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万有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述职报告 教案设计 整改报告 事迹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用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分析香港吸收英语的现象3篇

时间:2023-04-28 18:55:08 浏览量:

篇一:用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分析香港吸收英语的现象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摘

  要】社会交互作用主义者认为人类语言的结构来自语言在人类关系中所起的社会交际功能。因此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我们不但要注意培养学生语言的形式与结构,更应注重语言的内容与功能,使语言合乎交际规则的得体性。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

  英语口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10-0077-01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结构,只有在社会的环境下才能和社会发生相互作用。因此学习语言不能脱离社会文化环境,只有当英语学习者对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道德标准、思维模式、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有足够了解,他所使用的语言才能既准确又得体。从这个意义上看,社会语言学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一般认为是:①语言的变异,并且联系社会因素来探讨语言变异发生的原因和规律,常常使用统计的方法和概率的模式来描写这些变异现象。这又被称为“微观社会语言学”或“小社会语言学”;②社会中的语言问题,如上面所讲的双语、语言接触、双方言、语言规范化问题等,这又被称为“宏观社会语言学”;③研究人们怎样在实际环境中使用语言进行交际,以及不

  同的社会、社团使用语言的差别。

  二、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的外语教学存在着“重语言,轻文化”的弊端,忽视文化差异的教学。这是因为传统的语言学理论只注重研究语言本身,致使传统的语言教学只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忽视语言的社会功能和文化特征。直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社会语言学的兴起才使语言研究与社会研究结合起来。

  目前,我国的口语教学面临着很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从学生的角度看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缺乏对口语的重视,缺乏自信,不敢在公共场合用英语交谈,口语表达时显得焦虑和紧张。有的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语法、词汇、句型和词组,但由于缺乏对本民族和跨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语言运用不得体,因此他们不能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语言表达显得过于单一,缺乏应变能力。也有一些学生由于过度依赖于课堂设定的训练模式而缺乏真实语境的实战经验,语言表达极不自然。

  2.从教师的角度看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还不能实现“小班教学”。班级人数过多对口语教学极其不利。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人数多且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很难驾驭课堂,无法有效的组织进行任何一种可以让大部分学生都积极参与的口语活动。又

  由于口语课课时有限,学生参与课堂发言的机会寥寥无几,口语水平很难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另外,一些口语教师自身的素养和语言能力的缺陷也限制了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

  三、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社会语言学家研究发现与语言最明显相关的社会因素是社会经济地位、文化教育素养、性别、年龄、职业、社会阶层、民族和种族。在这个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时代,社会对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必须要遵循社会语言学的规律,做到以下几点:

  1.在教学中渗透英汉文化差异

  过去的英语教学由于对文化差异教学不重视,学生常常出现语用错误。常见的语用错误有以下几种:①社会语言学方面的错误。②因价值观念的冲突,不同的民族对隐私、禁忌有不同的理解。③文化上的错误,即从文化的角度看是难以接受的错误。

  改革开放以来,语言交际成为经济、文化交流的必要条件,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不了解对方语言的文化背景,即使外语讲得很地道,也可能出现语用失误或文化休克,从而影响交际的效果。因此,在语言教学尤其是口语教学中,教师所教授的不再主要是词汇的发音、形式和意义;语法结构和形式等,而是这些结构和形式用于什么交际目的、在什么情景中有什么功能、可产生什么交际效应等。要让学生知道“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与什么人、说什么话”,

  了解所学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得体性,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的概念是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chomsky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他认为交际能力应该包括懂得交际话语合乎语法的能力、被接受的能力、恰当得体的能力和懂得交际话语真正使用的可能性的能力。canale&swain将交际能力定义为“基本的语法规则和语言在特定社会场合发挥实际交际功能知识以及话语和交际功能在一定原则指导下的综合”。在他们看来,这种交际功能则包括对各种变化因素的敏感性。因此,在口语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语言的应用能力,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相互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

  3.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关键。教师规范流利的英语、渊博的知识、深厚的英语文化底蕴,教学时的灵感发挥,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智慧之美。学生置身其中,耳濡目染,就会受到潜移默化,学到老师的知识和思维方式。另外,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应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利用最优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思维情绪,让所有的学生不压抑自我,勇于表达,充满自信。把学生的思维方式纳入正常发展的轨道,不断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总之,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当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就是要求口语教师不仅要看到所教授的语言本身,而是要看到与语言相关的社会因素:语言的社会文化背景、民族特点、地域特点,交际者的社会、职业、年龄、性别特点,交际者之间的角色关系、所要完成的交际任务等。通过把语言与这些因素相联系来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程序、确定教学方法、完成口语教学任务。

篇二:用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分析香港吸收英语的现象篇三:用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分析香港吸收英语的现象

  

  从交际社会语言学视角看大学英语教学

  内容摘要:交际社会语言学是20世纪80年代末新兴的学科,主张把语言放到大的社会环境中,研究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言语社团的语言实践。交际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基础包括海姆斯的交际能力理论、甘柏兹的互动社会语言学及列文森的礼貌理论。笔者从这三个理论出发,探讨分析交际社会语言学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以期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交际能力理论

  互动社会语言学

  礼貌理论

  大学英语教学

  社会语言学于20世纪60年代诞生于美国,70年代末80年代初传入中国。它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旨在揭示语言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共变”。在20世纪后半叶,语言学家认识到语言交际所包含的内容超出了词汇的基本意义,他们开始把研究的对象扩大至语篇和谈话。格瑞斯的会话蕴含概念、海姆斯的交际能力概念、费尔默的话语的标志功能及兰可夫的语境意义进一步扩展了对言语交际理论的认识。Gumperz(1982)将“互动”概念引入语言学中,强调互动在语言交际中的重要性,从而形成了互动社会语言学。由此,在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了交际社会语言学。

  一.交际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基础

  交際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人类如何使用语言、理解语言及影响语言。经典社会语言学的相关理论构成了交际社会语言学的核心。社会交际语言学的基础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海姆斯的交际能力理论

  海姆斯是交际民族志学的代表人物,他在《论交际能力》一书中提出“交际能力”,即从内部的语言能力转向语言的实际运用,从理想的语言模式转向现实的语言交际,这对交际社会语言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交际能力主要包括语法性、可行性、得体性及实现性四个方面的内容。海姆斯将交际能力看作是人使用语言能力的总称。一个人具有交际能力,表明他不仅具有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还掌握了语言在社会交际中的使用规则。

  海姆斯指出,语言能力是潜在的、先天的普遍机制;而交际能力是实际的、后天形成的,是人们在言语交际、社会生活中逐渐培养的能力。他的交际能力理论的根本目的是能够全方位地把握人类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甘柏兹的互动社会语言学理论

  互动社会语言学是交际民族志学与会话分析学相结合的产物。首先,互动社会语言学借鉴了交际民族志学的研究方法,以便深入了解人类交际能力的普遍特征;它还继承了交际民族志学的一些核心概念,如语境、交际能力等。同时,互动社会语言学吸收了会话分析学的原理,旨在把握人类交际过程的本质。Gumperz(1982)提出,互动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是会话策略、语境化提示和语境规约、会话释义和会话推断,即通过观察交际双方在会话过程中的“互动”来推断交际者在采取某个行动时时所依据的社会概念,并检验言语与非言语信号是怎么在释义过程中被理解的。互动社会语言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会话策略、语境化提示、会话推断、会话风格和话语标记。笔者下面仅陈述对大学英语教学影响较大的会话策略、语境化提示。

  会话策略是互动社会语言学的核心概念。Gumperz(1982)指出,会话参与者保持会话持续进行并不断增强理解的行为被称作会话策略。会话策略体现在会话参与者如何选择适当的交际方式、对交际方式所运用到的知识的理解及在会话过程中如何理解对方话语的活动。研究会话策略,需要研究会话参与者如何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各种各样的交际知识来理解言语和非言语信息来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进而推动交际的顺利进行。通过对会话策略的研究发现,社会文化的差异及其在语言上的折射导致了误解、社会偏见和歧视的产生。

  语境化提示是互动社会语言学中会话策略的核心概念。Gumperz(1982)指出,在会话过程中,不断产生的语境化提示是会话参与者赖以解释会话意图的必要信息。语境化提示包括话语手段和非话语手段(如:手势、体态、面部表情等)。互动社会语言学认为语境是动态的,在交际的过程中不断变化;同时强调话语与语境的互动关系。语境化提示是交际互动的产物,同时也对对交际的顺利进行非常重要。交际参与者通过各种认知手段参与对会话的理解,他们的话语不仅传递信息而且把这些信息语境化,并且通过特定的背景知识提示让对方理解。

  (三)列文森的礼貌理论

  随着交际能力在会话中重要性的凸显,面子理论逐渐扩展至文化层面,用以解释面子问题及维护面子的行为。面子的概念由中国的胡先缙在1944年介绍到西方,美国的高夫曼在此基础上于1967年系统的提出了面子概念。布朗和列文森进一步发展了面子概念,提出谈话人在交际时需要满足两种面子需求: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积极面子是在交流时双方需要表现的十分融洽,消极面子是在交流时秉着不得罪对方的原则。

  社会语言学家开始研究交际者如何运用自己的礼貌策略到达成功的交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列文森的礼貌理论,包括面子说、损害面子行为、礼貌策略及损害力计算式。面子说指在交际过程中需要顾及说话者个人和社会两方面的需求,即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损害面子行为指危及说话者面子的言语行为,作为对损害面子行为的补偿,他提出了礼貌策略。

  二.交际社会语言学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张尧学,203)。交际社会语言学所关心的是对交际实践进行分析以达到交际目的。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充分利用交际社会语言学这一重要原理,把大学英语教学推上一个更高的台阶。交际社会语言学对大学英语教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海姆斯强调理解交际能力并将其运用于实践,可以“增强教育事业的成就”。从交际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教学的本质人类社会的交往活动,教学行为是一种交往行为。作为一种社会交际,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受教育者的自我发展,让其收获知识,培养其能力。在英语课堂上,会话双方是师生、生生,而主要的发话人是教师,教师的话语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输入和输出。教师要多提具有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同时可以给予学生恰当的提示,让学生有更多的语言输出。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给予积极的反馈,鼓励学生做大胆的尝试,活跃课堂气氛。由于缺少英语学习环境和氛围,教师需要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场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为学生的言语交流活动提供合适的氛围,使知识的传递丰富化,让学生变为言语交际活动的参与者和主导者。教师可以在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后,让学生根据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场景对话、故事复述、角色扮演等,丰富课堂生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交际活动中,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

  (二)实施语境化教学

  语境化教学不仅包括在语篇学习时所需要的互文语境,同时也包括英语学习者所需要的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对于语篇教学,不能单纯学习单词、词汇、句子、语法,而要全面把握整个语篇的主题、段落划分及主旨、写作手法。只有整体把握语篇,才能根据互文语境推断出作者的意图,引导学生注重语言交际功能。多媒体具有融文本、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为一体的优势,它的使用丰富了语境化教学,实现了视觉与听觉等多角度的转换。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在新课的导入部分为学生播放一段相关视频或听力材料,为学生提供原汁原味的语言输入,呈现真实的情景和文化语境;也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不同的社会交际情境,建造身临其境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凸显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每一单元结束后,让学生做角色扮演,根据所学内容还原情景语境,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而且可以增强他们的合作、互动精神,提高他们的外语交际能力。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的话语行为对学生的认知和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影响。由于课堂上师生的地位不同,会出现教师对学生面子威胁的情况,主要体现在约束学生的自由,打断学生的发言,消极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这极大地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礼貌评价,可以降低学生的面子威胁。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给与积极的评价,这样不仅可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同时也可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四)加强英语文化知识学习

  我国的大学英语一直采用传统式教学模式,即词汇、语法的讲授,忽略了对学生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导致学生在实际的交流中,把自己的母语习惯带到目的语的会话中,形成不必要的交流障碍。通过教学实践表明,仅仅系统掌握语言结构是不够的,缺乏目标语社会文化知识的学习在实际的语境中是一種失败的语言学习。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异国的文化带到课堂中,加强英语文化知识的导入,加深学生对异国文化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他们语言的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Gumperz,JohnJ.DiscourseStratees[M].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2.[2]Hymes,D.OnCommunativeCompetence[M].England:PenguinBooks,1972.[3]孙炜,周仕宏,申莉.社会语言学导论[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21.[4]孙咏梅.互动社会语言学的发展历程:理论和方法的批判性继承与发展[J].广西社会科学,207(10):154-157.[5]王丽.互动社会语言学理论对英语教学研究的启示[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3):54-58[6]王显志,王杰.互动社会语言学综述[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5):106-110.[7]徐大明,陶红印,谢天蔚.当代社会语言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8]张尧学.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讨会上的讲话[J].中国大学教学,203,(12):9-11.[9]祝畹瑾.新编社会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作者介绍:李静,广西财经学院商务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英语教学)

推荐访问: 用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分析香港吸收英语的现象 语言学 香港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