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村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打算
村委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19-09-11村民直选村委会是民主选举的重要要求和基本内容,是民主政治建设在农村的伟?创举和具体实践,是搞好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前提和基础,对提?选民的民主意识、调动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强化主?翁地位以及正确?使民主权利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促进作?,也为进?步在农村搞好民主政治建设积累了经验。但是,在连续两届民主选举村委会的具体实践中也暴露了?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够的重视,并认真加以研究和改进。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民主选举中暴露出的?些问题,直接影响选举的质量,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1.选民民主法制素质有差距,影响选举质量。?先是民主意识淡薄,不重视??的民主权利。有的选民认为选举与?关系不?,选谁都?,随便让别?选票甚?放弃??的选举权;有的为眼前的?点利益?受?左右,随意投票;有的屈服于家族权威,投家族票、感情票、?情票等不公正票。其次是对民主理解有偏见。?些选民认为民主就是?由,就是村民??说了算,可以不讲秩序,不讲纪律,不讲党的领导,想?什么就?什么,想怎样?就怎样?。再次是法制观念不强。?些选民对选举中的不合理现象,不是通过正常渠道反映,由相关部门解决处理,?是采取撕票箱、砸会场等粗暴?段,阻挠选举正常进?。2.政策法规有缺陷,影响选举的规范。《中华?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天津市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以下简称《组织法》、《选举办法》)等,是直选村委会必须遵循的法规,有着很强的指导性,对保证选举的规范运?起着决定作?。但实践中,我们觉得有的规定过于原则,不好落实;有的不完善,不好把握;有的过于复杂,不利操作。?是政策、法规??的不具体、不完善,造成操作中?据可依。如:《组织法》和《选举办法》对候选?任职条件只是从宏观上提出了“年龄、?化、政治”三个条件和要求,不够具体,没有对哪些?不能作为候选?作出明确具体规定,致使?些曾受过司法机关处理的有劣迹的?被推选为候选?或正式当选为村委会?部。再如:对党的领导、选举?作领导?组及村民选举委员会的职责规定不具体,导致作?发挥不充分。对于村党组织的地位只简单地提到“发挥领导核?作?,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持和保障村民?使民主权利”,?没有具体规定党组织有哪些职权、如何发挥作?,造成在实际操作中村党组织发挥作?受到限制。对村民委员会选举?作领导?组和村民选举委员会的职权也只是做了原则性的规定,并没有具体的要求,这都影响了选举?作的正常开展,甚?使不符合条件的?当选村委会?部,为稳定、发展埋下了隐患。还如:对?扰、破坏选举及以不正当?式参加选举的违法?为界定标准和处理规定不具体,对如何处理也没有具体规定,使贿选拉票等?为经常发?且难以有效制?,不但影响选举秩序,?且影响选举结果。?是有的程序规定过于复杂,不利于操作。村委会选举中由村民选举村选举委员会、选举产?村委会候选?、选举产?村委会,?部分村都要在?约?个?的时间?集中组织4次全体选民,?作量较?,组织起来也很困难。3.农村不良社会现状,影响选举的进?。这些不良现状包括:?常?作不规范,造成有些问题没能及时解决,堆积到选举前?不能?下解决,使选举难进?。?如有的村财务管理混乱,群众有意见,可是短期内?解决不了,使选举不能按时进?;有的地?单纯地以完成换届任务为?标,没有把换出?素质的?部、换出稳定、换出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虽然搞完了换届,但是不得安宁的??也开始了;有的村属历史上的不稳定村,?风即有三尺浪,若选举更是?上浇油,?选就乱;个别村存在着派性和家族势?,出现选不出?、??当选和各有当选的现象时,村民便不断上访,村?部也互不买账,影响各项?作的开展;有的村现有?部素质不?,后备?才也缺乏,造成??可选或者“矮??拔将军”的状况,选举对村和村民实际意义不?;个别参加选举的?采取不正当许诺、请吃请喝、攻击他?等?式参选,使村民不能正常、正确?使民主权利。对策及建议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村级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不断推进,村?部、党员、村民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农村民主政治发展注定要?趋完善和成熟,民主选举的?度也会随之逐步加?,直选村委会?定会成为不可逆转的、不断完善的、必须执?的硬性规定。为了更好地适应这种形势,搞好直选村委会,建议从三个??进?努?并做出改进。?、提?选民民主法制素质,夯实选举的基础选民民主素质的?低直接影响选举的质量,?定要下?量提?选民的民主法制素质。1.??发展农村经济,为培育民主意识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发展经济是培育民主意识的核??环,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民主意识的提?和增强农民参与民主活动的能?。有了基本物质保障,他们才能拥有充分的时间和精?来了解政治,学习党和政府的路线?针政策以及参与“四个民主”活动。因此,?定要把发展这篇?章做好做实。2.加强民主法制宣传教育,强化民主法制观念。要加强民主法制宣传教育,动员和组织选民积极参与民主政治活动,使他们敢于和勇于参加竞争和竞选,敢于争取和维护??的合法权益。要加强村级组织换届选举过程中的思想政治?作,坚决防?和克服那些不利于发扬民主的错误观念和模糊意识。要帮助群众学法、知法、懂法,?觉地抵制违法?为,让他们学会利?法律?段保护??的合法权益,通过法律程序解决换届中出现的问题。村级组织要?觉实践“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针,并充分发挥??的组织优势,积极主动地为群众参与民主活动提供便利,调动群众参与民主政治活动的热情。要积极引导??群众正确?使民主权利,珍惜??的民主权利,教育他们要出于公?识?选?,选出??真正满意的村级班?。
?、完善政策法规,充实选举的依据政策法规是选举的根本依据,上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政?针,下要紧密联系农村的实际,要具有全?的指导性和切实可?的操作性。1.完善候选?的条件,保证候选?的素质。酝酿、提名候选?,是换届选举?作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候选?是否真正反映选民意愿和代表选民意志,关系到新?届班?素质的?低和选举?作的成败。因此,应对候选?的条件做出具体规定,可将“七不宜”或是“五不宜”改为“七不准”或是“五不准”,对哪些?不符合候选?条件?不能作为候选?进?下?轮选举作出具体规定。村民选举委员会要进?候选?资格审查,不符合条件的??旦被推选为候选?,可根据规定取消其候选?资格。2.完善有关责任,增强可处理性。对哪些属于破坏选举的?为,出现这些?为分别由谁处理以及如何处理要规定清楚、具体,使之有法可依、违法可究。?如对什么?为属拉帮结派、什么属贿选都要做出明确的界定和规定,这既可以使那些有采取不法?为进?选举想法的??机可乘或不敢冒险以?试法,同时?旦发?问题,也可以及时有效地处理解决,以减少或根除不正当?为和违规?为的发?发展。3.简化有关程序,增强可操作性。建议将村民选举委员会的选举由全体村民直接选举改为由户代表或村民代表进?选举,这样既不会影响选举的质量,也可减少?次组织村民的?作。三、提?领导?平,扎实选举的保证搞好直选村委会,党的领导是关键。那种不敢领导、放任不管的“?撒把”做法是错误的。要把党的领导贯穿选举的始终,要为选举创设?个良好的条件,保证选举的顺利进?。1.做好稳定?作。要注重把问题解决在平时,?争把影响换届、影响稳定的问题解决在换届前,不要“带病”进?换届选举。2.做好?部?作。要让?部清楚,绝?多数村民有明辨是?的能?,他们是不会抛弃真?为民的村?部的。要教育村?部树?正确的权?观、地位观和利益观,正确对待??,正确对待群众,不断赢得群众的?持和信任。要加?对后备?部的管理和培养锻炼,使村?部有源源不断的后继来源,为村民好中选优创造条件。3.做好宣传。要?张旗?地宣传候选?条件和村?部的任职资格条件及选好村?部对村和村民的重?意义,让村民明确选什么样的?、不选什么样的?。4.合理制定规则,?标准?质量地组织好选举。要制定竞争规则,规范竞争?为,搭好竞争舞台,在公开、公平、公正的条件下,有组织地引导参选?在法律、法规、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发表治村演说,实事求是地宣传、推荐??,为选民?使好思考、分析、判断、评价、选择的权利提供条件,为选出?素质的?部奠定基础。5.善于运?各种适当?式,把党的主张变成???民群众的意志。要通过党组织的活动、党员的模范带头作?和思想政治?作,把党的精神、要求变成群众的?觉?动。党组织、共产党员要学法、懂法、守法,带头尊重并维护法律的严肃性、权威性,学会通过法律程序贯彻党委意图。6.严肃处置不法?为。要根据法律规定,对以各种不正当?式参加选举的?和事,对破坏、?扰选举的?和事,在坚持正?教育、疏导的前提下,采取法律的、?政的、经济的?段坚决遏制,保证选举的正常进?。注:本?为?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场?关。0好?章需要你的?励你需要服务吗?提供?对?服务,获得独家原创范?了解详情期刊发表服务,轻松见刊提供论?发表指导服务,1~3?即可见刊了解详情被举报?档标题:村委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被举报?档地址:
篇二:村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打算
当前农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当前农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文秘站-找文章到文秘站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是其它一切非农业得以发展的前提。无疑,相对落后的农村的稳定和繁荣,将成为我国实现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和根本保证。农民这支队伍带得好与坏,直接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近年来,由于党中心、国务院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力度,继续实行向农业倾斜的政策,提高计划、财政、信贷资金用于农业的比重,并且切实做好粮食、棉花等农副产品的收购和减轻农民负担的工作,狠抓农田水利建设,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这些措施在某种程度上都增强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但在其发展的背后,目前农村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尤其存在一些潜伏性的危机,假如不对其及早加以重视和解决,有可能引起整个社会的振荡。当前我国农村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村干部工作粗放,农村工作缺少群众基础新中国成立这后,面对着巨大的个体小农群体,国家在农村实行互助组、初级社的基础上,于1958年发动了“公社化”运动,把74万个农业初级社改造成
6万个“人民公社”。“人民公社”既是农村的经济组织,又是农村的政权组织,是“政社合一”单元社区,实行集中治理,集中劳动,评工论分的制度。人民公社制度为国家机关用行政命令手段指挥生产,用强迫方式控制农民提供了方便。以致于十年动乱期间,农民没有任何生产自主权,种什么作物,种多少亩,交售多少粮食,从事哪些公益事业,都要由上级机关说了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社会开始全面转型,经济体制也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农民从集体耕作转向了家庭联产承包制。按理说,乡村干部的工作重点也应随之转移,遗憾的是我们许多乡村干部还是习惯指挥“大兵团”作战,而不习惯于为分散的农户服务;习惯于训斥农民,不习惯于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习惯于行政命令,不习惯于用法律法规治理群众。各级农业部门也是较多的注重决策层表面的研究,而较少的注重执行层面的实际情况;更多的注重物质成果,较少的注重农民的思想动态。以致
于一些地方党群关系疏远,干部和农民思想难以找到共同语言,一些乡村干部既不愿意也不懂得如何做群众工作。众多乡镇干部甚至把农村工作简化成:
收税费、统报表、控人口这“三大任务”。似乎只要收上各种税收,报上各项数据,计划生育不亮黄牌,全年的工作就算完成了。如地处黄土高原贵州省纳雍某自治县的一个村,近10年没有召开过政策贯彻会议,再加上其它宣传设备缺乏,群众对党的政策几乎是一无所知,该村的一位农民说“俺只知道交钱,交皇粮”。这种忽视了做人民群众工作的严重后果,就是如今农民思维方式与干部工作行为的对抗。在农民的心目中,现在的干部就是“要钱、要命(计划生育)”。为了对抗“要钱”、“要命”,许多农民已从家庭作业的小天地里走出来,推举出他们自认为“信得过”的领头人,或以减轻农民负担为因,或以天灾人祸为由,盲目而又有组织的向合理和不合理收费进行有力的反击和果断的抗衡。当前一些地方的农村农民“闹事”多数源于此。由于乡村干部的素质、工作方式都不能适应社会大变革的需要,只能听命和习惯于传统的思维方式。在新的历史情况面前,又不能密切联系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对农民缺乏应有的感情,因此工作上缺少起码的群众基础,一旦出事,要么靠放弃原则“息事宁人”,要么靠恐吓手段“以纸包火”,形成工作方式及工作效率的恶性循环。
2、基层政权严重虚弱,村级班子后继乏人村级基层组织是党和国家政权大厦的基石,是党和政府直接联系群众的桥梁,是我们党带领群众进行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战斗堡垒,作用十分重要,千万松垮不得,破坏不得。但是在新的历史情况下,一些地方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已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问题。一些乡镇长期忽视农村党员的发展和村级班子后备力量的培养,造成村党支部领导班子严重老化,后继乏人、力量虚弱和战斗力下降。1996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调查中心对湖南永州地区茶陵县的村级领导班子进行调查中发现:
该县有427个自然村,支部书记平均年龄达47.3岁,当支部书记时间在30年以上的有35人,占
8.7,在位20~30年的有98人,占24,其余大部分的任职时间也在10年左右。众多村已有10多年没有发展新党员了,个别村甚至只有30年前的入党的老党员,村支部改选时,只能在责任领导班子中选,找不到一名合适的新代表。从这个问题的表面上看,只是一个忽视党员发展和接班人培养的问题,但其真正的实质却是农村中“有头脑”的农民与我们争夺农村基层领导权的重大问题,我们千万不要掉以轻心,要引起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有的村故意不发展新的党员,有的村干部则让自己的子女或其它亲属接替自己的职务,以造成一种村里大权长期唯我独掌的局面,党支部变成了家庭支部,村办集体企业变成家庭成员企业。个别村干部凭借基层政权行成一种家族势力,在村里为所欲为,横行乡里,搞老子天下第一。1996年《人民日报》曾报道过湖北省安陆市李店镇高岩村原任党支部书记朱光波,在村里说一不
二,村组成28名干部,他可以随便撤换。他任支部书记6年,其撤换村组干部66名。他的大哥朱光金在村里是一人之下,千人之上,什么都可以管,但谁也说不清朱光金担任什么职务。朱光波的堂弟朱光峰坐了4年大牢,刑满释放还不到一年就被朱光波任命为村管企业的副主任。这样的基层政权,群众对他们得罪不起。同时,他们又凭借这种“独家”优势,或控制乡村两级换届选举,或以工作作要挟,形成与上级政府相对抗的“黑碉堡”,稍不如意就与上级党委乡政府对着干、肆无忌惮。《南方周末》曾报道湖南安化县有个大丰乡,就发生了村支部书记联合抢乡党委书记的“大丰乡事件”。1993年,该县委对该乡党委班子进行了调整,决定将不太称职的乡党委书记调到区工委任职,该乡部分村支部书记以县委没有同他们商量为由,联合起来跑到区里把县委组织部长正在与之谈话的乡党委书记“抢”了回去,并抵制县委派进去的新书记,面对众多村支部书记们的强硬态度,县委为67了“息事宁人”,竟放弃原则收回了成命,让被“抢”了去的该乡党委书记继续任职。该书记为了感谢村干部们的这一伟大“壮举”,擅自动用乡财政资金为牵头的村党支部书记买了城镇户口。也就是在这个书记的领导下,该乡财政在短短的几年内亏损了数百万元。1995年底,该县根据省委的统一布置,进行撤区并乡的改革试点,县委再次决定变动这个乡党委书记的工作,个别村干部又故伎重演,新的县委态度果断、严厉处理了几个为首的村支部书记的肇事者,果断免去了该乡党委书记的职务,个别村干部的行为才有所收敛。以上这一事实说明,放弃和放松农村党员的发展和接班人的培养,会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它不仅会使基层政权后继乏人,久而久之还会导致整个基层政权的变质和垮台。
3、农民负担过重,集体积累普遍不足尽管党中心三令五申要加强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工作,要切实减轻农民的负担,但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仍然是当前农民反映最强烈的热点之一。据国家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调查统计:
97年前三个季度农民人均负担额为37.5元,比上半年同期增长了24,负担水平仍属高位,增长幅度仍超过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的增长速度。造成农民负担反弹、过重的原因:
一是实物价格的抗降性导致农业税额大幅度的增长,屠宰税、农林特产税按人头、地亩的多少平摊的作法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二是机构臃肿,吃“皇粮和靠农民养活的人越来越多。现在的乡村干部大体上可分为四类:
一类是脱产干部,乡镇党委、政府及经济机构的业务干部,如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各分管部门的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他们属国家编制,由财政负担;二类是半脱产干部,即各乡镇党委或政府从事经营治理、水利、土地、畜牧、渔业、广播、计划生育等工作的“干部”,他们无国家编制,由乡镇参照国家干部工资标准和本地收入的实际情况发给相应的工资;三类是享受固定补贴的干部就是村级领导人,如村长、村支部书记、会计等;四类是享受误工补贴的干部,如村团支
书记,妇女主任、民兵营长、治保主任以及村民小组长等。这四类人员,尽管有些在臃肿机构之外,但他们的收入来源都是只能是财政和农民。三是基本建设从城市向农村的延伸,形成某些地方违反规定,强行实施的以劳代资。四是少数某些地方和部门追求所谓“政绩”,在农村办事要求过高过急,不切实际的推行各种达标升级活动,超过当地的现实和农民承受能力。五是社会负担名目繁多,乱摊派、乱罚款现象屡禁不止,形成看不见,摸不着但能感受到的隐形负担。六是村级集体经济脆弱。许多内陆省区的县,乡村级集体经济不景气,相当大的一部分无集体收入。据对陕西省某县的调查,只有约20的村能基本维持正常运作,30的村无集体经济收入,40的村靠向农民收费维持生活,10的村年年亏损。集体经济的结据,而一些迫在眉睫的工作又必须完成,无奈收费的手只好伸向农民。七是自然灾难频繁。中国的农业是弱质产业,抗御自然灾难的能力很弱。据《中国科学报》1994年3月2日报道:
50年至1993年这43年中,全国各种灾难的直接经济损失共计约26000亿元人民币(算到1990年的物价),各种灾难造成的比例大约是:
气象灾难包括洪涝和干旱,占57,农业病虫害占
5,林业病虫害和火灾占8,地震占6,海洋灾难占
5,泥石流占4。从数据不难看出,受灾产业最严重的是农业,从个体对象而言,受灾最严重又主要是农民。尽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不断加大救灾的力度,各级领导更是身处一线指挥救灾,但无情的灾难造成的损失单纯依靠国家的救助是难以恢复到灾前的状况的,只能靠农民自力更生,生产自救,这无形中又增加了农民的负担。上述诸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并不十分富裕且囊中较67为羞涩的农民,必须随时向外掏钱,随时承受各种方方面面的压力。因而,农民的负担究竟何时能减下来,干部心中无底,农民心中无望。
4、少数干部腐化堕落,干群关系日益紧张共产党的干部是人民群
众的公仆,是为人民服务的,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公仆形象,应该同人民群众保持一种融洽的鱼水关系。但是近些年来,一些地方狠抓经济建设中,放松对干部非凡是对农村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反腐倡廉工作,正如邓小平同志在1989年3月同中心负责同志的谈话中的所说:
“十年来我们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邓小平文选》三卷第287页),以致有些干部尤其是农村干部中,出现了越来越普遍和严重的腐败现象,个别干部甚至蜕化变质。有的上身不正,不认真干事,专门搞歪门斜道;有的借公务之名,图谋个人私利,到处吃喝玩乐,有的作风不勤,对工作无热情,对群众无感情,浑浑噩噩过日子,庸庸碌碌划懒船;有的办事不公,缺乏党性修养,不讲政策,不讲原则,不依法依纪依制度办事,方法简单粗暴;有的为政不廉,以职权谋私,搞权钱交易,贪污贿赂,中饱私囊,挖国家和集体的墙脚,吃人民群众的血汗,如此种种,严重损害了乡镇干部形象,严重伤害了群众的感情,致使许多群众对干部没有尊重,只有鄙视;没有理解,只有指责,没有信任,只有猜疑;没有支持,只有反对。由此产生对党和政府的怀疑、失望甚至强烈不满。一遇见有事就要小题大做,大题乱作,火上加油。1996年新华社曾重头报道过湖南省沅江市四季红镇,就曾出现了村民冲击政府的严重闹剧。部分村民以镇里个别领导有贪污腐化行为作为借口,先是集体上访,继而抗粮、抗税,最后发展到村民组织起来到镇政府机关聚众闹事,身捆炸药包,手持火枪、鱼叉、骂干部、砸财物、揿警车、打民警,闹得该镇基层政权瘫痪长达两年之久,直到后来惊动了省委、省政府领导,事件才算得到解决。类似四季红镇的事件,在目前广大农村时有发生,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这些情况告诉我们,干部的腐败问题是影响政权存亡的要害。干部中的腐败问题不除,人民群众就有不会真心实意地跟着共产党走。此外,我国农村工作中潜伏的危机或不安定的因素还远远不止这些。诸如土地流失问题,治安形势严重问题,投入过少问题,宗族势力抬头、封建迷信复燃等问题还仍然长期存在农村工作中,但主要还是前四个方面的问题,只要抓住了这四大要害所在,就抓住了解决问题的主要矛盾。“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这是古人总结出来的为政警句。目前农村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已经开始影响
到农村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已经形成一种较为严重的制约,并在未来的一定时期内,构成对农村发展的一股潜伏性危机。这些危机是关系到人心背向、事业成败和政权存亡的大问题,我们绝对不能掉以轻心,务必尽快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解决。解决我国农村工作问题的措施及其对策
1、密切与群众之间的联系,建立新的干群关系当前,一些地方党群关系疏远,是我们不善于做群众工作,不率先垂范,不密切联系群众造成的。我们讲群众观点,最实际的就是与农民的联系和感情问题。遗憾的是现在许多的农村干部熟悉不到这一点,在他们看来,农民就是种田、干部就是管人管事,有理就来强制命令,有钱有物就适当施舍,无所谓感情不感情。殊不知做农村工作,做农民工作,不加强联系,不注入感情,不付出心血,是不可能把广大的农民凝聚在党和政府四周的,而没有农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是不可能做好党在农村的各项67工作的。为政主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纵观历史,许多达官贤臣在对待农民的问题上都非常注重感情的培养,懂得做人民群众的工作,要注入真情。身为一个地方的官员,心中要时刻装着群众。如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李纲的“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嬴病卧残阳”,范仲俺“居高堂之上则忧其民”,郑板桥的“御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这些真情实意的诗篇,无不体现了对人民群众的无限关切之情。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国家领导人更是无微不致地关怀着刚刚走出苦海的贫苦群众。毛泽东同志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十分明确的指出,要“关心群众的痛痒”,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记得刘少奇同志为了摸清群众的真实生活情况,到河南农村搞调查时,不住待所,睡在生产队养过牲口的饲养房里。党的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同志考察贵州贫困地区时,见那里群众还尚未解决温饱问题时心情十分沉重,中午草草用餐,数度停箸,食不甘味语重心长地说:
“我们当干部的一定要把群众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啊”。中国长期的革命建设和经验告诉我们,谁赢得了农民,谁就赢得了天下,农村包围城市的伟大壮举,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功探索都证实了这一伟大真理。同样,谁放弃了农民谁背离了农民,谁置农民的生死冷暖于不顾,谁就犯下了历史性的错误。非常遗憾的是,现在少数干部头脑中没有了贫困群众的影子,他们有的高高在上,有的麻木不仁。更有甚者,对群众的困难熟视无睹,对群众的呼声充耳不闻。尤其是这些年搞改革开放,广大农村干部开始注重公共关系在地方发展和领导工作中的重要性,重视广交朋友。但这种重视出现了极其危险的偏向:
交朋友注重的是飘洋过海跑沿海,而跑基层非凡是跑农村的却越来越少,许多农民说,现在是领导干部“攀洋人”,“傍大款”,一般干部“靠富户”,“跑领导”,地道的泥脚杆子成了“没娘崽”。领导干部联系群众,交朋友的贪大求洋,嫌贫爱富的观念,广大农民非常伤心和反感,由此造成基层与机关,干部与群众的关系越来越紧张,越来越疏远,感情越来越冷漠。针对这一新的情况,我们应该在加大抓农村工作力度的同时,还应该把县乡领导越级广交农民朋友纳入议事日程,并作为一项制度确定下来。即县级领导交村党支部书记或村主任;乡镇领导交村民组长;乡干部交在乡村有影响的农民,村级干部交贫困人民群众。广大农村干部要是交好了这样一大批农民朋友不仅在解决农村热点、难点问题时能做到耳聪目明,心中有数,即使遇上更为复杂的工作也会在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中变得迎刃而解。我们讲密切联系群众也才能真正落实到实处。
2、培养骨干,切实解决基层政权后继乏人的问题众所周知,中国各级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村民委员会是村党支部的自治组织,它们都是中国农村最基层的中枢机构。这一级的“干部”因不吃“皇粮”也无人事档案,因而,很难让各级组织引起重视,更难让人把他们的职务与“官”联系在一起。然而,中国的10亿农民就是在他们的直接指挥下改天换地,向地方尽职责,向国家尽义务的。近20年以来,由于我们忽视了农村基层干部的培养,致使农村干部队伍老化,相当一些农村社区,村级组织结构扭曲,民主选举疏于形式,子女亲属接班成为常事,年轻党员骨干缺乏,正如
前面所说,从表面看,这只是一个忽视接班人培养的问题,其实质则是我们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的农村基层政权,最后究竟由谁来掌权的问题,这是一个关系到农村前途和命运的问题。因此,要确保广大农村的长治久安以及确保农民过上富裕的生活,我们一定要重视农村领导班子67的建设,重视骨干干部的培养。为此,我们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抓好学习教育。对农村村级主要负责人要采取轮流进县委党校学习的培训制度,提高我们农村村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学习与农村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和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现代农业科技知识,达到学好理论,增强党性、增进知识的目的。二是要强化组织整顿。重点搞好三个结合:
即把民主选举和民主评议结合起来:
把撤换不称职干部与提拔新生力量结合起来;把长期由农民担任村干部与国家干部兼任相结合起来。三是要抓好后备骨干的培养。要把发展农村党员,培养农村村级后备骨干作为乡镇党委和村级干部的铁任务、硬指标。对新确定的培养对象,一要建立档案,二要送县一级党校培训,三要让其参加一些乡镇组织的中心工作和集体活动。总之一句话,培养农村后备人才是事关农村发展全局性问题,根本性问题,千万马虎不得,放松不得,要千方百计解决好。能否解决好这一问题,这也是检验我们一个地方主要领导是否头脑清醒,是否有战略眼光,政治上是否真正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3、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减轻农民负担提供强有力保障减轻农民负担,可以说从中心到地方,没有哪一级党委、政府不是高度重视的,但为什么农民负担老是减不下来,除了思想熟悉,政策观念等主要原因之外,就是目前我们还缺少减轻农民负担的经济基础作保证。一方面是各级财政拮据的状况在近期内还难以改变;另一方面农村的各项建设和公益事业的投资呈上升趋势。随着手扶拖拉机、摩托车、农用
车等交通工具进入农民家庭,过去的农村羊肠小道显然已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加上农村农田水利建设及农业生产规模经营和产业化之路都需要基本建设予以配套。钱从哪里来?最根本的途径是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从全国各地情况看,凡是农村村集体经济搞得好的,那里的村级组织就有凝聚力、战斗力,党群关系融洽,农民负担轻,而且各项公益事业红红火火。相反,凡是农村集体经济薄弱而靠加重农民负担维持村级政权建设的,无例外发展无希望,治理也无方,村干部威信不高。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要巩固中心及地方政权,消除农村的潜伏的危机,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当作一件紧迫的大事、要事来抓。一是要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摆在与稳定同等重要的位置,熟悉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其实质就是要为社会稳定工作打基础,提供保证的。二是要把配合扶贫、整顿农村后进党支部等工作结合起来,对村级集体经济的现状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列出重点扶持对象,实行县、乡领导挂点负责和部门对口扶持。三是对办企业确有困难的村,要下决心划出或收回一部分山林、鱼塘或土地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的生产基地,其收入作为村级政权组织的自营费用和从事公益事业的经济来源。四是要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的考核、治理、监督的制度和办法,防止农村财产成为个别为政不廉的村干部的私人小金库。
4、严格执纪执法,矫正通常出了问题再高压的错误工作方法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失误在教育,教育最荒废的是农村。现在很多农民,既没有参加过法律政策知识的学习,不能较好的运用法律和政策来保护自己的权益,也不能用法律和政策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往往以自己把握或别人教给的一鳞半爪来发泄不满。这样既轻易酿成悲剧,也很轻易补少数坏人利用,制造事端。另一方面,对农村工作的治理,普遍存在着两个极端,要么“松得无边”678,要么“紧得要命”。平时对农村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甚至是农民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不作及时疏导处理,等到事态扩大则兴师动众,甚至动用地方警力加以解决,结果往往是小问题酿成大乱子,人民内部矛盾转化成敌我矛盾,其后果是后患无穷。解决农村工作中难点热点问题维护好农村的稳定,在领导方法上要突出“一抓两严”,“一抓”即抓教育,教育对象要做到乡村干部和农民群众这两个群体并重,内容上要做到法制教育,纪律教育,政策教育,伦理教育并举。在方法上要增强针对性、实用性、不搞形式主义。现在一些地方农村工作被动,甚至引起农民与干部、农民与乡镇政府的冲突,并不全是“民性本刁”,而是教育不力,干部自身形象不好,现在少数乡村干部目无法纪,腐化堕落,非法行政,群众相当不满。我们不能把农村出现的各种问题都归到或主要归到农民头上,各级干部首先要作自我检查,要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要知道“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教育”。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乡村干部的法制、纪律和政策的教育,否则很难保证这支队伍不垮掉、烂掉。同样,对农民的各方面的教育也要不断加强,逐步提高他们的素质,使他们由传统农民逐渐向现代农民转变。在宣传手段、教育方式上,既要重视广播、电视等传媒体系的视听作用,又要注重不同层次会议的宣传讲解作用,同时还要注重报纸、小册子和各种宣传资料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抓好教育的同时,必须要坚持“两严”:
一是严格执纪。农村工作艰苦、辛劳、清苦,固而对乡村干部要爱护,但这种爱护必须建立在寓爱于严的基础之上,对农村干部中存在的违法乱纪,贪污腐化等问题,要坚持“干部问题热处理,农民问题冷处理”的原则。稳、准、快的给群众以处理结果。我们经常讲干部的凝聚力从哪里来?是从良好形象的感召力和吸引力中来。干部队伍的良好形象怎样塑造?要通过惩治腐败、提高素质来塑造。二是要严格执法。对那些公开组织群众,煽动闹事或成立非法组织而与各级党委及政府为敌的人和事都要严格依法——稳、准、狠的打击处理,决不手软。要给闹事者一个强烈的信号:
共产党在某些问题上之所以让步,一是承认自身工作确实需要改进,某些问题的确需要纠正。二是理解群众把握一项新出台的政策或规定的确需有一个过程,在熟悉和行为上某些偏差有时是难以避免的。三是始终把一时不明真相的闹事者当成可以团结的人,不采取简
单粗暴的方式将其一棍子打死。四是也必须让他们明白:
让步不是放弃,更不是害怕,而是我们党始终如一的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具体表现,是确保我们人民群众不受到伤害。我们的目的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充分发挥好广大干部和群众的一切积极性,努力把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各项工作做好。我们深信:
只要我们做好上述几项工作,我们就能未雨绸缪,把一些尚未显露的潜伏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就能把一些经常出现的问题,将其后果控制在最小幅度;就能将一些短期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在思想和行动上作好充分的应付预备,并将最终设法解决。中国的问题主要是农村和农民问题,在通往现代化的漫漫征途上,假如农村和农民问题解决不好,就可能出现大乱子,假如农村和农民问题解决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就只能是一句空话,这决不是危言耸听。没有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没有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的转变,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中国的现代化。道理一点就明,而目前最急迫、最重要的任务是按照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农村发展思路和战略,扎扎实实地去做工作678
篇三:村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打算
村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X村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攻坚作战态势尚未形成
(1)对脱贫攻坚认识上有偏差,思想上有厌战情绪,部署上有松劲现象,精力上投入太少,缺乏对脱贫攻坚紧迫性、艰巨性、复杂性、前瞻性的深刻剖析、细致研究,攻坚作战氛围微乎其微,冷冷清清,对难点困难破解不力,绕道而走,不闻不问。
(2)个别“四支力量”干部政治站位不高,认识模糊,行动迟缓,作风漂浮,工作缺乏主动性、创造性,配合上缺乏团队精神,没有合作意识,导致工作迟迟打不开攻势局面,掀不起大干热潮,形不成作战氛围。
(3)驻村单位帮扶到户干部政治担当意识较差,合力攻坚责任缺失,没有用心用情用智帮扶到户,与群众感情不深,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效,只图讲排场,大轰隆,赶热闹,导致工作合力不足,成效不佳。
整改措施: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担当。整合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村干部、镇包村干部四支力量,进一步细化职责,夯实责任,明确时间节点,脱贫任务清单,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二.攻坚作战不精准,春季攻势成效难以呈现
(1)产业脱贫落实不精细,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只注重对县上发文明确奖励扶持产业的发展,而对因区域化、差异化确
-1-
村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需因地制宜、因村选项、因户定业的产业发展相对虚化弱化,缺少政策奖补,扶持后劲不足,村三委会主要干部不能按照要求带头领办产业,导致贻误战机、错过节气,产业长短搭配不合理,产业增收难支撑,脱贫退出难保证。
(4)危房改造工程起步艰难,进展较慢。部分工程改造施工方案与房屋现状不对称不衔接,推进时断时续,虎头蛇尾,改造质量令人担忧。改造工作还停留在选址、备料、化解矛盾、被动应付阶段,个别开工在建房屋超规定面积,举债建房致使返贫的现象时有发生,村级监管流于形式,危房改造政策宣传普及不到位,有死角死面,群众政策知晓率低,支持配合上不给力,影响整体工作推进步伐。
整改措施:1.做精做实产业就业扶贫。摸底统计产业发展情况,指导面上制定区域化奖补政策,适时做各类技术培训。针对部分错失节令未选定产业项目的贫困户,科学调整以夏补春,以秋补夏,力争每户至少有2-3个增收产业。
2.精细化加快危房改造工作进度。加大危房改造政策的宣传普及,对已报在建危房要严格施工程序,严把质量关口,务必于6月底前竣工验收,对未动工的危房工程要破解困难,精准沟通,无缝对接,快速启动,早日完工,务必于6月底竣工验收。
三.资料管理不精细,村户档案参差不齐
-2-
村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2)村级攻坚室资料凌乱不堪入目,图表卡册数据未更新到位,相互逻辑不相符。
(3)户中档案资料不健全、不完备,“两卡一夹”资料普遍缺失,一片狼藉,无法印证精准脱贫过程扎实。
整改措施:按照县扶贫局制定的《2018年村居脱贫攻坚档案资料健全完善具体要求》,精细完善今年脱贫攻坚各类档案资料。
四.扶贫扶智扶志有懈怠,存在一手硬一手软
在精准施策上没有真正将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培养贫困户自主脱贫、建立扶志扶智长效机制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
整改措施:积极开展本村的扶贫扶智活动,围绕激发培育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大力开展道德教育宣传、文明家庭创建、法制宣传教育等活动,积极倡导建康文明的婚育丧葬新风,坚决遏止高额彩礼、高额份子钱造成的返贫问题。通过建立并运行爱心超市、孝德基金等活动,解决贫困户思想上存在的等、靠、要思想,引导贫困户自发的去增收致富,从思想上让贫困户富裕起来,确保扶贫扶智活动的作用发挥出来。
五.工作责任不担当,各级攻坚合力急需凝聚
(1)村级班子工作投入精力不够,工作缺乏系统谋划、超前行动、抓早动快、定期研判,深入一线解剖麻雀、发现问题不能及时请示汇报,不是全力解难题闯难关,而是按部就班被动完
-3-
村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成,甚至忙于应酬,穷于应付,急于应对,只求将就过得去,不求从严过得硬。
(2)四支力量整合不到位,职责不明晰,业务学习不扎实,配合工作不积极,形成力量松散、难以同心同力、你追我赶、克难攻坚。
整改措施:
建立村级四支力量周二例会制度。由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负责召集,汇报交流工作情况,查找存在突出问题,研究解决思路,安排本周扶贫日工作事项,有事议事,无事组织学习脱贫攻坚业务。
-4-
篇四:村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打算
浅谈村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规范村务管理工作,是发展基层民主,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构建和谐农村社会,推动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维护村集体、村干部、村民根本利益,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现象发生的根本途径。当前,村务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健康有序开展。对此,本文就当前村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谈一些初浅的分析探讨。
一、存在问题
1、村级财务制度的执行存在“三不严”。一是限额审批制度不严。超权限审批、支出发票无经办人签字证明、支出事项、金额的不真实等现象较为突出,而且笔数不少,金额不小。二是财务结算制度不严。按要求,村级财务一年至少要结算四次。但据了解到的数据表明,未按要求进行结算的村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甚至还有个别村存在未登帐的现象。三是现金管理制度不严。主要表现在“三个突出”,即非出纳人员经手现金现象突出、公款私存现象突出、坐支现金现象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村干部贪污、挪用、私分、私存公款和出纳短款等违法违纪违规行为时有发生。
2、民主管理制度的落实存在“三不到位”。一是村民自治不到位。当前农村普遍存在村主干治理代替村民自治的现象。一些本应由村民代
表会议讨论决定才有效的事项,却由村两委会决定代替执行了。二是村财监管不到位。乡(镇、街道)领导对村财监管工作重视不够、基层组织、纪检、经管等部门的监督作用未有效发挥,造成了村务管理缺乏经常性监督,村干部个人或集体违法违纪现象时有发生。三是村务监督小组运作不到位。相当一部份村务监督人员或不熟悉财会知识、不知如何理财,或对村务监督作用认识不足,不是与村两委“对着干”,就是走过场、不监督,造成农村财务疏于监督,村务监督小组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3、村财支出呈现“三高”。一是村干部工资支出数额高。虽然相关部门对村主干的工资、福利已经作了明确的规定,但仍有个别村存在擅自提高村主干和村两委干部的工资标准及乱发放奖金等问题,如一些村干部在村领取固定工资补贴后,又领林改、护林、计生等误工补贴等。而且这类问题正在呈现上升趋势。二是招待费等项目支出数额高。虽然上级对村级组织在招待费问题上三令五申要实行“零招待”或“限额招待”,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村级组织在招待费方面不仅没有很好地遵守有关规定,而且招待费的支出还占了村财支出的相当大比例。据统计,全县三是报刊征订费用高。为减轻农民负担,上级对村级组织征订报刊费用作了明确限制,但目前多数村都存在超限额现象。
4、村务公开存在“三不”。一是公开不及时。存在公开次数和时间不正常,未按要求进行公开,等到群众有反映或上级来检查时,匆匆公布,应付了事,甚至还有不少的村没有实行村务公开。二是公开不真实。许多村只是公开一些如计划生育等事项,而农民群众想知道的村财开
支、村集体资产处置、各项利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却往往不公开、打折公开。三是公开不全面。在公开形式上仅限于公开栏公开,比较单一。在公开内容上不全面,遮遮掩掩,藏头露尾,只公开大项目,没有分列明细账,没有按时逐项、逐笔公开。
二、原因分析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足,责任主体不明确。一方面乡镇领导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干部政绩主要看经济发展的速度,将主要精力放在抓经济上项目上,而认为村务管理既不出成绩,又容易得罪人,出力不讨好,对村务规范化管理没有高度重视,得过且过。村务管理各项制度不能认真落实,严格执行;还有一方面就是村务管理的责任主体不明确,县、乡、村在村务管理中承担什么角色没有明确的规定。
2、人员素质不高,追究体系不健全。一是村干部、村财会人员、村务监督小组人员素质不高是造成村务管理混乱的直接原因。二是现有的规定对不执行相关制度的人员,党纪、政纪难于涉及那些非党员的农村干部,使用正常的法律制裁又显得太严厉,使一些很好的制度不能得到落实。三是对责任人缺乏硬性约束和量化考核指标,没有具体的考核标准和责任追究办法,无法保证规范村务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3、监督主体不实,督促检查不到位。一是纵向监督弱化。由于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对村务管理工作认识不足,不重视,对村务管理缺乏经常性监督,使村财监管工作流于形式,形成一种“上不管,下不知,实际无人理”的局面。二是横向监督虚化。大部分村虽然都设立了
村务监督小组,但由于部份民主理财小组人员不熟悉财会知识、文化水平有限,不知道村务监督应该做些什么事情,或是监督小组成员长期外出,没有履行职责,横向监督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形同虚设。
4、现有制度不全,村务管理不完善
当前农村缺乏一套完整的、符合实际的、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现有的农村管理制度又缺乏定性和定量标准,缺乏实施细则,可操作性不强,从而不能较好地依靠完备的有效机制来引导、规范、约束和保障农村各项经济活动。还有就是村财薄弱,村干部(目前我县只有村主干有财政补助)、村财会人员、村务监督小组成员待遇得不到保障,工作积极性不强,村务管理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三、对策思考
1、提高思想认识,明确责任主体
县、乡(镇、街道)和村党支部、村委会三级都要充分认识规范村务管理和管好村主干的重要性,切实把加强规范村务管理工作和管好村主干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急需解决和必需解决的问题来抓。要建立“三为主、三联动”的村务管理工作机制,即:以县为主导,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对村务管理工作开展面上的指导和监督工作;以乡(镇、街道)作主力,由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具体负责对村务管理工作开展经常性的指导、监督、检查,规范村级事务,约束村干部的行为;以村级唱主角,切实发挥好村民自治的作用,加强对村干部的自我约束和制度约束。通过明确责任主体,真正形成三级联动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保证村务规范运作,促进村干部依法依规办事。
2、严格责任追究,确保制度落实
制度的落实是规范村务管理的关键。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方面要加强乡(镇、街道)对村的监管。乡(镇、街道)要加强对村主干、村两委干部及财务人员、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三个层次人员的培训,使他们能熟知村务管理的各项制度规定,并根据各自的职责,制定相应考核标准,对因不履行职责,致使村务管理制度没有落实的,进行责任追究。另一方面要加强县对乡(镇、街道)的监管。县级党委、政府要把乡(镇、街道)监督辖区内各村落实村务管理各项制度的情况列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由纪检、组织、人事、财政、审计、农业等部门联合对各乡(镇、街道)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奖惩的重要依据。三是加强责任追究。对落实村务管理各项制度不力的乡(镇、街道)主要领导要进行批评教育,对由此而引发重大农村社会不稳定问题或发生村干部违法违纪行为的不仅要追究相关领导责任,还要对所在乡(镇、街道)实行党风廉政建设“一票否决制”。
3、强化监督检查,做到防微杜渐
一是要强化党内监督。乡(镇、街道)要对管辖范围内的村(居)开展定期、不定期的巡查,加强对村干部的经常性监督,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做到关口前移,防患未然。二是要深化民主监督。要认真落实民主决策和民主理财制度,规定凡是大笔财务支出、集体资源转让或重大建设项目,必须经村两委会或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大会决定,杜绝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要切实发挥好村民理财小组的作用,杜绝村书记、村主任直接经手财经,实行审批、管理、经手三权分离。
对村财的监管实行“三制”,即:村财预算实行向乡(镇、街道)报备制、村财开支实行季度跟踪检查制、村财结算实行年终复核审计制,对村财开支实行总量限制、过程控制、年终决算的全程监督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村财的监督管理。三是要发动群众监督。
4、创新工作机制,促进规范管理
一是在重大事项运行中推行“四权分离”制,即:⑴由村党组织实施决策组织权,负责对整个决策活动的组织领导,对村民关心的重大事项在决策形成、执行、监督和总结等各个环节中承担组织领导的职责。⑵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实施决策表决权,负责对村民委员会提交的方案进行讨论表决。⑶由村民委员会实施决策执行权,负责执行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的决议,办理各项具体事务。⑷由村务监督小组实施决策监督权,负责对决策的监督。以“四权分离”
来进一步明确村级组织各自的职责,化解村“两委”矛盾。二是在村财管理方面要坚持“十有”要求。即:年初有计划、收支有票据、财务有登账、审批有章法、招待有限额、工资有标准、村民有理财、发包有公布、财务有公开、年末有述职。三是在村务公开方面实行“报备制”和“通报制”。为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全县各村应实行村务公开向所在乡(镇、街道)报备制度,由乡镇对村务公开的内容进行把关,确保公开时间及时、反映真实、内容全面。改进公开形式,实行公开内容通报制,同时,要重视经济的发展,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组织力量,对村财薄弱村的村干部(除村主干外)、村财会人员、村务监督小组成员要参照农村“六大员”享受财政固定补贴,保障村干部、村财会人员、村财会人员、村
务监督小组成员工资待遇,提高他们参与村务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篇五:村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打算
当前农村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基层反映:当前农村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须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尽快脱贫。统计显示:我省农村贫困人口仍有385万人,贫困发生率达10.8%,高出全国10.2%的平均水平。扶贫开发工作任务繁重,面临形势严峻,存在五大难题:
一、扶贫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未实施整村推进的行政村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落后,发展投入不足等问题;即使已经实施整村推进项目的重点村,依然存在有限的扶贫资金与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这一难以调和的矛盾。特别是项目经费存在尾欠,留下不同程度的遗留问题。如:拖欠农民工工资、工程队材料款以及移民后扶款等。由于缺乏集体经济收入,债务无法化解,导致村干部工作难以开展,并严重影响基层稳定。此外,产业扶贫欠缺,贫困村发展后劲不足,贫困问题往往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二、扶贫资金和农业开发项目资金难以形成合力。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在不断加大农村水利、交通、能源、农田改造、农业开发等基础建设投入力度的同时,专门增设扶贫开发专项资金。扶贫专项资金侧重支持外延发展摸式,而其他农业资金则侧重支持内涵挖潜模式。虽然中央财政每年投入农业开发项目大部分与扶贫开发项目接近,甚至类同,但
由于管理办法、管理部门不同,难以形成合力。条块分割、资金分散导致了农业缺口项目、拼凑项目难以避免,极大地影响了财政农业投入资金整体效益的发挥。
三、扶贫政策自身设计存在缺陷,导致政策执行难以到位。一是扶贫补助标准偏低。如移民搬迁扶贫,我省补助标准为每人4000元。现在农村即使盖100平米的平房,也需80000元左右,这就导致移民扶贫项目偏离贫困区域和目标群体,有自筹能力的农户才能获得搬迁补助,而一些特困农户却由于无法自筹搬迁以至不能获得扶持。二是整村推进项目建设扶助标准偏低。基层工作压力和工作难度加大,使一些项目在项目计划和项目实施上采取“报长建短”、“报大建小”、“报新建旧”或者降低建设标准的方式;三是税费任务重。对群众自建和投工投劳部分,也一样需要通过正规税费途径报帐,使得本来就紧张的扶贫补助资金更加捉襟见肘,加重基层群众负担。
四、整村推进与农民个体脱贫不同步。整村推进扶贫模式的确立,其宗旨是要实现整村脱贫致富的氛围。但现阶段,整村推进的扶贫项目单一,几乎都是修路、建桥、打井等基础设施的扶贫工程,对贫困户个体、特别是绝对贫困户的扶贫力度不断弱化。这个问题不得到解决,整村推进的目标就难以实现,且会造成发展中的新问题--贫困村中收入差距不
断扩大,这与整村推进的宗旨相悖。只有整村推进中基础设施改善的受益度与农户经济基础成正比,相对富裕的农民才更有机会利用基础设施改善发展家庭经济,从而实现整村脱贫致富。
五、贫困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参与程度低。近年来各
县、市虽然积极探索参与式扶贫,但实际工作中仍是一种自上而下、单向度的政府行为。贫困人口的参与只是被动的投工投劳和自筹资金,主观能动性和发展决策权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挖掘,由此产生以下问题:一是扶贫项目在实施和管理中缺乏有效的群众监督;二是贫困群众对政府组织实施的项目责任感不强,缺乏对项目进行后续管理和维护的积极性,造成扶贫行为的短期性和扶贫资源的浪费;三是扶贫项目的设计脱离贫困农户的实际需求,影响扶贫效果,同样也造成扶贫资源的浪费。分析原因:一是政府部门对扶贫项目的设计、实施和管理习惯于包办代替,排斥群众参与;二是政府长期的包办代替,造成群众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三是当前农村大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基本是妇女、老人和儿童,劳动力严重不足,难以组织群众参与。
基层建议:
一、实行分类指导,做到瞄准式扶贫。按照现行模式,继续实施整村推进。一是加大资金投入额度,以保证重点村
项目建设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二是对贫困农户、贫困人口脱贫进行分类指导。在科学确定贫困对象的基础上,加快"两项制度"的有效衔接,基本生活靠农村低保,脱贫致富靠扶贫政策,真正体现“真扶贫、扶真贫”。
二、建立健全扶贫资金投入和管理机制。加大扶贫资金的投入力度,巩固存量,力争增量。一是提高扶贫项目的扶助标准。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的贫困区域,修建道路、饮水工程等基础设施的项目建设难度大,所需物资、劳务价格也不断上涨,因此,要进一步提高项目建设资金标准。二是按实际投资安排项目资金。减少甚至取消到户项目要求农户、特别是特困农户自筹的资金,切实减轻贫困群众负担。三是统一规范扶贫项目税费收取。针对当前扶贫项目税费收取名目繁多、税率不一、管理混乱等现象,建议尽快统一规范。除国家硬性规定不能免除的税费外,所有扶贫项目尤其是直接扶持贫困农户的项目,都应免税。
三、做大做强扶贫产业,为贫困群众稳产增收打牢基础。首先要做大做强扶贫龙头企业,发挥其对贫困地区主导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采取加大扶贫贴息贷款发放数额和覆盖面及落实有关减免税费优惠政策等措施,以及直接或间接地提高国定贫困县项目扶贫贴息贷款比例等手段,培植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扶贫龙头企业,同时引导发达地区龙头企
业在国定贫困县建立原材料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充分发挥扶贫龙头企业对贫困地区优势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其次,增加财政扶贫资金对扶贫优势产业的投入。对参与产业开发的贫困农户给予如种苗、肥料等补贴,并进一步扩大扶贫到户贷款覆盖面,让广大贫困农户获得参与产业开发的基本资金。再次,抓好扶贫龙头企业与贫困村优势产业及贫困农户的对接。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或“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促使企业与农户形成互相依赖的产业链和利益共同体,实现贫困农户和企业共同发展、共同促进。
四、继续加大整合资金的力度,全面实施扶贫连片开发战略。考虑到市、县整合资金权限有限这一情况,建议把整合扶贫资金的工作重点放在省层面进行。要出台有关规定明确省各部门的职责,特别是要制定出台一些具有较强操作性、可行性的整合有关涉农资金投入的规定,加强对掌握涉农资金的部门的刚性约束,如明确有关涉农资金安排到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贫困村的比例等等。同时要加大力度督促省直有关部门履行整村推进的部门职责,每年对认真履行职责、贡献突出的部门都要通报表扬,对不按要求履行职责的则要通报批评,予以问责。
篇六:村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打算
科技资讯2011NO.29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学术论坛当前农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付振起(菏泽市牡丹区吴店镇经管站
山东菏泽
274000)摘要:在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针对问题,笔者提出了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工作的几点建议。关键词:农村
问题
建议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1)10(b)-0252-01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体的事不关心,不过问,对乡村两级干部管革,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理漠然置之;二是农民对过去与干部产生收,保持农村社会稳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的怨结“心有余悸”,这种残留思想使群众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对当前的基层干部失去信心,在工作上往往产生抵触情绪;三是农民群体出现多样1当前农村工作存在的问题化。目前的农民群体实际上已经分化成普(1)乡镇财政收支有所好转,但保运转通农民、农民工、基层干部、个体工商户、私保发展的压力依然存在。营企业主等若干阶层,他们对事物的认识、(2)农民负担明显减轻,但农村公益事情感、声望和社会、经济地位千差万别,价业建设出现“梗阻”。税改后农村公益事业值取向各有不同。复杂的工作对象从而产建设资金除各级政府的支持、扶持外,更多生了复杂的农村工作局面。四是农民的自的是通过“一事一议”的渠道来解决。由于主意识和决策能力增强。
特别是新一代农农民对公益事业的认知程度不一,加上集民的文化科技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其体意识淡薄,往往很难达成共识,造成投入视野更加开阔,思想更加活跃。农民的“不严重不足,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难以得到明安分”心态增加了农村工作的难度。显改善。(3)村级债务得到较好控制,但化债仍2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工作的几点建然是当前农村工作的最大难题,乡村两级议债务仍然是制约农村发展的一个沉重包针对农村工作出现的一系列变化,
提袱。出以下几点建议。(4)当前农村发展很快,但社会事务管(1)尽快转变思想观念。理有弱化趋势。随着机构的改革,处于转型这次调查时,群众要求最多的是基层时期的相关管理部门还没有建立起完善干部要搞好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因此我们的、长效的机制,导致当前农村社会事务管乡村干部必须把为群众服务当作天职,从理有明显的弱化趋势。当前群众最迫切的需求上找准工作的突破(5)乡村干部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方口,动足脑子,想尽办法,做好文章,在积极法亟待转变。由于当前村组干部待遇还偏引导农民致富奔小康、大力发展乡村集体低,心中存在落差,存在茫然失措、畏难压经济、组织兴建农村公益事业上有新的作头的思想,对自己该干什么、怎么干心中没为。有底。(2)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分析当前产生上一是重点培植本级骨干财源。要拓宽述问题的原因,认为有以下因素。发展思路,明确主攻方向,把财源建设的重(1)干部因素:一是农村干部素质不高。点转移到二、三产业上来,积极构建以工业农村干部缺乏学习提高,认识水平有限,理经济为主导的多元化财源体系。二是履行解政策不深,有时执行政策走样,工作中容好基础设施建设的职能。要大力加强农田易滋生一些矛盾。二是农村干部认识观念水利、乡村道路等基础建设,增强农业抗灾还没有转变,导致农村干部服务意识淡漠,能力,改善农村生产条件。三是履行好引导甚至与民争利。三是农村干部精神状态不生产发展的职能。要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广佳。一些农村干部工作软了,上级交给的任泛传播科技知识,有针对性地举办农民培务完不成,领导不满意;如果工作硬了,说训班,建立一批科技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是方法不当,作风粗暴,常常是上级批评群户,带动农民学科技、用科技,提高农业综众骂,认为是“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这合生产能力和农民致富能力。四是履行好些因素掺杂到干部的工作中去,导致农村管理公共事业的职能。乡镇政府不仅要担干部精神状态不佳。负一方经济发展的重任,而且还要担负地(2)群众因素:一是部分农民的思想认方事业发展重要职责。五是履行好维护社知水平较低,存在松懈涣散、自私狭隘的思会稳定的职能。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想。一些人各种各的田,各挣各的钱,对集理,做好群众信访工作,预防和打击违法犯252科技资讯SCIENCE&
TECHNOLOGYINFORMATION罪,营造安全、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3)努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一是管理方式从“直接型”向“间接型”转变。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型,要转变到通过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市场、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上来,对那些可以由市场、企业和民间办好的事情,政府部门则坚决“退位”,不再具体包办事务性活动。二是工作方式由简单的行政命令向用市场办法引导、服务、示范转变。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学会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开展工作,通过抓龙头、抓中介、抓大户来引导、服务、示范,发展农业,活跃农村,致富农民。三是日常管理由“为民作主”向“让民作主”转变。惠农政策的实施,使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要从根本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构建和谐农村,必须进一步理顺乡镇与村组的关系,全面落实村民自治,变“为民作主”为。不论大事小事,只要属于村民自治范畴,乡镇都要指导、支持、帮助群众通过规范的方式和程序,民主决策,自主办理,更多地运用法律、经济和教育管理的手段,在尊重村民自主权和村委会相对独立性的基础上实现对村组的有效管理。(4)切实加大对乡村的扶持力度。当前乡镇正处于转型关键期,在乡镇自身努力的同时,上级部门也要进一步加大对乡村的扶持力度。(5)不断提高干部综合素质。提高乡村干部素质是实现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基础和前提,要把它作为当前干部管理的首要任务来抓。一是提高思想素质。进一步加强对广大乡村干部的思想教育,使他们作风正、经济清、办事公,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二是提高政策水平。引导乡村干部认真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领会其精神实质。在宣传落实过程中不走样,同时又能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三是增强开拓意识。当前农村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要引导广大干部抓住机遇,带领群众干一番事业。四是善于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乡村干部要学会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只有思想工作做细了,道理讲明了,政策法规宣传到位了,群众与干部之间的思想沟通了,农村才能和谐发展。“让民作主”.com.cn.AllRightsReserved.
推荐访问:村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打算 打算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