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对外贸易复习提纲(2022年),供大家参考。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第一章中国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发展
1.1对外开放政策与对外贸易开放格局
1.1.1对外开放政策
1.对外开放政策确立:1980年6月,邓小平第一次将“对外开放”做为中国对外经济政策公诸于世。1982年写入宪法,中国对外开放政策做为基本国策被确立。
2.基本含义:1.对外开放的基本含义是:要大力发展和不断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积极参加国际交换和国际竟争,由封闭型经济转变为开放型经济,以加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步伐。
3.主要内容:发展对外贸易、利用外国资金、引进先进技术这三项是对外开放政策最主要的内容。这三项内容中,发展对外贸易是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的物质基础,是对外开放政策根本的内容。
4.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持久的政策。我国有“请进来”为主到“请进来”和“走出去”两种途径并举的方向过渡。
1.1.2对外开放格局
沿海地区先行开放(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开放沿海经济开放区)——逐步向内地开放(开放内陆地边境市、镇-开放沿江和内陆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西部大开发——进一步扩大开放
中国的对外开放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边缘向纵深,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形成了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开放格局
1.1.3 对外开放的特点
一、渐进式开放
二、是在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基础上开放
三、是以经济开放为基础的全方位对外开放。
四、是向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地区开放。
1.2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1.2.1 对外贸易的建立和发展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对外贸易完全依附于帝国主义列强,是半殖民地性质的,完全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立即废除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没收了对外贸易中的官僚资本,新建国营对外贸易企业,并对民族资本进出口业进行改造,从而建立起全国统一的社会主义对外贸易。
2、中国各年代出口主导产业群
(1)50-70年代:矿产品、农副土特产品
(2)80 年代:轻工业品、纺织品
(3)90年代现在:机电、仪表(器)、化工产品
(4)将来(2050年后):高新技术产品
3.其他:
1956年,我国实现贸易顺差
1966-1978 对外贸易停滞状态
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增长率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和世界贸易总额。纵向看我国外贸发展:1978-2008年上升;2009年下降;2010年上升。再从横向看我国外贸发展:1978年以来我国进出口总额占世界进出口总额的位次不断上升。
1.2.2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成就
1.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中国在货物进出口总值超过美国)
进口商品结构不断升级
国际贸易市场向多元化发展
灵活多样的贸易方式拓展了对外贸易领域
对外投资企业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服务贸易蓬勃发展
2.对外贸易发展不足
(1)贸易增长方式相对粗放,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2)核心竞争力不强,缺乏自有品牌和营销网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产品还比较少
(3)出口产品层次偏低、不少产品仍处于国际分工价值链的低端环节,附加值不高还有一些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的产品,且占一定比重。这不符合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4)对外贸易方式还不能完全摆脱初级化。加工贸易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但低端加工贸易在中国进出口产品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当前,加工贸易升级转型正在进行中。
(5)尚未形成一大批管理水平高、综合实力强、能够深度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企业。中国要成为贸易强国,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6)外贸依存度较高。
(7)服务贸易发展快,但基础比较薄弱。
1.2.3
对外贸易依存度:
衡量一国或地区对外开放程度的指标是对外贸易依存度和外资利用度。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它具体又分为出口依存度(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进口依存度进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世界银行通用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计算公式是:对外贸易依存度=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商品GDP
1.3对外贸易作用
第一,对外贸易持续增长,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
(1)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
(2)对外贸易发展为中国改革和开放创造了基本条件。
(3)促进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4)对外贸易的发展扩大了劳动就业机会。
(5)推动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加快了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形成
(6)为国民经济发展创造和平友好的国际环境
第二,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与世界各国互利共赢。
(1)中国对全球贸易增长作出了贡献。
(2)中国的出口是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而发展的,充实了国际市场的商品供应,为各
国、各地区消费者带来了实惠。
(3)中国的进口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
(4)对外经济贸易的迅速发展,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1.4中国对外贸易宏观管理体制改革
1. 对外贸易宏观管理体制定义
定义:指对外贸易的组织形式、机构设置、管理权限、经营分工和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制度。
内容:改革开放前,
1,单一的公有制,
2,实行对外贸易统制(对外贸易国家垄断经营,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
3,统负盈亏的财务管理
4,实行贸易保护政策。
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目标:
1,宏观方面:扩大出口,发挥比较优势。有选择的限制进口,保护国内产业成长。实现优化资源配置与推动产业升级。
2,微观方面:以出口创汇为中心,进一步扩大引进技术、利用外资,追求自身利益的激励机制和利润最大化及其变形
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内容:
1,下放对外贸易经营权,扩大地方政府对外贸易自主权
2,扩大对外贸易经营渠道,打破垄断经营
3,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
4,逐步缩小外贸计划控制范围,启用关税和非关税手段
5,改革外汇管理体制
6,实行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
7,改革统包盈亏的对外贸易财务体制
3.1十二五时期我国出口商品战略是什么
答:加快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升级
力争到2005年,机电产品出口达到1800亿美元,在出口中的比重占到50%左右;高科技产品出口达到600亿美元,在出口中的比重将提高到20%左右;传统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明显提高
简述我国实施以质取胜战略意义
3.2答:(1)适应国际竞争机制的需要。国际市场竞争的发展趋势表明,产品质量是当前国际竞争的焦点,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价格竞争退居次要地位。(2)回避国际贸易非关税壁垒,尽量避免与国外贸易摩擦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贸易发展十分迅速,但主要是依靠扩大出口数
我国轻纺产品为什么要走以质取胜战略
3答:(1)从国际环境看:国际纺织品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保护主义盛行,使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受到发达国家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种种限制;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导致资源的重新配置和市场的重新组合,必将给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带来新的困难
南亚、东盟等新兴纺织品服装出口发展迅速成为我国强劲的竞争对手。
(2)从国内因素看: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正在削弱;原料成本持续上升;产业结构调整尚未到位,产品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等。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长期以来的优势正在发生显著变化。总之,面对日益激的国际竞争和国内轻纺工业比较优势的削弱我国必须转换轻纺产品的出口模式
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的保证措施
为实现上述目标,确立了以下工作重点及相应措施
①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体制创新
括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产品出口的体制创新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产品出口资金投入机制创新
②发展重点产业和技术领域的产品出口首先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化,其次要促进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开发和产业化。
③加强对出口产品的高新技术支持,以提高传统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高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水平。
④构筑科技兴贸服务体系,不仅要加强技术贸易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研究与应用,加强信息技术在外云领域的推广应用,而且要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国家商检部门和商检机构主要通过下列法定制度对进出口商品检验活动进行:
(1)出厂前的质量监管和检验制度
(2)认证管理制度。根据国家统一的认证制度,各地商检机构负责对进出口商品实施认证管理
(3)验证管理制度。商检机构对国家实行强制性认证及其他质量许可制度的进出口商品进行相关验证。
(4)加施商检标志和封识制度。经商检机构加施封识的商品,不得擅自启封、涂改、移动和销毁。
(5)复验、复议、诉讼制度。进出口商品的报检人对商检机构作出的检验结论有异议的,可以向原商检机构或者其上级商检机构以至国家商检部门申请复验,对复验结论不服或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
除上述监管制度外,国家商检部门和商检机构还通过对报检代理人的管理、对经许可的检验机构的监督管理、对执法机构、执法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等措施,对进出口商品检验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逐步取消关税后,可用什么调节进出口?
答:第一,登记。根据国家有关出口退税法律的政策规定,凡是经批准具有出口货物经营权的企业,必须自被批准经营之日起30日内,向所在地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申请办理出口企业退税登记。
第二,申请。由经营出口产品的企业向所在地主管岀口退税业务的税务机关填报“出口产品免税申请表”,并按规定提交有关单据和证明。凡由生产企业直接出口的产品,需提交销售发票和经海关加盖出口印章的“出口货物报关单”;凡由生产企业委托外贸或工贸企业代理出口的产品,需提交由受委托企业出具的并经受托企业所在地主管出口退税业务的税务机关审核确认的“代理出口产品证明”;凡由外贸企业和执行外贸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工贸企业自营出“口的产品,需提交“自营出口销售明细账”或
出口主要产品销售利润(亏损表”以及口货物报关单
经济调控手段和其他管理手段有何不同?
4.1答:经济调控手段与其他管理手段相具有自己的特点
第一,通过市场机制起作用。政府根据市场变化,通过市场机制的运行来实现宏观调控目标。
第二,间接性。国家通过影响利益分配格局,间接影响企业利益,进而影响企业行为决策。
第
歧视性。企业置身于相同的宏观环境,面对相同的利率、税率、汇率等经济参数,因而,经济调控手段具有公平性非歧视性的特点。
第四,非强制性。经济调控手段遵从物质利益原则,主要通过影响利益主体的经济利益,间接地引导企业的行为,对企业行为不具有强制性。
4.2答:对外贸易行政管理是国家经济管理机关凭借行政组织权力,采取发布命令
制定指令性计划及实施措施、规定制度程序等形式,按照自上而下的组织系统对对外贸易经济活动进行直接调控的一种手段。具体管理手段包括对外贸易经营资格审批许可管理、登记管理、对重要货物实行国营贸易、指定经营管理、进出口许可证管理、进出口配额管理、进岀口商品检验、海员管理、外汇管理等。
对外贸易行政管理依托的是国家的行政权力,与对外贸易其他国家管理手段比较对外贸易行政管理具有自己的特点:
第一,速效性。凭借行政组织权力,按照自上而下的组织系统对对外贸易经济活动进行直接调控的行政手段,可以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及时反应,具有明显的灵活性和速效
与法律手段不同的强制性。对外贸易行政手段是一种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和行政岗位的权力,运用命令、指示等强制性的方式,对下属或下一行政层级的机关施加直接影响的管理手段,是一种直接干预对外贸易经济活动的措施。
第三,纵向性。对外贸易行政手段在组织机制上具有自上而下的纵向特征,对外贸易行政管理由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特殊情况和国民经济发展对对外贸易提出的特定要求,运用行政权力发布命令、指示,依靠行政组织从上到下、逐级
达和贯彻执行,每一级行政机关都对其上二
级负责。
对外贸易行政管理的特点决定了其不可替代性。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绎济体制,而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和进行必要的国家宏观管理,都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是相互结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4.3答:我国新的外贸法既是适应新形势下对外贸易发展要求的产物,也是我国作为WTO成员履行WTO协议的义务的体现,新的外贸法体现了WTO的基本原则。
(1)平等互利、互惠对等的多边、双边贸易关系原则。
(2)市场准入原则。这一原则所包括的范围是比较广的。
(3)透明度原则
(4)公平贸易原则
国内外市场价格区别
1.国内外商品的价值形成基础不同
2.国内外商品价格构成不同
3.国内外商品的价格体系不同
分类:
1)按价格管理形式划分,包含计划价格和非计划价格两种。
2)按国民经济各部门分工划分,包含农产品价格、工业品价格、交通运输价格、商量价格和劳务收费五种。
(3)按商品流通环节划分,包含农产品收购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商业调拨价格发价格、供应价格和零售价格六种。
影响两种价格的联系及密切程度因素
(1)一个国家生产率与国际平均生产率水平的差异,或者说一个国家国内平均生产费 对外贸易价格与经济效益 5章
用与国际平均生产费用的差别。如果其国内价值与国际价值差别大,则价格差别也大;反之,差别小,价差也小
(2)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的程度,体现在国民经济参与和科用国际
家如果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就会促进该国国内外市场价格的联系。这个国家参与和利用 度。一个国国际分工的程度越深,其进出口额占本国工农业总产值比例越大,两种价格的联系就越
密切。
(3)一个国家国内市场供求变动与国际市场是否一致。两者变动趋势越一致,其价格变动越相似,两种价格的联系越密切。
(4)一个国家国内外两个市场商品自由流动障碍的大小。障碍越小,这个国家国内外两个市场价格的联系就越密切
相适应,那么这种经济机制的一致,就为国内外市场价格的联系创造了客观条件。如果 (5)国内外经济机制的差别 个国家如果实行市场经济,与国际市场上的市场经济个国家实行计划经济机制或者正处在计划经济机制转向市场经济机制的过程中,那么该国国内外两种市场价格或者是隔断的,或者是部分价格挂钩、部分价格隔断。
正确处理国内外市场价格关系的意义
1.有利于充分发挥价值规律在国内外市场上的调节作用
2.有利于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带动国内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
3.有利于减少政府对进出口商品价格的财政补贴
4.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
5.2.1进出口商品对外作价原则
1.按国际市场价格水平作价
2.符合国别地区政策
3.要体现销售意图
5.3
对外贸易经济效益分为外贸宏观经济效益和外贸微观效益,外贸宏观经济效益又称外贸社会经济效益
影响外贸宏观经济效益因素
1.比较优势
2.进出口商品结构
3.价格机制
4.汇率机制
5.政府宏观调控
提高对外贸易经济效益途径
1.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和进出口结构,是提高外贸宏观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2.建立高效的宏观调控体系
提高外贸微观经济效益途径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转换外贸企业经营体制
3.大型外贸企业应该走实业化、国际化、集团化道路,实现综合经营、规模经营
4.加速生产企业技术进步
5.建立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
6.培养人才,提高企业素质
6.
芒德尔的贸易与投资替代模型概论
答:芒德尔的贸易与投资替代模型理论是建立在两个产品和两种生产要素的标准国际贸易模型基础之上的。利用标准的国际贸易模型,他考察了贸易和投资相互替代的两种极端情况,即禁止性投资如何刺激贸易以及禁止性贸易如何刺激投资。在生产要素不能在两个国家间自由流动,而同时又不存在任何贸易障碍的情况下,只要存在资源禀赋的相对差异,两个国家之间就必然会发生贸易,贸易的结果会达到均衡并实现商品价格以及要素价格的均等。假如由于某种外部原因使得资本在两个国家之间的流动障碍全部取消,但同时存在贸易障碍,这必然会引起资本边际收益的差异,资本的国际流动就必然会产生。资本的流动同样会达到均衡并导致资本要素价格和商品价格的均等。因此,芒德尔实际上是使用要素比例理论解释商品的国际流动。由于贸易障碍会对两个国家之间的资本边际收益产生影响,因此贸障碍在一定条件下会导致资本的国际流动或直接投资
国际直接投资对资本输出国(母国)影响
出口引致效应、出口替代效应、反向进口效应和进口转移效应。
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贸易效应
进口替代效应、出口创造效应和进口引致效应
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对外贸易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它使我国迅速进入全球分工体系,利用我国的资源优势促进出口增长,以换取本国发展所需的外汇。
(2)优化了我国的对外贸易结构。其一是提升出口商品结构,由初级产品出口向工业制成品出口转变;其二是提升进口商品结构由消费型进口转变为生产型进口
。(3)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方式的改变。
(4)推了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为我国对外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我国为什么进行对外投资
答:我国对外投资具有以下的必要性(1)发展对外投资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必然要求。(2)发展对外投资是规避贸易壁垒、确保岀口持续增长的有效途径。(3)发展对外投资是有效利用国外资源、保证资源供应的捷径。(4)发展对外投资是调整绎济结构的有效途径。(5)发展对外投资是发展中国跨国公司的必由之路
7.
中国货物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货物贸易出口与进口的增长波动较大。
( 2)货物出口与进口的增长速度不对称
(3)货物出口贸易结构仍呈低级化
( 4)出口经营方式粗放。
(5)产业内贸易水平低。中国货物贸易一直以产业间贸易为主。
(6)出口市场高度依赖发达国家市场中国的货物贸易进出口市场的国别地区别非常集中。贸易伙伴过于集中,抗风险能力不足。
(7)东、中、西部地区进出口贸易发展极不平衡。
(8)贸易争端也呈现增加的趋势。
进出口结构特点
(1)出口结构的特点表现为
①工业制成品出口占据主导地位。
②劳动密集型产品成为出口主导产品。
③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不断扩大
( 2)进口产品结构的两个显著特征:
①工业制成品进口稳步上升。
②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口大增。
③初级产品进口比重下降,但国内短缺的投资类、资源性产品进口大幅增加。
加工贸易特点
答:中国加工贸易的特点是
:(1)加工贸易的国内地区分布和海外伙伴均比集中。
2)加工贸易的主体是外商投资企业。
(3)加工贸易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但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重正在逐年提高。
(4)进料加工的比重不断提高,成为中国加工贸易的主要方式。
贸易方式: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其他贸易
8.
技术贸易主要内容和贸易方式
1.内容::工业产权(专利权和商标权)的转让与许可、专有技术和商业秘密的转让。
(1)专利权是指获得法律地位的专利发明人所获得的使用专利发明的独占权利,它包括专有权(所有权)、实施权(包括制造权和使用权)、许可使用杈、销售权和放弃权。简言之,专利权就是专利持有人(或专利权人)对专利发明的支配权
特点:专利权是一种法律赋予的权利;专利技术是一种知识财产、无形财产;专利权是一种不完全的所有权;专利权具有排他性、地域性、时间性。
2)商标权是商标的使用者向主管部门申请,经主管部门核准所授予的商标专用权受《商标法》的保护,商标权是重要的工业产权之一,经注册核准的商标,是商标所有人的财产。因此,商标权是一种财产性质的权利。
特点:商标权是一种排他性的权利;是一种无形资产;商标权具有时间性但又可以无限延期;地域性
3)专有技术的一般含义是指为制造某特定产品或使用某一特征的工艺所需要的切知识、经验和技能,它包括各种工艺流程加工工艺、产品设计、图纸、技术资料、配方、技术规范等秘密的技术知识,在有的情况下,还包括有关管理、商业、财务等方面的内容。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技术贸易方式
许可贸易、特许专营、技术服务与咨询、合作生产,含有知识产权和专有技术许可的设备买卖
1)许可贸易,又称为许可证贸易。它是指知识产权或专有技术的所有人作为许可方,通过与被许可方(引进方)签订许可合将其所拥有的技术授予被许可方,允许被许可方按照合同约定的条件使用该项技术。
独占许可、排他许可、普通许可、可转让许可、互换许可
2)特许专营,是指由一家已经取得成功经验的企业,将其商标、商号名称、服务标志、专利、专有技术以及经营管理的方式或经验等全盘地转让给另一家企业使用,由后一企业(被特许人)向前一企业(特许人)支付定金额的特许费的技术贸易行为。
3)技术服务与咨询,是指独立的专家或专家小组或咨询机构作为服务方应委托方的要求,就某一个具体的技术课题向委托方提供高知识性服务,并由委托方支付一定数额的技术服务费的活动。技术服务和咨询
4)合作生产,是指分属不同国家的企业根据他们签订的合同,由一方提供有关生产技术或各方提供不同的有关生产技术,共同生产某种合同产品,并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国际技术转让的一种经济合作方式
5)含有知识产权和专有技术许可的设备买卖
专利权和专有技术区别和联系
答:专有技术与专利技术的不同
(1)专有技术是不受专利法保护的,其原因是它没有申请或不能申请专利。
2)专有技术是保密的,而专利则是公开的,因为取得专利时,技术内容要向公众公布
3)专有技术不像专利那样,有一定的保护期限,专有技术的保护期限,全取决于对它的保密。当它被公众所知后,也就不成为专有技术了。
4)专有技术既可通过文字、图纸来体现,也可能是人们头脑中掌握的知识技能而专利则必须通过书面说明书来体现
5)专有技术的内容比专利的内容广泛专利仅是有利于工业目的的内容,而专有技术的内容除用于工业生产目的的技术之外还包括商业、管理等有助于工业发展的术
但专有技术和专利技术还是有较深的联系
(1)专有技术与专利技术都是人类创造性思维活动的成果,都是非物质形态的知识
2)专有技术与专利技术通常共处于实施一项技术所需的知识总体之中,即实施项技术仅有专利技术是不能完全实施的,必须同时具有专有技术,才能使一项技术得以顶利实施。
3)在技术贸易中,一项技术转让合同往往同时包括专有技术与专利技术许可两项内容,它们相互依存,共同完成一项技术转让交易
专有技术除需用保密手段得到保护以外也需要法律的保护。在实际中,专有技术和商业秘密是援引民法典、《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刑法》等方面法律取得保护的但受法律保护的力度远比专利技术受到《专利法》保护的力度小
技术引进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和今后发展原则
答:我国的技术引进工作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1)初级阶段(1950—-1978)。这一阶段技术引进的主要特点是
①以进口成套设备为主,以新建大型企业为主。
②外汇渠道主要是中央外汇和政府间的记账贸易,基本上没有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和进口设备。
③引进项目的实施主要是以中央部门为主进行谈判、签约、执行合同和建设
2)发展时期(1979-1994)。这一阶段我国的技术引进出现了两个明显的变化是从进口大型成套设备转向引进单项技术;是从引进技术主要为新建企业服务转向为现有企业技术改造服务。并采用许可证贸易、顾问咨询、技术服务以及合作生产等多种方式引进技术,在国内制造产品,有力地加快了我国的企业技术进步和新产品的开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3)迅速发展时期(1995年至今)。这阶段的主要特点是
①技术引进的规模在每年150亿美元上下浮动。
②引进技术含量不断提高,软件技术的比重逐步增加,成套设备、关键设备、生产线等硬件技术比重逐步下降。
③技术来源国越来越向美国、欧盟、日本等少数工业发达国家集中
④技术引进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子、通讯、能源、机械、化工等行业
⑤技术引进的主体主要是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内部的技术转移所占比重逐步增加
6技术引进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
中国技术引进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引进的技术中,应以软件技术为主,成套设备等硬件技术为辅
2)注重引进实用技术,如产品的工艺技术、制造技术和管理技术等,以利于对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
3)强调引进能填补国内空白的技术避免重复引进
4)强调引进“兼容能力强”的技术,即引进的技术能与国内的技术配套使用,以充分发挥现有企业的潜力。
5)优先引进出口创汇能力强的技术项目,以利于扶持或创建出口创汇能力强的工业项目。
(6)引进技术时,采用多渠道筹资,如利用外国政府贷款、混合贷款、出口信贷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和商业银行贷款等
7)鼓励技术贸易与投资相结合,即允许外国的投资者以其技术作为股本与中国企业共办合资企业,从而达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目的。
原则:
(1)继续坚持以技术出口带动其他产品出口。
(2)广泛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
(3)技术出口不应该影响中国产品已占有的国际市场。
(4)对生命周期长的技术,应先出口产品后出口技术。
(5)国家对经济发展急需的重点项目予以资助。
(6)鼓励采用贸工技银相结合的方式出口技术。
(7)技术出口要符合国家外交政策和安全益。
(8)技术出口必须综合权衡经济效益不能损害国家重大经济利益
(9)中国政府或中方当事人对引进的技术承担了保密和不出口义务时,严禁将引进技术再出口
我国引进技术特点
1.技术引进规模受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式影响大
2.技术引进质量不断提高
3.引进技术方式灵活多样
4.技术引进来源国别渐显多元化趋势
技术引进存在问题
1.技术引进地区和行业分布不均匀
2.专有技术引进较多,专利技术引进较少
3.对国际技术贸易活动规则缺乏了解和深入分析
4.发达国家的出口管制政策是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的主要影响因素
8.3.2中国技术出口特点
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仍然是我国技术出口的重要载体
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我国对外贸易出口所占比重稳步上升
3.技术出口结构优化,技术含量上升
4.技术出口市场由集中向多元化转变
5.技术出口管理日趋法制化
6.出口主体以外资企业为主
技术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
9.2.2中国贸易服务特点
1.服务贸易发展趋势良好
2.服务贸易结构不断升级优化
3.中国服务贸易成为全球服务贸易增长的最大贡献者之一
4.服务外包成为促进服务贸易出口的新动力
5.服务贸易逆差不断扩大但增速放缓
6.中国服务贸易市场保持高度开放
国际贸易服务发展的原因
(1)新科技革命是推动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基本动因
①高新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服务产业,国际服务贸易种类增加,范围扩大
②科技革命加快了劳动力和科技人员的国际流动,特别是促进了专业科技人员和级管理人才的跨国流动,使服务输出的发展发生了质的飞跃。
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使生产资料的投入越来越少,而技术性服务越来越多,因而在战后货物贸易发展的同时,服务贸易也相应不断扩大
(2)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促进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3)国际货物贸易和国际投资增长是带动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条件
(4)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社会生活国际化是加速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催化剂
(5)服务业在各国经济中的地位上升是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6)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加强了服务的国际化。
(7)发展中国家积极发展服务贸易
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特点
1.服务贸易已成为当今国际贸易中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
2.国际服务贸易结构从传统服务贸易向知识技术的密集使用为特征的谢谢新兴贸易
这转型升级
3.服务贸易竞争加剧,服务贸易领域的国际经贸规则面临重构
4.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加强了服务的国际化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三大目标和六项任务分别是什么?中国应如何扩大服务贸易出口?
答:(1)优化产业结构,保证国民济持续增长。
(2)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3)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
答:(1)加快国内服务产业升级为服务贸易出口奠定坚实的基础
(2)发挥比较优势与培养竞争优势
(3)充分利用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成果
(4)培育服务贸易出口的大公司、大集
(5)提高服务出口质量。
(6)加强政府对服务出口的支持
推荐访问:提纲 复习 中国对外贸易 中国对外贸易复习提纲 中国对外贸易复习提纲 中国对外贸易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