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企业并购的负向效应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外资并购正负效应分析
作者:杜国平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年第07期
提要目前,外资并购我国企业的浪潮风起云涌,而且外资并购的企业多属高科技或具有稀缺资源的某些行业的龙头企业。如何看待外资并购给我国经济带来的正负效应,对于切实加强政策监管,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外资并购;跨国公司;国家经济安全;正效应;负效应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外资并购我国国有企业,从根本上说是利益驱动,它追求的是高额利润,必然会与我国的利益产生一定的冲突。由此,决定了外资并购如同一柄“双刃剑”,它既可以弥补我国资金的不足,推动国内市场的发育、民族企业的技术进步,也可能带来垄断、冲击国产品牌、威胁国家经济安全等问题。我国在推动外资并购业务过程中,只有对这柄“双刃剑”的正负效应有着清醒的认识,才能切实加强政策监管,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
一、外资并购的正效应
(一)促进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跨国公司在我国并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拥有技术、专利等垄断优势。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的形成成本很高,但是通过跨国并购进行再利用的边际成本却很低。因此,跨国公司倾向于通过跨国并购的方式扩展这些垄断优势,这就造成跨国公司的技术向东道国的转移。研究表明: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适用的技术普遍高于中国同类企业的水平,而且有相当比例的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使用了母公司较为先进的技术。这种先进技术的转移有利于跨国公司通过垄断优势的扩张获得收益,同时也有利于我国企业技术进步。首先,跨国并购后会导致跨国公司以服务我国市场为主的研发活动增多,这样能够促进配套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并弥补我国企业研发经费的不足。其次,外资并购导致的技术转让将使我国企业通过三条途径获得技术外溢效应:一是跨国子公司与我国国内的厂商业务往来的过程中,国内厂商可以从跨国子公司先进的技术、管理、产品以及市场知识中受益,即通过技术联系效应实现了技术外溢效应;二是跨国公司凭借先进技术等优势加剧了我国的市场竞争,迫使国内企业努力提高技术水平,即通过技术的竞争效应实现了技术外溢效应;第三,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后会对被并购企业的员工进行培训,当受过跨国公司培训的员工独立创业或为国内其他企业
篇二:企业并购的负向效应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负面效应
[摘要]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后,跨国公司在华的并购活动愈演愈烈,并朝规模化、系统化和控制化的方向发展,这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将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包括国有经济战略地位丧失、国有资产流失、垄断行为,以及就业减少等问题,这应引起我国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关健词]跨国公司
跨国并购
负面影响
一、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现状
跨国并购是指跨国公司按照东道国法律法规,通过兼并与收购的方式取得东道国现有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的一种FDI投资方式。伴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利用外资政策的不断开放,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活动明显增多,并表现出一些新动向,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跨国公司在华并购规模不断扩大,并购价值在一亿美元以上的屡见不鲜。
2.对公司的控制权要求不断提高,有半数以上的跨国公司通过并购获得公司绝对和相对的控股权。
3.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范围更加广泛,除对资金、技术密集型的企业的并购之外,还将并购的领域扩大到金融业、网络服务业、零售业、钢铁制造业、交通运输辅助业、公用事业等领域。
4.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系统性增强,从单一的、零散的并购逐渐走向系列并购,甚至是全行业并购。
5.跨国公司并购的主要是那些经济效益好、具有较强行业优势,以及较高资源价值的大中型企业,而且较多的集中在大型和特大型企业等行业龙头身上。
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选择通过并购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第一,通过并购国内企业可以迅速打入中国市场。一国企业要进入另一国市场时,往往会遇到一个严重问题就是该国市场格局已经形成,或有一定的关税或非关税壁垒,很难获得期望的市场份额。但是采取跨国并购这种形式,可以省掉建厂时间,迅速获得现成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生产设备,抓住市场机会迅速获得收益,并购方可以很方便地获得当地企业的市场地位。第二,扩大市场空间。如果目标公司与并购公司产品相同,通过并购,可以在更大规模上进行规模生产,实现跨国规模经营,减少竞争对手,增加市场份额。如果目标公司和并购公司地产品相似,通过收购和兼并,可以增加产品种类,扩大生产线。第三,获得特殊的公司利益。跨国公司采用并购方式有时
是为了取得公司的特殊利益,如目标企业所在国拥有跨国公司所需要的资源。
二、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负面效应
跨国公司以并购的方式进入中国,这一方面意味着跨国公司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十分看好,但另一方面,这种投资方式对我国经济发展也将带来积极与消极的双重影响。由于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投资行为将使到资产所有权与控制权从国内现有企业转移到跨国公司手中,由此会引发在不充分信息条件下的各种负面效应,本文接下来将对此展开分析。
1.国有经济战略性地位丧失的风险
国有经济的战略性地位主要体现在四个领域: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基础产业领域;关系国防安全的军事工业领域;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领域,以及关系到国家竞争力的高新技术领域。这些领域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安全、工业现代化的建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际竞争能力。目前,在这些领域集中了大量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而从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活动的趋势来看,涉及上述领域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不可避免的将成为跨国并购的目标。对于跨国公司来说,他们希望通过并购获得这些行业的特许经营权,进而取得较高的垄断利润。而对于关系到国有经济战略性领域的企业来说,除了盈利还必须承担为国家研发高新科技、向社会提高公共产品、创建自主的民族品牌以及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任。如果被并购的国有企业不能继续承担赋予的社会目标,国有经济的战略性地位势必受到挑战。
2.并购带来的就业减少的风险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动因是对战略性资源和能力的快速获得,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在完成了战略布局之后的重要任务就是协调各个子公司之间的关系,以及全球价值链网络关系。通过增持股份获得合资子公司的控制权,以便有利于他们重组在华业务,消除重复性的工作,提高效率,跨国公司对所收购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的调整,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出售非核心业务或者根据母公司效率对过剩的工作人员进行裁减。跨国并购不可回避的是消化问题,组织结构需要重组,重复岗位必须削减,多余环节需要裁员。
3.导致国有资产、国有品牌流失,国家产业安全受到威胁的风险
跨国公司在收购兼并国有企业时,一般会低估国有企业资产,这在国有企
业处于经营困境时表现得尤为突出。在有些地区,为获取更多的外商投资,甚至对外商投资实施“超国民待遇”,并许诺给外商以丰厚的利润回报。跨国公司并购后也有可能在公司内部利用转移价格这种隐蔽性较强的方式提高成本,降低利润,导致合资企业连年亏损。而且,如果并购前没有对国有企业的无形资产进行合理评估,往往更有可能会在并购中造成大量无形资产的流失。近年来,本土品牌在与跨国公司品牌竞争中日益处于一个不利地位,在与外商合资过程中,国内企业的名牌、商标也逐渐消失,逐步被相关的外资品牌所替代,这种无形资产的流失,直接后果就是阻碍了国内企业健康成长。近来在国内一直被关注的徐工机械收购案便涉及很多问题,比如国家经济安全、国有资产流失、民族品牌流失等等,如果被外资跨国公司收购并掌握企业的绝对控股权,将使我国机械行业多年的积累被外资以低廉的价格拿走,民族产业受到严重威胁。而据公认为全球五大品牌价值评估机构之一的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BrandLab)估算,徐工的品牌价值就有80亿元人民币,除去徐工机械本身的净资产,相当于外国投资者仅用10亿元人民币的代价就控制了价值80亿元的徐工品牌。
4.形成垄断,并对国内一些企业和相关产业产生“挤出效应”
拥有垄断优势的跨国公司可以跨越歧视市场壁垒,保持稳定的加工市场集中度和寡头竞争稳定性,排斥中小规模厂商,一旦它控制市场就可能压制竞争,降低市场效率,破坏市场结构。跨国公司并购压制竞争主要表现在:一是搭售和附加不合理条件;二是价格歧视;三是利用其拥有的知识产权,在我国市场上拒绝交易。对国内企业的“挤出效应”不仅表现在跨国公司直接进入的领域,还表现为对相关产业中的企业的影响。跨国公司并购国内企业后,有可能打断国内运行已久的供应链,而转向跨国公司母国或跨国公司在国内的配套生产企业。
三、应对跨国并购的策略
1.加快发展和组建大公司和企业集团,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发展中国的国有大型企业,应该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把国有资本向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向重大基础设施和重要矿产资源、以及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可以把科研院所并入产业集团,实现生产和研究结合,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把一些企业实行强强联合,进一步加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将一些经营好的和施工好的同类型企业整合在一起,提高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业绩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为此,应鼓励国内企业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对内开放市场优于对外开放,给予国内企业以并购优先权。要增强企业的品牌意识,保护民族品牌,提高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尽量避免“恶意并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企业的同时,增强我国的大公司、大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并与之抗衡。
2.完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跨国并购行为
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尽快填补反垄断法、跨国并购审查法和证券交易法的立法空白,以确立跨国并购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依法规范外资并购
活动,减少政府部门直接干预,并对某些有可能导致垄断经营的并购行为进行严格审查。在制定利用外资政策过程中,要按照WTO有关投资协议的要求,逐步取消一切与国民待遇不一致的投资措施,尽量避免引进外资过程中存在的超国民待遇现象。加强对跨国并购的产业政策指导,明确跨国并购的产业导向,逐渐形成国家对产权市场的宏观调控和有效的政策指导。要保护和发展支柱产业,创造条件引导跨国公司向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农业、基础产业和设施工程投资,引导跨国公司进入国有经济退出后的产业空间,使其投向尽可能与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相吻合,减少跨国公司对我国关键产业的冲击。
3.转变观念,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并购的国内环境
一方面,要从全球跨国投资发展趋势和国内经济发展需求的角度,看待跨国并购投资的战略意义。在有准备的条件下适当放松对跨国并购投资的限制,以扩大吸引外资的规模。规范的企业并购是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市场化”行为,它要求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权职能分开,同时落实企业法人的财产权。在我国,营造规范的企业并购环境的关键在于政府职能更多转向社会管理者职能。
另一方面,提高政府管制水平,规范跨国公司行为。在对跨国公司开放程度扩大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政策如:引入竞争、价格管制、资产评估、股权设置等限制和减少跨国公司并购所产生的垄断行为、低价收购、品牌流失,引导我国企业在利用外资的同时往良性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范黎波王林生:跨国经营理论与战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
[2]刘晓颖:论跨国并购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北方经济,2006年第8期
[3]王中美:在华跨国并购的垄断影响及其规制.世界经济研究,2007年第2期
[4]王前超:跨国公司战略性并购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及对策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及对策.亚太经济,2006年第5期
篇三:企业并购的负向效应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试析企业并购之杠杆收购的负效应
作者:蔡清明
来源:《财经界·中旬刊》2020年第07期
摘
要:在我国资本市场趋于成熟的发展背景下,企业并购活动数量增多,并购模式由单一逐步转成为多元化。基于此,文章以企业并购中的杠杆收购模式为研究对象,从企业并购和杠杆收购的特点入手,以LW公司并购万家文化活动为例,分析杠杆收购的负效应,并给出相应预防措施,保障企业并购活动的健康可持续应用。
关键词:并购;杠杆收购;负效应
虽然杠杆收购属于创新收购模式,具有较高收益,但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并未进入成熟阶段,存在市场监管机制不完善,单纯通过杠杆收购完成并购活动,会引发财务风险或经营风险,甚至危害市场秩序,影响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因此,对杠杆收购负效应的分析具有鲜明现实意义。
一、企业并购及杠杆收购分析
企业并购是指企业间的兼并及收购,并购企业在双方平等自愿、等价的基础上,通过并购活动,获取被并购企业产权的行为,是目前企业扩张的主要模式之一。在资本市场不断发展的趋势下,我国企业并购活动逐渐增多,并衍生出多种并购模式,如杠杆收购。杠杆收购是指并购企业将被并购企业的股权作为质押,向银行融资,获取并购资金,完成并购活动。在企业并购中,杠杆收购可有效放大企业的规模,创新企业的投资领域,优化产业结构,表现出如下特点:
第一,高负债性。在企业并购活动中,杠杆收购中并购企业的融资表现出显著的倒金字塔型结构,该结构的顶层为并购企业投入的股权资本,占比为10%;结构的中层为夹层资本,占比为30%;结构的底层为银行贷款,占比为60%。因此,可以将杠杆收购看作是投入10%的资金,获得90%的资产,表现出较高的负债性。
第二,高收益性。目前我国并购企业大都通过债权投资方式完成杠杆收购,如果完成并购活动后,被并购企业的负债支出低于并购企业负债表上的利益,则并购企业会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股权报酬率较大。
第三,高风险性。在杠杆收购中,企业投入的债务资本较多,虽然收益大,但也面临较大风险,一旦被并购企业的生产经营出现问题,会引发财务风险或经营风险。
篇四:企业并购的负向效应
外资并购正负效应分析
提要目前,外资并购我国企业的浪潮风起云涌,而且外资并购的企业多属高科技或具有稀缺资源的某些行业的龙头企业。如何看待外资并购给我国经济带来的正负效应,对于切实加强政策监管,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外资并购;跨国公司;国家经济安全;正效应;负效应
外资并购我国国有企业,从根本上说是利益驱动,它追求的是高额利润,必然会与我国的利益产生一定的冲突。由此,决定了外资并购如同一柄“双刃剑”,它既可以弥补我国资金的不足,推动国内市场的发育、民族企业的技术进步,也可能带来垄断、冲击国产品牌、威胁国家经济安全等问题。我国在推动外资并购业务过程中,只有对这柄“双刃剑”的正负效应有着清醒的认识,才能切实加强政策监管,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
一、外资并购的正效应
(一)促进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跨国公司在我国并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拥有技术、专利等垄断优势。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的形成成本很高,但是通过跨国并购进行再利用的边际成本却很低。因此,跨国公司倾向于通过跨国并购的方式扩展这些垄断优势,这就造成跨国公司的技术向东道国的转移。研究表明: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适用的技术普遍高于中国同类企业的水平,而且有相当比例的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使用了母公司较为先进的技术。这种先进技术的转移有利于跨国公司通过垄断优势的扩张获得收益,同时也有利于我国企业技术进步。首先,跨国并购后会导致跨国公司以服务我国市场为主的研发活动增多,这样能够促进配套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并弥补我国企业研发经费的不足。其次,外资并购导致的技术转让将使我国企业通过三条途径获得技术外溢效应:一是跨国子公司与我国国内的厂商业务往来的过程中,国内厂商可以从跨国子公司先进的技术、管理、产品以及市场知识中受益,即通过技术联系效应实现了技术外溢效应;二是跨国公司凭借先进技术等优势加剧了我国的市场竞争,迫使国内企业努力提高技术水平,即通过技术的竞争效应实现了技术外溢效应;第三,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后会对被并购企业的员工进行培训,当受过跨国公司培训的员工独立创业或为国内其他企业服务时,他们从跨国公司所学习的专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就随之扩散,即通过员工的流动实现了技术外溢效应。
(二)促进国企法人治理结构、决策机制的健全与完善,提升管理水平。外资收购国内企业的股权之后,打破了国内大中型国有企业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基于自身利益,跨国公司必然会利用其控制权或影响力,彻底改变国有企业政企
不分、产权不明的顽疾,培育产权明晰、政企分开、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微观市场主体,从而有利于从根本上克服一股独大的缺陷,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与决策机制。同时,随着治理结构的改善,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等软资源也将注入企业,所以并购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此点对于众多行业内的排头兵上市公司尤为重要。我国1,000多家上市公司中,90%以上由国有企业改制或发起设立,大股东一般为具有地方政府背景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或政府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由此造成的“一股独大”和“内部人控制”问题在上市公司存在的所有问题中尤为突出。“一股独大”是因产权高度国有而产生,“内部人控制”则是因产权高度集中但却“缺位”而造成,这些导致很多上市公司治理失效、无视市场规律、行政命令式经营管理盛行、条块分割严重。通过引入外资大股东进入董事会和决策层,则可以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状况,提高公司治理的效果与效率,打破条块分割的现状,按照市场化原则来运营企业。
(三)有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由于历史和政策等非经济因素,我国经济面临着严重的结构过剩问题,在资本配置上,同时存在资本重叠和资本分散现象。这就导致很多行业陷于低层次的过度竞争中,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但是,由于资本投入规模、资本专用性和经验曲线等因素的限制,企业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不愿主动退出一个微利行业,更多的企业“退出”是借助于外在市场实现的,并购正是解决我国资本配置结构问题的现实途径。虽然我国的存款数额和外汇储备数量巨大,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其利用效率极低。所以,我国仍然存在资本要素稀缺,而跨国公司可以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通过跨国并购加快我国的产业重组。我国在“十五”规划中提出将以收购、兼并方式加大引进外资力度,这表明我国政府在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大胆利用外资并购方式的积极态度,有利于更好地引进外资。
(四)增强竞争效应。外资并购能够帮助我国政府不断完善市场竞争环境、充分发挥竞争机制的作用。并购之前,并购要约会激励目标企业采取更有效的战略积极主动地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并购后,如果跨国并购使陷入经营困境的目标企业转危为安,这必然会增强国内市场的竞争强度。如果其他国内企业还想保持原有的市场份额和原来的竞争地位,就必须积极主动地在管理理念、企业制度以及研究开发等方面增强实力。
(五)引入国际经济通行的规则惯例,使我国企业分享经济全球化成果,生产要素全球性优化配置。我国很多企业过去对国际市场不熟悉,通过外资并购,国内企业可以向全球发展,实现国际化经营;国内企业可以在更大规模、更高层次上迅速利用跨国公司的企业内、产业内分工体系和全球网络,把我国的优势迅速转化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生产要素的全球性优化配置主要体现在:1、资金与劳动的互补。跨国公司资金相对过剩,而中国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企业资金匮乏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资金从过剩领域流向稀缺领域会提高资金利润率。2、技术与市场的互补。中国市场的巨大容量和高增长率使外资以新设投资的方式扩展在华业务已经显得步伐太慢、资金成本过高,以并购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已经成为越来越多跨国公司的选择。作为逐步开放的市场,各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是平等的。因此,在
中国市场上,企业面临的却是国际竞争,为了能够取得竞争优势,占据尽可能多的中国市场,跨国公司不得不投入他们拥有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由于先进技术的迅速投入,生产效率得到提高。3、生产能力与营销能力的互补。这种互补可以体现在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两个方面。面向国内市场,国内企业有现成的销售渠道,具有营销优势;跨国公司有先进的技术和成熟的产品,具有生产优势。面向国际市场,国内企业有丰富的原料资源和低廉的生产成本,具有生产优势;跨国公司有广泛的国际销售网络,具有营销优势。这两种能力的结合,使双方企业的优势得到互补,劣势得到弥补,促使双方企业的生产能力和营销能力都得到充分发挥,使国内和国际市场同时得到扩展。
二、外资并购的负效应
(一)对政府经济政策的冲击。跨国公司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在并购时必然从其自身利益出发,所以跨国公司的并购活动往往与我国的产业政策导向有一定差距。但是,我国政府不能像对待国有企业那样通过组织和财政上的控制使跨国公司服从自己的总体规划。比如,我国政府总希望通过外资发展农、林、牧、渔这些发展慢、收益低的行业,但是跨国公司更愿意并购那些投资少、见效快的行业企业。外资投向与我国经济发展目标存在一定的偏离、外商投资区域分布失衡、外商投资企业发生的侵蚀国有资产等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会随着外资并购的大规模发展,弱化国家财政和货币政策对社会投资总规模的调控能力,影响到产业政策的顺利实施。
篇五:企业并购的负向效应
企业并购动因及效应
一、企业并购的动因分析
企业作为一个资本组织,必然谋求资本的最大增值。而企业并购作为一项重要的资本经营活动。它产生的动力主要源于追求资本最大增值的动机,以及源于竞争压力。但就单个企业的并购行为而言,又会有不同的动因。不同企业根据自己的发展战略,确定并购的目的,实现并购的价值。并购的具体动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1.可以充分利用目标企业的资源优势和制度优势,实现规模效应
通过并购充分利用目标公司的制度优势和资源优势,从而使其规模迅速扩大,随着企业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单位成本呈下降趋势,进而企业的利润能够不断得到提高。因此,企业出于经济上理性的思考,追求企业不断地做大做强。
2.可以以迅速占领目标市场,获取竞争优势为目的为了开拓自身在该地域的市场领域,占领目标市场,甚至达到控制某行业市场的目的,收购公司需要迅速进入目标市场,并购正是收购公司进入目标市场的捷径。
同时,一些较晚进入目标市场的收购公司,为了在短时间内缩小同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快速进入目标市场,特别愿意采取并购的方式。因为这可以使他获得竞争优势,增强其竞争实力。
3.可以获取各方面的协同效应并购重组可以实现协同效应,增强企业进入壁垒,建立优势的竞争地位。因此,企业在不断的并购中完成企业的战略布局,通过扩大企业规模以及提高企业的知名度,给同行业的竞争者或后进入者设置了障碍。由于地方保护及消费者偏好的问题存在,有实力的企业通过并购一个地区的企业,可以赢得市场的准入条件,以及地方政府优惠的投资政策支持,进而可以控制市场资源,包括市场网络资源、物质资源、人力资源以及
关系资源,这些优势资源是企业实现低成本、高效益、大规模的必要保障。
二、企业并购带来的效应
企业并购,对于目标公司绩效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一)企业并购带来的正面效应
1.企业并购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及战略性调整
首先,企业并购有助于改变市场结构。通过整合产业链,整合市场参与者,减少和避免资本重叠和资本分散,将不断使市场结构趋于合理最终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其次,并购有利于企业产权结构的调整.从而最终会带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地区结构的调整
2.企业并购有利于引进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
收购公司通常拥有当今较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纯熟的经营管理方法、垄断性的专利和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这些都可以注入到并购后的目标企业,加速目标企业的技术进步,同时可以分享收购公司的整个市场渠道在经营上形成更好的渗透,使公司能够借助收购公司的品牌优势、市场优势和管理机制,促进技术、产品、管理更好地融合,迅速提升核心竞争力。
3.企业并购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企业在并购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各类经济资源重组的过程。一方面它可以充分组合收购公司和目标企业的各种有利资源,通过优势互补,联合发展。提高经济资源特别是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收购公司对企业并购,能够快速壮大企业经济实力,增强企业资金、技术能力、人才等优势。4.企业并购可以获得规模效应
收购公司通过并购企业可以实现以下几方面的规模效应:一是生产方面。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产量将会大幅度增加,投
作者简介:伍艳芳,湖南省娄底市烟草专卖局(公司)。
企业并购动因及效应分析
伍艳芳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作为市场经济的伴生现象-企业并购也应运而生并逐步发展。企业并购可以促进存
量资产的优化组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扩大企业经营规模,增强实力。本文笔者就当前企业并购的动因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企业并购提供理论借鉴。关键词:企业并购;动因;财务决策
伍艳芳:企业并购动因及效应分析
24··
第06期2011年3月
企业研究
BusinessresearchNo.06MAR.2011资减少,单位成本降低;二是市场营销方面。通过并购可以提高企业对市场控制和市场营销能力,降低流通费用;三是管理方面。通过整合可以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和工作效率,不断降低管理费用;四是研发效应。通过并购,可以将原来分散在各个企业的技术人员进行优化组合,集中研究开发某项技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也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分摊技术开发的成本,避免在研究开发上的重复投入,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从而提高企业的规模效应。以上几个方面可以使企业在短时间内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企业并购带来的负面效应
1.企业并购容易造成收购公司的垄断和限制性竟争,威胁区域的经济安全
收购公司利用资本运营并购企业后,注入其在该地区的业务、技术和产品,能在较短时间内占领市场、拓展融资渠道,容易形成行业垄断,影响区域经济安全。
2.企业并购抑制原有企业的自主技术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决定着一个企业是否能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获胜。然而收购公司通过并购把某地区一些企业的核心部分、关键领域、高附加值的部分牢牢控制,依靠技术优势对外扩张的收购公司会尽量保持技术的独占性,他们不仅对其核心技术进行严密的控制与保护.而且也往往采取种种措施,严格限制被并购企业的技术创新,以此来保持技术的独占性。这也就形成了对本地原有的科技产生一种挤出效应。
3.企业并购可能存在资产不实现象,引起目标公司资产流失
一方面收购公司在与目标企业交易过程中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收购公司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在资产评估过程中不规范不严格,导致目标企业资产价值被低估而收购公司资金价值往往被高估的情况经常发生,从而造成目标企业资产流失。另一方面大部分目标企业被并购的原因是由于它们急需要摆脱经营上的危机,这就意味着在实力强大的收购公司面前目标企业将处于从属地位,将不利于并购谈判,极易造成目标企业资产被低估和流失。
三、结语
对于被并购企业来说,并购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不能一味地“迎纳”或“排斥”,而应当更加“理性”的对待。只有以更加理性的眼光来看待企业并购,企业才能对自身做出最为恰当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梁国勇.企业并购动机和购并行为研究.1997.[2]杨晓嘉,陈收.中国上市公司并购动机研究.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王春,齐艳秋.企业并购动机与理论研完,2001.[4]张玉珍.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并购动机研究.[期刊论文]-财经问题研究,2004(05).25··
篇六:企业并购的负向效应
关于企业并购的财务效应分析
关于企业并购的财务效应分析
一篇毕业论文虽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才华,也不一定能对社会直接带来巨大的效益,对专业产生开拓性的影响。但是,实践证明,撰写毕业论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出好人才的重要措施。
摘要:企业并购具有多方面的效应,它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分散企业经营风险,还能通过并购达到一定的规模,增加企业市场占有率。并购是一个多因素的综合平衡过程,但初始动机总是与节约财务费用、降低生产经营成本联系在一起的,其直接动因就是财务协同效应。并购犹如一把双刃剑,对我国经济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有其不利的一面,产生的财务效应也分为正向效应和负向效应。
关键词:并购;财务效应;分析
企业并购是企业兼并和收购的总称,是企业为获得目标企业的经营决策控制权(部分或全部),而运用自身可控制的资产,如现金、证券及实物资产等去购买目标企业的控制权(股权或实物资产),并使目标企业法人地位消失或引起法人实体改变的经济行为。
一、企业并购的正向效应分析
经营机制的僵化一直是制约很多企业发展的根本问题。在企业形成了巨大的内部利益而无法从内部突破时,只有借助于外部的力量来打破阻碍改革的利益链条。一些大公司正是这样的一个外部力量,其雄厚的资本和高水平的公司治理模式,是企业改革走到今天最需要的东西。
企业并购的正向效应包含:税收效应、股票预期效应、资金杠杆效应和生产经营效应。
(一)税收效应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税收对企业和个人的财务决策有重大影响。各行业、各地区都会在税收政策上有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使得企业并购过程在实现资本流动的同时,相同企业资本投入所产生的收益会承受不同的税收负担,在某些情况下,会由于税收负担的不同而实现资本收益率的大幅增长,企业可利用税法中的亏损递延条款实现避税目的。一个亏损企业往往有可观的累积税前未弥补亏损,如果这个企业被另一家企业所兼并,则兼并方可以节省一大笔税收支出。
1、利用亏损递延条款避税。税法规定:“纳税人发生年度亏损时,可以用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额弥补,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不足弥补的,可以逐年延续弥补,但延续弥补期最长不得超过五年。”当一家企业购买了另一家拥有相当数额亏损的企业时(盈余与亏损相抵使应纳税利润额减少),即可获得少交所得税的好处,因此拥有较大盈利的企业往往考虑把那些拥有相当数量累积亏损的企业作为并购对象。
2、采用换股收购避税。如果企业采取交换股票的方式进行并购,收购公司既未收到现金也未收到资本收益,因而这一过程是免税的。
(二)股票预期效应
股票预期效应是指通过并购能改变市场对企业股票的评价,从而影响股票价格。股票预期效应可导致股价上升,提高企业资产的`市场价格。预期效应对公司并购有巨大的刺激作用,它是股票投机的一大基础,而股票投机又刺激了并购的发生。
在股票市场上,并购往往传递一个信号:被收购公司的股票价值被低估了。无论收购是否成功,目标公司的股价一般会呈现上涨趋势,对于股东来说股票上涨,就意味着财富的增加。为实现这一效应,并购方企业一般选择市盈率比较低,但是有较高每股收益的企业作为
并购目标。股票预期效应的作用,在国内几次并购浪潮中表现得非常显著。在绝大部分的并购活动中,并购企业的市盈率都有较大程度的上升。
(三)资金杠杆效应
资金杠杆效应是指某一企业拟收购其他企业时,以被收购企业资产和将来的收益能力做抵押,从银行筹集部分资金用于收购行为的效应。通过杠杆效应,重新组建后的公司总负债率可达85%以上,且负债中主要成分为银行的借贷资金。
假定最高层次的母公司用5万元对子公司进行投资,这5万元的构成,一半是负债,一半是股东权益。如果子公司的负债率也是50%,则可形成1O万元的资本对孙公司投资,如果孙公司负债率也为5OO/oB~,可形成孙公司2O万元的资产,从整个控股公司来说,它的负债率达到了87,5%(17,5万元/20万元)。
(四)生产经营效应
此外,通过企业之问的并购还可对企业的生产、销售等生产经营环节产生影响,具体包括:降低交易费用和降低产品成本。
1、降低交易费用。按照科斯交易费用理论,并购可以节省企业在市场中花费的交易费用。企业在生产要素的购置和产品销售时,对交易对象进行选择、评估和监督会发生交易成本。而企业并购后,不仅可以减少交易环节,还可对企业实现资源重新优化配置,以达到降低交易成本的目的。
2、降低产品成本。产品成本主要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并购可使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均降低。首先,并购可直接导致固定成本的降低,如企业合并后只需要一个财务部门或其它职能部门,使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等降低;其次,当两个企业合并之后,生产量的提高可以增加对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从而降低单位变动成本。
成功的并购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分散企业经营风险,还能通过并购:达到一定的规模,增加企业市场占有率。正是因为并购的:这些正向效应才使很多企业愿意加入这个行列,如果能正确地处理并购企业之间的效应,就可以使新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企业并购的负向效应
事实上,并购重组也有不少失败的案例,如把重组简单地等同于规模扩张,将“小舢板”硬捆绑成“航空母”,结果规模虽然扩大了,资产创利能力却不断下降。并购的负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并购后价值创造的潜力有限
企业并购过多地关注短期财务利益,以短期获取生产要素资源为导向,缺乏以核心能力为导向的并购思维;或者说企业并购在决策上倾向于财务性并购,而不是战略性并购,并购双方战略匹配性不好决定了并购后价值创造的潜力有限。譬如,以获取土地资源为动机的并购,由于大量国有企业建立时,土地是由政府无偿划拔的,财务没有入账,使不少企业在兼并时尤其是在同一主管部门进行划拔式兼并时,可以无偿获取大量土地资源,或者是低价获得土地使用权。在这些以土地资产为中心的并购中,往往会给企业日后生产经营带来诸多麻烦,会在将来付出更大的代价。由于财务性并购的双方一开始就“门不当户不对”,导致并购后的重组之路往往是举步维艰,包括无法对被并购企业进行产品结构、组织架构、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实质性改变,使得并购后效益反而恶化。财务利益固然不能忽视,但不少具有显著短期财务利益的并购对象,由于不能对培养企业核心能力做出显著贡献,从长远发展看,并没有多少价值,反而使企业可能在被并购企业的短期财务利益消失后为其所累。
(二)并购后资产质量差
不少企业收购的目标公司资产质量较差,长期以来沉淀了很多的不良资产,还存在大量的或有负债,信息不对称使得收购方对潜在的风险浑然不觉,收购这样的企业必然为将来的重组失败埋下伏笔。
收购此类业绩差的公司的主要风险在于:一是目标公司有大量的不良资产,又始终没有进行清理核销,当新的大股东进入时,它们已经是病人膏肓了;二是原有大股东陷入债务困境,占用资金不能归还;三是这些公司多有大笔逾期贷款不能归还,利息负担沉重,偿债能力严重不足;四是不少公司盲目担保,形成大量的或有债务,特别是与大股东的债务问题联系到一起,在债务诉讼中都要因替大股东担保而承担连带责任。
三、减少负向效应的对策
(一)并购前应充分调查
企业在决定是否并购前应根据企业发展需求,慎重选择并购企业及并购方式,对被并购企业进行周密详尽的分析调查,计算并购成本和并购收益,为并购进行充分的预测。
(二)并购后应对资产进行有效的整合与拆分
一些公司在并购以后发生失败,其原因往往不在于并购事件本身,而在于忽略了对并购以后的公司进行合理的整合。假如整合做得不理想,影响到被并购企业的运作,就需要推倒重做,将大大消耗企业的财力、物力、精力,致使企业为并购而疲惫不堪。企业并购只有在资源整合上取得成功,才是成功的并购。否则,如果仅是品牌的合并而没有进行充分有效整合与管理,将导致产品和品牌形象的双重危机。盲目的并购是不能给企业带来理想的经济价值的,只有对并购进行合理的整合才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利益,才能使并购后的企业做大做强。
篇七:企业并购的负向效应
作者:于善波
刘志伟
作者机构:佳木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出版物刊名:中国市场
页码:237-238页
年卷期:2015年
第21期
主题词:企业并购
财务效应
资本
摘要:企业之间的并购都在向追求资本利益最大化的资本运作活动,企业实现并购可能会加大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同时也可以实现合理地避税、减少企业支出创造客观的盈利以及有效的盘活企业经济等。并购形式的多样性,形成了多样性的并购效应,并且产生不同的并购结果,并购犹如一把双刃剑,对我国经济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有其不利的一面,产生的财务效应也分为正向效应和负向效应。
篇八:企业并购的负向效应
企业并购的财务效应分析
【摘
要】企业并购是企业兼并与收购的统称。企业并购不仅能提升企业市场占有份额、扩大企业规模同时也能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效率,合理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但凡事有利有弊企业并购也不例外。在企业并购过程中会出现很多诸如人员流失的问题,此类问题轻者影响并购的完成,重者限制企业长足发展。笔者是以2013年王府井国际并购春天百货入手对企业并购财务效应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企业并购;财务效应;人力资源
一、概述
企业的兼并与收购是国际上对企业行为研究最多的课题之一。兼并与收购行为本质上差异并不十分明显,都是企业由多个法人归并为一个法人,由多个企业合并为一个企业。因此国内外学者在做相应研究时将兼并与收购当作一个课题来研究,统称为企业并购(MergersandAcquisitions,M&A)。企业并购的优势是很明显的,通常情况下企业并购后会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节约企业的管理成本,同时新形成的企业通常也会比未并购前的各个企业有更大的规模,在同行业中竞争力更为明显,占有更多的行业与市场份额。企
业并购者并购企业的目的都是为了降低经营成本获取更高的利益,但是企业的并购所产生的影响并非都是正面的。在企业并购过程中企业财务体系会发生一些变化,同时会产生财务正向与负向的效应。本文将根据2016年王府井国际并购春天百货实例,针对并购所产生的财务效应进行详细研究,找出相关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相关解决意见。
二、企业并购的财务效应分析
(一)提高企业发展能力
我们通常将企业的成长性或企业发展潜能称作企业的发展能力。企业的发展能力由企业的外部环境与内部因素共同决定。在此次的并购中王府井国际选择在春天百货盈利连续几年下滑时选择收购,为王府井国际带来了很多方面的收益。对于春天百货而言选择在这个时候将大部分的股份进行转让,会为春天百货的品牌带来新的发展可能。从企业品牌的发展能力上看这次并购结果是双赢的,为王府井国际和春天百货都带来的新的发展。
(二)增强企业规模
通常意义上完成兼并或收购后的企业在规模上会比之并购之前的企业的规模要大很多,虽然不能简单意义上说是规模合并,但是其市场份额也不只是增加那么简单。王府井国际在2012的门店数量在提供行业中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同年春天百货在国内的8个省内共即有16家门店。在2013年王府井国际通过股份收购的方式对春天百货进行并购后,总经营面积一度达到190?f平方米,连锁店数量也由原来中等偏上一跃而为门店数量名列前茅的超大型百货集团。在此之前王府井国际在北方的市场上比较有竞争力,但在南方市场的控制上就显得力不从心了。而这次并购之后的王府井国际实现了南方市场份额的转变,依托原春天百货的渠道与市场加强了自身对南方市场的控制力。
(三)促使企业转型
在企业的并购过程中由于原来企业所处行业或企业战略方向的不同,并购后的企业往往会因为企业格局的改变、规模的改变或市场的改变而转变企业的战略布局,完成企业的转型。在2012年前,我国百货行业由于市场和消费环境等原因导致了其盈利连年下滑,盈利增长普遍比前5年降低8%。如此明显的下降趋势并非由于企业经营不善导致的,而是由现今的市场因素和消费疲软导致的。在百货行业收益增长下滑的同时王府井国际并购后选择了部分转型为购物中心,为集团增加了新的盈利增长点。
三、企业并购存在的问题
(一)人员流失问题。企业完成并购后对应的企业制度与企业人员也需要完成合并。企业合并之前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制度,而这些制度往往都是不同的,即使制度不尽相同也会有差异。这是企业合并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而形成
一个新的企业制度并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很多人员提出辞职的原因是考虑到需要应对多种制度共存。这些人为避免受到这样的困扰而使用辞职的方式来选择一个制度相对完善的企业。春天百货被王府井国际并购后就出现了很严重的人员工作积极性下降以及管理人员流失等问题。据调查春天百货管理人员大多考虑到并购后自身在企业中的地位下降、丧失原有的权利等原因纷纷提出辞职。这样的问题并非出现在此次并购事件中,而是所有并购中广泛存在的问题。而在企业并购后虽然规模上扩大了,但是由于企业格局的改变往往会选择部分的裁员。裁员并不是只对被裁员的员工有影响,对留任的员工也同时产生影响。企业裁员方案定制和裁员方案的处理会使得留任员工终日惶恐自己是否会被裁员,而有些员工甚至为了尽早拜托这样的情况而选择主动辞职。企业如果不能迅速对这样问题进行反映并作出相关动作可能会导致企业并购失败。
(二)企业文化冲突问题。企业文化渗透在企业日常运营的每一个角落,它是由这个企业长期发展后形成的,它代表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指导着上到管理层下到基层员工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而不同企业的企业文化不同。并购后企业文化发生冲突不可避免,员工的工作方式发生转变会使他们觉得无所适从,渐渐的对新企业感到失望,从而导致消极怠工等情况的发生。这
是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希望出现的问题。所以企业在并购后应该努力消除企业文化之间的差异以达到并购后企业的规模化经济发展。
(三)财务负向效应。企业并购是为了企业的长足发展,但现今的企业并购后往往以短期的财务盈利为衡量标准,而非纯粹的发展战略性的合并。换言之现在企业的并购普遍意义上是企业财务性的并购而非发展战略的并购。企业并购常常不是“强强联合”的并购,而是一方经济实力比之另一方的经济实力略强一些。所以在并购后的战略部署上有着先天的鸿沟,导致企业重组之旅举步维艰。而这样问题的出现若不能即时得到解决会导致企业在一段时间内处于财务的负增长甚至导致并购失败。很多企业并购后过于追求短期的财务盈利,导致企业并购后没有一个长期的发展策略,无法满足企业长期发展。从可持续发展来看企业在短期盈利后财务将会停滞不前。
在企业的并购中常常出现一种并购模式,即为一个资产质量较好的企业会收购一个资产质量较差的企业。这些资产值质量较差的企业通常都有着严重的财务问题以及不良资产。然而这些未被核销的资产将会导致并购的失败或为并购的企业提供一个较大的累赘影响并购后的企业的财务状况,甚至需要收购的企业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
四、解决对策
(一)做好人力资源安排。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资本,所以在资产整合之后需要即时调整人员结构。人力资源的整合与调整必将会导致很多职位的撤销、很多职位知能方面的调整能。而调整人力资源结构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企业不应操之过急的对相关人员进行盲目调整,一定要有一个相对完善的调整方案。在企业文化差异的情况下如何进行人员调整笔者不能泛泛而谈,需要对企业进行一系列的可行性调查分析后做出相应的决策。但毋庸置疑的是企业应赋予人力资源安排上绝对的权利与空间才能完成一系列的人力资源变动。
(二)并购企业环境调查。企业并购是市场行为,但同时接受着政治?h境的制约,优良的政府政策会使企业并购后更具行业竞争力。从企业出发则需要充分了解并购后企业的发展环境,若企业发展环境属于政府扶植或鼓励产业,政府往往会提供一些便利。比如税收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对于没有发展前景的行业政府大多会抵制,比如污染性质的企业。所以企业在并购前需要对即将开展的企业环境进行充分分析,结合当地的政策决定相应的并购策略。
(三)资产合理分配。很多企业并购之所以会失败,其原因是企业的资产很难做到整合或整合后的资产分配存在严重问题。例如两个品牌的整合过程中没有有效的资产整合与分配策略,两个品牌的发展与品牌形象均出现问题,导致产品和形象两方面出现问题甚至是并购失败。所以要做到企
业的并购成功本质上是资源的整合,只有资源整合成功企业并购才算完成,否则企业一定会出现财务问题。
【参考文献】
[1]王珊珊.企业并购的财务效应分析[J].当代经济,2015,(05):24-25.
[2]黄婷,岳东宇.企业并购的财务效应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22):269+281.
[3]刘素珍.企业并购的财务效应探析[J].中国商贸,2014,(12):49-50.
[4]王小英.企业并购整合的财务协同效应分析[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21-25.
篇九:企业并购的负向效应
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的财务效应分析第一部分
企业并购概述
并购是兼并和收购的统称。
兼并通常是指一家企业以现金、证券或其他形式购买取得其他企业的产权,使其他企业丧失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取得对这些企业决策控制权的经济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讲,兼并等同于我国《公司法》中的吸收合并,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且存续,被吸收的公司解散,丧失法人资格。
收购是指企业用现金、债券或股票购买另一家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资产或股权,以获取该企业的控制权。收购在法律意义上是指购买被收购企业的股权和资产,其经济意义是指原来企业的经营控制权易手。因此,收购的实质是取得控制权。
企业作为一个资本组织,必然谋求资本的最大增值,企业并购作为一种重要的投资活动,产生的动力主要来源于追求资本最大增值,以及竞争压力等因素,但是就单个企业的并购行为而言,又会有不同的动机和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同的企业根据自己的发展战略确定并购的动因。
企业并购的一般动因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获取战略机会
并购者的动因之一是要购买未来的发展机会,当一个企业决定扩大其在某一特定行业的经营时,一个重要战略是并购那个行业中的现有企业,而不是依靠自身内部发展。原因在于:第一,直接获得正在经营的发展研究部门,获得时间优势,避免了工厂建设延误的时间;第二,减少一个竞争者,并直接获得其在行业中的位置。企业并购的另一战略动因是市场力的运用,两个企业采用统一价格政策,可以使他们得到的收益高于竞争时的收益,大量信息资源可能用于披露战略机会,财会信息可能起到关键作用,如会计收益数据可能用于评价行业内各个企业的盈利能力;可被用于评价行业盈利能力的变化等,这对企业并购十分有意义。
2、发挥协同效应
主要来自以下几个领域:在生产领域,可产生规模经济性,可接受新技术,可减少供给短缺的可能性,可充分利用未使用生产能力;在市场及分配领域,同样可产生规模经济性,是进入新市场的途径,扩展现存分布网,增加产品市场控制力;在财务领域,充分利用未使用的税收利益,开发未使用的债务能力;在人事领域,吸收关键的管理技能,使多种研究与开发部门融合。
3、提高管理效率
其一是企业现在的管理者以非标准方式经营,当其被更有效率的企业收购后,更替管理者而提高管理效率,当管理者自身利益与现有股东的利益更好地协调时,则可提高管理效率,如采用杠杆购买,现有的管理者的财富构成取决于企业的财务成功,这时管理者集中精力于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此外,如果一个企业兼并另一企业,然后出售部分资产收回全部购买价值,结果以零成本取得剩余资产,使企业从资本市场获益。
4、获得规模效益
企业的规模经济是由生产规模经济和管理规模经济两个层次组成的,生产规模经济主要包括:企业通过并购对生产资本进行补充和调整,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在保持整体产品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在各子公司实行专业化生产。管理规模经济主要表现在:由于管理费用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分摊,使单位产品的管理费用大大减少。可以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致力于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
此外,并购降低进入新行业、新市场的障碍,可以利用被并购方的资源,包括设备、人员和目标企业享有的优惠政策;出于市场竞争压力,企业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竞争力,开拓新
业务领域,降低经营风险。
摘要
企业产权在买卖中流动,遵循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使生产要素流向最需要、最能产生效益的地区和行业的同时,还要考虑由于税务、会计处理惯例以及证券交易等内在规律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纯货币的效益。
第二部分
企业并购的财务动因
企业产权并购财务动因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避税
由于股息收入、利息收入、营业收益与资本收益间的税率差别较大,在并购中采取恰当的财务处理方法可以达到合理避税的效果。在税法中规定了亏损递延的条款,拥有较大盈利的企业往往考虑把那些拥有相当数量累积亏损的企业作为并购对象,纳税收益作为企业现金流入的增加可以增加企业的价值。益直至其转换为股票为止,资本收益的延期偿付可使企业少付资本收益税。
二、筹资
并购一家掌握有大量资金盈余但股票市价偏低的企业,可以同时获得其资金以弥补自身资金不足,筹资是迅速成长企业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设法与一个资金充足的企业联合是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由于资产的重置成本通常高于其市价,在并购中企业热衷于并购其他企业而不是重置资产。有效市场条件下,反映企业经济价值的是以企业盈利能力为基础的市场价值而非账面价值,被兼并方企业资产的卖出价值往往出价较低,兼并后企业管理效率提高,职能部门改组降低有关费用,这些都是并购筹资的有利条件。当前许多国有企业实施的技术改造急需大量发展资金投入,因此采取产权流动形式使企业资产在不同方式下重新组合,盘活存量以减少投入,迅速形成新的生产力。
三、企业价值增值
通常被并购企业股票的市盈率偏低,低于并购方,这样并购完成后市盈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股价上升使每股收益得到改善,提高了股东财富价值,因此,在实施企业并购后,企业的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都得到扩大,控制成本价格、生产技术和资金来源及顾客购买行为的能力得以增强,能够在市场发生突变的情况下降低企业风险,提高安全程度和企业的盈利总额。同时企业资信等级上升,筹资成本下降,反映在证券市场上则使并购双方股价上扬,企业价值增加,并产生财务预期效应。
四、进入资本市场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国际经济一体化增强,使筹资渠道大大扩展到证券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许多业绩良好的企业出于壮大势力的考虑往往投入到资本运营的方向而寻求并购。
五、投机
企业并购的证券交易、会计处理、税收处理等所产生的非生产性收益,可改善企业财务状况,同时也助长了投机行为,在我国出现的外资并购中,投机现象日渐增多,他们以大量举债方式通过股市收购目标企业股权,再将部分资产出售,然后对目标公司进行整顿,再以高价卖出,充分利用被低估的资产获取并购收益。
六、财务预期效应
由于并购时股票市场对企业股票评价发生改变而影响股价,成为股票投机的基础,而股票投机又促使并购发生。股价在短时期内一般不会有很大变动,只有在企业的市盈率或盈利增长率有很大提高时,价格收益比才会有所提高,但是一旦出现企业并购,市场对公司评价提高就会引发双方股价上涨。企业可以通过并购具有较低价格收益比但是有较高每股收益的企业,提高企业每股收益,让股价保持上升的势头。在美国的并购热潮中,预期效应的作用使企业并购往往伴随着投机和剧烈的股价波动。
七、利润最大化
企业利润的实现有赖于市场,只有当企业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在市场上为顾客所接受,实现了商品和服务向货币转化,才能真正实现利润。与利润最大化相联系的必然是市场最大化的企业市场份额最大化。由于生产国际化、市场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发展而使一些行业的市场日益扩大,并购这些行业的企业以迎接国际开放市场的挑战。
第三部分:企业并购的正负效应分析
一、财务效应概念界定
当两家或更多的公司合并时会产生协同效应,即合并后的整体价值大于合并前两家公司价值之和,从而产生1+1>2的效果。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协同效应分为两部分,一是经济协同效应,二是财务协同效应。经济协同效应是指并购通过扩大经济规模,减少竞争对手,对公司采购、生产和销售环境的影响。财务效应是指由于合并使公司所有有价证券持有者财富增加。由于经济协同效应与资产负债表左方的资产的组成和管理有关,而财务协同效应与资产负债表的右方,即对资产的要求权的组成和管理有关。由于资本和资产是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在不影响分析结果的前提下,为分析方便,将两种协调作用统称为财务协同作用。
二、财务效应分析
(一)正向效应
1、税收效应
税收效应是指利用不同企业及不同资产税率的差异,通过并购实现合理避税。一方面政府为了鼓励某些行业的发展,通常对不同行业采用不同的所得税率,此外,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企业也可能存在所得税率上的差异,将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组合,再运用合理的避税手段,可达到减少纳税的目的;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股息收入、利息收入、营业收益与资本收益间的税率存在差异,在并购中采取恰当的财务处理方法也可以达到合理避税的效果。
2、股票预期效应
股票预期效应是指通过并购能改变市场对企业股票的评价,从而影响股票价格,股票预期效应可导致股价上升,提高企业资产的市场价格。
在股票市场上,并购往往传递一个信号:被收购公司的股票价值被低估了。无论收购是否成功,目标公司的股价一般会呈现上涨趋势,对于股东来说股票上涨,就意味着财富的增加。为实现这一效应,并购方企业一般选择市盈率比较低,但是有较高每股收益的企业作为并购目标。股票预期效应的作用,在美国1965-1968年的并购浪潮中表现得非常显著,在绝大部分的并购活动中,并购企业的市盈率都有较大程度的上升。
3、资金杠杆效应
资金杠杆效应是指某一企业拟收购其他企业时,以被收购企业资产和将来的收益能力做抵押,从银行筹集部分资金用于收购行为的效应。通过杠杆效应,重新组建后的公司总负债率可达85%以上,且负债中主要成分为银行的借贷资金。
4、资本成本效应
企业的资本主要来自两种方式,一是内部资本,二是外部资本,根据西方的优序融资理论,由于内部融资不存在利息、股利等资金使用成本,是企业首先考虑的融资方式。因此对于具有较多内部资金但缺乏好的投资机会的企业,可通过兼并具有较少内部资金但有较多投资机会的企业,使合并后企业的资本成本下降。
5、生产经营效应
此外,通过企业之间的并购还可对企业的生产、销售等生产经营环节产生影响,具体包括:降低交易费用和降低产品成本。
(二)负向效应
上文主要是从积极的一面来分析并购重组对企业财务的影响,而事实上并购重组也有不
少失败的案例,如把重组简单地等同于规模扩张,将“小舢板”硬捆绑成“航空母舰”,结果规模虽然扩大了,资产创利能力却不断下降,使企业落入了经营的陷阱。
下面以国内企业并购为例,分析企业并购的财务负面效应。
从导致并购失败的原因来看,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政府方面的原因,二是企业方面的原因。
1、政府方面
政府行为和企业行为边界模糊,政策法规不健全,是导致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主要体现在:
①政府参与资源配置中出现的对企业并购行为的行政性垄断、硬性撮合和违背市场规律等问题,导致生产要素的流向偏离最佳轨道。
②企业在并购时,往往将获取政府的各种优惠政策作为主要推动力,包括被并购企业的借款允许五年期的挂账计息,对于亏损严重企业其亏损额允许用于抵消并购企业的税前利润,给予被并购企业在并购前的各项特别政策在并购后予以保留等,而各种政府政策的不完善,不兑现将极大地影响并购的成效。
2、企业方面
①企业并购过多地关注短期财务利益,以短期获取生产要素资源为导向,缺乏以核心能力为导向的并购思维;或者说企业并购决策上倾向于财务性并购,而不是战略性并购;并购双方战略匹配性不好决定了并购后价值创造的潜力有限。
②不少企业收购的目标公司资产质量较差,长期以来沉淀了很多的不良资产,还存在大量的或有负债,信息不对称使得收购方对潜在的风险浑然不觉,收购这样的企业必然为将来的重组失败埋下伏笔。
第四部分
结论
只有经过客观、详尽的评估分析,采用科学的方法来操作并购重组时,才能产生积极的财务效应和其他效应。
美国著名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指出:“公司收购不仅仅是一种财务活动,只有收购后对公司进行整合发展,在业务上取得成功,才是一个成功的收购,否则只在财务上的操纵将导致业务和财务上的双双失败。”
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藩(fán)。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