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万有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述职报告 教案设计 整改报告 事迹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林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7篇

时间:2023-05-01 10:50:06 浏览量:

篇一:林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林业局关于林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总结分析全县XX年以来林业发展的成就和经验,提出XX年各项工作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举措,把林业产业推向全面科学的发展阶段,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按照《中共XX县委办公室关于开展综合调研的通知》要求,县林业局认真组织开展了综合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XX年工作情况

  主要成效

  1、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县林业局抓住生态建设这一重点,大力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全面推进绿化造林,加快生态建设步伐,林业生态体系逐步完善,全县森林资源得到保护,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实现了从木材生产为主到以生态建设为主、以砍伐为主向以森林资源保护为主的转变。XX年,预计完成杉木、川滇桤木为主的速生商品林基地建设5万亩,占计划的100%;核桃、油茶为主的木本油料基地建设3.5万亩,占计划的100%;绿化苗木基地建设完成种植200万株,占计划的100%;义务植树完成120万株,占计划的120%;中低产林改造8万亩,完成任务的100%;封山育林完成2.8万亩,占计划的100%;完成沼气池建设2400口,节能改灶600眼,安装太阳能949套。XX年有林地面积、森林覆盖率、活立木蓄积量与XX年相比,分别从100万亩、34.9%、325万立方

  米增至149万亩、53.8%、534万立方米,土壤侵蚀总面积从152平方公里递减至44平方公里。

  2、林业贡献率明显提升。全县山区面积达90%以上,发展林业成为转变生产方式,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收、农民致富的重点、亮点。全县“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以木材深加工为重点、以林下经济和森林旅游为补充”的林产业发展总体思路得到进一步深化,特色种植基地发展快速,林业要素平台功能逐步完善,森林的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科学提升,进一步提高林业对经济、社会的贡献率。XX年林业产业总产值预计实现5亿元,比XX年4.39亿元增长14%,比“十五”末增长30%,林业产业总产值及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林业收入所占比重逐年增加,全县林业产业呈现质量、效益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

  3、森林保护体系基本完善。坚守林地“红线”,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三防”体系,加大森林保护和管理力度,严把林地使用关、林木采伐关、木材流通关,严控森林过量消耗,严打违法犯罪行为,确保全县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持续稳定增长,为林业产业发展筑牢了发展基础。一是森林资源林政管理明显加强。XX年,全面完成森林防护体系建设,完成森林管护216万亩;批准采伐蓄积7.7万立方米;报批征占用林地8件,面积10.06公顷,收取森林植被恢复费45.3万元;查处涉林案件279起,打

  击各类违法犯罪人员290人,收缴木材195立方米。二是森林防火力度加大。坚持早抓、细抓、实抓,县、乡、村森林防火机构健全,预案完善,全面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森林防火责任体系和信息网络,森林火灾监测和扑救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全县境内没有发生重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三是有害生物防治力度加大。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着力完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责任体系和监测体系,形成监测、检疫、防治、执法为一体管理网络。全县林业有害生物监测90万亩,病虫害发生5.4万亩,防治5.4万亩,防治率100%;苗木产地检疫1606亩,木材调运检疫5.8万立方米,苗木调运检疫747.3万株。

  4、林业改革成效明显。一是林权主体改革不断深化。紧紧围绕“农民群众得实惠、生态效益得增长、林业产业得发展”的目标,高位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效解放和发展了林业生产力,激活了林产业发展机制,保护了林区生态环境,拓宽了村集体和林农的增收渠道,切实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林区发展和谐稳定繁荣。全县集体林完成确权154.69万亩,确权66183宗地,确权率96%,核发林权证6.18万宗、2.93万户,发证面积143.82万亩。二是配套改革稳步推进。占地约600亩的滇东地区较大的木材深加工基地及木材交易市场功能日趋完善,投资500余万元的集林权登记、资产评估、流转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林业交易服务中心完

  工,林权抵押登记、资产评估等配套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搭建了林业要素平台。完成林权抵押贷款3笔140万元,正在办理6笔240万元。森林火灾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投保林地215.80万亩,缴纳保费53.27万元;因森林火灾理赔14起,涉及单位9个、林农22户。

  5、发展软环境明显优化。积极搭建林业要素市场,建立健全林业服务体系,着力为广大林农提供信息、政策、培训等各类服务,为林权交易、林业行政审批、生产技术指导、政策法律宣传等,提供规范、高效、便民的服务场所。一是建立林权管理服务中心。在大同工业园区木材交易市场建成占地600平方米的林权管理服务中心综合楼,组建了林权管理服务中心,提供林权流转交易、林权登记、林权抵押贷款咨询等服务。二是设立政务中心林业服务窗口。在县政务中心设立了林权管理、行政许可办证、林业规划调查和资产评估、林业抵贷款业务、林业咨询等“五大”窗口,切实为林农和企业服务。三是搭建林木交易平台。在大同工业园区建设了占地600亩的木材交易市场暨木材加工基地,引进浙江华海木业、云南司珈尔木业入驻深加工,杉木较XX年每方上涨500元左右,林农切实得到实惠。四是开展林业综合执法。整合现有力量,县级成立林业综合执法大队,乡镇、林场设立林业综合执法中队,为社会提供简便、高效的执法保障服务。成立林业综合执法大队,实行林业执法统一归口管

  理。五是改进林业管理方式。从转变营造林工作机制、改进森林资源管理方式着手,将林业工程与林农对接,采取措施让林农能够参与荒山造林、速生丰产林等林业重点工程项目,保证林农享受与林业重点工程配套的资金投入政策。同时,按照“公益林管严管死,商品林放开搞活”的原则,不断深化林业管理,对公益林、天然林实行严格保护,对人工商品林,本着促进增产、增收和保障发展的原则,依据《集体林森林经营方案》,严格执行限额采伐。

  主要经验与做法

  1、抓统筹兼顾,巩固拓展优势产业。我县发展速生丰产林、木本油料林区位、气候等优势明显。依托优势,科学制定了林业产业发展规划,突出特色化发展,统筹兼顾保护、发展、开发,激活了林产业大发展大提速。一是巩固以杉木、川滇桤木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建设成果。在林改的推动下,产权主体明晰化、经营形式多样化促进了林产业发展投资多元化,林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全社会投资发展的热门行业。县委、县政府抢抓先机,突出政府引导,年投入近400万元用于林业产业发展,年撬动5000余万元社会资金投向林业事业。仅XX年营造速生丰产林达5万亩。二是科学发展木本油料林产业。汲取近年来核桃、油茶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创新宣传模式,拍摄专题片,通过电视台循环播出,群众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整合农、林、水等项目,推行“公

  司+基地+农户”模式,走“示范带动、龙头撬动、产业联动”发展之路,建设以木本油料为主的林业示范园,极大地推动了木本油料产业发展。三是强势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积极争取中央、省、市资金、项目支持,强势推进天保工程、巩固退耕还林项目、中低产林改造、森林抚育等重点工程实施,着力提高森林质量,改善生态环境,提升林地产出率。

  2、抓龙头带动,协调发展复合产业。在抓好森林资源培育的同时,建基地、引龙头、联农户、带产业,全力培育木材加工、油料加工业,探索发展林下种养业,进一步提升了林业对经济、社会的贡献率。一是建设木材交易市场和林业服务中心。XX年,在XX工业园区大同片区继续巩固完善大同木材交易市场功能,搭建林业服务、经营、流转体系,助推产业快速发展。二是引进木材加工、油料加工龙头企业。围绕发展产业链条长、资源利用率高、产品附加值高的产品,引进并培育了油料龙头企业—云南真味油脂有限公司,年可加工植物油料5万吨;木材加工龙头企业—浙江华海木业有限公司、云南司珈尔木业股份有限公司,年可生产细木工板5万方、纤维板10万方。三是探索发展林下经济。为解决发展林产业收益周期较长的突出问题,XX县以农、林、畜产业协调发展为出发点,把森林当成林下资源开发的载体和依托,视林业为一项复合产业,充分挖掘林业的潜在效益,探

  索出在林下养殖山鸡等家禽、种植喜荫中草药材的立体综合种养模式,实现互补发展、资源共享、以短养长,提高土地产出率,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3、抓科技创新,创新发展高效产业。科技含量低一直是制约XX林产业发展壮大的“瓶颈”,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我县通过与省林科院、市林业局科技推广站合作,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科技对林业的贡献率。一是广泛调研,精选品种。通过省、市、县林业专家的多次考察、调研和试验,引进杉木良种“江西陈山红心杉”,解决我县杉木品质不高、长势不好等问题;引种成功核桃良种新疆新新2号、温185号,该品种耐寒、高产、早实,解决了困扰我县核桃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促进了林产业提质增效。二是推广技术,科学种植。依托现有培训资源,从建立和完善技术培训、科技推广、种苗监管等制度着手,大力开展“科技下乡”活动,推广实用技术,不断提高良种良法的普及率。三是建立基地,保障种苗供给。建设以新疆新新2号、温185号和云新早实为主的核桃采穗圃2个400亩,以云油4号、云油14号为主的油茶采穗圃2个550亩;建设核桃育苗基地1个200亩、油茶育苗基地1个100亩、红心杉育苗基地1个200亩,保障了全县产业发展优质种苗供给。四是全面推广应用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先进技术,加强森林保护和管理。五是积极引导木材加工企业

  科技创新,融入先进理念、注入先进技术,壮大林产工业,促进林业经济快速发展。

  4、抓森林保护和林权改革,筑牢特色产业发展基础。一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开展林改“回头看”活动,巩固提高主体改革成果,稳妥推进配套改革,林业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二是加强林政管理。在抓好采伐限额管理、木材流通管理的基础上,以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为契机,重点整治毁林开垦、乱砍滥伐、非法占用林地等突出行为,维护森林资源安全。三是严防森林火灾发生。坚持早抓、细抓、实抓,健全县、乡、村森林防火机构,完善工作预案,逐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森林防火责任体系和信息网络体系,严防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发生。四是加强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建立和完善以县级测报点为骨干、以乡镇测报点为基础的预测预报网络,全力建设监测、检疫、防治、执法为一体的管理服务体系,促进林产业可持续发展。

  存在问题

  1、森林资源管护基础建设水平不高。随着全县森林资源总量的迅速增加,保护和管理的任务越来越繁重,现阶段林业管理的手段和技术水平与新时期林业管理的要求还有差距,特别是森林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基础建设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

  2、基层林业机构管理体制机制不顺。基层林业工作站承担着政策宣传、资源管理、林木采伐、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林政执法、生产组织、科技推广和社会化服务等繁重的工作任务。乡林业站隶属乡镇人民政府管理,弊大于利,林业综合执法难、森林资源监管脱节等问题日益凸显,基层林业机构管理亟待理顺。

  3、林业产业发展经费投入不足。日益变化的恶劣气候,给林业生产带来巨大困难,营造林成本剧增,森林金融、森林保险等工作尚在起步阶段,国家、省级林业项目仅能解决种苗经费,无补植补造及后续管理等经费,造成林业产业发展资金严重不足,影响生态建设进程。

  4、多产业协调发展滞后。农、林、畜等产业还停滞在各自为阵的发展阶段,互补性不强,综合协调发展力不够,无法整体提升整体经营效益和对外竞争力。

  5、投融资体制改革亟待深化。金融部门林权抵押贷款门槛过高,贷款利息也较高,林农贷款、融资较难;加之森林保险业务的开展仅涉及森林火灾,林权抵押贷款放贷仍存有较大风险,金融机构存在担心与顾虑,阻碍了林业的发展。

  6、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亟待加强。单位和群众对林农专业合作社的建设认识不够,加之自身经济、人才、技术条件有限,组织结构比较松散,经营粗放,管理水平较低,林农专业合作社组建力度不大,已组建的覆盖农户数不多,在林

  业发展中的作用不明显。

  二、XX年工作打算

  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及森林云南、森林曲靖建设大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以建立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为目标,进一步深化林业体制改革,有效保护、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以分类经营为基础,进一步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管严公益林、搞活商品林、放开人工林;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稳定杉木林种、培育乡土树种;以扶持龙头为突破,进一步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提升XX森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系统的良性循环。

  目标和任务。XX年,培育发展3万亩速生商品林基地、1万亩油茶基地、2万亩核桃基地,完成200万株绿化苗木基地及XX口沼气池建设;继续完善林权流转和林产品交易“两个”平台功能,建立健全林业综合执法体系、产业产品研发体系、林业经营服务体系“三大服务体系”;森林火灾受害率、森林病虫害成灾率控制在省、市规定的范围内,林业案件综合查处率达到95%以上,力争森林覆盖率保持在53.8%,林业产业总产值实现6亿元。

  1、在林业改革上取得新突破。一是处理好改革和发展的关系。探索符合XX林业发展实际的改革路子,处理好目标与手段的关系,转换经营机制,科学推进国有林场改革,走活国有林这步棋。二是继续深化林权配套改革。一方面加快以“林权管理、流转交易、社会服务”三大专项服务平台的建设步伐,努力打造安全、可靠的林权管理平台,统一实施承包流转、登记发证、争议仲裁、纠纷调处、林权档案管理;努力打造公开、高效的流转交易平台,统一提供资产评估、信息发布、交易实施、合同鉴证等专项服务;努力打造便捷、周到的社会服务平台,指导林权抵押、森林保险、专业合作社业务咨询和行政审批等社会服务事项。另一方面深化林木采伐管理改革,改变现有采伐指标分配方式,集体林生产计划改变过去由县到乡、乡到村,村再零星分配的做法,优先向林农专业合作社、造林大户、龙头企业倾斜,充分调动社会造林积极性;加快编制县、乡、村森林经营方案,科学经营管理森林;同时加快推动林权抵押贷款、林业贴息贷款进程,积极为林农和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平台。

  2、在森林监管上取得新突破。坚持疏堵结合、打防并举的原则,严格森林资源监管。一是组织林业执法力量,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巩固林业改革和发展成果。提高基层执法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继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滥开乱采、毁林盗林、无证运输、无证加工

  等林木、林地违法犯罪行为,确保林区和谐稳定。在提高执法质量上继续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量化执法标准,规范执法流程,完善执法制度,强化队伍管理,建立健全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林业执法机制,确保执法定性准确、程序合法、制作法律文书规范。二是加强森林防火监测,提高预防、扑救森林火灾的能力,提升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和乡、村级应急队伍防扑火的水平。严格落实野外火源管理,引导林农有组织、有计划的在低火险天气下实施计划烧除,变堵为疏,最大限度消除火灾隐患,确保不发生重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三是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切实遏制小蠹虫等林业有害生物危害态势,打赢“无烟”的森林保卫战。

  3、在林业工业上取得新突破。坚持资源集约利用,培植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扶优扶强林业工业。一是进一步推进木材精加工产业建设。在现有龙头企业生产的产品基础上,引导企业延伸产业链,开发现有产品的精、深产品,提高资源利用率。二是加大融资支持力度,培育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增大林业贡献率。着力扶持华海、司珈尔等公司,力争培育1至2家在全省有影响力的林业企业,打响XX产业品牌。三是加强木材加工管理。采取行政、市场、法律等手段有机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加大木材加工企业的清理整顿力度,取缔无证加工企业,淘汰工艺落后、浪费

  资源、规模不达标的木材加工企业,确保资源有效利用。

  4、在自身建设上取得新突破。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现代林业、开放林业意识。树立超前规划意识,改变结构趋同、特色不明的状况;树立培育优先意识,改变残次林多、林相下降的状况;树立重在保护的意识,改变取多予少、生态脆弱的状况;树立高效利用的意识,改变经营粗放、效益低下的状况。二是狠抓政治思想建设及综合素质教育,确保思想上合心、行动上合手、工作上合力,提高林业部门形象。三是继续强化局班子领导、股室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联乡、联地块责任制,落实目标倒逼管理、一线工作责任,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做到领导力量到位、工作部署到位、工作责任到位、监管措施到位。四是切实把强化队伍拒腐、防腐能力,提高自我修复能力作为廉政建设的重点,加强《廉政准则》等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深入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在林业工作全过程加强廉政建设。进一步推进“党务、政务、财务”三公开,推行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关键岗位行为监督机制,严肃查办违法违纪案件,坚决遏制林业系统职务犯罪行为。

  主要措施

  1、生态优先,稳步推进“森林XX”建设。突出抓好城市、通道、水系、重点区域及村庄绿化工作,构建以村庄绿化为点,以通道绿化为线,城镇、江河两岸面山绿化为面的绿化新格局,推动造林绿化由山区绿化向城乡一体化绿化转变,提升XX整体形象。

  2、产业互动,加速林业产业化进程。突出巩固完善大同木材市场功能,积极引导木材深加工龙头企业培植原料基地,力争把大同木材交易市场及深加工基地建成滇东北乃至全省重要的木材集散地、木材加工示范园区。加大以核桃、油茶为主木本油料产业基地的建设力度,加速以杉木、川滇桤木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培植步伐,增加产业发展的基础资源总量。一是优化种植结构。突出资源优势、瞄准市场导向,在XX、高良和龙庆三个低热河谷槽区乡重点发展以杉木、油茶为主的生态产业,在其余五个乡镇重点发展核桃、川滇桤木等特色产业,创新发展林下种植喜荫中药材、林下养殖山鸡等绿色产业,初步实现了特色化经营、生态化发展。二是提高产业化水平。突出绿色发展,建基地、引龙头、带发展,引进和培育各类林业龙头企业,力争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50%以上,产业化经营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农产品商品化率达70%,初步形成了“农民跟着产业走,产业围着龙头转,龙头瞄着市场销”的发展格局。三是提升绿色品牌效应。引导林产品加工企业积极申报绿色环保产品,引导林农或企业投资绿色经济示范基地、林业示范园区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助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3、政策配套,完善林业发展政策体系。重点从林权评

  估、林权流转、林权交易平台、抵押贷款和森林保险等方面入手,加强调查研究,建立和完善政策制度。积极探索建立专业林权评估准入机制,为权利人提供评估服务。建立林木采伐管理制度,完善林木采伐指标分配办法,科学合理地分配采伐指标,赋予经营者更充分的林木处置权。进一步规范有序的林权流转机制,优化森林资源配置,实现资源资产变现,维护森林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4、整合力量,提高林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促进林业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协会和中介服务机构等服务组织加快发展,帮助林农提高生产经营效率,提升市场竞争力。建立健全林业科技服务体系,整合林业部门力量,协作攻关,重点抓好林业标准化建设和种苗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基层林业工作站的科技推广职能,培育林业科技示范户,提高科技对林业发展的贡献度。

  5、挖掘潜力,增强林区兴林富民能力。充分发挥优势,立足挖潜办林业,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实现长中短有机结合,上中下综合利用,林农牧复合经营,大大提高林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科学谋划,跳出林业办林业,推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加快发展林产品精深加工,构建产业多样、就业广泛、增收多元的新格局。

  6、创新举措,努力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制定有效措施,坚决制止并纠正违反政策,强迫农民流转山林,导致农

  民失山、失地的行为;依法严肃查处借改革之机乱砍滥伐林木、乱占滥征林地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加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进一步简化林权管理的审批手续和环节,严格禁止各种乱收费、乱摊派的行为,最大限度地维护农民利益。

  XX县林业局

  二O一二年十月十六日

篇二:林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林业调研报告(精选5篇)

  第一篇:林业调研报告

  学科学发展观,努力推进生态林业的建设

  党的十七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肩负着重要使命,不仅要承担起生态建设的重任,更要做生态文化的先锋,尽可能地创造出丰富的生态成果、物质成果和生态文化成果,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如何努力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引导者、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就成为我们林业工作者首要面临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对我们把握大局、做好林业各项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谋划林业项目,大力推进现代林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新内涵

  1、努力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科学发展观对做好林业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要把落实科学发展观当作当前林业发展的首要政治任务来抓,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全面系统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正确把握时代发展要求,深刻认识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与林业现状,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科学办事,增强运用科学发展观推进林业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搞好林业工作。近年来,我县

  林业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及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林业工作方法,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是还应该看到,与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相比,与群众的愿望相比,我们的林业工作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如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生态建设与森林经营等有待于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山林纠纷调处和林区维稳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总结以往成功的实践,更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我们正在进行的工作进行深入思考,进一步明确工作方向、目

  标任务。新时期林业工作要有更高、更新的目标定位,要用科学发展观确立新时期林业工作的新理念,用科学发展观推进新时期林业工作的新实践。

  3、现代林业发展要为促进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保证。树立和落实正确的林业发展观,涉及到以林业建设为重点的生态发展战略工程实施的各个方面,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林业部门责任重大。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林业工作,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必须坚持从林业实际出发,把生态效益放在林业工作的第一位,建立体现经济与生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长效机制,推进林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林业发展中的问题不容忽视

  经过全县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县林业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当前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整体水平较低。目前,我县林业生产依旧延续着传统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科技贡献率低,林分质量较差;局部地方森林资源逐年减少,雪域上移,雨量减少。同时我县生态建设也面临着林地流失,荒漠化面积逐年扩大问题。

  2、林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虽然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基础设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总体而言仍然十分落后,在数量和质量上还远不能满足现代林业建设的需要,由于林区管护基础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从而影响了全县林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林业发展的长效机制还不健全。林木抚育、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资源保护等森林资源管理机制还不健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任重道远。缺乏长期有效的投入机制,缺乏内在发展动力,林业生产和林业事业的发展速度缓慢。

  4、生态文明观念有待进一步树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我县生态文明建设中,林业建设也应居于重要地位。目前全县人民对林业的作用、功效了解还不够多,生态文明观念树立得还不够牢固。

  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现代林业工作

  1、实抓好造林绿化工作,加快我县绿化进程。

  第一在提高造林质量上求突破。要抓好生态工程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地实施退耕还林、天保、生态公益林、“三北”等林业重点工程,确保实现我县森林覆盖率每年稳定递增的目标。不断提高良种壮苗使用率。加强造林施工的质量监督,建立健全造林施工质量管理机制。尊重自然规律和科学规律,合理选择造林方式、植被搭配方式,提高造林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第二在扩大社会造林上求突破。大力支持各类社会主体和资金参与林业建设,以政策为引导,以法律作保障,鼓励和扶持社团、企业、个人等开展多种形式的造林,不断扩大非公有制造林的数量和规模。充分运用宣传发动、表彰带动、检查促动等手段,采取植纪念树、造生态模范林等形式,推动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发展。三是在提升林地生产力上求突破。探索不同条件下的森林经营模式,解决营造林工作中的“过密、过疏、过纯”问题。

  2、继续抓好重点工程,积极推动生态建设。

  按照“巩固成果,提升质量,完善功能,稳步推进”的要求,继续抓好重点工程,加快生态体系建设。加大我县公民义务植树的督查力度和县城东西两山荒山绿化区的绿化进程及管护力度;进一步完善县城风景林、河道及绿色通道工程,加强

  抚育管理,提高绿化质量,提高县城绿化水平,提升我县对外形象。对疏林地进行人工改造,促成天然下种成林;对荒山荒地,坚持封、造、管并举,集中力量开展人工造林。进一步强化措施,大力发展以红提葡萄为主的特色产业建设。农田林网、用材林工程,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与治理模式,加大林分抚育管护工作。加快推进村屯绿化、四旁植树步伐,实施示范村镇绿化工程。

  3、是进一步加大保护工作力度,切实保护好森林等自然生态系统。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健全森林防火机构,加大设施设备建设。强化森林病虫害防治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建立健全森林病虫害测报网络,加大森林植物检疫网络建设,健全野生动植物保护组织,切实保护好鸟类资源。

  四、以法兴林,切实抓好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是生态县建设的主要目标,也是林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县人民应正确认识和统筹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就是发展的观念,坚持建设与保护并重、数量与质量并举,认真贯彻落实《森林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等林业政策法规,严格执法守法,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坚决制止乱排乱放、滥砍滥伐、毁林开荒和乱占耕地、林地、绿地的现象,切实维护森林资源安全和林区社会稳定,不断巩固生态建设成果。要结合国

  家生态公益林项目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项目实施,认真抓好退耕还林补植补造,搞好幼林抚育,防止森林火灾,防治森林病虫害,积极开展“退人还山”试点试范工作,使林业生态建设发挥出最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五、加强林业科技推广,促进林业增长方式和管理方式转变。实施科教兴林、人才强林战略,不断提高林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林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向集约的转变,提升林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林地产出率。大力推进林业从种苗培育、整地造林、抚育管护到采伐更新、加工利用全过程的标准化生产。扎实开展送林业科技下乡活动,加大对林农的培训力度,建全科技生产服务网络,对农民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真正把林业建设引入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六、加强

  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以“继续解放思想、推进科学发展”教育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思想、组织、作风、制度、业务建设,努力建设一流队伍,培育一流作风,创造一流业绩,着力抓好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教育活动,使党员干部和职工成为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模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模范,建设绿色家园、促

  进现代林业发展的模范,遵纪守法、团结和谐的模范,勤政为民、廉洁自律的模范。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就加快荒山绿化、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等紧要问题,得出解决问题的可行办法。进一步建立健全共产党员学习教育活动长效机制,落实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各项措施,提高廉洁从政水平,严厉查处林业行政许可中的不正当行为。重视干部职工的教育培训和个人进步,在部署任务的同时给予关怀,在赋予责任的同时给予爱护,使他们得到更快更好的成长。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善干部职工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主动倾听他们的心声,经常挂念他们的冷暖,积极解决他们的困难,让干部职工全身心地投入到现代林业建设中来。

  第二篇:林业调研报告

  林业调研报告

  林业>调研报告

  (一)近年来,我县以“国土增绿,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林业重点工程实施与兴林富民相结合,成果巩固与产业培育同步,林业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一、发展现状

  1、第一产业发展迅速。全县林业用地面积为100.65万亩,其中有林地68.43万亩、疏林地3.6万亩、灌木林地1万亩、未成林造林地10.02万亩、宜林地17.6万亩。按森林类别分商品林43.43万亩,公益林57.22万亩。全县活立木总蓄积为105.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38.49%。干杂果产业基地建设顺利,现有干杂果总面积17.5万亩,其中柿子13万亩,核桃2.6万亩,红枣1.9万亩;干杂果总产量7万吨,产值7000万元。

  2、第二产业基础薄弱。在干杂果深加工方面,建成年产柿饼500吨的加工企业1户、小型加工厂3户,建成柿子醋生产线一条,加上农户采用简易手工自发加工部分,据统计,全县每年共加工鲜柿13000吨,市场销售鲜柿45000吨,还滞销12000吨;随着柿树产量逐年增加,柿子滞销现象将越来越明显。木材加工业底子单薄,全县木材加工业仅有49户,主要有带锯解板15户,寿木加工25户,原木经营4户,农具配料加工5户;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精加工产品主

  要是梨枣木工艺制品,如擀面杖、捣蒜窝、拐杖、碗、酒杯、麻食板、茶叶筒、调料盒等生活用品和神仙葫芦、木猴等旅游工艺品,但设备简陋,技术和工艺落后,各类产品档次低,不具备规模生产,年经济效益不足500万元。原木材年销售200余万元。全县第二产业年产值700余万元。

  3、第三产业发展起步良好。近年来我县以“发展大旅游、建设大产业、开发大市场”为理念,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激活市场、强化两翼”的发展思路,以历史文化、休闲养生、自然观光、乡村旅游为重点,积极推动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使森林旅游产业开发焕发出勃勃生机。五年来,我县相继>投资5.53亿元,实施了大佛寺景区改扩建和周边环境治理、紫薇山公园、泾河防洪景观带、公刘教稼苑景区、泾河龟蛇山大峡谷漂流、程家川古民居、侍郎湖生态休闲景区、拜家河观光农业长廊等十项旅游景区建设,旅游景区已成为我县林业发展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目前我县林业产业发展步伐虽然较快,但经济效益依然偏低,仅为8000余万元,人均272.1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1%。

  二、存在问题

  1、森林改善环境能力低下。目前我县森林林木多为近十年来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保存的中幼林,虽然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变,地表径流量逐年减少,但森林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能力还不能充分发挥,水土流失治理进度仍然缓慢,人居饮水严重不足。

  2、干杂果产业存在“大资源,小产业”。贮藏、加工和深层次开发业发展滞后,干杂果中名优品种匮乏,市场竞争力不强。尤其是干杂果品种结构不合理,优质主栽品种不足。如柿子面积达13万亩、核桃2.1万亩、红枣1.9万亩,分别占干杂果总面积的76.4%、12.3%、11.1%,但引进和繁育新优品种面积太少,占总面积不足15%,致使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未能将资源优势充分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制约了林业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3、林业资源开发层次较低。森林旅游业开发水平较低,正处在起

  步阶段,综合服务设施还不健全,难以吸纳外地游客来彬观光旅游。木制旅游产品加工业发展缓慢,现有的均是一些小型加工企业,没有先进、较大规模的龙头企业,设备落后,技术力量薄弱,产品粗糙单一,难以满足广大旅游者的需求。

  三、几点建议

  1、狠抓森林抚育工作。对于目前建成的中幼林积极开展抚育工作,应通过对森林合理抚育,优化森林结构,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抗逆能力,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进一步提高森林生产效能和生态服务功能,控固水土流失,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2、狠抓依法治林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领导干部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责任制度,明确森林资源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和主要负责人,并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树立执法权威,提升执法效果。全面监督重点区域的森林资源管理,加强对林业重点工程实施的核查,准确把握森林资源信息动态变化和工程进展情况,建立和完善预警机制,有效遏制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

  3、发展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重点打造、集群发展、点面结合、形成优势的原则,真正把引导、扶持产业发展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一是成立专门的柿子产业机构,采取招聘考试、竞争上岗的办法吸收一批有专业知识、有工作能力的大学生或抽调现有技术人员,组成彬县柿子办。选派专业人员出外学习有关柿子深加工的先进经验,为柿子产业发展奠定基础。二是针对我县柿子园的经营现状,积极实行流转经营。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户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将地处山沟里的原属一家一户所有的柿子树及集体所有的柿子园承包给善于经营、有能力作务者,走集约化的路子,实现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三是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在群众生产方便、热情较高的村,积极组织和引导广大果民,进行户间联合,组建专门经济合作组织,把分散的农户联合起来,组成农业经济合作组织,进行规模生产,进一步培育优势产品,寻找和开发市场,以经济组织形式应对复杂、多变、激烈竞

  争的市场。

  4、增加林业生态建设投入和加大扶持力度。努力争取国家、省、市在财政预算内基本建设专项资金,并逐步提高对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资金的投入,力争在经常性财政预算中,加大对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林业科技教育、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旅游等事业的投入。在资金使用上,应增加后续管护资金,保证公益林生态效益的持续发挥。

  林业调研报告

  (二)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肩负着重要使命,不仅要承担起生态建设的重任,更要做生态文化的先锋,尽可能地创造出丰富的生态成果、物质成果和生态文化成果,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如何努力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引导者、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就成为我们林业工作者首要面临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对我们把握大局、做好林业各项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谋划林业项目,大力推进现代林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新内涵

  1、努力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科学发展观对做好林业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要把落实科学发展观当作当前林业发展的首要政治任务来抓,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全面系统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正确把握时代发展要求,深刻认识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与林业现状,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科学办事,增强运用科学发展观推进林业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搞好林业工作。近年来,我县林业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及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林业工作方法,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是还应该看到,与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相比,与群众的愿望相比,我们的林业工作还存在着一

  些薄弱环节,如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生态建设与森林经营等有待于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山林纠纷调处和林区维稳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总结以往成功的实践,更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我们正在进行的工作进行深入思考,进一步明确工作方向、目标任务。新时期林业工作要有更高、更新的目标定位,要用科学发展观确立新时期林业工作的新理念,用科学发展观推进新时期林业工作的新实践。

  3、现代林业发展要为促进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保证。树立和落实正确的林业发展观,涉及到以林业建设为重点的生态发展战略工程实施的各个方面,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林业部门责任重大。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林业工作,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必须坚持从林业实际出发,把生态效益放在林业工作的第一位,建立体现经济与生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长效机制,推进林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林业发展中的问题不容忽视

  经过全县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县林业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当前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整体水平较低。目前,我县林业生产依旧延续着传统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科技贡献率低,林分质量较差;局部地方森林资源逐年减少,雪域上移,雨量减少。同时我县生态建设也面临着林地流失,荒漠化面积逐年扩大问题。

  2、林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近年来,虽然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基础设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总体而言仍然十分落后,在数量和质量上还远不能满足现代林业建设的需要,由于林区管护基础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从而影响了全县林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林业发展的长效机制还不健全。林木抚育、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资源保护等森林资源管理机制还不健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任重道远。缺乏长期有效的投入机制,缺乏内在发展动力,林业生产和林业事业的发展速度缓慢。

  4、生态文明观念有待进一步树立。《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我县生态文明建设中,林业建设也应居于重要地位。目前全县人民对林业的作用、功效了解还不够多,生态文明观念树立得还不够牢固。

  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现代林业工作

  1、实抓好造林绿化工作,加快我县绿化进程。

  第一在提高造林质量上求突破。要抓好生态工程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地实施退耕还林、天保、生态公益林、“三北”等林业重点工程,确保实现我县森林覆盖率每年稳定递增的目标。不断提高良种壮苗使用率。加强造林施工的质量监督,建立健全造林施工质量管理机制。尊重自然规律和科学规律,合理选择造林方式、植被搭配方式,提高造林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第二在扩大社会造林上求突破。大力支持各类社会主体和资金参与林业建设,以政策为引导,以法律作保障,鼓励和扶持社团、企业、个人等开展多种形式的造林,不断扩大非公有制造林的数量和规模。充分运用宣传发动、表彰带动、检查促动等手段,采取植纪念树、造生态模范林等形式,推动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发展。三是在提升林地生产力上求突破。探索不同条件下的森林经营模式,解决营造林工作中的“过密、过疏、过纯”问题。

  2、继续抓好重点工程,积极推动生态建设。

  按照“巩固成果,提升质量,完善功能,稳步推进”的要求,继续抓好重点工程,加快生态体系建设。加大我县公民义务植树的督查力度和县城东西两山荒山绿化区的绿化进程及管护力度;进一步完善县城风景林、河道及绿色通道工程,加强抚育管理,提高绿化质量,提高县城绿化水平,提升我县对外形象。对疏林地进行人工改造,促成天然下种成林;对荒山荒地,坚持封、造、管并举,集中力量开展人工造林。进一步强化措施,大力发展以红提葡萄为主的特色产业建设。农田林网、用材林工程,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与治理模式,加大林分抚育管护工作。加快推进村屯绿化、四旁植树步伐,实施示范村镇绿化工程。

  3、是进一步加大保护工作力度,切实保护好森林等自然生态系统。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健全森林防火机构,加大设施设备建设。强化森林病虫害防治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建立健全森林病虫害测报网络,加大森林植物检疫网络建设,健全野生动植物保护组织,切实保护好鸟类资源。

  四、以法兴林,切实抓好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是生态县建设的主要目标,也是林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县人民应正确认识和统筹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就是发展的观念,坚持建设与保护并重、数量与质量并举,认真贯彻落实《森林法》、《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等林业政策法规,严格执法守法,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坚决制止乱排乱放、滥砍滥伐、毁林开荒和乱占耕地、林地、绿地的现象,切实维护森林资源安全和林区社会稳定,不断巩固生态建设成果。要结合国家生态公益林项目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项目实施,认真抓好退耕还林补植补造,搞好幼林抚育,防止森林火灾,防治森林病虫害,积极开展“退人还山”试点试范工作,使林业生态建设发挥出最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五、加强林业科技推广,促进林业增长方式和管理方式转变。实施科教兴林、人才强林战略,不断提高林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林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向集约的转变,提升林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林地产出率。大力推进林业从种苗培育、整地造林、抚育管护到采伐更新、加工利用全过程的标准化生产。扎实开展送林业科技下乡活动,加大对林农的>培训力度,建全科技生产服务网络,对农民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真正把林业建设引入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六、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以“继续解放思想、推进科学发展”教育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思想、组织、作风、制度、业务建设,努力建设一流队伍,培育一流作风,创造一流业绩,着力抓好>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教育活动,使党员干部和

  职工成为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模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模范,建设绿色家园、促进现代林业发展的模范,遵纪守法、团结和谐的模范,勤政为民、廉洁自律的模范。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就加快荒山绿化、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等紧要问题,得出解决问题的可行办法。进一步建立健全共产党员学习教育活动长效机制,落实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各项措施,提高廉洁从政水平,严厉查处林业行政许可中的不正当行为。重视干部职工的教育培训和个人进步,在部署任务的同时给予关怀,在赋予责任的同时给予爱护,使他们得到更快更好的成长。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善干部职工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主动>倾听他们的心声,经常挂念他们的冷暖,积极解决他们的困难,让干部职工全身心地投入到现代林业建设中来。

  林业调研报告

  (三)一、我省基层林业站建设简要回顾

  回顾我省林业站建设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一是20**年至20**年的缓慢发展阶段为适应林业建设需要,我省于20**年开始在重点林区设置区、乡(镇)林业站,但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到20**年底,林业站只有551个,职工仅20**人。二是20**年至20**年的快速发展阶段。20**年原国家林业部将林业站建设作为林业改革重要任务之一,提出利用3~5年时间把区、乡(镇)林业站建设好。我省即把建站设员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林业站建设步伐加快,发展迅速。截止20**年,全省已建有林业站1095个(占乡镇总数的61.9%),站员4006人,其中正式职工2627人。三是20**年以来的标准化建设阶段。20**年6月,全省林业站工作会议在东至县召开,研究和部署林业站开展标准化建设,标志着我省开始了以核定林业站机构编制,提高队伍素质,加强站房、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制度、图表及档案管理建设为中心;以强化林业社会化服务职能,加快林业站自身经济建设及廉政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林业站标准化建设阶段。在这一阶段,我省紧紧围绕林业站标准化建设这根主线,巩固和完善前期建站成果,发挥林业站的多项职能作用,为实现“五八”造林绿

  化规划、林业第二次创业和绿色长廊工程目标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在正全力投入到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之中。

  据调查统计,目前全省保留单独设立的基层林业站有806个,在农林水综合站加挂林业站牌子的挂牌林业站301个,另有综合站284个。全省各类站共定林业人员编制4001人,实有林业正式职工4517人。截止目前,全省已经有76个县(市、区)获得了国家林业部(局)确认的林业站标准化建设“合格县”称号。

  二、林业站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分析

  (一)林业站机构不稳定

  据摸底调查,从总体上看,目前我省山区及重点丘陵、平原区基层林业站机构较为稳定。21个山区县基本上以乡镇设立林业站,其它重点丘陵、平原区县多以2~6个乡镇设立林业中心站或在重点林业乡镇设立林业站。而在一般平原区和丘陵区,如阜阳、亳州、合肥、蚌埠和淮北市的全部或者大部县(市、区)均为设立综合站;巢湖、安庆、六安、滁州市等的一些县(市、区)多为在综合站的基础上加挂林业站牌。全省单独设立806个林业站,较**年底全省已建的1313个林业站缩减了39%。

  形成目前局面的原因在于,自**年开展撤区并乡及乡镇机构改革以来,我省林业站就一直受到“撤并”的影响。**年9月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后,各地又开始撤并林业站机构,下放林业站管理权限,大幅度裁减林业站人员。据统计,到改革后第一年,也是最严重时的**年底,全省实有基层林业站723个(较2000年缩减45%),落实核定林业站编制3035人(较2000年缩减43%,占省编委核定全省林业站编制数的52%),实有职工3221人(较2000年缩减39%),与国家加快林业发展的形势,与多项林业重点工程实施的实际需要不相适应。林业站机构的不健全、不完善、不稳定难以保证各项林业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人员编制少,事业经费难落实

  本次调查,各地均反映林业站人员编制少,且多数山区县林业站人员事业经费不能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实行全额拨款,加重了林业部

  门的经费压力。如灵璧县有21个乡镇,设立6个中心站,核定编制才18人;宁国市是我省重点山区县,全市19个乡镇办均单独设置了林业站,核实编制113人,站均5.95人,而该市有林业用地面积275万亩,站人均2.5万亩。金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430多万亩,全县29个乡镇林业站,只核实编制89人,站均3.07人,人均林用地面积近5万亩。都与《安徽省乡镇林业工作站人员编制标准(试行)》中山区乡镇站编制基数为3人,每1.5万亩林业用地增编1人的规定要求有较大出入。又如重点山区县休宁县,全县39个林业站,定编128人,站均编制只有3.28人。而且,该县林业站事业经费得不到保证。县财政每年总体上划拨给县林业局的事业经费只有42万元。导致该县32名农民技术员(包括从社会上招收的“林政员”、“林管员”和“林业基金代征员”),1997年参加了黄山市人事、林业部门联合组织的考试、考核,被择优聘用;2001年又参加机构改革中的考试、考核竞争上岗,身份虽已解决,但其工资等待遇却一直不能兑现。近几年来,不时有上访发生。类似的情况在绩溪、岳西、潜山、霍山、金寨等县均不同程度地存在。

  据摸底调查统计,全省各类站共核定林业人员编制4001人,其中,单独设立林业站的59个县(市、区)设立780个林业站(注:还有濉溪、肥东、无为等县少数乡镇设有林业站,多数乡镇为综合站,故未计其中),下达编制3033人,站均3.89人;有18个县(市、区)设立301个挂牌林业站,下达编制666人,站均2.21人;其它302个编制多属综合站中落实林业人员。全省各类站实有林业正式职工中还有23%的人员事业费未列入县级财政预算。

  (三)管理体制不顺,林业站职工待遇低

  目前全省基层林业站管理体制多种多样。据调查,全省有35个县(市、区)483个林业站“三权”在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实行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主要分布在山区县和设立林业中心站的县;有23个县(市、区)157个林业站和89个挂牌林业站实行双重领导;还有20个县(市、区)148个林业站和212个挂牌林业站,18个县(市、区)18个林业站和284个综合站实行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

  金寨、青阳、桐城、埇桥、萧县、濉溪等县(市、区)普遍反映,由于林业站现属乡镇以块为主的管理,存在下列弊端:一是林业站职工成了乡(镇)干部,要参加乡镇中心工作,成天包村下队,计生收税,无力投身林业工作;二是林业站职工待遇低,工资福利难保证;三是森林资源管理失控;四是造林质量难保证;五是林业主管部门落实任务不畅等等。同时,多年来一些地方将林业站“三权”下放与收回几经反复,动摇了基层林业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如在工资兑现上,林业站“三权”下放的青阳县,庙前乡财政只拨给林业站基本工资(占70%)的80%,而浮动工资(占30%)、123元津贴工资等一概不发,林业站职工在家扎大扫把卖,每月只能勉强兑现基本工资。

  与此同时,省林业厅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市级和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内也没有统一的专门的林业站管理机构。林业站管理的职能分散在办公室(人秘股)、林业站(造林科)、资源科(股)、技术推广中心等部门。省、市、县三级林业站主管部门的管理体系也有待理顺与加强。

  第三篇:林业调研报告

  林业调研报告

  威海工业新区成立后,汪疃镇在区党工委、管委确定把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要战略的政策下,我镇形成种植业、畜牧业和林果及其他农业全面推进的发展格局,农林副渔完成增加值达到3.2亿元,其中林业完成增加值5000万元,在林果渔业及其他上,全区造林面积达到1000亩,比上年增长30.5%,林木总面积达到3万亩。我镇现有五一林场,大旺林场,北山林场,韩家山林场四大林场,属于省级公益林,总面积达3万余亩,主要发挥生态效益,每年吸收二氧化碳730万吨,释放氧气546万吨。

  根据威海工业新区十二五规划,我镇确定新五年的规划:

  (一)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和村庄绿化。重点抓好速生丰产林、名优经济林以及花卉苗木基地建设,形成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突出抓好经济林果基地建设和管理,加速品种改良换代,有计划地对劣质果园进行更新改造,力争“十二五”期末经

  济林果种植面积达到8000亩,产量达2万吨。牢牢抓住结构调整“一条主线”,做大做强有机蔬菜、农业标准化“两大亮点”,全力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龙头企业带动、招商引资项目推动“三个支撑”,着力优化农业信息、市场流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业

  执法保障“四项服务”,努力确保农村政策“一个落实”。

  (二)加强生态林业建设。一是实施沿海防护林工程和水系林业工程,以农田林网、林粮间作和村庄绿化为重点,网、带、片相结合。二是实施绿色通道工程,主要交通干线及河流两侧搞好规划,合理布局,绿化美化相结合。三是搞好村庄经济林绿化,村村建设环村林。四是加快经济林、速生林、苗木花卉等产业体系建设,促进产业化经营。五是继续推行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建立健全服务体系,提高林业的经营管理、采伐运输管理、林权抵押、信贷支持、证件管理等综合服务水平,逐步形成集体林业良性发展机制,实现林木资源总量有效增长,生态明显改善。通过建设完善以林网林带相结合的高标准平原大绿化工程,改善田间小气候,提高农业防御风雹、病虫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第四篇:林业调研报告

  林业发展调研报告

  刘富勇

  党的十七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肩负着重要使命,不仅要承担起生态建设的重任,更要做生态文化的先锋,尽可能地创造出丰富的生态成果、物质成果和生态文化成果,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如何努力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引导者、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就成为我们林业工作者首要面临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对我们把握大局、做好林业各项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谋划林业项目,大力推进现代林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新内涵

  1、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搞好林业工作。近年来,我县林业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及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林业工作方法,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是还应该看到,与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相比,与群众的愿望相比,我们的林业工作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如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生态建设与森林经营等有待于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山林纠纷调处和林

  1区维稳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总结以往成功的实践,更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我们正在进行的工作进行深入思考,进一步明确工作方向、目标任务。新时期林业工作要有更高、更新的目标定位,要用科学发展观确立新时期林业工作的新理念,用科学发展观推进新时期林业工作的新实践。

  2、现代林业发展要为促进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保证。树立和落实正确的林业发展观,涉及到以林业建设为重点的生态发展战略工程实施的各个方面,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林业部门责任重大。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林业工作,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必须坚持从林业实际出发,把生态效益放在林业工作的第一位,建立体现经济与生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长效机制,推进林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林业发展中的问题不容忽视

  经过全县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县林业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当前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整体水平较低。目前,我县林业生产依旧延续着传统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科技贡献率低,林分质量较差;局部地方森林资源逐年减少,雪域上移,雨量减少。同时我县生态建设也面临着林地流失,荒漠化面积逐年扩大问题。

  2、林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近年来,虽然森

  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基础设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总体而言仍然十分落后,在数量和质量上还远不能满足现代林业建

  设的需要,由于林区管护基础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从而影响了全县林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林业发展的长效机制还不健全。林木抚育、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资源保护等森林资源管理机制还不健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任重道远。缺乏长期有效的投入机制,缺乏内在发展动力,林业生产和林业事业的发展速度缓慢。

  4、生态文明观念有待进一步树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我县生态文明建设中,林业建设也应居于重要地位。目前全县人民对林业的作用、功效了解还不够多,生态文明观念树立得还不够牢固。

  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现代林业工作

  1、实抓好造林绿化工作,加快我县绿化进程。

  第一在提高造林质量上求突破。要抓好生态工程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地实施退耕还林、天保、生态公益林、“三北”等林业重点工程,确保实现我县森林覆盖率每年稳定递增的目标。不断提高良种壮苗使用率。加强造林施工的质量监督,建立健全造林施工质量管理机制。尊重自然规律和科学规律,合理选择造林方式、植被搭配方式,提高造林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第二在扩大社会造林上求突破。大力支持各类社会主体和

  资金参与林业建设,以政策为引导,以法律作保障,鼓励和扶持社团、企业、个人等开展多种形式的造林,不断扩大非公有制造林的数量和规模。充分运用宣传发动、表彰带动、检查促动等手段,采取植纪念树、造生态模范林等形式,推动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发展。三是在提升林地生产力上求突破。探索不同条件下的森林经营模式,解决营造林工作中的“过密、过疏、过纯”问题。

  2、继续抓好重点工程,积极推动生态建设。

  按照“巩固成果,提升质量,完善功能,稳步推进”的要求,继续抓好重点工程,加快生态体系建设。加大我县公民义务植树的督查力度和县城东西两山荒山绿化区的绿化进程及管护力度;进一步完善县城风景林、河道及绿色通道工程,加强抚育管理,提高绿化质量,提高县城绿化水平,提升我县对外形象。对疏林地进行人工改造,促成天然下种成林;对荒山荒地,坚持封、造、管并举,集中力量开展人工造林。进一步强化措施,大力发展以红提葡萄为主的特色产业建设。农田林网、用材林工程,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与治理模式,加大林分抚育管护工作。加快推进村屯绿化、四旁植树步伐,实施示范村镇绿化工程。

  3、是进一步加大保护工作力度,切实保护好森林等自然生态系统。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健全森林防火机构,加大设施设备建设。强化森林病虫害防治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建立健全

  森林病虫害测报网络,加大森林植物检疫网络建设,健全野生动植物保护组织,切实保护好鸟类资源。

  四、加强林业科技推广,促进林业增长方式和管理方式转变。实施科教兴林、人才强林战略,不断提高林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林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向集约的转变,提升林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林地产出率。大力推进林业从种苗培育、整地造林、抚育管护到采伐更新、加工利用全过程的标准化生产。扎实开展送林业科技下乡活动,加大对林农的培训力度,建全科技生产服务网络,对农民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真正把林业建设引入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第五篇:林业调研报告

  学科学发展观,努力推进生态林业的建设

  党的十七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肩负着重要使命,不仅要承担起生态建设的重任,更要做生态文化的先锋,尽可能地创造出丰富的生态成果、物质成果和生态文化成果,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如何努力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引导者、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就成为我们林业工作者首要面临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对我们把握大局、做好林业各项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谋划林业项目,大力推进现代林业发

  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新内涵

  1、努力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科学发展观对做好林业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要把落实科学发展观当作当前林业发展的首要政治任务来抓,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全面系统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正确把握时代发展要求,深刻认识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与林业现状,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科学办事,增强运用科学发展观推进林业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搞好林业工作。近年来,我县林业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及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工

  作部署,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林业工作方法,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是还应该看到,与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相比,与群众的愿望相比,我们的林业工作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如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生态建设与森林经营等有待于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山林纠纷调处和林区维稳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总结以往成功的实践,更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我们正在进行的工作进行深入思考,进一步明确工作方向、目标任务。新时期林业工作要有更高、更新的目标定位,要用科学发展观确立新时期林业工作的新理念,用科学发展观推进新时期林业工作的新实践。

  3、现代林业发展要为促进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保证。树立和落实正确的林业发展观,涉及到以林业建设为重点的生态发展战略工程实施的各个方面,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林业部门责任重大。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林业工作,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必须坚持从林业实际出发,把生态效益放在林业工作的第一位,建立体现经济与生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长效机制,推进林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林业发展中的问题不容忽视

  经过全县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县林业建设取得了丰硕成

  果。然而,当前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整体水平较低。目前,我县林业生产依旧延续着传统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科技贡献率低,林分质量较差;局部地方森林资源逐年减少,雪域上移,雨量减少。同时我县生态建设也面临着林地流失,荒漠化面积逐年扩大问题。

  2、林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近年来,虽然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基础设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总体而言仍然十分落后,在数量和质量上还远不能满足现代林业建设的需要,由于林区管护基础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从而影响了全县林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林业发展的长效机制还不健全。林木抚育、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资源保护等森林资源管理机制还不健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任重道远。缺乏长期有效的投入机制,缺乏内在发展动力,林业生产和林业事业的发展速度缓慢。

  4、生态文明观念有待进一步树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我县生态文明建设中,林业建设也应居于重要地位。目前全县人民对林业的作用、功效了解还不够多,生态文明观念树立得还不够牢固。

  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现代林业工作

  1、实抓好造林绿化工作,加快我县绿化进程。

  第一在提高造林质量上求突破。要抓好生态工程建设,高

  标准高质量地实施退耕还林、天保、生态公益林、“三北”等林业重点工程,确保实现我县森林覆盖率每年稳定递增的目标。不断提高良种壮苗使用率。加强造林施工的质量监督,建立健全造林施工质量管理机制。尊重自然规律和科学规律,合理选择造林方式、植被搭配方式,提高造林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第二在扩大社会造林上求突破。大力支持各类社会主体和资金参与林业建设,以政策为引导,以法律作保障,鼓励和扶持社团、企业、个人等开展多种形式的造林,不断扩大非公有制造林的数量和规模。充分运用宣传发动、表彰带动、检查促动等手段,采取植纪念树、造生态模范林等形式,推动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发展。三是在提升林地生产力上求突破。探索不同条件下的森

  林经营模式,解决营造林工作中的“过密、过疏、过纯”问题。

  2、继续抓好重点工程,积极推动生态建设。

  按照“巩固成果,提升质量,完善功能,稳步推进”的要求,继续抓好重点工程,加快生态体系建设。加大我县公民义务植树的督查力度和县城东西两山荒山绿化区的绿化进程及管护力度;进一步完善县城风景林、河道及绿色通道工程,加强抚育管理,提高绿化质量,提高县城绿化水平,提升我县对外形象。对疏林地进行人工改造,促成天然下种成林;对荒山荒地,坚持封、造、管并举,集中力量开展人工造林。进一步强化措施,大力发展以红提葡萄为主的特色产业建设。农田林网、用材林工程,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与治理模式,加大林分抚育管护工作。加快推进村屯绿化、四旁植树步伐,实施示范村镇绿化工程。

  3、是进一步加大保护工作力度,切实保护好森林等自然生态系统。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健全森林防火机构,加大设施设备建设。强化森林病虫害防治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建立健全森林病虫害测报网络,加大森林植物检疫网络建设,健全野生动植物保护组织,切实保护好鸟类资源。

  四、以法兴林,切实抓好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是生态县建设的主要目标,也是林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县人民应正确认识和统筹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就是发展的观念,坚持建设与保护并重、数量与质量并举,认真贯彻落实《森林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等林业政策法规,严格执法守法,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坚决制止乱排乱放、滥砍滥伐、毁林开荒和乱占耕地、林地、绿地的现象,切实维护森林资源安全和林区社会稳定,不断巩固生态建设成果。要结合国家生态公益林项目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项目实施,认真抓好退耕还林补植补造,搞好幼林抚育,防止森林火灾,防治森林病虫害,积极开展“退人还山”试点试范工作,使林业生态建设发挥出最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五、加强林业科技推广,促进林业增长方式和管理方式转

  变。实

  施科教兴林、人才强林战略,不断提高林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林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向集约的转变,提升林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林地产出率。大力推进林业从种苗培育、整地造林、抚育管护到采伐更新、加工利用全过程的标准化生产。扎实开展送林业科技下乡活动,加大对林农的培训力度,建全科技生产服务网络,对农民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真正把林业建设引入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六、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以“继续解放思想、推进科学发展”教育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思想、组织、作风、制度、业务建设,努力建设一流队伍,培育一流作风,创造一流业绩,着力抓好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教育活动,使党员干部和职工成为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模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模范,建设绿色家园、促进现代林业发展的模范,遵纪守法、团结和谐的模范,勤政为民、廉洁自律的模范。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就加快荒山绿化、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等紧要问题,得出解决问题的可行办法。进一步建立健全共产党员学习教育活动长效机制,落实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各项措施,提高廉洁从政水平,严厉查处林业行政许可中的不正当行为。重视干部职工

  的教育培训和个人进步,在部署任务的同时给予关怀,在赋予责任的同时给予爱护,使他们得到更快更好的成长。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善干部职工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主动倾听他们的心声,经常挂念他们的冷暖,积极解决他们的困难,让干部职工全身心地投入到现代林业建设中来。

篇三:林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林业产业发展情况报告五篇

  林业产业发展情况报告(1)

  大力发展林业是市委、市政府根据××建设世界级城市目标,把××作为××21世纪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而提出的明确要求。为此自

  起,我县大力推进林业建设,02-我县共造林18万亩,其中公益林11万亩,经济林7万亩,全县林地面积近36万亩,森林覆盖率预计为17%。在经历了林业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后,从

  起,全市林业建设从“重建向重管”方向转变,不再进行大面积租地造林,因此我县林业建设将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如何解决当前林业建设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找准林业发展方向和目标、将生态和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林业建设的困难和问题

  1、林业资金短缺

  -,我县公益林建设面积在11万亩左右,需建设资金约8.4亿元,土地流转及养护费约0.3亿元(不包括社会化造林),当前市到位资金约4.7亿元,缺额约4亿元。再加上03-我县经济林建设面积近7万亩,超计划3万多亩,缺额资金约0.3亿元。其它如森林测报、防火等经费还远远达不到要求。由于林业资金短缺数额巨大,给我县林业建设和管理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一是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拖欠农民工工资、苗商资金现象严重。二是土地流转费不能及时发放,农民反映强烈。特别是一些社会化造林企业,运作困难,由其承担的土地流转费不能支付,社会稳定难以保证。三是养护、森防及防火经费得不到保证,缺少必须的植保机械、防火设备、农药等,森林病虫害、火警隐患多,影响林地正常生长。

  2、宏观政策制约

  这几年实施××建设,大力推进林业发展,使我县林业资源迅速增长,生态环境大大改进,曾吸引了岛外很多企业来崇投资。很多投资者是冲着当初市有关林业开发政策(如以房养林、以林养林、以项目养林等)和××林业规划目标来投资造林的。当前国家对土地实行严格保护政策,在林地内开发房产基本无望;起不再进行

  大规模造林,使原本以林养林的打算也落空;受管理用房的限制,在林地内搞的休闲旅游项目,不能满足旅游者吃、住、娱乐的需求,对游客缺乏吸引力而难以维持。由于政府政策缺乏指导性和连续性,当前许多投资者投资无回报,难以继续经营,均有退出的想法。

  3、间挖苗木无出路

  我县三岛总体规划已批准实施,规划中林业有明确的建设目标,按我县17%的森林覆盖率远远低于规划目标。但当前按照市林业发展思路,××将不再进行大规模生态林建设,使已建生态林面临着严峻的间挖压力,今后如何解决间挖苗木出路、如何科学利用间挖苗木,如何保持生态林健康持续发展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4、失地农民安置问题

  由于我县大量租用农民土地进行造林,失地农民的就业和保障问题十分突出。农民土地流转后,她们必然要求政府给予就业等相关政策来保障生活。而我县就业机会少,仅仅依靠“万人就业项目”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可谓杯水车薪,大部分失地农民还是难以安排,不能彻底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虽然我县出台了土地流转补偿标准,但随着物价上涨,以当前564元/亩的土地流转费很难维持农民的基本生活,因此土地流转费上调也成必然趋势。政府要马上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妥善解决失地农民保障问题。

  二、林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今后我县林业发展要实现“三个转变”、寻找“四条出路”:

  三个转变:一是实现大面积租地造林向经济林、四旁植树和庭院经济的转变;二是实现由政府管理向市场化运作的转变。三是实现林业公益型向经济型的转变。

  四条出路:一是寻找经济林建设的发展之路。今后经济林建设应改变过去发展盲目、种植面广、分布零星的情况,要有一定规划,集中财力,建设一批标准化果林基地,形成规模和区域优势。政府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二是寻找已建生态林的发展之路。当前我县生态林建设投资大,养护管理任务重,财政负担困难。为充分

  利用和盘活现有林业资源,有效减轻政府负担,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突破现有政策瓶颈,结合国家林权制度改革,逐步放开公益林经营权限,制定市场化运作机制,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公益林开发建设。三是寻找今后生态林的发展之路。今后生态林建设应改变过去土地流转到那里,建设到那里的做法,严格按照××总体规划实施,结合××生态项目建设,配套实施绿化建设,这样就不会与开发项目及其它基础实施建设相冲突,真正做到种一块绿一块。同时抓住市林业补贴政策的契机,结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加大四旁植树和庭院绿化建设,美化绿化家园。四是寻找林下经济发展之路。今后要进一步利用现有林地资源,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寻找林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结合点,为我县林业增效、农民致富探索一条新途经。

  林业产业发展情况报告(2)

  发展林下经济,是为进一步探索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这一现实而确立的一项重要决策。多年来,在省、市有关部门的引导、支持下,群众通过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尝试探索发展林下养殖和种植,也取得了初步成效,显现出强劲的发展后劲。今年,根据省市安排县林业局组织人员,围绕如何进一步加快ⅩⅩ县林下经济发展,深入到林业种植大乡和林下养殖、种植现场,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ⅩⅩ县的基本情况

  我县位于湘南中东部,湘江中下游,东邻攸县,南连安仁、衡南县,历以湘江为界,全县总面积288万亩,下辖24个乡镇,人口77万,全县林业产值达8.3个亿,林业用地160万亩,森林覆盖率50.14%,用材林78万亩,经济林75万亩,楠竹10万亩,地貌以丘陵为主。境内交通便利,一条铁路三条省道三条高速连接,内引外连,洣水、湘江四季通航,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广阔的土地资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

  二、ⅩⅩ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林下经济主要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旅游等立体复核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我县林下经济的发展以有十年历史,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和农民自发形成的初步形成了林药、林茶、林禽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情况如下:

  一是林药模式:以ⅩⅩ县中药饮片厂为实施主体,在林下种植金银花,全县面积共有300余亩,主要分布在ⅩⅩ县草市镇,杨林镇,年产值达到100万元。

  二是林茶模式:以湖南省京湘藤茶有限公式以实施为主体。主要在林下种植藤茶,现有面积1000亩,主要分布在石滩乡、石湾镇、南湾乡,产值初算200万元,带动农户100余户。

  三是林禽模式:由农民自发养殖鸡、鸭、鹅等禽类,24个乡镇不同程度都有存在。

  四是林牧模式:在山区地带一些农民养殖羊、牛,也是农民自发形成,主要在蓬源镇,南湾乡、荣桓镇等山区的林农进行养殖。

  以上四种模式是ⅩⅩ的主要林下模式,但是还有的在林下种植大豆,花生,有少量的存在。

  三、ⅩⅩ县林下经济存在的问题

  由于林下经济是一个新生事物,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中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规模小。林下养殖缺少饲养大户,一方面致使存栏量不大,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另一方面难以形成产业龙头,无法形成有效的辐射带动能力。二是市场组织化程度低。由于缺乏专业的行业协会,养殖和种植户的市场信息不灵通,在种养品种选择上存在盲目性,在产品经营中,大多数只能坐等外地经销者上门收购或市场零售,效益得不到较好保障。三是管理水平低。在种养过程中尤其是在养殖方面,农户大多数沿用传统的养殖方式,对科学养殖技术掌握不够,致使饲养成本高、效益差,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四是资金制约因素大。经调查,大多数农户对发展林下经济热情很高,但由于缺乏启动资金,发展之初就受到限制,而现有的一些

  养殖、种植户,由于得不到必要的资金支持,在做大规模、拉长链条方面也是止步不前,致使全县林下经济发展缺乏后劲。五是基础条件差。有的地方普遍存在路、电、水等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的问题,致使一些先进的种养方式无法推广,从而制约着林下经济规模发展、集约化经营。这些问题如不能得到妥善解决,我县林下经济将很难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实现大的发展。

  四、ⅩⅩ县对林下经济的几点建议

  林下经济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应将其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放在突出位置,倾注人力、物力、财力,逐步把林下经济培育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

  一是搞好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对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技术、模式及成功典型进行全面、深入、广泛的宣传,通过计算收入对比、邀请专家开展技术讲座、科普宣传、参观考察的方式,炒热思想,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激发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

  二是政府牵头,部门配合。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讲求实效”的原则,明确林下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确定任务目标。规划制定过程中,要把发展林下经济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相结合,与畜牧业发展相结合,与农业科技推广相结合,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相结合,多角度、深层次地发掘林下经济的发展潜力。要根据群众意愿,围绕林下养殖和林间种植做文章,科学选择种养模式,因地制宜,宜养则养、宜种则种,不能盲目发展,一哄而上。从现有成功技术经验和市场发展前景看,我县林下经济发展应主要推广以下三种模式。一是林禽模式,即在林下饲养鸡、鸭、鹅等禽类,尤其是养鸡、养鸭深加工链条长,市场前景广阔;二是林下旅游模式,根据县委政府的安排,以招商引资的形式,大力发展四方山森林公园、洣水的旅游业,现已经初步签订了协议,投资6个亿。主要在山上建立大型宾馆、建珍贵树木园、建人工湖,宗教文化的恢复。三是林茶林药种植,计划在三年内种植藤茶5000亩,药材3000亩。

  三是培育龙头,示范带动。要把培育壮大产业龙头作为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鼓励种养户搞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实施品牌战略,不断做大做强,林业、科技、农业、畜牧、扶贫等部门要各自选择2-3个种养户作为自己的基地或示范点,进行重点培育,促其上档次、成规模,催生扶强一批专业化林下经济龙头企业,带动更多的群众投身于林下经济发展。

  四是强化服务,合力推动。发展林下经济,涉及各行各业,覆盖千家万户,需要众多部门精诚合作、优势互补、协调服务、形成合力。一是搞好技术服务。由县科技部门牵头,成立专业县技术服务队,整合技术服务资源,深入实地开展技术服务,加强技术培训,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不断提高农民技术骨干和示范户的专业技术、技能水平。同时,密切关注林下经济科研信息和外地成功经验,搞好适宜林间种、养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推广工作。二是搞好资金服务。县、乡财政应根据工作需要,每年列支一定的专项资金,给予重点扶持,鼓励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大上级扶持资金整合力度,在不违反项目使用范围和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与林下经济结合起来,进行整合和捆绑投入,共同促进林下经济快速发展。金融部门要将林下经济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加大信贷支持。三是搞好市场服务。积极培育市场营销组织,成立行业协会,大力发展经纪人队伍,加强市场研究,建立市场预警机制,使群众能够及时了解市场行情,最大限度地规避市场风险,使林下经济种(养)得好,卖得出,效益高。

  五是加强管理,强化责任。把发展林下经济列为乡(镇)年度重点工作,签定目标责任书,实行责任推进,年终严格奖惩,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使ⅩⅩ县林业经济取得重大突破,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增长点。

  林业产业发展情况报告(3)

  一、基本情况

  oo乡地处隆阳区东北部,东与大理州永平县隔江相望,南与瓦渡乡接壤,西与金鸡乡、板桥镇相邻,北与瓦窑镇相接,国土面积106平方公里,全乡辖10个行政村、62个自然村、102个村民小组,有人口14242人,耕地10657亩,林地

  122400亩,森林覆盖率达80%。乡内人均耕地不足一亩,人均林地七亩多,是典型的山区农业乡。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立足实际,把生态建设和林下经济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念好山字经,做活林文章”,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生态oo”建设和林下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据统计,2012年全乡生产总值中林业和林下经济产值达到了6000多万,对GDP贡献率超过三分之一,农民人均纯收5396元中有一半以上来自林业及相关经济产业,这些还不包含畜牧业中林下养殖应计入林下经济部分。全乡无论从自然坏境还是经济收入来说都是名副其实的森林之乡、生态之乡。

  (一)经济林建设和林下种植情况。全乡经济林主要以核桃、果松为主,核桃种植5.8万亩,年产量1600多吨,产值4000多万。成材果松种植2万亩,年产松子50多吨,产值100多万。另外种植油茶2350亩,桑树2830亩。林下种植中药材、花椒、木瓜、梨、石榴和柑橘等,其中中药材种植虽起步晚、但发展较快,仅2012年林农自行发展种植龙胆、七叶一枝花、续断、板蓝根就达到400多亩,主要种植在洼子田和oo,oo有零星分散种植,且经济效益不错,平均亩产值在5000元以上。

  (二)林下养殖。oo乡林下养殖发展较早,但至今没有形成规模,多为农户自发分散养殖。全乡一半以上的禽类都是农户散养在自家庭院前或林下,林下土鸡养殖以玉米、米糠、稻谷等做饲养主料,再以自然草地、林地以放牧的形式自然觅食,这样既节约了饲料成本,又提高了土鸡的肉质,使其肉质鲜美、汤味纯正,深受消费者喜爱。

  (三)林下旅游和林下综合开发。发展林下旅游和林下综合开发是我乡“十二五”规划中的重要内容,目前正在做的是依托松茸、块菌等林下珍馐,发展以oo为代表的生态农家乐,今年准备借助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在整体提升oo环境的基础上,改变农家乐单纯餐饮服务的模式,大力发展生态观光体验农业,如举办古道文化旅游节、生态核桃节、在假日开展如“果松采摘比赛”、“农村生活体验”、“松茸发现之旅”等乡村旅游系列活动。另外石仙堂和渭西河两个旅游区正在规划

  建设,相信不久的将来,oo的旅游将由点及面,逐渐形成规模,形成一项农民致富增收的主要产业。

  二、存在问题

  我乡林下经济近年来虽然取得了一定发展,但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更加不容忽视,主要表现为:

  一是分散经营、没有形成规模,市场化程度极低,竞争力弱,没有将林下产品经济效益发挥到最大。全乡境内除了有一家“武陵春”核桃初级加工厂外,没有其他生产企业,且农户各自为战,没有实现合作社式经营,产品空有好的质量而没有自己的品牌,没有形成订单农业,各农户单兵作战、自产自销,市场竞争力不强,受市场波动影响大,林农不能持续稳定增收。

  二是缺乏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林下种植、养殖没有形成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的复合生产经营。由于缺乏政策支持和资金补助,农户发展规模化的林下经济产业受到较大制约,另外由于缺少技术指导和管理培训,农户在种养过程中缺乏科学种养技术和管理方法,造成病虫害发生率较高,致使种养成本过大,经济效益不高。

  三是林下经济模式和品种相对单一。目前,全乡林下经济主要为“林果”和“林禽”两种模式,不仅发展模式较少,而且林下种植和养殖品种单一,很难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四是基础设施条件差。林地属于涵养水源的生态林,主要集中在水库周边,这些地方普遍存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林下经济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比如太元的水磨坊水库,周边环境非常好,但基础设施滞后严重制约了周边整体开发。

  五是群众认识理解有偏差。一是农户普遍认为林下种养与普通种养没什么两样,甚至还不如普通种养;二是部分农户对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扶持方式和优惠政策等内容认识不够,缺乏参与热情;三是有的农户思想不解放,怕吃亏、怕赔本,畏首畏尾,对发展林下经济持怀疑观望态度。

  三、对策建议

  林下经济作为生态、高效、循环经济,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结合我乡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和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就全乡林下经济发展提出以下4点对策和建议:

  (一)扩大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通过技术讲座、科普宣传等方式,对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技术模式和成功典型进行全面、深入、广泛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通过算对比账、算效益账,展示林下经济的综合效益与优势,引导群众转变观念,激发广大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要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扩大发展林下经济的宣传力与影响力。一方面,让“走出去”的群众解放思想、开拓眼界,增强发展林下经济的信心与决心;另一方面,让“引进来”的投资者能扎根林下经济,起到导向作用。

  (二)培育龙头,示范带动。要把培育壮大产业龙头作为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鼓励种植户、养殖户搞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尽快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格局。

  (三)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讲求实效原则,把发展林下经济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相结合,与农业科技推广相结合,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多角度、深层次地挖掘林下经济发展潜力。对林下经济发展进行合理布局,确定中长期发展目标,科学选择林间种植、养殖模式,拓宽林间种植、养殖类别,因地制宜,宜养则养、宜种则种,提高林下经济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从现有成功技术经验和市场发展前景看,我乡林下经济发展应重点推广四种模式。一是“林菌”模式,继续推广oo为代表的封山育林养松茸、块菌模式,适当人工种植其他食用菌种。二是“林禽”模式,即在林下放养或圈养鸡、鸭、鹅等禽类。三是“林畜”模式,即在林下规模饲养肉牛、山羊、野兔等畜类。四是“林菜”模式,即根据林间光照程度和蔬菜的需光特性,种植各类蔬菜。

  (四)多方支持,合力推动。发展林下经济,需要上级的资金政策支持和农林水等部门的通力合作才能顺利推动。一是恳请今天调研的各位领导帮助我们向上多呼吁,给予我们发展林下经济更多的政策扶持、金融支持(贷款)等;二是希望上级相关部门免费定期开展各种种养技术培训。三是按照群众自愿、民主管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原则,成立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组织或协会,提高林下经济产业化组织程度,使林下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林业产业发展情况报告(4)

  发展林下经济是开发和利用好森林资源中非林木资源,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它涵盖林下、林中、林上等产业。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空间环境条件,以林为主,建立林下种植、养植和森林景观利用相结合的立体林业经营模式,不断提高林地利用率和林业综合经济效益,对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延伸林业产业链,实现森林经营的良性循环,增强林业自身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林下经济基本情况

  位于市北部,是全省重点林业,国土面积1287.4平方公里,其中林业用地面积874.8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68%;森林面积833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64.7%。曾获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全国百个经济林产业示范、全国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奖、全省林权制度改革先进等称号。目前我各类经济林面积有16.8万亩,林产品加工企业4家,年总产值约为1.4亿元,涉及农户2300余户,有效的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是以林种模式为主,林养模式为辅。

  根据20**年林业补充调查结果,我共有油茶林面积13.6万亩,其中本地油茶面积12.9万亩,高产油茶面积0.7万亩,主要分布于镇、巴邱镇、砚溪镇等。本地油茶基本为50年代所造,树势衰退,加之管理不是很精细,多数产量偏低。高产油茶为20**年才开始实施,属于初产期,产量也不是很高。

  林苗模式主要是以乡土树种为主的花卉苗木产业,品种有香樟、杜英、火力楠、女贞等品种,升值空间不是很大。地点以镇、金坪民族乡为主,种植主体以个

  体农户为主,规模较小,没有集中连片,难以形成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缺乏市场竞争力。另有少量的楠木苗,主要集中在国有林场,但也是有价无市。

  林果模式有杨梅、翠冠梨等,全杨梅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主要集中在镇、镇两乡镇,现巳全部达到丰产期,每年产鲜果4900吨。由于杨梅鲜果不易贮藏的特点,产品销售以本地市场为主,因没有进行杨梅饮料、杨梅干等深层次加工来提高附加值,又没有专门的销售队伍来开拓销售渠道,往往出现丰产不增收的局面。

  林药模式主要栽植黄栀子,目前全黄栀子总的栽植面积有5240亩,分布在全各乡镇,基本为20**-20**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时栽植,后因市场行情不好,损毁部分面积更换栽植了其他品种,随着近两年市场行情上升,农户栽植面积又有所增加。

  林菜模式有在桐林乡江背村利用一些林业采伐剩余物,发展香菇、木耳等食用菌,在林木良种场利用一些疏林地及林中空地种植马铃薯、西瓜、花生等农作物,经营面积不是很大。

  林养模式主要是在林地内以圈养的方式进行生猪养殖,地点分布以仁和镇为主,全年出栏头数约为10万左右。另有部分在林区散养山羊、蛋鸡等。

  二、贯彻落文件精神情况

  在国务院、省、市相继出台了《林下经济发展意见》后,我迅速组织人员进行了调查摸底和规划,以委、政府两办的名义下发了《关于印发〈林业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方案中明确了我林下经济发展目标、发展模式、工作措施等内容。同时以两办名义下发了《关于成立林下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通知中明确了由委、政府分管领导分别担任正、副组长,直各相关单位为成员,并对各相关单位的职责进行了分工。

  《实施方案》中提出对发展林下经济要加大政策支持,在产业、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切实加大对林下经济发展扶持力度。产业政策上,要适当降低林下经济龙头企业的入选门槛,将种植及加工大户纳入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加以培育,享受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所有优惠政策;在财政政策上,每年要安排一定经费对林下

  经济经营面积及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按照《20**年农业产业化发展实施意见》给予补贴;在税收政策上,对农民销售自产林下经济产中品免征增值税,对农民林业合作社与本社成员签订的林下经济产品和生产资料购销合同,免征印花税;对企事业单位从事林下种植和林下经济产品初加工所得,依法免征、减征所得税;金融政策上,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财政贴息政策的带动和引导作用,积极开办林权抵押贷款、林农小额信用贷款和林农联保贷款等业务;要将林下经济保险纳入农业保险试点统筹安排,开发适合林下经济发展的保险险种。

  三、林下经济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林下经济是一个新生事物,还处在起步阶段,其主要特点有:

  1、发展规模小,品种多样性,产业化水平落后。多数林下经济是以单个家庭为单位进行发展,认为船小好调头,发展规模较小,一般在50亩以下,种植品种缺乏统一规划,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优势,不利于统购统销,起不到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2、科技普及率低,缺乏技术支持。各个农户在发展林下经济时,只是凭借以往的种、养经验,没有及时的学习科学知识,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形成不了品牌优势,致使经济效益低下,难以适应市场需要。

  3、市场组织化程度低。由于缺乏专业的行业协会进行统一调配,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和平台,农户市场信息不灵通,在种养品种选择上存在盲目性,在产品经营中,大多数只能坐等外地经销商上门收购或者零散销售,效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存在问题主要有:

  1、土地成为制约林下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多年来实施林业工程项目造林,特别是退耕还林工程,内大部分坡耕地巳全部造林,加之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分山到户后,要形成一定的发展规模较为困难。

  2、相关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合作。虽然成立了林下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成员单位之间的责任,但在实际操作当中,只有林业部门进行单打独斗,其他部门缺乏连动性,没有具体的落实措施

  3、资金制约因素大。目前大部分林业项目是对营造用材林进行补贴的,对经济林补贴少且补贴标准较低,很多农户对发展林下种养热情很高,但缺乏启动资金,发展之初就受到限制,而现有的种植户、养殖户,由于得不到必要的资金支持,在做大做强方面止步不前,致使发展林下产业方面缺乏后劲。

  4、基础条件差。多数发展林下经济的地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致使先进的种养技术无法推广,从而制约林下经济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5、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在经营过程当中,超标使用农药、化肥等因素,没有科学化经营管理,使用一些生物性、低毒农药,致使农产品及土地农药残留超标。特别是一些生猪养殖,没有很好的处理沼液,修建沼气池进行污水处理,对当地地下水影响严重。散养山羊也对林区植被破坏严重。

  四、林下经济发展趋势预测

  应当坚持“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的理念,围绕林下产品的开发利用营销、品牌建设等问题,进一步加强对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建立,培育林下经济龙头企业。通过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等专业组织、协会或者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按照统一的经营管理,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构建和推广自己的林下产品品牌,提高林下经济的组织化水平、抗风险能力和竞争水平。

  五、促进林下经济发展的建议

  1、加大对林业发展的投入。主要是加大对林业的资金、科技、人才等方面的投入,加强林区的道路、水电等硬件建设,重视引进先进的管理和生产技术,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

  2、加强部门沟通与合作,注重规划引导。没有合作,单凭林业一家之力,要说发展好林下经济,只能是纸上谈兵;没有规划,要想发展好林下经济,也只能是

  瞎子摸象。因此,必须将发展林下经济与林业产业化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循环经济、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内容融合在一起,各部门精诚合作、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才能确保发展。

  3、强化协调服务,合力推动发展。由政府部门牵头,整合技术服务资源,成立专业技术服务队,深入实地开展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积极搭建企业、农民与高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之间的合作平台,同时,密切关注林下经济科研信息和外地成功经验,搞好适宜林间种、养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推广工作。要积极培育市场营销组织搞好市场服务,通过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中介服务机构,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经营者适应市场的能力。加强市场研究,使农户能够及时了解市场行情,最大限度地规避市场风险。

  4、鼓励、引导与林下经济产业相关的企业快速发展,有关部门在招商引资、争取项目中把发展与林下经济产业相关的企业列入议事日程,建立相关行业组织,协调、指导林下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特别是要组织、培养、发展一批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名牌产品,从而带动林下经济发展。引进一些既不破坏森林植被,又产生高附加值的品种,以促进林下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5、完善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林地流转,妥善解决各种矛盾。要进一步理顺各种产权关系,妥善解决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等各种矛盾,建立并完善林业开发与保护的制度和规划,切实保护林地资源,为推进林下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林业产业发展情况报告(5)

  **县是省级核桃生产基地县之一。**县的核桃产业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全县计划用5至10年时间种植40万亩。经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自2016年至2016年,**县共完成25万亩核桃产业省级计划任务(2016年计划尚未下达,任务不明确),但由于受雨雪冰冻、霜冻以及持续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现保存面积仅有万亩。2016年,**县省级核桃产业计划任务万亩,实际完成万亩。

  (二)林业龙头企业

  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申报和认定,对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促进**县林业增效、林农增收将发挥重要作用,对带动**县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县域经济具有实际意义。**县根据全省林业产业政策,积极引导发展规模大、成长速度快、经济效益良好、社会影响面大、示范带动作用强的林业企业申报省级林业龙头企业,目前全县已经有4家企业申报成功,分别是:**县坤泰园艺有限公司、云南鸿昊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曲靖市富田园林有限公司、云南伊森源林业开发有限公司,2016年还将申报2家企业,分别是**县华晋农牧有限责任公司、云南希美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三)野生动物驯养繁殖

  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发展势头良好,目前,从事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且办理了驯养繁殖许可证及经营许可证的企业数量全县共有12家,集中在西平、盘江、白水三地,养殖种类多样,有:野猪、竹鼠、蓝孔雀、野鸡、穿山甲、非洲鸵鸟、鹧鸪、野兔、刺猬等,其中野猪500头,野鸡35500只,野兔1000只,鹧鸪200只,蓝孔雀70只。

  (四)庄园经济

  近年来,**县大力推进林权制度配套改革,从实际出发,促进林地流转,充分调动农民、能人参加建设林业生态县的积极性,发展生态旅游,全面推进庄园经济建设。因地制宜培育生态产业,加大植树造林力度,重点发展核桃经济林,大力开展林下资源开发,促进农林加工业发展,构建林业生态循环经济,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截至目前,全县已有20多家在当地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生态庄园,把核桃、万寿菊、中药材有机结合进行林下资源开发规模达3万亩左右,有力促进了现代林业建设。

  (五)林业产值

  2016年,**县林业生产总值达到17568万元。

  二、发展思路

  (一)扶持龙头企业

  林业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对林业产业的发展具有辐射带动作用。下一步,林产业发展的重点之一就是扶持龙头企业,特别是云南鸿昊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红豆杉项目。红豆杉项目实施是一项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为一体的综合型重大工程,但在实施过程中时间跨度较大,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等,需要各级政府和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我们要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落实好国家、省、市产业政策,从项目、资金上给予支持,做好省级林业龙头企业的申报和林业贴息贷款项目的计划申报工作。

  在此基础上,重点围绕林业龙头企业开展林业贴息贷款项目,解决企业发展的部分资金需求,并确保资金使用、归还的安全性,确定了3户林业省级林业龙头企业进行项目立项和申报,经过市级初评,省级评审,国家认可,**县坤泰园艺发限公司和云南鸿昊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曲靖市富田园林有限公司3家企业得到了上级支持和扶持,批准贴息资金3000万元。云南鸿昊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红豆杉项目已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红豆杉种植3万亩、200余万株,项目二期工程计划种植红豆杉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同时于2016年开始建设紫杉醇提取加工厂,预计2016年底建成投产。企业种植高峰期,每天约有600多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红豆杉种植,真正实现了企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双赢局面。**县坤泰园艺有限公司建成优质核桃种植基地2000亩,建成以培育滇朴为主的城市绿化树木种植基地1000亩,林下药材种植万亩,项目可直接解决40人以上的社会就业岗位,同时可大量吸收当地群众到基地季节性务工,每年用工量达20000工日,群众务工性收入可达100万元以上,项目将示范带动5000户以上林农发展核桃及林下种植,规模达5万亩以上,年产值1亿万元以上,年可增加农户户均收入2万元以上。曲靖市富田园林有限公司围绕核桃的基地种植、产品加工和市场流通大做文章,该公司依托已成立的云南智慧仁食品有限公司,在核桃深加工的基础上,建成“采穗圃+示范林”结构合理的具有竞争优质核桃种植示范基地;同时满足“云南智慧仁食品有限公司”生产核桃乳原料所需。建成后的核桃示范林基地示范园,每年通过抚育管理、林下

  种养殖、营销等,可解决20至30人的社会就业,大量吸收当地群众到基地季节性务工,每年可用工量达15000工日,群众务工性收入可达75万元以上。可示范带动100个以上规模种养殖户进行规模化发展核桃种植和林下养殖辐射带动5000户以上林农发展核桃生产,共同致富。形成“企业+示范园+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户”的运作模式。总体来讲,通过林业贴息贷款,拓宽了融资渠道,为林业发展注入了活力,加快了我县商品林基地、核桃等经济林基地的建设步伐,极大地推进了新农村建设进程。

  (二)继续发展核桃产业

  核桃产业要作为**县的基础性产业继续发展下去。下一步,核桃产业的发展要借助大户的示范带动,通过鼓励、扶持一批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大户种植核桃经济林,带动更多的承包大户发展,逐步辐射全县甚至更大范围,使全县优质核桃发展面积达30万亩以上,形成“企业+示范园+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户”的运作模式,使优质核桃的发展真正成为林农致富的“铁杆庄稼”。

  (三)大力推进林下资源综合开发

  引导、鼓励林农、大户积极开展林下资源综合开发,一方面加强植树造林力度,加强林地抚育管理,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林下资源优势,通过对林下闲置土地、林地立体空间的开发利用,因地制宜,科学选择林草、林菌、林畜、林果、林粮、林菜等不同的林下经济组合,积极探索“林粮药花”结合的立体模式,在林下种植部分粮食、牧草、中药材、万寿菊,在林下养鸡,从而有效避免林地种植结构单一、生长周期长、效益缓慢等问题,达到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效果,提高林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促进农、林、牧协调发展,实现良好的循环经济增长方式。

  三、存在的问题

  (一)自然灾害较多,保存率低。2016年**县遭受特大雨雪冰冻灾害,2016遭受霜冻灾害和2016年以来遭受的持续干旱,导致**县核桃产业项目严重受损,使全县已种植的25万亩核桃保存面积仅有万亩,同时也加大了造林成本。

  (二)面积较大,产业建设任务重,投资单价低,栽植质量不高。核桃产业是个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但省、市每亩仅补助30元,市财政补助资金还未全部到位,而作为县级实施单位的县林业局属财政全额拨款的职能部门,无力垫付庞大的种苗资金,而且县乡均无产业工作经费,各级实施单位深感压力较大,难于运转。

  (三)由于核桃产业与当地万寿菊、中药材、烤烟相比,周期长,见效慢,加之宣传力度不够,有些地方的部分干部群众对在大田栽种核桃不愿接受,有抵触情绪,导致政府和林业部门出了钱、花了大力,群众却不太重视、积极性不高,栽后的管理工作不到位,种后不管甚至在农作时有意无意的毁掉。

  (四)本地良种壮苗培育使用力度不够。**县自2016年发展核桃产业以来,使用的核桃苗木来源不一,多次从外地调苗,品种杂,适应性差。

  四、意见建议

  (一)加大对本地优良核桃品种的培育力度,根据近二年外地优良品种在**难于过晚霜的现象,应该加大本地优良品种的选育力度,在全县优质核桃树普查工作的基础上,建立档案,并有选择的采集穗条组织育苗,使县域内的优良核桃单株品种得于保存和发展。

  (二)抓好技术服务。加大技术培训及推广力度,强化抚育管理,严格按照工程管理要求,实施精细栽植,科学管理。通过办培训班、现场教学及办理县、乡、村示范样板林等方式,手把手教会农户从栽植到定干、拉枝、修剪、疏花疏果、嫁接、防虫治病等过程及经营管理的各项技术措施,使广大农户深知科学技术在核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调动农户种植核桃的积极性,确保产业尽早达到预期目标。

  (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核桃产业发展,各级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尤其是资金投入,省、市应该提高核桃产业每亩补助资金,并保证资金足额到位,县级财政也应该拿出相应的配套资金。

  (四)对现有核桃进行改造。针对在霜冻、干旱灾害中受损以及品种不好的核桃树进行改造,组织技术人员对其修剪、重新嫁接、防虫治病。初步估计,全县需改造的核桃有5万亩,每亩需改造经费100元,共计需改造经费500万元。

  (五)重视林下资源开发,对林农、大户加强引导,加大宣传,做好技术指导服务。拿出一定的资金,打造样板,扶持大户,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篇四:林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林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林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林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林业和草原局以林草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引导培育林下种植、养殖、山野菜采集加工、生态旅游、林果药间作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进林业产业向立体复合型多元化发展,实现了保护生态和富裕林农的相互促进。现将我旗林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林业产业发展情况

  (一)多模式发展,多品类共存。一是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充分利用丰富的林下资源发展种植业,因地制宜开发林果、林草、林菜、林菌、林药、家禽养殖等模式。全旗沙果树12.18万亩、414.42万株,其中,百亩以上沙果树种植示范地块40块、面积1.1万亩,种植沙果树37万余株;我旗林区山野菜资源丰富,有柳蒿芽、蕨菜、黄花菜、木耳、蘑菇、猴头、榛子等,种类多、产量大,常年产量蕨菜约为1000吨、木耳50吨、蘑菇80吨、柳蒿芽1000吨。二是大力发展特种养殖。依托天然林地资源,鼓励林区职工发展野猪、野鸡、鹿等特种养殖。三是大力发展林区生态旅游产业。全力推进牧人寨生态休闲景区建设。项目总投资1.2亿元,建成游客综合服务中心、停车场、漂流码头、高空滑索、森林温泉、水上乐园、蒙古部落、生态采摘等休闲娱乐项目。启动图博勒峰风景区项目。项目前期规划已经完成,正在进行招商。项目投入运营后,可与仙人洞旅游度假山庄联合推出“俯瞰兴安岭、探秘仙人洞”精品旅游线路。

  (二)全力推进,特色产业。柞蚕产业是十大富民产业之一。现有宜蚕柞林面积60万亩,已开发利用近47万亩。蚕种场2个、繁种点1个,种茧贮藏窖2处,蚕种场制种室及保种库6358.8平方米,制种蚕场2万亩,每年可提供优质蚕种(丰达1号、珍珠1号)15公斤,完全可以满足我旗蚕种需求。目前,全旗养蚕专业示范村12个,蚕业生产专业合作社34个。柞蚕放养4016把,商品茧产量750万公斤,产值2.05亿元。据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调查统计,我旗现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柞蚕生产基地、柞蚕良种繁育基地和最大的蚕茧集散地,柞蚕单产和蚕农收入居全国之首。

  (三)创新机制,企业参与。为更好地推动林下经济的发展,提升林下经济技术水平,我旗大力倡导并鼓励具有一定生产能力的企业参与林产品开发,依托其企业优势,打造本地特色品牌。20xx年4月,呼伦贝尔蒙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落户我旗,该企业设计年加工黑木耳3600吨、年产黑木耳多糖饮料30万吨、小包装干品木耳500吨、小包装湿品木耳100吨、木耳粉及功能食品2500吨。20xx年8月,内蒙古鸿一格商贸有限公司与呼伦贝尔阿荣小镇电子商务实行战略合作,将通过阿荣小镇电商平台下单采购汲耳饮料,该公司将围绕木耳、榛子等优质农畜林产品开展线上下单采购,将极大地促进我旗林产业的发展。

  (四)强化服务,合力推动。一是实行下沉式技术指导。依托旗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局、“土专家”等林业专业技术人员50人,组建技术服务队,对林下经济发展进行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跟踪服务。按照“群众自愿,民主管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先后组建沙果种植、中草药种植、柞蚕养殖等专业合作社50多个,形成合力,从而推进林农组团致富。二是创新式金融支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以林权抵押,旗农经站担保,林业部门登记、评估定价的贷款方式,助推林业经济发展。同时探索扩大森林保险覆盖范围,进行了榛子林和经济林产量保险试点,进一步为林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

  (一)思想认识不足。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和林下经济发展宣传引导不够,分类指导有待加强;林农对保护森林资源、提高林产业效益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发展林下经济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导致主动发展意识不强。

  (二)产业化经营程度低。我旗林产业基础薄弱、且发展不均衡,林产业多以原料销售为主,缺乏精深加工利用的企业,缺乏具有规模和影响力的专业市场,产业链条不长、附加值不高,导致产业化经营程度较低。

  (三)产业支持政策不够。国家对林业产业发展的政策大多是引导性、方向性的,缺乏具体的支撑和鼓励措施。加之我旗财力所限,目前对参与林业产业发展的支持不够,影响林农发展产业的"积极性。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通过技术讲座、科普宣传的方式,对发展林下经济进行全面深入广泛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组织群众参观学习,通过算对比账、算效益账,向广大群众展示林下经济的综合效益和优势,激发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

  (二)科学布局,提高效益。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突出特色,发挥优势,讲求实效”的原则,将发展林下经济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农业科技推广相结合,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多角度、深层次地发掘林下经济的发展潜力。对林下经济发展进行合理布局,确定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努力探索和推广切合实际、适宜地区发展的林间种植、养殖模式,实施分类指导,提高林下经济的综合效益。

  (三)加大扶持,示范带动。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积极争取上级投资项目扶持和协调林权抵押贷款,拓宽发展林下经济的融资渠道,带动林下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作用和规模效益,向“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向发展,拉长产业链条,实施品牌战略,实现林产品加工和服务业发展一体化。

  (四)加强培训,引进技术。聘请专家就当前林下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技术问题、关键技术进行现场授课,积极大胆引进推广适宜我旗的林间种植新品种、新技术。成立专业技术服务队,深入实地开展技术服务,进行现场指导、答疑解难。通过各项培训指导,更好的为农民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五)市场营销,做好服务。积极培育市场营销组织,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市场行情,并为群众提供详细的市场行情、产品的方

  向、市场的导向等,构建专业化的营销网络。同时发展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组织或协会,提高林下经济产业化程度,使我旗林下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篇五:林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XXXX年关于林业产业发展与促进农民增收的调研报告(可编辑)

  发展林业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调研报告

  眉山市XX区位于岷江中上游XX平原西南部。它在古代被称为梅州。这里是北宋著名作家苏洵的故乡。它也是政治、经济、文化、商业和对外开放的中心。它是长江中上游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领域之一。

  全区面积平方公里,辖10个乡镇和10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万人。

  全区现有林地面积为万亩,包括万亩林地、万亩疏林地、万亩灌木林、万亩非林地、万亩未林地、万亩森林覆盖率。

  1、林业发展与农业增收

  (a)发展林业。

  基地的建设

  全区竹基地占地1万亩。品种为本地慈竹和杂交竹、甜竹、麻竹和绵竹。绝大多数是本地慈竹和新引进的绿色杂交竹。

  竹子的总存量是10,000吨。

  多月、潘奥、牛辅三个乡镇年产竹1万吨以上。

  该地区以巨桉为主的木材工业原料林基地,森林面积1万亩,年生长量1万立方米,木材年产量1万立方米。

  全区臭椿本地珍贵用材林基地面积超过万亩,主要分布在多月镇、秦家镇。

  在整个地区,以培育林木种苗和花卉为主的苗圃,种植面积达1000多亩。

  林产企业的发展

  截至XX年末,全区木材加工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1亿元。

  在大型企业中,以宏源纸业公司为代表的年设计生产能力1万吨以上的制浆造纸企业+奉化纸业公司实现年销售收入1亿元1万吨,突出产业优势。以金星建筑胶合模板厂、盛兴木业为代表的人造板企业,总设计生产能力1万立方米,实际产量1万立方米,产值1万元。

  目前,景兴建筑胶合板厂正在扩建,成为我区林产品企业中的一个新的成长型企业。以下发展潜力巨大。以云贵家具为代表的家具企业家、亚太家具拥有设计生产能力1万套,实际产量1万套,销售价值1万元。以湘牌木门、天元木门、精工木业为代表的建材加工企业家拥有1万套实际生产能力,1万套销售价值,1万元。

  目前,已基本形成竹浆纸等林产品、人造板生产、建筑装饰材料生产、木材和竹家具的产业集群。

  发展生态旅游

  在XX,我区依托各类森林+苗圃+经济林果等生态旅游资源,建立了接待游客1万人的经营户,实现生态旅游收入1亿元,其中住宿1万元,娱乐1万元,其他收入1万元,从业人员1000多人。

  (二)促进农业增收。

  XX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人民币元,其中农民林业收入为

  人民币元。

  “十一五”期间,增加农民林产收入的主要措施是:

  认真开展集体林权改革

  林改的真正目的是提高林业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全面推进,林业产权明晰,激发了林农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大大加快了林地和林木的流转,进一步激活了林业生产力,带动林业产业向集约经营规模发展。

  大力发展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

  到二十世纪末,整个地区已经发展了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包括拥有一个以上成员的合作社。

  农民专业林业合作社的成立,将解决林改后小规模林权与林业集约化经营的矛盾,同时整合产业资源,畅通信息渠道,加快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和应用。

  加入社区后,社区林农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在XX年,所有加入社区的农民的平均年收入达到人均人民币元。

  利用科技支撑做好技术指导和服务

  加强林业科技宣传、推广推广工作,切实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

  以科技下乡、科技培训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和推广了木竹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术。在清林整地、运苗、施肥种植等各个生产环节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服务,大大提高了造林的科技含量,保证了造林质量。

  政策支持

  区委、区政府对林业贷款财政贴息规模、林业基地建设、现金补贴等制定了支持和激励政策。“十一五”期间,共发放林业贷款财政贴息1万元,基地建设补助1万元。

  2、影响林业产业发展和促进农业增收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林业项目绿化资金投入不足。

  按照目前的造林投资强度,每亩大约需要100-100元,但国家最高资本投资只有100元,建设资金缺口很大.

  (二)林权主体改革的完成对林农收入的影响。

  林改后,个体农户林权分割不符合现代林业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建设的要求。

  (3)基础设施建设不足,金融支持薄弱。

  由于缺乏资金、基本设备和设施、落后的工作方法、落后的原始业务和技术培训,基地建设的成效和质量受到很大影响。

  林业站办公空间的简单性+办公设施的落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林农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4)需要加强科技支持。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农对林业科技的需求进一步增加,这就要求我们以科技为支撑,促进造林苗木的改良和优良造林技术的推广。

  (5)对农民林业合作社的支持不足。

  农民专业林业合作社是一种资金来源极其有限的新型经济,迫切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帮助启动该项目。

  但是,目前上级部门对农民林业合作社的支持还不多。

  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三个+对策建议

  (一)坚持科技兴林。

  大力推进林业科技进步和创新。

  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林业技术,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

  重点工程建设和林业技术推广应当同步设计、同步实施。科技成果的推广应作为项目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坚持特色基地建设。

  以“示范工程”建设为契机,继续加大木材工业原料林基地、竹基地、珍贵用材林、特色果林基地建设,全面提高林业产业基地建设质量。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发展林下经济对于缩短林业经济周期、增加林业附加值、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发展循环经济、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我区林下经济将主要发展林下种植、栽培的模式,即林菜、林粮、林禽、林畜。

  积极疏通“绿色通道”。

  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坚决落实“绿色通道”,认真开展道路“三乱”管理,确保林产品运输畅通。

  (2)加强政策支持。

  积极争取各级部门投资林业建设。

  认真编制林业项目,加大对林业项目的支持力度。

  加强对林业的财政支持。

  认真落实林业信贷政策,给予期限、贴息优惠支持。

  个人造林应放宽贷款条件。

  扩大金融支持,让市场各界参与林业建设。

  积极探索森林政策保险。

  (三)进一步推进林权制度改革。

  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深化我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产权清晰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林农投资林业的积极性。

  同时,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倡导建立人才大家庭承包造林要素市场,增加林地和林木流转,进一步激活林业生产力,采取集约经营+规模经营的方式增加农民收入。

  (四)加强林业中介组织的培育和建设。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林业合作社、林业产业协会股份制林场等林业经济合作组织,支持农民专业林业合作社承接林业建设项目,增强林业专业经济组织在林业建设中的作用。

  引导和规范各类林业中介组织健康发展,适应新形势下建设现代林业的需要。

  特别重视发展专业森林和竹子合作社。专业的森林和竹子合作社是分散的、相互支持的经济组织,按照市场经济、和民主管理的法律,由林农自愿联合。它们是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有效起点和

  载体。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区将积极引导林农依法组建专业木竹合作社,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的桥梁纽带作用,逐步实行专业采伐、专业经营加工、专业人工林、专业护林防火,确保林业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五)切实做好行政效能建设。

  认真贯彻“五个统一”。

  行政审批预留项目和非行政审批项目名称、内容、办理程序、办理时限、收费标准“五统一”将在全市同步实施。所有项目将集中在区政府服务中心进行公告,接受公众监督,积极开展电子政务建设,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办理程序,缩短办理时限。

  真正使方便、高效、规范、秩序。

  在XX月

篇六:林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林业产业调研报告(共4篇)

  合作社,2017年初,新改建猪舍,总投资700万元,预计年出栏生猪两千至参千余头,年纯利润40万元。另外,其它林场的合作社规模虽小,但现在都以相继成立,总的势头是好的,只有通过这样以点带面的形式才能使各林场合作社的规模逐步得到发展壮大。

  三、依靠龙头企业,带动林场职工增收。

  延寿县鼎鑫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于2013年成功入驻延寿工业园区,项目占地27560平方米,计划投资1.18亿元,现以投资1.16亿元,今年林业局已经同鼎鑫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沙棘种植合同,其中五七林场今年已栽植沙棘6千余亩,由于苗木缺乏原因,全局还有3万余亩待明春栽植,全局预计栽植面积4万亩,通过沙棘栽植这项工程而增加了林场和职工的收入,同时,也使林地得到恢复,增加了林地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可谓双效共赢。个体民营企业的发展给林场职工提供了致富增收的新途径。

  在我县安山乡个体民营企业张培远地产果的示范引领下,各林场职工意识得到提高转变,相继由种植农作物向栽植培育经济林方向转变,如五七林场现有进入产果期大榛子面积近百亩(87亩),种苗繁育苗圃地28亩,计划发展扩大平欧耐寒大榛子种植面积400亩,其它林场经济林栽植也有不同规模的发展。

  综上所述;各林场在典型示范户的引领下职工创建合作社的积极性非常高,各林场都在积极为职工创建合作社提供创造条件,不远将来,林业会呈现一个多彩以种植、养殖为主的多形式的专业合作社团体,会给职工带来可观的收益。

  四、发展林下经济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缺乏对国家发展林下经济政策和发展模式、技术的了解,对国家发展林下经济的政策和申报发展林下经济产业项目的要求和条件不了解,故难以得到政策扶持,难以加快产业发展。

  2、缺乏林下经济向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和打造品牌的发展思想和认识,又没有龙头企业的带动,故难以将项目做大做强,带动千家万户发展产业大户。

  3、缺乏资金,由于启动资金的缺乏是影响林场及职工发展林下经济的前提因素,资金的缺乏使职工对发展林下经济心存顾虑,尽而瞻前顾后,不敢大胆去做。

  4、缺乏方便的交通,林区交通不便也不同程度影响各林场发展林下经济。

  五、林业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延寿县发展林业产业具有良好的基础,优势比较明显,全县蕴涵着巨大的林业产业发展潜力。为挖掘潜力,解决困难和问题使林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通过调研,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和建议:

  1、建立和完善林业产业扶持政策,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环境。

  2、进一步强化林场职工希望在山,潜力在山,出路在林的意识,真正确立,“以林兴场、以林富民”的发展战略。

  3、大胆创新林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以创新求发展、以创新解决促进林产业大发展的“瓶颈”问题。

  4、抓住机遇,顺势而谋,乘势而上,使林产业的发展融入到省、市的产业布局和产业导向上来,争取更多的林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及投入扶持。

  5、调整产业结构,整合项目资金,突出重点和优势,力创名、特、优、新品牌,提升林产业的带动辐射作用。

  6、高度重视科技兴林,建立健全科技支撑体系,使林业产业健康发展建立在提高科技含量基础上。创办多形式的专业合作社模式。(如:基地+职工+农民+院校…等)

  总之,延寿县林业局发展林下经济相对比较分散,利益主体较多,积极组建大型林下经济合作社,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经营者适应市场的能力,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林下经济产业化、组织化程度,要进一步拓宽林下产业,结合林区实际情况,自主创新,自谋发展,逐步发展一批迎合市场需求符合职工意愿,发展有收入的林菜、林禽、林果、林菌等模

  式的林下产业经济不断壮大产业发展规模,加大林地综合开发利用,在保护生态的同时,使职工致富增收,进一步加快产业发展步伐真正实现“产业兴林、产业兴场、产业富民”;尽快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迎接林业又一个美好的春天。

  延寿县林业局

  2017年6月20日

  业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局班子领导、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林业局学习实践活动专题调研组,确定调研专题、精心谋划调研提纲,于4月20日至24日,分别深入三个国有林场、部分乡镇和挂钩联系村就我县林业产业发展进行专题调研。

  一、我县林业产业发展现状

  自然气候条件:我县地处滇中湖泊高原区与哀牢山地的接触带,全县最高海拔为北部乡镇哨冲尼白木克山2551米,最低海拔处在县城东南部元江江边259米,县城海拔为1420米。全县土壤以红壤土为主,占%,其次为紫色土、水稻土等。县内主要河流属红河水系和南盘江水系。全县四季气候温和,多年平均气温摄氏度,多年平均降雨量毫米,北回归线从县境西北部穿过,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无霜期达307-310天,适合多种作物生长。

  林业资源优势:我县现有林地面积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的%。其中,国有林面积万亩,集体林面积216万亩。截止2016年,全县已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确权面积万亩,确权率达100%;全县目前种植杨梅5万亩,柑桔万亩,竹子万亩,核桃万亩;实施生态公益林保护万亩,纳入国家、省级生态公益林补偿范围万亩;全县已建农村户用“三结合”沼气池万口,占全县农户数的%,沼气示范村237个;全县活立木总蓄积量62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我县丰富的林地资源和得

  天独厚的自然气候环境为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提供了必备的基础条件,全县杨梅、柑桔、竹子、核桃等林果种植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群众基础,群众从中获得了较好的收益,已成为种植户主要的经济来源。在近350万亩林地中,除已划为生态公益林保护和条件不适林地,可规划用于发展林产业面积超过90万亩,资源优势十分明显,林地开发潜力巨大。

  林业产业规模布局及效益:1997年,我县制定出台《××县山区综合开发规划纲要》和《关于加快××县山区综合开发的若干政策意见》,实施了六大林业产业项目建设,使山区林业产业得到了较好培植。全县已初步形成了以龙朋、新城为主的竹产业,以异龙为主的膏桐产业,以异龙、宝秀、坝心为主的杨梅产业,以牛街、龙朋为主的核桃产业,以采伐林场、牛达林场、龙朋林场为主的云南松用材林产业,以采伐林场为主的优质梨产业。规模接近和超过5万亩的有竹子、杨梅、膏桐、柑桔等;接近和超过10万亩的有核桃、桉树等;超过100万亩的有云南松。2016年,全县林业总产值实现亿元。

  二、我县林业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分析

  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旧体制、旧观念的束缚和影响,普遍造成对林业工作的定位不科学、不准确,要么简单地把林业建设等同于木材生产,要么片面地强调林业的生态属性,忽视了林业的经济功能,影响和阻碍了林业产业的健康发

  展,制约了林业生产力的充分发挥,致使我县林业“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的问题十分突出,规模小效益低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根本改变,主要表现在:

  产值规模小:我县林地面积占全县国土面积的70%以上,全县2016年林业总产值为亿元,亩均林地产值仅为

  3/1360元,按法定统计口径计算,林业总产值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所占比例与林地面积在国土面积中的比重不相称,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贡献率低下,亩均产值仅为农业产业的5%左右。

  支柱产业单一:我县虽然确定杨梅、核桃、竹子等作为林业产业发展的重点,但目前还未形成有效规模,结构还显单一,产业效益作用不明显,尚不能成为支撑林业科学发展的支柱产业。经济林果结构不合理,首先是品种结构不合理。林果中以核桃、杨梅、柑桔等大路品种较多,错季果品、时令果品等面积和产量相对较小。第二,品质结构不合理。在果品生产上表现为“三多三少”,即低档果品多,高档精品果品少;一般大路品种多,名特新优品种少;季节性果品多,适宜加工、耐贮藏果品少。

  产业化程度低:全县无林业龙头企业,现有林业企业规模小、效益低,经营粗放,林产品综合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能力弱。我县目前三个国有林场经营困难,林场主要

  的生产经营业务仍然是采伐和出售原木,属资源消耗型企业,抵御市场风险、持续发展的能力都十分弱小,生产经营仅能够维持目前的温饱水平。缺少生产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联结带动农户能力强、具有一定规模的林业龙头企业。

  制约因素分析:

  一是林业体制机制不够完善。虽然我县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但相关的配套改革进展较慢,尤其是在森林采伐管理、投融资平台、林业保险、低效林改造以及林木林地规范流转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障碍,影响了林改成效的充分发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现行的森林采伐管理与落实林农处置权的要求和森林经营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采伐申请程序过严,指标分配及使用规定不灵活、不合理、不及时,不利于林业产业发展,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林业生产经营。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后,林农拥有了林权证,林木林地相当于自己的私有财产,但现行的森林采伐管理制度和林地开发经营制度设立的许可条件限制太多,审批程序严格且复杂,沿袭了计划经济时代的显著特征,不利于林农自我管理和自主经营。而市场经济时代形势的发展变化可谓瞬息万变,经营机遇稍纵即逝,再加上一定的审批程序和权限指标限制,林农不一定可以从自己的林木林地上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林业经营受限太多,机制不活。

  二是科技支撑能力不够强。主要表现在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林业生产需求脱节,试验示范基地及林产品新技术显示度不够,示范作用不大。尤其在我县林产业推进过程中,林业适用技术的推广和普及程度低,林业科技的导向、扶持和支撑能力不强,作用发挥不明显。我县在90年代中后期

  5/13大力发展经济果木林,林业部门主抓核桃生产,当时推广的核桃品种应该说还是适应我县的气候土壤条件,但保存下来的很少仅为4万亩左右,占当时已发展总面积20%。究其原因,管理上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而管理,就是要加大科技支撑、科技服务和科技普及的力度,让老百姓真正掌握运用科学种植及后续管理的适用技术,核桃产业才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但当时林业部门的科技支撑、服务措施没能及时跟上,尤其是林业科技普及覆盖面不广,群众科技意识不强,普遍只种不管、不会管、不想管,导致了全县核桃保存率低。三是林业投入严重不足。近年来,中央和省、州进一步加大对林业的扶持,但还存在项目资金配套少,投入远远不能适应加快林业发展需求的问题。另一方面,在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上习惯于平均分配,投资效益不明显,回报率不高。加之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税收优惠、林木林地抵押贷款等投融资体制尚未建立,社会和林农投资的积极性严重受阻。如2016年我省确定发展核桃产业,掀起新一轮山区综合开发热潮,但每亩核桃的项目经

  费仅安排30元。我县是省级确定的核桃基地县之一,但我县县级财力薄弱,无力从县财政资金中专项安排核桃产业发展扶持经费,我县发展核桃就靠省级配套的30元来运作,产业发展经费压力过大,困难不小。据测算,2016年核桃育苗成本每株为4元左右,每亩仅苗木就需投入40元,加之肥料、农膜、打塘等投入,每亩核桃造林成本就需100—150元。我县今年在牛街镇扯直村委会建立的万亩核桃种植示范基地共投入200余万元,每亩投入超过150元,造林质量得到必要的经费保障,各项造林指标完成较好,该基地已被列为州级核桃生产示范样板林基地。

  三、加快推进我县林业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我县林业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不仅表现在我县具有丰富的林业资源,可为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提供基础性保障,同时,我县林业产业发展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成功典型范例。××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山、能够为广大群众致富提供可靠途径的希望也在山,发展林业产业大有可为、大有希望。在推进我县林业产业科学发展工作中,着重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明确目标任务,科学谋划我县林业产业发展宏伟蓝图。根据我县自然气候条件、新一轮山区综合开发国家及省州重点扶持项目、国际国内林产业发展趋势以及我县干部群众认知程度,建议全县重点抓好核桃、油茶、膏桐、竹子、速生丰

  产用材林及林下资源开发六大林业产业,力争到2016年发展特色林90万亩,人均拥有3亩特色林,林农从林业产业发展中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大力推进以核桃、油茶、膏桐为主的木本油料基地建设,重点实施好牛街、异龙、龙朋等6个核桃种植基地建设,从2016年起,年均发

  7/13展核桃6万亩以上,使全县核桃种植总量达35万亩(其中美国山核桃15万亩);在海拔1200米以下干热河谷地区,抓好膏桐种植,使膏桐面积达8万亩;结合石漠化治理和低产林改造,从2016年起,每年发展油茶1万亩,使其面积达10万亩;积极推进林(竹)纸一体化,规模化发展桉树、杉木、竹子等速生丰产林、珍贵用材林和笋材两用林生产,使其规模达到40万亩(其中竹子10万亩),着力打造全县重要的林(竹)纸一体化产业基地。坚持“长中短结合,以中短养长”,大力推广林菌、林药、林禽、林果、林花等林下经济,充分开发林下资源。

  二是牢固树立抢抓机遇意识,为推进我县林业产业发展争取广阔空间。要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作出的加快山区综合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牢固树立抢抓发展机遇的意识,为我县加快推进林业产业发展争取更多的政策保障和项目支持,以解决好目前我县财力薄弱、无力对林业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经费的突出问题。当前,要紧紧抓住

  我县已被列为全省核桃基地县的机遇,争取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大力发展核桃种植,使全县核桃种植总量达到35万亩。要紧紧抓住我县已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林农主体意识明确、有强烈开发林产业愿望的有利时机,正确引导广大群众的发展意识和林产业开发方向,为林农提供多渠道、多形式的支持服务,遵循符合××实际的原则,稳步推进全县林产业发展。

  三是及时启动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为推进我县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体制保障。造成目前我县林产业发展速度慢、规模总量小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体制上的制约,基层林业工作者、林权所有者和广大人民群众要求对现行管理制度进行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龙朋镇己冲村委会拥有林地面积28400亩,林改确权到集体12100亩,确权到农户16300亩,可用于低效林改造的林地约10000亩,但由于受当前审批制度制约,目前,仅开发利用1000余亩,大部分林地闲置放荒,干部群众看到眼里急在心上,一致要求林业部门给予特殊支持政策,以开发利用林地发展林果产业。开展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工作中,要广泛征求基层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修改完善我县工作方案,按照“简化审批程序、放宽政策界限、方便群众办事、取消部分许可”的原则,建立起“科学合理、审批简便、有利发展”的管理制度,形成林权所有者享有充分的自主经营

  权、林业主管部门为林业生产经营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林业生态环境得到科学保护的森林经营机制,为推进我县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体制保障。一是建议分类放开林木采伐管理。竹子、桉树等人工林在县内可自由交易,采伐不受生产指标的限制,无需采伐审批和运输证,鼓励和支持林农积极发展人工造林,充分保障林农的处置权和收益权。二是进一步放宽采伐限额管理政策界

  9/13限。改变目前木材生产指标一年下达一次的规定,放宽到一次下达五年的生产指标总量,取消年度指标不得积累串用的规定,允许林权所有者在下达指标总量内自主生产经营。三是进一步简化采伐审批程序。改革现行的采伐审批程序,审批环节建议由现行的5个减少为2个,缩短审批时间,方便群众办事。四是推行采伐审批公示制度。放宽政策界限和简化审批程序后,要切实加强监督检查力度,积极推进采伐审批公示制度,实现既放得开又管得住。五是建议取消商品材和非商品材采伐分类管理,对木材生产只实行指标总量控制,进一步为森林经营创造良好条件。六是支持引导低效林改造。建议进一步放宽低效林改造条件,抓紧制定低效林评判标准,组织编制低效林改造规划,优先安排低效林改造采伐指标,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我县林业产业发展。四是推进林木林地规范流转,为我县林业产业发展提供可靠平台。充分发挥我县林业

  产权管理服务中心功能,强化林木林地流转交易、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林权抵押贷款等林权流转服务工作,逐步规范我县森林资源流转体系,实现林业要素的合理流动,实现森林资源的优化配置。一是将县林业产权管理服务中心列为县级事业单位编制管理,落实机构、人员、编制、经费。二是积极打造森林资源流转平台,建立集信息发布、市场交易、林权登记、中介服务、法律政策咨询于一体的资源流转市场,建立森林资源流转信息库,逐步实现流转规范化、信息公开化;三是引入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完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围绕林业生产经营需求,建立我县森林资源评估机构,为林木林地规范流转提供服务;四是不断建设完善林业产业发展投融资体系,争取对林业产业发展扶持实行长期、低息、贴息的信贷政策,放宽营造林贷款条件,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安排专项贴息资金。大力发展林业保险业务,不断提高林业生产经营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五是加大林业科技普及力度,为我县林业产业发展创造高质量服务环境。在推进我县林业产业发展中,要注重汲取已有的经验教训,既要结合实际科学规划、又要大胆放手多试多闯。一是加强宣传引导。加大对扶持政策、优势林产业发展方向、市场前景等知识的宣传力度,正确引导广大林农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科学发展路子。二是加强技术培训。利用一切手段努力加强林业产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

  广大林农科技意识和技术水平,打造一支懂技术、会操作、靠得住的农村适用技术骨干队伍。退休后在龙朋镇国建村定居的州茶桑果站原站长李应福多年来一直为山区林果产业发展积极探索,并手把手带出村子里一批青年农民技术员,今年春节前后村子里先后有30多个年轻人出外为各地林农开展果树嫁接服务,每天每人收入100—200元,最高的可达到400元。正因为有这批农村适用

  11/13技术骨干队伍,国建村已成为全县林果种植有一定影响力的先进村。三是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与交流。积极选派林业技术人员到科研院校进修提升,并为科研院校林产业研究推广提供良好服务,争取将我县建成省内科研院校重要的林产业发展科研示范基地。四是加强基层林业站建设。随着林业产业的不断发展,必须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网络体系,乡镇林业站不仅要成为基层林业行政管理工作站,更要成为基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成为基层技术报务网络的关键接点。五是加强示范基地建设。在现阶段我县财力难以保障的条件下,我县可充分利用三个国有林场推进示范基地建设,如采伐林场2016年在王家山林区进行采伐迹地更新中成功引进桉树新品种种植,发展规模2000亩,目前长势较好,预计五年后可实现产值2000多万元,示范带动作用十分明显。

  六是抓好××特色与林产业工作重点的有机结合,努力开

  创我县林产业科学发展新局面。我县发展林果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如较早引进的杨梅产业,在××种植就比引进地表现好,上市时间提前了一个多月,相比省内种植而言,××杨梅的品质最优,为××杨梅占领市场赢得了先机。在林业产业发展中,就是要突出××特色,抓好特色与工作重点的有机结合,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的发展路子。就当前而言,泡核桃、甜竹笋、大杨梅已成为××林产业的名片,在省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尤其杨梅,已随蜚声中外的××花腰歌舞而扬名国内。在当前我省打造国内重要的木本油料大省的大背景下,要集中精力抓好××优质泡核桃和名特优稀新品种美国山核桃的发展,力争将××核桃发展成为广大山区群众致富奔小康可靠的支柱型产业。同时,加快××甜龙竹、××杨梅产业升级,在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的基础上,积极开发精深加工产品,改变目前只限于经营原产品的落后状况,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总之,我县林业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优势明显、前景广阔,只要全县上下统一思想、凝心聚力,辅之以强有力的政策引导、扶持和技术服务,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性,林业产业的发展必将为××小康社会建设发挥巨大的推动力量,为推进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13/13响,普遍造成对林业工作的定位不科学、不准确,要么简单地把林业建设等同于木材生产,要么片面地强调林业的生态属性,忽视了林业的经济功能,影响和阻碍了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制约了林业生产力的充分发挥,致使我县林业“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的问题十分突出,规模小效益低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根本改变,主要表现在:

  产值规模小:我县林地面积占全县国土面积的70%以上,全县2008年林业总产值为2.1亿元,亩均林地产值仅为60元,按法定统计口径计算,林业总产值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9.77%,所占比例与林地面积在国土面积中的比重不相称,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贡献率低下,亩均产值仅为农业产业的5%左右。

  支柱产业单一:我县虽然确定杨梅、核桃、竹子等作为林业产业发展的重点,但目前还未形成有效规模,结构还显单一,产业效益作用不明显,尚不能成为支撑林业科学发展的支柱产业。经济林果结构不合理,首先是品种结构不合理。林果中以核桃、杨梅、柑桔等大路品种较多,错季果品、时令果品等面积和产量相对较小。第二,品质结构不合理。在果品生产上表现为“三多三少”,即低档果品多,高档精品果品少;一般大路品种多,名特新优品种少;季节性果品多,适宜加工、耐贮藏果品少。

  产业化程度低:全县无林业龙头企业,现有林业企业规模

  小、效益低,经营粗放,林产品综合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能力弱。我县目前三个国有林场经营困难,林场主要的生产经营业务仍然是采伐和出售原木,属资源消耗型企业,抵御市场风险、持续发展的能力都十分弱小,生产经营仅能够维持目前的温饱水平。缺少生产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联结带动农户能力强、具有一定规模的林业龙头企业。

  制约因素分析:

  一是林业体制机制不够完善。虽然我县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但相关的配套改革进展较慢,尤其是在森林采伐管理、投融资平台、林业保险、低效林改造以及林木林地规范流转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障碍,影响了林改成效的充分发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现行的森林采伐管理与落实林农处置权的要求和森林经营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采伐申请程序过严,指标分配及使用规定不灵活、不合理、不及时,不利于林业产业发展,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林业生产经营。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后,林农拥有了林权证,林木林地相当于自己的私有财产,但现行的森林采伐管理制度和林地开发经营制度设立的许可条件限制太多,审批程序严格且复杂,沿袭了计划经济时代的显著特征,不利于林农自我管理和自主经营。而市场经济时代形势的发展变化可谓瞬息万变,经营机遇稍纵即逝,再加上一定

  的审批程序和权限指标限制,林农不一定可以从自己的林木林地上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林业经营受限太多,机制不活。二是科技支撑能力不够强。主要表现在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林业生产需求脱节,试验示范基地及林产品新技术显示度不够,示范作用不大。尤其在我县林产业推进过程中,林业适用技术的推广和普及程度低,林业科技的导向、扶持和支撑能力不强,作用发挥不明显。我县在90年代中后期大力发展经济果木林,林业部门主抓核桃生产,当时推广的核桃品种应该说还是适应我县的气候土壤条件,但保存下来的很少仅为4万亩左右,占当时已发展总面积20%。究其原因,管理上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而管理,就是要加大科技支撑、科技服务和科技普及的力度,让老百姓真正掌握运用科学种植及后续管理的适用技术,核桃产业才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但当时林业部门的科技支撑、服务措施没能及时跟上,尤其是林业科技普及覆盖面不广,群众科技意识不强,普遍只种不管、不会管、不想管,导致了全县核桃保存率低。

  三、加快推进我县林业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我县林业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不仅表现在我县具有丰富的林业资源,可为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提供基础性保障,同时,我县林业产业发展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成功典型范例。××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山、能够为广大群众致富提供可靠途径的希望

  也在山,发展林业产业大有可为、大有希望。在推进我县林业产业科学发展工作中,着重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二是牢固树立抢抓机遇意识,为推进我县林业产业发展争取广阔空间。要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作出的加快山区综合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牢固树立抢抓发展机遇的意识,为我县加快推进林业产业发展争取更多的政策保障和项目支持,以解决好目前我县财力薄弱、无力对林业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经费的突出问题。当前,要紧紧抓住我县已被列为全省核桃基地县的机遇,争取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大力发展核桃种植,使全县核桃种植总量达到35万亩。要紧紧抓住我县已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林农主体意识明确、有强烈开发林产业愿望的有利时机,正确引导广大群众的发展意识和林产业开发方向,为林农提供多渠道、多形式的支持服务,遵循符合××实际的原则,稳步推进全县林产业发展。

  四是推进林木林地规范流转,为我县林业产业发展提供可靠平台。充分发挥我县林业产权管理服务中心功能,强化林木林地流转交易、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林权抵押贷款等林权流转服务工作,逐步规范我县森林资源流转体系,实现林业要素的合理流动,实现森林资源的优化配置。一是将县林业产权管理服务中心列为县级事业单位编制管理,落实机构、人员、编制、经费。二是积极打造森林资源流转平台,建立集信息发

  布、市场交易、林权登记、中介服务、法律政策咨询于一体的资源流转市场,建立森林资源流转信息库,逐步实现流转规范化、信息公开化;三是引入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完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围绕林业生产经营需求,建立我县森林资源评估机构,为林木林地规范流转提供服务;四是不断建设完善林业产业发展投融资体系,争取对林业产业发展扶持实行长期、低息、贴息的信贷政策,放宽营造林贷款条件,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安排专项贴息资金。大力发展林业保险业务,不断提高林业生产经营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六是抓好××特色与林产业工作重点的有机结合,努力开创我县林产业科学发展新局面。我县发展林果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如较早引进的杨梅产业,在××种植就比引进地表现好,上市时间提前了一个多月,相比省内种植而言,××杨梅的品质最优,为××杨梅占领市场赢得了先机。在林业产业发展中,就是要突出××特色,抓好特色与工作重点的有机结合,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的发展路子。就当前而言,泡核桃、甜竹笋、大杨梅已成为××林产业的名片,在省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尤其杨梅,已随蜚声中外的××花腰歌舞而扬名国内。在当前我省打造国内重要的木本油料大省的大背景下,要集中精力抓好××优质泡核桃和名特优稀新品种美国山核桃的发展,力争将××核桃发展成为广大山

  区群众致富奔小康可靠的支柱型产业。同时,加快××甜龙竹、××杨梅产业升级,在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的基础上,积极开发精深加工产品,改变目前只限于经营原产品的落后状况,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总之,我县林业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优势明显、前景广阔,只要全县上下统一思想、凝心聚力,辅之以强有力的政策引导、扶持和技术服务,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性,林业产业的发展必将为××小康社会建设发挥巨大的推动力量,为推进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亩,核桃2.6万亩,红枣1.9万亩;干杂果总产量7万吨,产值7XXX万元。

  2、第二产业基础薄弱。在干杂果深加工方面,建成年产柿饼500吨的加工企业1户、小型加工厂3户,建成柿子醋生产线一条,加上农户采用简易手工自发加工部分,据统计,全县每年共加工鲜柿13000吨,市场销售鲜柿45000吨,还滞销120XX吨;随着柿树产量逐年增加,柿子滞销现象将越来越明显。木材加工业底子单薄,全县木材加工业仅有XXX户,主要有带锯解板XXX户,寿木加工XXX户,原木经营4户,农具配料加工5户;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精加工产品主要是梨枣木工艺制品,如擀面杖、捣蒜窝、拐杖、碗、酒杯、麻食板、茶叶筒、调料盒等生活用品和神仙葫芦、木猴等旅游工艺品,但设备简陋,技术和工艺落后,各类产品档次低,不具备规模生产,年经济效益不足XXX万元。原木材年销售XXX余万元。全县第二产业年产值XXX余万元。

  3、第三产业发展起步良好。近年来我县以“发展大旅游、建设大产业、开发大市场”为理念,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激活市场、强化两翼”的发展思路,以历史文化、休闲养生、自然观光、乡村旅游为重点,积极推动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使森林旅游产业开发焕发出勃勃生机。五年来,我县相继投资XX.X亿元,实施了大佛寺景区改

  扩建和周边环境治理、紫薇山公园、泾河防洪景观带、公刘教稼苑景区、泾河龟蛇山大峡谷漂流、程家川古民居、侍郎湖生态休闲景区、拜家河观光农业长廊等十项旅游景区建设,旅游景区已成为我县林业发展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目前我县林业产业发展步伐虽然较快,但经济效益依然偏低,仅为8XXX余万元,人均272.1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XX.X%。

  二、存在问题

  1、森林改善环境能力低下。目前我县森林林木多为近十年来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保存的中幼林,虽然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变,地表径流量逐年减少,但森林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能力还不能充分发挥,水土流失治理进度仍然缓慢,人居饮水严重不足。

  2、干杂果产业存在“大资源,小产业”。贮藏、加工和深层次开发业发展滞后,干杂果中名优品种匮乏,市场竞争力不强。尤其是干杂果品种结构不合理,优质主栽品种不足。如柿子面积达XXX万亩、核桃2.1万亩、红枣1.9万亩,分别占干杂果总面积的XX.X%、XX.X%、XX.X%,但引进和繁育新优品种面积太少,占总面积不足XX%,致使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未能将资源优势充分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制约了林业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3、林业资源开发层次较低。森林旅游业开发水平较低,正处在起步阶段,综合服务设施还不健全,难以吸纳外地游客来彬观光旅游。木制旅游产品加工业发展缓慢,现有的均是一些小型加工企业,没有先进、较大规模的龙头企业,设备落后,技术力量薄弱,产品粗糙单一,难以满足广大旅游者的需求。

  三、几点建议

  1、狠抓森林抚育工作。对于目前建成的中幼林积极开展抚育工作,应通过对森林合理抚育,优化森林结构,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抗逆能力,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进一步提高森林生产效能和生态服务功能,控固水土流失,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2、狠抓依法治林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领导干部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责任制度,明确森林资源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和主要负责人,并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树立执法权威,提升执法效果。全面监督重点区域的森林资源管理,加强对林业重点工程实施的核查,准确把握森林资源信息动态变化和工程进展情况,建立和完善预警机制,有效遏制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

  3、发展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重点打造、集群发展、点面结合、形成优势的原则,真正把引

  导、扶持产业发展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一是成立专门的柿子产业机构,采取招聘考试、竞争上岗的办法吸收一批有专业知识、有工作能力的大学生或抽调现有技术人员,组成彬县柿子办。选派专业人员出外学习有关柿子深加工的先进经验,为柿子产业发展奠定基础。二是针对我县柿子园的经营现状,积极实行流转经营。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户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将地处山沟里的原属一家一户所有的柿子树及集体所有的柿子园承包给善于经营、有能力作务者,走集约化的路子,实现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三是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在群众生产方便、热情较高的村,积极组织和引导广大果民,进行户间联合,组建专门经济合作组织,把分散的农户联合起来,组成农业经济合作组织,进行规模生产,进一步培育优势产品,寻找和开发市场,以经济组织形式应对复

  杂、多变、激烈竞争的市场。

  4、增加林业生态建设投入和加大扶持力度。努力争取国家、省、市在财政预算内基本建设专项资金,并逐步提高对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资金的投入,力争在经常性财政预算中,加大对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林业科技教育、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旅游等事业的投入。在资金使用上,应增加后续管护资金,保证公益林生态效益的持续发

  挥。

  林业调研报告

  林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共4篇)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

  林业发展调研报告

  银产业调研报告

  29

篇七:林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林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林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林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林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1近年来,我县以“国土增绿,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林业重点工程实施与兴林富民相结合,成果巩固与产业培育同步,林业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一、发展现状

  1、第一产业发展迅速。全县林业用地面积为100.65万亩,其中有林地68.43万亩、疏林地3.6万亩、灌木林地1万亩、未成林造林地10.02万亩、宜林地17.6万亩。按森林类别分商品林43.43万亩,公益林57.22万亩。全县活立木总蓄积为105.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38.49%。干杂果产业基地建设顺利,现有干杂果总面积17.5万亩,其中柿子13万亩,核桃2.6万亩,红枣1.9万亩;干杂果总产量7万吨,产值7000万元。

  2、第二产业基础薄弱。在干杂果深加工方面,建成年产柿饼500吨的加工企业1户、小型加工厂3户,建成柿子醋生产线一条,加上农户采用简易手工自发加工部分,据统计,全县每年共加工鲜柿13000吨,市场销售鲜柿45000吨,还滞销12000吨;随着柿树产量逐年增加,柿子滞销现象将越来越明显。木材加工业底子单薄,全县木材加工业仅有49户,主要有带锯解板15户,寿木加工25户,原木经营4户,农具配料加工5户;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精加工产品主要是梨枣木工艺制品,如擀面杖、捣蒜窝、拐杖、碗、酒杯、麻食板、茶叶筒、调料盒等生活用品和神仙葫芦、木猴等旅游工艺品,但设备简陋,技术和工艺落后,各类产品档次低,不具备规模生产,年经济效益不足500万元。原木材年销售200余万元。全县第二产业年产值700余万元。

  3、第三产业发展起步良好。近年来我县以“发展大旅游、建设大产业、开发大市场”为理念,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激活市场、强化两翼”的发展思路,以历史文化、休闲养生、自然观光、乡村旅游为重点,积极推动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使森林旅游产业开发焕发出勃勃生机。五年来,我县相继投资5.53亿元,实施了大佛寺景区改扩建和周边环境治理、紫薇山公园、泾河防洪景观带、公刘教稼苑景区、泾河龟蛇山大峡谷漂流、程家川古民居、侍郎湖生态休闲景区、拜家河观光农业长廊等十项旅游景区建设,旅游景区已成为我县林业发展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目前我县林业产业发展步伐虽然较快,但经济效益依然偏低,仅为8000余万元,人均272.1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1%。

  二、存在问题

  1、森林改善环境能力低下。目前我县森林林木多为近十年来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保存的中幼林,虽然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变,地表径流量逐年减少,但森林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能力还不能充分发挥,水土流失治理进度仍然缓慢,人居饮水严重不足。

  2、干杂果产业存在“大资源,小产业”。贮藏、加工和深层次开发业发展滞后,干杂果中名优品种匮乏,市场竞争力不强。尤其是干杂果品种结构不合理,优质主栽品种不足。如柿子面积达13万亩、核桃2.1万亩、红枣1.9万亩,分别占干杂果总面积的76.4%、12.3%、11.1%,但引进和繁育新优品种面积太少,占总面积不足15%,致使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未能将资源优势充分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制约了林业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3、林业资源开发层次较低。森林旅游业开发水平较低,正处在起步阶段,综合服务设施还不健全,难以吸纳外地游客来彬观光旅游。木制旅游产品加工业发展缓慢,现有的均是一些小型加工企业,没有先进、较大规模的龙头企业,设备落后,技术力量薄弱,产品粗糙单一,难以满足广大旅游者的需求。

  三、几点建议

  1、狠抓森林抚育工作。对于目前建成的中幼林积极开展抚育工作,应通过对森林合理抚育,优化森林结构,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抗逆能力,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进一步提高森林生产效能和生态服务功能,控固水土流失,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2、狠抓依法治林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领导干部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责任制度,明确森林资源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和主要负责人,并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树立执法权威,提升执法效果。全面监督重点区域的森林资源管理,加强对林业重点工程实施的核查,准确把握森林资源信息动态变化和工程进展情况,建立和完善预警机制,有效遏制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

  3、发展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重点打造、集群发展、点面结合、形成优势的原则,真正把引导、扶持产业发展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一是成立专门的柿子产业机构,采取招聘考试、竞争上岗的办法吸收一批有专业知识、有工作能力的大学生或抽调现有技术人员,组成彬县柿子办。选派专业人员出外学习有关柿子深加工的先进经验,为柿子产业发展奠定基础。二是针对我县柿子园的经营现状,积极实行流转经营。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户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将地处山沟里的原属一家一户所有的柿子树及集体所有的柿子园承包给善于经营、有能力作务者,走集约化的路子,实现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三是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在群众生产方便、热情较高的村,积极组织和引导广大果民,进行户间联合,组建专门经济合作组织,把分散的农户联合起来,组成农业经济合作组织,进行规模生产,进一步培育优势产品,寻找和开发市场,以经济组织形式应对复杂、多变、激烈竞争的市场。

  4、增加林业生态建设投入和加大扶持力度。努力争取国家、省、市在财政预算内基本建设专项资金,并逐步提高对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资金的投入,力争在经常性财政预算中,加大对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林业科技教育、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森

  林旅游等事业的投入。在资金使用上,应增加后续管护资金,保证公益林生态效益的持续发挥。

  林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2××在经济上是小县,但在生态建设上却是大县,林地面积241.93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的57.9%,森林覆盖率53.8%。林业作为生态保护核心、经济发展的支柱、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肩负着改善生态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事关农村发展,事关“绿色××、富裕××、和谐××”建设,为了解全县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总结发展中创造的成功经验,从根本上解决林业体制机制不顺等突出问题,把林业产业推向全面科学发展阶段,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按照县委办师办通〔20xx〕54号文件精神,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我局对全县林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特报告如下:

  一、林业产业发展现状

  ××县是典型的山区县,山地面积占91.2%,是××省重点林区和速生丰产林基地县,多年来,林业局按照省委、省政*“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林业发展要求,围绕构建“绿色××,富裕××,和谐××”这一主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大地增绿、农民增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为目的,以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等多项生态建设工程为支撑,从增加林业贡献率着手,严格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实施了速生丰产林、世行贷款造林、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等一批生态建设工程,森林资源持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明显加强;深化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态效益、产业效益、林农效益凸现;打造了全省重要的木材生产、加工和交易基地,林业产业实力显著增强、结构渐趋合理,林业产业建设迈入科学发展的新阶段。目前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241.93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417.45万亩的57.9%,其中有林地面积196.99万亩,灌木林地面积27.76万亩,疏林地面积6.52万亩,未成林造林地面积10.66万亩。森林覆盖率5从1978年的20.1%增至20xx年的53.8%,活立木总蓄积量533.82万立方米,20xx年林业产值突破了2亿元,20xx年力争超过3亿元。

  (一)第一产业稳步发展。林木培育业在林改、深加工基地及木材交易市场建设驱动下,全县群众造林积极性高涨,以杉木、川滇桤木为主速生丰产林发展迅速。目前有速生丰产林93万亩,其中杉木30万亩、华山松20万亩、桉树15万亩、川滇桤木等速生商品林28万余亩。20xx年建设10万亩以杉木、川滇桤木为主速生丰产林,实现100万亩以上速生商品林基地建设目标;经济林树种结构渐趋合理。核桃、板栗、油茶等特色经济林从20xx年的2.57万亩增至20xx年的10.39万亩,产量89.18万吨,20xx年继续建设核桃10万亩、油茶1000亩;绿化苗木事业发展加快。育苗面积从20xx年的213亩增至20xx年的3375亩,年产绿化苗木及花卉2120余万株(盆)。特别是以“滇东木莲”为品牌的绿化苗木基地初具规模。

  (二)第二产业初具规模。全县共有林产品加工企业45家,20xx年生产锯材12931m3,实现产值2564万元;生产细木工板10961m3,实现产值2849万元,20xx年预计实现产值8000余万元。

  (三)第三产业逐步壮大。菌子山、凤凰谷具有较好的景观优势和森林旅游资源,20xx年接待游客27.9万人次,涉林产值7027万元。

  二、基本做法与典型经验。

  (一)突出重点,科学规划,有序推进林产业发展。数量充足、布局合理、结构科学、质量优良的各类森林覆盖,才能发挥生态系统整体防护功能,才能构筑良好的森林生态屏障;建设林木利用率高、产品增值效益明显、产业链条长、符合现代林业发展要求的企业,才能较好的联结带动农户增收,才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因此,建立符合县情、林情的发展思路与制定科学的产业建设规划,走有序、可持续发展之路是现代林业发展的精髓。我县根据区位、气候等优势,确立了速生丰产林基地、特色经济林基地、绿化苗木基地和深加工基地等系列基地建设规划,并始终不一的坚持,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作用,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活力。

  (二)明确责任,严格落实,建立起有效的考核机制。我们实行各级

  领导干部任期林业产业目标责任制,签定责任状,将林产业成绩作为政绩考核重要内容,每年按制定的考核奖惩办法,严格考核并兑现奖惩。责任制的建立和完善,强化了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

  (三)调整结构,靠山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焕发出群众空前的造林、营林、护林热情,投资发展商品林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热门”;木材深加工基地及木材交易市场整体功能进一步完善,推动了林业服务体系、经营体系、森林资源管护体系

  和流转体系的建设,加速了林产业结构升级和良性循环发展,使林业收入成为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事实证明,林业既能显现生态、社会效益,又能很好发挥经济效益,实现脱贫致富目标。

  三、存在的问题

  目前全县共有林业用地面积241.93万亩,人均拥有林地面积6.13亩,林业在发展农村经济中占有较大优势,但由于种种原因,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林业资源整体开发利用仍处于相当低的水平,其主要原因是: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条残缺。目前,我县林业产业中,第一产业比重大,二、三产业滞后。第二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龙头企业少,产业链条短,林产品加工转化率低,未能真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

  (二)缺少龙头企业,生产集约化程度低。加工企业多以原材料初加工或粗加工为主,技术和工艺落后,经营方式粗放,原材料利用率极低,产品增值效益不明显,缺少生产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联结带动农户能力强、具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

  (三)配套体系建设跟不上,市场服务功能不完善。一是市场建设跟不上,经营规模小,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低,存储能力和流通服务水平相对较差,影响林产品的流通。二是林业技术、信息、生产资料服务体系不完善。特别是经营者需要种植信息、病虫害防治技术、药品等,得不到及时咨询和购置。三是先进的森林培育技术、林产品加工利用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普及应用落后,不适应新阶段林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四是农民的科技素质也与新阶段的要求不适应。

  (四)政策扶持力度小,项目投资少。国家投资侧重于生态建设,用于产业建设的投资少,政策性贷款争取难度大。木材深加工基地及木材交易市场的建设,虽使林木价值增值、林农增收,产业经济整体水平得到提高,林产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但20xx年金融危机给木材深加工基地带来巨大冲击,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资金周转缓慢,融资难,无法正常存储木材原料,不能满负荷生产,造成企业生产效益低,挫伤发展热情,也影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五)林业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林业工作涉及面广,技术性强,工作难度大,肩负林业执法、资源管理、公益服务等管理职能,目前机构设置不合理、体制复杂等因素严重制约了林业发展。

  四、意见与建议

  (一)完善配套体系建设,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和质量。完善市场,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龙头企业,以行业繁荣带动产业发展;开创品牌,实施名牌战略;加强林业标准化建设,积极开展森林认证;加大科技投入,加强教育与人才培养。

  (二)进一步深化林业各项改革,理顺林业体制机制。一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构建林业科学发展体制机制。要把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主题,作为林业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全力破解影响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构建现代林业体制机制,使广大农民真正成为山林的主人,获得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发家致富的创业平台,充分释放38万农民和241万亩林地的巨大潜力,为实现林业科学发展和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二要创新管理体制机制,科学利用人力资源。以依法理顺林业主管部门的职能职责和工作关系为根本,以创新林业管理机制,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探索林业执法、资源管理、公益服务管理新体制为重点,规范林业服务体系建设,按照新时期林业发展新趋势,依照现代林业发展要求,强化管理、服务等意识,转变单位职能,科学合理设置机构,从根本上解决林业发展“瓶颈”问题,促进林产业科学发展。

  (三)继续加速推进造林绿化,改善生态状况。我们应始终把造林绿

  化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把森林经营作为发展现代林业的永恒主题,把科学经营的理念贯穿到林业建设的全过程,坚持“管严公益林、放活商品林、改造低效林、培育珍贵林、发展速生林”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加快推进天保工程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积极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大力推动重点区域造林绿化,着力推行身边增绿活动,让林上山、进城、上路、入村,推进“绿色××、富裕××、和谐××”的建设进程。

  (四)进一步全面加强资源保护和管理,巩固扩大生态建设成果。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积极主动建立森林灾害应急反应机制和防治服务网络,健全和稳定林业行政管理体系,整合林业执法资源,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从提升林业部门执法权威和社会公信力着手,着力实施森林防火工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程,规范种苗、林木生产经营秩序,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生态安全。

  (五)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做强做大林产业。我们应坚持开发利用与资源培育保护相统一原则,以“大地增绿、农民增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为目的,从增加林业贡献率着手,积极培育森林资源,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打造100万亩生态公益林、100万亩速生商品林、30万亩优质核桃、30万亩油茶、1000万株绿化苗木“五大基地”,做大做强以华海木业为龙头的林产品加工、交易业。

  (六)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投入,提供林业发展坚实保障。当前,我们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林业对促进农民增收、增加就业机会的潜力和优势,在争取上级生态工程、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基础上,畅通投资渠道,吸引社会投资向林业流动。其次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健全林业资金目标管理约束机制和责任体系,强化资金使用和运行管理,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着力改善民生。

  (七)强化组织领导,提高科学执政能力和水平。结合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从党风廉政建设着手,转变工作作风,落实工作责任,加强队伍建设,把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转化为广大林业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全面提升林业

  干部职工推动林业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县林业局

  林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3林业立县

  产业富民中共沐川县委办公室沐川县立足山区优势,打生态牌,走特色路,在实践中确立了建设中国西部“绿色明珠”的发展目标和“纸电兴沐川,开放促发展”的发展思路,坚持林业立县,产业富民,大力实施“大林业、大产业、大生态”的林业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走“以林促纸、以纸兴林、产业互动、协调发展”的林浆纸产业化发展路子,着力推进以永丰公司为龙头的`林浆纸产业化经营,实现了经济发展、生态改善、富民兴县的目标。

  一、实施四大工程

  着力打造林业大县1985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根据沐川实际,做出了“从绿色崛起,靠兴林立县”的战略决策,积极实施“85-4”部省联营造林工程、世界银行贷款国家造林项目工程和贫困地区林业发展项目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带动了广大农户栽竹造林,造林总面积达到95万亩,全县森林面积达到14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2.8。

  (一)科学规划,严把造林质量关。

  按照生态优先、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以竹为主,适地植树,结合海拔高度和立地条件,将高山区规划为生态公益林区、中山区规划为商品经济林区、低山河谷区规划为特种经济林区,科学选择树竹品种,精心编制造林作业设计方案。采取“定点育苗,科学壮苗,定向供苗,严格检疫”的办法,确保种苗质量;抽调林业技术人员深入乡镇、村、组按规划指导农户整地、打窝、栽植,统一规范种植;派出由林业、国土、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人员组成的验收组,对造林地块进行实测验收,保证验收数据真实准确。

  (二)以造为主,保护与管护并重。

  实施85-4造林工程,5年营造杉木11.6万亩;实施世界银行贷款造林工程,6年造林23万亩,实施世行贷款贫困地区林业发展项目,5年造林4万亩;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营造公益林12万亩;实施退

  耕还林工程,退耕造林17.2万亩。在大力推进四大造林工程的同时,切实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和已造林竹的管护。划区保护天然林15.8万亩,封山育林11.5万亩,完成森林抚育10.2万亩。加强森林防火,实现了连续24年无森林火灾。

  (三)科技兴林,提高森林资源质量。

  积极推广撑绿杂交竹3号1.5万亩,杨树5.5万亩,巨桉2500亩。建成麻竹、杨树、慈竹示范片5000亩,注重林区合理布局,优化了林竹品种结构。加强林竹丰产技术培训和指导,每年培训竹农1.5万人次以上,建立县、乡、村、组茨竹丰产示范片4.67万亩,慈竹亩产提高30以上。推广竹蟓防治综合技术,慈竹上林率由50提高到70以上。大力推广苦笋、大头麻竹地膜覆盖技术,提早出笋期,提高出笋率,增加竹农收入。

  (四)兴修公路,改善林区交通条件。

  根据林区分布,制定了林区路网规划,利用以工代赈项目工程、世行贷款项目工程和林农投工投劳建设林区公路。通过林权、林地使用权转让,引进成都石人公司投资250万元修建杨村乡“蓉杨公路”20公里,实施村村通以工代赈项目工程,实行以奖代补,投入资金355万元,新修和改造林区公路750公里,实施世行贷款项目工程,发放低息贷款76万元,补助建设林区公路76公里。全县林区公路里程达到790公里,林区通车率达到76。

  二、推进林浆纸产业化经营

  加快建设林业强县县委把推进林浆纸产业化经营作为实施“大林业、大产业、大生态”林业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林业强县,加速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措施,以丰富的林竹资源为基础,着力培育竹业经济,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了一、二、三产业互动,城乡经济共融。

  (一)培育龙头企业。

  沐川始终把培育龙头企业作为实施林浆纸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来抓。支持永丰公司先后投资3.5亿元,进行了五期技改扩建,公司规模从一个小型造纸作坊发展成为拥有资产5.7亿元,年造纸能力8万吨的现代化造纸企业。公司产品从单一的包装纸发展到20多个品种的高档文化

  用纸,畅销全国,分别获得部优、省名牌产品和行业评比第一名。企业规模和利税名列全省造纸行业前茅,现为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四川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全国轻工协会优秀企业,“AAA”级信等级企业。支持永丰公司投资5.6亿元新建10万吨制浆项目,力争20__年实现20万吨制浆造纸生产能力;支持健全造纸厂改扩建;支持沐鑫竹业2.5万平方米竹压板生产线建设,林竹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二)建设原料基地。

  龙头企业的不断扩张,原料需求的急剧膨胀,促进了林竹原料基地建设。一是政策启动。利用退耕还林政策,支持林竹公司在尊重农户意愿的基础上,采用租地造林、合作造林方式建成原料基地6万亩,与1.5万户林农签订了9万亩竹材收购合同。租地造林和合作造林农户均享受退耕还林补助政策,在退耕还林政策补助期内,林竹收益由公司和农户按8.5:1.5分成,补助期满后按4:6分成,既解决了退耕还林政策补助期满后农民的生存问题,又解决了企业的原料需求,实现了企业与农民的“双赢”。二是示范带动。在永福镇建立了4万亩县级林竹示范基地,引进香港凯胤集团凯乐公司、天森公司、石人公司等业主,建设林竹基地6.8万亩。通过政府、业主、农户不同形式的示范基地建设,带动了林竹基地发展,全县6年累计造林36.26万亩,涌现出栽竹造林专业户千亩以上的6户、50亩以上的700多户,专业户、专业村、专业乡镇逐步增多。三是利益驱动。对农户利用荒山造林栽竹的,在享受退耕还林配套政策的同时,政府按每亩奖励乡镇和林农6-15元,及时减免退耕还林农户农业税。四是科技推动。县林业局利用各乡镇林竹协会,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引进杂交竹、麻竹、杨树、巨桉等速生丰产品种,大大提高了林竹产量和土地利用效率。仅引进杂交竹,单产就由原来的每亩600公斤左右提高到1500公斤以上,收入增加1倍多。

  (三)创新运行机制。

  一是利益分配机制。林竹公司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推行订单竹业,实行保护价收购。公司与农户在原料基地建设中实行股份合作,收益按比例分成,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二是风险保障机制。林竹公司从销售收入中,提取1%的资金作为风险保障基金,在市场受到冲击时,补贴林农,保护农民利益;积极鼓励林农参加财产保险,减少水灾、火灾、风灾等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三是信息服务机制。林竹公司和乡镇林竹协会,通过组织种植技术培训,指导病虫害防治,推广优良品种,提供市场信息,成为龙头企业联接农户的桥梁与纽带,实现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对接。

  三、林纸产业逐步壮大,三大效益成效显著沐川县立足山区优势

  坚持把林业摆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地位,着力培植林竹资源,积极推进林纸产业化经营,发展生态经济,走出了一条“林业立县、产业富民”的新路子,取得了三大效益。先后被列为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全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试点县、全国退耕还林试点县、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科技示范点。

  (一)林竹资源迅速富集,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四大工程的实施,加速了沐川林业的发展,使荒山披绿,翠竹成荫。活立木蓄积量从1985年的70万立方米增加到20__年的500万立方米,立竹蓄积量从1985年的28万吨增加到20__年的145万吨。森林覆盖率从1985年的27上升到20__年的62.8%。生态建设成效显著,解决了贫瘠、缺水、陡坡地的水土保持问题,过去频繁发生的山体滑坡、泥石流、大面积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逐步减少,危害逐年减轻,全县增加水源涵养能力111.24万立方米,每年减少水土流失量950万吨。

  (二)加速县域经济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实施林纸产业化经营,推动了造纸业的快速发展,全县造纸生产能力从1997年的4万吨增加到10万吨。20__年,林纸产业产值达到3.95亿元,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近三分之一;林纸企业上缴税金2610万元,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近三分之一;林农靠出售林竹产品人均收入达到57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近三分之一。永丰纸业、沐鑫竹业、健全造纸厂等一批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林纸产业已成为

  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三)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林纸产业的发展壮大,带动了农业、运输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实施林下种草养畜工程,形成林草结合、林畜结合、林药结合的复合经营模式,拓展了林业产业链,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益。林业的快速发展,促进大量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民外出务工人数从1999年的1.6万人增加到20__年的3.9万人,农民务工收入增加7000万元以上。林纸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全县粮经作物比由1997年的2.5:1调整为20__年的1.6:1,全县三大产业由1997年的36:28:36调整为20__年的27:36:37,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推荐访问:林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产业发展 林业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