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路径调研报告(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路径调研报告
如何找准产业发展路径,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村庄全面发展,是乡村振兴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村位于**县**镇东南方向,是省重点脱贫村,经济发展状况在**镇属于中下游。通过走访调研后发现,**村在各方面建设成效都不显著,其根本原因就是“两小四少”的问题突出,即:规模小,面积少、人口少;产业小,收入少、支柱少。本村集体经济不足以支撑高质量发展大局。有村干部坦言:“村集体没有收入来源,无法更好的给村民提供服务。”收入离不开产业,所以问题的重点,是没有找准适合小村发展的产业路径。**村的产业之所以不够兴旺,可以归结到资源、人口和村庄规模等一系列条件的制约上,找出问题不是目的,关键在于解决问题,要找出一条具备可行性的发展路径,就必须对村情、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实际情况,以及所在县乡的产业振兴整体情况,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
一、**村产业现状
通过在村中进行实地走访、举行座谈、查阅相关台账等方式,基本掌握了**村当前的产业情况,并通过分析制约因素,阐述本村为什么发展不起来更多的产业。
(一)基本情况
1.村集体经济状况。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为100616.31元,完成年收入10万元的预期目标。本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有光伏发电、沟渠租赁等,其中光伏发电项目每年收益可达60000元。缺乏经营性的集体收入。
2.农业生产。**村拥有耕地490亩,全部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村内水利设施覆盖农田率100%,井井通电,便于农民抽水灌溉。主要种植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零星种植棉花等经济作物,粮食种植52户,核定粮食面积465.43亩。小麦产量600kg/亩,玉米产量750kg/亩,收入在1000元左右。
3.企业经营。**村现有的企业中,佳鑫机械有限公司发展状况最为良好,经营状态稳定。佳鑫机械有限公司现有职工38人,多为本村及周边村民,主要经营农机配件、汽车配件,年铸件产量可达2000吨,销售额800余万元,纳税额20余万元。生产设备有中频电炉、工频电炉等熔炼设备和数控车床、滚齿机等铸造设备,主要产品有制动器壳,轴承座,差速器壳,销往河北及周边地市。
4.畜禽养殖。村内现有规模养殖场2家,其中张丕强所创办的养殖场养猪2000头,亨通养殖场养猪850头;规模养殖户2家,其中张广申养猪70头,佳宏养鸡场养鸡7000只;散户1家,养猪7头。收益主要依靠市场行情。
(二)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1.村庄规模成为制约发展的天然弱势。**村行政区划面积200亩,农用地面积490亩,全村72户、269人,土地面积小,人口少。村庄规模小意味着发展空间有限,项目承载能力不强,所以无法通过招商引资等途径,吸引工业园区建设,以助力本村经济发展。
2.村内企业带动力有限。具有代表性的佳鑫机械有限公司,在体量上极为有限,用工人数趋向饱和,因此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不具备发展成为大型企业的可能,同时本村没有矿产储备,铸造类企业的带动优势无法发挥,故而依靠村内企业振兴本村的途径也不太现实。
3.养殖业基础薄弱。一般情况下,养殖业经济效益较为可观,但是本村从事养殖行业的仅有5户,在群众基础上不如种植业深厚,依靠养殖实现兴村致富至少需要过半村民的参与,在小村中做到如此规模,还需要解决用地上、环境治理上的难题,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即使村内经济有所发展,群众生活环境质量也会打折扣,不能顾此失彼。
4.旅游资源匮乏。本村位处平原地区,属于典型的普通北方村庄,在观感上没有特殊性,村容村貌不具备观赏性,各类景观资源匮乏,同时村庄所在位置较为偏僻,打造旅游景点的条件差,故而村内发展旅游服务业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二、**村产业发展思路
对村内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后,应当指出,农业生产在**村依然是处于第一位的。因此,**村要从农业(特指种植业)上找突破,但是传统作物附加值不高,经济效益有限,因此必须走精品路线,发展高效农业。
(一)高效农业应涵盖的要素
1.高产技术。产量是效率最直观地体现,提升产量在于掌握高产增收的农业生产技术,经请教镇领导得知,目前正实验推广的高产技术有:
小麦:高产优质良种(济麦22、山农24、鲁原502、太麦198等)、秸秆还田、土壤深耕、宽幅精播、播前播种后镇压、配方精准施肥、底施生物有机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玉米:高产优质良种(登海605、农大372等)、苗带灭茬单粒机械种肥播种、配方精准施肥、宽垄密植、病虫草害综合防治、适期晚收。
**村现在的粮食产量为小麦600kg/亩,玉米750kg/亩,在掌握高产技术后,预期可实现小麦650kg/亩,玉米产量850kg/亩。
2.规模经营。**村农用地面积490亩,规模化经营是利用效率最高的方式,对农用地合理规划,坚决杜绝碎片化、杂乱化用地情况的发生。要通过村级经济合作社这一平台,把村内土地、资源、资产全部整合起来,不断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逐步建立耕、种、管、收、储服务体系,增加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最终形成适应精深加工的种植基地。
3.高附加值作物。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更多的收益,就要培育出优质农产品。由于本村大多数村民保留传统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认为高附加值经济作物华而不实,从而持观望态度,例如前期尝试推广的留兰香种植。所以,在农产品上要选择有特色的粮食作物,比如有机小麦、黑小麦,或者市场比较稳定的经济作物,例如芝麻、油菜。
4.有精深加工能力的全产业链。种植出农产品仅仅是挣“血汗钱”,后续的加工链条将赋予其更多的价值。必须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将原材料转换成商品,赚取更多的收益,这样才是完整的高效农业。
(二)发展高效农业将会遇到的困难
1.本村缺乏配套加工企业。村内企业与农业生产不配套,无法形成三产融合的有利格局,缺乏本地加工环节,这样就存在三种可能的风险:一是找不到销路,种植出的农产品滞销,损失最大;二是找到销路,但没有建立起深度合作,农产品作为原料简单出售,无法获得最大收益;三是产业链在本村无法延伸,要向外寻求相关厂家进行合作,但是在与外部厂家的对接上,同样存在不确定性。
2.群众种植的意愿。**村曾尝试发展过留兰香种植,预期收益可达到每亩3000元,但因为多种原因没有成功,其中有个原因就是群众不了解、种植意愿低,种植技术知识、市场观念缺乏,参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不强。所以影响群众意愿的因素有以下几点:一是特色粮食作物的相关种植技术。技术的缺乏使种植户产生“技能恐慌”,担心自己种不了;二是村里的宣传发动程度。村里要详细向村民说明具体情况,增加群众的了解程度,同时说明种植效益,对存在的问题讲清解决措施,打消群众顾虑;三是农产品销售渠道。留兰香的失败,还在于“收留兰香的厂子不好找”,种出来的“财富”无法变现,为高产值作物找到稳定的销售途径,会大大提高村民的种植意愿。
(三)发展高效农业的可行性分析
1.三产融合的关键一环。以高效农业为核心的三产融合有三个关键环节:种植、加工、销售。种植确保了源头质量,加工挖掘了附加价值,销售决定了商品转换成资金的“关键一跃”。
**村所在的**镇正积极探索产业一体化发展模式,打造产业振兴特色亮点,按照“企业+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种植基地+农户”的路径,贯穿一二三产,实现三产融合。
南王德福香油厂按照这一模式,建设了600亩芝麻、油菜种植基地,油菜、芝麻按季节轮替种植,农户种植油菜可收入1750元/亩,芝麻1600元/亩,通过两季种植就可以实现3250元/亩的收入,合作社可通过提供农业服务亩均收入200元。
伊麦食品厂在镇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与南王村及部分合作社进行了对接,建设有机小麦、黑小麦、荞麦等特色粮食作物的种植基地,农户通过种植可以实现1500元/亩的收入,较传统种植可增收500元/亩。
这也为**村发展高效农业,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从地理位置、农田条件等各方面来说,**村都具有成为企业种植基地的区位优势。村党支部可以在镇政府的协调帮助下,同企业进行合作,建设成为稳定的供应链。就目前而言,综合考虑企业发展、作物种类、种植效益等因素,**村选择同南王德福香油厂对接,种植芝麻、油菜的可行性更高,后续加入联合体后,或有发展其他农业产业的可能。
2.农业种植的先进经验。一是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大田托管)项目实施经验日趋成熟。打造了三种托管模式:(1)保姆服务式托管。由合作社提供套餐服务,对作物进行统一秸秆粉碎、统一旋耕、统一种植,统一招标选用高质量肥料;(2)套餐定制式托管。根据农民耕种需要,对托管套餐实行灵活选择;(3)共建共享式托管。村集体与托管企业共同围绕土地托管进行服务,使农民不再各自为战,实现了抱团发展。2021年全镇托管面积为1.21万亩,涉及35个村1020户群众,受益农户减少投入近90万元,村集体预计增收40多万元。二是“吨半粮”创建工作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具体实践,推动粮食产能提高,实现粮食稳定均衡增产,对于农业生产技术变革来说,是个良好机遇。
3.本村所具备的产业基础。一是合作社正在加紧筹备之中,规模化经营指日可待。在合作社的带领下,农户预计可节省约50元/亩的生产性投入,村集体可直接增收约30元/亩的托管服务费用,成为一项经营性集体收入。二是高标准农田。**村490亩农用地,全部按照高端农田标准进行建设,水利设施覆盖农田率100%,井井通电,灌溉能力大幅提升,农田道路重新平整,交通条件得到改善,田地成方连片、开阔平整,便于机械化作业。三是从事农业种植的村民占本村绝大多数,群众基础好。
4.面临的发展机遇。区域党建联合体的建设为**村注入新发展动力。区域党建联合体按照“资源互补、优势互补、产业共建、资源共享”的原则,统筹考虑各村之间产业相似、历史相融、地缘相连、人文相近、治理相关等多方面因素,以组织融合带动产业融合、“三资”融合、服务融合、事务融合、治理融合,探索形成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的村庄融合发展模式。联合体内各行政村通过以强带弱、产业驱动、村企共建等方式,打破村庄发展单兵作战、各自为战的局面,有效解决了村小村弱、资源分散等现实问题。对于规模小、产业薄弱的**村而言,是实现新发展的有利契机,同时,综合分析周边村庄发展状况,可以预测,将要成立的党建联合体,其产业属性也将以农业为主。
三、对**村发展产业的建议
(一)**村现阶段发展的原则
一方面,乡村振兴的蓬勃开展,需要我们动员群众,大力开展村级经济建设,这可以在经济层面上充分的把村民组织起来,加强村庄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后续的精神文明建设铺设了方便之路。
另一方面,发展产业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由此更加激发群众参加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古人就指出“民无恒产,则无恒心”,如果村里经济发展的疲软,乡村振兴的物质条件就不能有保障,村民群众很容易失去建设美丽乡村的动力和热情。
因此,**村现阶段的发展原则,是进行一切可能的和必须的经济建设,集中经济力量供给乡村软、硬件更新,极力改善村民生活,在经济层面上把绝大多数村民集中起来,为实现五大振兴打好前提。村级经济建设说到底,还是要找到新的产业支柱。在现阶段,乡村振兴是村里的大方向和目标,培育产业是为了它,是环绕着它,是服从于它的。围绕这个目标,再通盘考虑村内实际情况,也就明白产业发展要把握哪些要点了。
(二)建议采取的措施
综上所述,**村要在把握党建联合体建设趋势的基础上,坚持以农业为抓手,发展高效农业,统筹玉米、小麦等传统作物和新的特色作物之间的关系,延长产业链条。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承认先天不足,克服畏难情绪。村和村之间的基础不同,不能因为家底薄犯愁,从而丧失积极开拓的决心和动力。要做实“三资”清理,盘清家底,理清资产,要梳理好自身优势,围绕特色找准着力点,小村有小村的发展之道。在治理上,规模小使得管理村务成本更低,党支部凝聚带动能力更强;在农业上,既要立足自身产业建设,树立“精品农业”的意识,着眼于“小而精”,又要把握党建联合体创建机遇,争取实现“大而强”。
2.坚持党建引领,实现规模经营。村级合作社是需要优先实现的,它提供了“在经济层面上把绝大多数村民集中起来”的平台,为即将到来的融合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要坚持党建主轴定向,以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为整合村内土地、资产等生产要素提供平台,将群众集中起来搞建设,实现规模经营。规模经营除了提高土地利用率,还有利于形成品牌效应,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合作社使得村庄整体发展,在建立党建联合体之后,也将更顺利地加入村庄融合发展大局。
3.巩固传统农业,探索特色种植。虽然种植芝麻、油菜等特色作物的附加值较大、可行性较高,但是在前期依然存在风险,先进行试验性种植,取得良好收益后,有计划分阶段的达到300亩的产业规模,通过芝麻、油菜两季种植预计收入90万元。同时做好长期规划,逐步实现从小到精、从精到强的高效农业之路,而实现这一远景的基础就是,巩固发展传统农业,借助“吨半粮”创建契机,利用高标准农田优势,实现小麦650kg/亩,玉米850kg/亩的预期目标。特色作物和传统作物之间的种植份额要统筹好,不宜一方猛退,一方猛攻,要坚持“实事求是,稳步发展”的基调,巩固住再往前走。
4.争取上级支持,向外延长产业链。对于乡村振兴工作,村庄单靠一个村民、乡镇单靠一个村庄来进行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种植基地和规模经营的实现离不开镇党委、政府的组织,**村要发展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指导。短期内,**村无法依靠自身,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必须向外寻求延伸机会;而镇党委、政府要下好乡村振兴这盘大棋,也需要通盘考虑,不能让辖区内的村庄各自为战,互不关联,这不是有效率的发展方式。从目前来看,党建联合体、村企共建已成为必然趋势。认识到这一点后,也就知晓,**村具备着在乡镇的牵头和支持下,借助融合发展的东风,和镇域内相关加工企业进行密切合作,打造成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所经营的种植基地的可能。
推荐访问:产业发展 振兴 路径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路径调研报告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路径调研报告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路径调研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