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万有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述职报告 教案设计 整改报告 事迹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3篇)农民工群体就业存在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1014(完整)

时间:2023-05-31 16:40:10 浏览量:

当前农民工群体就业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范文(1)

今年以来,各级人社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区、市党委、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部署要求,持续实施农民工就业促进计划,引导农民工外出就业,稳步提升农民工工资性收入,截至8月底,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x万人,完成目标任务x万人x%;实现工资性收入x亿元,完成目标任务x亿元任务的x%。但是,随着全国各地疫情多点散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用工减少,薪资降低,对农民工就业增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一是农民工到区外就业意愿降低。东南沿海输入地企业因受疫情影响订单减少、裁员降薪,务工人员收入下降,输出人员稳定率低。当地特色产业、重点项目建设、扶贫车间等对务工人员需求量较大,农民工出于对疫情风险和外出就业成本的顾虑,同时考虑兼顾农业耕作、照顾家庭,导致农民工到区外转移就业的积极性降低。截至8月底,全市农民工到区外就业x人,占转移就业总量的x%,同比减少x人,下降x%。

二是疫情对服务业吸纳就业影响大。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少,小微企业创业活力不强,吸纳就业能力弱。3月份以来餐饮住宿、商贸、快递物流等就业容量大的接触性消费和服务行业再受疫情影响,市场活跃度不高,经营相对萎缩,用工持续减少,农民工转移就业工资收入稳定性、持续性不强,如餐饮服务业普通用工月工资2000—2500元左右,同比下降2%。

三是农民工就业技能有待提高。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整体偏低,上半年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x人,其中,初中及以下x人,占转移就业总量的x%;高中(中职)及以上x人,占转移就业总量的x%。全市职业技能培训供给能力弱,培训层次低,开展电子信息科技等新职业、新业态培训较少,劳动力从事高技能、高收入行业少,多从事于建筑领域等体力劳动行业,劳动强度大。半劳力、弱劳力以及城镇劳务移民,主要通过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或到扶贫车间就业,工资收入低,农村公益性岗位人员月工资x元,就业帮扶车间人员平均工资1800—2000元左右。龙头企业少,带动作用弱,劳务品牌发展慢,劳务品牌从业人员少,带动就业效应不明显。

四是基本公共就业服务能力较弱。目前,乡镇、村劳动力就业服务能力较弱,工作人员大多数兼职,全市公共就业、基层就业缺乏统一、规范的服务信息网络体系,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弱,“互联网+就业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面不高,与实现人社快办业务、信息共享和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需求不相适应。

对策建议:

一是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落实。持续深入开展打好就业收入扩增战“三送五进”宣传活动,全面落实就业帮扶载体吸纳就业一次性资金补贴、劳务中介组织和经纪人就业服务补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铁杆庄稼保”补贴等惠民惠企政策,补齐脱贫劳动力稳岗增收短板。主动加强区域劳务协作,建立新的劳务基地,拓宽就业渠道,再组织一批有就业意愿农民工集中“点对点”输送,解决群众因疫情外出难的问题,稳定扩大区外转移就业规模。

二是托底保障农村重点群体就业。由于我市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也是乡村振兴的主阵地,固原市重点群体社会化市场化就业难度大,建议国家、自治区给予固原在政策上的倾斜,加大农村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支持,帮助脱贫劳动力、移民群众、脱贫不稳定户等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三是做大就地就近就业“蓄水池”。落实落细中小微企业、就业帮扶车间、产业扶贫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等就业帮扶载体就业补贴政策,增强其吸纳就业能力。着眼“五特五新五优”产业、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用工需求,常态化开展人力资源招聘服务,为农民工提供岗位推介、职业介绍,引导鼓励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

四是精准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围绕农民工就业意愿和市场需求,集中力量开展易就业、收入高的工程机械操作、家政服务专项能力等培训,增强培训的实效性。依托当地特色产业、优势行业,聚焦家政服务、生活餐饮、养老服务等急需紧缺现代服务业,对脱贫劳动力、搬迁群众、农村留守妇女较多的地方,开展“固原黄牛养殖”、“固原厨师”、“六盘家政”等劳务品牌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增强就业稳定性,提高工资收入。

五是提升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水平。深入实施“人社快办服务”,全面运用宁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一体化系统,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事项实现网上申请、网上审核、网上反馈,精简各类证明材料、拓宽线上线下办理渠道。采用“直播带岗”等多种方式加大就业岗位信息推送,提供就业岗位,搭建就业服务平台,促进农民工高质量就业。

x市农民工群体就业面临的困难问题及意见建议范文(2)

一、工作情况

自新冠疫情迸发以来,对农民工就业造成了一定影响,为做好疫情防控时期农民工返岗就业和劳务输出,该市充分挖掘省内外中介服务机构,开展线上招聘,按照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的办法,想方设法加大劳务输出的力度。一是对脱贫人口、边缘户、易地搬迁户的就业帮扶力度。二是重点培育发展当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鼓励他们享受中介补贴政策开展劳务输出服务,充分发挥第三方中介市场的作用对接忻州人和、上海人服、山西立邦达等市外中介服务机构鼓励他们开展招聘活动。三是在中达非扶贫车间、工业园区等市内重点企业开展重点招聘服务。四是对各乡镇进行劳务输出的量化考核,把外出务工作为老百姓增收的一种任务下发各乡镇,通过各级联动促进外出务工就业。五是走出去与省内外大型企业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对接活动,实现输入地岗位需求与输出地人员的无缝对接,促进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截至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劳务输出x人。

二、存在的问题

(一)创业观念有待提高。农民工普遍存在知识结构比较单一,知识面比较狭窄,社会经验尤其是创业经验和市场经验缺乏。考虑创业问题简单化、理想化,导致在创业项目选择、商业规划、市场运作等方面出现困境,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尤其缺乏在创业过程中可能遭遇的风险和失败的必要准备,往往很容易导致半途而废。

(二)在外出务工过程中,对收入期望值较高。而自身条件及职业技能又十分有限,并且我市目前没有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集群,经我中心职介大厅组织推荐的企业多为省内外大型正规现代化企业,对招用人员要求高,且企业管理比较严格,所以很多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人员,不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和劳动纪律、产品质量等工作要求,与预期产生一定差距。

(三)家庭及其自身因素。绝大部分农村贫困劳动力因上有老、下有小,加之因病、因残、子女上学、赡养老人等自身原因,无法外出务工。而本地企业自身要求又无法对此类人员进行吸纳,所以也很难实现就地就近进行就业。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公共就业服务能力。积极开展就业服务工作。一是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直播平台发布招聘信息,通过网络直播为x市各类求职人员及时、准确的解读就业培训政策,宣传就业服务,推介就业岗位,为企业招聘和求职者提供优质高效的“不见面”服务,让供需双方“不出门”即可完成求职招聘全过程,努力实现岗位精准匹配。二是在市劳动就业服务中心职介大厅设立专门窗口,进行劳动就业政策和各项社保政策宣传咨询,为每一位就业人员提供“一对一”、“面对面”的精准就业帮扶。三是定期开展招聘会,发布创业就业政策等一系列就业服务工作,更好地服务广大求职者与用人单位,促进稳岗就业工作深入开展,搭建就业服务平台,提供公共就业服务。

(二)加大劳务输出组织力度,切实稳定外出就业。

建立常态化劳务需求对接机制,实行脱贫人口优先就业政策,结合我市各类企业用工需求,实现输入地岗位需求与劳动力输出的无缝对接,确保脱贫人口实现精准就业。通过我市参与建立的忻州驻外省劳务输出基地,有组织地开展劳务输出,促进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搭建就业服务平台,提供公共就业服务。

(三)继续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

按照“人人持证、技能社会”总体思路,继续加大技能提升培训力度,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对有就业要求和培训愿望的农村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让其真正学到适合自己的技术,提高就业率。同时,积极支持小微企业开展岗前培训,对新招录人员进行生产操作技能训练,进一步增强其岗位适应能力。在培训内容上,以脱贫群众急需的、实用性强的职业和工种为主,因地制宜开展各种特色技能培训。组织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脱贫人口参加创业培训,提升其创业能力。

(四)全面落实各项创业扶持政策,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通过落实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吸纳就业补助以及开展创业培训等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返乡农民工进行自主创业,从而带动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同时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落实高校毕业生经营场地补贴、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补助、小微企业吸纳就业补助等创业扶持政策,帮助创业者实现创业目标。

我市农民工稳就业总体情况、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范文(3)

农民工是一个特别需要“呵护”的群体。近年来,我市致力于乡村振兴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坚持扶持、保障、服务并举,采取一系列“硬核”措施,全力促进和保障农民工就业创业。

一、农民工就业基本情况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据调查,全市农村劳动力x万人,已转移人数x万人(其中非农就业人数达到x万人,占转移农村劳动力总数的x%),其中:就近就地转移x万人,占转移人数的x%;市外省内就业x万人,占转移人数的x%;省外就业x万人,占转移人数的x%;亦工亦农即灵活就业x万人,占转移人数的x%。

(一)转移就业区域性特点显著。目前,一线城市、长三角和珠三角仍是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方向,仅珠三角就占转移总数的x%。年轻劳动力,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依然会选择拥有更高工资、更多发展机遇、更高质量生活环境的大城市。

(二)就地就近就业人数逐年增加。虽然向外转移仍是我市农村劳动力的主流,但返乡就业的人数也呈逐年上升趋势,2021年以来,我市返乡人员达x余人。就近就地转移人数由2020年的x万人增加到2021年的x万人,增加x%,就地转移人员具有就业兼容性,农忙时务农、农闲时务工,真正实现了“顾家挣钱两不误”。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是精准服务促就业。丰富线上线下就业服务功能,打造现场招聘、网络招聘、直播招聘等供需对接平台。依托湖北公共招聘网、枝江发布、枝江招聘网等平台持续发布用工求职信息,推动实现农民工网上自助服务,今年以来举办“直播带岗”x场,“吸粉”x余万人;打造招聘品牌,举办各类招聘活动x场,其中“周五人才集市”x场、“四送下乡”及其他x场、大型招聘会x场,推送就业岗位x余个,帮助x余人成功就业。

二是创新载体促回归。实施“帮助留守儿童父母实现家门口就业工程”、“栓心留人外出务工人员回归工程”和“农民工返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农民工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返乡就业异地行”、“给外出务工人员一封信”等方式,介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鼓励返乡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引导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创业。2019年以来,举办返乡人员专场招聘活动x场次,引导x余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帮助x余名返乡农民工成功创业。

三是搭建平台促创业。依托马家店创业园、安福寺众创中心和枝江市村淘中心,健全政策咨询、创业培训、专家评析、项目推介、创业孵化、创业指导和后续服务“七位一体”的创业服务机制,推进农民工创业服务程度“链条化”、服务方式“人性化”。今年以来,共为全市x家农村专业合作社发放创业贷款x余万元、为x家农家乐发放创业贷款x余万元,为x家农产品加工、规模养殖户发放创业贷款x余万元,为x家农村电商发放创业贷款x余万元。

三、当前存在问题

一是受疫情影响就业稳定性不强。受疫情影响,经济增速放缓,部分行业产业吸附就业能力下降,疫情防控期间部分企业没有抗住疫情的影响,导致企业出现经济性裁员现象甚至直接破产,加之传统行业加大了技术改革方面的投入,调结构促转型也使企业的用工人数呈下降趋势。据调查,今年5月份以来受疫情影响华鑫光电、奥美医疗、欢乐家食品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不同程度出现订单量下滑、开工不足的现象,3月份引进的x余名农村劳动力目前仅剩x余人在岗。

二是在外务工农民返乡人员增多,但返乡后“慢就业”现象突出。据调查我市现有在沪务工x余人,3月24日以来累计有x人从上海返乡。其中x人计划疫情稳定后继续外出,剩余在枝有就业创业意愿的x人中,已就业x人,x人在了解本地薪资待遇后意向返沪就业。据了解上海一线普工工资待遇6000元-10000元,且大多无学历要求,比枝江市内一线普工4000元-6000元的工资待遇高x%左右。上海企业工资待遇较枝江市内企业更具吸引力,返乡人员有就业意愿,但“慢就业”、“不就业”现象仍然突出。

三是本地农民工整体素质偏低,与企业需求不匹配。本地部分农民工仅能从事简单体力型劳动,无法适应企业技术性岗位需求。部分农民工只愿意从事一些临时性、阶段性的劳动,本地农民工大多不愿意选择企业稳定就业,成为一名产业工人。对农民工自身来讲,认为在企业工作人身自由受限,福利待遇不尽人意,成长空间狭小等等。对企业来讲,后勤保障跟不上,自身建设有缺失等等,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工实现稳定就业。根据枝江市三季度用工调查显示,我市x家企业用工需求x余人,其中储备性用工x人,紧缺用工600余人,且大专及以上学历需求x人,占比达x%,而我市农民工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仅x%左右。

四、对策及建议

为激发农民工就业创业热情,提升技能水平,提高农民工就业创业“归属感”,有以下三个方面建议:

一是搭建平台,让供需匹配更精准。依托互联网新媒体,大力推行线上招聘,广泛收集企业用工需求信息,动态发布与农民工相适应的岗位信息,通过城乡劳动力监测平台,根据求职需求推介用工岗位,多频次举办线上招聘会,实现“留在家乡、建设家乡”。

二是强化培训,让就业质效更趋优。全面推行“终身职业培训制”,稳定农民工就业岗位,提升就业能力,完善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社会培训机构、企业实训基地等培训资源的整合力度,开发适应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的培训项目,形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灵活开放的培训体系,为农民工稳定就业提供职业技能。

三是正向激励,让政策更有吸引力。当前,受到疫情影响最大的是实体经济和服务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这些行业就业吸附能力强,带动就业人数多,且技能要求相对不高,是农民工群体的主要就业领域。建议加大对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扩大就业容量。

推荐访问:农民工 对策 群体 (3篇)农民工群体就业存在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1014 (3篇)农民工群体就业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20231014 农民工群体就业面临的新问题及进一步稳就业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