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万有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述职报告 教案设计 整改报告 事迹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2023年度《认识图形》教学设计,荟萃20篇(精选文档)

时间:2023-03-03 10:10:06 浏览量: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第二册第56~57页“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现实情境,使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认识图形》教学设计,荟萃20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认识图形》教学设计,荟萃20篇(精选文档)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第二册第56~57页“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现实情境,使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摸、找、画、说、拼等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并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表达及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在拼图实践活动中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使学生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初步认识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根据它们的特征从具体的情境中辨别出这四种图形,初步运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教学过程

  活动一运用现实素材引入新知。

  师:我们学习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谁能说说日常生活中你所见到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同学们也可以看看我们上课的这个礼堂的周围有什么形状的物体。

  生:在老师的讲台上有长方体,有正方体,还有圆柱体。

  生:讲台上的黑板是长方体。

  生:易拉罐是圆柱体。

  生:我的笔盒是长方体。

  ……

  师:你们的桌面上也有很多物体,请找出你喜欢的物体。

  (学生在桌上各自拿起自己喜欢的物体)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拿的是什么形状的物体?

  生:我拿的是长方体。

  生:我拿的是圆柱体。

  生:我拿的是正方体。

  生:我拿的是三角体。

  师:你为什么说这是三角体呢?

  生:因为这个物体有一个面是三角形,所以我就叫它三角体。

  师:你能给它起这么一个名字真不错,其实这个物体叫三棱柱。

  (教师根据学生所拿出来的物体,随机性地在黑板上粘上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

  师:这些都是我们自己认识的物体,请小朋友摸一摸这些物体的面,有什么感觉?把你的感觉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学生摸各物体的面,并和同组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感觉)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有什么感觉。想说的就站起来说。

  生:我觉得这些面摸起来滑滑的,如果不小心,它还会从手上掉下来。

  生:我觉得这些面摸起来冰冰的。

  生:我摸的是圆柱,它的上下两个面摸起来感觉**的,中间这个面摸起来是圆圆的、弯弯的。

  师:小朋友通过摸一摸,发现这些物体有的面是*的,有的面是圆圆的、弯弯的,也就是曲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面图形。

  (教师出示课题:)

  评析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在导入新课的活动中,教师并没有局限于书本,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来选择学习的素材。教师所选的素材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物品,这些形状多样的素材,体现了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信息的多样化,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这样就激发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强烈欲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教师创设了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找一找、摸一摸的学习活动,既注重让学生以自己内心的体验来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意识,又使学生初步感知这些实物(模型)的表面,获得对*面图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在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中更好地体验出“面”在“体”上,作了很好的铺垫。

  活动二感受“面”从“体”得。

  师:哪一位小朋友知道长方体的面是什么图形?

  生:(齐)长方形。

  师:对了,我们可以从长方体的一个面上找到长方形。(从长方体的一个面上拿下一个长方形纸片,贴在黑板上长方体模型的旁边,并板书:长方形)

  师:下面请每个小朋友从桌面上找一个长方体。

  (学生动手找)

  师:请把你找到的长方体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有的学生举的是教师给的学具,有的学生举的是自己的书或笔盒)

  师:你能从自己手中的长方体上找到长方形吗?找找看。

  (学生认真地从自己手中物体的面上找长方形)

  师:谁找到了?

  生:我从这块橡皮上找到了长方形。

  师:在哪儿呢?你能摸给大家看看吗?

  生:(边说边摸)在这里。

  师:还有谁找到了。

  生:我在笔盒上找到了6个长方形。

  师:你真了不起,在长方体上找到了6个长方形。其他的小朋友呢?

  生:(齐) 找到了。

  师:好,下面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找到的长方形。

  (学生认真地摸自己找到的长方形)

  师:好,大家都很能干,都能从长方体上摸到长方形,那么你们能不能从其他的物体上找到其他的图形呢?

  生:(齐)能!

  师:好。大家找找看,并把你找到的图形和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学生从物体的面上边找图形边告诉同组的同学找到了什么图形)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找到了什么图形?

  生:我在圆柱上找到了圆形。

  生:我在正方体上找到了6个正方形。

  生:我在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

  生:我在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生:我在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还找到了正方形。

  师:这个小朋友真能干,在同一个物体上找到了两种不同的图形。

  师:刚才大家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正方体的一个面上拿下一张正方形纸片,贴在黑板上正方体模型的旁边,并板书:正方形)从圆柱上找到了圆。(从圆柱的一个底面上拿下一张圆形纸片,贴在黑板上圆柱模型的旁边,并板书:圆)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拿出一张三角形纸片贴在黑板上,并板书:三角形)

  师:(指着贴出的图形)这些都是小朋友找到的图形,认识它们吗?

  生:(齐)认识。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和过去认识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生:一种是形,一种是体。

  生:长方体突突的,长方形扁扁的。

  生:长方体能站起来,长方形站不起来。

  生:正方体有6个面,正方形只有1个面。

  师:大家都很了不起,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都是**的,它们都是物体的一个面。

  评析在此教学活动中,教师先引导学生从一个长方体物体上找长方形。接着让学生从各种各样的长方体上找出不同的长方形,之后,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那么你们能不能从其他的物体上找到其他的图形呢?

  ”体现了教师先扶后放的策略,有效地突破了学生探索的难点。教师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想像力,学生通过观察、触摸等活动,将原有的生活经验数学化。教师还注重了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了从“体”上找“面”的方法。教师又通过引导学生比较立体图形与*面图形的异同,深化了对两类图形特征的认识,使学生从具体实物操作和形象感知发展到抽象地,进一步体验到“面”由“体”得和“体”与“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特别是通过让学生充分参与操作性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观察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比较、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三:学会用“体”描“形”。师:下面,请小朋友利用桌面上的物体在纸上描出今天学过的图形。同一小组的小朋友也可以互相合作。

  (学生有的自己描,有的两个人合作描,不会的学生有的主动请教会的学生,有的自己打开课本看看书上的小朋友是怎样描的)

  师:这个小组的小朋友描得最快,我们就请他们来把描的图形展示一下,并说说是用什么物体描的。生:我用圆柱描出了圆形。

  生:我用三棱柱描出了三角形。生:我用正方体描出了正方形。

  师:你们真能干。

  评析教师在学生初步学会了从“体”上找“面”的方法,弄清了“体”与“面”关系的基础上,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尝试找出怎样利用物体来描出*面图形的策略,既体现了教学设计的层次性,又培养了学生合作的意识,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图形特征的认识。同时,由于摆在学生面前的几何形体是多种多样的,学生描图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学生要描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必须懂得从各种各样的几何形体(多种信息)中寻找自己喜欢的几何形体(

  有效的信息),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描,这样,学生学会了探索性的学习方式,感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化的,每个人都从众多解决问题的策略中选择了适合个人的学习方法。

  活动四:体现知识应用于生活。

  师: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面图形呢?请同组的小朋友相互说说。(同组的学生互相说出自己在哪儿见过这些图形,场面非常热烈)

  师:谁来向大家说说?想好了就说。

  生:我家电冰箱的面是长方形的。

  生:铅笔上下的面是圆形的。生:电脑的显示屏是正方形的。生:窗户是长方形的。生:黑板是长方体。

  师:对,那黑板的面是什么形?

  生:长方形。

  生:有些屋顶的面是三角形。

  生:有些窗帘是长方形的。

  师:确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看到这些图形,小朋友要学会仔细观察。

  评析教师通过提问“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面图形”,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活动五:注重探索与实践。

  师:小红利用今天认识的图形拼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电脑出示奔跑的动物和节奏感强的音乐,接着屏幕中出现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小女孩说:“小朋友,你们好,我是小红,我利用今天认识的图形拼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你们能从这幅美丽的图画中找出今天学的这些图形吗?”)

  师:找到的小朋友请说说。生:屋顶是三角形的。生:屋子的门是长方形的。生:屋子的窗是正方形的。生:太阳是圆形的。生:树的叶子是三角形的。生:草地是长方形的。师:对,这幅图的草地是长方形的。师:下面请小朋友小组互相合作,利用老师给你们的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漂亮的图画,要尽可能和小红的不一样。

  (学生合作拼图形,教师巡视,并把拼好的图画展示到黑板上)

  师:(问其中一组同学)你们拼的是什么图形?能上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该组的学生选派了一名代表上台说:“我们组拼的是一枝铅笔。用了圆形、长方形和三角形。”接下来各组小朋友都各自纷纷派了代表上讲台来向大家说明本组拼的是什么,用了什么图形)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拼出了这么漂亮的图画,你们个个都成了小小的发明家和设计师了。

  评析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学习,从事“再创造”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教师在此教学活动中,先呈现出一幅漂亮的图画,创设出一个具有较强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在各组学生发现并找出图画中的各种图形后,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转向下一个实践活动,让各组学生讨论,寻找设计出本组拼图的方案,互相合作,共同完成拼图。再让各组学生将本组所拼得的图画向全班展示,介绍制作的`方法和所用的材料。学生表现主动,拼得的结果丰富多彩,而且能把拼的方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这样组织教学,不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集体智慧,体现出了学生间的合作与互助、探索与创新,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活动六:体现课内向课外开放。师:这节课我们都认识了什么图形?

  生:(齐)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师:下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想今天认识的图形。

  (学生闭眼想图形)

  评析让学生闭目想像所学的图形,是培养学生空间想像力、发展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

  师:小朋友都记住这些图形的形状了吗?生:(齐)记住了!师: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这些图形,小朋友回到家后仔细观察家里的物体,看看能在哪些物体上找到这些图形,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好吗?

  生:(齐)好!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用七巧板拼三角形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这些*面图形特征的认识;

  2.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初步获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3.利用各种图形的拼组,体会图形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感受所拼图形的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所学*面图形的知识。

  教学难点:拼组指定的图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教具:一套七巧板、课件;学具:一套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认七巧板

  (一)看图激趣

  出示七巧板拼成的图案。

  这些美丽的图案都是用七巧板拼成的。

  (二)认识七巧板

  1.七巧板,是由七块板组成的。中间这个巧字,是想告诉我们,心灵手巧的小朋友能用它拼出许多美丽的图形。

  2.拿出自己的七巧板分一分,七巧板里面有几种不同的图形?

  3.数一数,每种图形有几个。

  4.比一比,哪些三角形一样大?(两个大三角形、一个中三角形、两个小三角形)

  【设计意图:渗透数学文化,给学生提供认识*面图形的丰富素材,关注学生是否能按要求做,是否能清楚地辨认出各种图形并能正确地找出来。使学生进一步感知*面图形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动手操作,积累经验。

  谈话:刚才我们看到了许多用七巧板拼成的美丽图案,我们也来试试,好吗?

  (一)用两个图形拼三角形。

  1.提出要求:用两个图形拼一个三角形。先想一想,怎样拼?再动手。

  2.学生操作。

  3.学生展示,并说说是用哪两个图形拼的。

  4.评价:这位小朋友完全按老师的要求,用两个图形拼成一个三角形,真棒!

  (二)用三个拼。

  1.请听清楚要求:用七巧板中的三个图形拼一个三角形。先想一想,用哪三个图形,这三个图形能拼成一个三角形吗?想好了再拼。

  2.学生拼图。

  3.学生展示,并说说用哪三个图形拼的。

  4.评价学生拼组的图形。

  (三)用四、五、六个拼

  1.谈话:刚才我们拼三角形的时候,先用几个图形拼的?后来用几个图形拼的?接下来拼三角形,你想用几个图形拼?(4、5、6)

  2.要求:(1)小组合作拼三角形(2)分别用4、5、6、7个图形拼(3)先想想用哪几个图形能拼成三角形。

  3.小组代表汇报用哪些图形拼的。

  【设计意图: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别用七巧板中的2个、3个图形拼组三角形,渗透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从用2个图形开始拼,再到用3个图形拼。】

  三、发挥想象 自主创新

  谈话:七巧板不仅能拼三角形,还能拼成我们生活中看到的各种有趣的图形呢!

  (一)分小组拼自己喜欢的图形。

  (二)根据小组内的拼图,讲小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图形的拼组,体会图形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一)这节课你喜欢吗?说说喜欢什么?

  (二)游戏:

  1.请你把“七巧板”复原拼成一个正方形。

  2.挪动正方形其中的两块,把它变成一个三角形。(第一个成功的孩子用实物投影仪演示给大家看,大家跟他一起做。)

  3.再挪动三角形其中的一块,把它变成长方形。(学生投影仪演示,大家跟他一起做。)

  4.再挪动长方形其中的一块,把它变成*行四边形。(投影仪演示,同学们一起做。)

  (三)介绍七巧板的来由,欣赏古今中外的七巧板拼图。

  “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拼板玩具,后来流传到国外,欧洲人称之为“唐图”。唐朝是*十分昌盛的时期,外国人常用“唐”来代表*。因此,七巧板就成了“*的图”。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祖国的数学文化,体会数学美,孩子们在动手和动脑的过程中感受七巧板的神奇魅力。】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3

  设计说明

  小学生在入学前就接触过各种形状的物体,生活中也到处都是这些形状的物体,但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要抽象出直观的立体图形,建立表象,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不容易。本节课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图形。一年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比较弱,针对上述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在设计上主要有以下两大特点: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用学生喜欢的动画形象喜羊羊引入新课,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思维活跃起来,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它能促进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学生通过摸一摸、分一分、说一说、比一比、看一看、摆一摆等活动,获取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培养了自学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积木 教具 箱子 两个盒子

  学生准备 积木 球 各种形状的小纸盒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各种图形的画面)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认识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师:观察这些不同的图形,想知道它们能变成什么吗?

  师:今天,喜羊羊想请同学们到图形乐园去玩一玩,你们愿意吗?

  师:图形乐园里的景色可真美,喜羊羊最喜欢玩积木了,你们喜欢玩吗?

  设计意图:本节课以“玩积木”引入,选取的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内容。这一情境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轻松的学习氛围,为接下来的各种体验活动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展开活动,提出问题

  师: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堆这样的积木,现在,你们就一起玩一玩吧!(分小组活动)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玩到这里。为了便于下一次玩的时候挑选起来更加方便,我有一个建议,能不能把你们手中的积木先分类,再整齐地摆放回去呢?(出示课堂活动卡)

  师:小组汇报,请同学们将积木分组的情况一一展示。(有的按颜色分组,有的按大小分组,还有的按形状分组……)

  师:这节课我们就按他们分的这种情况来研究。(出示按形状分组的情况)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让学生自己玩。这是随意的玩,是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的玩。这时,学生眼中的积木仍旧是玩具。收积木时,老师建议学生把积木分类摆放整齐,这时学生开始关注积木的形状。

  引导体验,合作探究

  (一)球的认识。

  师:我发现咱们班的很多同学都喜欢球。请每人拿一个球,放在桌子上。

  师:(问一名学生)你拿的是什么球?(小皮球)你呢?其他同学呢?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手中不同的球,说一说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出示课件)我们把这样的形状统称为球。

  师:除了刚才你们手里拿的这些形状是球,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球?

  师:请同学们把球放在桌子上。

  师:老师刚才提的要求是把球放在桌子上,可是我发现有的同学总是用手扶着球,这是为什么?(怕它掉在地上)

  师:为什么球放不好就容易掉在地上?(球是圆形的,易滚动)

  师:对,球是能滚动的。(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把球放在桌子上,使学生发现球易滚动这一特征。从实物到图形名称再到立体图形的认知是本节课的重点,利用多媒体形象化教学的功能展示出抽象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

  (二)圆柱的认识。

  师:(拿起一个圆柱形的积木,放在硬纸板上,滚一滚,问学生)这块积木也能滚,它的形状是球吗?(不是)为什么不是?

  师:请同学们拿一个圆柱形的积木,先摸一摸,再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教师用教具演示上下两个面一样大)

  师:(出示课件)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圆柱。(板书)

  师:生活中你见过形状是圆柱的物体吗?

  (三)正方体的认识。

  1.教师指着大屏幕中堆积在一起的形状相同的积木,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形状。

  师:拿一块形状是正方体的积木,用手摸一摸,说说你有什么感觉。(板书“摸”)

  小结:通过摸,感觉到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的。

  2.列举学生不同的发现。

  (学生发现正方体的6个面都一样)师提问:你是怎样知道正方体有6个面的?能上前面来给大家数一数吗?(板书“数”)

  师:还有的同学说正方体的6个面都一样大,大家看一看是不是一样大?(板书“看”)

  小结:通过数,知道了正方体有6个面。用心观察发现正方体的6个面一样大。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数一数,体会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的,并且大小一样,亲身感受正方体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

  (四)长方体的认识。

  师:(教师指着大屏幕中长方体的积木)这些积木的形状是正方体吗?

  师:请你从桌子上的积木中任意拿出一块,用刚才研究正方体的方法来研究一下这样的积木有什么特征。

  汇报交流。

  (1)每个面都是*的。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发现的?(摸一摸)

  (2)长方体也有6个面。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数一数)请你上前面来给大家数一数。

  (3)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一样大。(学生发现这一特征后,教师用教具演示长方体的这一特征)

  ①师:这些积木的形状叫什么?(长方体)

  ②师:我们把这种图形称为长方体。(贴图并板书)

  ③教师举起两块长方体(一般的)的积木,让学生判断它们的形状。

  ④教师再举起一块长方体(特殊的)的积木,让学生判断它的形状。(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总结出的研究正方体的方法独立研究长方体的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师:下面请同学们收学具,各组把积木装回袋子里。看来我们在玩积木的过程中也能学到数学知识。想一想,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

  (五)基本练习。

  师:看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展示各种图形)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游戏活动,发展思维

  (一)神奇的魔术师。

  师:同学们看过魔术表演吗?谁愿意上来当一回魔术师?要求从这个魔术箱里变出不同形状的物体。

  游戏1:请一个学生在箱子里摸,随意摸到一个物体后,先告诉大家变出来的东西是什么形状的,再拿出来请同学们判断。

  游戏2:你们想得到什么形状的东西?谁能实现他的愿望?

  (请一个学生上来,根据同学们指定的形状摸一个物品)

  游戏3:以小组为单位继续做这个游戏。

  设计意图:游戏是大家都喜欢的活动,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多种感官加深对各种形状物体的体验。通过让学生用手摸一摸,对各个形状的物体的特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促使学生能够正确区分不同的立体图形。

  (二)超级侦探。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神秘的盒子,里面藏着一样东西,这回不许看,也不许摸,只能用耳朵听一听,然后根据你听到的声音,猜一猜里面的物体可能是什么形状的。

  游戏1:教师把盒子左右晃一晃。问:你听到什么声音了?

  师:你能猜出里面的物体可能是什么形状的吗?(球)你能肯定是球吗?还可能是什么?(圆柱)

  教师再把盒子前后晃一晃,转圈晃一晃。问:现在你能肯定里面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吗?(球)打开看看,你们猜对了吗?

  看来,通过听我们也能判断出物体的形状。(板书“听”)

  游戏2:再拿出一个盒子,教师用同样的方法晃,让学生听。

  师:你觉得里面的物体可能是什么形状的?(学生根据声音猜出可能是长方体,可能是正方体,也可能是圆柱)

  师:在大家出现了不同意见时,我们想知道谁猜得对,应该怎么办呢?(打开看看)

  (教师打开后,把里面的东西放到实物投影仪的下面,让学生只能看到其中的一个面是正方形,学生猜是正方体,这时再举起来让大家看,是长方体)

  讨论:说一说,为什么会看错?通过这个游戏,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设计意图:“超级侦探”的游戏使学生在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基础上,沟通了各个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发现图形特征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可能性思想的渗透,同时又让学生体会到研究问题时的方法不是唯一的,要注意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课堂总结

  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37页1、3题。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能辩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体会物体的特征。

  (3)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想像、猜测的能力,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今天有许多老师来看小朋友,你们感到高兴吗?

  一、创设情境引入。

  师:老师也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们带来了礼物,打开看看是什么?

  谁来介绍一下。

  二、分一分。

  1、桌上这么多的礼物,有大有小,有方有圆,有的在桌上一动不动,有的很顽皮,老是滚来滚去,我们能不能把它们分分类,找找朋友?

  2、小组讨论,你想怎样给它们分类?

  3、各小组汇报得各种分类的方法。

  学生可能有:

  (1)按照大小来分,大的一类、小的一类。

  (2)两类。一类能滚动的,一类不能滚动的。

  (3)按作用来分,能装东西的,不能装东西的。

  (4)按形状分,长的一类,方的一类,球状的一类,筒状的分一类。

  (教师根据学生分类的方法,及时进行肯定与鼓励。)

  三、认一认。

  1、按形状分类。

  小朋友,今天我们就按形状来给这些物体分分类,小组合作来分一分。

  2、汇报分类结果。

  你们是怎样的分,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把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成一类,也有可能分成两类。师肯定两种方法都可以,让这两种分法的小朋友说说为什么这样分后,再引导分成一类的小朋友看看还能不能再分?)

  3、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

  a、刚才小朋友们把这些物体按形状的不同分成了四类,分得又快又好,真了不起!现在,请听要求,小朋友像老师一样,拿出一个物体,先仔细地看一看,它长什么样,接着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还可以玩一玩,想好了说给同学听一听。

  b、学生用自已的语言说说各种物体的形状特征。

  学生可能有:这些物体都是圆圆的,摸上去光光的,没有角的,就像一个球。

  长长的,有点方的摸起来**的。

  四四方方的,摸起来**的,

  有点长,有点胖,摸起来滑滑的,两头都是圆的等。

  4、想一想。

  给每一类物体取个名字。学生说说,根据学生取名情况,逐一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

  5、看谁拿得快。

  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比一比,谁的反应最快。

  A、老师说名称,小朋友在桌上拿出相应的物体,把它举起来。

  B、小朋友的反应可真快!现在我们变换过来,我拿出一种物体,请你们说名称好吗?

  6、出示这些立体图形的模型。

  小朋友表现真棒,这么快就能认出这些物体的形状了。现在请你们来,猜猜是什么形状的?

  师在讲台桌下摸模型,并说出特征。

  (1)四四方方的,有**的面

  (2)长长方方的,也有**的面。

  (3)圆溜溜的,光光的,滑滑的

  (4)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圆圆的,**的。

  四、举例。

  1、在我们生活中,圆柱体到处可见,看一看我们的周围,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

  2、小朋友观察得真细致,哪形状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你在生活中看见哪些物体?

  3小结:在我们的身边,到处可以看见这些形状的物体。

  五、巩固。

  1、游戏“看谁摸得准”。

  a、我们一(1)班的小朋友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的物体。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请这一组的两个小朋友闭上眼睛。一个小朋友说出物体形状,另一个小朋友当评委,看看他们摸对了吗?

  b、其他小组的小朋友,也想玩吧!赶紧照他们的样儿,玩一玩吧!

  2、整理。

  3、认识图形。

  a、刚才,大家表现都非常出色,不但能看,而且不看也能摸对物体。哪你知道画在纸上的会是什么样的呢?

  出示立体图形,学生说出形状。贴在黑板上。

  b、出示课件说出是什么形状的?

  4、“分分”、“数数”。

  师:我们一年级有个小朋友特别的聪明,用你们刚才玩的物体搭了一个模型,是什么呢?(屏幕同步出示)这只小狗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课件显示它的解体)问:一共用了几个物体?每个形状的物体又用了几个呢?

  5、找一找。

  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的物体是这些形状的物体拼成的。现在老师先要带小朋友到我们的校园里去找一找,看谁能找到数学知识?我们再到大街上去找一找,看看又能发现什么?生活中,你还见到过这些图形组成的物体吗?

  6、捏一捏。

  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物体,小朋友们想亲手制作一个吗?

  请你拿出手中的橡皮泥,捏一个你最喜欢的物体吧!

  六、小结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认识三角形和*行四边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和圆。

  2.过程与方法: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化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重难点、关键:

  1.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行四边形这五种常见的*面图形。

  2.难点: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3.关键: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

  课时划分: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1课时

  2.认识三角形和*行四边形…………………………………1课时

  3.练习四……………………………………………………1课时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

  1、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揭示概念。教师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投影出示“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图,抽象出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使出相应的实物。

  (2)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圆柱、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做一做”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搭一搭。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的面,搭在一起比较稳固。

  五、课堂小结。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7

  【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这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四单元的知识。这节课是让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有关图形的知识。主要是认识立体图形,能够区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操作活动,初步学会辩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3、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辩认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现“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

  立体图形,实物若干、*面图若干、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图片:美丽的城堡)

  我们的好朋友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种城保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来认认:说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三棱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的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面图形.

  教师出示图片字:*面图形学生尝试认识的*面图形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些*面图形教师板书:认识图形

  二、操作交流、探兖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提出要求:这些*面图形都是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漠,说一说,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在摸一摸找到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 (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

  (通过“摸”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到物体的每个面都是*的。)

  (3)引导发现

  老师演示“面”在“体”上的分离过程示范在黑板上画一画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发现,这些*面图形的家就住在立体图形上面。通过看初步体会“面”在“体”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面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 (这个要求具有挑战性,也有探索性同时也有操作性)

  (2)小组合作完成

  (3)汇振、交流不同的方法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方法(可能措、画等方法)

  (充分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

  (通过这种“做中学”,让学生积板参与操作过程,亲身体验面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面的空间观念,突破本难点。实现数学学习的亲历性,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体现与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

  3、小结:

  我们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圆柱上到了圆形,我们还发现这些图形的面都是*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就把这些图形叫做*面图形.

  (通过学生闭眼想想象所学的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连一连:将图形与名字连接

  (变式图样的呈现,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获得的性质特征概括到同类对象中去,使学生在概括中获得对图形的进一步了解。)

  2、找一找:在教室里有这样的图形没有?

  先由教师引导学生看看教室里哪些物体有这样的图形。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安排:(1课时)

  课时目标:

  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八认识几何图形的特点,并知道名称。

  2、结合分一分、认一认、玩一玩等教学活动,积累观察、思考、交流的学习活动经验。

  3、培养观察、表达、归纳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八认识几何图形的特点,并知道名称。

  教学准备:学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的学具、橡皮泥一盒

  教师: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各一个,PPT课件

  板书(场地)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及预期达成目标一、课前活动

  比眼力

  (出示两幅图)

  师:认真观察,找一找两幅图有几处不同?

  二、动手动脑,感受新知。

  1。师:看看大家是不是真的认识它们,(出示立体图形图片)。你要是认识它们就和它们打声招呼,说出它的名字。(生说说立体图形的名字,师贴在黑板上)

  2、把这四种图形分成两类,你怎么分?

  学生分一分说一说。

  3、课堂活动二:

  感受立体图形。

  (1)看一看

  师:(拿出长方体实物)请大家也拿出自己的长方体,先数一数它有几个面。(引导学生有顺序的数)

  学生自己数正方形的面

  (2)比一比

  1、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不同

  同桌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方法,全班交流,评价。)

  2、展示学生的比较方法。

  3、课件展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

  4、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比较圆柱体和圆

  (3)课堂活动三:摸一摸

  师:闭眼睛,摸一摸,四种立体图形,有什么感觉?再说说他们的名字

  三、课间活动

  四、课堂活动四:

  认识和欣赏生活的图形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实物,让孩子们与所学四种立体图形连线。

  2、数一数

  3、认一认,数一数

  五、总结,评价这节课,你和哪些图形成了好朋友?评价你的表现(你能到到几个水滴娃娃?)

  六、课堂活动延伸

  用你认识的立体图形设计一幅画。

  在比眼力、比记忆力的游戏活动中导入新课,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

  几何图形很抽象,而抽象知识需反复感知才能逐步转化为理性认识。我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背景,充分利用学生的学具,激发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的学习活动中,初步感知四种立体图形的特点。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进行交流的意识。

  一年级孩子的注意力只有20分钟左右,课间活动可以让他们缓解疲劳,重新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形式简单的课后练习,却给学生提出了具有挑战性的要求,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都会很有帮助。

  自我评价让孩子们学会思考自己,感受学习中成功的.快乐和失败的教训。简单的评价形式适合孩子的年龄特征。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二)过程与方法

  在对图形进行分类的活动中渗透分类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表象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二、目标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开始,学生虽然没有经历系统学习图形知识,但是学生从小就玩积木,在玩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因此本课就从玩积木开始切入,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了解、感知这几种图形的特征。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能够正确识别这几种图形。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四、教学准备

  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积木和实物。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导语:今天开始学习图形。(出示课件)我们和小熊一起来认识图形吧。这些图形很有趣,就像我们小朋友一样,有的很乖,有的很淘气。

  【设计意图】通过采用富有童趣的提问方式,给学生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意识到些物体是有区别的,为了解图形的特征做准备。

  (二)初步认识图形的本质特征

  1.认识球。

  (1)找一找:哪种图形最淘气? 为什么认为它最淘气?

  (2)摸一摸:找出学具中的球摸一摸,发现球的特征:圆乎乎的,可以任意滚动。

  (3)贴图:把球画在纸上,就是这样的。

  2.认识圆柱。

  (1)找一找:哪种图形比较淘气,会顺着一个方形滚动,但不会随意滚动。

  (2)摸一摸,试一试:在做操作中感受发现圆柱的特征:除了有两个**的面,侧面是弯的,上下一样粗,可以来回滚动,但不能随意滚动。

  (3)贴图:像这样有两个**的面,一个弯弯的面,并且上、下一样粗的图形叫圆柱。

  (4)出示短粗形圆柱:这个图形是圆柱吗?说一说理由吧。

  在学生回答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抽象出圆柱的外部特征。**的面是圆形;上下一样粗;侧面是弯的。

  3.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找长方体、正方体的相同点。

  让学生摸一摸、试一试,感受并发现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12条棱、8个顶点、6个**的面。

  (2)找长方体、正方体的不同点。

  引导学生对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不同:正方体6个面都一样大。而长方体6个面不是一样大的。

  (3)辨别扁的长方体。

  教师拿出扁长方体,把正方形的一面对准学生,让学生辨别这是什么图形,引发学生思维冲突,引导学生辩论出它为什么是长方体。

  小结:我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的方法,认识了球、圆柱、长方体、正方体这四种图形。

  【设计意图】在具体事物的辨析中,初步建立图形的特征,为后续进一步认识图形奠定基础。

  (三)再次分类认识图形特征

  1.为图形分类

  让学生将桌上的所有图形分类。 此时,学生很容易运用刚刚掌握的知识将这些图形分成4类。

  2.找朋友游戏:

  教师介绍游戏玩法。

  师:看到我手中举起的物体,请大家根据它的形状判断它是那种图形,然后快速找到这种图形,它们就互为好朋友。我说嗨、嗨我的朋友在哪里?你们要说嗨、嗨你的朋友在这里。然后大声叫出他的名字。想玩吗?

  3.请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形状是球、圆柱、长方体、正方体。

  小结:其实生活中许多物品的形状都是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如果你发现了,请告诉你的爸爸、妈妈。

  【设计意图】通过分类活动,学生对物体的特征会更加清晰;小游戏将图形与生活中的实物建立联系。

  (四)课堂练习

  1.摸一摸图形。

  教师准备一个大口袋,请你按要求摸出相应的图形。

  (1)老师与一位学生演示莫图形的过程。

  (2)每两个学生之间摸图形。

  2.连一连。完成材第37页第1题。引导学生说理由。

  3.数一数。完成教材第37页第2题。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不断巩固所学知识,使具体的实物与图形表象和名称建立起联系。

  (五)总结

  今天你认识了哪些图形?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0

  教学要求

  1. 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 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

  1. 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

  2. 图形卡片。

  3. 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导语: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 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相机板书名称。

  2. 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的面。

  圆 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的。

  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 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2. 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辩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学生闭眼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学生闭眼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教师给出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进行辩认。

  3. 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 做一做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

  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的面,搭在一起很*稳。

  2. 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3. 数图形。

  投影出示练习五第2题,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

  五、全课小结 (略)

  六、游戏

  先让学生想一想,用不同形状的实物能搭出什么来?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景,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使学生熟练的掌握这部分内容,并为学习更深的几何知识奠定基础。新的课程标准对本册教材图形部分内容总体要求是、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本节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能在具体情境中找到角。并能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实践思想,同时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会团结合作,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能准确的判断出各种图形,也就是说学生已具备了关于角的感性认识。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形象思维为主,这部分内容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如果让学生找这些图形,对学生来说一点也不困难,但学生在抽象 出角的过程中,说出角的特点,会比较困难。有可能混淆生活中的角与数学意义上的角,如可能会跟钉子尖混淆,因为那些东西摸出来也是扎扎的。还有可能出现认为两条边长的角就大。所以本节课要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在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等活动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以及突破学习角的难点。最后建立角的表象,认识数学意义上的角。

  教学目标

  1、能够初步认识角,形成角的初步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直角、锐角、钝角。知道角的大小与边得长度无关,与两边张口大小有关。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实践思想,

  3、同时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会团结合作,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本节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能在具体情境中找到角。

  难点:并能理解交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通过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几种几何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表达的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探讨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物体,培养学生观察、探索的能力。

  教学难点:

  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方法:

  实物演示法、讨论交流法等。

  课前准备:

  1、 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的学具及实物。

  2、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步掌握认识物体的方法

  师:今天教室有许多神奇的口袋,你想知道袋子里有什么吗?

  (找学生上台摸口袋里的物体,形容后,大家猜。)

  ——揭示课题:认识图形(板书课题)

  二、活动探究

  1、学生活动:练习分类

  ——4人一组,每组一个口袋,装着各种物体。

  ——学生分类后反馈分类方法:

  方法一:按颜色分 方法二:按材质分 方法三:按大小分……

  ——教师予以肯定,并着重肯定第四种方法:按图形分。

  2、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1)通过学生的图形分法,整体感知。

  (2)识记几何形体名称。

  3、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的特点。

  活动:

  摸一摸、滚一滚、说一说

  (1)摸:

  长方体有六个面,其中相对的两个面相同;正方体六个*面都相同(就像“六胞胎”);圆柱两边是**的圆面,中间像柱子,上下一般粗;球没有*面,只有一个曲面。

  (2)滚:

  学生通过滚的实验得出结论:长方体、正方体不容易滚动,圆柱、球会滚。

  4、猜谜语

  ——巩固四个几何图形的特点。如:圆圆鼓鼓小淘气,滚动起来不费力。(谜底:球)

  三、 巩固训练

  多媒体出示实物图片

  ——小组合作,给物体分类,集体反馈。

  四、 回顾总结,综合评价

  1、本节课你认识了哪几位好“朋友”?他们有什么特点呢?

  2、自我评价,师生评价。

  五、 布置作业

  师:请大家下去以后,用我们认识的基本图形搭建一组自己喜欢的,有特色的图形。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体 球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能辩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体会物体的特征。

  (3)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想像、猜测的能力,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今天有许多老师来看小朋友,你们感到高兴吗?

  一、创设情境引入。

  师:老师也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们带来了礼物,打开看看是什么?

  谁来介绍一下。

  二、分一分。

  1、桌上这么多的礼物,有大有小,有方有圆,有的在桌上一动不动,有的很顽皮,老是滚来滚去,我们能不能把它们分分类,找找朋友?

  2、小组讨论,你想怎样给它们分类?

  3、各小组汇报得各种分类的方法。

  学生可能有:(1)按照大小来分,大的一类、小的一类。

  (2)两类。一类能滚动的,一类不能滚动的。

  (3)按作用来分,能装东西的,不能装东西的。

  (4)按形状分,长的一类,方的一类,球状的一类,筒状的分一类。

  ……

  (教师根据学生分类的方法,及时进行肯定与鼓励。)

  三、认一认。

  1、按形状分类。

  小朋友,今天我们就按形状来给这些物体分分类,小组合作来分一分。

  2、汇报分类结果。

  你们是怎样的分,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把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成一类,也有可能分成两类。师肯定两种方法都可以,让这两种分法的小朋友说说为什么这样分后,再引导分成一类的小朋友看看还能不能再分?)

  3、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

  a、刚才小朋友们把这些物体按形状的不同分成了四类,分得又快又好,真了不起!现在,请听要求,小朋友像老师一样,拿出一个物体,先仔细地看一看,它长什么样,接着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还可以玩一玩,想好了说给同学听一听。

  b、学生用自已的语言说说各种物体的形状特征。

  学生可能有:这些物体都是圆圆的,摸上去光光的,没有角的,就像一个球。

  长长的,有点方的摸起来**的。

  四四方方的,摸起来**的,

  有点长,有点胖,摸起来滑滑的,两头都是圆的等。

  4、想一想。

  给每一类物体取个名字。学生说说,根据学生取名情况,逐一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

  5、看谁拿得快。

  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比一比,谁的反应最快。

  A、老师说名称,小朋友在桌上拿出相应的物体,把它举起来。

  B、小朋友的反应可真快!现在我们变换过来,我拿出一种物体,请你们说名称好吗?

  6、出示这些立体图形的模型。

  小朋友表现真棒,这么快就能认出这些物体的形状了。现在请你们来,猜猜是什么形状的?

  师在讲台桌下摸模型,并说出特征。

  (1)四四方方的,有**的面(2)长长方方的,也有**的面。

  (3)圆溜溜的,光光的,滑滑的(4)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圆圆的,**的。

  四、举例。

  1、在我们生活中,圆柱体到处可见,看一看我们的周围,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

  2、小朋友观察得真细致,哪形状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你在生活中看见哪些物体?

  3小结:在我们的身边,到处可以看见这些形状的物体。

  五、巩固。

  1、游戏“看谁摸得准”。

  a、我们一(1)班的小朋友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的物体。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请这一组的两个小朋友闭上眼睛。一个小朋友说出物体形状,另一个小朋友当评委,看看他们摸对了吗?

  b、其他小组的小朋友,也想玩吧!赶紧照他们的样儿,玩一玩吧!

  2、整理。

  3、认识图形。

  a、 刚才,大家表现都非常出色,不但能看,而且不看也能摸对物体。哪你知道画在纸上的会是什么样的呢?

  出示立体图形,学生说出形状。贴在黑板上。

  b、出示课件说出是什么形状的?

  4、“分分”、“数数”。

  师:我们一年级有个小朋友特别的聪明,用你们刚才玩的物体搭了一个模型,是什么呢?(屏幕同步出示)这只小狗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课件显示它的解体)问:一共用了几个物体?每个形状的物体又用了几个呢?

  5、找一找。

  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的物体是这些形状的物体拼成的。现在老师先要带小朋友到我们的校园里去找一找,看谁能找到数学知识?我们再到大街上去找一找,看看又能发现什么?生活中,你还见到过这些图形组成的物体吗?

  6、捏一捏。

  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物体,小朋友们想亲手制作一个吗?

  请你拿出手中的橡皮泥,捏一个你最喜欢的物体吧!

  六、小结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面图形,知道可以按边数给*面图形分类。

  2、让学生通过图形的折、剪、分、拼等操作活动,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变换,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精神和合作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边的概念,明白图形按边的数量分类、命名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起兴趣

  谈话:暑假中,工人叔叔要给我们学校的地面进行整修,就买来了这两种形状的地砖,(电脑出示)地砖的面是什么形状呢?

  生回答,是:长方形和正方形。(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图形上标出名称)

  二、操作观察,探索新知

  1、认识四边形

  小朋友,长方形、正方形就像兄弟两个,他们还有个共同的名字呢?你们知道吗?猜猜看?指名几人猜一猜(四边形)。

  你们为什么称它是四边形呢?指名学生说。

  教师赞同学生的意见,并把长方形和正方形反贴出,同时板书“四边形”。

  a、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可以叫四边形

  那好,我们就先一起来数一数长方形的四条边。

  (1)操作:请大家拿出自己的数学书,它的封面就是一个长方形,用左手竖直举在面前。

  师示范摸一条边,这就是长方形的一条边。

  请小朋友自己摸一摸、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

  反馈:你是怎么数的?指名2个学生上台数。(可能会有不同的数法,要肯定有顺序数的一种,同时强调要记住第一条在哪里)。

  跟着电脑一起有顺序的数。

  (2)那正方形呢?你也能来数一数正方形有几条边吗?请一人上台指。

  电脑演示。

  小结:通过数,我们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四条边,它们都是四边形。

  2、练一练

  (1)问:小朋友想一想,我们学过的图形里,还有哪个也是四边形?

  指名学生回答(*行四边形,出示)。

  (2)还会有其他形状的四边形吗?(有)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哪些图形是四边形呢?

  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再校对。

  小结:第1、第2、第4个图形虽然形状各不相同,但都是四边形。凡是四条边围成的图形都是四边形。(把这3个图形贴到长、正方形一起,写上“……”)

  3、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1)认一认

  问:工人叔叔搬运时不小心把瓷砖打破了几块,我选了2块,把它们的形状描下来了,看看,它们有几条边?是几边形呢?(出示书上的五边形)

  你能来指出它们的五条边吗?指名上台指,第1个由1人指,第2个由1人带领全班一起数。

  小结:这两个图形各有五条边,叫做五边形。

  (2)说一说

  问:四条边围成的叫四边形,五条边围成的叫五边形,那六条边围成的呢?(学生猜:六边形)

  看,蜜蜂的蜂巢就是由许多六边形组成的。

  我们书上也有两个六边形(出示六边形)。

  打开书,把p、26的这两个图形,挑选其中一个把它的六条边数给同桌听。

  指名问:你刚才数的图形有几条边?是几边形?

  小结:这两个图形各有六条边,是六边形。板书:六边形

  (3)搭一搭

  五边形和六边形还有其他样子的吗?(有)(……)

  那你想用小棒来搭五边形和六边形吗?先再脑子里想一想,你准备怎么搭?

  操作:请同桌两个小朋友一人搭五边形,一人搭六边形,看谁用的小棒最少?

  学生活动,一人在实物投影上搭。

  问一问用了几根小棒。

  小结:我们用5根小棒,做五边形的5条边,用6根小棒,做六边形的6条边,搭出了五边形和六边形。

  小棒收起,推至桌角。

  三、实践运用,巩固新知。

  1、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现在它们在一起聚会了,你还能分得清吗?

  出示第3题。一人读要求,解释题意。独立在书上完成。指名回答。

  2、小朋友分得真清楚,它们还会在一起变魔术呢。四边形可以变成五边形,五边形可以变成六边形,六边形又能变成四边形,你相信吗?

  好,请小朋友拿出一张长方形纸,跟我一起变。

  师示范,是几边形?再依次折,是几边形?请一人数一数。最后又变回四边形。

  请大家把纸夹进书里,看电脑老师再来给大家变一遍,边看边想象自己刚才折的过程。再填空。

  3、刚才的折纸有趣吗?

  再来看,我这里还有一张长方形纸,如果从上面剪去一个三角形,剩下的是什么图形呢?猜猜看。

  指名回答。那怎样剪是四边形,怎样剪是五边形呢?

  想好了,就请你拿出剪刀,来试一试吧。

  学生操作,师挑选好的贴上黑板。

  4、刚才我们活动开展的热热闹闹,现在,我们要来安静的读题、做题,能做到吗?

  出示第5题。把下面每个图形都分成三角形,最少能分成几个?

  审题。这句话里要注意什么?

  试画第一个,猜猜看,可以怎么画,最少分成几个三角形?指名回答,师画。

  第二、三个学生独立完成,2人板演,反馈。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这些图形(揭题、板书课题)。

  猜猜看,还会有几边形呢?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5

  一、活动目标:幼儿园数学大纲提出,幼儿园数学必须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教与学的关系,使幼儿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智力得以发展,能力得以提高,蹦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根据这一要求,我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基本要求和中班幼儿年龄特征,在制定本节课教学目的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1.能用用语言、图画或手势语描述自己的图形经验,大胆与同伴交流。

  2.能进行创意动作表达。

  二、活动重点:初步认识各种几何图形,区分各种图形。

  三、活动难点:如何引导幼儿比较和区分长方形、梯形、菱形。

  四、活动准备:

  学具: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半圆形、椭圆形、梯形、长方形、菱形

  本节课采用的主要方法有启发式谈话法、观察法、对比法、操作法、比较法等。

  五、活动过程:

  在活动中,突出观察、比较、启发谈话,大胆发现,使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折一折等方法,知道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且与教法相结合,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及勇于探索,创新,求知的良好品质,这样做,使幼儿明白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同时要学会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方法和能力。

  本节课我设计了这样三个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识;

  (三)巩固强化,完善新知识;

  1、采用启发式谈话法——活动开始,以幼儿熟知的各种几何拼搭的物体引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半圆形、椭圆形、梯形、长方形、菱形等,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认识各种图形。

  2、采用(观察法、对比法、操作法、比较法)——重要环节介绍:幼儿自选认识的图形,交流和讨论:这是什么图形?它是什么样的?我看见过什么东西像这个图形?老师观察了解幼儿已经认识到哪些图形,能够说出哪些图形特征和相似物。如果在认识长方形和梯形、菱形时,幼儿容易混淆,让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变魔术“把长方形纸变成梯形和菱形的”。使幼儿进一步掌握三种图形的区别,同时,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有培养了幼儿勤动手动脚,勤探索的良好品质。

  3、采用游戏法——巩固强化游戏:照我说的做

  教师发信号,幼儿根据信号自创动作到相应的图形里。如:请像小猫一样走进圆形里,像水一样流进长方形里,像支一样飘进梯形里。

  我班的小朋友,只有把教学与游戏结合一起自然会让小朋友们感兴趣而不觉枯燥无味了...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6

  一、活动目标:

  ⒈通过活动,让幼儿在操作和游戏中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⒉在感知基础上,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⒊在活动过程中有机导入音乐,使幼儿得到美的享受。

  二、活动准备:

  ⒈自制课件⒉操作材料:各种图形若干、水彩笔、胶水、剪刀三、活动过程:

  ㈠复习对图形的认识演示多媒体课件一,随音乐分别出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它像什么?(每个图形左上方都有一个像什么范例,如圆形像太阳)

  ㈡巩固对图形的认识演示多媒体课件二,这是一个电脑游戏。其内容是画面上方是四个小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正方形下面是四个对应的大的图形,玩法是把小图形拖到相应的大图形中去,如拖对了,有音乐感应;如拖错了,小图形会自动退回;如全拖对了,就会得到电脑表扬你真棒。请几个小朋友到电脑上操作。

  ㈢运用图形拼物体演示多媒体课件三,[内容是用图形拼成五个由简易到复杂的范例:热带鱼--房子--汽车--狐狸--机器⒈点击热带鱼。引导幼儿观察。提问:这是什么?它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然后再点热带鱼,电脑会自动出现伴有优美音乐的拼图过程供幼儿观察欣赏。

  ⒉点击房子、汽车、狐狸、机器人方法同上。

  ⒊幼儿自由拼物体,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老师拼的不一样。

  ㈣运用物体组合画面演示多媒体课件4[其内容在拼物体的基础上,把物体组合成画面,共有四幅画面,并伴有音乐]

  ⒈出示画面1,⑴提问:这幅画是由哪些物体拼成的?⑵老师把这幅画编成故事讲述。

  ⒉出示画面2、3、4,供幼儿欣赏。

  ⒊幼儿自由组合画面,鼓励幼儿勇敢地、大胆地、毫无顾虑地按自己的想法去组合画面,并编成故事讲给同伴听。

  ⒋请个别有代表性的幼儿拿作品到前面,讲给大家听。

  三、教师积极评价,活动结束。

  [教学设想:本环节在前面几个环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要求,一方面发展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另一方面发展了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四、活动延伸:

  ⒈展示作品,互相学习。把全班幼儿的作品全部拿出来展览,引导幼儿既乐于观赏技能高、创造性强的作品,也能在一些不起眼的作品中发现其中优点,维护幼儿的自尊心。

  ⒉在美工角提供各种图形材料,刺激和鼓励幼儿随时拼图或自己制作拼图。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7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下册P98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不同立体图形之间的异同点,理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能够灵活运用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知道不同立体图形之间的异同点,理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教学难点:

  能够灵活运用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

  每小组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球的实物各一个。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各一个。

  橡皮泥一盒。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老师在网上下载了几张图片,非常漂亮。同学们想不想看?请欣赏!

  (点击出示课件。)

  师:从画面上,你看到的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是建筑物。)

  师:如果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这些建筑物,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我看到的一些建筑物都是由长方体、正方体、……构成的。)

  师:对,这些建筑物都是由立体图形构成的,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立体图形,进一步认识它们的特征。

  (板书课题:立体图形的认识。)

  二、新授。

  (点击,出示例3的四幅图。)

  师:首先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把这些立体图形分两类,你打算怎样分?说说理由。

  (学学生讨论后汇报,长方体和正方体为一类,圆柱、圆锥为一类。)

  师:能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吗?

  (学生回答:因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都是*面分为一类,而圆柱、圆锥都有曲面分为一类。)

  探究一: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名称及其特征。

  1、摸一摸,体验立体图形的特征,并归纳填表。

  师:好!我们就按照第一种分类来整理复习,先研究长方体、正方体,再探讨圆柱、圆锥。

  师:(宣布复习要求)摸一摸你准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记一记它们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它们在点、线、面上各有哪些特点?小组展开讨论,交流意见,整理归纳。合作完成表格一。注意用简练的文字归纳。看哪个小组第一个完成。好,小组活动开始。

  (点击,出示表格。)

  长方体特征 正方体特征

  顶点

  线

  面

  (师及时发现并表扬最先完成的小组。)

  2、展示汇报:

  师:谁上台将你们讨论的结果给大家看看,向同学们汇报一下。

  (学生汇报,点击,出示表格内的内容。)

  长方体特征 正方体特征

  顶点 有8个顶点 有8个顶点

  线 有12条棱,相对的四条棱的长度相等 有12条棱,每条棱长度都相等

  面 有6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有相对的两个面都是正方形),每相对的两个面

  面积相等 有6个面都是正方形,并且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3、共同讨论:

  师:想一想:长方体与正方体有什么共同特征呢?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小结:相同点:长方体与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不同点:(1)“线”上的不同点:长方体相对的棱分别相等,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而正方体的12条棱都相等,叫做正方体的棱长;(2)“面”上的不同点:长方体至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而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

  师:长方体与正方体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板书: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探究二:复习圆柱、圆锥各部分名称及其特征。

  1、师:你们对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掌握的非常好,真不错!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不会忘记圆柱、圆锥的特点。现在请各小组拿出圆柱、圆锥,摸一摸,感受一下它们的特征,小组交流,合作完成表格二。

  (点击,出示表格。)

  圆柱 圆锥

  底面

  侧面

  高

  2、汇报交流

  (学生汇报,点击,出示表格内的内容。)

  圆柱 圆锥

  底面 2个大小相等的圆 1个圆

  侧面 曲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 曲面,展开是一个扇形

  高 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 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

  3、小结:圆柱是一个立体图形,有三个面,上、下两个圆叫做底面,大小相等,另一个曲面叫做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它有无数条高,长度相等。圆锥也是一个立体图形,它有两个面。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它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是一个扇形,只有1条高,即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

  三、练习

  师:你们能不能利用立体图形的特征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呢?

  1、看图回答:(课本P109/练习十九11、)

  2、填空: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个顶点,()条棱,()个面;长方体相对的面(),相对的棱()。

  (2)用一根长132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立方体的模型,棱长应是()厘米,如果围成一个长方体的模型,长、宽、高的和是()厘米。

  (3)()叫做圆柱的高,圆柱有()条高。

  (4)()叫做圆锥的高,圆锥有()条高。

  (5)圆柱的侧面沿着一条()展开会得到一个(),它的长等于圆柱的(),它的宽等于圆柱的()。

  四、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立体图形的特点。

  (点击,出示表格进行小结。)

  五、作业。

  (1)海关大钟时针长2.7米,时针绕一圈的长度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2)右图中,ABCD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分别以AB,BC,CD,DA

  为直径画半圆。求这四个半圆弧所围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1、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揭示概念。教师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投影出示“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图,抽象出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使出相应的实物。

  (2)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圆柱、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做一做”l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搭一搭。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的面,搭在一起比较稳固。

  五、课堂小结。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9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体。

  2、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

  区分长方体和长方形,区别正方体和正方形。

  教学准备:

  课件,多个四种不同形状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导语: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

  2.提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物体。(板书课题:认识物体。)

  (二)进行新课

  1.活动一:分一分。

  (1)桌面上有许多这些物体,摸一摸它们,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跟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

  (2)刚才小朋友发现了很多不同的地方,那你们再想一想,能不能把他们分分类?

  (3)谁来说一说你们组分了几类?怎么分的?

  (4)我们来听听这个小组是怎么分的?

  (5)你们组分了几类?你们组把这一类(正方体)举给大家看看。这类有些什么?

  (6)他们把这些方方正正的物体归为一类,我们给这类物体起一个统一的名字吧!

  (7)请你们举这一类(长方体)给大家看看。这类有些什么呀?

  2.活动二:认一认。

  (1)现在请大家看大屏幕,电脑把这四类物体的形状画出来了,你们还能认出它们吗?我们一起来认一认。

  (2)小朋友学得很认真。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我们请四个小同学来扮演这四个伙伴。

  a.他演谁?(长方体)他的朋友在哪里?

  b.你演谁?自我介绍一下吧。(正方体)

  c.你演谁?(圆柱)

  d.下面该谁出场了?(球)

  (3)小朋友,你们真能干,都找到了好朋友。那你看看我们周围,还有哪些东西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呢?

  3.活动三:记一记,想一想。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让学生闭上眼睛按教师的要求摸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三)巩固练习

  1.做“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动。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袋子里的物体,看谁摸得准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四)课堂小结

  提问:今天我们和谁成了好朋友?(引导学生小结)

  小结:我们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好朋友,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朋友,大家去找找它们吧!

  (五)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体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20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看一看、认一认各种图形标志的不同含义,使学生了解图形标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2、引导学生欣赏图形标志,使学生了解具有直观、简明、易懂、易记的特征。

  教学重难点:读懂并理解图形标志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收集各种图形标志的图片资料,拍摄学生熟悉的商店、图书馆、博物馆、电影院、车站等处的图形标志,供学生识别和欣赏用。

  学生:收集一些图形标志的图片资料,供上课时讨论、欣赏用。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小朋友们,我们今天要认识一些新朋友,它们会教会我们在一些公共场合里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呢,下面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迎接它们。载示一些简单的图形,询问学生它的意思是什么?2、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同学们,它们在公共场合中它就有了特殊的含义,这样的图形我们称它为图形标志。

  导出课题:认识图形标志(板书课题)

  二、加深学生的认识,讨论课本上图形标志的意思。

  1、在我们的书上,有很多很多各种各样的图形标志,你们知道它们都是表示些什么意思吗?

  2、看图小组讨论,比一比,哪一组说出的各种图形标志的意思,最准确,数目最多,并告诉大家你们都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它们?

  三、学生汇报自己收集到的图形标志

  对课本中的图形标志进行补充说明。通过小组评比的方法,对图形标志进一步的了解。

  1、图形标志包含好多方面,现在请小朋友们来介绍自己在课前去找寻的图形标志好朋友,告诉大家,你是从什么地方找到它的,这个标志出现的时候,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不能做什么?2、学生上台汇报自己找到的图形标志,其它小朋友补充说明。

  四、课后拓展

  1、留意生活中的各种图形标志,想一想,这些图形标志的作用。

  2、用绘画、拼贴等方法设计一个图形标志。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荟萃 图形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荟萃20篇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年级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人教版 认识图形(一)教学设计

上一篇:个人请假条 下一篇:企业项目合作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