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万有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述职报告 教案设计 整改报告 事迹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中国证券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菁选五篇【优秀范文】

时间:2023-03-18 08:30:10 浏览量:

中国证券行业的现状及前景分析1  中国证券行业从无到有、从无序到逐步规范,进入相对快速的发展阶段,证券公司之间的竞争激烈程度不断提高,并呈现出以下特征:  (1)传统业务竞争日趋激烈,积极探索创新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证券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菁选五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中国证券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菁选五篇【优秀范文】

中国证券行业的现状及前景分析1

  中国证券行业从无到有、从无序到逐步规范,进入相对快速的发展阶段,证券公司之间的竞争激烈程度不断提高,并呈现出以下特征:

  (1)传统业务竞争日趋激烈,积极探索创新业务模式

  中国证券行业各传统业务在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同质化现象明显、竞争激烈。其中,作为证券行业主要收入来源的经纪业务,同质化程度较高,随着新设营业部的放开以及非现场开户等政策的影响,以及其他理财产品的替代效应,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投资银行业务在中小项目井喷和大项目减少的背景下,部分证券公司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在争取大项目的同时着力发展中小项目,使得投行业务竞争变得更为充分,并逐步成为重要收入来源。自营业务由于受股票二级市场行情影响,收入波动较大。资产管理业务随着政策的放松发展迅速,各证券公司对资产管理业务也更加重视,竞争相对市场化,大型证券公司在人才、销售渠道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总体来看,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传统业务正逐步转型,各业务盈利模式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各项创新业务正处于积极探索中,但为证券行业盈利结构的改善、收入来源的增加奠定了基础。首批试点各项创新业务的证券公司在人才、信息系统和管理经验等软硬件方面具有先发优势,已取得一定的优势地位。但随着取得各创新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越来越多,竞争也愈加激烈。

  (2)部分优质证券公司初步确立了行业领先地位

  中国证券行业在综合治理后整体进入快速成长时期,但无论从资本实力还是创新业务布局上,部分风险控制能力强、资产质量优良的证券公司初步确立了行业领先地位。尤其在目前以净资本为核心的监管环境下,优质证券公司通过增资扩股、合资合作、并购重组、发行次级债、IPO发行、借壳上市等方式进一步充实了资本金,在资本规模上已形成较大的竞争优势。在创新业务方面,部分优质证券公司由于取得创新业务试点资格和筹备的时间较早,在包括直接投资、股指期货套保、融资融券业务以及国际业务上已大幅领先于其他证券公司。

  (3)证券行业对外开放正有序推进,竞争更为激烈

  《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实施后,国际金融机构和国际投资银行陆续在中国设立了代表处和合资证券公司,驻华代表处和合资证券公司队伍不断扩容。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年报(2012年)》统计,境外证券类机构在华共设立167处驻华代表处,外资参股证券公司共13家。2012年10月11日,中国证监会公布了《关于修改〈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的决定》,将境外股东持股比例或者在外资参股证券公司中拥有的权益比例,累计(包括直接持有和间接控制)不得超过1/3上调至49%。

  随着证券行业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将有更多国际金融机构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其在专业化程度、国际化运作经验等方面的优势明显,特别是在投资银行业务和高端经纪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等领域将对中国本土证券公司形成冲击。

中国证券行业的现状及前景分析2

  由于中国金融行业尚处于严格管制阶段,证券行业受到的监管也比较严格,有较高的进入壁垒,主要包括:《证券法》、《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规定了证券公司的设立及开展相关业务的条件,《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规定了境外证券公司在我国设立证券经营机构的条件,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形成的进入壁垒。中国证券行业的进入壁垒主要包括经济性进入壁垒和行政性进入壁垒两个方面。

  (1)经济性进入壁垒

  中国证券行业的经济性进入壁垒主要包括商誉品牌壁垒、规模经济壁垒和人才壁垒。中国证券行业发展过程中,已有部分优秀证券公司在证券市场建立了一定的品牌效应,对新进入证券行业和后发展的证券公司形成了一定壁垒。证券行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主要依靠具体的人力资本进行传承和应用,从业人员的素质以及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低,对证券公司竞争力和创新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中国证券行业至今仅有20多年的发展历程,证券行业对专业人才需求十分迫切,而人力资本具有独特唯一性和不可大规模复制性,有限的人力资本对新进入的证券公司和已有证券公司的扩张形成一定的.壁垒。

  (2)行政性进入壁垒

  中国证券行业的行政性进入壁垒主要包括设立证券公司的审批制和业务资格的许可制。《证券法》第一百二十二条对设立证券公司做出明确规定:“设立证券公司,必须经*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审查批准。未经*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证券业务”,第一百二十四条对设立证券公司的条件做出了一定细化,这对设立证券公司进入证券行业形成较大的政策壁垒。

  《证券法》第六条明确规定:“证券业和银行业、信托业、保险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证券公司与银行、信托、保险业务机构分别设立”,这对金融行业中的其他子行业进入证券行业形成了较大的政策壁垒。另外,我国证券公司从事经纪、保荐承销、自营和资产管理等业务都要受到有关法规的严格限制,我国证券公司业务许可制度也对证券行业形成一定的进入壁垒。

中国证券行业的现状及前景分析3

  由于证券行业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人才储备等因素造成中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单一,主要依赖证券经纪、承销保荐、自营等传统业务,尤其依赖通道收取佣金的经纪业务,其他各类创新业务尚未形成稳定的收入。其中,经纪业务与二级市场成交量高度相关,自营业务总体上也与二级市场涨跌高度相关;而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间的相互作用又影响着证券公司的承销保荐收入。因此,证券市场总体行情及其走势直接影响着中国证券公司的总体利润水*。

  与国外发达资本市场相比,中国证券行业仍存在诸多挑战,证券市场尚需不断完善。在过去十年间,二级市场行情波动较大,对证券行业的影响巨大。中国股票市场在2001年至2005年处于低迷状态,交易不活跃成交量低,导致2002年至2005年证券公司整体亏损。随着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的逐步实施和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开展,证券市场逐渐进入上涨阶段,证券公司经营状况也随之好转。上证指数于2007年10月创下了6.124点的历史高点,证券公司盈利水*也于2007年达到历史记录的1.320亿元。中国证券市场繁荣活跃的景象被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打破,世界经济受到重创,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股票市场也随之大幅下挫,于2008年10月28日跌至1664.93点,一年之间跌幅达72.83%之多。市场的持续下跌也影响了证券公司的业绩,2008年全行业累计实现净利润482亿元,与2007年同比下降62%。

  随即*出台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内经济形势有所好转,股票市场也逐步回升,上证综指于2009年末上涨至3.277.14点,证券公司盈利有所好转。2010年爆发的欧元区债务问题以及*债务危机,再次打击世界经济,中国股票市场也出现大幅波动。2011年期间,上证综指由年初的2852.64点震荡下跌至年末的2199.42点,交易量也大幅萎缩,2011年证券公司净利润仅为394亿元,较2010年776亿元的净利润下降49.23%。2012年全年中国股票市场仍然呈现疲软态势,交易低迷,佣金率持续下滑,证券公司净利润持续下滑至329亿元。

  2013年上证综指收于2115.98点,全年累计下跌6.75%,但年内小市值股票交投活跃,结构性热点行情也不断出现,股票市场2013年度成交金额较上年有所上涨,证券公司净利润回升至440.21亿元。

中国证券行业的现状及前景分析4

  *证券行业从无到有、从无序到逐步规范,进入相对快速的发展阶段,证券公司之间的竞争激烈程度不断提高,并呈现出以下特征:

  (1)传统业务竞争日趋激烈,积极探索创新业务模式

  *证券行业各传统业务在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同质化现象明显、竞争激烈。其中,作为证券行业主要收入来源的经纪业务,同质化程度较高,随着新设营业部的放开以及非现场开户等政策的影响,以及其他理财产品的替代效应,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投资银行业务在中小项目井喷和大项目减少的背景下,部分证券公司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在争取大项目的同时着力发展中小项目,使得投行业务竞争变得更为充分,并逐步成为重要收入来源。自营业务由于受股票二级市场行情影响,收入波动较大。资产管理业务随着政策的放松发展迅速,各证券公司对资产管理业务也更加重视,竞争相对市场化,大型证券公司在人才、销售渠道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总体来看,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传统业务正逐步转型,各业务盈利模式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各项创新业务正处于积极探索中,但为证券行业盈利结构的改善、收入来源的增加奠定了基础。首批试点各项创新业务的证券公司在人才、信息系统和管理经验等软硬件方面具有先发优势,已取得一定的优势地位。但随着取得各创新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越来越多,竞争也愈加激烈。

  (2)部分优质证券公司初步确立了行业领先地位

  *证券行业在综合治理后整体进入快速成长时期,但无论从资本实力还是创新业务布局上,部分风险控制能力强、资产质量优良的证券公司初步确立了行业领先地位。尤其在目前以净资本为核心的监管环境下,优质证券公司通过增资扩股、合资合作、并购重组、发行次级债、IPO发行、借壳上市等方式进一步充实了资本金,在资本规模上已形成较大的竞争优势。在创新业务方面,部分优质证券公司由于取得创新业务试点资格和筹备的时间较早,在包括直接投资、股指期货套保、融资融券业务以及国际业务上已大幅领先于其他证券公司。

  (3)证券行业对外开放正有序推进,竞争更为激烈

  《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实施后,国际金融机构和国际投资银行陆续在*设立了代表处和合资证券公司,驻华代表处和合资证券公司队伍不断扩容。根据《*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年报(2012年)》统计,境外证券类机构在华共设立167处驻华代表处,外资参股证券公司共13家。2012年10月11日,*证监会公布了《关于修改〈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的决定》,将境外股东持股比例或者在外资参股证券公司中拥有的权益比例,累计(包括直接持有和间接控制)不得超过1/3上调至49%。

  随着证券行业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将有更多国际金融机构进入*资本市场,其在专业化程度、国际化运作经验等方面的优势明显,特别是在投资银行业务和高端经纪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等领域将对*本土证券公司形成冲击。

中国证券行业的现状及前景分析5

  由于*金融行业尚处于严格管制阶段,证券行业受到的监管也比较严格,有较高的进入壁垒,主要包括:《证券法》、《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规定了证券公司的设立及开展相关业务的条件,《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规定了境外证券公司在我国设立证券经营机构的条件,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形成的进入壁垒。*证券行业的进入壁垒主要包括经济性进入壁垒和行政性进入壁垒两个方面。

  (1)经济性进入壁垒

  *证券行业的经济性进入壁垒主要包括商誉品牌壁垒、规模经济壁垒和人才壁垒。*证券行业发展过程中,已有部分优秀证券公司在证券市场建立了一定的品牌效应,对新进入证券行业和后发展的证券公司形成了一定壁垒。证券行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主要依靠具体的人力资本进行传承和应用,从业人员的素质以及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低,对证券公司竞争力和创新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证券行业至今仅有20多年的发展历程,证券行业对专业人才需求十分迫切,而人力资本具有独特唯一性和不可大规模复制性,有限的人力资本对新进入的证券公司和已有证券公司的扩张形成一定的.壁垒。

  (2)行政性进入壁垒

  *证券行业的行政性进入壁垒主要包括设立证券公司的审批制和业务资格的许可制。《证券法》第一百二十二条对设立证券公司做出明确规定:“设立证券公司,必须经*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审查批准。未经*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证券业务”,第一百二十四条对设立证券公司的条件做出了一定细化,这对设立证券公司进入证券行业形成较大的政策壁垒。

  《证券法》第六条明确规定:“证券业和银行业、信托业、保险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证券公司与银行、信托、保险业务机构分别设立”,这对金融行业中的其他子行业进入证券行业形成了较大的政策壁垒。另外,我国证券公司从事经纪、保荐承销、自营和资产管理等业务都要受到有关法规的严格限制,我国证券公司业务许可制度也对证券行业形成一定的进入壁垒。


中国证券行业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菁选5篇)扩展阅读


中国证券行业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菁选5篇)(扩展1)

——*证券行业的现状及前景分析3篇

*证券行业的现状及前景分析1

  *证券行业从无到有、从无序到逐步规范,进入相对快速的发展阶段,证券公司之间的竞争激烈程度不断提高,并呈现出以下特征:

  (1)传统业务竞争日趋激烈,积极探索创新业务模式

  *证券行业各传统业务在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同质化现象明显、竞争激烈。其中,作为证券行业主要收入来源的经纪业务,同质化程度较高,随着新设营业部的放开以及非现场开户等政策的影响,以及其他理财产品的替代效应,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投资银行业务在中小项目井喷和大项目减少的背景下,部分证券公司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在争取大项目的同时着力发展中小项目,使得投行业务竞争变得更为充分,并逐步成为重要收入来源。自营业务由于受股票二级市场行情影响,收入波动较大。资产管理业务随着政策的放松发展迅速,各证券公司对资产管理业务也更加重视,竞争相对市场化,大型证券公司在人才、销售渠道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总体来看,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传统业务正逐步转型,各业务盈利模式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各项创新业务正处于积极探索中,但为证券行业盈利结构的改善、收入来源的增加奠定了基础。首批试点各项创新业务的证券公司在人才、信息系统和管理经验等软硬件方面具有先发优势,已取得一定的优势地位。但随着取得各创新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越来越多,竞争也愈加激烈。

  (2)部分优质证券公司初步确立了行业领先地位

  *证券行业在综合治理后整体进入快速成长时期,但无论从资本实力还是创新业务布局上,部分风险控制能力强、资产质量优良的证券公司初步确立了行业领先地位。尤其在目前以净资本为核心的监管环境下,优质证券公司通过增资扩股、合资合作、并购重组、发行次级债、IPO发行、借壳上市等方式进一步充实了资本金,在资本规模上已形成较大的竞争优势。在创新业务方面,部分优质证券公司由于取得创新业务试点资格和筹备的时间较早,在包括直接投资、股指期货套保、融资融券业务以及国际业务上已大幅领先于其他证券公司。

  (3)证券行业对外开放正有序推进,竞争更为激烈

  《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实施后,国际金融机构和国际投资银行陆续在*设立了代表处和合资证券公司,驻华代表处和合资证券公司队伍不断扩容。根据《*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年报(2012年)》统计,境外证券类机构在华共设立167处驻华代表处,外资参股证券公司共13家。2012年10月11日,*证监会公布了《关于修改〈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的决定》,将境外股东持股比例或者在外资参股证券公司中拥有的权益比例,累计(包括直接持有和间接控制)不得超过1/3上调至49%。

  随着证券行业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将有更多国际金融机构进入*资本市场,其在专业化程度、国际化运作经验等方面的优势明显,特别是在投资银行业务和高端经纪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等领域将对*本土证券公司形成冲击。

*证券行业的现状及前景分析2

  *证券行业从无到有、从无序到逐步规范,进入相对快速的发展阶段,证券公司之间的竞争激烈程度不断提高,并呈现出以下特征:

  (1)传统业务竞争日趋激烈,积极探索创新业务模式

  *证券行业各传统业务在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同质化现象明显、竞争激烈。其中,作为证券行业主要收入来源的经纪业务,同质化程度较高,随着新设营业部的放开以及非现场开户等政策的影响,以及其他理财产品的替代效应,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投资银行业务在中小项目井喷和大项目减少的背景下,部分证券公司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在争取大项目的同时着力发展中小项目,使得投行业务竞争变得更为充分,并逐步成为重要收入来源。自营业务由于受股票二级市场行情影响,收入波动较大。资产管理业务随着政策的放松发展迅速,各证券公司对资产管理业务也更加重视,竞争相对市场化,大型证券公司在人才、销售渠道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总体来看,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传统业务正逐步转型,各业务盈利模式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各项创新业务正处于积极探索中,但为证券行业盈利结构的改善、收入来源的增加奠定了基础。首批试点各项创新业务的证券公司在人才、信息系统和管理经验等软硬件方面具有先发优势,已取得一定的优势地位。但随着取得各创新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越来越多,竞争也愈加激烈。

  (2)部分优质证券公司初步确立了行业领先地位

  *证券行业在综合治理后整体进入快速成长时期,但无论从资本实力还是创新业务布局上,部分风险控制能力强、资产质量优良的证券公司初步确立了行业领先地位。尤其在目前以净资本为核心的监管环境下,优质证券公司通过增资扩股、合资合作、并购重组、发行次级债、IPO发行、借壳上市等方式进一步充实了资本金,在资本规模上已形成较大的竞争优势。在创新业务方面,部分优质证券公司由于取得创新业务试点资格和筹备的时间较早,在包括直接投资、股指期货套保、融资融券业务以及国际业务上已大幅领先于其他证券公司。

  (3)证券行业对外开放正有序推进,竞争更为激烈

  《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实施后,国际金融机构和国际投资银行陆续在*设立了代表处和合资证券公司,驻华代表处和合资证券公司队伍不断扩容。根据《*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年报(2012年)》统计,境外证券类机构在华共设立167处驻华代表处,外资参股证券公司共13家。2012年10月11日,*证监会公布了《关于修改〈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的决定》,将境外股东持股比例或者在外资参股证券公司中拥有的权益比例,累计(包括直接持有和间接控制)不得超过1/3上调至49%。

  随着证券行业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将有更多国际金融机构进入*资本市场,其在专业化程度、国际化运作经验等方面的优势明显,特别是在投资银行业务和高端经纪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等领域将对*本土证券公司形成冲击。

*证券行业的现状及前景分析3

  由于证券行业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人才储备等因素造成*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单一,主要依赖证券经纪、承销保荐、自营等传统业务,尤其依赖通道收取佣金的经纪业务,其他各类创新业务尚未形成稳定的收入。其中,经纪业务与二级市场成交量高度相关,自营业务总体上也与二级市场涨跌高度相关;而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间的相互作用又影响着证券公司的承销保荐收入。因此,证券市场总体行情及其走势直接影响着*证券公司的总体利润水*。

  与国外发达资本市场相比,*证券行业仍存在诸多挑战,证券市场尚需不断完善。在过去十年间,二级市场行情波动较大,对证券行业的影响巨大。*股票市场在2001年至2005年处于低迷状态,交易不活跃成交量低,导致2002年至2005年证券公司整体亏损。随着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的逐步实施和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开展,证券市场逐渐进入上涨阶段,证券公司经营状况也随之好转。上证指数于2007年10月创下了6.124点的历史高点,证券公司盈利水*也于2007年达到历史记录的1.320亿元。*证券市场繁荣活跃的景象被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打破,世界经济受到重创,*经济增速放缓,股票市场也随之大幅下挫,于2008年10月28日跌至1664.93点,一年之间跌幅达72.83%之多。市场的持续下跌也影响了证券公司的业绩,2008年全行业累计实现净利润482亿元,与2007年同比下降62%。

  随即**出台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内经济形势有所好转,股票市场也逐步回升,上证综指于2009年末上涨至3.277.14点,证券公司盈利有所好转。2010年爆发的欧元区债务问题以及*债务危机,再次打击世界经济,*股票市场也出现大幅波动。2011年期间,上证综指由年初的2852.64点震荡下跌至年末的2199.42点,交易量也大幅萎缩,2011年证券公司净利润仅为394亿元,较2010年776亿元的净利润下降49.23%。2012年全年*股票市场仍然呈现疲软态势,交易低迷,佣金率持续下滑,证券公司净利润持续下滑至329亿元。

  2013年上证综指收于2115.98点,全年累计下跌6.75%,但年内小市值股票交投活跃,结构性热点行情也不断出现,股票市场2013年度成交金额较上年有所上涨,证券公司净利润回升至440.21亿元。


中国证券行业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菁选5篇)(扩展2)

——证券行业薪酬现状分析 (菁选2篇)

证券行业薪酬现状分析1

  2015年注定着券商行业的不*静,IPO暂停后各大券商开始从其他层面寻找新的赢利点,虽然IPO暂停对券商业绩冲击较大,其投行业务收入因此同比下降了近20%,但类似于融资融券等创新业务的推出给券商的收入结构带了了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是可喜的,它可以有效的改变以往券商收入结构单一,同质化严重的弊端,抗击市场波动的能力也在加强。除此之外,继银行和基金行业之后,券商也将面对着互联网金融的冲击。2015年,已有两家券商与互联网合作推出低佣金产品,互联网金融或使得券商佣金承压。

  与传统行业一样,金融行业也需要人才的储备和能力提升。创业业务需要人才,顺应IPO改革需要人才,互联网金融的探索也需要人才。在这种情况下,吸引和保留人才最重要因素的“薪酬”无疑是企业和公众最为敏感的话题。

  根据众达朴信近日发布的《2015年证券行业薪酬调研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14年证券行业*均薪酬达到27。8万,超过银行业的25。6万,但与信托行业的59。6万相比,仍然有不小的差距。证券行业随着企业的经营业绩不同,薪酬差距还是比较明显,以前十名券商为例,2014年*均薪酬超过30万,其中中信证券以39。8万元的*均薪酬排名第一。2014年金融整体行业*均薪酬达到23。5万,位居全行业的首位,其诱人的薪酬水*使无论是毕业生还是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都羡慕不已并争取进入这个行业。

  虽然经营环境变化较快,但大部分内外部人士对证券行业仍持看好态度,今明两年人才抄底现象将非常激烈。根据报告显示,2014年证券行业实际涨薪幅度达到14。2%,预计2015年薪酬涨幅仍然会超过14%。与行业涨薪相比,高管薪酬却不乐观,*均涨薪不超过5%,2014年部分券商的高管薪酬为负增长。

证券行业薪酬现状分析2

  我在南京工作,是在券商总部,所以各方面了解可能会比较全一些,但仅限于我们单位,对于上海、北京、深圳的券商总部也会旁敲侧击的提及一下,但不保证百分之百正确。

  1,投行部。

  提到投行,大家第一反应是不是华尔街的摩根、美林呢?其实在国内,这个是证券公司的一个业务部门,主要负责:证券的承销与发行、并购与重组的财务顾问。利润来源主要是承销额的1%———3%,但也有个别券商收的比较高,比如中信保荐创业板就狮 子大开口、招商对待创业板也不怎么厚道,呵呵,没事,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嘛,别小看这几个百分点,这可是纯收入,一般一个项目团队也就几个人,就以10亿的承销额来算,就有2千万的收入,扣除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的小头,最后至少到手1千5百万,一部分上交公司,领导再多拿点,最后分到个人上也还是不少滴。并购与重组收入较低,但未来可能会有大的发展,毕竟我国的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收购兼并较多的时期了。目前,证监会已经没有再批准具备保荐资格的券商了,也就是说这个通道已经垄断了,想上市、想增发、想并购,必须得找券商,这就是稳妥的收入保障啊。

  2。直投部。

  我们是成立了一个全资子公司,专门负责直接投资业务,这个就类似 于现有的风投和私募,只不过比他们更加有优势而已。比如我们谈项目的时候,会投行+直 投一起出马,直投先入股,然后利益捆绑,投行拼死拼活也要把你送上市,这对于拿项目非常有帮助!因为我们单位是全国第四家有直投资格的券商,目前也就15家券商具备直投资格,所以,这个还是很寡头的。风投和私募的待遇大家也有所耳闻吧,直投丝毫不逊色,只是非常难进。

  3,研究所。

  也就是大家所说的那些宏观、策略、行业、公司、市场等方面的主要提供者。有人说研究所是券商最核心的部门,这话也不假,但也不是太真,咳咳,因人而异了。看报告、写报告就是这个部门的主要任务,对于写的报告怎么处理,这就要看研究所的定位了。一般而言,研究所分为卖方和买方两类,卖方就是说写了报告还不行,你还必须找基金经理、保险公司、社保基金等来买你的,认同你,以祈求在来年的新财富评比中弄个好名次,以获得年薪百万的收入。但怎样让他们买呢?这就是销售、公关,因为报告的同质性很大,销售的难度可想而知了,工作强度大家也可想而知。买方就比较轻松了,每天收到一大批报告,你只需要挑选一下谁的可靠就是了,然后对你的投资稍作参考,这也就是为什么基金公司的`行研比券商的行研更加有吸引力之处了。还好,我们单位是做买方的,因为我们下面有南方基金和友邦华泰基金提供报告,同时华泰联合(老联合)也会给我们提供报告,我们只需要利用下就好了~所以呢,研究所都是正宗的朝九晚五,一点都不用加班,而那些加班的也肯定是上班的时候一直在玩。所以,我现在有了很多惰性。

  4,资产管理部。

  这个部门也不是所有券商都有的,不过目前来看,趋势还不错,应该会慢慢多起来。资产管理部又称受托理财,就是券商自己的"基金公司",他发行的叫券商集合理财产品,起点比基金高,也少了基金的时不时的排名压力,投资更加自如,收益也还不错,毕竟券商的研发能力要远远强于基金的。利润来源和基金类似,就是收管理费,很稳定,但目前对券商整体贡献值还比较小,未来还是值得期待的。待遇很不错,工作也不累。

  5,证券投资部。

  也就是传说中的自营部门了,就是拿着券商的自有资金去炒股,盈亏券商自负。所以,这个部门一般不要应届生,并且工作很刺激,你看每天亏或盈几百万都很正常,大心脏啊!待遇很好!

  6,经纪业务。

  分为零售和机构,零售就是管全国营业部的部门,机构就是统管机构客户的部门,目前来看,这个业务净利润占了券商整体盈利的90%,是券商利润的最稳定、最主要的来源,但由于人数多、工作琐碎,人均净利润还是很低的,所以每个人的收入可能与部门净利润不匹配,但还是很爽的,前提是你自己做的好。这里有必要提一下营业部,恰好我现女友在营业部,了解得也算多了一些,营业部正式员工是很好的,收入有保障,行情好了还能捞到不少奖金,比如09年度,她半年实习期,半年正式期,年度收入税前14万,也在南京,这还不包括被克扣的收入。因为营业部会有营销任务,一旦无法完成,就会扣奖金、扣工资,比如我们单位的集合理财比较多,但销售又不能像基金那样做广告,就只能依赖我们全国的一百多家营业部了,最后也就落到了个人的头上,对于刚刚毕业的学生来讲,除非家里很有钱,完成指标还是比较难的。另外,工作也很累,每天加班到很晚,比如现在都周六了,还去加班了。。。我哭啊。。。

  7,信息技术部。

  这个部门可能大家会觉得不好,认为是电脑部或次要部门,其实不然。和我同时去报到的那小伙儿,是拒掉了IBM和摩根IT部来的,因为他多方打听了此部门的情况,目前的待遇和我一样,他们部门来了一年的老员工,年度收入也不低于20万的。

  8,融资融券部、金融创新部。

  之前都是摆设,因为没什么可创新的,也没什么券让你融,不错现在应该是个很好的契机,毕竟马上就要推出了,前途很看好,这个部门很多牛人,并且都是金融工程的专家,总算有一展身手的机会了。。。这里还是很适合天大工科学生的,因为对编程和数学能力要求特别高,有兴趣的可以努力下。

  9,固定收益部。

  类似于投行部,只是它主要负责发债券,盈利稍微低一些,毕竟没有卖不出的股票,但债券的利率就制约了债券的发行规模,并且手续费率*均也只有1%。不过,也还是很爽的。

  10,人力、财务、行政事务部。职能部门,和其他单位类似,我就不多说了。

  很多人都说券商很累,其实也不然,以我们单位总部作息时间为例:9点至11点半,1点至3点,3点半至5点。很少有人加班的。。。至少我这半年所见如此。


中国证券行业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菁选5篇)(扩展3)

——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分析论文

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分析论文1

  一、证券市场上有免费午餐吗?

  我国证券市场近年来发展速度之快令人瞩目。1995年之前,深沪两地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数量仅为310家,证券化程度(上市公司股票市值/国内生产总值)为7.89%;到1997年底上市公司数量已增加到745家,总市值为17529亿元,证券化程度达到23.44%;进入1998年之后,公司上市的数量和规模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即便如此,一方面仍有众多企业在千方百计地寻求上市而未果;另一方面,业已上市的公司被市场和各级地方*看成是珍贵的资源,即使长期业绩不佳的上市公司也被作为一种“壳”资源得到保护和买卖。对此,人们不禁会问:*证券市场上难道有免费午餐吗?证券市场难道是一个聚宝盆吗?

  依照经济学的理论,证券市场大体上有三种功能。其一是融资功能。企业通过股票市场筹集投资所需的资金。企业的融资来源一般可分为内部和外部融资,外部融资又可进一步划分为间接和直接融资。直接融资主要是由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组成的,它们均是通过证券市场来完成的。其二是信号功能。证券市场为经营者的投资决策提供一种信号。这也就是说,证券市场的价格波动会影响经营者的投资决策。一方面,证券市场是企业的一个融资来源,股价的变动会影响企业的资本成本;另一方面,如果经营者的目标是股东利益最大化,证券市场对企业价值的估价变动会影响现有股东的利益。因而,经营者的投资决策必须考虑证券市场的反应。其三证券市场充当公司监控的传媒。作为公司控制市场,证券市场对经营者的行为构成了一种外部约束机制(相比之下,公司董事会则是一种内部约束机制)。股东除去在董事会和股东大会上“用手投票”,还可以在证券市场上“用脚投票”。公司的经营绩效不佳可能导致证券市场上的并购,或者通过证券市场收购股权争夺公司的代理权。同时,作为一种融资市场,证券市场通过改变公司的资本结构而影响公司治理结构(Samuel,C.1996,a,b,c,d)。

  除此之外,证券市场在我国现阶段还有一个特殊的功能,那就是为实现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服务。党的十五大把证券市场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将成为国有企业未来摆脱困境的出路之一。只有充分发挥证券市场的上述固有功能,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才能从根本上使国有企业摆脱困境。我以为,这一点正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运用证券市场的主要目的。

  从证券市场的功能来看,如能有效地运用证券市场,其收益是巨大的。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对企业所有的利益相关主体(stakeholders)(股东、经营者、债权人及雇员)来说只有收益而勿需付出成本呢?如果企业上市需要付出成本,那么为什么在我国证券市场上的会出现上市公司供给(接近)无穷大的局面呢?为了限制证券市场上的这种过度供给,现阶段不得不依靠*控制上市公司数量和规模来解决。看来上市公司至少现阶段(一定程度上)在证券市场上的确能享受免费午餐。

  上市公司能得到近乎免费午餐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它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功能发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一目标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是我国发展证券市场目前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

  二、证券市场与企业融资

  融资是企业进入证券市场的最主要动机。对一家要进行投资的企业来说,可供融资的来源是多重的,其中包括:

  (1)内部积累,即依靠业已实现的一部分利润作为投资的来源(提取的折旧费也可归入此类)。

  (2)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务,虽然这两种方式形式上不同,但它们都构成企业的债务。

  (3)发行股票,它进一步又可分为发行新股和配股,它们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上并不表现为企业的债务,而是一种资产。这三种融资来源或融资方式也被分别称之为内部融资、债务融资和股票融资。

  面对不同的融资方式,企业经营者应该选择哪一种呢?传统的企业融资理论认为,在既定的投资决策条件下,企业经营者的目标是寻求最佳的金融结构,实现企业市场价值的最大化,也就是本企业的金融结构对投资者有最大的吸引力。但如果假定资本市场充分有效地运行,那么企业的金融结构与企业的市场价值无关。这也就是说,企业的金融结构选择不会影响它的市场价值。据此可进一步推论:当需要融资时,企业对任何一种融资方式都没有特定的偏好,各种融资方式是完全可替代的,因为任何选择都不会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这就是著名的莫迪利亚尼-米勒定理。

  现代企业融资理论则认为,由于资本市场是不完善的,不同融资方式的成本有很大的差异,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取决于融资成本(Harris,Raviv,1991)。对企业内部融资来说,在不考虑税收的条件下,融资成本实际上是一种机会成本。如果企业的内部留利不进行投资,可以转作其它用途,如分配给股东,存入银行,购买国债,转借给其它企业,等等。因此,它的成本是资本市场所要求的税后利润率,这种税后利润率既可能是向股东支付的股息率,也可能是资本市场的利率。

  对企业的债务融资而言,融资成本是由以下各部分构成的:

  (1)利息率;

  (2)企业财务恶化或破产成本(Bernake&Campbell,1988)。

  (3)举债的代理人成本。和内部融资相比,后两项是债务融资的额外成本。此外,如果经营绩效不佳,企业在借贷市场上根本就得不到所需的资金。

  至于股票融资的成本具体包括:

  (1)股息率。

  (2)股票发行的交易成本。

  (3)税收成本,股票融资需要支付红利所得税,而债务融资支付的利息通常是免税的。

  (4)发行股票的负动力成本。

  和股票融资相比,债务融资存在着一系列收益。由于经营者不是企业100%的剩余索取者,他们有动力从事企业价值非最大化行为。而通过债务融资可以约束经营者的这类非最优行为。其一,在经营者持有企业股权水*不变的条件下,企业债务融资比例的增加会提高经营者的相对投资份额,增加经营者的工作动力。其二,股票融资需要企业支付红利,债务融资需要企业支付利息,但利息支付具有强制性。这就减少了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剩余留利和折旧费之和),经营者从事企业价值非最大化行为的活动余地缩小(Jensen,1986)。其三,和股票融资相比,债务融资使企业的破产概率上升,经营者所受到的压力加大,为避免破产风险,经营者会更加努力地工作,减少不必要的奢侈消费。这些都有助于缓解经营者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降低了代理人成本,从而构成了债务融资的收益。债务融资的成本和收益最终决定了企业的资产负债比率。在这种意义上,股票融资的成本相对增加。(5)发行股票的信息不对称成本。在经营者与外部投资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因此外部投资者通常会把新股票发行看成是企业质量恶化的信号,相应的低估它们的市场价值(Myers&Maijluf,1984)。经验研究显示:当一家企业用债务回购股票时,该企业的股票价格会上升;反之,当它通过发行股票来偿还债务时,其股票价格会下降。

  从理论上来说,很显然内部融资的成本最低,股票融资的成本最高,债务融资的成本介于两者之间。正是这种融资成本的差异决定了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顺序是内部融资、债务融资、股票融资。发达国家企业的融资方式的历史和现状均已证明了这一点。例如,1981-1991年间,美国公司新投资的74.7%来自于内部融资。此间,股票融资的比例为-11%,这也就是说,企业回购的股票数量大于企业发行的股票数量。

  发达国家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本身并不能指导我国现阶段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长期以来,我国不存在证券市场,国有企业只能依赖内部融资和债务融资;而负债率过高又是困扰国有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证券市场的产生和发展,企业注重股票融资有着其客观的必然性。然而,经济学理论和发达国家的现实却向我们证明了一点:股票融资是要付出成本的,并且其融资成本高于其它融资方式的成本。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国有企业的股票融资成本状况,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公司上市的欲望。

  (1)理论上上市公司需要向股东支付红利。它具体表现为股息率,即使公司没有向股东支付对公司也是一种成本,只不过是股东放弃了现在获得红利的机会,以便将来获得更多的红利。红利实际上转化成了一种股权。股息率的水*一般应该高于债券利息率或银行存款利率,因为股票投资是一种风险投资。在证券市场上,股息率表现为市盈率的倒数。从融资成本的角度来看,新股发行的市盈率比市场市盈率是一个更为符合实际的指标。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的市盈率大致在14—15倍左右。假定上市公司上市前的盈利数据真实,或对未来的盈利预期符合实际的话,股息率大致7.15—6.7%之间。显然,这一水*低于借款利率。

  公司上市之后,如果经营不善导致股息率降低,股价应该相应的下降。而股价的下降一方面可能会导致大股东通过内部控制机制对经营者进行惩罚(如撤换);另一方面还有可能导致被敌意兼并者收购,结果也将对经营者予以惩罚。而在*证券市场上,这类机制基本上是不存在的(下文我们将讨论原因)。结果是上市企业一旦完成新股发行之后一般就不会再关注二级市场上其股价的变动,除非为了以高价格进行配股或者保证内部职工股顺利上市。最终,许多企业的股息率降致零或负数的水*。例如,1997年深沪市场上市公司中,每股收益低于0.1元的公司占15.43%。就这些企业而言,说它们通过证券市场免费融资是决不为过的。

  (2)股票发行的交易成本。这是企业需要付出的一项真实成本。然而,我国目前二级市场股价与一级市场股价的差异较大,新股一般是通过上网发行,只有极少一部分认购资金能够中签。认购过程中需要把巨额认购资金冻结一段时间,这部分资金所产生的利息收入在很多情况下足以抵消发行股票的交易成本并有余。

  (3)红利支付的`税收成本。这是企业无法逃避的一项成本。在我们的日常观念中,红利税是由股东支付的,似乎与企业无关。但如果我们清楚企业本身就是股东的,这种税收自然就构成了企业的成本。但在这里需要指出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税收有关的另一种现象:虽然*对上市企业和非上市企业的税率已经统一,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地方*都要对上市企业实行税收减免政策。其结果是客观上上市企业的税负低于非上市企业。综合起来看,上市公司并未承担额外的税负。

  (4)发行股票的负动力成本。对现阶段的国有企业来说,无论是债务融资还是股票融资,经营者的动力没有明显的区别。其一,经营者基本上不持有企业的股权,债务融资谈不上会增加经营者的相对投资份额。对国有上市公司而言,这一点表现得尤为明显。其二,在*既是企业债权人(通过国有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又是最大股东的前提下,选择何种融资方式都不会对经营者的行为和工作动力产生重大影响。因而,从企业的最大股东(*)角度看来,发行股票的负动力成本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5)发行股票的信息不对称成本。在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的条件下,信息不对称是一种客观存在。但是,信息不对称要导致股票发行对企业的市场价值低估至少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企业的债务融资是在真正意义的市场上进行的。假如贷款人不是根据企业的“质量”发放贷款的,那么投资者对企业选择不同融资方式的动机和能力也就无从进行比较。这也就是说,哪些企业能够获得贷款并不完全取决于它们偿债能力的高低;当然,哪些企业上市也和其“质量”缺乏必然的联系。第二,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必须为自己的投资决策负责。反之,投资者根本无法根据经营者的融资决策判定企业的“质量”。这也是判定投资者队伍乃至证券市场质量高低的一个主要标准(张维迎,1997年)。显然,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还不满足这两个条件。当然我们也就看不到证券市场对发行股票企业市场价值的低估。现实中,许多上市公司正是通过发行股票偿还其原有的债务的。例如,1997年底上市公司股东权益较上年增长了36.66%,负债总额增长了10.64%,由此使上市公司整体负债比率比上年度下降了5.26个百分点。这表明上市公司通过发行新股和配股所募集的资金相当一部分用于偿还了债务(刘郎,曹桂香,1998年)。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低于债务融资成本。否则的话,那就意味着上市公司用高成本的资金替代了低成本的资金。

  综合以上各项,我国上市公司的股票融资成本是极低的。除去红利支付之外,上市公司基本上勿需付出额外的成本。况且,红利水*的高低对公司又是无约束力的,致使相当大一部分公司实际上是近乎免费融资。尽管我们现在还难以对其进行量化,但有一点应该是可以确认的:相对于债务融资,这是一种较低成本的融资来源。由此也解释了为什么国有企业对股票融资拥有近乎无限大的需求。

  三、证券市场与经营者的投资决策

  与企业融资理论相对应,企业投资理论也在发生变化。基于莫迪利亚尼-米勒定理,传统的投资理论认为,只要投资的预期收益高于资本成本,企业就能获得所需的资金,因为各种融资方式是完全可替代的,当内部融资发生波动时(源于经营状况的变化),企业完全可以不受约束地靠外部融资来弥补。即使没有股票融资渠道,企业也可以通过债务融资来解决。在这里,证券市场与经营者的投资决策没有必然的联系。

  而现代投资理论则接受不同融资方式的不可替代性,所以企业内部融资能力的波动会导致企业投资水*的波动;同时,证券市场的股价变化会影响经营者的投资决策。不过,在经营者投资决策的最主要决定因素上,不同投资理论模型的见解略有差异(Samuel,C,1996d)。一类理论模型认为,经营者的投资目标是寻求销售额、雇员利益、报酬、市场份额等指标的最大化。在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的条件下,经营者的行为有很大的自主性,它们受所有者和市场的约束较小。经营者的自*大小取决于证券市场所强加给它们的最低利润约束程度。所谓最低利润约束是指企业投资收益水*不得低于某一点,否则经营者将会受到证券市场的惩罚(如,降低报酬、解雇、企业被兼并等)。高于这一点之后,经营者的投资决策是完全自主的。这类见解可称之为经营者投资论。另一类理论模型则认为,经营者的投资目标是寻求股东利益最大化。市场对企业价值的估价是决定经营者投资的最主要因素。由于信息不对称,发行股票会使企业价值被低估,只有当投资收益高于股票融资成本时,经营者才应该利用股票融资渠道。这类见解可称之为信息投资论。

  不论是经营者投资论还是信息投资论,它们都承认证券市场对经营者投资决策的约束,只不过对约束程度的高低有不同的看法而已。简单说来,证券市场对经营者投资决策的影响有如下机制。

  (1)股票价格的波动会改变企业的资本成本。当股市处于熊市时,尤其是市场的市盈率较低时,无论是发行新股还是配股都会提高股票融资的成本;相反,

  企业的融资成本会降低。

  (2)过多或过少的运用股票融资,或者改变原有的融资来源结构会改变市场对企业价值的估价。这一点上文已经提到。

  (3)股价的波动会对经营者构成压力或动力。如果市场认定企业的某一项投资是不合理的,股价便会下跌。结果可能是,大股东通过董事会撤换经营者,敌意兼并者会乘虚而入,经营者持有的股票价值下跌,经营者的报酬降低(如果经营者的报酬水*与股价挂钩机制的话),等等。理论上正是证券市场的这种信号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着经营者的投资决策。那么,我国现阶段上市公司经营者的投资决策与证券市场的关系如何呢?

  首先,经营者的经营目标并不是寻求股东利益最大化,而是自身利益和职工利益的最大化,对国有上市企业的经营者来说尤为如此。因而,投资决策与证券市场的信号无关。其一,在国有企业改制上市过程中,企业的经营者和职工可以按照一级股票市场的发行价购买10%的社会流通股。在一级市场价格与二级市场价格存在巨大差异的情况下,这种优先购买权是一笔巨大的收入。这也是为什么企业经营者选择上市的主要动机之一。其二,股票融资的低成本促使经营者根本勿需考虑投资收益问题。股票融资的成本之低使得企业可以用股票融资来偿还债务,或干脆存入银行获息。例如,截至1998年4月15日对深沪市场已公布年报的546家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其中411家公布了募集资金使用情况)的统计表明,在尚未投入项目的资金中,有132家公司补充了流动资金,有141家公司存入了银行,有24家公司购买了国债,有5家公司购入证券,有38家公司归还了贷款,另有23家公司转作其它用途(上海证券报,1998年)。更有甚者,某些上市公司把募集的资金用于改善职工住房和经营者的奢侈性消费等等。其三,经营?咚嬉飧改招?或配股)说明书所承诺的投资计划。一些公司对投资项目的失败乃至年度亏损不做任何实质性的解释。

  第二,证券市场的价格波动基本上不影响企业的融资和投资决策。其一,对于公司发行新股目前主要受制于*的管制,而*的决策更多的是基于证券市场的承受能力作出的。

  对于上市公司的配股,证券管理条例所作的主要限制是净资产收益率连续三年保持在10%以上。为了获得配股资格,许多上市公司绞尽脑汁,不惜在年度报表上做手脚,从事利润操纵活动,包括提前确认营业收入,推迟确认本期费用,潜亏挂帐,会计方法变更或会计处理错误,帐证不符或帐实不符,关联交易影响利润等(蒋义宏,1998年)。其二,经营者的待遇、地位与证券市场的价格波动基本上无关。

  倘若经营者的投资决策受制于证券市场的信号,这对股东来说应该是一项收益。只有使经营者的投资决策受制于证券市场的信号才能真正减少经营者的非最大化行为,降低代理人成本,带来企业利益或股东利益最大化;反过来,这对经营者来说应该是一项成本。不过,我国现阶段国有企业的一个特殊情况是企业能否上市很大程度上是和经营者的“努力”程度(如,为上市和上市额度跑关系)联系在一起的。因而,考虑到这一点,经营者的投资决策与证券市场的信号功能脱节实际上就成了企业为什么选择股票融资方式的另一个动因。

  四、证券市场与公司治理结构

  企业是不同个体之间一组复杂的明确契约和隐含契约的交汇(nexus)所构成的一种法律实体。在这种法律实体中,契约的交汇既有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的契约、经营者与雇员之间的契约,还有企业作为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契约、企业作为供应商(或消费者)与消费者(供应商)之间的契约、企业作为法人与*之间的契约等等。这些不同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契约安排构成了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内容。其中,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契约安排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而证券市场既是公司融资的场所,又是公司所有权交易的场所。在这种意义上,证券市场与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作为公司融资的来源之一,证券市场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资本结构,资本结构进而又影响着企业的股权结构。当企业增加内部融资时,现有股东的股权比例上升,负债率下降;当企业增加债务融资的比例时,现有股东的相对投资份额增加,负债率上升;当企业增加股票融资的比例时,现有股东的股权被稀释,负债率下降。因而,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和资本结构决定了不同利益相关主体在企业控制权中的份额。如果企业对某一种融资方式形成一种稳定的偏好,通过资本结构的改变,企业的控制权和组织管理机制最终将会发生变化。

  依照这种逻辑,国有企业上市的结果首先是企业负债率的下降,国有股权被稀释。尽管国有股权被稀释,但*并没有失去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绝大多数国有上市公司并没有因为上市而从根本上改变内部组织、管理及运行机制。和尚未改制的国有企业相比并未发生本质的变化。其中,一个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流通股(即可在证券市场上流通的股票)占总股本的比例很少超过50%,剩余的不可流通部分仍然由国家持有。这就意味着,除去国家之外,任何股东都不可能对公司拥有绝对控制权,即便拥有全部的社会流通股。在国有股权不进入市场流通的前提下,国有股(包括法人股)的价格与社会流通股的价格是不同的,结果便形成了同一企业不同股东持有的股票权力相同而价格不同的奇怪的现象。自然国有股不会受到二级市场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国家股东不会介意二级市场股价的变动。而同时,*作为最大的股东却有权任免、奖惩企业的经营者。不过,近一段时期许多国有上市公司出现了配股价低于二级市场价格的现象。这是企业经营者长期忽略二级市场价格(或社会股东利益)的一个必然后果。

  与此相关的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并不积极参与上市公司的配股。在1997年有国家股的上市公司中,73家公司实行了配股,其中只有25家公司的国家股东全额参与了配股;13家公司的国家股东干脆放弃了配股权力。从理论上来说,放弃配股权力不仅意味着在公司的控股份额相对下降,而且还是一种直接经济损失(因配股价格低于二级市场价格)。这是否意味着国家股东要主动放弃对公司的控制权,还是意识到了参与这类公司的配股得不偿失?这是一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证券市场作为一种公司控制市场(corporatecontrolmarket)对经营者构成了一种外部约束机制。当企业经营不善时,对经营者无法实行直接监控的广大中小投资者只能采取“用脚投票”的策略,卖掉所持有的股票,由此导致二级市场上的股票价格下跌。股票价格的下跌首先会招致敌意兼并者的兼并。一旦敌意兼并成功,现行的经营者自然难以躲避被解雇的厄运。

  对于那些无法直接监控经营者而又拥有较大股权的股东来说,有时“用脚投票”策略并非最佳的选择。为了共同的利益,这类投资者中的一些人会联合起来,利用手中的股权争夺董事会的席位,或者联合成为最大股东,直接监控经营者的行为。这种争夺公司代理权的活动对经营者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企业的最大股东(如果存在的话)一般不会采取“用脚投票”的策略。面对经营不善、股价下跌,他们会通过董事会的渠道直接罢免经营者,也就是说“用手投票”。和前两种方式相比,这是对经营者进行日常监控的最快捷和最有效的方式。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基本上排除了上述形式的监控机制。如上所述,国家股东持有绝对多数股权,况且是不可流通股权。首先,排除了通过证券市场敌意兼并的可能性。极少的敌意兼并只可能发生在为数不多的所谓的“三无概念”公司中。著名的“宝延收购”是其中一例。现行的并购大多是国有股东或法人股东在

  市场之外自愿转让的结果。其次,无控制权的大股东即使全部联合起来也无法在代理权争夺中获胜,况且这样做技术上还有很多障碍。最后的选择只能是求助于最大股东──*通过内部控制机制对经营者进行监控。尚未改制上市的国有企业现状便是这种监控的结果。

  除了上述监控机制之外,理论上还存在着上市公司摘牌和破产机制。关于上市公司摘牌的条件,我国目前的管理条例规定是连续三年亏损。实际操作过程中,迄今为止尚未有一家上市公司因此而被摘牌,只有琼民源一家公司因欺诈而被停牌。原因是上市资格是一个近乎免费的融资来源,地方*、上市公司的母公司及其它公司都不会轻易地放弃这笔资源。这就是我国近年来证券市场上保护和买卖“壳资源”的真正动机。一旦某家公司接近达到了摘牌条件(如连续两年亏损),各方便会采取一切“措施”使其免遭劫难。最坏的结果也是为那些“借壳上市”的公司所购买。至于破产机制在证券市场上更不会存在。国有企业的破产在一定程度上是*决策的结果。目前,某些上市公司理论上已经满足了破产的条件:资不抵债。可得到的惩罚也只是在其股票名称之前加上“ST”(英文的“特殊处理”缩写)而已。

  由于证券市场与公司治理结构的脱节,公司上市对所有者而言不会有什么损失,他们仍然拥有对公司的控制权;对经营者而言同样没有什么损失,他们仍然可以免于证券市场的监控。

  五、*证券市场应该向何处去?

  证券市场的各种功能是相互联系的。没有融资功能,证券市场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没有信号功能,从证券市场筹措的资金就得不到有效地使用,市场的资源有效配置功能就无从谈起;没有公司监控的功能,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就会演变成为一种大股东的“圈钱”行为,企业投资演变成为“内部人”牟利的手段。

  纵观我国证券市场功能的现状和公司上市的成本与收益,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上市公司为什么会有无限大的供给。上市公司的应该付出的和实际付出的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对国有上市公司的所有者来说,证券市场提供了一个低成本的或免费的融资渠道,解决或缓解了国有企业的负债率过高和资金紧张的困难,解除了企业破产的威胁(至少在短期内是如此),缓解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呆帐压力,降低了银行的风险。即使证券市场的信号功能和监控功能没有得到发挥,那也不是额外的损失。对国有上市公司的经营者来说,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不仅巩固了在企业现有的地位,而且为“内部人”带来了一笔额外的收益;信号功能的失灵扩大了经营者的自*,廉价的资金既可以为“内部人”利益服务,也可以实现规模扩张的欲望;而监控功能的失灵则更是一种额外的收益。既然最大所有者和经营者都不会从公司上市中损失什么,况且还有额外的收益,上市便成了一种皆大欢喜的选择。

  而对于社会股东来说,只要上市资格还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就不用从整体上担心投资风险问题(即使在单个企业投资上存在风险)。长此以往,这个免费的“馅饼”总有被吃完的一天。

  由此可见,我国目前的证券市场基本上只是一种融资的场所。毫无疑问,这种现状无助于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这一功能恰恰应该是现阶段发展我国证券市场的最主要目标。造成这种矛盾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委托人。之所以这样说并不是企业在法律上没有委托人,这种委托人既可以是*(具体表现为*官员)、国有控股法人,也可以是全体公民、证券市场上的广大投资者。对于前一类委托人来说,问题在于它们是否有足够的动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行使委托人的权力和义务;对后一类委托人来说,问题在于他们是否有能力行使委托人的权力和义务。如何通过证券市场造就出一批有动力又有能力行使委托人权力和义务的委托人是解决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功能缺陷的根本出路。

  参考文献

  Bernake,B.S.&Campbell,J.Y.(1988)IsThereaCorporateDebtCrisis?BrookingsPaperonEconomicActivity,

  No.1,83-125.

  Harris,M.&Raviv,A.(1991)TheTheoryofCapitalStructure.JournalofFinance,No.1,297-355.

  Jensen,(1986)AgencyCostsofFlow,CorporateFinance,andTakeovers.AmericanEconomicReview(May),

  323-329.

  Myers,S.C.,Majluf,N.S.(1984)CorporateFinancingandInvestmentDecisionsWhenFirmshaveInformation

  ThatInvestorsDon’tHave,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187-221.

  Samuel,C.(1996,a)TheStockMarketandInvestment:TheGovernanceRoleoftheMarket.PolicyResearch

  WorkingPaper,No.1578,WorldBank

  Samuel,C.(1996,b)TheStockMarketasaSourceofFinance.PolicyResearchWorkingPaper,No.1592,World

  Bank.

  Samuel,C.(1996,c)InternalFinanceandInvestment.PolicyResearchWorkingPaper,No.1663,WorldBank.

  Samuel,C.(1996,d)StockMarketandInvestment:TheSignalingRoleoftheMarket.PolicyResearchWorking

  Paper,No,WorldBank.


中国证券行业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菁选5篇)(扩展4)

——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措施论文3篇

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措施论文1

  一、国企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1.国企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保守落后。有些国企为了顺应改革开放的潮流,开始意识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开始注重人力资源观念的转变,传统的人事管理逐渐被人力资源管理所代替,但实质上却名不副实,没有真正赋予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责,依然沿用传统的工作模式、管理方法、考核制度,单纯的去贯彻执行企业一成不变的规章制度,几年甚至十几年不变。企业管理观念陈旧,缺乏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吸引人才机制严重滞后,企业过分依赖人才管理,忽视人才能力提升,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管理人员在实施激励机制的过程中不能有效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对员工长期激励的措施不够,忽视了约束与激励相结合等等。西方国家很早以前就已经开始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研究,而我国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起步较晚,分析研究不够深刻,企业苦于没有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不知道怎么管理员工,因循守旧的工作作风依然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发挥。

  2.国企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不足。首先,一些国企管理者只关心企业经营利润,关心物质资本的积累,缺乏对人力资源及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另一些国企习惯员工的“稳定”、团队的“稳定”、政策制度的“稳定”,从意识上排斥新人新制度,害怕人才流动,并设置种种障碍以尽可能减少人才流失,这种管理结果必然引起员工的不满、不合作甚至反抗,其后果是使企业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其次,大多数国有企业依然觉得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单纯的人事管理活动,组织员工工作、员工工资分配、对员工的绩效考核。人力资源跟不上企业发展形势。尚未把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融合在一起、没有站在企业发展的高度来对待人力资源管理,只注重管理控制,不注重人才投入;只注重文凭,不注重能力;注重了能力,却又放松了责任。把劳动力当成商品,而不是人才资源,出现了人力资源管理认识的偏差,导致人力资源管理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再次,国企在制定长期计划,考核企业一个时期内的奋斗目标和责任完成情况或在公司召开的各种经济效益分析会时,很少提及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人力资源未能得到足够重视,意识与行动出现偏差,必将在实现企业奋斗目标和责任指标时显得后劲不足。

  3.国企对员工的教育培训重视不够。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并不重视员工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还没有把人才培养看成是知识经济时代最主要的基本建设。企业的人才培训还没有和员工的爱岗敬业、管理能力、创新精神以及自身价值等综合为一个整体去统筹考虑;还没有建立“时时培训”“事事培训”的观念。有的企业即使有一些培训,但培训内容的技术含量不高,也缺乏具体的要求,缺少实质内容,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培训往往走过场,并不注重实效,使员工渴望提升自身价值的理念难以实现。

  4.国企人力资源配备和薪酬分配不够合理。首先,大部分国企在人员任用上不够透明,仍然遵循领导提拔、论资排辈原则;任人唯亲现象十分严重,最终导致企业内部矛盾加大,实干人员减少,人才流失严重,个人与岗位之间不适应。其次,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短缺和人力资源的浪费并存,组织机构框架下的人员配备过剩与不足并存,岗位人才过多与过少并存,都是人力资源主观配置造成的后果。再次,任何形式的薪酬分配不均,都将会导致企业内部矛盾的加剧,增加了人员的不稳定性,容易使员工产生懈怠情绪,正如一个企业中优秀的员工需要鼓励和热情,“鱼龙混杂”分配管理模式容易导致人才的流失或不作为。

  二、发展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应措施

  1.培养国企人力资源管理意识。作为最早接触世界的现代企业在人才重于资本的当今社会,更应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意识,必须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充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把人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财富,在工作中充分考虑到员工的成长价值。使员工的能力得以充分的发挥,盘活企业内部现有人力资源,加强人才开发,提高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对人才的吸引力。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发展最终要依靠人才所创造的价值。所以,企业有了这种意识,才能谈得上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进行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以应对世界越来越严峻的市场变化。

  2.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教育。首先从员工进入企业的那一刻开始,就要接受企业的各种培训,如对新进员工进行规章制度的培训,业务水*培训,管理能力培训等多方面全方位的培训,员工在熟悉了企业的文化历史背景,了解所在企业生存发展状况,有了对企业的认识和归属感,企业才能在不久的将来实施和完成自身发展战略目标;其次要有计划和系统的培训,将教育培训与员工的考核、提升、晋级有机地结合起来,与员工个人职业生涯设计结合起来,来提高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实现企业发展与个人发展并存。对那些有发展潜力的员工进行培训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担负起企业更重要的工作。要把培训与业务考核、日常工作相结合,把培训与工作需要和个人能力结合起来,最终培训目的是完成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如航运企业更应该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对航海技术方面的培训,因为现代航海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员工的技术能力水*要跟得上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否则将直接影响着航运企业的生存发展状况。

  3.合理配备人力资源。企业要全面了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方面尽可能减少个人主观意见,不断优化人才选拔制度,通过岗位评估,岗位竞聘等手段,最大发挥岗位人才的作用。推进企业内部岗位流动,逐步优化人才配备。人力资源配备上应从团队合作角度和岗位特点分析出发,掌握每位员工的自身特长与工作能力,将适合的人员配备到适合的岗位,只有形成一种团队内部员工之间的和谐相处,岗位与员工之间相互适应的局面,才能减少因主观配置而出现队伍中的不稳定不和谐因素。如企业的经济效益不仅体现在利润上,还体现在人工成本的控制上,减少劳动力的消耗,控制人工成本的增长,就是提高经济效益。所以,科学配置人力资源,可以促使企业最小的劳动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成果。

  4.建立完善的薪酬管理机制。国企应逐步建立完善薪酬管理机制,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薪酬管理机制;建立以岗位、能力为主的工资体系,在坚持效率优先分配原则同时,也要兼顾公*公正的原则;加大绩效考核力度,将员工的工资分配直接和个人工作业绩挂钩。让工作懈怠懒散的员工产生危机感,让工作具有责任心的员工有成就感。才能达到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

  三、小结

  在当前全球及社会大环境下,企业要谋求自身的长期稳定的持续发展,必须依靠各种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如何在迅猛发展和充满竞争的社会里,去吸引、激发和留住优秀员工是当前企业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企业要想不断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就必然要很好地利用人力资源。其中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岗位分析、工作设计、人力资源规划、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和合理的激励制度以及加强员工的教育培养,关系到企业盈利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对推动企业不断加强管理、提高效率、增强核心竞争力,保持企业的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措施论文2

  一、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1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

  很多中小民营企业在招聘的过程当中,并不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而是一味地追求高学历的人才,然而高学历的人才却不一定适应企业当中相应岗位的需要,最终导致人才的能力与岗位需要存在一定的差距。如果缺乏对人力资源的足够重视,那么就难以建立起一个有竞争力的薪酬激励体系,最终使得人才大量流失。并且中小民营企业在进行员工招聘的时候,往往会采用内部推荐的方式,容易导致岗位招聘不合理。面试也是如今中小民营企业所采用的一种招聘方式,这种方式的招聘依赖于招聘人员对于应聘人员的印象,带有很强的主观随意性,对应聘者的实际能力缺乏真实的了解,最终将会给企业带来很大损失。

  1.2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

  很多中小民营企业的领导者认为,企业对员工的评估就是所谓的绩效考核,这种观念的存在使得领导者忽略了绩效沟通,也就无法建立起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这样一来,员工对公司的工作无法理解,绩效考核工作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有的企业在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的时候,往往将重点放在工作岗位的财务数据上,仅仅从员工所完成的工作情况方面判断员工的工作绩效,并且存在很多的定性判断,绩效考核也有较强的主观性,难以得到广大员工的认可和服从。另外,企业还缺乏必要的绩效沟通,很多民营企业的领导者认为没有必要告诉员工绩效考核结果,这样员工就不能了解到自己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也无法做出有针对性的改进。

  1.3薪酬管理体系不科学

  实践证明,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薪酬管理体系并不科学,大多数企业的管理者对于薪酬管理制度的制定缺乏全面的分析,仅仅依靠以往的经验来规划薪酬的标准。这种情况之下所制定的薪酬制度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和局限性,并且随着企业员工数量的不断增加和企业经营管理要求的"提升,这种薪酬管理体系显然是差强人意。很多民营企业的薪酬结构较为单一,对员工缺乏吸引力,难以满足员工的需求,造成一些人才出现跳槽的情况。此外,由于企业当中存在绩效考核工作流于形式的情况,员工的业绩并不能被真实地反映出来,绩效考核的结果与薪酬管理体系严重脱节,企业的薪酬体系不能激励员工更好地工作。

  二、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2.1完善中小企业的招聘体系

  首先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明确的招聘标准,招聘标准当中也要体现出企业的未来发展目标以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当然,人力资源招聘标准应当由企业当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各个管理部门的领导共同制定,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保证各个部门对于不同种类人才的需求。除此之外,招聘标准当中要针对招聘流程和人员能力要求做好详细规定。其次是要完善招聘程序,这里所说的程序主要表现在人员的初选工作方面。中小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招聘标准对参加应聘的人员进行初选工作,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将应聘人员的数量有效降低,进而减少招聘人才所需要的成本。在此基础之上可以进行录用考评工作,由于不同岗位人员的工作性质不同,所以所采用的考评方式也是不尽相同的,但万变不离其宗,主要就是考察应聘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最后要对招聘人员进行相关培训,由于招聘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招聘的效果,所以中小民营企业一定要对参与招聘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内容包括企业的招聘制度、招聘流程和各个岗位的要求。此外,也要针对招聘人员的工作技能进行培训,使其工作效率得到切实提高,进而选拔出一批真正能够帮助企业发展的优秀人才。

  2.2建立客观、公正的绩效考核体系

  由于所要考核的目标存在差异,考核内容和侧重点也不尽相同,需要在考核之前明确考核的宗旨,使其能够同时满足员工和企业的需要。譬如说我们要进行的是员工晋升的考核还是奖金发放的考核。只有考核的目标明确了,才能从根本上满足考核的有效性要求。在明确考核目标之后,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绩效考核标准,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绩效考核标准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考核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如果合理,就会促进考核工作的进行,也会给企业带来良性影响;反之,则会严重制约绩效考核工作的进行。所以说,考核标准的制定,一定要事先参考工作当中的相关数据,并且绩效考核要保证公*公正,它能够反映每一个员工的利益诉求,所以让员工参与绩效考核内容的制定也是极其必要的。当然,部门领导也要参与到绩效考核中来,部门领导不仅要考核员工的工作,还要做好自身的评价和反思。对于绩效结果要做到透明化,让企业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看到,并且还要配有相应的反馈机制和申诉机制,令每一个员工心悦诚服。另外,绩效考核要实现制度化和定期化,使绩效考核在执行的时候能够有章可循。每周期要进行一次考核,并且要保证这个过程连续不断,只有这样才能客观地发掘每一个员工的能力,并针对出现的问题作出及时的调整和完善,从而为后期的有效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2.3构建科学的绩效薪酬体系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建立一个灵活的薪酬体系是极其必要的,在薪酬体系的设计当中,要注意为员工提供切实的权益保障,这样做是为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挖掘其潜力和创造力,让所有员工都有一个共同的工作目标,并为此奋斗。如此看来,绩效机制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的效益,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员工实现个人价值。中小企业还要给人才的发展和成长创造出一个公*竞争的优良环境,让人才能够在此环境当中实现真正的机会均等和公*,企业内部要严格实行竞争上岗的模式。对于一些掌握较高层次专业技能并且有良好道德素养的人才,应当予以重用,鼓励其参与企业管理,让他们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得到提升。还要建立起一个互相尊重、开诚布公的工作环境,不断地启发并引导员工追求较高层次的职业目标和人生价值,积极投身于企业的建设。

  2.4建立合理的培训机制

  企业实际的生产经营状况始终是培训内容的立足点,在此基础上要考虑到企业员工的具体需求以及每一个岗位未来发展的需要。由于各个岗位的性质不同,员工的能力也存在差异,所以在培训的时候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具体来说,对于高层管理者的培训,其内容应该主要放在企业未来发展战略目标,以及如何提高决策质量和用人水*方面;对于中层管理者的培训,重点在于提高其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提升决策内容的执行效果;对于普通员工的培训,主要侧重点是任务的执行能力和专业技能。对于培训方式的选择,要考虑到企业目前的规模和未来的发展需求,培训方式有很多种,具体采用哪种也要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来定。值得一提的是,企业培训当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建立科学的培训评估体系,培训评估体系的建立既要考察实际培训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培训目标,又要对培训的全过程进行及时的监督控制,并建立一个科学的反馈机制,一旦发现培训过程当中出现偏差,就要及时作出调整和完善。

  三、结语

  总的来说,人力资源管理是中小民营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需要引起国家和企业领导者的重视。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要着重从细节着手,科学合理地梳理人力资源管理的流程,在法律法规的保障之下规范企业员工所享有的权利和需要履行的义务,从根本上将人力资源管理引入正规,并以此带动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中国证券行业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菁选5篇)(扩展5)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及优化策略分析论文3篇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及优化策略分析论文1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学习资料的查找变得比较便捷,这为学生的学习节省了不少的时间,改变了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但是初中生的语文作文成绩,并没有因为学习方式的改变而改善。经过调查研究,初中生的语文作文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在本文中,会针对学生的写作效果以及教学现状进行说明,然后根据这些不良的现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建议,希望能够帮助教师和初中生的教学效果提高一个层次。

  关键词:初中;作文;现状;策略

  语文写作一直都是学生和教师的难题,无论教师如何详细地讲解写作的步骤和方式,无论学生完成多少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的写作能力一直都无法真正地上升到另一个高度。但是由于语文写作在语文中占着很大的比例,所以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家长都在为学生的语文写作水*的提高而积极的想办法。不过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学生写作习惯和写作态度都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需要将这些问题和坏习惯改正过来,才能够实现写作能力的真正提高。

  一、初中生语文写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初中生对语文作文的写作存在着抵触情绪。

  当教师布置写作或者是上作文课的时候,学生都是一副不耐烦或者是苦不堪言的表情,因为学生是从心底抵触写作,不喜欢写作。初中生不喜欢写作,这样的学习态度就会严重影响学生对写作的学习和练习。这样在教师进行作文技巧和格式讲解的时候,学生就比较容易走神,注意力不集中,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本来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就容易注意力不集中,他们也不会在课下的时候主动去学习关于写作的知识,久而久之,初中生的写作能力不但没有提高,反而处在一个下降的状态里。

  2.写作的内容缺乏真材实料,没有真情流露。

  由于教师上课的时候没有好好地学习,下课的时候也没有主动地去观看与写作有关的资料和优秀的文章,导致初中生所写的作文就像是没有营养的白开水,无色无味,让读者看了,在感情上找不到共鸣,在文字上不能使人眼前一亮。总之,许多的初中生所写的作文就像是在用一些汉字简单地堆在一起,丝毫没有写作的构思或者是意境,所以这样的写作方式即使是日复一日的练习写作也不会有丝毫的进步。

  3.初中生缺乏良好的写作习惯。

  大家都知道,语文写作是一个需要思想的创造,它不仅仅是需要初中生能够写出一篇符合题目的作文,它更是要学生在这篇作文里面表达一些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所以学生一定要有自己写作的思路和框架。但是目前来看,初中生并没有在写作之前先构思的习惯,更没有列出提纲的习惯,这是不行的。因为初中生在写作这一方面,功底比较低,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初中生容易在写作的时候,写着写着就会发现自己不知道该怎样往下写了,在作文里也没有清晰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框架,给读者的感觉就是毫无思想的一篇作文。

  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忽视学生的自主写作。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练习写作的时候,一般都是给学生规定好题目以及立意,例如:教师让学生写关于李鸿章的爱国精神,又或者是曹操的枭雄本色等等。这些都是教师给学生强行规定的题目,根本就没有给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这对学生来说是比较苦恼的一件事,因为在学生的眼里,李鸿章未必就是爱国英雄,曹操未必就是枭雄,所以教师为学生规定了写作的方向,这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思想是没有好处的,反而在一定的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想,增加了学生对写作的抵触情绪,影响了学生写作水*的正常发挥。

  2.教师没有将阅读和写作很好地结合起来。

  教师除了在作文课上讲解写作知识之外,在*时的上课过程中,语文教师把重点放在课文的中心思想、字词、文学鉴赏等等方面,并没有在讲课的时候和学生一起学习这篇课文的写作手法、构思技巧等关于写作的内容。所以教师花费在讲解写作的时间比较少,而且教师在作文课上,也没有太多的时间陪着学生一起阅读优秀的范文,总是教学生自己阅读优秀的范文,然后自己领悟,这样学生根本就不会真正理解优秀作文的亮点在哪里,同样也不会学习到这样的技巧,所以学生的写作能力根本就不会提高,这样的教学方式也会影响学生对写作的态度,增加学生的抵触情绪。

  3.教师的批改态度有待提高。

  因为学生比较多,而且水*有限,所以批改初中生的作文对于教师来说无疑是一场精神上的折磨,所以导致许多教师只是安排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却不会去认真地批改。这样的教学态度就会导致学生的写作水*一直停滞不前,毫无进步。自己的作文没有得到教师的任何评价,就会打消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久而久之,学生也会用应付的态度去对待教师所安排的任务,就会导致抄袭的现象出现。这也是为什么抄袭现象那么严重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教师并没有认真地去批改他们的作文,所以才给了学生投机取巧的机会和想法。

  三、提高初中生写作能力的策略研究

  1.培养初中生写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众所周知的一句话,也是很好理解的一句话,即要想让初中生学好写作,就要培养出他们在写作方面的兴趣,有了兴趣就会有目标,有了目标就会出现动力。所以教师要利用一切手段和方式,培养学生在写作方面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会在这一方面脑洞大开,脑细胞活跃,想象力丰富,创造力也会明显上升。因为有了兴趣,人的大脑就会处在一个积极的状态之下,这个时候,人的大脑就会出现高速运转,突发灵感和想法,所以说培养和提高学生在写作方面的兴趣是十分有必要的。

  2.让学生的作品尽可能地得到认可。

  人都会有虚荣心,都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可和赞誉,所以要想学生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教师可以让学生的作品得到别人的认可。可以说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得到别人的关注,得到发表,这是“自我需求”的一种满足的表现,这是正常的,所以教师可以利用人的情感进行教学活动。

  3.教师要加强批改力度,提高学生的信心。

  教师要在学生完成写作任务之后,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眼光去批改学生的作文,要认真地为学生的作品批改,并记下真实的意见和建议,并且教师要注意用词要简单明了,要直抒胸臆,要让学生真真正正地了解教师意见和建议,而且教师也要多用一些鼓励和表扬的话语。例如,像“这篇作文写的不是很好”,或者“这篇作文写得很好”,像这种毫无意义的批语教师就不要用了,因为学生需要的是教师对作文的真实意见;像“第三段过渡段写得不错”,或者“题目起的十分的新颖,抓人眼球”,又或者“这里面的成语用的都十分的恰当到位”等,教师要批改到具体的地方,给学生明确的答案;像“总体来说,写得还不错”这样的批语教师也不要写了,可以写一些鼓励的话语,像“比上一次有进步,用词到位了”,或者“希望能够再接再厉,写作水*更上一层楼”,尽量用一些鼓舞人心的话语,来满足学生内心深处渴望教师的认可和赞扬的心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4.学生要培养写作的良好习惯。

  像初中生这样还处在一个需要教师引导,对语文写作不是很透彻的年级段,他们其实需要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因为良好的写作习惯会使学生的写作思路变得清晰,改变以往写作框架混乱的现象,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比如,先写出作文提纲,再写作文。因为初中生的语文写作水*还比较低,容易在写作的过程跑题,也就是写着写着就忘了该篇作文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或者是在写作的过程中,围绕着一个话题的篇幅较多,全篇作文的篇幅分布不均,这也会影响中心思想的表达。所以说初中生在写作的时候,可以在练习本上先列出一个简单的提纲,分别用一个简单的小标题表示出来,这样在写作的过程中,就可以知道自己这篇作文的笔墨主要集中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可以一笔带过,什么地方需要过渡句等等,有了提纲,这些问题都会一目了然,久而久之,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构思的框架就会自动地出现在脑海里,提高写作速度和水*。语文写作水*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因为写作教学的方式也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教师要注意研究语文作文写作教学的方式和策略,在这里提出了几条简单的建议,希望教师能够吸取建议,改善初中语文作文写作的教学效果。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及优化策略分析论文2

  我国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反应出了诸多问题,因此对于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通过进行科学合理化的改革,可以有效突破僵硬的传统教学模式,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给学生带来更大的视觉与感官体验,不断提高其学习兴趣。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诸多知识,因此对于语文课堂的教学改革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而言,必须发扬务实精神,对出现的教学问题认真予以解决,不可操之过急。

  一、简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

  (一)教学手段单一

  当前在大部分中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仍是借助黑板粉笔外加老师单一讲解的传统模式。这样一来,课堂教学就演变成了单一的语言知识灌输,而忽略了对作为主体的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运用语言的能力的培养,往往形成死记知识但不求甚解的状况。尤其是中学生处于身体和心理尚未成熟的特殊阶段,不能建立起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单调乏味的课堂教学难以长久保持学生注意力,进而对语文的学习兴致难以提高,这是语文课堂教学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教学内容乏味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其教学内容基本为散文诗词、记叙文、说明文等,由于内容乏味,缺乏对学生有效的吸引,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教科书作为唯一讲解和指导的教材,缺乏借助相关辅助性资料对深层知识进行理解和挖掘的能力。尤其是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统一的“划分段落逐一讲解”的模式,严重缺乏新意。

  (三)课堂教学过程缺乏有效互动

  有效的课堂互动可以使课堂气氛轻松愉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注重学生与课本间的互动,更要重视自身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顾名思义,“教学”体现的正是教与学的相互关系,两者缺一不可。由此可见,教师和学生同为教育的主体。在目前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沉闷,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进而不能正确对学生学习加以引导,这就直接导致师生关系淡薄。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优化、充实教学内容,增强语言艺术性

  鉴于各中学教学实际状况的差异性,这就要求学校选择教材时,应从本校实际学情出发,对教学进度与目标有清晰的认识,分阶段对学生进行教学要求与培养,进而科学合理地对教材加以利用,这是优化教学内容的重要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和知识接收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教学过程循序渐进,注重难易结合,突出重点。这就要求教师对板书合理进行设置,适当留白和设置悬念,给学生留以思考和探讨的空间。例如在讲解朱自清《背影》一文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自己父亲的背影展开联想,通过对文章主题思想的正确把握以及学生独立且深层的思考,进而使学生对父爱的认知得以升华。此外,增强语言的艺术性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而此艺术性的有效发挥也依赖于教师的语言功底,不但普通话标准,而且对语言能进行熟练驾驭,使学生在轻松幽默的课堂氛围中学到更多知识。

  (二)丰富教学手段,辅以多媒体设备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于语文课堂的教学而言,也应该不断对教学手段加以丰富和完善,可利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设施或资源,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可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极大地*教师双手固定于黑板的局限性,有更多精力去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反应,通过播放音视频、图片等辅助教学手段给学生以强烈有效的视觉与感官体验,尤其和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和事件,能够成功地吸引其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多媒体教学既合理穿*课堂趣味性,又引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思考与探讨,多媒体是现代化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设备。

  (三)创新课堂内容,增加课堂互动

  教师在课堂授课前,应根据教授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导入,引导学生进入教学内容的情境中。其中涉及到的相关导入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在学习《黄山记》一文时,教师可大量导入黄山相关图片,让学生有身临其境到黄山旅游的体验,以此为契机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进而使学生以良好的学习状态进入课文内容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适当穿插小游戏、活动等,提高课堂互动氛围,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总之,教师要对课堂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并加以创新,增加与学生课堂互动,最大化地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效果。

  结语:

  对于当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而言,鉴于教学实践中反应出的诸多问题,教学改革要勇于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对于教学新内容与手段要敢于尝试并积极加以完善,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更加精准地导入教学情境,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互动性,真正做到教与学的共同提高。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及优化策略分析论文3

  摘要:新课程改革针对语文学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语文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初中语文正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或会自主探究、积极进行自我意识的表达的阶段,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时期。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完成思考与合作探究,并加强语文学科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逐步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落实教学目标,提升初中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有效性;策略

  语文学科对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确立,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提供给学生更为充实、高效的课堂。因此需要语文教育工作者对如何提升教学有效性进行研究,力求提供给学生更为完美的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有所收获,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一定的有益帮助。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生处于成长发育阶段,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来说都不够成熟,特别是自制力相对缺乏。因此,教师首先需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保证学生能够以更好的精神状态完成语文学习。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就课前导入环节来说,教师可以将导入形式多样化,综合使用提问、讲故事、播放音频视频、课前讨论等形式导入新课,让学生在课程开始阶段就体会到新鲜感。在授课阶段,教师可以将传统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问答模式,转变成学生提问、教师回答或学生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从而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提出自己感兴趣或者真正有疑惑的问题。课时充裕时,教师还可以针对教材中的某一部分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这样通过多种手段,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科的丰富性、多变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新闻两则》一课,相对其他课文来说较为乏味,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近期发生的娱乐、体育等新闻作为导入,向学生讲解与新闻相关的文体知识。当学生对新闻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再让学生主动分析课本上的两篇新闻的结构、内容以及语言特色。还可以让学生向大家复述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拉近本节课程与学生的距离。这样学生对课程的兴趣程度提升,就能够更加积极地配合教师完成教学,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二、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初中生学习语文,需要注重培养其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当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深入的思考与探究,更为深入、扎实的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思考研究,就需要教师注重在课堂上提出一些有价值的、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保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要求教师深入研究教材,能够抓准教材的重难点提出问题。同时要掌握本班学生的语文水*,提出学生能够在思考之后给出合理答案的问题。特别要注意学生在回答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其思维模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问题,给出合理的答案。并且鼓励学生可以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表达出独特的见解,注重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根据教材内容,教师还可以选取一些课程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来完成学习,让每位学生体会到语文学科是十分感性的、人文的、包罗万象的,并能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收获。教师还需要注意在引导学生完成思考与探究之后,要针对学生的表现及时作出合理的总结,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教材内容,并能够将所学内容整合成系统的知识体系。特别需要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思考与探究的形式,逐渐提升自主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例如《石壕吏》这篇课文,由于是一首叙事诗,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不大,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组对其展开讨论,明确其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特别是该篇课文的语言描写十分传神,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还原当时的场景。这样学生就可以在互助探究过程中发现更多被自己忽略的细节问题,更深入、系统的理解本篇课文。同时,这种形式可以给学生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更为顺利地落实教学目标。可以说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与探究,能够让课堂教学更为丰富,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三、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加强语文学科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能够拉近学生与语文学科的距离,同时也给了学生更多利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机会,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教师可以从课堂教学提出的问题入手,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例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家乡的冬天是什么样的,与济南的冬天进行比较。也可以鼓励到过济南的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济南的自然风光。这样需要学生回答的问题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真正体验过的,保证了学生有话可说,也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是来源于生活的。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可以更为准确的理解文章的内涵,与作者达到共鸣,落实教学目标。还可以从课后作业环节入手,将传统的背诵、默写、写作等作业形式变得多样化,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锻炼与提升。例如《看云识天气》一课,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真正观察云彩,并大致持续一个月的时间,感受云彩的变化与天气的关系,完成调查报告。还可以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到农村去实地考察,询问农民云彩与气象变化的联系。这样在实践中获得的知识会比课本所教授的更为丰富,拉近学生与语文的距离,将课堂所学内容在实践中加以检验,提高教学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进行独立思考与互助探究,加强与文学课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能够逐渐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落实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其语文素养,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磊,刘芳.探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11,12:120-121.

  [2]刘子杰.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4,16:32-33.

  [3]李碧金.关于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15,31:34.


中国证券行业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菁选5篇)(扩展6)

——谈谈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菁选2篇)

谈谈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1

  摘要:

  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工作发展,本文简要分析了现阶段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同时提出了几点英语教学的改进措施,希望能够给予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对策

  近几年来,我国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工作一直存在着英语教学目标不够明确、缺乏实用性英语课程设置等教学问题,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工作的发展,现将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详细研究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方法从而改善高职英语教学现状。

  一、现存问题

  1、英语教学目标缺乏高职院校应有的特色

  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大纲对于累积语言基础知识工作上太过重视,从而导致对学生英语实际运用与现实交流等方面培养,受到了严重的忽视。另外虽然有些英语教学计划在一定程度上会偏向于实用教育,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往往存在功利性太强的现象发生,进而走入对于学生人格塑造与思维能力拓展等方面容易被忽略的教学误区。除此之外,我国高职院校现阶段英语教学水*良莠不齐、很多高职英语教学在教学计划方面存在目的性弱的现象,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与模式以及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都是完全仿照本科院校进行实施的,如此一来,便不能够使得高职英语适合学生个体的实际发展情况,更加使得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失去应有的办学特色。

  2、缺乏实用性英语课程设置

  现阶段,我国很多的高职院校在英语课程设置方面往往都是集中于听说读写等综合英语方面,然而实际情况却常常是更加侧重于英语的读与写方面教学,而严重忽视了听、说等方面的英语教学,并且高职院校在进行英语教学的时候往往会忽略了教学实用性,关系着学生日后就业发展的类似商务英语、营销英语以及旅游英语等应用性英语课程往往相对较少,或是直接被忽略;另外,在教材内容方面,更多的是为了能够促进学生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专业英语教材,对于情节性与趣味性过分强调,反而导致英语教材应有的职业性和应用性因素严重缺乏,并不能够很好地满足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与提后就业发展需要。

  近几年来,虽然有些院校已经开始了“实用英语”教学,但其使用的英语教材对于实用性的体现却仅仅停留于增加几篇说明文或是增加了写日常情境对话又或是英语应用文写作等方面,并没能够从根本上转向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能力方面的培养,并且教材内容在更新方面较为缓慢,很难满足我国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水*的基本需求。

  二、改进策略

  1、制定符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的教学目标

  对于高职院校在教学资源、高职学生实际水*及其未来职业方向和社会发展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虑,高职院校在英语教学方面便更加应该明确遵循《高职英语教学要求》制定出切合实际情况的具有一定差异性与阶段性的英语教学目标。坚持学生就业为英语教学向导,并且以英语语言的实际应用为英语教学目标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的基础掌握与实际应用,培养其专业目标英语使用能力。

  高职英语教学应该将重心放在英语语言的专业应用方面,并且将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提高放在教学工作的首要位置。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英语基本技能的前提下,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数理能力与未来职业应用能力,其中包括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阅读英语材料或是初步翻译英文材料的能力;另外,还应该注意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强调英语应用能力的综合提高与发展,并且为进一步实现学生英语职业素养的有效提高埋下坚实基础。

  2、明确学生职业发展需求,更新教学内容

  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情况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进行高职英语教学的时候,便应该更加注重学生职场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并且突出英语实践性,以学生职业发展需求为教学目标,构建英语课程体系并且更新英语教学内容。为此,高职英语教学应该将专业英语与基础英语教学进行有机结合,综合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储备、英语应用技能培养等方面。在第四学期开始便及时向学生开设满足职业发展特色要求的英语专业课程,将与学生就业切实相关的英语明确纳入其中,开设商务英语、营销英语、旅游英语以及文秘英语等与职业发展相关的英语课程,以供高职学生结合自身的职业发展需求进行选修。综合必修英语课程与选英语修课程,并增加英语写作、礼仪英语、英美文学以及第二外语等拓展课程的开设,从而更好地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种类需求。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高职院校还可以结合本校的实际教学情况,组织专业的英语教学团队,为学生编写出适合本校学生实际需求的专业英语配套教材,从而使得英语教材更加能够满足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

  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取舍,灵活运用英语教材,如《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中存在八个单元的教材内容在课文选题方面都是有关文化教育渗透的,这便影响了教材内容的实用性,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便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具有实用性的教学内容,从而弥补教材中的对于英语实用性方面的欠缺,更好的利用英语教材,实现对高职学生实用性英语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篇文章首先针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接着结合其教学现状研究并提出了几点相应的改进策略,希望能够对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工作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谌琪.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刍议[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2,08:104-105.

  [2]吴海彬.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3,04:43-44.

  [3]丁培龙.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09:92-94.

谈谈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2

  一、英语课堂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水*较低

  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复杂,其中包括通过普通高考招收的学生、单独招生的学生、三校生和委培生等。从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课堂管理策略研究邵燕妮(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辽宁丹东118008)摘要:高职英语教学更注重实践性,教学任务比较繁重。若想完成教学目标,取得高效的教学成果,就必须要有科学有效的英语课堂管理策略。本文分析了英语教学中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措施,旨在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教学管理质量。关键词:英语教学课堂管理管理策略图1可以看出,高等学校招生学生的高考分数线呈现明显的`下滑趋势,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虽然也有个别英语水*较高的同学,但是多数同学仍存在着英语基础较差、词汇量不足、阅读方法不当、听说能力极其薄弱等问题。这些无不为教学活动的进行、教学方案的实施和教学目标的完成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内部动力不足

  从20世纪30年代至今,学习动机理论经过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托尔曼的期望理论、归因动机理论、代默里等人的成就动机理论等不同学派的发展,已具备很强的指导意义。尽管它们存在一些分歧,但各种研究和实验都发现内部动机是学习行为的主要动力。笔者对大一新入校的学生做了一个关于英语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参与者为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2014级建筑类专业335名学生。目的在于发现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动机走向。本问卷发放问卷335份,回收问卷323份。问卷包括13个问题,参与者要求认真阅读每个问题,并选出一个选项来表示自己的认同程度:非常对、比较对、对、不对、完全不对,依次用5分到1分来表示他们的选择。从表1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外部动机的认可程度明显高于外部动机,在内部动机中,学生的兴趣动机*均分仅为2.8分,这说明学生对于英语学习没有浓厚兴趣。

  (三)高职英语教师的课堂管理经验不足

  课堂管理经验对教师的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课堂管理经验丰富的教师可以更好地驾驭课堂教学;而课堂管理经验不足的教师,即便具备很强的专业素养,也很难做到掌控全局、因材施教,甚至难以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同时,高职院校招生的教师有很多是大学刚刚毕业的学生,他们长期扮演的是学生的角色,对于课堂管理认识不足并缺乏课堂经验。

  (四)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工作繁重、教学方法不当

  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学生人数的增加,师资队伍无法完成现有的英语教学任务。在普通高职院校中,特别是在开设有英语专业的高职院校中,英语教师既要担任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工作,又要担任非英语专业的基础英语课程的教学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没有精力研究教法。因此,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沿袭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机械的扮演者知识的传授者。这些都直接导致了教学与现实的脱离,学生辛苦所学的知识在工作中根本使用不上或使用率极低。另外,在教学中还存在着班级人数过多的问题,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班级人数少的在30名左右,多的甚至到达50名。这一点严重影响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因为语言学习更适合小班型,这样教师和每位同学的交流时间将增加,教师能更深入地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从而实现个性化教学。

  二、课堂管理的对策

  (一)帮助学生端正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人学习的内部动因,是影响学习效果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有了知识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高职英语教师应努力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分解学习难度,树立学习信心,端正学习动机。教师应该多多与学生交流,鼓励学生,让学生明白他们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差,而是完全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教师应尽量选择可以利用激发积极情绪体验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二)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学生自我管理策略的高低对学习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文秋芳在“管理策略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一文中,提到了三类管理策略,它们是计划策略、评价策略和错误监控策略。通过研究得出结论,高分者比低分者能够更好地使用这三类策略。因此,教师必须帮助树立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增强自我管理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增强教师的综合素质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现高质量教育的重要保证。首先,高职英语教师应充分了解高职教育的特殊性。教师应该清楚地知道,虽然高职教育的学生处在高考应试分流制度的末端,但高职教育不是差生教育,高职学生也不是失败者。学生来到了学校,教师就要充分的尊重他们,认真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要心存偏见。要努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燃起他们的热情,帮助他们立长远、打基础。其次,高职英语教师在丰富教学知识的同时,更应该设法提高教学技能,灵活掌握多种教学方法。正所谓“教学有法”,教师的教学必须做到有“法”可依,这里所说的“法”指的是教学方法。因为,一堂好课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和恰当的教学方法。然而“教无定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的使用不应过于教条,因为没有一种教学方法可以适用于所有学生。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和学生的反馈及时巧妙的调整教学方法,真正地做到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多样性。再次,高职英语教师在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同时,应该努力研究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并综合的利用这些知识来为学生、为教学服务。

  (四)提升课堂管理水*

  教师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起主导性的作用,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课堂的管理者和操控者。首选,教师应该积极认真的组织课堂。教师的热情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情绪,使得他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并主动配合教学,积极参加教学活动。其次,教师应该努力创造和谐、民主、*等的课堂氛围。从而,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充分的信任教师,并在这种氛围中充分感受知识的魅力。最后,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艺术。课堂管理对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它既是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门教学艺术。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只要我们秉承以生为本的态度,勇于学习、善于钻研、不惧挑战,就一定能够构建出一个生机、活泼、有序、高效的新型课堂。


中国证券行业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菁选5篇)(扩展7)

——中国酒店管理行业现状

中国酒店管理行业现状1

  (1) 国内教育不能满足酒店行业发展的需要

  每年,全国有数以百万计的大学毕业生为找不到工作而发愁,他们认为职场已经饱和,可是纵观全球,高级酒店管理人才却一直紧绷,据国家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中国酒店管理职位空缺接近400万。

  国内很多大学都开设了酒店管理学院和专业,为何国内专业对口的毕业生不能满足酒店管理的职位空缺呢?显然,原因不外乎是国内的酒店管理教育不能满足行业需要。国内大学的授课方式基本上都是单纯的理论教育,纸上谈兵。然而,酒店管理是一个专业性高,讲求实战经验的行业,国内的授课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缺乏实践性。另外,酒店管理需要接触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从业者需要具备国际视野,对外语能力的要求也很高,而国内的教育模式很难为学生提供多文化的学习环境。

  (2) 拨开酒店管理的云雾

  “酒店管理是伺候人的工作”晕轮效应让不少人对酒店管理产生误解。其实,我们常常看到的服务员、接待员、房务人员等属于酒店的运作部分职务,负责酒店操作层面的工作,即便是非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通过培训都可以胜任,完全不需要聘请从海外归来的酒店管理毕业生。人们看不到的酒店的后台行政部分,才是酒店的`强大支柱,这些职务不仅要求从业者熟悉服务标准、服务流程,还要有组织管理能力、经营能力、实操经验。这些酒店行政部的职务,才是海外酒店

  管理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此外,负责制定酒店发展方针和营销计划的销售及市场营销部、策划酒店大型活动及接待的宴会部,构建及维护酒店与客户、公众之间良好关系的市场沟通和公关部等部门,都是酒店强大的后台部分。Croal于2005年从HIM瑞士蒙特勒酒店管理学院毕业,现在担任上海外滩半岛酒店的人力资源高级顾问。据Coral作为HR的经验,她认为拥有瑞士留学经验的人才能胜任国际星级酒店的HR工作,国内相关专业的学生大部分从事的是前台工作。

  (3) 酒店行业需要的人才的特质

  从行业特征方面来看,酒店业欢迎那些专业度高,综合能力强的中高级管理人才。瑞士SEG瑞士酒店管理旅游学院集团中国办事处行政总监奚吉伟先生表示,那些外语能力强、具备国际视野、接受过专业培训、有实战经验的人才尤其受到国际星级酒店的青睐。而且,酒店业绝对不是一个“吃青春饭”的行业,因为随着工作资历的增加,与人打交道经验不断积累,处事能力越来越强,工作地位会稳步上升。


中国证券行业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菁选5篇)(扩展8)

——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分析师胜任能力考纲

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分析师胜任能力考纲1

  第一章 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监管

  第一节 资格管理

  了解证券分析师执业资格的取得方式;熟悉证券分析师的监管、自律管理和机构管理;了解证券分析师后续职业培训的要求。

  第二节 主要职责

  熟悉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及证券分析师在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中应履行的职责。

  第三节 工作规程

  掌握证券投资咨询业务分类;掌握证券研究报告的分类;掌握证券研究报告的基本要素、组织结构和撰写要求;熟悉证券研究报告对象覆盖的要求;熟悉证券研究报告信息收集的要求;熟悉对上市公司调研活动管理的规范要求;熟悉证券研究报告制作的要求;掌握证券研究报告的质量控制要求;熟悉证券研究报告的合规审查要求;熟悉发布研究报告的业务管理制度;熟悉证券研究报告的销售服务要求;掌握业务主体的主要职责、业务流程管理与合规管理。

  第四节 执业规范

  掌握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的相关法规;掌握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及其人员从事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相关规定的法律后果、监管措施及法律责任。


中国证券行业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菁选5篇)(扩展9)

——开发区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形势分析调研报告

开发区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形势分析调研报告1

  一、xx开发区产业发展现状

  xx开发区是我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自成立以来,始终按照区委区*提出的构筑外向型经济新格局的总体要求,坚持“高水*是财富,低水*是包袱”的招商思想,找准主导产业定位,突出产业招商,在十几年间迅速发展壮大。

  目前,xx开发区已经形成以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汽车配套、生物医药为主体的产业群体。截至“十五”期末,xx开发区已经引进电子信息类企业达xx家,此类企业投资累计达到xx亿美元,占到开发区引资总额的72,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电子信息产业链条,代表企业有x/:请记住我站域名/x、xx等,形成了芯片制造封装、电子元器件、手机配套、消费类电子产品等四大行业,成为xx市投资规模最大、资金密度和技术含量最高、产业链最完备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汽车配套产业投资累计达到xx亿美元,代表企业有xx、xx等,是目前xx市最主要的汽车配套产业基地之一;生物医药产业投资达到xx亿美元,代表企业有xx、xx等,成为我区新兴的支柱产业。

  二、xx开发区发展面临的形势

  未来几年,对xx开发区发展来说,既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又存在着严峻的挑战。

  从国内外大环境看,国际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为开发区更快更好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大环境。在国际资本转移上,以信息产业为代表、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新一轮产业转移浪潮正在蓬勃兴起,微电子产业和汽车制造业成为转移的主流,并呈现出制造、研发和服务一体化转移的态势。*加入WTO后,经济稳定增长趋势将更加巩固,正在逐步全面地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和发展潮流中,开发区作为《*入世议定书》中规定的特殊经济区,在我国的整体开放格局中将继续存在并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开发区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新的制约因素和问题,主要是产业链条还不尽完善,尤其主导产业的影响力和带动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投资环境还待进一步改善,尤其是软环境方面,在服务意识、社会治安等方面还有不少不到位的地方;国家对土地、信贷等采取宏观调控导致土地资源短缺和资金到位减缓,开发区二、三产业发展还不*衡,这些问题将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对我区产业招商和发展会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三、xx开发区产业发展建议

  未来几年,面对国际国内招商引资新形势,xx开发区应紧紧抓住历史性发展机遇,加快推进xx开发区的发展,要在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打造国际一流工业园区的同时,充分发挥软硬件投资环境俱佳和主导产业集聚等优势,继续实施产业招商、载体招商和以商招商等措施,凸现xx开发区在全区经济发展中的龙头作用。

  1、加强主导产业宣传力度,突出产业招商

  紧扣产业发展的主线,积极对接国际资本向*转移的新动向,紧紧把握世界经济新一轮结构调整和世界五百强等外资企业在我国寻求第二市场的机遇,在新一轮招商引资竞争中抢占先机。进一步围绕电子信息、汽车配套、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以产业为纽带,以配套促集聚,做好产业链的延伸和重点产业技术水*升级,形成电子为主体、汽车配套、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链的重要产业基地。锁定具体的招商区域,集中力量强化对美国、韩国、台湾电子信息产业,日本的汽车配套、生物医药业加大力度招商引资,努力打造比较完备的产业集群。

  2、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环境是形象,是财富。完善的投资环境是吸引外资企业投资的基础条件。xx开发区要在现有的基础上逐步打造中央商务区(CBD),大力发展服务业,进一步提升开发区的档次和水*;加强配套商务服务区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物业管理,同时加强工业园区的治安管理,有效防止盗窃等案件的发生。

  各*部门应提高行政综合服务功能,延伸服务内容,诚信服务外商,经常深入企业,积极主动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提高*效能,提高服务水*。对主导产业大项目、成立项目服务小组,开展全程式服务,真正做到公开、公正、便民、高效;加强涉外人员的法律、法规教育和相关业务培训,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完善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的执法监督机制,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健康发展。

  3、发挥“以商引商、以情招商”的示范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已开业的和已落户的老企业对选址准备投资的企业本身就是一种示范。要把积聚的产业、企业看作招商工作的优秀资源,一方面大力宣传我区业已形成的产业优势和已投资企业的经营业绩,以此示范,消除外商的戒备心理,增强信任度;另一方面通过对入区企业的优质服务,让企业以现身说法的形式验证本企业的成功典范,说服新客商。采取“以商招商、以情招商”的示范方式招商,是发挥产业链作用,提高招商成效的一大捷径。


中国证券行业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菁选5篇)(扩展10)

——护士继续教育现状及需求分析论文

护士继续教育现状及需求分析论文1

  摘要:目的继续护理教育是体现护理专业特色,保持护理从业人员知识与技能储备的重要途径。强制性的继续护理教育为护理工作的展开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以了解当前继续护理教育的效果,发现继续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相应对策。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北京市10所医院,对150名护士以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展开调查。结果护士对于目前的继续教育现状比较满意,能够理解继续教育对临床工作的意义,但目前的继续教育也存在着内容陈旧,形式单一等问题。结论护理继续教育应探索更适合临床护理实践的个性化课程设计,医院管理者应积极支持护士接受继续教育,并通过弹性安排工作时间,提供相关信息等方式切实保证护士参与继续教育。

  关键词:护士;继续护理教育;职业素养

  继续教育对于保持护理职业专业性,使护士紧跟医疗技术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970年,美国护理协会对护理继续教育就有了明确的定义:“有计划,有组织地为提高注册护士在护理实践、教育、管理、科研等方面的能力,增进他们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工作方法而安排的学习过程,最终的目的是为改善公众健康”1。此后,随着护理继续教育的发展,一系列针对这一名词的定义也随之出现2。本文引用杨顺秋3等人的定义“继续护理教育(ContinuingNursingEduca-tion)是继规范化专业培训后,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身教育。目前,同我国一样,在很多国家,继续教育是以强制性的形式在所有注册护士中推广4-6,注册护士每年必须按规定累计继续教育学分。1997年,原*颁布了《继续护理教育暂行办法》,对继续教育的目的,方法,形式,学分数等内容进行了明确的规定。继续护理教育对于临床护理实践的促进作用是不容质疑的7-9。早在1991年,Waddell等人10就对继续教育与护理服务质量的关系运用系统综述的形式予以阐述。同时,研究学者也提出了一系列制约护理教育发展的因素,比如:护士缺乏继续教育项目开展的信息;由于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合理,使得护士缺少参加继续教育项目的机会,此外,在职学习不能得到来自医院管理者的支持,教育内容陈旧,不符合临床工作实际等等都是阻碍护理继续教育开展的因素11。本文针对继续教育发展的问题展开调研,了解护士对于继续教育的态度及认知程度,分析促进及制约继续教育发展的因素,为科学、系统地开展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提供依据。

  1资料和方法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探讨临床护理人员对继续教育的态度及感受,对促进剂制约继续教育的相关因素给予分析。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针对北京地区的各级医院从事临床工作的护理人员。从北京八个城区中,各随机抽取1~2个作为研究医院。最后共有10家医院被选中。在2012年7—8月间,在所选中医院,在根据每家医院所包含的科室进行抽样。结构是有四个内科病房,四个外科病房,一个妇产科病房,一个中医病房被选中。纳入标准:①持有护士资格证书;②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年以上;排除标准:①由于身体或工作原因不再工作岗位;②虽然是注册护士,但是长期从事非护理工作。

  1.2研究方法

  1.2.1研究工具根据北京地区针对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的相关规定并检索继续教育相关文献,对于以往问卷中出现语义模糊的条目给予改进,并最终确定问卷内容。最终的问卷经过由6人组成的专家团队(包含临床护理及护理教学)进行审阅,对有分歧的问题给予改进。问卷设计完成后,在一个包含30名注册护士的群体中进行预实验,计算内容效度为:0.83,Gronbach系数为0.96。并且在预实验的基础上,对问卷内容又进行了微调。调查问卷共包含30个问题,5个组成部分:①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工作年限,学历;②护士对继续教育效果的感受;③护士对继续教育课程内容的感觉;④护士对健康教育促进剂制约因素的想法;⑤护士对于继续教育的期望。1.2.2调查方法调查由所在医院经过培训的护士统一讲解说明,问卷当场发放并回收,共发放问卷155份,回收150份,有效回收率96.8%。1.2.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描述。

  1.3伦理问题

  每一位被访者充分了解研究目的方法,及研究结果的公布形式,在征得研究对象同意的基础上,发放调查问卷。整个研究过程及调查问卷内容经过各医院伦理委员会或护理部审核。

  2结果

  2.1一般资料

  见表1,研究对象主要的年龄分布为31~40岁之间,主要为已婚的女性,主要的工作年限是10~25年。

  2.2继续教育的认知(见表2)

  被访者普遍认为继续教育对于指导临床工作具有一定的益处,也有16.7%的被访者(主要是工作年限在9年以下的)认为他们已经掌握了足够的临床护理知识,因此,继续教育的效果不明显。95%的被访者认为继续教育对于降低护士离职具有重要作用。

  2.3护士对于继续教育内容的评价

  表3是被访者对于继续教育课程内容设置的评价,其中在护理理论、循证护理理论、护患关系及护理教育、科研方面,绝大多数护士认为内容不够全面。特别是患者安全问题,有75%的被访者认为所接收的继续教育课程不包含有关患者安全的问题。

  2.4护士对于继续教育制约及促进因素的分析

  表4可知,对于继续教育主要的促进因素是提升护理知识及护理操作技能的需要,而主要的制约因素是时间的限制及缺少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

  2.5护士对于继续教育的期望

  表5列举了被访者理想的健康教育项目,36%以上的被访者选出了最受欢迎的五种健康教育形式(短息培训、专题讲座、护理查房、座谈及个案分析)。大多数被访者希望继续教育持续时间少于五天,并且每次持续时间1~2h。简言之,相比较全日制的继续教育课程,护士更倾向于短时的,时间跨度少于5天的课程安排。而不是每次集中授课,但授课的时间间隔较长的形式。在教学效果评价方面,有45.3%以上的被访者认为,最好的评价形式是个案讨论分析,或者由主管部门(如护理部)统一测评。

  3讨论

  3.1护士对继续教育态度积极

  早在1996年,我国将强制性继续教育引入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并以《办法》的形式将继续教育的内容,范围,时间进行严格的规定。从那时起,强制性继续教育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意义就倍受关注。有观点称强制性继续教育可能导致护理人员为了学分而学习12。但是,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相比较学分,更多的参与者(66%)注重继续教育对于专业知识的拓展及临床工作技能的提高。分析其原因,可能由于继续教育在我国开展已经有一段时间,所以,越来越多的参加者开始意识到教育内容本身对于自身工作的效果,因此,以往研究13,14中出现的为了学分而学习的现象在逐渐减少。同时,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于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其中包括对护理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的要求。在很多时候,护理队伍僵化的知识结构及对新技术的不了解严重制约了医院管理的`进程15。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大多数的被访者都认可继续教育的重要意义。89%的被访者能够按照规定完成相应的继续教育学分。因此,护理继续教育在护士队伍中已经取得了较高的认可度。

  3.2继续教育推广的促进及制约因素

  本次研究提示了对于继续护理教育最重要的五个促进因素,分别是:增进护理专业知识,提高护理操作技能,维持护理职业资质,提高学术及科研水*。在本次研究中,有如此高比例的护理人员重视护理专业知识及科研学术水*的提高,有可能是因为被访者的职称偏低,87.3%以上为初级职称,并且绝大多数(82.7%)的初始学历为大专以下,因此,他们对于专业知识有更高的需求。这一结果也得到了文献的证实,虽然,护理人员的教育背景在近年来有大幅度的提高,但是仍然有大量的护理从业者对于学历水*的提高有迫切的需求16。2011年开展的一项研究中显示,我国临床护士的初始学历仍然以中专学历为主17.综上,从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拓展继续护理教育应该是目前护理教育者及管理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本次研究中,学习时间缺乏被认为是制约继续护理教育的重要因素,这与以往的很多研究结果一致18,19.这一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反映了我国护理人力资源配备不足的现状20,由于人力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导致了护士工作时间的僵化,同时,护理管理者对于继续教育不够支持,本次研究,有12.6%的被访者明确表示,医院管理者的不支持是不能参加继续教育的重要原因。因此,除了社会需求等外因的作用,管理者及家属的支持也是促成继续护理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3.3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

  尽管目前的继续教育课程对于提高护士的工作能力具有明确的促进作用。但是有学者指出,以获得继续教育学分为目的的课程设置会使学习内容局限21,例如,在本次研究中多数(78%)的被访者认为只有临床护理技术这一项教学内容比较全面,而其他的与临床工作密切相关的知识,如护患沟通、护理教育,特别是患者安全问题在继续教育中涉及的内容非常少。更加弹性的、按照临床护理工作需要、以提升护理综合工作能力为目的的继续教育课程应该是今后护理继续教育的重点内容。此外,很多继续教育授课方式沿袭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使学习者成为教学的被动接受者,不能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有时,护理人员还需要为继续教育支付培训费用22,这些都导致了护士对于继续教育存在消极情绪。因此,更灵活性的教学形式,如:护理查房、个案分析等等,可以填补现阶段教育形式的单一性,护理管理者也应该通过与培训机构合作探索高效的、价格低廉的继续教育项目。另一方面,很多参与者反应继续教育的内容缺乏连贯性,并且很多内容是重复的,不能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需求。这主要是由于目前继续教育项目是由各医院自行组织,或者各教学,培训单位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进行,并同时面向各种工作背景的护理工作者。由于参与护士工作年限的不同,所在科室的不同,同样的教学内容当然无法满足每一位学习者的需求。

  3.4继续教育项目今后的发展方向

  当问及最理想的继续教育形式时,大多数的被访者认为短期培训(60%)、专题讲座(56.6%)是两种最理想的授课形式。学习时间最好安排在5天之内,并且以每天1~2h为最佳。同时,在本次研究中,有30%的被访者提到了在线学习作为继续教育的教学形式之一。以往的研究提示远程教育可以为护理继续教育提供一条可发展的道路23,特别是针对偏远地区的护理人员,远程教育往往具有独到的优势。对于处于信息不发达地区的护理人员,他们不太可能在满负荷的工作时间之余抽出相对独立的时间进行继续教育的学习,尤其是考虑到大量、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在来回的路程上。在这种情况下,远程教育提供了优质的备选条件。Karaman等人的研究就指出24,远程护理教育有时可以起到和面对面教学同样的教学效果。当然,需要注意的是,远程教育,特别是远程教育建立之初,需要很多用于网络及基础设置的建设,及网络管理人员的培训。

  3.5对今后研究的提示

  除了研究本身的成果外,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研究者还发现,参加继续教育只能对护士自身的知识能力具有提高作用,但这种提高是否能体现在护理服务水*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在继续教育课程结束后,进一步对于学习的追踪及指导对于服务水*的提升有更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发现这种对于继续教育效果持续的监测和评估在具体工作中是非常罕见的。对于继续教育效果的评测也缺乏完整的,统一的尺度25。本次研究因此提示,教学质量控制体系的形成及评价标准的制定对于继续护理教育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推荐访问:中国证券 现状及 前景分析 中国证券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菁选五篇 中国证券行业的现状及前景分析1 中国证券行业的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