国王绑在了一个十字架上,然后堆满了木材,准备吃烤人肉.一名巫师引导着众人举行了祭礼,他把清水喷到国王身上,逐步检查他身体的各个部位.当他检查到国王的手指时,这个巫师开始摇头叹息.检查完毕,巫师向酋长报告说:“我们族人只吃完整的动物,这个人断了一根指头,是个不祥之物,我们不能吃他.”酋长不得已,只好放了国王.

  国王白白捡回了一条命,非常激动,回去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到监牢里看望丞相.他流着泪说:“现在我明白了你为什么说我的断指是件好事,它救回了我一条命,我错怪了你.”稍后,国王又心有不甘地问丞相,“我把你关在牢里十多天,好不好呢?”

  丞相回答:“好,很好!”

  “为什么呢?”国王问.

  “我尊敬的陛下,如果您不抓我进监牢,我一定会随从您去打猎,我们会一起被食人族抓走,您可以因为断指而保全性命,但我必死无疑,因为我很完整呀!”

  国王听后,顿觉茅塞顿开:每件事都有它的两面性,好和坏是随时可以转换的呀.

  【作业要求和指导】:

  1、阅读推荐文章,促进课外阅读;

  2、以*凡的人或事为对象,写一篇有哲理的短文。

丰子恺手指优秀教学设计2

  【教材简析】

  本文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教学目标】

  1、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字词。读读记记“瘙痒、窈窕、秽物、堂皇、缈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各自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重点难点】

  清楚了解五指各自的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领悟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给你们出一个谜语:“五个兄弟,住在一起,有骨有肉,长短不齐。”你们猜这是什么?对,就是手指。

  2、谈话:同学们,我们人人都有一双手,手上长着十个手指(伸出两只手),时时看到,常常用到。可你去仔细想过他们吗?是不是对他们的存在感到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比如我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3、简介作者:丰子恺(出示课件)

  丰子恺(1898、—1975、)浙江崇德人。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他的文章风格雍容恬静,漫画多以儿童作为题材,幽默风趣,反映社会现象。他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过渡:那么文章围绕手指主要写了什么?丰子恺先生笔下五个手指各有什么长与短?请大家自己去读一读课文,找一找答案。

  1、学生自读。(出示课件)提出自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汇报自读效果,讨论交流。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准“瘙痒、窈窕、秽物、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不理解的词语提出讨论。(本文语言浅显朴素,较容易理解。)

  (2)指名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出示课件。课文主要内容: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___,然后分别具体写___,最后总结写___。

  (板书: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三、细读课文,了解特点,感受内涵。

  过渡:文章主要写了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具姿态,各有长短,那么他们各自都有哪些长处和短处呢?请大家再读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并作出记号。

  1、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找句子,理解。

  (1)找出写各手指长处的句子,读一读,理解。

  重点体会表现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特点句子:a抓住“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等词语。b体会“排比”的修辞手法在这里起的作用。c感情朗读。

  其余句子略加点拨。

  (2)找出写各手指短处的句子,读一读,理解,师简单点拨。

  2、议一议:

  (1)你喜欢其中那个手指头?为什么?那么让你只保留这个,其他不要怎么样?为什么?

  (2)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你现在还认为你说的那根手指最有用吗?

  (3)丰子恺先生是怎样理解五根手指之间关系的?从哪里知道的?(最后一句——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板书:团结一致,根根有用,根根有力。

  (这里可以相机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结构——总分总)

  四、品读课文,升华感悟,迁移运用。

  1、在读最后一段,升华内涵。

  (1)你能说出几个关于“团结就是力量”名言警句。

  (2)团结为什么能使力量变大?(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充分发挥各人的作用,凝聚成一股合力;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等。

  (3)手指需要团结合作,才能扬长避短,发挥最优效果,从而帮助主人完成各项任务;那么,自然界、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很多,你能举一个类似的例子吗?

  a、做饭时需要油、盐、酱、醋……他们各有各的品味。

  b、班级大扫除的分工,扫地,擦玻璃,抹桌子,倒垃圾各有各的分工。

  c、同学们当中也各有各的优缺点……

  2、(课件出示)“阅读链接”的小诗《手》,自读感悟。

  五、作业:

  小练笔。(任选一篇)

  1、大家还记得五官争功的故事吧,下面就根据我们所学内容,以《五指争功》为题,编写课本剧或小故事。

  2、想想身边有哪些事物让你有所感触,有所启发,学习本课写法写一写,以*凡的人或事为对象,写一篇有自己感悟的短文。

丰子恺手指优秀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教学难点:

  难点是领悟其中的道理。

  教学准备:

  搜集作者资料,了解作者及作品。

  教学时间:

  1课时

  整体设计意图:

  这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教学本课前,先引导学生回顾一下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然后再转入本课的学习,做到温故而知新。本课设计力求让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学习方法,依靠自己的努力,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交流、总结本单元学习内容

  1、组织学生交流。

  通过学习本组的几篇课文,你了解了哪些作家,哪些作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从中感悟到哪些人生的哲理,受到什么样的启示。

  2、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同学们的说法各一,我们今天来读读课文《手指》,看作者写了什么。板题:手指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已读一遍课文,读不准的字问问周围的同学,把字音读准。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细读课文,感悟写法

  出示自学讨论题,先自学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1、自读课文,填表格。

  手指名称

  姿态

  优点

  缺点

  大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

  小指

  2、交流汇报、感情朗读

  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点的"句段,进行重点体会。

  如,描写“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一段话,先指导学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状(姿态)特点——不美。具体表现为: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从体形、头形、构造三方面进行描写,大拇指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然后用关联词“但”一转,写他在五指中,却是最能吃苦的。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喷出来、血要流出来时他“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的表现,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了解了这段话的基本意思,再引导学生体会写法,画出写大拇指形状和写“吃苦”的句子,体会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进行描写,重点体会排比句式的表达作用。

  3、有感情地把课文2~5朗读两遍。

  4、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你有什么想法吗?(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5、读第1、第六自然段,思考:作者写五指的目的是什么?

  (告诉我们:“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即:团结起来力量大。)

  四、品读课文,迁移运用”

  1、理解句子:“手指的全体,同人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2、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这组课文表达感悟的方法。

  《桃花心木》《手指》是在文末或文中直接表达作者的感悟,以直接表白的方法,给人以启示。《匆匆》《顶碗少年》是将说明的道理蕴含在文章之中,使人从中受到启迪。

  3、小组内分角色扮演五个手指,赋予手指生命和情感,根据你要表达的意图,编个课本剧表演一下。

  4、指几个小组到前面表演课本剧,其他同学评价表演,教师根据表演情况点拨,指导重点是学生剧本中蕴含的道理是否正确。

  五、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阅读一首小诗

  手

  把手张开

  是一朵鲜花

  人的一生

  注定为美挥洒

  把手合拢

  是一枚果实

  含辛茹苦

  收藏天地精华

  背诵小诗

  六、作业布置

  阅读丰子恺的作品


《手指》优秀教学设计3篇(扩展4)

——《手指》教学设计10篇

《手指》教学设计1

  《手指》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新课标中对略读的要求是“粗知文章大意”,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很强的独立阅读能力,因此本课的设计理念主要有两点:

  1、简单教学,注重语言文字:在落实词、句的基础上,引领学生感悟课文。

  2、动态生成:设计矛盾冲突,引发思维碰撞,培养个性阅读体验。

  从而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方面:

  1、学会生字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领悟课文,懂得团结一致力量大的道理。

  3、学习丰子恺先生质朴的`语言、幽默的风格,十分传神地表情达意的写作手法。这充分地体现了新课标中的“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观点。

  语文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老师立足文本,关注语言,强化体验,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全方位地感悟语言。如此教学,就是学习语文,发展语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课前学生已经阅读课文,自学了生字词语,对词语的理解有了一定的基础,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补充,不是什么难事,通过学生的动手,加深了学生对这些词语的影响,初步积累词语。但教师并没有停留在此,没有让学生单独从字面去理解词语的意思,而是让学生浏览课文,联系课文内容,将这些词语分别送给五个手指。独出心裁,水到自然。既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进一步理解了词语的含义,又使学生正确地运用了这些词语,对手指的特点有了深刻的认识。

  其次,教会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的方法。因为词语只有在一定的语境中才能真正体会其真正的的内涵,脱离课文进行,那只能枯燥地理解。学生在文中找理由的过程,是对词语的揣摩、品味,是一个积累、感悟语文丰富的文化内涵的过程。另外通过对这些词语内涵的理解,对手指的特点更了然于胸。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在创造性的感知活动中去感悟课文言语对象的表达,在反复揣摩、品味的基础上,不断构建自身良好的语感图式,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然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文章的情感,感受文中用词的幽默与传神。朗读是积累和体会词语与情感的最好的手段。在这一过程中,三个维度“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全面落实,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语文应该体现自己的特点: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首先是设疑,然后师生进入文本,去共同探究,触摸作者思想的深处、情感的深处,跨越时空,思接千载,与文本进行着心灵的交流和思想的撞击,达成共识,

  充分地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观点。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在第一步中设置疑问,把握研究主题,确定了学生个性阅读的核心,创设自由的交流氛围,提供个性化阅读的*台,共同探究,达成共识,最终实现对课文的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形式上,摒弃了繁琐的分析讲解,将学习的自*真正还给了学生,从而实现了文本、教师、学生三者的真诚交流,真诚对话,实现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

  教师如此别具匠心,既凸现语文的工具性,又彰显出语文的人文性。语文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要达到目的,只有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前提),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策略)。标准提出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此,教师没有把文本的内容和文本的语言形式分割开来,而是积极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进入文本,去体味丰子恺先生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见解,丰富的情感,获得真切的感受,从而使学生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给学生以人文关照,让学生获得言语智慧的同时,也得到了人文精神的滋养,从而把人文性落实到工具性上面,使得两者同生共构,相得益彰。

《手指》教学设计2

  【教学课题】:

  六年级下册第五课《手指》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了解五指各自的特点;

  2、能力目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以及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清楚了解五指各自的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2、教学难点——领悟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寓言小故事、一些富有哲理的小品文篇目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生活中除了个别伟大的人和事,更接近我们生活的是一些*凡的人和事,而这些*凡的事物也总能给我们带来启示。像我们前面认识过的顶碗少年和那一棵棵桃花心木。我们常常对一些普普通通的事物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其实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也能从中收获耐人寻味的启示。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我们今天就来读读课文《手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我们的手指的。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板书填空题,让学生寻找出答案。

  三、自学感悟,读文明理

  1、出示多媒体课件中的自读思考题,让学生先自学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2、通过讨论和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五指各自的特点;

  3、小结问题,依照课文分析五指各自的特点填写自读思考题中的表格,并注意抓住以下关键句进行分析:

  ①拿笔的时候,全靠它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得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这句话是对食指的描写,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写出了食指的作用及他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征。

  ②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中指所处的独特位置,受到无名指和食指的保护,所以才有“曲线优美”的姿态,“养尊处优”的性格。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美的姿态和高傲的特点。

  ③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作者运用设问的句式,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状的姿态是优美的,而无名指和小指则是最优美的。

  ④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这句以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的全体,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是文章表达的主旨。可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作者通过描写五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反复朗读品味最后一段课文;

  2、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真的“无爱恨在其中”吗?

  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五、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总结该单元——学习了这一单元的内容,我们基本悟到了读文明理的方法;

  断手指的国王

  从前,远方有一个很会治理国家的国王,他有一个非常聪明的丞相,每当国家有什么重要大事的时候,他都会谦虚地向丞相请教,但无论国王问什么事情,这个丞相总爱说“好”.这令国王非常生气,他要找个理由治治丞相的这个毛病.

  有一次,国王在打猎的时候,不小心被猎器斩断了一截拇指,他连忙问丞相:“我的拇指被斩断了一截,好不好?”丞相不假思索地回答:“好!国王陛下.”这个回答使国王满腔怒火,他以落井下石为罪名将丞相关了起来,并问丞相:“现在你被关在牢房里了,好不好?”丞相毫不犹豫地回答:“好!”国王说:“既然你觉得好,便在牢房里多住几天吧!”

  过了两天,国王又想外出打猎了,他不想释放这个倔强的丞相,只好一个人单独出发了.没有熟悉地形的丞相做伴,国王很快迷了路,并且掉进了一个捕捉动物的陷阱里.

  这个陷阱是当地的一个食人族部落挖的.当天晚上,食人族的几名大汉把赤身*的国王绑在了一个十字架上,然后堆满了木材,准备吃烤人肉.一名巫师引导着众人举行了祭礼,他把清水喷到国王身上,逐步检查他身体的各个部位.当他检查到国王的手指时,这个巫师开始摇头叹息.检查完毕,巫师向酋长报告说:“我们族人只吃完整的动物,这个人断了一根指头,是个不祥之物,我们不能吃他.”酋长不得已,只好放了国王.

  国王白白捡回了一条命,非常激动,回去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到监牢里看望丞相.他流着泪说:“现在我明白了你为什么说我的断指是件好事,它救回了我一条命,我错怪了你.”稍后,国王又心有不甘地问丞相,“我把你关在牢里十多天,好不好呢?”

  丞相回答:“好,很好!”

  “为什么呢?”国王问.

  “我尊敬的陛下,如果您不抓我进监牢,我一定会随从您去打猎,我们会一起被食人族抓走,您可以因为断指而保全性命,但我必死无疑,因为我很完整呀!”

  国王听后,顿觉茅塞顿开:每件事都有它的两面性,好和坏是随时可以转换的呀.

  【作业要求和指导】:

  1、阅读推荐文章,促进课外阅读;

  2、以*凡的人或事为对象,写一篇有哲理的短文。

  【板书设计】:

  5、手指

  团结就是力量

  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 堂皇:形容气势宏大。

  的五根手指( ), 各有不同的姿态, 渺小:形容貌小。

  然后分别具体写( ), 各具不同的性格, 附庸:泛指依附其他事物存在的事物

  最后总结写( )。 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养尊处优:指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

《手指》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教学难点:

  难点是领悟其中的道理。

  教学准备:

  搜集作者资料,了解作者及作品。

  教学时间:1课时

  整体设计意图:

  这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教学本课前,先引导学生回顾一下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然后再转入本课的学习,做到温故而知新。本课设计力求让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学习方法,依靠自己的努力,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交流、总结本单元学习内容

  1、组织学生交流。

  通过学习本组的几篇课文,你了解了哪些作家,哪些作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从中感悟到哪些人生的哲理,受到什么样的启示。

  2、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同学们的说法各一,我们今天来读读课文《手指》,看作者写了什么。板题:手指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已读一遍课文,读不准的字问问周围的同学,把字音读准。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细读课文,感悟写法

  出示自学讨论题,先自学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1、自读课文,填表格。

  手指名称

  姿态

  优 点

  缺 点

  大拇指

  食 指

  中 指

  无名指

  小 指

  2、交流汇报、感情朗读

  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点的句段,进行重点体会。

  如,描写“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一段话,先指导学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状(姿态)特点——不美。具体表现为: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从体形、头形、构造三方面进行描写,大拇指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然后用关联词“但”一转,写他在五指中,却是最能吃苦的。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喷出来、血要流出来时他“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的表现,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了解了这段话的基本意思,再引导学生体会写法,画出写大拇指形状和写“吃苦”的句子,体会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进行描写,重点体会排比句式的表达作用。

  3、有感情地把课文2~5朗读两遍。

  4、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你有什么想法吗? (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5、读第1、第六自然段,思考:作者写五指的目的是什么?

  (告诉我们:“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即:团结起来力量大。)

  四、品读课文,迁移运用”

  1、理解句子:“手指的全体,同人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2、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这组课文表达感悟的方法。

  《桃花心木》《手指》是在文末或文中直接表达作者的感悟,以直接表白的方法,给人以启示。《匆匆》《顶碗少年》是将说明的道理蕴含在文章之中,使人从中受到启迪。

  3、小组内分角色扮演五个手指,赋予手指生命和情感,根据你要表达的意图,编个课本剧表演一下。

  4、指几个小组到前面表演课本剧,其他同学评价表演,教师根据表演情况点拨,指导重点是学生剧本中蕴含的道理是否正确

《手指》教学设计4

  一、手指练习儿歌(伸出右手带动作表示)

  1122伸伸手,3344点点头,5566弯弯腰,7788扭一扭,9900抬抬腿,动腿,动手和动口。

  二、0的认识:0代表什么?0代表什么也没有。

  顺口溜:0的性格很活跃,自然数离不开0。

  10离开了0,就变成了1(制作小卡片1001)

  20离开了0,就变成了2(制作小卡片20xx)

  30离开了0,就变成了3(制作小卡片3003)

  40离开了0,就变成了4(制作小卡片4004)

  50离开了0,就变成了5(制作小卡片5005)

  60离开了0,就变成了6(制作小卡片6006)

  70离开了0,就变成了7(制作小卡片7007)

  80离开了0,就变成了8(制作小卡片8008)

  90离开了0,就变成了9(制作小卡片9009)

  三、5的组成图:

  1●○○○○41+4=5145

  2●●○○○32+3=5235

  3●●●○○23+2=5325

  4●●●●○14+1=5415

  5●●●●●05+0=5505

  四、5的手指练习:

  1+4=5 2+3=5 3+2=5 3+2=5 4+1=5 5+0=5

  10以内的加减法

  一、手指练习:从1数到99,每当数到10的时候,着重再说一个10,

  从1数到99,每当数到20的时候,着重再说二个10,

  从1数到99,每当数到30的时候,着重再说三个10,

  从1数到99,每当数到40的时候,着重再说四个10,

  从1数到99,每当数到50的时候,着重再说五个10,

  从1数到99,每当数到60的时候,着重再说六个10,

  从1数到99,每当数到70的时候,着重再说七个10,

  从1数到99,每当数到80的时候,着重再说八个10,

  从1数到99,每当数到90的时候,着重再说九个10。

  二、10的组成图:1+9=10 6+4=10

  2+8=10 7+3=10

  3+7=10 8+2=10

  4+6=10 9+1=10

  5+5=10 10+0=10

  三、10以内加法计算:

  2+4= 3+6= 4+4= 1+6= 5+4= 6+2= 7+2= 8+1=

  1+9= 3+7= 5+5= 7+3= 9+1= 8+2= 4+6=

  6+4= 2+8= 10+0=

  四、10以内减法计算: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7-1= 7-2= 7-3= 7-4= 7-5= 7-6= 7-7=

  6-1= 6-2= 6-3= 6-4= 6-5= 6-6=

  [page_break] 5-1= 5-2= 5-3= 5-4= 5-5=

  4-1= 4-2= 4-3= 4-4=

  3-1= 3-2= 3-3=

  2-1= 2-2=

  1-1=

  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一、手指练习:从1数到99

  二、100以内两位数的加法练习:

  16+23=39 15+50=65 33+61=94 42+57=99

  31+15=46 60+16=76 15+64=79 32+67=99

  两位数不退位减法

  65-15=5088-33=5599-24=7588-55=33

  99-35=6479-25=5477-25=5299-47=52

  抢答:49-24=2544+55=9988-55=3399-33=66

  74-52=2299-67=3299-58=4199-44=55

  99-67=3299-47=5287-36=5147-25=22

  99-35=6464-14=50

  20以内的加法

  一、手指练习:从1数到99

  二、复习:①5的组成

  ②10的组成

  ③计算:1+93+75+57+39+1

  8+24+46+42+810+0

  三、20以内加法:

  9+9=?左手加10,右手减1=18(此时要熟记10的组成)

  9+8=?左手加10,右手减2=17

  9+7=?左手加10,右手减3=16

  9+6=?左手加10,右手减4=15

  9+5=?左手加10,右手减5=14

  9+4=?左手加10,右手减6=13

  9+3=?左手加10,右手减7=12

  9+2=?左手加10,右手减8=11

  9+1=?左手加10,右手减9=10

  四、两位数的加法法则:

  十位上的数在左手上加,个位上的数在右手上加,右手满10,向左手加10。

  五、练习计算:

  8+5=?左手加10,右手减5=13

  8+8=?左手加10,右手减2=16

  7+4=?左手加10,右手减6=11

  20以内的减法

  一、手指练习:从1数到99

  二、复习:10的组成

  三、20以内减法计算:

  1.右手够减:

  15-5 15-41 5-3 15-2 15-1

  16-6 16-5 16-4 16-3 16-2 16-1

  17-7 17-6 17-5 17-4 17-3 17-2 17-1

  18-8 18-7 18-6 18-5 18-4 18-3 18-2 18-1

  19-9 19-8 19-7 19-6 19-5 19-4 19-3 19-2 19-1

  2.右手不够减:

  18-9=?右手不够减,左手退10,右手加1=9

  17-9=?右手不够减,左手退10,右手加1=8

  17-8=?右手不够减,左手退10,右手加2=9

  16-9=?右手不够减,左手退10,右手加1=7

  16-8=?右手不够减,左手退10,右手加2=8

  16-7=?右手不够减,左手退10,右手加3=9

  四、两位数的减法法则:

  十位数上的数在左手上减,个位上的数在右手上减,右手不够减,左手去10减。

  五、练习计算:

  15-6 14-7 13-8 12-5 11-6 10-7 9-8

  17-9 18-6 15-8 14-8 13-5 12-10 19-6

《手指》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本课的10个生字:“维、馆、亢、委、婉、缝、继、凉、芬、伟”;能在老师的指导描写并记忆“馆、亢、委、凉、芬、伟”。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在阅读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正确朗读课文,理解 “手指为什么会发烫”的原因。

  3、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只有勤学苦练才能取得成就。

  二)、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 “手指为什么会发烫”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导人新课。

  1、小朋友们闭目欣赏一段交响音乐。

  2、交流: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3、引出句子:琴声时而高亢激昂,时而委婉深沉……

  (读词:“高亢激昂”、“委婉深沉”;听音辨别“高亢激昂”、“委婉深沉”;指导读句。)

  4、引出第一节(读词:“维也纳”、“简陋”、“旅馆”)

  二、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过渡:请小朋友听一听课文故事。

  2、交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3、随机板书:疑惑、赞叹

  三、精读课文,明白道理。

  (一)旅客为什么而感到疑惑呢?

  1、小朋友轻声读读课文第二节,找找答案。

  2、交流并板书: 渗水

  3、指导读句

  (二)旅客又为什么而“赞叹”呢?

  1、轻轻读读课文3、4、5小节,圈划出有关的词句。

  2、交流并随机出示:

  (1)透过门缝,他看见一位年轻的先生正在全神贯注地弹琴,身边放着一盆冷水。

  ①给“全神贯注”找个近义词朋友?(换上“聚精会神”读句。)

  ②指导读句

  (2)他不时地把手在水里浸一下,然后甩甩双手又继续弹琴。原来,他弹得太久,十个手指都发烫了,需要随时用凉水冷却一下。

  ①师引读句子

  ②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吗?

  ③指导读句

  (3)“你知道吗?他就是大音乐家贝多芬先生。”侍者轻轻地告诉他。

  “是吗?”这位旅客睁大了眼睛,心里不禁暗暗赞叹,“真努力呀,伟大的音乐家!”

  ①旅客为什么会睁大眼睛?

  ②指导读句

  3、师引读3、4、5节

  四、总结课文,课后探究

  1、 根据板书总结课文。

  2、 简介贝多芬:谁知道他曾谱写过哪些音乐作品?

  3、 布置探究作业:课后收集有关名人苦练的小故事。

《手指》教学设计6

  【教学课题】:

  六年级下册第五课《手指》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了解五指各自的特点;

  2、能力目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以及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清楚了解五指各自的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2、教学难点——领悟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寓言小故事、一些富有哲理的小品文篇目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生活中除了个别伟大的人和事,更接近我们生活的是一些*凡的人和事,而这些*凡的事物也总能给我们带来启示。像我们前面认识过的顶碗少年和那一棵棵桃花心木。我们常常对一些普普通通的事物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其实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也能从中收获耐人寻味的启示。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我们今天就来读读课文《手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我们的手指的。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板书填空题,让学生寻找出答案。

  三、自学感悟,读文明理

  1、出示多媒体课件中的自读思考题,让学生先自学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2、通过讨论和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五指各自的特点;

  3、小结问题,依照课文分析五指各自的特点填写自读思考题中的表格,并注意抓住以下关键句进行分析:

  ①拿笔的时候,全靠它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得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这句话是对食指的描写,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写出了食指的作用及他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征。

  ②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中指所处的独特位置,受到无名指和食指的保护,所以才有“曲线优美”的姿态,“养尊处优”的性格。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美的姿态和高傲的特点。

  ③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作者运用设问的句式,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状的姿态是优美的,而无名指和小指则是最优美的。

  ④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这句以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的全体,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是文章表达的主旨。可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作者通过描写五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反复朗读品味最后一段课文;

  2、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真的“无爱恨在其中”吗?

  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五、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1、总结该单元——学习了这一单元的内容,我们基本悟到了读文明理的方法;

  2、生动地给学生讲述《断手指的国王》的寓言小故事,让学生体会其中的道理,并交流发言。

  断手指的国王

  从前,远方有一个很会治理国家的国王,他有一个非常聪明的丞相,每当国家有什么重要大事的时候,他都会谦虚地向丞相请教,但无论国王问什么事情,这个丞相总爱说“好”.这令国王非常生气,他要找个理由治治丞相的这个毛病.

  有一次,国王在打猎的时候,不小心被猎器斩断了一截拇指,他连忙问丞相:“我的拇指被斩断了一截,好不好?”丞相不假思索地回答:“好!国王陛下.”这个回答使国王满腔怒火,他以落井下石为罪名将丞相关了起来,并问丞相:“现在你被关在牢房里了,好不好?”丞相毫不犹豫地回答:“好!”国王说:“既然你觉得好,便在牢房里多住几天吧!”

  过了两天,国王又想外出打猎了,他不想释放这个倔强的丞相,只好一个人单独出发了.没有熟悉地形的丞相做伴,国王很快迷了路,并且掉进了一个捕捉动物的陷阱里.

  这个陷阱是当地的一个食人族部落挖的.当天晚上,食人族的几名大汉把赤身*的国王绑在了一个十字架上,然后堆满了木材,准备吃烤人肉.一名巫师引导着众人举行了祭礼,他把清水喷到国王身上,逐步检查他身体的各个部位.当他检查到国王的手指时,这个巫师开始摇头叹息.检查完毕,巫师向酋长报告说:“我们族人只吃完整的动物,这个人断了一根指头,是个不祥之物,我们不能吃他.”酋长不得已,只好放了国王.

  国王白白捡回了一条命,非常激动,回去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到监牢里看望丞相.他流着泪说:“现在我明白了你为什么说我的断指是件好事,它救回了我一条命,我错怪了你.”稍后,国王又心有不甘地问丞相,“我把你关在牢里十多天,好不好呢?”

  丞相回答:“好,很好!”

  “为什么呢?”国王问.

  “我尊敬的陛下,如果您不抓我进监牢,我一定会随从您去打猎,我们会一起被食人族抓走,您可以因为断指而保全性命,但我必死无疑,因为我很完整呀!”

  国王听后,顿觉茅塞顿开:每件事都有它的两面性,好和坏是随时可以转换的呀.

  【作业要求和指导】:

  1、阅读推荐文章,促进课外阅读;

  2、以*凡的人或事为对象,写一篇有哲理的短文。

《手指》教学设计7

  教材分析:

  在本组课文中,《手指》是一篇略读课文,体现本组课文共同的特点,借*凡的日常所见,揭示生活真谛。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尝试着抓住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手指》是丰子恺先生的一篇散文,体现了他选取自己最熟悉的生活题材,即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以自己独特的感受具体描写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用最质朴的文字坦率地表达出来,语言幽默风趣,让读者在会心一笑中感悟生活哲理:团结就是力量。

  学情分析:

  关于人文主题,学生要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感情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而这些情与理的内省要以学生的反复阅读为前提,以学生搜集的资料为辅助。立足文本,拓展延伸,使课外的信息与课内的文本互相补充,从而纳入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提高系统。

  关于知识能力培养主题,把从三年级开始的抓住重点句段继续熟练应用,六年级上册重点习得的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蕴含的深层意思的方法形成自己的语文能力。还要体现语文学习的一个基本特点,不断丰富积累自己的语言,以增强语感。另外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也是一个基本要求,同时要尝试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随着语文学习的不断深入,逐渐由有意的模仿到个性化的创新,真正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水*。

  教法选择:

  首先要充分体现略读课文的特点,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表达自己对课文的感悟,在广泛的交流中矫正、完善、丰富个人对文章的品读。其次就是教师要在抓重点句段理解和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上着力强化。再次就是要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为学生拓宽语文学习的时空,用大语文的思想引领学生搜集整理课外信息,为学习文本服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2. 反复阅读,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3.学习过程中,读读记记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能自己利用工具书或者结合上下文感受其意思,积累与手有关的成语,丰富语言储备。

  教学准备:

  课文重点句段字幕片。

  教学流程:

  一、语言积累,常规训练。

  1.手语游戏。

  看到同学们个个精神饱满,老师禁不住要向你们竖起大拇指。我们可以开始上课了吗?请用手语回答。我们班的同学个个心灵手巧,谁是勇敢的孩子,为我们展示一下手影的神奇?(打出空白投影片,学生以此为背景做手影表演:兔子、狗、大雁

  2.成语竞赛。

  男女生分组抢说含有手字的成语,不能重复。最后老师出示部分手字成语字幕。

  手疾眼快 爱不释手 白手起家 不择手段措手不及垂手可得 触手可及 赤手空拳

  大打出手丹青妙手 大手大脚额手称庆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拱手让人拱手听命

  高抬贵手 高下其手 高下在手 举手之劳毛手毛脚妙手偶得 蹑脚蹑手 拿手好戏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棋逢对手 棋逢敌手棋高一着,亲如手足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是十分快乐的事情,这快乐当然不排除语文学习与学生特别喜爱的游戏相结合,结合课文内容,课前二分钟大家一起玩玩手语和手影,兴奋点一下子被激活。为以下的学习做了积极的心理孕伏。

  成语是汉语的一朵奇葩,在紧张的竞赛中积累一些成语,能够以趣促言,增加学生的语言储备。

  二、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组互相检查读书情况,同时给出评价等级。

  读书的要求是正确: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流利:自然停顿,朗读流畅,不重复,不打奔儿。

  【设计意图】良好的朗读习惯的养成就是在每课书的朗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学生的语感也与良好的朗读习惯有直接关系。而就文本解读这个角度,反复朗读,可以其义自见。所以朗读是语文教学最常用的基本形式,是为学生综合语文素养奠基的训练。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脉络。

  学生用不同的语言进行概括 要求用先接着最后等表示连接作用的词语概括 找出分别对应文章的自然段。

  【设计意图】自己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是学生阅读能力最基础的一项。有条理地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概括主要内容,可以兼顾理清文章脉络,了解作者布局谋篇的匠心所在,从阅读中学习写作。

  三、了解手指特点,感悟蕴含的道理。

  1.自由读文,归纳作者写出了五个手指的什么特点?把自己觉得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

  2.交流读书所得。喜欢哪根手指,就谈哪根手指。

  手指名称

  他的样子

  他的性格

  大拇指

  体型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

  肯吃苦

  食指

  直直落落的曲线

  机敏

  中指

  相貌堂皇,曲线优美。

  出工不出力

  无名指和小指

  体态秀丽,样子可爱。

  附庸

  【设计意图】用表格的形式在屏幕上一一出示五根手指的样子及其性格,能够更加一目了然,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更加清晰。事实上,只有学生首先理解了文本要表达的内容,才能够准确深刻地体会其内在作者要传达出来的情感与思想。

  3.交流过程中的随机朗读及其它训练。

  N1.大拇指。肯吃苦的性格通过例如拉胡琴水要喷出来血要流出来重东西翻倒去这个排比句采用朗读的形式,一是充分体会大拇指的性格,二是表达内心的赞美。

  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展开谈话,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赞美可敬的大拇指呢?学生自由用成语或者词语表达:任劳任怨、吃苦耐劳、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在真诚赞美的基础上,再次进行感情朗读,升华认识。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把朗读作为了一个支点,拉动对语文形式的感性认识,从而滋养写作;拉动语言的积累,从而提升语感;拉动思维的深入,从而受到人文的熏陶。

  N2.食指。他的性格学生归纳起来有难度,因此要给学生潜心读书的时间,耐心等待学生自己发现和总结。学生读书的答案可能有:从事的工作复杂,经常从事冒险和受伤的工作。还有他很机敏。此时老师请学生再次浏览课文,自己比较,再形成一致的结论。

  【设计意图】要把拨乱反正的学习过程还给学生,相信学生只要认真读书,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而且会有自己个性化的不曾预约的精彩。因此。在此时学生思维受阻时,老师要耐心等待,给予学生积极的肯定,绝对不能越俎代疱。

  了解的食指的性格,你想怎么表达心中的喜爱、敬佩之情呢?学生可能选择通过朗读的方式,可能选择用词语或者句子直抒胸臆:不怕牺牲、不畏艰险、机敏能干老师都要尊重并且积极评价。

  【设计意图】学生有选择的权利,老师课堂就是要让学生选自己所爱,展自己所长。用各具个性的方式参与语文学习。

  N3.中指。引导学生以养尊处优一词的理解上挂下连。中指处在众手指簇拥呵护下的良好环境之中。即文中提到的有两个保镖,做事因为身体工出工不出力。因此大拇指是幸福的、优越的、高傲的这就叫做养尊处优。

  朗读的时候感悟作者语言的幽默诙谐,进一步感受养尊处优。

  【设计意图】词语的理解与体会是语文学习的一项基本任务,如何充分挖掘词语教学的功能,使语言训练更加由点及面,取得实效。

  N4.无名指和小指。以这两根手指做事只能依赖于其它手指,自己独立做事只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进而理解附庸。

  【设计意图】舍得做详略处理是语文教学必须的选择,如果面面俱到,结果只会蜻蜓点水。尤其是略读课文,更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四、自由朗读结尾段,向同学提出自己的学习提示。

  1.篇章结构上:总结全文,点明主旨。

  2.理解中心句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用不同的语文表达自己体会到的深刻道理并完成板书。

  3.提出疑问:作者说以上手指姿态与性格,有如上的差异,并无爱憎在其中。真的在其中没有作者的爱憎吗?再读课文,谈自己的认识。

  作者偏爱大拇指、食指,对中指和无名指和小指有所贬抑。

  学生交流自己对这五根手指所长所短的看法。比如中指也不全是投机取巧的,比如写字他要死力顶住笔管;做针线活由他戴顶针,方便把厚的硬的衣物穿透。比如用电脑录入文字的时候,每根手指都有自己负责的区域,谁也不例外。比如霍金用一个手指敲击电脑成为科学巨人

  【设计意图】如果学生提不出疑问,老师可以参与其中提出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这也是学生辩证地思考问题,看待世界的价值取向的确立。同时是本组学习重点之一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的集中训练。

  4.结合课文漫画插图,在每根手指上用心写上他们的性格特点。

  五、阅读链接

  1.配乐朗读课后小诗《手》

  2.推荐阅读丰子恺的资料。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不能囿于课本的小天地,一定要开放学生的视野,巧妙链接。以上有丰子恺的事、文和画,便于学生知人认世,全面了解作者和他的艺术成就,从而激起阅读其人其作的兴趣,而且能够埋下做人目标的种子。这就是大语文的魅力所在。

《手指》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领悟课文蕴含的“团结一致才有力量”的道理。

  3、学习作者幽默、拟人、排比等修辞表达和生活化的写作视野。

  【教学重点】

  了解各根手指的特点及其特点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学习丰子恺独特的表达与生活化的写作视野。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请同学们伸出你的手来,看着手,你最想说什么?

  我们刚刚是按着我们对手的一些认识与看法谈了,作家丰子恺他比我们观察得更仔细,并写下了一篇有趣又意味深长的文章《手指》。下面我们来学习这篇《手指》。

  二、初读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读准生词,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至读通,想一想,课文写了有关手指的什么?

  2、交流自学情况

  检查生字:死力抵住用劲扳住拼命按住

  窈窕相貌堂皇养尊处优体态秀丽

  渺小附庸

  找找这些词编排的特点,如第一类词前面两字为“力度”之词,后面是手的动作之词,它们差别细微,可见作者用词准确而富有变化。第二类是描写手的外貌的拟人化之词。

  检查文章内容的了解情况:文章写了手指的什么?(每一根手指不同的外形与特点)

  三、细读课文,随机了解各手指的特点及表达方法。

  1、再读课文,想想,作者在写各根手指时从哪些方面来写,每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

  交流并板书:大拇指:不美,最肯吃苦

  食指:不窈窕,工作复杂

  中指:养尊处优,工作略为扶衬

  无名、小指:秀丽可爱,能力薄弱

  2、选出喜欢的手指、句子来仔细读,说说喜欢的理由。

  3、交流:

  ①例如拉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拚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凡是讨好的生活,却轮不上他。(以举例的方式写出了大姆指的吃苦耐劳,让人似乎看到了一个做什么事都愿意出力的无名英雄,再以对比的方式写出了它踏实、忠诚却不好大喜功。学生说完体会后还要读一读,体会作者的谴词用语和拟人、排比的修辞妙处。)

  ②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他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扳枪机必须请他,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虽有大拇指相助,终是以他为主。(拟人、排比,写出了食指身处险境却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特点)

  ③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身体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周仓,一文一武,片刻不离。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以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中指姣好的外形特点)

  以上句子为交流的典型句子,其余随机。

  4、表演“五指争论”。

  a、四人小组各人分别表演大拇指,食指,中指与无名指、小指,争一争谁的优点多。

  b、请学生谈谈体会。

  5、齐读结尾,说说作者写作的用意。

  虽然五根手指外形、作用各不相同,但是如果它们彼此孤立,便谁也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反之,团结一致,将威力无比。不仅手指导要团结,人处在一个集体、一个班级,都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集体的力量才能不断壮大。让生明白团结的重要性。

  四、写法迁移。

  丰子恺将小小的手指从外形、到手指写得如此妙趣横生,不禁让人思索。你看到过他笔下手指所从事的事业、

  【板书设计】

  5、手指

  大拇指:不美,最肯吃苦

  食指:不窈窕,工作复杂

  中指:养尊处优,工作略为扶衬

  无名、小指:秀丽可爱,能力薄弱

《手指》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明白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分别与生活中的哪些人有相似之处。

  2.会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学情分析

  本课在新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中是一篇精读课文。要抓住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以及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可按照“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品读课文,感悟写法—拓展延伸,迁移运用”的步骤进行,让学生把课文读懂。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感悟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

  教材内容分析

  丰子恺的这篇文章脉络非常清晰,共有6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总写手指的特点,第2~5自然段分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又总写,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丰子恺认为手指外形生得美只是一种外在的“肉体美”,只有当手指团结起来,发挥作用的时候,才是最美的。也就是要追求外在美和内在美、物质美和精神美的和谐统一。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

  教学重点:

  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知道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以及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1、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写作顺序及写作方法。

  2、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设计

  1、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通过讨论、交流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

  2、角色扮演法。

  一、介绍手指,体会风趣的语言

  1.了解作者

  2.引导学生介绍手指。

  3.第一次介绍手指:XXX。向同桌介绍你喜欢的手指,可以用文中的句子或词语来介绍。

  4.第二次介绍手指四人小组内介绍你喜欢的手指,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介绍。

  5.第三次介绍手指全班交流汇报。推荐小组代表上台介绍,其他同学认真听,做好评价。

  6.感受风趣的语言课件出示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个子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周仓,左膀右臂,片刻不离。他永远不受外物的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养尊处优的幸福。

  (1)猜一猜这段话描写的是哪根手指。

  (2)这段话除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还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3)教师小结。

  7.用风趣的语言介绍无名指和小指

  (1)谁能用风趣的语言介绍一下无名指和小指?

  (2)谁能演示兰花指的动作

  8.第四次介绍手指

  谁能用风趣的语言,有条理的介绍你喜欢的手指。

  9.教师小结

  二、练习仿写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仿写。

  2.提出仿写要求。

  3.知道仿写方法。

  4.课后小练笔

  (1)学生便思考边仿写。

  (2)学生边读边修改。

  (3)展示自动小练笔。

  5.教师小结

  三.领悟道理,总结全文

  1.作者笔下的大拇指和食指分别让你联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人?

  2.领悟文章的道理。

  3.教师小结

  四.拓展延伸推荐阅读

  1.有关团结的名言。

  2.推荐阅读。

  3.教师小结。

  五,作业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手指

  姿态不同性格各异

  (团结就是力量)

  五年级语文下册《手指》测试习题

  一、读一读,把加点的词语换成别的词语,意思不变

  1.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

  2.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然而,能力薄弱也无过于他们了。()

  3.除了这等享乐的风光事以外,遇到工作他们只是其他手指的附庸。()

  二、我读懂了课文重点句子的意思

  1.食指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

  (1)这句话运用了的手法。

  ①对比②拟人③夸张

  (2)突出食指XXX、XXXXX的外形特点。

  2.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这句以手指的全体XXXXX人的全体,阐明“”的人生道理,是文章表达的主旨。

  三、课外阅读

  幽默感在许多国家,有幽默感的人会受到更高的赞赏。幽默是智慧的火花,是瞬间的灵思。幽默的语言有时可能化解尴尬的场面,也可能于谈笑间有警示的作用,更可能作为不露声色的自卫和反击。

  ①譬如在某国家的议会里,曾发生过议员之间争斗的事,有人提议入场者应该把拐杖挂在门口。议长觉得左右为难,若是表决,无论结果如何,总是不愉快的。于是他急中生智,笑着说:“如果为了防止不正当的动作,就须把拐杖挂在会场门口,那嘴也该挂在门口,手脚也该摆在保管处。”引得全场大笑,提议者也在一笑之间摆脱了尴尬的处境。但是必须强调,幽默并不是讽刺,它或许带有温和的嘲讽,却不刺伤人;它可能是以别人和自己为幽默对象,在这当中,便显示了幽默与被幽默的胸襟与自信。

  ②有一个秃头者,在别人对他的头发幽默时,当场变了脸,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对方幽默不得体,刺伤了他,更可能是因为他原来对秃头有极大的自卑。相反地,

  ③另一位秃头的报纸主编,当别人笑称他聪明透顶时,他居然笑着回答:“你小观我也,我早就聪明‘绝顶’了!”你想,若不是他有相当的自信,又怎么可能接别人的话,幽自己一默呢?所以,越是胸襟宽广、充满智慧的人们,可能就越富有幽默感。

  1.为什么说“有幽默感的人会受到人们极高的赞赏”?

  2.短文举了两个例子,说明幽默感能化解尴尬,幽默者充满了自信,这两个例子是()。

  A.②③B.①②C.①③

  3.“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这是晏子面对楚王的讽刺给予的回答。他的幽默起到了()的作用。

  A.化解尴尬B.警示C.不露声色的自卫和反击

  4.仿照下面的例子,写出你对幽默的独特感悟。幽默是智慧的火花,是瞬间的灵思。幽默是XXX,是。

  教后反思:

  《手指》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一、成功之处突破难点,更好体会“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这个道理,我设计了表演“五指争论”这个环节。四人小组各人分别表演大拇指,食指,中指与无名指、小指,争一争谁的优点多,一番争论下来,请学生谈谈体会。让他们感受到,只看到自己优点是不行的。再让学生互相找找对方的优点,赞一赞,懂得每个人都有优点。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二、不足之处在授课的过程中,语文课堂的听说读写环节比较齐全,学生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只是,课堂气氛仍不够热烈,学生发言略显拘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激励,留给学生能够充分的表现空间。

  三、改进措施

  1.大力表扬敢于质疑的学生,让学生们能够有意识地提出不一样的问题,拓展思维。

  2.体会文本。在把握重点词句的基础上,应该布局全文,不能把眼光放在一小段内容上。

《手指》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本课的10个生字:“维、馆、亢、委、婉、缝、继、凉、芬、伟”;能在老师的指导描写并记忆“馆、亢、委、凉、芬、伟”。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在阅读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正确朗读课文,理解 “手指为什么会发烫”的原因。

  3、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只有勤学苦练才能取得成就。

  二)、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 “手指为什么会发烫”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导人新课。

  1、小朋友们闭目欣赏一段交响音乐。

  2、交流: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3、引出句子:琴声时而高亢激昂,时而委婉深沉……

  (读词:“高亢激昂”、“委婉深沉”;听音辨别“高亢激昂”、“委婉深沉”;指导读句。)

  4、引出第一节(读词:“维也纳”、“简陋”、“旅馆”)

  二、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过渡:请小朋友听一听课文故事。

  2、交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3、随机板书:疑惑、赞叹

  三、精读课文,明白道理。

  (一)旅客为什么而感到疑惑呢?

  1、小朋友轻声读读课文第二节,找找答案。

  2、交流并板书: 渗水

  3、指导读句

  (二)旅客又为什么而“赞叹”呢?

  1、轻轻读读课文3、4、5小节,圈划出有关的词句。

  2、交流并随机出示:

  (1)透过门缝,他看见一位年轻的先生正在全神贯注地弹琴,身边放着一盆冷水。

  ①给“全神贯注”找个近义词朋友?(换上“聚精会神”读句。)

  ②指导读句

  (2)他不时地把手在水里浸一下,然后甩甩双手又继续弹琴。原来,他弹得太久,十个手指都发烫了,需要随时用凉水冷却一下。

  ①师引读句子

  ②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吗?

  ③指导读句

  (3)“你知道吗?他就是大音乐家贝多芬先生。”侍者轻轻地告诉他。

  “是吗?”这位旅客睁大了眼睛,心里不禁暗暗赞叹,“真努力呀,伟大的音乐家!”

  ①旅客为什么会睁大眼睛?

  ②指导读句

  3、师引读3、4、5节

  四、总结课文,课后探究

  1、 根据板书总结课文。

  2、 简介贝多芬:谁知道他曾谱写过哪些音乐作品?

  3、 布置探究作业:课后收集有关名人苦练的小故事。


《手指》优秀教学设计3篇(扩展5)

——《咏柳》优秀教学设计3篇

《咏柳》优秀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的

  1、通过理解诗歌的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句;

  3、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4、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5、训练学生自学,互助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三、教具

  1、《咏柳》插图;

  2、诗人概况(生*、诗作);

  3、学习目的条目。

  4、古筝磁带,录音机;

  5、诗歌正文。

  四、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复习所学

  师:同学们已经学过许多古诗了,你们能背几首给老师听听吗?

  生背古诗。

  2、引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是第九课古诗二首中的《咏柳》。(板书课题)请自由读一下这首诗,把不认识的字,词勾下来(生朗诵古诗)

  3、认读生字

  4、指导朗诵

  师:朗诵的真好,可如果能注意停顿的话,我觉得你们能读得更好。读古诗是很讲究的,一般是按照什么原则来读。现在请大家听老师朗诵一遍,并在停顿的地方划上“/”。(师范读,配乐)听了老师的朗诵,你们想不想再来朗诵一次?(个别读,配乐)。

  (二)讲解

  1、明确学习目的

  师:今天我们这节课需要大家掌握的是以下几个方面(出示学习要求:1、了解诗人;2、理解诗题;3、能解释重点词“碧玉”“妆”“一”“万条”“丝绦”;4、能解释诗句的意思;5、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6、体会诗的意境;7、背诵古诗)

  2、组织自学

  师:这既是学习的要求,也是学习古诗的步骤。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前四项学习要求。如有问题可向大家求助。

  生自学

  教师投影诗人情况并作巡视。(预计出现问题:1、不能理解“一”,解决方法:出示装满水的水杯,引导学生理解“一”在这里是满的意思;2、不知“碧玉”在诗中的意思,解决方法:出示插图,提问,碧玉是什么颜色,与柳树那一部分的颜色相似?3、不能理解“丝绦”的意思,解决方法:查字典解释“绦”,再次出示插图,提问:柳树的哪一部分像丝带一样柔软。)

  3、师生交流

  师:现在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诗人,

  师:这首诗的题目“咏柳”是什么意思,

  师:请四位同学分别解释四句诗,

  4、分析全诗

  师:请思考一下,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柳树,这个季节的柳树有什么特点?请自由读全诗,边读边想。

  5、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

  师:整首诗既描写了柳树,又提到了春天。现在谁能告诉我,诗人在写这首诗时是一种什么心情?提示:请大家把自己想象成诗人,跟随老师去郊外走一走,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你到郊外去游玩,当时许多植物还没有发芽,加上还有些寒意的风,使人觉得现在仍然是冬天,正在这时,一棵高大的柳树吸引了你的注意力,因为它已经长出了新叶。嫩绿细长的叶子长满了整棵柳树,远远望去柳树就象是用碧玉装扮起来一样,而那长满了柳叶的柳枝柔柔地倒垂下来,随着春风摆动,就象是一条条的绿丝带。正是有了这棵柳树,才使人感到春天到了,想到寒冷的冬天终于走了,充满生机的春天来临了,过不了多久,万物都将复苏,五彩缤纷的颜色将重新装扮整个世界。想到这里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为什么感到高兴,诗人因为春天来了而感到高兴,说明他对春天怎样?(板书:诗人的喜春之情)我们已经理解了诗人写诗时的思想感情,请大家再来朗诵一遍这首诗,注意要体现出诗人喜春赞春的感情。同时要一边朗诵一边想象诗人描写的景色(配乐,生朗诵)我觉得大家还可以再投入一些,跟着老师再来朗诵一遍。(教师朗诵诗注意姿势)我感觉下面坐了一群了不起的诗人,你们读得太好了。

  6、背诵全诗

  师:现在请大家用1分钟的时间背下这首诗。

  (生背诵)请这位同学背一下。好,请各位一起来背这首诗,注意要把自己当诗人。(生齐背)

  7、体会意境

  师:诗人为我们描绘了春天中柳树的美妙姿态,春天里除了柳树外还有其他美丽的景色,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春天的景色。我看看谁的想象力最好。(配乐)

  请同学们说说你想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

  8、自查知识掌握情况

  师:请大家对照学习要求自己检查一下是不是都已经达到了。(出示学习要求)(板书:你已经知道的;你还不大清楚的;你还想知道的)

  练习(根据时间安排)

  (三)结束

  1、学法总结

  我们在学习这首古诗时是按什么顺序。你是怎样学懂这首诗的。(板书学法)

  2、作业布置

  春天是美丽的,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有无数的人描写春天,赞美春天。这些人中有画家,音乐家,诗人等。大家回到家后收集一下有关的资料,当然也可以把你对春天的看法收集进去。明天我们来开展一次“春天”展示会。

《咏柳》优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潜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创新目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观察潜力。

  4、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识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写字,写话练习。

  教学步骤:

  一、导引目标、激发兴趣

  1、启发谈话:同学们,从图上你能看出是什么季节?画的是什么?

  2、解题:“咏”,透过写诗作文歌颂、赞美。咏柳,赞美柳树。

  3、那么,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

  学生看图思考并回答问题。

  二、创设条件、自主参与

  1、出示字卡,指名读生字。

  2、检查朗读。

  3、看插图或幻灯片,读课文,想一想每句是说的意思是什么?

  4、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然后提出不懂得词语。

  三、组织研究、体验发现

  1、互相讨论解释不懂的词语:“碧玉”、“妆”、“丝绦”。

  2、细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中说的是什么?

  3、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四、引导创新、应用实践

  1、观察春天的柳树,说一说春天的柳树是什么样的?

  (1)说柳树的颜色。

  (2)说柳枝和柳叶的样貌。

  2、写春天的柳树。

  (1)先写在什么地方看到了柳树。

  (2)写柳树的颜色、柳枝、柳叶的样貌怎样美。

  五、反思小结、巩固提高

  写话后进行评议,优秀的可在全体同学面前朗读或展出。

  六、研究性作业

  研究春天的景色还有什么特点,写一写,画一画。

《咏柳》优秀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读3个新字。

  2.理解诗句,了解古诗大致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指导学生写春天柳树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朗读并背诵课文是重点。

  2.理解诗句意思及描写柳树的美的特点是难点。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田字格);朗读录音磁带;到户外观察柳树。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打开挂图(或放幻灯),激发兴趣

  放诗歌的朗读录音,在学生对诗歌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板书课题。

  解题。学生试说“咏”的意思。教师小结:“咏”的本义是歌咏,在本课是歌颂、赞美的意思,作者借赞美柳树来赞美春天。

  作者简介: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书法家,字季真,会稽永兴(今浙江省萧山县人)。少年就以文章出名,公元695年中进士,做过礼部侍郎等职。晚年不拘礼节,酒后作诗文,神采飞扬。今存诗19首,除《咏柳》外,《采莲诗》、《回乡偶书》也很有名。

  二、指导看图

  图上有些什么?在什么地方?人在干什么?(先一个一个说,再连起来说一遍)

  同学们看了图,想一想诗人是怎样描绘自己所见到的情景的,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

  1.请听录音,看看课文有几句话。(标出句子)

  2.看音节卡片,开火车读。

  bì chuí sī cái sì jiǎn

  3.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

  4.分组读课文,男女生各读一句。

  四、学习生字

  1.出示带音节的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去掉音节读。(注意“垂、似”的"读音)

  3.识字、记忆字形。

  (1)出示要掌握的生字卡片。

  (2)分组观察、讨论。利用以前的学习方法识记字形。

  (3)检查自学情况。(指名学生当小老师,师生评议)

  (4)教师重点指导:

  碧,bì,上下结构,注意写好上面的部分,“王”的底下一横要变成提。

  垂,chuí,读准翘舌音,8笔,注意写好中间的部分。

  丝,sī,5笔,要读准*舌音,注意上面的写法。

  裁,cái,12笔,读准*舌音,注意里面的写法,和“栽”要区别开。

  似,sì,6笔,读准*舌音。

  剪,jiǎn,11笔,上下结构。

  4.巩固练习(做游戏)。

  (1)做找朋友游戏,找对了全班齐读三遍。

  (2)组词练习。

  五、课堂练习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认读汉字卡片。

  二、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1.引导学习第一句。

  (1)自由读第一句,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能说一点就说一点)

  (2)齐读第一句。

  (3)指导朗读(注意轻重音和停顿):

  碧玉 / 妆成 // 一树 / 高,万条 / 垂下 // 绿 / 丝绦。

  教师范读,学生仿读,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

  (4)教师小结:

  妆,打扮。一树,满树。“一”在这里不表示数量,表示“满”、“全”、“整”的意思。万条,柳树枝条多。在古诗中“百”、“千”、“万”经常泛指数量多。丝绦,一种丝织的带子。全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子,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成的一样,从树上垂下无数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

  2.引导学习第二句。

  (1)自由读,说说你懂得了什么?

  (2)指导朗读:

  不知 / 细叶 // 谁 / 裁出,二月 / 春风 // 似 /剪刀。

  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

  (3)教师精讲:

  细叶,指柳树新萌发滋生的又细又嫩的叶子。全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剪出来的啊


《手指》优秀教学设计3篇(扩展6)

——《母鸡》优秀教学设计3篇

《母鸡》优秀教学设计1

  老舍的《母鸡》这篇短文,虽然不到七百字,但是却向读者们传递了一种世间亘古长存的人间真情——母爱。文章主要讲述了“我”对母鸡的情感态度由“一向讨厌”转向了“不敢再讨厌”,因为“我”发现,当母鸡拥有了一群鸡雏后,“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母鸡》向我们传递了很多。除了作者对母爱的赞颂之外,在文章中所保留的老舍散文的一贯特点也是值得探究的。此外,如果将这篇文章放在教育这个大背景下,结合当前教师的教学,也可以寻得一些感悟。

  一、简单中显真情

  文中“我”对母鸡的崇敬,也是老舍对母爱的一种崇敬。而在描述这种崇敬的时候,老舍的笔触则延续了他一贯的散文风格。简单、质朴、*实,带点京味儿,又带点自己的小情感,或是喜欢,或是忧伤,或是讨厌,但他的情感也是被量化过的,不张扬,不轻佻。可是,通过笔纸的传递,通过语言的表达,所体现的情感确实如此的真真切切。

  (一)“*民化”的语言。

  没有华丽的文字,没有整齐的韵律,没有震撼的句式,老舍语言中的没有特点成了他最大的特点。作为我国当代语言大师,他的文字*易得犹如无波的湖水,清澈见底,安静亲和。在《母鸡》中,“一向讨厌母鸡”“并没有什么理由;讨厌!”“听吧??”诸如此类的大量口语化的描述几乎就是他语言的全部。此外,带有明显京味儿的语言让本就“*民化”的词句,更显家常。“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结没完”、“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的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顶尖锐、顶凄惨,使任何贪睡的人也得起来看看”。这些语言在读者的脑袋里构成了一幅幅动态的场景,生动形象,新鲜好玩。

  (二)“*民化”的手法。

  “一颗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这可能是最能体现老舍“*民化”手法的`句子。老舍的文章就是这样,体物入微,以小见大,令人惊叹他的精细。《母鸡》这篇课文以及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种的《想北*》这篇课文,前者拿母鸡有了一群鸡雏后的负责勇敢的特点来说话,而后者则以“香片茶、韭菜叶、青菜摊子”等等选为北*的“标志”。

  (三)“*民化”的情趣。

  《母鸡》一文,和他的其他作品一样,体现了老舍的情趣和爱好。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意识的表达完美融合。老舍常常以一些小意象来说明大道理,而那些花草、麻雀、小猫等等之类的就成了他的刻画对象。然而这些“*民化”的情趣却往往代表了大道理、大情感,所谓“浅俗中的雅趣”就是指这些吧,《母鸡》表现的是亲情,而《想北*》表现了思乡之情。

  二、母爱,一种巨大的火焰

  老舍的《母鸡》以小见大,体现母爱。母鸡一有响动便机警起来,随时准备作战,保护自己的孩子;一有可以吃的东西就让小鸡先吃饱;不顾自己的劳累,教授鸡雏技艺,并且任由它们在自己的身上玩乐。动物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情感丰富的人类呢?我们每个人所怀揣的母爱都是如此的沉重和温热。

  老舍曾经这样描写她的母亲:“母亲整天给人家洗衣裳,有时候月牙儿已经上来,她还哼哧哼哧的洗。”“母亲的手起了层鳞,叫她给搓搓背顶解痒痒了。可是我不敢常唠叨她,她的手是洗粗了。她瘦,被臭袜子熏得常不吃饭。”老舍的母亲有时还咬着牙给人家当女仆,挣了钱供儿子去念书。老舍的母亲教会了老舍劳动,更教会了他如何做人。

  罗曼·罗兰曾经这样赞美过母爱——“母爱,一种巨大的火焰”。比喻虽简单,但是却道出了永不泯灭的人间真情。母爱就是这样伟大,不容任何鄙夷和践踏。一种巨大的火焰,诉说的又是什么呢?

  这是一种温暖的火焰。母爱是温暖的。无论多失败还是多悲惨,母亲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候给你温暖人心的拥抱,她总是伸出那有力而粗糙的双膊给予巨大的支持。母爱是温暖到可感化一切的力量。

  这是一种赤色的火焰。母爱是无私的。危险时,不顾一切的救助;受伤时,关切的劝导;寂寞时,默默的陪伴。可是,当你快乐时,当你幸福时,如果你忘了她,她也没有怨言,只是在不远处就那样静静地看着。

  这是一种不灭的火焰。母爱永不停息。从还未出生起,她就开始真挚地关注你,出生后,更是无微不至,而当你离开她时,她也会安静的守在最初的地方等着你归来。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爱,是一种温暖人心的、永不停息的、无私之爱。不论是“孟母三迁”,还是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都让人感动。而在老舍的《母鸡》中演绎的母爱,同样是伟大的,是真挚的,是无私的!

  三、教育需要将爱进行到底

  老舍的这篇《母鸡》被选入了小学教材之中,对此我觉得很有必要。

  首先,这篇文章很符合小学生阅读的特点。小学生掌握的字词有限,而文中的有些生僻字词也是他们通过查阅字典的方法可以掌握的。此外,他们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文章的基础,形成了一定的阅读习惯。老舍的《母鸡》因为他的“*民化”的特点,学生容易理解把握。其次,文章所体现的主题适合学生发展的要求。小学生处于生长发展阶段,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处于不断形成和发展之中,让他们了解母爱有多伟大,因此怀揣一颗感恩之心去对待自己的父母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不像其他说教类的文章,此篇散文以小见大,体物入微,用母鸡这种熟知的小动物来写母爱,显得亲切而又自然,避免了学生学习说教类文章时的无趣和枯燥。

  (一)教材中要有爱。

  选入语文课本中的文章,特别是选入小学课本中的文章,都应该是精挑细选过的。更重要的是在这些教材中要体现爱、体现关怀。孩子在小学阶段,他们模仿的能力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弱,他们接受事物的能力强。而语文课本作为他们习得知识,习得道理的来源,应该发挥其教育的作用。

  道德和人文关怀是构成和谐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小学的教材中少点说教和单纯的玩乐,多点关于“爱”的教育的篇目,对学生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多点关于“爱”的篇目不是矫情,而是真爱的传递。

  另外,“爱”的篇目也是有范围的。这种爱既是广泛的,也是限定的。“爱”的种类可以广泛,可是是朋友的爱,可以是亲人的爱,可以是团队的爱,又可以是对故乡的爱,对祖国的爱,对世界的爱,当然对于高中生还可以是异性之间的爱。爱的种类是丰富的,但是选入课本中的爱应该是有限的。篇目要考虑学生阅读时的感受,品味时的心情。不可盲目说教,不可浮华空谈,不可偏离年龄段,应该贴近生活,符合实际。这样的作品才能为学生习得,就像老舍的《母鸡》一样可爱自然。

  (二)教学中要有爱。

  教学中需要爱,不单单指的是老师对学生的关怀,也是指教师在教授这些关于“爱”的篇目时候的方法选择,也可以是家长对孩子的爱的教育。

  教师的作用是很大的,不管是习得求知,还是为人处世。而教师对于教学中方法的选择则是会影响到学生的接受情况。教材中要有爱,教师在传授这些关于“爱”的篇目的时候应该重点教学,教学的方法也应该重视起来,不可以把完美的文章经过自己的口的时候变的不完美。

  在写老舍《母鸡》这篇教案的时候,我很想设计一个环节,就是先让学生去观察母鸡*时的状态,然后再来一起学这篇文章。我想这样会更加有利于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之处。可是因为城市化开展的较好,现在的孩子都处于学校和墙的高墙之内,很少有接触自然的机会,也不可能去观察母鸡,因此作罢。教师可能因为拥有一定数量的学生不能开展某些活动,但是作为家长则是可以办到的。不要把工作忙当做借口,也不要以为将孩子扔到学校交由老师管理就可以高枕无忧。孩子*得这些关于“爱”的篇目的时候,是需要家长的支持的。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从小生活在家庭专制高压和家庭暴力下的孩子,他如何去体会老舍所要表达的母爱,他要如何去感受母鸡的伟大呢?羊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情,孩子在长时间没有家长陪伴的条件下,这样的道理他又怎会懂得?

  《母鸡》用最渺小的形象,用最质朴的语言,用最简单的叙述,给我们讲明了最伟大的母爱。它仅仅是老舍众多作品之中的一个普通的作品,但却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启迪。老舍的小小散文将爱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我们需要做的是,让孩子的生活充满爱,对孩子的教育充满爱,将爱进行到底!

《母鸡》优秀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悟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母爱的伟大,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母鸡)多媒体出示母鸡下蛋的声音,学生倾听母鸡下蛋的叫声,请同学描述一下你见过的母鸡。

  2、师: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老舍先生的一篇文章《母鸡》。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全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同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读完后想想作者眼中的母鸡是怎样的?他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3、检查生字词。

  出示词语:

  反抗 欺侮 成绩 凄惨 慈爱 辛苦 如怨如诉

  疙瘩 可恶 毒手 聋子 鸡雏 啼叫 一撮儿毛

  齐读,抽读。

  设计意图:独立完成课文的初步学习,教师在检查预习的过程中,纠正易错的读音。或者是学生之间的相互纠正,然后引导学生初步理清文章思路。

  三、初识母鸡特点。

  1、快速、自由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眼中的母鸡是怎样的?他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读书,然后交流初步感受。)

  预设:

  ⑴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让人讨厌的。

  ⑵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

  ⑶老舍不敢再讨厌母鸡了。(板书:一向讨厌  不敢再讨厌)

  2、作者从开始讨厌母鸡,到后来的认为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不敢再讨厌母鸡,经历了一个情感变化的过程,而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文章的线索,从讨厌到不讨厌,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章哪些自然段写了作者讨厌母鸡,哪些自然段写了作者不讨厌母鸡?并以此为依据把课文分成两段。

  设计意图:迅速抓住“文眼”,帮助学生划分文章段落。

  四、自读自悟,感受母鸡特点。

  (一)研读文本第一部分,培养概括能力:

  老舍先生写笔下的母鸡让人讨厌,是通过几件具体事例写的?在1~3自然段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段,读一读,用恰当的词语概括一下,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课件出示:这是一只( )的母鸡。

  1、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深化认识:

  第一段:抓住“没完没了”、“没有什么理由”、“颤颤巍巍”、“如怨如诉”等词,帮助学生提升概括:无病*。

  第二段:抓住 “忠厚”、“趁其不备”、“ 狠狠”等词,概括:欺软怕硬、暗箭伤人。

  第三段:抓住“发狂”、“恨不能让全世界知道”等词,概括:自大、爱炫耀。随机理解句子:

  “母鸡下蛋的时候可爱叫了,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体会画线部分夸张的写法。

  2、指导朗读,读出母鸡的令人讨厌。

  设计意图:在学习这一段的过程中,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谈出自己的体会。在学生谈到某一词语时,教师相机将课件段落中的这一词语点红变色,并指导朗读。其间,重点感悟母鸡无病*、欺软怕硬、爱炫耀的特点。为后文作者改变看法,体会作为鸡母亲的伟大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围绕主题深入学习课文:

  1、什么原因使作者改变了看法?在文中找到能概括说明这一原因的句子,画下来。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2、围绕“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研究第4—10自然段老舍先生说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伟大,看看哪些词、句写出了母鸡的这些特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勾画,批注在旁边,母鸡的特点可以是书上的词语,也可以是自己读后的感受。

  课件出示:这是一只(     )的母鸡。

  3、自学、交流、补充、评议。

  预设要点:(许多词句中都蕴含好几层含义,学生只要能说得有理有据即可。)

  母鸡所做的一切(保护、喂养、照顾、教育子女)都是作为母亲尽责的表现。

  慈爱:“一点儿”东西就“紧叫”;鸡雏的肚子“像汤圆似的”,自己却“消瘦”许多;给鸡雏取暖;任凭鸡雏在它身上调皮,“一声”也不哼。

  勇敢:“不论……总是”;“假若……一定……连……”

  辛苦:“立刻警戒”:换词解释“警戒”,消瘦、夜间睡不好……

  (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伟大、无私、无所畏惧、日夜操劳、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不辞辛苦……)

  相机点拨并想象说话体会母鸡的勇敢、负责、慈爱、辛苦:

  母鸡可能会怎样警告自己的鸡雏?小鸡躲在妈妈的怀抱里会说些什么?

  说话练习,让孩子们用书上的语言填空。

  设计题图:同样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充分进行交流,谈出自己的体会和见解。谈到重点的词句时,教师相机出示这些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母爱的伟大,并且利用说话练习进行想象补白,丰富文章内容。

  五、升华主题。

  1、看到这令人震撼的一幕幕,作者此时还仅仅是喜欢那么简单吗?(敬佩)

  这只母鸡如此爱自己的孩子,如此不辞辛劳地为孩子们无悔付出,真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带着对鸡妈妈的敬佩和喜爱,再读9自然段。

  2、作者仅仅是在赞美鸡妈妈吗?(不是。)正因为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正因为母爱的伟大,所以老舍先生的情感才从“一向讨厌母鸡”变为“不敢再讨厌母鸡了”,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作者对母鸡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喜欢、敬佩、赞赏……)

  是呀,此时,作者对母鸡已经不是简单的喜欢,而是对母爱的一种纯洁、神圣的尊敬了。(带着对母爱的崇敬再读第九自然段。)

  设计意图:升华感情,由鸡妈妈对小鸡的爱,感悟伟大的母爱。

《母鸡》优秀教学设计3

  课前谈话

  带来一首写动物的儿歌,我们一起去念一下。

  能说说你对母鸡的印象吗?

  今天我们就要去看看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了。

  一、读词语

  课文大家都已经预习过了,这篇课文有很多京味儿很浓的词语,谁来读读看?

  出示:

  欺侮 可恶

  侮是第三声,读得真到位,你带着大家读一下。

  恶是个多音字,要读正确,我们一起读

  还有这两个,谁来读读看。

  一撮儿毛 挺着脖儿

  1、儿化读到位,京味儿就出来了,谁能和他一样来读一读?

  2、我们一起来读出这京味儿。

  小疙瘩 小雏鸡

  1、谁来读读看。

  2、结起个小疙瘩,谁来读一读,读出轻声。

  3、放到课文中你能读正确吗?结是个多音字,这儿是第一声。谁来读一读?

  二、读课文

  过渡:看来啊,同学们都预习得很不错,打开课本,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这次读的时候,注意一下老舍先生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自读。

  2、谁来说说看,老舍先生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先是怎么样的,你再想想,谁有不同意见)

  板书:讨厌

  不敢再讨厌

  3、那么,老舍先生用怎样的语言来写出这样的心情呢?我们先来看看第一自然段。(出示第一段。)

  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你可以看屏幕,也可以看自己的书,边读边想,哪个地方哪个词语最能表现老舍先生这种讨厌的?(自读)

  4、交流。

  1、(1)(第一句变红)不停的嘎嘎叫,就叫?

  你来读读这种“没完没了”讨厌的叫声。评价:你把这种没完没了读了出来。

  (2)是啊,前院是它的嘎嘎声,后院也是它的嘎嘎声,真是——(1人)引:没完没了。

  谁来把这种没完没了读出来。评价语:我发现你这个没完没了读得特别好;

  这个没完没了就这样完了吗?还要没完没了一些。

  (3)不管心情怎样,不管有没有理由,它总是嘎嘎地叫,这真是——引:没完没了。你来没完没了的叫一回。评价语:这个没完没了读得越来越好了

  (4)你看,上午是没完没了地嘎嘎叫,下午也是没完没了的嘎嘎叫,听得你怎么样?来,读好你的感受。

  (5)讨厌,你读得真好,把你的心情都读出来了,谁也来像他一样读读看,读好这个感叹号。(还原变黑)

  2、还有哪个地方也写出了这种讨厌?(变红第二句)

  预设1:把目光聚焦到如怨如诉。预设2:是什么样的声音,你找到了个这个词,还有别的词吗?我们来看这句话,这里有个词儿如怨如诉,

  (1)你知道怨是什么意思?诉是什么意思?这儿告诉还不够,是一种哭诉。

  谁来读好这个词儿?这么轻松啊,要扯长了声的,调子再长一点,感觉更好。

  (2)对呀,扯长了声,又好像在抱怨,又好像在哭诉,谁再来有感觉地读读这个词?

  (3)就像他们一样,带着这种感觉把这个词语带到这个句子中,自己读一读。

  能不能推荐一名班里读得最好的同学,把这种如怨如诉的感觉读给大家听?

  (4)听着他这如怨如诉的叫声,我就觉得这只母鸡可能是在抱怨公鸡在跟它抢食物,可能是对着主人哭诉它受到了欺负,也可能是抱怨大黄狗跑来他家捣乱,遇到这些事儿,他可能在抱怨些什么呢?

  (5)是啊,它就是这样如怨如诉,谁也扯长了声,来如怨如诉一回。

  细声细气你读得特别好,你也来细声细气地诉说一下。

  颤颤巍巍读得不错,谁也来颤颤巍巍地叫叫看。

  我知道你想读好这个细声细气,你再来读读看。

  (6)听,这就是母鸡的叫声,听了之后,是什么感觉?你也会像老舍先生一样用生动的语言来表达了。(这是你们的感觉,(心里发毛)老舍先生听了之后是什么感觉呢)

  (小疙瘩)老舍先生听了以后是怎么样的呢?(结起个小疙瘩)

  (7)这就是老舍生动的语言,让我们一起读好这种感觉。

  三、多么讨厌的叫声啊。

  可是当老舍先生不敢再讨厌母鸡的时候,他笔下的叫声又是怎么样的呢?请快速默读5——8自然段,找一找母鸡叫声的句子。找到一句,立刻举手

  1、出示叫声句子。

  看,这几句话都写出了老舍先生不敢再讨厌母鸡了,是吧。

  到底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令作者不敢再讨厌了呢,你又是从哪个词语哪个地方看出来的呢?四人小组选择一句联系上下文讨论讨论。

  2、讨论交流。

  (轻轻地告诉,警告或者其他的词,你看出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分开2句,下功夫,记住那个组)

  你们小组选择了哪一句呀?你先来读好它,说说你们的发现。

  你们真会读书啊,你读到了一只负责的母鸡;

  你们很能体会,读到了一只慈爱的母鸡。

  3、重点:

  出示: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无论多么贪睡的人都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1)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这么大声的叫,它为的是什么?(是要把人们叫起来赶走黄鼠狼,保护小鸡)

  你来读一读,它是在提醒啊。

  是啊,听到这样顶尖锐,顶凄惨的叫声,无论——都——,是不是——引读,

  (2)顶。就是什么意思(最,极限)顶尖锐、顶凄惨,就是最——尖锐,最——凄惨的。这些词还不够,只有这个顶字是最厉害的,读好这个顶字。

  (3)一只小小的母鸡要发出这样大的叫声,它肯定是用尽了2(全部的力气等)

  (4)你体会体会,这样的叫声让老舍先生看到了一只怎样的母鸡?(勇敢、负责等)

  这时候的母鸡在老舍的笔下已经变成了一个“负责……的鸡妈妈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九自然段。所以我不敢——(回应板书)

  四、老舍先生真不愧是语言大师

  当它讨厌母鸡时,它是这样写的,出示(讨厌的`句子)请男生一起来读一下;(这时他是非常讨厌的,怎么读)当它感受到这是一只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母鸡时,又是这样写的,出示(不敢再讨厌的句子),女生一起来读一下。

  其实啊,课文中像这样用不同语言来表达不同情感的语句还有很多,找到像这样流淌着浓浓情感的语句,自己试着好好读一读,最好能够读出这种情感。

  评价语:

  1、这句话找得真好,确实是饱含着情感,老师相信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一定会读得更好。

  (好:就要像这样读,读出这种浓浓的情感。

  不好:谁还想读这个句子,读出文字中浓浓的情感。

  就要像这样读,读出你的感情来。)

  你的朗读,让老师都听出了你对母鸡的佩服之情。

  我发现你这个词读得特别的好,

  你读出了老舍很讨厌这只母鸡。

  你已经体会到了老舍语言的魅力。

  三、好的语言,我们不仅要会读,能体会,还要积累。

  让我们把用不同语言描写母鸡叫声的句子用方格纸端端正正地摘录下来。

  反馈:展示句子。

  开头要空两格,一个标点要占一个格子的位置。

  这个同学写得很端正,格式也很正确。订正一下。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老舍先生就是用这样的语言让我们看到了一只无私无畏的、日夜操劳的母鸡,还有很多这样精彩的描写动物的文章,相信对你有很大的帮助。

  出示书目:屠格涅夫 《麻雀》

  普里什文 《柱子上的母鸡》

  列那尔 《母鸡》


《手指》优秀教学设计3篇(扩展7)

——《手指教学》教学反思3篇

《手指教学》教学反思1

  《手指》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与以前课本中选入的先生的《白鹅》一样,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本文虽是一篇略读课文,但由于我十分喜欢和欣赏先生的文风,就当做精读课文来讲的,课前还请美术吴老师在黑板上画了插图。

  果然,学生也十分喜欢学习本文。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后,五根手指的特点,学生容易把握,我把重点放在表达方法的体会上。一是要抓住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进行整体理解。了解课文主要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态和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二是要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点的句段,进行重点体会。如,描写“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一段话,先指导学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状(姿态)特点——不美。具体表现为: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从体形、头形、构造三方面进行描写,大拇指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然后用关联词“但”一转,写他在五指中,却是最能吃苦的。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喷出来、血要流出来时他“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的表现,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了解了这段话的基本意思,再引导学生体会写法,画出写大拇指形状和写“吃苦”的句子,体会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进行描写,重点体会排比句式的表达作用。

  课后我还布置了小练笔,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眼中的五根手指,要写出自己的独特见解。结果很多孩子能模仿先生的语言风格,幽默地写了自己眼中五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而且很有见解。如:有的孩子认为中指并不向先生说的那样“养尊处优”,反而是“忍辱负重”,每天扛着钢笔写个不停,都累得驼了背。多么生动的比喻啊!由此可见,我们高年级语文教师应该挖掘不同课文中的写法特点,让学生在仿写、续写、扩写等活动中,学习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手指教学》教学反思2

  今天,我让学生选择身边有感触的普通事物进行练笔,要求写清它的特点并从中得到感悟,于是,我又想起了丰子恺先生写的散文——《手指》,这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了解作者采用的表达方法。教学这篇课文,重点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难点是领悟其中的道理。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后,五根手指的特点,学生容易把握,我把重点放在表达方法的体会上。一是要抓住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进行整体理解。了解课文主要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态和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二是要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点的句段,进行重点体会。如,描写“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一段话,先指导学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状(姿态)特点——不美。具体表现为: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从体形、头形、构造三方面进行描写,大拇指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然后用关联词“但”一转,写他在五指中,却是最能吃苦的。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喷出来、血要流出来时他“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的表现,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了解了这段话的基本意思,再引导学生体会写法,画出写大拇指形状和写“吃苦”的句子,体会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进行描写,重点体会排比句式的表达作用。

  为了突破难点,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这个道理,我设计了表演“五指争论”这个环节。四人小组各人分别表演大拇指,食指,中指与无名指、小指,争一争谁的优点多,一番争论下来,请学生谈谈体会。让他们感受到,只看到自己优点是不行的。在让学生互相找找对方的优点,赞一赞,懂得每个人都有优点。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对学生有了如此的引导与点拨,他们再选择身边的事物练笔,我想已经不是一件难事,我对他们充满了期待!

《手指教学》教学反思3

  这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了解作者采用的表达方法。教学这篇课文,重点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难点是领悟其中的道理。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后,五根手指的特点,学生容易把握,我把重点放在表达方法的体会上。一是要抓住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进行整体理解。了解课文主要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态和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二是要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点的句段,进行重点体会。如,描写“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一段话,先指导学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状(姿态)特点——不美。具体表现为: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从体形、头形、构造三方面进行描写,大拇指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然后用关联词“但”一转,写他在五指中,却是最能吃苦的。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喷出来、血要流出来时他“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的表现,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了解了这段话的基本意思,再引导学生体会写法,画出写大拇指形状和写“吃苦”的句子,体会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进行描写,重点体会排比句式的表达作用。

  为了突破难点,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这个道理,我设计了表演“五指争论”这个环节。四人小组各人分别表演大拇指,食指,中指与无名指、小指,争一争谁的优点多,一番争论下来,请学生谈谈体会。让他们感受到,只看到自己优点是不行的。在让学生互相找找对方的优点,赞一赞,懂得每个人都有优点。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手指》优秀教学设计3篇(扩展8)

——寓言优秀教学设计3篇

寓言优秀教学设计1

  师:现在,我给大家来一回现场作画,请大家看后猜一个成语。(作画)

  生:(个个面露笑意,答)画蛇添足。

  师:真聪明!今天的课就跟这个成语有关。请大家翻开课本第29课,我们一起学习《寓言四则》。这节课我们采用说读的形式学习。说读,就是读读说说,说说读读。

  首先请大家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 5分钟,力争做到读得准确,读得流利。读准字音有三种方法:(1)借助文 章下面的注音:(2)查工具书:(3)举手询问。读得流利的标准是:不添字,不减字,不换字,不哽字。

  (生自由大声读书5分钟)

  师:时间到了,读得怎样?还是先听听大家的齐读。(生齐读)整体听来,很流畅。如果能读准这几个字的读音,就更好了。

  宣王悦(yuè )之 堕(duò )而折其髀 引弦(xián)而战

  我不仅喜欢听大家齐读,还喜欢听大家一个一个地读。谁先来试一下?

  生1:我读《滥竽充数》。……

  师:声音洪亮,还读出了古文的韵味。

  生2:我读《画蛇添足》。……

  师:有点紧张,只重复了几个字,还可以。

  生3;我读《买椟还珠》。……

  师:节奏感很强,读得很准确。(没有人读第四则)第四则有点长,对我们来说是个挑战,谁能拿下?

  生4:我来试试。……

  师:相信自己,你看你表现得很好。

  读通课文后,请大家再自由、大声朗读课文5分钟,力争做到读懂词义,读懂文意。还记得解决字音障碍的方法吗?回顾一下,也可以用这种方法解决词义障碍,对于书下没有注解的,更要注意。读懂文意,就是能把故事讲出来,当然还可以加上自己的想像和联想,尽量讲得生动活波。

  (生自由读课文5分钟)

  师:时间到了,字词学得怎样?先来进行一场比赛。左右两队各提出字词方面的问题,考考对方。看哪一队能考住对方,而不被对方考住。

  生1:我想问“乃左手持卮”的“乃”字怎么讲?

  生2:于是,就。

  生1:我认为,这样理解不大恰当。那个人拿到酒后,应该喝下,怎么会左手持卮,右手画蛇呢?我认为应当“竟然”讲。

  生2:你这样理解是忽略了这个人当时的心理活动:别人还没画完,我再来给蛇画脚 。

  师(问生1):你接受他的分析吗?

  生1:嗯,我明白了。

  生3:“父子相保”的“保”字怎 么讲?

  生4:“保全,没事”的意思。

  师:(问生3)你同意吗?

  生3:我本来不清楚,现在我懂了。

  生5:“此独以跛之故”的“以”作何讲?

  生6:“因为”。我问一下,这里的“故”字怎么讲?

  生7:“原因”。

  师:我来考考大家,“滥竽充数”的“滥”字如何讲?

  生8:“坏的,差的”。

  生9:“滥用”。

  生10:我觉得他不会吹,混在里面假装能吹,可能是“假的,不真实的”的意思。

  (学生于是议论起来了)

  师: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自己去思考吧。

  接下来,咱们来一个讲故事比赛,两个队各推 出一个代表上台表演,可配以表情、动作。

  (有生小声问:能找个搭档吗?准备一下,行吗?)

  师:当然可以。

  (学生准备)

  生:我来给大家表演《滥竽充数》。表演不好,别见笑。……这真是“宣王听竽三百人,南郭滥竽来充数。泯王——把竽听……”谢谢 !

  (掌声响起)

  师:不用我多说,这掌 声已经说明了你的表演水*。

  生甲、乙:今天我俩给大家表演一段《画蛇添足》。……

  生甲:我的蛇脚 下生风,快速前进。

  生乙:蛇长脚 ,那……还叫蛇吗?你看我的蛇帅呆了!

  生甲:等等等等,那个时候,有“帅呆了”这种说法吗?

  生乙:那让大家评评,蛇有没有脚?(“没有!”)谢谢!……

  师:太棒了!太棒了!欣赏了这两个精彩的故事后,我们静下心来想想,从这四则寓言中,我们有些什么领悟 呢?请每个人用“第×则寓言告诉我……”的句式说句话。看谁说得独到,有见地。

  生1:第三则寓言告诉我做人要真实,不可以靠蒙混过日子。

  师:嗯,有警戒性。

  生2:第一则寓言告诉我做事要适可而止,否则就会弄巧成拙。

  师:我觉得你说话很严密,你说的“有时”怎么理解呢?

  生2:比如,这里的蛇没有脚就不要画,而像写文章,就不能说一次成功,需要反反复复去修改,才能写好。

  师:有道理。

  生3:第二则寓言告诉我看问题要重实质,不能只重表面,像那个郑者,那损失就惨重了。

  师:是的,那个郑者的行为带给我们很多启示,谁 再来谈谈。

  生4:我觉得这个郑者倒便宜了那个楚人。那个楚人的行为难道不可笑吗?买宝珠就买 宝珠,干嘛要那么大张旗鼓地去装饰那个匣子呢?我认为,这叫喧宾夺主。

  师:有见地。

  生5:我不认为楚人可笑,我倒觉得他很聪明,为了使宝珠更显价值 ,他想到了“包装”,再说他并未因此而吃亏,倒是郑者因小失大。

  师:我觉得你也很聪明,有经济头脑。

  生6:第四则寓言使我想起了老子的一句话:“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师:真是了不起。《塞翁失马》传递给我们的也许就是这种神福祸相对论吧。

  下面我再来考考大家:能不能用成语、俗语或者警句之类来解释这四则寓言呢?

  生1:我用“多此一举”来解释“画蛇添足”。

  生2:我用“混水摸鱼”来解释“滥竽充数”。

  生3:我用“不学无术”来解释 “滥竽充数”。

  生4:我用“有眼无珠”来解释“买椟还珠”。

  生5:我用“一分为二”来解释“塞翁失马”。

  生6:我用“鱼目混珠”来解释“滥竽充数”。

  生7:我想可不可以用“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来解释“买椟还珠”呢?

  生8:当然可以啦。

  生9:我想用一句话来解释“塞翁失马”,记得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如果你掉进了一个池塘,不要难过。也许当你站起来的时候,你的口袋里会兜上几条鱼呢。”

  师:谢谢你给我们这样一句精彩的解释。

  今天这节课让我感觉 到了大家知识的丰富和认识的独到。有这么一句话:“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想,古典文学无疑是使我们思维之渠清亮如许的活水。但愿我们大家能更多地积累文化,运用文化,将自己打造成为有真才实学的人!下课。

  这是教者异地借班上课时的课堂实录。这堂课的特色有四。

  一、自主。课堂上学生充分发挥了学习主动性。这是由这堂课型(说读课)所决定的,这首先表现在整堂课上学生自由独立习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另外,教师非常尊重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教师不是以个人的或是教参上的或是约定俗成的解释去约束学生。再者课堂的表演活动也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鼓励下临时决定的,完全没有教师的导演,是学生自个儿的活动。这些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开放。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开放的。这种开放最突出的表现是学生对寓意理解全然是个人的一种阅读行为,能够说出自己的真实体验,不是人云亦云,不是拘泥守旧。另外,对课文中疑难问题,教师让学生自己去解答,这也是难能可贵的。我们目前缺乏的正是这种“教”和“学”的行为。

  三、有序。整个教学活动是一个有序的过程。教者是按照板块教学的思路去进行教学设计的,整节课共分三个教学板块:初读课文(读得准确、流利)——再读课文(读懂词义、文意)——理解课文(读通寓意)。这几个教学板块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的严谨和有序。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

  四、创新。课堂教学过程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我们*时常提创新,但到底如何创新却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反思的。有时去参加一些优质课竞赛活动,也听到、看到别人创新;他们所指的创新大多是一些有一点创意(或者说是有一点新意)的“活动尾巴”,有时甚至是生搬硬套上去 。这节课的创新我认为是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一是师生有创新的动机和目的,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是“共同完成”;二是教师能随时提供创新的时空,如学生的表演,学生互相供“疑”,学生用成语释寓意;三是师生有创新的成果,如教师的教学机智,学生有新意的表演和答问等。整个教学过程闪现着创新的光彩。

寓言优秀教学设计2

  教学设想:

  这是两篇寓言,寓言的篇幅往往比较短小,都是以假托的故事蕴涵深刻的道理。我们新教材上选的这两篇古希腊寓言就很有代表性,体现了寓言的几个特点:篇幅短小,寓意深刻,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物。这两则一则是神(其实也是写人),一则是动物(蚊子和狮子)。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把重点放在第一则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上,并且通过改变故事情节来使学生们了解寓言的写作是取决于作者想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即寓意。授之以法后让学生自己学习第二则寓言并且自写寓言。

  教学目标:

  1、了解寓言的特点与《伊索寓言》。

  2、分角色朗读,通过学习故事情节了解两则外国寓言并概括寓意。

  3、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故事情节了解两则外国寓言并概括寓意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开启学生的思维,原来寓言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已经接触很多,消除认为寓言很高深的情绪)

  2、 学生阅读课文导言,了解寓言的概念与特点: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特点,寓言都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3、 学生阅读课后注释一了解《伊索寓言》的常识:古希腊的寓言故事集。

  4、 分角色朗读,注意语气与语调。

  一生扮赫耳墨斯,一生扮雕塑者,一生旁白。(揣摩人物心理)

  师生同评表演的角色是否符合文中人物的语气、神情

  赫耳墨斯 一笑 二想 三问 (抓住笑字,赫耳墨斯形象浮现出来)

  赫耳墨斯是个妄自尊大,没有自知之明的人。

  5、 概括寓言的寓意:这些情节生动刻画出一个盲目自高自大者的形象,告诉人们要谦虚,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6、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改编篇:假如(1)赫耳墨斯先问自己的雕塑的价格。

  (2)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

  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改动了故事情节的结尾)

  寓言改动之后寓意就有改变,寓言是通过对现实想象而来的它的写作取决于作者想告诉我们的寓意。(师生共同总结)

  7、 学生自主阅读《蚊子和狮子》

  8、 一生朗读寓言《蚊子和狮子》

  9、 学生自主阅读并概括寓意:蚊子的遭遇说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笑在最后的笑得最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多角度从蚊子的遭遇概括)

  出示《蚊子和狮子》之改编篇: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通过与文中寓言相比较:去掉了蚊子向狮子宣战和取胜后得意忘形,撞在蜘蛛网上被蜘蛛吃掉这两个情节,那么原文中讽刺蚊子的骄傲之意便不存在了。

  10、小结:寓言的特点,寓言是通过对现实想象而来的它的写作取决于作者想告诉我们的寓意。

  11、作业:根据所给的题目自编寓言

  a.嘴和眼睛的对话;b.树和斧子;c.筷子和勺子;d.画笔和颜料;e.猫和老鼠。(注意情节是否合理、情节和寓意是否一致、寓意能否揭示一种生活道理。一个故事最后点明寓意。)

  课后反思:

  按照新课标要达到的三个维度目标,语文教学就是要扎实活泼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迁移能力,发挥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发展个性,健全人格。我在这堂课的学习中,重视体现学生的迁移能力的训练。

  1、首先开启学生的思维,原来寓言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已经接触很多,消除认为寓言很高深的情绪,让学生很想了解寓言及其写法。

  2、点击学生的兴奋点,通过改编寓言让学生了解到原来寓言的写作其实很简单,就是取决于作者想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按照寓意来安排寓言故事情节。学生个个跃跃欲试。

  3、联想与课外迁移,通过前几步到了自编寓言时就水到渠成了让学生主动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少数学生合作完成一篇),主动参与,挖掘学生的潜能,部分学生写出了如《北风与太阳》、《狼与驴》等很有内涵的寓言。

  4、体现教学机智,学生在我布置自编寓言时,有部分学生提到也可以写如黑板与粉笔的题目时,我就顺水推舟加了除了我给的四个寓言题目之外可以自拟题目,学生的创造力与主人意识得到了充分尊重,提高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寓言优秀教学设计3

  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了解内容和寓意。

  教学难点:

  使用成语造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学习《寓言四则》,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指带有劝喻或讽刺的短小故事。我国在春秋战国时代,寓言就已经盛行,先秦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优美的寓言。例如《守株待兔》、《叶公好龙》、《狐假虎威》、《愚公移山》等。

  课文《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买椟还珠》和《滥竽充数》选自《韩非子》,这两个故事都是战国时期的。《塞翁失马》选自《淮南子》,《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他的宾客编写的。书中涉及祸福的文字很多,这与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

  寓言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寓较深的道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具有鲜明的训诫性、讽刺性和哲理性。寓言一般结构简短,情节集中,故事风趣幽默,人物性格突出,常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寓言的语言生动形象,常用简约的语言勾画人物的动作和心理。

  二、诵读

  老师泛读课文。

  三、学习字词

  借助工具书、课下注释,学习生字读音,解释重点实词、虚词和短语。

  四、朗读课文

  采用不同方式,请同学朗读课文四遍,熟悉课文内容。

  五、串讲课文

  同学串讲,老师适时指点。

  六、概括寓意

  学生分小组讨论,概括寓意,然后交流。

  七、总结

  《画蛇添足》:事情已经到了完美无缺的地步,再做多余的事,不仅无益,而且有害。过和不及也许仅仅相差一点点,但是要掌握分寸必须明智。过分聪明,思想方法不对,有时反倒被聪明贻误。

  《买椟还珠》:没有眼力,只重外表,取舍不当,就会舍本逐末。

  《画蛇添足》、《买椟还珠》都是讽刺寓言,有生动的喜剧情节,活泼风趣,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忍俊不禁,并从中体会其蕴含的道理。

  《滥竽充数》:成就一番事业关键是有真本领。没有真本领,一味地投机取巧,只能得逞于一时,终归要碰壁的。这则寓言叙事*实,情节简括,由于前后对比,并不显得*板。突出了人物于变化的环境的应对,一个“逃”字活画出南郭处士的狼狈。

  《塞翁失马》:这个故事说明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生活哲理和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这是一篇哲理寓言,叙事多用对话,情节曲折,用白描的手法,生动地刻划了一个深谋远虑的老者的形象,通过语言描写表明了他对突发事件的冷静的思考与*和的心态。读者从中可以感悟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生活哲理和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

  八、布置作业

  1、复习字词,熟读课文。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并翻译句子。

  (1)未成,一人之蛇先成,夺卮酒,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2)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3)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入胡。

  九、板书设计

  寓言四则

  画蛇添足 —— 多此一举 弄巧成拙

  买椟还珠 —— 取舍不当 舍本逐末

  滥竽充数 —— 鱼目混珠 投机取巧

  塞翁失马 一一 安知非福 祸福无定


《手指》优秀教学设计3篇(扩展9)

——丰子恺手指片段教学设计 (菁选3篇)

丰子恺手指片段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课前准备】

  1、课前选读关于手指的寓言小故事,试着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2、自学题的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同学们的说法各一,我们今天来读读课文《手指》,看作者写了什么。

  板题:手指。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已读一遍课文,读不准的字问问周围的同学,把字音读准。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自学感悟,读文明理

  出示自学讨论题,先自学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1、自读课文,填表格:

  手指名称优点缺点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

  2、理解句子:“手指的全体,同人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3、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你有什么想法吗?

  4、有感情地把课文朗读两遍。

  5、小组内分角色扮演五个手指,赋予手指生命和情感,根据你要表达的意图,编个课本剧表演一下。

  四、检查自学,深化理解

  1、学生汇报对自学题中前三题的理解。

  2、指几个小组到前面表演课本剧,其他同学评价表演,教师根据表演情况点拨,指导重点是学生剧本中蕴含的道理是否正确。

  五、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1、学习本单元课文时,我们基本悟到了读文明理的方法,下面有一篇短文,请你读一读,想想短文蕴含一个什么道理?

  五个手指的故事

  “唉!又忙碌了一天,简直把我累死了!”大拇指伸了个懒腰,有气无力地说。

  “难道我就不累吗?”大拇指的这句话被不服气的食指给听到了,“我的腰都累弯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这是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小主人玲灵的手指在谈话!

  它们的对话,被高个儿的中指,纤细的无名指和瘦弱的小拇指听到了,于是五兄弟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唉!”大拇指又叹了一口气,说道,“要数最累的,那这冠军肯定就是我和食指老弟了。小主人上了高中后,学习压力大,作业繁多,每次小主人写作业,我俩都要用力地捏住笔头,跟着小主人不同的作业和要求旋转,有时是中文汉字,有时是英文字母,有时是数学符号,有时是美术风景……把我们俩转得头晕目眩,一工作就是好几个小时。瞧,我俩原先圆凸凸的表面,都被压扁了。”

  “还不止呢,小主人的握姿又不够正确,总喜欢把你压在我的脸上,害得我都快喘不过气了。”食指气愤地补充道。

  “咳!大拇指食指老兄,小主人写字,我必须弓着腰同你们二人合作,用脖子去支撑笔杆,看,这儿都磨掉了一大块肉。还不止呢,我还要经常忍受着烧伤的痛苦。”

  中指禁不住叫了一声,“有一次,要将燃烧过的试管中的溶液除去,但必须等到试管不烫后才能用水清洗,否则会使试管破裂,但主人总是迫不及待地就习惯性地伸出最长的我去触碰那试管壁,在碰到的一刹那,我的整个身体都像被烙铁烙了一样,有一种很疼痛的烧灼感!现在想起来还觉得非常可怕呢!”说着,中指竟呜呜地哭了起来。无名指坐了起来,帮食指擦干眼泪,接着说道:“咱们都是同病相怜啊!”

  “嘿,无名指小哥,你脖子上挂的是什么啊,还挺耀眼的。”小拇指看着无名指上的圆圈问。

  “唉,别提了,它可差点要了我的命。您大概有所不知,情人节那天,小主人的男友硬要把这个戒指送给她。小主人戴上它后,视它如珍宝,每天抚摸着这个戒指,然后就是一阵幸福地发呆。可是这个戒指,从此以后,像个铁环一样套着我,让我动弹不得,呼吸也变得很困难。这枚戒指对我来说并不是很合身,戴上它时,我有些上气不接下气,可是昨天,小主人为了清洗它,不顾我的感受,硬是把它从我身上扯出。你看,我身上竟留下了一段深深的勒痕……”还未说完,无名指哽咽了。

  “咱们的命真是太苦了!”大家纷纷说。“可是不管怎么说你们都有显示自己身手的机会,可我呢,主人看不起我,从来不用我,我觉得自己好没用啊。”小指伤心地说。

  四兄弟安慰它:“你别这样想,*日里似乎没有你独挡一面的时候,但我们帮助小主人搬东西,提书包,拧毛巾,少了你,那可费力极了!况且如果少了你,人们只有4个手指,那是多么别扭、多么难看呀!”小拇指没有回答,似乎陷入了沉思。

  屋子里一下变得寂静了。朦胧的月光透过窗子,怜悯地轻抚着五兄弟的脸,兄弟5人伸展着疲惫的身躯,慢慢地进入了梦乡。明天也许还会有着更多、更新的任务等待着它们呢……

  2、我们每人都有五官,有一个相声曾经讲了五官争功的故事。你有兴趣写写它的故事吗?请你以《五官的──》为题,编一则寓言故事。

丰子恺手指片段教学设计2

  课文分析:

  这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

  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了解作者采用的表达方法。教学这篇课文,重点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难点是领悟其中的道理。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查字典理解字词。

  2.阅读描写生活中普通事物的小品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几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生活中*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指生逐段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速度课文,口头完成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后分别具体写(),最后总结写()。

  4.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

  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

  理解要点如下:

  (1)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2)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3)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4)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指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

  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丰子恺手指片段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教学难点:

  难点是领悟其中的道理。

  教学准备:

  搜集作者资料,了解作者及作品。

  教学时间:1课时

  整体设计意图:

  这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教学本课前,先引导学生回顾一下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然后再转入本课的学习,做到温故而知新。本课设计力求让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学习方法,依靠自己的努力,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交流、总结本单元学习内容

  1、组织学生交流。

  通过学习本组的几篇课文,你了解了哪些作家,哪些作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从中感悟到哪些人生的哲理,受到什么样的启示。

  2、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同学们的说法各一,我们今天来读读课文《手指》,看作者写了什么。板题:手指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已读一遍课文,读不准的字问问周围的同学,把字音读准。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细读课文,感悟写法

  出示自学讨论题,先自学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1、自读课文,填表格。

  手指名称

  姿态

  优 点

  缺 点

  大拇指

  食 指

  中 指

  无名指

  小 指

  2、交流汇报、感情朗读

  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点的句段,进行重点体会。

  如,描写“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一段话,先指导学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状(姿态)特点——不美。具体表现为: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从体形、头形、构造三方面进行描写,大拇指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然后用关联词“但”一转,写他在五指中,却是最能吃苦的。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喷出来、血要流出来时他“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的表现,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了解了这段话的基本意思,再引导学生体会写法,画出写大拇指形状和写“吃苦”的句子,体会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进行描写,重点体会排比句式的表达作用。

  3、有感情地把课文2~5朗读两遍。

  4、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你有什么想法吗?

  (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5、读第1、第六自然段,思考:作者写五指目的是什么?

  (告诉我们:“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即:团结起来力量大。)

  四、品读课文,迁移运用”

  1、理解句子:“手指的全体,同人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2、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这组课文表达感悟的方法。

  《桃花心木》《手指》是在文末或文中直接表达作者的感悟,以直接表白的方法,给人以启示。《匆匆》《顶碗少年》是将说明的道理蕴含在文章之中,使人从中受到启迪。

  3、小组内分角色扮演五个手指,赋予手指生命和情感,根据你要表达的意图,编个课本剧表演一下。

  4、指几个小组到前面表演课本剧,其他同学评价表演,教师根据表演情况点拨,指导重点是学生剧本中蕴含的道理是否正确。

  五、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阅读一首小诗

  手

  把手张开

  是一朵鲜花

  人的一生

  注定为美挥洒

  把手合拢

  是一枚果实

  含辛茹苦

  收藏天地精华

  背诵小诗

  六、作业布置

  阅读丰子恺的作品

  板书设计:

  手指

  姿态 优点 不足

  大拇指 矮小、头大而肥 肯吃苦 不会讨好生活

  团结一致 食 指 强硬的曲线 工作复杂、机敏

  中 指 最高、曲线优美 参加并不出力

  根根有力 无名指 体态秀丽 能力薄弱

  根根美丽 小 指 体态秀丽 能力薄弱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手指 《手指》教学设计3篇 《手指》优秀教学设计1 《手指》优质课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