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对基层纪委“三转”思考,供大家参考。
摘要:基层纪委落实“三转”,既要抓住核心问题,也要采取有力措施,更要找准切入点。转职能,要回归主业,不失职、不越线;转方式,要保持清醒,圈范围,划重点;转作风,要脚踏实地,强基础,求创新。本文将围绕“三转”的每一“转”,学懂弄通建设公司关于落实“三转”工作要求的题中之义、弦外之音,为基层纪委落实“三转”工作梳理出清晰的思路。
1 引言
近日,建设公司纪委印发了《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纪检监察机构落实“三转”工作要求暂行规定》,对贯彻落实中央和上级关于纪检监察机构“三转”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司纪检监察工作提出了要求:一是聚焦主业,转变工作职能;二是创新思路,转变工作方式;三是带头示范,转变工作作风。该规定为基层单位开展“三转”工作指明了方向,理清了思路,对具体工作的指导甚至达到了“手把手”的程度。然而制度文件从制定到落实从来都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怎样吃透上级文件,以文件指导具体工作,甚至让如此细致的文件起到“说明书”的作用,让基层单位“按图索骥”,不打折扣地落实每一项具体工作,也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
2 责任重如山,不能减负,也不能增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必须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纪检机关是党的纪律的“守护神”,把守着管党治党的最后一道防线,手中权力大,责任重如山。
2.1 三座大山两座重
对于我们企业的基层单位领导干部来说,头顶“三座大山”:一曰生产、二曰党建、三曰纪检。生产有项目经理带头,党建有党委书记带头,纪检有纪委书记带头。现实情况是,基层单位的每个人都身兼数职,纪委书记由党委书记兼任,纪检干事由党群干事兼任,党支部纪检委员由宣传委员兼任。从具体工作内容来看,党务和纪检工作密不可分,党风廉政建设需要“两个责任”的共同落实。那么,是不是“两座大山”可以叠在一起?
公司的党委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都是专职人员担任,基层单位则是党、纪、工一肩挑。从提高工作效率方面来看,“一专多能”。然而涉及到监督职责的履行,基层单位就稍显尴尬了。比如说:
一、 基层班子换届,公推直选要求先选党委委员,再从中选举党委书记。然后选举纪委委员,再从中选举纪委书记。,但根据基层职务任职情况党委书记兼职纪委书记,在纪委书记委员、书记选举时党委书记必然担任纪委书记,纪委书记还用选吗?二、 提交评优材料,需要党委、纪委双重把关,党委由谁来把关、谁来签字?纪委由谁来把关、谁来签字?左右两栏由同一人签字,那双重把关的意义在哪里?
三、纪委做为对党员干部监督的一个层级,党纪合一如何监督如何检查,并且纪委书记原则上属于基层总经理管理,在行政一把手之下相关责权利没有和所在基层分开的前提下如何监督管理?
强调“党要管党”,就是强调党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纪委同时接受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项目行政的三重领导,就是为了保证对同级党委的监督。履行纪委的监督职责,不但要监督干部队伍,还要监督同级党委、同级行政领导,这样的监督,才是对党员干部和企业自身最大的保护。如果纪委失去了超然的立场,监督也就无从谈起。
2.2 镇海之山不能填海
对于基层单位领导干部来说,纪委是镇海的玉柱山,监督检查、提醒谈话、警示教育,是镇潜流、扫暗礁,为干部队伍保驾护航。不管这座山多么巍峨,也不能砸碎了填海。因为这样填海既不能造路,也对航船没有帮助。
招投标、商务谈判、物资采购、废旧物资处置,每一项工作都涉及到大量的专业知识。如果要了解每一个细节,确定每一步工作是否正确、是否合理,没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是无法做到。这些问题,需要专业人员来回答,而目前纪检人员只能做的是对照程序规定,通过查阅过程材料和工作报告,以及个别问询,确定这些工作是否符合程序,是否存在违规问题。,就是让他们耗费大量时间一知半解地旁观,稀里糊涂地签字,既不了解过程,也不明白结果,无论是对工作本身,还是对工作的监督,都没有任何帮助。
。纪检监察工作覆盖面越来越宽,工作任务越来越重,不少工作逾越了纪委职责的边界,。这种情况,越到基层泛化越严重。一方面,大包大揽,越位、错位,做了很多本不该由纪委承担的事;另一方面,缺位、失位,该履行的职能没有完全履行到位。
“三转”是深化改革、推进职能转变和适应反腐倡廉新形势的要求,从纪检监察工作的实践来看,扭转越位、错位、缺位问题刻不容缓。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明确纪检监察工作职责定位,强化对监管者的监督,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把不该牵头或者参与的协调工作交还给主要部门,集中精力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加强对同级党委的监督,更好地发挥党内监督作用,做到监督工作全加强、“三重一大”事项全公开、纪检监督工作全覆盖。
3 执纪如山,责任抓准,问题抓狠
落实“三转”,是要解决什么问题?
“三转”是中央要求、形势使然,就是要解决纪检监察机关长期存在的职能发散、聚焦不足等问题。其实质是要求纪检监察机关找准职责定位,明确主责主业。能否准确把握这些关键点,守住监督执纪问责的关口,是衡量“三转”到不到位的重要因素。
改变惯性实属不易,但是必须转变。这就要求上级纪委要一级抓一级、层层传导压力,为下级纪委落实“三转”做出表率、提供指导。基层纪委也要在认真贯彻落实“三转”要求的同时,结合单位实际,本着负责任、敢担当、敢检查的态度,把“三转”要求吃透用活,才能转对方向。
3.1 抓准“两个责任”
党委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党纪同人习惯于由纪委充当“救火队”、“开山斧”的角色。对纪委来说,这些“副业”不去干是“违令”,干了属“越位”,辛辛苦苦干了许多,主责主业反倒没精力去抓。而一旦出了问题,纪委很容易成为“挡箭牌”和“替罪羊”。
纪检监察机关常常陷入“协调变牵头、牵头变主抓、主抓变负责”的怪圈,“运动员”即使“裁判员”也是“监督员”的“共同体”,监督执纪问责的工作很难开展。
基层只有党纪分开行政分开,纪委人员所有利益、任职不与所在项目相挂钩,管辖权交还给上级纪委,才有可能做到真正的监督真正的检查,从而起到一道屏障的作用。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主体责任是前提,监督责任是保障。将“三转”要求落到实处,落实好“两个责任”是关键。各级党委必须切实担起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旗帜鲜明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唯有抓住了这个牛鼻子,才能不断深化“三转”,让纪检监察力量回归到监督执纪问责的主业主责上来。
3.2 做实“两个突出”
落实“三转”,要根据形势和任务变化,不断改进方式方法。要创新体制机制,要善于抓细节、抓具体,一步步把工作做实做深。
3.2.1 突出监督检查
转方式的要旨,在于把握新形势下的工作规律,创新思想理念,摒弃惯性思维,防微杜渐,更加科学高效地履行监督检查。改进监督方法。由参与式的被动监督转变为立体式的主动监督,通过现场抽查、事后检查、谈话等方式对业务部门落实监管职责情况开展检查评估,由配合开展业务检查转变为对履行监管职责的监督,突出执纪问责,找准关键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检查。
3.2.2 突出执纪问责
没有问责,责任就会空转。只有抓出几个典型,追责几个人,基层单位才能紧张起来,才会层层传导压力,把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真正落实下去。一方面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变单兵作战为联合作战,实现资源共享,促进优势互补,凝聚合力;另一方面要从严把关,对一般性问题及时教育提醒,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打招呼早处理,坚持抓早抓小,防止小错酿成大错。
4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纪检监察人员是执法执纪者,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为受监督者树立鲜明的旗帜的前提。纪检监察人员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为人处事光明磊落、堂堂正正,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刚正不阿、秉公办理,面对腐败现象和腐败分子勇于揭发、敢于斗争。在工作中讲究工作艺术,做到以心近人、以诚待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在安于工作的同时,要乐于工作,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在反腐败斗争中一尘不染,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开拓进取,坚定的为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奋斗不懈。
在公司各基层单位中,纪委是否经常开会讨论和部署纪检工作?是否经常召集支部纪检委员开展专项培训?党支部宣传委员一般都是基层职工的兼职,而纪检委员更是兼职的兼职,他们有多少精力学习纪检监察知识?如何保证他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坚持学习纪检监察知识?如何利用限的精力,更加高效地开展纪检监察工作?
4.1 加强队伍建设
纪检队伍的建设,需要花长时间、下大力气去培养,也需要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4.1.1 组织建设
基层核电项目部人员流动性较大,对组织建设是一大考验。尤其是后勤管理公司,在多项目管理模式下,核心党员骨干在各项目之间分散且人员较少,流动较为频繁,更别提有经验的党务纪检人员,现在基本大部分党支部至今由组织委员兼任纪检委员,缺乏明确的分工,纪检监察工作根本无从谈起。面对这种情况,专业知识培训已经刻不容缓。尤其是多项目管理模式下,纪检人员并非任何人都能担任胜任的岗位,真正的纪检人员应该是对各方方面面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有较高的成就较高的能力的人员,目前基层纪检人员往往是支部指派,或党委指派,即便是选举但往往不会去考虑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储备,所有现在基层纪检人员往往是摆设,党委、党支部说怎么办就怎么办!没有自己的主见和意见仅仅是盲从签字。。
此外,纪检人员应有自身的培养渠道,由公司纪委垂直管理,以线上培训和工作经验交流,将纪检人员串联起来,增强队伍凝聚力。纪委有可用之人,纪检工作“三转”才能落实到基层单位。
由于管理模式的特殊性,后勤管理公司纪委的“三转”工作比核电项目纪委更加艰难,也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三转”的要点一在转思想,二在转习惯、三转作风。一方面要对中央纪委推进“三转”的战略决策、任务要求、目的意义看清、吃透,摒弃等待观望心理,提高主观积极性;另一方面在围绕施工生产中心工作主动作为的同时,要厘清职责,时刻警醒,不能习惯性“越位”。
4.1.2 做好示范带好头
作风的转变需要从上向下推动,对于基层纪检人员来说,纪委干部的身体力行,比印发各项制度规定更加直观,对他们的影响也更为直接。因此,纪委干部要做到“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原则性。原则性是对纪检监察干部的本质要求。坚持原则,严守纪律,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俗话说:打铁先要自身硬。作为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在各方面都要严格要求自己,要从自己的一言一行做起,树好榜样带好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只有自身素质过硬,才有资格去规范、约束和监督别人,另外,还得坚持按政策、法律、规定和制度办事,按程序办事,不牵强附会,不随心所欲,以对组织、干部负责的态度开展工作。
二是坚持进取性。进取性是对纪检监察干部的基本要求。一方面要有政治敏锐性。及时了解掌握党的方针政策,领会其精神实质,结合本单位实际贯彻落实。特别是对重要精神要学深学透,深刻理解,统领思想,使纪检监察工作更贴近中心,贴近实际,服务大局。另一方面要增强工作的敏锐性。要善于按照上级要求、领导的意图,结合本单位实际创造性地做好工作,要善于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推动各项工作向前发展。
三是坚持灵活性。在坚持党性原则的基础上讲究方式方法。针对当前本单位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工作实效。把是否有利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的贯彻落实,把是否有利于维护党、国家、人民的利益,把是否有利于党纪国法的维护作为衡量纪检监察工作的标准。紧紧围绕本单位工作和干部队伍建设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抓好教育、管理、监督,落实好责任,防患于未然。
4.2 探索警示教育方式
4.2.1 以责任教育为主,构筑思想道德防线
定期组织开展案例剖析、典型示范教育和党纪政纪条规教育。构建完善的宣传教育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各级管理层的党风廉政宣传教育“一岗双责”工作机制。做到党风廉政宣传教育与业务经营管理同计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评。要不断革新教育方式,根据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状况,提高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解决实际工作中反映的突出问题,切实做到因地制宜、有的放矢,使全体干部员工在思想上完成从“不敢腐”到“不想腐”“不能腐”的转变。
4.2.2 持续推进载体创新,挖掘警示教育深度
要充分利用好现有信息资源,调动各类传统和新兴媒介推进警示教育实效。工作经验证明,一方面,要抓好重要时期、关键节点,不失时机的开展有针对性的警示教育。如:在重要节假日前夕,利用OA、微信等平台送去祝福的同时,做出廉洁自律提示,或者开展以“廉洁过好节”为主题的党员领导干部集体座谈会。另一方面,要协调和利用好外部资源,充分调动“警企协作”力量。地方公检法系统作为政府执法部门,拥有企业不具备的警示教育资源,要积极与之取得联系,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开展廉洁案例剖析、专题法制讲座等警示教育活动,达到提升震慑力、强化教育效果的作用。
5.党纪分行,做好三转
三转工作首先要解决的是党纪分则,行政脱离,才能真正达到纪检工作的职权。
转职能重在定准位,去掉“大包大揽,越位、缺位、错位”,突出执纪监督主业。从事纪检人员一定要按照党章、党内法规、公司规章制度纪律,抓好公司重大经营决策顺利实施,执好纪、问好责、把好关。将纪检外的工作交出去,特别是生产经营,物资采购、物资处理、等方面的有关参与性工作。不能裁判员、运动员一起当。要发挥好再监督、再检查的作用,真正把心思集中到执纪监督上来。
转方式重在强化监督,突出实效。纪检监察工作要抓好“三重一大”监督检查,约谈汇报、述职述廉工作,强化抓小,抓早,关口前移。针对干部员工思想、工作、生活作风和工作效能、廉洁自律等方面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要早发现、早谈话,提高纪律的威慑力。对基层项目易出现的问题要早介入、早预防,对合同、财务等工作纪律执行情况要早了解。干部员工工作作风、工作效能要全面介入。使监督检查方式由运动式转为常态化。对企业重大事项、业务关键点要紧盯,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进一步增强纪检监察工作的实效性。
转作风重在抓好落实,履职到位。监督者首先要接受好监督,作为企业最基层的执纪监督者首先要接受员工、上级部门的监督。打铁还需本身硬。作为企业基层的纪检监察干部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应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带头遵守党的纪律。建筑安装行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公司的规章制度持续纠正和坚决反对“四风”要正好心、正好业、正好品。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办好案。在执纪办案中要依法依规、不询私情。早发现线索早抓早查,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者要敢于碰硬问责。惩治腐败是政绩,保护干部员工也是政绩。要察实情,办实事;敏于行、慎于言。要克服口大气粗,盛气凌人的衙门作风。要坚持宽严相济,增强责任、敢于担当,激发干部员干事创业的激情,为二三公司健康发展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