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加强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几点思考(完整),供大家参考。
关于加强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建设和发展的基石。当前,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加快和人口大量聚集,各种社会矛盾纠纷日益凸显,进一步加大了城市社会治理的难度。为此,转变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思路,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组织和居民群众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作用,提高城市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显得尤为重要。结合笔者所在的街道工作实践,在前期充分调研、认真思索和交流探讨的基础上,现就做好新形势下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当前现状
XX街道辖区面积3.24平方公里,占整个XX区所辖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是XX区地域最大、人口较多、社会资源较丰富的街道。街道常住人口71080人、户籍人口67670万人,下辖8个社区居委会,88个居民小组,建有街道、社区、居民楼栋三级96个网格,拥有社区群防队员83人、红袖标治安积极分子400人,各类网格员700余人,社会组织99家。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街道立足于“品质品位之街、和谐活力之街、共建共享之街、宜居宜业之街”总体定位,坚持源头治理,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宗旨,以提升社会管理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为核心,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有效整合资源、创新载体、健全平台、完善机制、社会治理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科学化、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
二、存在问题
(一)社会治理机制不够健全,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受长期单向管理模式影响,街道对强化社会治理和提升公共服务效能缺乏足够的认识,对自身的公共管理职能定位不清,缺乏多元化工作协调机制。同时,群众参与辖区社会治理的过程尚缺乏制度规范,许多群众对社会治理的权利和义务了解不多,参与社会治理的程度十分有限,其意见对决策的影响还比较小,这些都导致群众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不高。在七牌坊、大正街等人员流动比较频繁的社区,由于流动人口和城市暂住人口的意愿比较复杂,利益诉求多样且很难达成共识,所以他们对所在社区公共空间的参与意识更加淡薄。
(二)社会资源整合不够,党建引领作用发挥不明显。街道和部门,以及街道和辖区职能站所之间存在条块分割现象,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执法联动上面还存在各自为政的问题。辖区医院、学校、设计院、研究所等企事业单位优质资源未被激活,在转化为公共服务上面还缺乏有效衔接。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还处于探索阶段,只是初步建立了基层党组织和人员架构,尚未实现常态化的运行。社区党组织活动对青年党员缺乏吸引力,活动参与者多以老年党员为主;非公企业党员积极性不高,甚至存在少数非公企业党员不愿亮明身份的现象。
(三)社区机关化倾向严重,常态工作经费保障不足。“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街道各项工作最终得靠社区干部执行,社区工作的“行政化”倾向日趋严重,自治功能难以发挥,加之社区工作者工作责任大、压力大、待遇低,导致队伍不够稳定,人才流失严重。同时,社区干部承担着网格化服务管理,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社会治安防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大量社会管理类工作事务,财政安排的经费只能满足基本办公需要,大量的基础性社情民意走访排查工作缺少专门经费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社区工作的开展。
三、对策建议
(一)拓宽社会治理工作思路,突出以人为本工作理念。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型不仅仅是社会建设领域的理念创新,更是国家治理模式从“人治”到“法治”的划时代变革。一是坚持社会治理为了人民、社会治理依靠人民的正确导向,在社会治理方式、手段、效果上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二是深入推进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突破过去的街道单向管理模式,形成街道主导、社会组织和居民群众多方参与的发展格局。三是突出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现代化、科学化、法治化,实现“人治”向“法治”的转化,发挥群众在社会治理中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能力。
(二)完善党建引领工作机制,提高社会治理工作成效。一是对于涉及面宽、难度大的社会治理问题街道定期召开党建联席会议,协调辖区各党组织和非公党组织参与研究讨论,共商对策。二是要结合社区实际,建设服务交流平台,为群众提供多元化、多层次反映利益诉求的矛盾纠纷化解渠道。三是及时调整社区党组织工作重心,突出以善治为导向的组织运作模式,通过非行政性、非命令性的方式让更多自治组织自愿接受党组织领导。四是围绕解决社区公共问题开展活动,在参与并主导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真正实现服务型政党转变。五是充分利用新媒体作用,及时提供丰富的党建信息和公共文化产品,满足社区群众文化需求,拓展社区文化治理空间,进一步增强城市社区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思想认同和情感归属。
(三)整合辖区各类公共资源,搭建共建共享工作平台。一是深入推进办事处购买公共服务建设,引入“专业化+社会化”的志愿服务组织,鼓励开展公益类、慈善类、服务类民生服务项目。社区引导居民发挥自治作用,由群众确定服务的范围、内容和服务提供者。二是建立街道与部门、街道与辖区职能站所以及街道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协调联系机制,定期了解各方需求,把政府职能和社会组织的功能转化到为居民群众服务的中心上来。三是完善群众满意度考评体系,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群众满意度考评,将城市管理、居民服务、安全隐患、矛盾化解等作为重点考评内容,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四)深入开展专项治理行动,维护社会政治大局稳定。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契机,紧紧围绕居民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推动依法治理、持续整顿。一是切实维护政治安全。严厉打击“法轮功”、“全能神”等邪教组织的破坏活动,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二是切实维护社会安全。扎实开展安全稳定风险评估,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认真开展预案演练。三是切实维护公共安全。集中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重点场所和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保持对刑事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加强对重要目标、重点领域和重点群体的安全防范,以网格化、信息化、社会化为指向,进一步织牢街面、社区、居民楼栋三级安全稳定防控网。四是切实维护网络安全。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和网络安全监管,引导群众明辨是非、站稳立场,从而全面提升平安渝中建设法治化水平。
推荐访问:关于加强 基层 治理工作 关于加强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