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万有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述职报告 教案设计 整改报告 事迹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观后感 > 正文

2023年闪亮名字最美铁路人观后感五篇

时间:2023-01-06 18:35:06 浏览量:

闪亮的名字最美铁路人观后感1  极寒天气,高铁禁区!2012年以前,位于*最北端的黑龙江省被贴上了“高铁禁区”的标签,零下35度严寒,全线冰雪覆盖,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开行时速250公里以上的高铁动车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闪亮名字最美铁路人观后感五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闪亮名字最美铁路人观后感五篇

闪亮的名字最美铁路人观后感1

  极寒天气,高铁禁区!2012年以前,位于*最北端的黑龙江省被贴上了“高铁禁区”的标签,零下35度严寒,全线冰雪覆盖,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开行时速250公里以上的高铁动车组无疑是世界级难题,司机安全驾驶标准,冰雪驾驶应急处置更是一块空白。

  车速啥时候能翻一番?

  今年46岁的邢云堂就是这一空白的填补者,他主持编写了《CRH380B动车组司机作业指导书》《哈大高铁应急处置指导书》《CRH380型动车组故障处理指导书》等教材,填补了高寒地区高铁司机作业空白,如今成为高寒地区高铁司机的必修书目,他也成为*高寒高铁司机的代言人。邢云堂是*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三棵树机务段动车运用车间动车组司机,曾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路首席技师、铁路工匠等荣誉,享受**特殊津贴。

  这个大山里走出的孩子,直到14岁那年因一场病与火车结缘,如愿成为火车司机后,在24年的司机生涯中,曾驾驶过内燃、电力等超10种车型。他对标停车一次成功,误差不超过20厘米,至今成为业内传说。他驾驶列车安全走行400余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100多圈。年轻时的邢云堂驾驶过货车,那时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车速啥时候能快点?哪怕翻一番就行。如今,他所驾驶的CRH380动车组时速达300公里,远超当年目标。

  高寒高铁007

  2007年,电力司机邢云堂通过动车组司机选拔,参加素有“魔鬼训练营”之称的封闭式学习,邢云堂站在动车组司机的身后,看着满满一杯水在运行途中竟然没有晃出一滴,惊叹之余让他更加坚定要掌握驾驶诀窍的信心。一年后,他如愿取得了高铁驾驶证,编号“007”,成为黑龙江省第一代高铁司机。2012年1月,我国首条高寒高铁哈大高铁开始联调联试。面对没有高寒高铁驾驶标准,缺少应急处理经验等诸多难题,邢云堂主动担当了联调联试期间的高铁检测车驾驶任务,每天从20时到次日凌晨的“鬼呲牙”时段,他驾驶着动车组在哈大两地“转圈”跑,收集极寒天气下动车组运行的各种珍贵数据。几个月下来,他的体重下降了10多斤,一直用外用药“顶”着的痔疮也发展成了肛漏。

  动车组运行时,车头卷起的积雪附着在钢轨上,极易造成车轮空转等问题。在没有成形经验借鉴的情况下,邢云堂探索创新,采取“回手柄”减少一半动力和“比例制动”方式控车,解决了这一驾驶难题。在外人眼里,邢云堂是个闷葫芦。可是,一聊到动车组,他就打开了话匣子。各种高铁的车型、原产公司、性能特点他都如数家珍。去年,复兴号*标准动车组在哈尔滨进行ATP兼容性测试,邢云堂特意赶过去全程参与试验操纵。每一条高铁开通,邢云堂都主动参与到联调联试工作中。他拿着线路、站场*面图,逐一核对图上数据与地面建筑。去年12月25日,哈牡高铁开通运营,哈牡高铁全线隧道多,他因地制宜制定隧道行车办法,建议增加隧道行车、接触网结冰等应急演练项目。针对哈牡高铁隧道多,积雪反射的强光异常刺眼,容易造成动车组司机进入隧道后瞬间“失明”问题,邢云堂科学制作风险提示,消除了雪天隧道内行车安全隐患。

  高铁司机“总教头”

  打开邢云堂的同学录,当年一起在高铁课堂学习的“大车们”,有的改行经商,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但他始终手握闸柄。他说自己喜欢火车,就爱研究琢磨点技术。2016年,以邢云堂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在三棵树机务段挂牌成立。邢云堂带着9名技术骨干攻关高铁行车安全课题,优化动车组故障处理措施。他们完善了“冰雪天气动车组操纵注意事项及行车办法”等资料,开发安全风险提示APP手机软件,制订了哈佳铁路站台停车对标方案,让站台过长、停车难对标的问题迎刃而解。

  如今,黑龙江这片“高铁禁区”的高铁里程已达1022公里,哈齐、哈牡高铁也开通运营,高寒高铁司机数量亟待补充,邢云堂又成了总教头,黑龙江省80%的高铁司机都是他的学生。“能给邢师傅当徒弟,光荣又有面子,好多人为此还走‘后门’呢!”邢云堂的徒弟、动车运用车间副主任王继伟说。邢云堂担任哈尔滨局集团公司的兼职教师,仅2018年,就为动车组司机转型培训上了300课时的课。该局集团公司80%的高铁司机都出自他的麾下,人称“总教头”。“师傅极为严格,有了问题,他不会直接告诉我们答案,而是让我们自己查资料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老邢的徒弟、指导司机马宏伟说。

  邢云堂有一个梦想,希望龙江大地上能够早日迎来复兴号,他一定和伙计们携手并肩,让“金凤凰”和“蓝海豚”在祖国边陲的风雪中起舞翱翔。

闪亮的名字最美铁路人观后感2

  邢云堂、孟照林、阿西阿呷等10名铁路职工及武汉站“头雁”党团员突击队1个集体被授予2020年度“新时代·铁路榜样”殊荣。

  “新时代·铁路榜样”之所以能在*凡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亮,是因为他们把普通的工作做到了极致,是因为他们心中始终把旅客放在第一位。他们的事迹告诉我们,假如有人能丝毫不松懈,始终坚持真诚热忱,那他的信念则不会轻易被摧毁,才能在*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不*凡的业绩。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回首极不*凡的2020年,国铁集团交出了一份让国家、让人民都满意的答卷。铁路部门在疫情严峻时刻“逆行”为疫区运输物资2.6万批次;面临着大疫大灾的考验,仍能保持安全稳定,经营总收入11344亿元好于预期……一个个数据的背后,是*凡的铁路人在以责任担当为笔书写的时代答卷。铁路人虽然来自五湖四海,岗位职务各不相同,但他们的共性就是始终坚持在各自的岗位上履职尽责,他们的职业精神都是同样真诚可贵。

  一个团队假如各有方向,即使力量再大也无法共同前行。只有朝着一个目标迈进,事业才能整体推进。“新时代·铁路榜样”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誉,更是一种时代精神坐标,把全路职工的力量团结在一起,带动着铁路职工积极投身铁路事业推动我国铁路事业改革发展。斐然成绩离不开行动作为,而促使一个人主动去付出劳动必然是依靠坚定的信念。在奔驰的列车上,乘务员微笑服务旅客;在候车大厅里,客运员每天要服务旅客候车、检票;在千里铁道线上,铁路工作人员冒着风雨在检修线路……虽然他们的岗位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坚持着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心一意服务好旅客,努力营造*安、温馨、有序的出行环境,让旅客出行体验更美好。

  石砾再小,也能垒成高山。每一位铁路榜样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没有因为个人力量的微小而放弃奋斗,反而在各自岗位上放光发热。笔者相信,*铁路在铁路人的共同创造下,一定会不负时代期许,以乘风破浪之势再创佳绩。

闪亮的名字最美铁路人观后感3

  邢云堂,一个普普通通的名字,*铁路哈尔滨集团有限公司的三棵树机务段动车运用车间动车组的司机,24年来一直奔驰在铁道线上,从时速80公里的货车到时速300公里的高铁动车组,他驾驶过车型不下10种。对标停车一把闸,误差不超过20厘米,他成为业内传说级人物。从独当一面的“大将军”成长为传道授业的“总教头”,刑云堂在高寒高铁上奋力追梦,成就梦想。先进事迹在人民铁道公众号4月4日详细登载。

  待避、慢行……货车走走停停,有时一等就是七八个小时……2017年*铁路实施第六次大提速。京哈线旅客列车最高运行时速达到了200公里。从邢云堂的成长经历可以看出,一个人要有梦想,没有梦想,就会迷失大方向。邢云堂的追梦路上,并不十分顺利,不管在内燃机车上,还是电力韶山型机车上,邢云堂一直孜孜不倦地学习技能,在每一个岗位上都是技术尖子。

  同时,光有梦想,没有付出,梦想也是白费的。34岁的邢云堂,在西南交通大学学习高铁理论知识,一个月后,邢云堂转学去了广州机务段学习实作。邢云堂白天上车实习,晚上研究动车组机械构造、电气原理,每天只有三四个小时的休息时间。经过“魔鬼训练营”的训练,邢云堂成了黑龙江第一代高铁司机。从邢云堂经历的“大熔炉”来看,折射出新时期铁路职工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淋漓尽致地流露了敢于担当,敢于挑战的精神风貌。

  “我是党员,我来跑第一趟!”邢云堂上紧了“发条”白天担当动检车值乘任务,夜间总结试验情况,制订第二天运行方案,收集极寒天气下动车运行的各种珍贵数据。从邢云堂的铿锵誓言中,足于证实邢云堂身为党员,处处起模范作用,党员在关键时刻冲锋在前,充分展示了铁路党员率先垂范作用。

  2016年2月,以邢云堂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在三棵树机务段挂牌成立。邢云堂带着9名技术骨干攻关高铁行车安全课题,优化动车组故障处理措施。从这一点来看,邢云堂对技术毫无保留,没有藏着、掖着。无私地把自己掌握的技术技能,传授给身边的职工,说明了邢云堂身为党员,无私奉献,乐于助人。

  其实,邢云堂是铁路的一个缩影,是一个普通人物,在我们铁路大家庭里有着千千万万这样的先进人物。高铁的发展,离不开像邢云堂这样的好党员。

闪亮的名字最美铁路人观后感4

  他,一周4次驾驶高铁动车组往返于哈尔滨和大连之间。下班后,又要驻守高铁信息台,为司机传递运行信息。之后还要赶到哈尔滨铁路职工培训基地,给上百名学员讲解动车组驾驶课程。

  他叫邢云堂,是*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三棵树机务段动车组司机,“全国劳动模范”“全路首席技师”“铁路工匠”、享受*特殊津贴。他是黑龙江省第一代高铁司机,高铁驾驶证编号为“007”。

  46岁的邢云堂,火车驾龄足足24年。从时速80公里的货车,到时速300公里的高铁动车组,他驾驶过的车型不下10种。对标停车一把闸,误差不超过20厘米,他成为“业内”传奇。24年来,他安全走行400余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00多圈。

  1991年,18岁的邢云堂怀揣开火车的梦想,考入原沈阳铁路机械学校内燃机车乘务专业。4年后,被分配到哈尔滨机务段,成为一名火车司机。2007年,邢云堂通过动车组司机选拔,参加素有“魔鬼训练营”之称的封闭式学习,一年后,他如愿成为黑龙江第一代高铁司机。

  黑龙江省冬季最低气温达零下35摄氏度,动车运行时,车头卷起的积雪如同一条雪龙涌来,附着在钢轨上,极易造成车轮空转、牵引力丢失等问题。没有经验,邢云堂自主创新采取“回手柄”减少50%牵引力和“比例制动”方式控车,解决了高寒禁区驾驶高铁这一世界难题。

  2012年1月,我国首条高寒高铁哈大高铁开始联调联试。面对没有高寒高铁驾驶标准,缺少应急处理经验等诸多难题,邢云堂在2月份低温试验中,每天从20时到次日凌晨的“鬼呲牙”时段,驾驶动车组在哈尔滨西至德惠间无数次“转圈”跑,收集极寒天气下动车组运行各种珍贵数据。

  邢云堂主持编写了《CRH380B动车组司机作业指导书》《哈大高铁应急处置指导书》《CRH380型动车组故障处理指导书》等教材,填补了高寒地区高铁司机作业标准空白,成为高寒地区高铁司机必修书目。

  哈牡高铁开通后,39处隧道镶嵌在林海雪原上,积雪反射的强光异常刺眼,容易造成动车组司机进入隧道后瞬间“失明”。邢云堂科学制作风险提示,消除了这安全隐患。

  在外人眼里,邢云堂是个闷葫芦。可一聊到动车组,他就打开了话匣子:各种高铁的车型、原产公司、性能特点如数家珍。

  2016年2月,以邢云堂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在三棵树机务段挂牌成立。邢云堂带头攻关高铁行车安全课题,优化动车组故障处理措施等难题,完善了“冰雪天气动车组操纵注意事项及行车办法”等资料;开发安全风险提示APP手机软件,制定哈佳铁路站台停车对标方案,让站台过长停车难对标问题迎刃而解;他创新教学方式,把机车操作违章作业项点以动画方式呈现,通过微信*台推广,让枯燥的教学易于接受,得到学员好评。

  如今,黑龙江的高铁里程已达1022公里,高寒高铁司机数量亟待补充,邢云堂成了“总教头”,黑龙江省80%的高铁司机都是他的学生。

闪亮的名字最美铁路人观后感5

  今天,当我们为3.79万公里的世界第一大高铁网自豪,为*自主研制的复兴号骄傲,为逆势增长的铁路货运量点赞时,我们不会忘记,*铁路蓬勃发展的背后,有一群脚踏实地、砥砺前行的奋斗者——

  他们在*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凡的业绩,以饱满的热情奏响时代强音,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铁路人的先行风采、服务本色、担当品格、奋斗精神。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最美铁路人”。

  高寒高铁塑传奇 后浪可期创佳绩

  2012年以前,位于*最北端的黑龙江省曾被贴上“高铁禁区”的标签。冬季室外温度可达零下35摄氏度,这种气候条件下开行时速250公里以上的高铁列车是世界级难题,安全驾驶高铁列车的标准更是一片空白。

  “筑梦高寒高铁,不能向严寒和风雪低头。”这样的信念在邢云堂的心中犹如一颗火种,激起挑战不可能的斗志。

  邢云堂是*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三棵树机务段动车组司机,也是黑龙江省第一代高铁司机。

  面对高铁列车运行时积雪附着在钢轨上易造成车轮空转、牵引力丢失等问题,在没有成形经验借鉴的情况下,邢云堂积极探索创新,采取“回手柄”减少50%牵引力和“比例制动”方式控车,解决了高寒禁区驾驶高铁列车的难题。

  为了停得稳、停得准,邢云堂一闸一闸试、一趟一趟练,实现了“一把闸”零对标,被同事们冠以“神闸”的称号。

  火车驾龄26年,安全走行400余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100多圈,从时速80公里的货车到时速300公里的动车组,邢云堂驾驶过的车型不下10种。

  除了自身做好“决胜千里”的高铁司机,随着哈齐、哈牡高铁相继开通运营,邢云堂又承担起培养下一代高寒高铁司机的重任。他主编的驾驶教材成为高寒高铁司机的必读书目,多年来为高铁司机授课超过1000课时。在黑龙江,有500多名高铁司机跟邢云堂学过技术,他可以说是高寒高铁司机领域当之无愧的“总教头”。

  25岁,“95后”,年轻姑娘,别以为她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检修新手,3年前她就成了“技术大拿”。她就是“最美铁路人”、*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兰州西车辆段轮轴装修工刘晓燕。

  轮轴是机车车辆的关键部件,相当于人的腿脚。一套轴承30多公斤重,每天检修30多套,反复搬动的重量近5000公斤。这对一个20多岁的姑娘而言是巨大的考验。

  为了掌握转动轴承的力度、确保检测的精度,刘晓燕连着1个多月端水盆训练臂力;为熟悉轴承结构、把握故障规律,她记了245页的轴承缺陷图谱;为了做好中欧班列日常检修,她在1个月内弄通了265页说明书,掌握了新设备的操作方法,提高了检修效率。

  “在我心里,每一个经过我修理的轴承一点都不能差,哪怕是0.01毫米也不行!”刘晓燕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把轮轴检修做到了极致。她检修轮轴的精度可达千分之一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1/60。

  2018年,在铁路车辆专业货车检修岗位职业技能竞赛中,刘晓燕沉着应对、稳定发挥,取得轴承一般检修第一名的好成绩,22岁就获得了全路技术能手称号。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刘晓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岗位上践行劳动最光荣的理念,让自己的青春梦想不负芳华。

  雪域高原守天路 “慢火车”上践初心

  “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四季穿棉袄”,描述的是青藏铁路沿线的环境,其中唐古拉区段*均海拔4800米。这里高寒缺氧、常年风雪,极端气温能达到零下40摄氏度,被称为离天空最近的“生命禁区”。

  *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格尔木工务段望昆线路养护车间党支部*于本蕃就是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里执着坚守了12年。

  每天徒步巡检线路至少10公里,巡检时间超过8小时,每走100米就要单膝跪在钢轨上,俯下身子检查轨道*顺度,于本蕃的目标就是养护线路零误差。

  夏天防水患,冬天防冻害,春秋防火灾。于本蕃在青藏铁路唐古拉和昆仑山经历过无数次雨、雪、冰雹的袭击,却始终坚守运输安全生产第一线。

  2014年的一个冬夜,唐古拉地区突降暴雪。于本蕃组织人员赶赴现场检查,在确认是因道岔夹雪无法转换后,他带领工友争分夺秒地清雪,抢通正线后又马不停蹄地清理侧线道岔。寒风裹着冰雪吹打在他和工友的脸上,零下30摄氏度的低温下,寒意透过衣服直往骨头里钻,双脚都被冻得没了知觉。经过一夜的奋战,列车先后正点通过。

  于本蕃说:“虽然当时累得筋疲力尽,但看到旅客在车厢里微笑着向我们挥手,我觉得所有的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

  条件虽苦不言苦,格拉线上写忠诚。于本蕃在雪域天路这幅圣洁的画卷上书写着新时代青藏铁路职工光辉灿烂的青春乐章。

  如果说高铁体现了*发展的速度,那么“慢火车”传递的则是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温度。*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客运段5633/5634次列车长阿西阿呷就是这份温度的守护者。

  阿西阿呷值乘的“慢火车”从普雄开往攀枝花南,穿越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凉山彝族自治州,最低票价只要2元。

  从小在铁路边长大,阿西阿呷对“慢火车”充满感情,更对沿线老乡有着亲人般的情怀。她帮助阿婆、阿公背上百斤的土豆上下车,在列车上搭建临时产房,接生婴儿数十名;她和同事们精心改造车厢,专门划出区域方便彝族老乡堆放农副产品和大件货物,将“慢火车”建成流动的农贸市场。

  为了方便沿线乡亲联系自己,阿西阿呷的手机号20年没有变过。一次,一位彝族阿姐打来电话,说自己8岁的儿子离家出走了,有人看见他上了阿西阿呷值乘的列车。阿西阿呷立刻通知大家逐个车厢寻找,还逐个车站打电话请求帮忙,后来终于在车厢角落找到了那个小男孩。

  “那天晚上,我带他吃了饭、帮他洗了脚,让他挨着我睡。第二天安全把孩子交给她妈妈时,阿姐搂着我的肩膀喜极而泣。”服务彝族老乡,阿西阿呷就像对待自己的家人。

  值乘25年,阿西阿呷以“一辈子一趟车”的真情守护着承载大凉山乡亲希望的“慢火车”,守护着万千旅客的出行路。

  货运增量出实效 铁路扶贫展作为

  2020年,国家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35.8亿吨,同比增长4.1%,强劲助推经济社会发展。这样的好成绩背后,离不开千千万万“孟照林式”的铁路货运职工。

  孟照林是*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青岛西车务段董家口南站副站长,也是拉动货运增量的“点子大王”。

  董家口南站紧临世界第六大港青岛港董家口港区,年货物吞吐量超1亿吨,但铁路货运量在开站初期并不理想。为落实推进“公转铁”要求,孟照林带领职工熟悉站场、线路,对重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使每列车装车时间由10小时缩短到2小时;为了拓宽货源,他带队走访各地企业,制订“一企一策”运输方案,陆续发展了20多家稳定大客户。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孟照林紧紧抓住部分客车停运的“窗口期”加大货运组织力度,主动化危为机稳货补客。

  一天晚上,孟照林接到电话,甘肃酒钢集团有一批复工复产急需的矿石因疫情影响汽运受阻,工厂面临停产,询问能否通过铁路发货。孟照林立即与港口联系,用最快速度安排配货装车。很快,装有4000多吨矿石的列车直奔甘肃,帮助企业渡过了难关。

  那段时间,孟照林连续守在车站1个多月,打通了运输“堵点”,为企业复工复产解了燃眉之急。

  孟照林所在的董家口南站2020年货物发送量达1900多万吨,比上年翻了一番,实现运输收入14亿元。“孟照林式”的忙碌成为铁路货运逆势飘红的生动写照。

  新疆和田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昆仑山之间,是全国“三区三州”重点贫困地区,也是*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定点扶贫的4县区之一。

  他是一名铁路人,却驻守在和田的贫困村,从铁路职工变身庄稼汉。驻村6年,他带领两个村、几百户村民摘掉了贫困帽,他就是*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驻村工作队驻村*亚库甫·阿沙木都。2015年第一次来到达奎村,亚库甫就被这里的贫困刺痛了,立志要全力以赴帮乡亲们解难题,帮达奎村换新颜。

  面对干旱的土地、凋零的庄稼、整村缺水的难题,亚库甫带领施工队,用3个月建成了1500米的防渗渠,解决了185户贫困户1000亩核桃树的节水灌溉问题,核桃林终于“喝”上了高山雪水。2017年,达奎村核桃产量突破12万公斤,创下历史之最。他又趁热打铁建起养殖合作社,仅这两项产业一年就能为村里创收45万元。

  达奎村的面貌变了,2018年,亚库甫又被派到和田的吉格代艾日克村。面对村里生活困难的富余劳动力,亚库甫动员有技术的村民办起配电箱厂,当年营业额就超过200万元。面对渴望求知的村民,亚库甫积极联络,发挥多方力量办起“火车头”阅览室,向村里捐赠书籍、电视和笔记本电脑,还手把手教乡亲们上网,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2020年,铁路定点帮扶的和田县12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亚库甫正是铁路驻村扶贫干部的好榜样。有人说,亚库甫把“心”种在了这片他奋斗过的地方,让铁路精准扶贫工作在边疆小村结出了最甜最美的果实。

推荐访问:观后感 最美 闪亮 闪亮名字最美铁路人观后感五篇 闪亮的名字最美铁路人观后感1 赞美铁路人的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