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校长教育心得:让优质教育在“教育自信”土壤中长出来(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1
浙江大学计翔翔博士讲《国学智慧》,让我对“文化自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一个国家的最大自信,莫过于文化自信,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这样说:
“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她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她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她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取决于她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民所受的教育,人民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
坚定文化自信是一种“取其精华”的反思,也是一种舍我其谁的勇气,更是一种路在脚下的从容。而文化自信最重要的体现之一,就是教育的自信。
2
总体看,我们的教育是相对自卑的。
第一个表现是“否定太多”。对中国教育,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抱怨和批评,看不到自己的优势,妄自菲薄,对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东西,几乎“全盘否定”,总希望用国外的某些教育作为标准、模型或样板来改造我们自己的教育。“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结果“病急乱投医”。很多时候,“头疼”的毛病没治好,反倒“心肝肚肺”也出了问题。其实,支持中国崛起奇迹的,正是中国教育培养出的一代代人才。教育不该仅仅作为吐槽和挖苦的对象,更需要的是认真研究与面对未来的积极建设。
第二个表现是“左右摇摆”。缺乏定力,缺乏对教育自身规律的深刻认知,盲目模仿照搬现象严重,总渴望一蹴而就,找到“一劳永逸”的良方。被社会、家长所绑架,不敢坚持教育的真理。对校长而言,表现出的就是“墙头草现象”,跟风严重,缺乏独立的教育品格和气质。今天学“洋思”,明天学“杜郎口”,今天这个模式,明天那个模式,欣欣然于大做表面文章。
第三个表现是“急功近利”。不能站在生命的高度来认识教育的本质,在急功近利的道路上,越走越快,越走越远。普遍缺失“基于学生”的教育思考,教育控制性被不断强化。难怪有人感叹:“我们整个教育制度的设计,就像捕鼠器一样,完全是针对人的弱点,而不是培养人的优点和长处。”在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的氛围中,出于追求升学率、增加竞争、提高考试难度的需要,致使我国中小学课程的深度、难度已成各国之最,学生负担过重,厌学情绪严重,越来越多的家庭把孩子送到西方发达国家就学。这,其实也是缺乏教育自信的表现。
3
作为校长,在学校建设中,如何增强教育自信?
自信源于坚持理想教育的自觉。校长应该是个理想主义者,坚持做自己理想中的教育。要把人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尽可能避免急功近利,尽可能不违背规律。曾经有人问我,那不会碰壁吗?我的回答是,碰壁是意料之中的事,但不可怕,碰壁的结果必然是双方妥协:理想退一步,现实退一步。哪怕在庞大的教育现实面前,孱弱的理想退得步子更大一些,但只要踉跄中往前走那么一点点,不也算得上一场“小胜”吗?如果不断去碰壁的人多了,“小步子”就可能变成“大步子”,教育的渐变就可能发生。如果更多的人知道社会的现实如何,就直接选择“顺应”,其结果是现实永远是现实,无法撼动。这就是“带着镣铐跳舞”,枷锁沉重,也不能捆住那颗舞蹈的心。一开始舞姿有点狼狈,有点艰难,这又如何?一棵树改变不了一个城市的气候,但每一棵树都会让钢筋水泥的世界多了一份希望。如果每一个有教育情怀的校长,都在自己那个小小的校园里坚守,按照规律去办学,我们的教育不就多了许多亮色吗?我固执地认为,一个富有理想主义情怀的教育工作者,就像一个执着的朝圣者一样,在朝圣的路上,思想和灵魂都会变得简单、自然、乐观、大度……才能通往那个教育的圣地,那个地方的名字里,一定含有着真、善和美……
自信源于坚持教育创新的勇气。“天不变道亦可变”,大的体制我们无法撼动,大的环境我们无力更改,但没有关系,每所学校都是一个实践基地,我们可以尝试许许多多属于我们自己的创新实践。一位校长,要时时以自己的创新意识、思维以及能力去感染、带动教师创新力的形成和发展。赋予教师更多的专业自主权,鼓励教师在教学中能自觉地将知识传授和创新思维相结合,同时捕捉教师创造思维的闪光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当然,我主张目前的基础教育改革应该走渐进式的带有创新色彩的改良之路,不要疾风暴雨,恨不得一下子“革”了传统教育的“命”,恨不得彻底拆了旧的,撅地三尺,再造新的。教育改革要在保证能够“生存”的基础上,从育人方向、培养方式、课程重构、管理完善等诸多方面寻求突破的路径,以渐变的方式影响“铁板一块”的教育大气候。这不是对教育积弊的消极妥协,而是能够促进教育真正产生变革的智慧选择。
自信源于恪守教育规律的定力。教育自信,需要教育者的激情,更需要教育者的理性,要遵循教育和人的成长规律,要让教育、让老师更“专业”。“教育不仅是艺术,更是科学”。要把研究重点转移到不同学段儿童的身心特点上来,如此才不会犯南辕北辙的错误,学校才会具备理性的特质。譬如,短视性地追名逐利、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往往以牺牲孩子的身心健康、牺牲孩子的兴趣、热情、好奇心、创造力为代价,这个代价的结果,很可能就是我们的孩子会在人生的马拉松上输得体无完肤。我坚决反对简单机械的分数排名乃至由此引发的一系列诸如按分排座位的教育行为。这种只看结果忽略过程的“黑猫白猫”论式的思维方式,极易戕害学生尊严、打击学生自信。教育不仅要看到冷冰冰的分,更要看到活生生的人。教育应该是温暖的,对每一颗心灵怀有悲悯之心。坚持不排名不代表不鼓励孩子积极上进、勤奋好学,我们是希望孩子由关照外在评价转向自我评价、自我激励,时刻与自己的过去相比,不断完善自我,同时,学会对外寻求合作和帮助,促成一种态度、方法等层面的良性竞争。有人问:你能坚持吗?我说:对教育规律的敬畏让我必须坚持!再比如,明知道领导所指的路子并不符合教育规律,但我们就得不折不扣地执行;明知道教育的最大宗旨是育人,可为了“达标”,为了“政绩”,我们甚至不惜让学生说谎,应付各种各样的检查;明知道全力打造“尊师重教”的风气才会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可面对“黑白两道”的压迫和绑架,就屈从了,任凭无视规则、无视传统、无视道德的事件销蚀着教育的健康肌体……尊严的底线被打破,教育就会染上“奴性”病,没了骨架,缺了钙,卑躬屈膝地在世间活着,还能奢望教育出有尊严的人吗?教育的自信又从何谈起?
4
据说法国人是有文化自信的,他们走路的时候把头抬得高高的,因为他们身后有卢浮宫。我相信,在基础教育领域,只要我们不断思考,实践,再思考,再实践,我们也会开辟出一片肥沃的“教育自信”的土壤来,到那时候,优质教育不仅会“长”出来,而且会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推荐访问:教育 土壤 校长 校长教育心得:让优质教育在“教育自信”土壤中长出来 校长教育心得:让优质教育在 校长分享教育经验的美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