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万有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述职报告 教案设计 整改报告 事迹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2023年度市级气象事业规划纲要,菁华1篇(范例推荐)

时间:2023-03-07 12:00:07 浏览量:

市级气象事业规划纲要1-年,是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强市的关键期,是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机遇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期,也是市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市级气象事业规划纲要,菁华1篇(范例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市级气象事业规划纲要,菁华1篇(范例推荐)

市级气象事业规划纲要1

-年,是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强市的关键期,是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机遇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期,也是市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编制实施《市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项目,构建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大力推进公共气象服务、气象预报预测、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建设,加强气象工作社会管理职能,更好地为我市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发展形势

(一)主要成就

“”期间,全市气象部门牢固树立“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坚持“面向民生、面向决策、面向生产”的服务方向,全面加强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气象事业实现了跨越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综合气象监测能力进一步增强。总投资2916万元,建成新一代天气雷达投入业务运行。建成全要素自动站9个,六要素自动站8个,两要素自动气象站171个,风能观测塔12个,雷电探测站4个,移动车载雷达1部,应急车载移动气象站1个。

人工影响天气效益进一步提高。完成《开发空中水资源服务首都可持续供水工程》项目建设任务。项目总投资535万元,建成了人影指挥系统。中央及项目资金累计配备人工增雨火箭架30部、高炮2门、碘化银烟炉7个、作业车辆14辆,布设作业点49个,作业476点次,发射火箭弹1425枚,炮弹959发,保护面积225万亩,累计增雨约3亿立方米,圆满完成北京奥运、国庆60周年消减雨作业任务。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稳步推进。为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及时提供雨情、旱情、土壤墒情等决策服务材料,为领导科学指挥防灾减灾提供第一手资料。开展了森林草原防火等级预报,和国土部门联合开展地址灾害等级预报。建立了重大灾害性天气预警机制,加强了全市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

气象依法行政进一步强化。市*下发了市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建立重大气象灾害防御联动协作机制、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等规范性文件8个。市县局全部进入规划委员会,查处两起违反气象法规案件,组织防雷安全专项、联合执法检查上千人次。实施防雷设计图纸审核、竣工验收、施放气球资质、施放气球活动的行政许可审批1100多项。

基层台站工作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共投入建设资金1000多万元,对市气象站、局、县局、局、局、局、局进行整体搬迁或原址综合改造。其中、、地方财政匹配资金206万元。

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随着气象事业的迅速发展,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不断提升,气象防灾减灾效益显著,全市气象部门的综合实力大大增强。省级文明单位1个,全国气象文明台站标兵1个,市级文明单位6个,县级文明单位2个。

人才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市局聘任副研级高工12人,聘任工程师55人,助工45人;取得硕士学位2人,本科学历83人。

(二)面临需求

“十二五”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关键时期,强化防灾减灾、促进经济社会*稳较快发展和保障人民福祉安康对气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加强气象为农服务,加快气象业务现代化体系建设,提高气象整体实力,是气象事业面临的紧迫而艰巨任务。

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需求。推进设施农业发展,建设特色高效的时差蔬菜、优质果品、食用菌、中药材等基地,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产量预报等服务需求迫切。

创建国际旅游城市的需求。市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已经实施,气象如何做好旅游气候资源开发,全方位、多层次提供旅游气象信息服务,保障游客人身安全等提供气象科技支撑极为重要。

气象灾害防御的需求。地域面积万*方公里,占全省的五分之一。境内地形复杂,山脉纵横,山高坡陡,源短流急。旱、水、风、雹、冻、雷电等气象灾害俱全,局地强降水极易出现山洪暴发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全市有地质灾害易发区844处、尾矿库808座、病险水库57个,做好气象预报预警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森林草原防火的需求。有林地面积3310万亩,森林覆盖率为%,居省首位,毗邻京津。做好京津绿色屏障保护,加强防火气象服务尤为重要。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需求。春季十年九旱,夏季“卡脖旱”、冬春连旱时有发生,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加剧,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开展地面和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十分必要。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气象防灾减灾能力不足。综合气象观测体系建设和技术装备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形势十分严峻;气象预报的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亟待提高,数值预报模式开发应用存在较大差距;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系统、城市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系统、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系统和气象技术保障系统亟待完善。

气象为农服务能力和水*不高。农村公共气象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业气象服务系统不完善,针对粮食安全和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发展的气象保障能力不强;农业气象服务信息传播渠道不畅通。

社会管理职能和气象行政执法能力不强。气象灾害防御、应对气候变化、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等配套法规亟需健全;气象行政执法的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依法履行社会管理职能有待进一步加强;气象行政执法和社会管理的组织机构需要进一步健全和优化。

人才队伍建设机制不完善。现有气象人才队伍不能满足气象事业快速发展及转型发展的需要,气象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需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县局工作生活条件保障不到位。主要表现业务办公用房短缺严重、配套设施功能不完善,不能满足业务服务工作发展的要求,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仍十分艰苦、清苦。

二、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坚持“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决策”,加快“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建设步伐,推进结构完善、功能先进的气象现代化体系建设,提升气象保障与支撑能力,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一流的气象服务。

(二)基本原则

服务引领,科学发展。坚持气象事业公益属性,牢牢把握公共气象服务是*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经济社会的需求为牵引,以公共气象服务为引领,科学发展气象事业。

提升效益,持续发展。坚持气象事业持续发展宗旨,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和农业气象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气象服务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紧密衔接,统筹发展。坚持与上级主管部门总体规划相衔接,争取中央投入, 实现代气象业务基础,加快建设公共气象服务系统、气象预报预测系统、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和技术装备保障系统,统筹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进程。

科技支撑,创新发展。坚持科技创新,加大气象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投入,构建高素质气象人才队伍,积极应用先进科学技术,实现气象事业创新发展。

履行职能,依法发展。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气象法律法规和气象标准体系建设,增强气象部门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能力,推动气象事业依法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十二五”末,基本建成适应需求、结构完善、布局合理、功能先进的气象现代化体系。

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目标。综合观测站网布局更加合理,气象探测环境得到有效保护;自动雨量观测站的*均间距达到5公里,雷达有效探测范围覆盖全市;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准确率提高5%,短期气候预测水*提高5%;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95%以上,气象服务公众满意率达90%以上。

气象为农服务目标。农业气象灾害预报准确率达到80%;农业气象服务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90%以上;完成3个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建设;完成10个雷电灾害防御示范村建设。

人工影响天气发展目标。提高全市动态监测大气运动、云降水变化和空中水资源的能力,提高我市人影作业的总体技术水*,空中水资源开发利用取得进展。每年多增加降水约1亿立方米;减少雹灾损失约100万元。

“一流台站”建设目标。继续提高基层气象台站工作生活条件,未来五年完成2个台站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85%以上的台站基础设施达到“一流台站”标准。

人才及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进一步加强气象人才体系建设,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全市气象职工本科以上学历达到60%;市级以上文明单位的比例保持在80%以上。

三、重点项目

紧紧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防灾减灾需求,建设先进的气象现代业务体系,提升气象事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保障能力,为保持我市经济*稳较快发展提供一流的气象服务。“十二五”期间,着力完成以下八个方面的战略重点任务。

(一)气象防灾减灾中心建设。征地10亩,建成包括气象预报预警中心、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中心、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中心、雷电灾害防御中心、气象信息处理中心、技术装备中心等在内的气象防灾减灾中心3600*方米。

(二)气象灾害监测网络建设。建成布局更加合理、基本满足灾害防御需要的自动气象观测站网,特别在重点河流、水库的上游和尾矿库增建自动站,提升预警能力。加强与安监、国土、水利等部门的合作,共同投资建设自动气象站,以两要素和六要素自动站为主。

(三)完成移动天气雷达建设。在、两县多普勒雷达探测盲区增设移动天气雷达2部,实现全区灾害监测雷达全覆盖。

(四)加快建设人工增雨基地。加强标准化增雨作业点建设,增强飞机、火箭、高炮、碘化银烟炉联合作业能力。拟与唐山、秦皇岛两市联合开展飞机增雨作业。

(五)清洁能源气象监测基地建设。在御道口建设清洁能源气象监测基地,为清洁能源产业发展、草原林区生态评估提供气象科技服务。

(六)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健全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完善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完善气象灾害和农业气象监测系统;农业气象灾害技术保障系统建设。

(七)旅游气象服务系统建设。加强旅游景区气象服务,建设多语种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台,建设雷电监测预报预警*台,在旅游重点风景区建立旅游气象服务电子显示屏50个,保障游客安全。

(八)气象科普基地建设。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塔楼、气象观测站、气象预报预警中心建成市气象科普基地。

四、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对气象工作的领导

进一步贯彻落实气象部门与地方*双重领导管理体制,将气象事业纳入地方发展规划,细化气象事业发展目标和要求,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加强气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促进气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完善气象业务技术体制和机制

进一步深化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形成层次清晰、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现代气象业务技术体系。进一步深化气象科技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探索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加强气象人才体系建设,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三)加强气象法规与标准体系建设

加快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和《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相配套的法规体系建设。普及气象法律法规知识,加强执法队伍和能力建设,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效率,强化执法监督检查。加大气象标准实施力度。

(四)加大对地方气象事业的投入

继续实行双重计划财务体制,多渠道落实对气象事业的投入。加大向艰苦气象台站资金投入的倾斜力度。强化监督管理,提高投资效益。

(五)加强部门间的合作与交流

深化气象与农业、交通、电力、林业、水利、旅游等部门的合作。加强与相关高校、科研业务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参加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重要活动,引进、消化和吸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六)加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提高职工思想道德素质。继续发展先进的气象文化,弘扬气象人精神,为气象事业发展凝心聚力。

推荐访问:菁华 市级 规划纲要 市级气象事业规划纲要 菁华1篇 市级气象事业规划纲要1 市级气象事业规划纲要1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