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小学六年级主题教案范本7篇(全文),供大家参考。
小学六年级主题教案范文7篇
教案是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知识等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由教师为了顺利有效地开展教育活动,根据课程模板、教学目录、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真实情况,围绕课时或主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主题教案范文7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春雨》。
2、初步感受《春雨》的诗意,感受作者对春雨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诵读古诗,识字、写字。
一.激趣导入。
1听——《小雨沙沙》,
2.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一片春意昂然的景象,这勃勃生机可离不开沙沙的春雨。
2.春雨给了你怎样的感觉?(2人)
4.听得出来,你们都很喜欢春雨。是呀,春雨绵绵,洒落大地,点开了花朵,染绿了小草;春雨绵绵,落入田野,滋润着庄稼,唤醒了青蛙。春雨就像一位魔术师,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边说边贴小花小草)
5.唐代大诗人杜甫就写了这样一首诗——板书课题:春雨
6.谁能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位诗人?(指名回答)预习得真充分!你们都是知识渊博的小博士!是啊,杜甫,有“诗圣”之称,与“诗仙”李白齐名。
7.今天,就让我们就跟随大诗人一起去感受一下那场——指课题《春雨》。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打开书,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学生自读古诗)
2.(ppt出示古诗带拼)指名4人读,一人读一句。
3.你认为这句中那些字容易读错?请你当小老师带大家读一读。2个人(边说边画;齐读一遍;同音异形“生、声”这两个字,读音相同,样子不同,一起来读一读,ppt出示:“生,发生的生,声,声音的声”。)
3.词语读得好,诗句能读好么?一人读一句,小火车谁来开?小火车接着开!再来一列。(3列)
4. (ppt出示古诗 去拼)这样会读么?一起来。(指名2人读,齐读。)
三.小组合作,理解诗意。
1.字正腔圆!诗,会读了,那么诗意了解么?理解诗意有一个好办法,就是先弄清每个字的意思,然后把每个字义连起来,这句诗的意思差不多就出来了!看!(请一人读)
(ppt出示:知:知道。
当:正当,就在。
乃:就。
潜,悄悄地。
润,滋润。)
2.把字义带入诗句中理解诗意,同桌讨论一下。现在,谁再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第一句,谁来试试?
a.指名4人说,一人一句,若遇到困难老师直接帮助。
b.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首诗的意思?(请一生完整称述诗歌大意,理解大意即可,不可过多纠结。)】看来你已经了解了诗歌的大意了。
(好雨是知道季节的,正当春天来临它就下起来了。它往往在夜间,趁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轻轻地洒落,无声地滋润着万物。)
四、品味古诗,体会雨之“好”。
1、学到这里,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春雨?
2、在诗人杜甫眼中,这也是一场——好雨。(贴板书:好)
3、那这春雨究竟“好”在哪里呢?让我们走近它,细细体验一番吧。
4、(出示: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谁来读?(1人)
5. 这雨,究竟好在哪里呢?(随机贴“知、乃”)
6.谁来读?
(预设:好雨知时节——“真是聪明的小雨!”“你读得太美了!”“多么善解人意的小雨呀!”当春乃发生——“这小雨来得可真及时!”“小雨小雨,你真好!一到春天就来到!”
7一起来读读吧。
8.多么善解人意的及时雨呀!可是,小雨,小雨,你是什么时候来的呢?(出示:随风潜入夜,)指名回答。
9.你是夜里来的?你为什么要夜里来呀?多么善解人意的小雨,请你读。(指名读)我怎么没有发现呢?你怎么一点声音都没有啊?
10.有个字泄漏了你的踪迹呢,这个字就是——?(黑板贴“潜”)
11.谁来读读这句诗?(预设:‘我听出来了,小雨点来的时候是踮着脚尖儿的,没有发出一点声音!“你的到来真是静悄悄的。”“这是一个多么宁静的夜晚呀!”“读得真美!”)
12.(ppt出示:润物细无声)天亮了,春雨姐姐悄无声息地走了。瞧瞧,(小草)我被雨水洗得多么干净啊,我的小绿芽都长出来了呢!小雨小雨,谢谢你!(走到学生面前,进行对话互动2-3人)(贴雨点、蚯蚓)
13.春雨的到来还滋润了谁?(指名说,随机读。)
14.小雨,面对大家的感谢,你想说什么呀?请你读!(润物细无声。)
16.此时此刻,让我们再读这首诗,一同感受春雨的美好。(配乐齐读。)
五、拓展下半首古诗。
1、(音乐未停)其实,杜甫的原诗有八句,诗名叫《春夜喜雨》(ppt全诗一起出示,师读),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再读一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认读1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所讲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理解课文能容,教育学生要爱护地球,保护地球,增强环保意识,自觉担负起保护环境的责任。使学生感受到地球就象一位美丽、可爱的母亲,把她所拥有的一切无私地奉献给人类。
【教学重难点】
理解地球对人类的无私奉献以及应该怎样爱护地球、保护地球。理解诗歌最后一小节的“为了这美好的一切”指的是什么?我们人类怎样做才能拥有美好的一切。
【教学准备】
教学软件。学生课前收集到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多媒体课件)镜头一:展示美丽的地球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的情形,它是那样的玲珑剔透,是那样的晶莹可爱。镜头二:展示阳光、沙滩、草原、森林……地球上的人们幸福生活的情形。
2、师:美丽的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地球万岁》就是一首献给地球的歌。(板书课题:地球万岁,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自学感知
1.要求:
(1)读准字音,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要求理解的词语有:奢靡、窒息、泯灭等。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
(3)在自学过程中,有什么好方法想介绍给大家,有什么问题要同学帮忙解决,等会儿提出来。
2.反馈交流。
三、再读课文
我们再次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地球的哪几方面。
提示:1、赞美地球是人类的家园。2、赞美地球是大家的,他对人类无私的奉献。3、写人类对地球的迫害。4、写人类对地球的期盼。
第二课时
四、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出示中心话题:
地球为我们人类做出了哪些无私的奉献?人类又是怎样对待地球的?人类应该怎样做,才能保护环境?
1、引导学生抓住诗歌中的重点句子进行深入探究。
(1)理解地球把它的一切都给了我们,它从来不懂得自私和吝啬,总是倾其所有。根据课文内容,谈对这一句话的理解,也可联系课外知识,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1—6小节,体会地球的无私。地球就像一位无私的母亲把她所拥有的一切都给了我们,可是人类的野心和贪欲已经使地球母不堪重负,听她在流泪,她在哭泣。
(3)读第七小节,重点理解“可是人类,曾经和正在做着多少惭愧的事 ”。
①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联系生活实际或根据自己查阅到的资料谈理解,说体会。
教师也可提供资料:
a、人们乱砍森林,造成水土流失,洪水泛滥,给人类自己造成损失。
b、过渡放牧,造成草原沙化,原先一望无际的草原变成了荒无人烟的戈壁滩。
c、蛇成了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以致鼠害严重,每年仅我国损失粮食几十亿斤。
d、我国的藏羚羊的皮毛非常珍贵,被称为“软黄金”,由于人们乱捕乱杀,已濒临灭绝。
③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破坏环境,最终受害的是我们人类自己。
过渡:人类已经开始觉醒,已经认识到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对我们人类是何等重要!作为地球母亲的儿女,我们应义不容辞地担负起爱护地球、保护地球的责任。我们相信,经过我们努力,地球母亲一定会焕发新颜。
2、读课文最后3个小节,理解“为了这美好的一切,指的是什么?(讨论)
3、请同学们说说看,我们人类怎样才能拥有这美好的一切?
板书:保护
五、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谈一谈学了这课有何感想。
六、拓展延伸(任选一题完成)。
1、根据搜集的资料或自己的想象,模仿着诗歌的格式写诗,题目自拟(参考题目:①地球的诉说 ②地球妈妈笑了……③未来的地球……)
2、请你给破坏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的个人或单位写一封劝诫信。
1文言文两则
教学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2、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成语导入:“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板书:学弈)介绍孟子资料: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3、释题:“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本来专指下围棋,“学弈”就是学下围棋。现在的“对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围棋。)
4、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板书:
⑴谁学下棋?⑵怎么学下棋?⑶学得结果怎么样?⑷《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学弈》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
2、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老师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以对学生朗读有所帮助。
3、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
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
5、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与”是通假字,同“欤”,表示疑问或反问,跟“吗”“呢”相同;弗若,不如;为是其智弗若与,在这句话里,“为”应读第四声;然,这样。
3、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学弈》参考译文: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4、同桌互相讲说故事内容。
四、自读思考,体会文中道理: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答就课题提出的问题
1、谁学下棋?谁是老师?——有两个人学下棋,老师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弈秋。
2、(这两个人)怎么学下棋?——“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其
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
3、学得结果怎么样?“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虽然后一个人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解答这个问题后,教师可以追问:是什么原因使“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引导学生理解: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别,而是他们的学习态度不同——前一个专心致志,后一个三心二意。)
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五、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2、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结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
六、复述故事,背诵课文。
1、同桌互相讲故事2、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请生背诵《学弈》。2、板书课题:文言文两则两小儿辩日
3、介绍资料:《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列子》相传为列御寇的论集。列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列子》共8篇,其中保存了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忧天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4、理解课题,质疑问难:(1)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是两个小孩;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两个小孩辩日这件事)(2)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①他们为什么争辩?②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③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教师及时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总结学法,明确目标
1、回顾学习《学弈》一文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2、明确方法,自主学习
⑴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①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速要慢,适当停顿,到读通顺为止,。
②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师生及时评价。⑵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①对照注释,弄懂词句,理解故事的内容。②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
③请学生参考注释,用现代口语复述故事,并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时疏通点拨。
3、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⑴两小儿为什么争辩?(太阳是远是近)
⑵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①一小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依据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近,中午离人远,他是根据形状大小来判断的。②另一小儿的观点是: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依据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远,中午离人近,他是根据温度来判断的。)
⑶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孔子不能决也――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⑷对两小儿所持观点,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积极发表看法,保护他们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
(教师适时补充资料供学生阅读:其实太阳早上和中午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①远小近大的原因:A、早晨和中午的时候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由于视觉的误差。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则显得大。同样的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就显得小了。B、同一物体白色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的时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显得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
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②日初凉、日中热的原因:A、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待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B、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
4、学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⑴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勇于争辩。⑵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尽管学识渊博,可是仍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引导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⑴分角色朗读课文。
⑵学生分组表演故事。(学生自由选择使用现代话或使用文言文表演)⑶学生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古诗《示儿》
《示儿》是陆游的绝笔。《示儿》表达了诗人恢复中原、统一国家至死不变的爱国愿望。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2、掌握动脑、动口、动手的读书方法,解释诗句和部分字词的意思。
3、学会本课生字。
4、由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二、教学时间:2课时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训练重点是掌握动脑、动口、动手的读书方法。这个训练从预习开始,学生要认真思考预习题的要求与内容。课堂上要启发学生自己去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要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要动手查找字典,在重点字词旁作注释,写写自己的理解、体会。更要动口回答问题,出声朗读,背诵课文等。
2、古诗四首在内容和情感上都有难点,教学时要抓住前后诗句的内在联系。应从理解内容入手,进一步体会诗人情怀,并指导朗读和背诵。
四、教学过程
初读课文
1、边读诗句,边看注释。
2、把不懂得诗句画出来。
(一)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懂字音,注意停顿。
2、老师范读,学生再练习。
3、指名读。
4、逐句讲解:学生讲解诗句的意思,老师纠正。
(二)过程
1、介绍作者、背景。
陆游:南宋爱国诗人,一生坚持抗战,从小就受到父母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立志要为国家献身。青年时期,他读兵书,学武艺,为参加收复祖国河山,抵御敌人做好了准备。中年以后,他在任职期间,曾多次向宋高宗提出很多振国的主张和建议,但从来不被采纳,反遭到迫害,最后被朝廷免职,晚年过着贫苦的生活。他回乡后,一直忧国忧民,时刻不忘收复中原,洗雪国家耻辱,挥笔写下了大量的爱国主义诗歌,对鼓舞人民抗战的斗志起着积极的作用。他临终念念不忘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祖国领土的完整。
《示儿》是陆游的绝笔。示儿:给儿子们看。诗人怀着至死不见中原统一的遗憾,借对儿子遗嘱叙述了自己一生对收复失地的坚定信心。
2、逐句讲解:
①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本来就知道人死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没有亲眼看到中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②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朝廷的军队收复北方领土的那一天,在家里祭祀祖先的时候,不要忘记(把这件事情)告诉你们的父亲。
3、默读《示儿》,想想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①画句子。(表达诗人情感的诗句)
②体会情感:《示儿》表达了诗人恢复中原、统一国家至死不变的爱国愿望。
4、练习背诵、
①以读激情,以读悟文。
引导学生们弄清全诗的意思,诗句之间的联系后,抓住重点词、句的理解,读议结合,以读激情,以情捂文,使学生深入到诗人的内心世界,水到渠成的感知诗人的思想感情。
下面咱们继续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并学会背诵
2、读准生字,着重教“随”“润”的写法。
3、通过想象、比较、结合图文等方法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的因“好”雨而来的喜悦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读准古诗,读出诗之“韵味”。
1、小朋友,这些天一直在下雨。可你注意过没有,这雨和夏天的雷阵雨有什么不一样呢?
2、在作家朱自清的笔下,春雨是什么样的呢? (出示句子范读后交流)(细 柔 美)
3、提到春雨,人们还常说:春雨贵如油。(出示句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春雨为何这样“贵”呢?(春雨的作用大)
4、小结:所以人们喜欢春雨,都盼望着下春雨。
5、在一千多年以前的一个春天,大诗人杜甫当时住在成都。他也在盼望着下春雨呢!一个夜晚,他在屋内突然听到外面下起了春雨,于是,就写下了这样一首诗:(出示古诗,生字注上拼音)(指名读、正音)
6、读诗,不仅要读准确,还要读出古诗的味道。(指名读)
7、合作读:我和大家一起读。每行诗的前两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我来读。
8、现在,我们调换一下,我读前两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合作读)
9、我读题目和作者,你们直接读诗歌。要像小诗人一样读书古诗的味道哦!(齐读)
二、理解古诗大意
1、大诗人杜甫终于盼来了这场春雨。那他究竟写了什么呢?再读读,你能读懂吗?(自读古诗)
2、你读懂了哪句话的意思呢?(学生自由说)
3、我们可以凭着感觉来理解,其实,理解诗的意思有一个好办法呢!先要弄清每个字的意思,然后把每个字义连起来差不多就是这句诗的意思了!比如说,第一句理解:时节,季节;当,正当;乃,就;发生。
把每个字义连起来,谁再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说出句子的大概意思即可)
4、你能用这种办法来说说第二句的意思吗?自己说说看。
(随,伴随;潜,悄悄地;润物,滋润万物。)指名说。
5、两句连起来,你还能说得这么好吗?指名说。
三、品味古诗,体会雨之“好”,诗人之“喜”。
1、在大诗人眼里,这春雨是一场怎样的雨啊?(好雨)
2、那这春雨究竟“好”在哪里呢?读诗后交流。
知时节;
★(知道季节)它知道春天的时候——(庄稼需要水,植物需要水,万物萌芽生长都需要水,它就下起来了。)板书:知时节在这种时刻,正好就下雨了,真是一场及时雨。
★谁来夸夸它?(指名读 齐读)
★那此刻诗人高兴吗?高兴什么啊? 过渡:诗人为春雨的及时感到高兴喜悦。我们一起高兴地来读读:齐读第一句。
细无声;
★(细无声)和雷雨一样吗?为什么这样轻?(交流相机小结)
★你说它好不好啊?男同学一起来夸夸它。(齐读:润物细无声) 潜入夜;
★它是在什么时候落下的?(夜里)为何不在白天来呢?(打扰人们的工作,带来不方便)多为别人着想啊。
★女同学一起来谢谢它。
★此刻诗人高兴吗?高兴什么呢?(为春雨的无私、不求回报而高兴。)
3、诗人的高兴都藏在诗里了,他不告诉我们,让我们自己在他的诗去找去读。所以,知道吗,这首诗原来的题目就叫“春夜喜雨”。咱们用我们的朗读把这份喜悦读出来。齐读古诗
★不光要读出来,还要用心去记哦。齐背。
四、拓展下半首古诗,学唱古诗。
1、其实,这首诗还有一半呢!想知道吗?当时啊,诗人在屋里听着听着,忍不住想:这么好的雨会不会很快就停了呢?想到这儿,他赶紧推开窗往外看:只见外面黑黑的,只有江上的渔火在闪烁着。他吟道: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天这么黑,看来这雨要下一夜啦。他躺倒床上,高兴地想着:等到天亮后,那些被雨水滋润的红花,一定会更漂亮,一定会开满整个成都的城市。真是: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学到这儿,想唱一唱吗?播放录音,学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方法与过程
通过聆听感受、自读自悟、品读深入等阅读活动过程
中理解文本,掌握“读——品——背”的学习方法,并在句式练说、朗读表演中得到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熏陶。态度、情感、价值观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的真情实感,培养儿童博大而纯真的心。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学习方法,试背课文。教学难点
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续编诗歌,训练语言。产生关爱他人,关爱生命,爱护环境的愿望。
教学前提
1、了解故事《神笔马良》
2、在第一课时已初读课文,学会认9个生字,并练习写8个生字。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猜猜老师要画什么?(毛笔)
2、版画:毛笔,板书:笔,找出画与字的联系。
3、引出神笔。
4、马良用神笔做了许多好事,
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会用它来帮助谁呢?
5、揭题:假如
整体感知
1、问题:我们的课文里有谁需要帮助呢?假如有了马良的神笔,应该怎样帮助他们呢?
2、教师范读。
3、根据生回答归纳板书:
——小树——
——太阳小鸟——
——谷粒西西——
——好腿
4、小结:瞧,我们周围不仅有需要帮助的人,还有很多需要帮助的植物和小动物。
学习第一节诗歌读
1、刚才,你们能发现老师的优点和不足,下面该轮到你们读了,给自己提点要求吧。
2、品读“叹息”一词:用第一节诗里的句子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小树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谁愿意上来扮演缩着身子,轻轻叹息的小树?引导学生通过做动作和表情来理解“叹息”。想象:小树边叹息边说什么呢?
3、品读“快活”一词:想象:如果这个时候,天空中出现了一个红红的暖和的太阳,小树又会说什么呢?这时候的小树感到怎样?用书上的一个词来形容——快活。谁能快活地把这一段读一读?(个别读)谁能比他读得更快活?(齐读)
4、自由品词:你最喜欢这一节诗里的哪个词?(红红的、寒冷的、轻轻……)当你读到这些你喜欢的词的时候,要更有感情一些,要读出你的喜爱之情。谁愿来给大家做个示范?先说你喜欢哪个词,再读一读。其他同学也有自己喜欢的词语,那就自己读一读吧。背
5、背诵指导:这节诗歌的顺序是,先提出“假如有一枝马良的神笔”——再讲给谁画什么——最后讲画的理由。小结
6、学法:读——品——背(品的方法:找出你喜欢的词语,理解它的意思;还可以拿别的词语替换一下,比较表达效果的不同……)
学习第二节诗歌小组活动
1、小组内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可以自由读或轮流读。
2、你最喜欢这一节诗里的哪几个词印象特别深?为什么?和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你还能用表演的形式让组内的小朋友也喜欢这些词。
3、轮换不同的方式多读几遍,根据“假如……——给谁画什么——为什么画”的句式,试着背诵这一诗节。
小组汇报
1、觉得自己读得特别好的小组起来读。
2、愿意说说诗中的好词语的小组有吗?
3、哪个小组能背下这一节诗?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是四人小组内用了“读——品——背”的方法来学习第二节诗歌的。在读中品味词语,在背中积累语言。你们说这个学习方法好不好?那么,接下来就请你们用这个方法自学第三小节诗歌。
学习第三节
1、根据“读——品——背”的方法来自学第三节诗歌的。
2、个别读。
3、品好词。
4、试背诵。
学习第四节
1、诗歌的末尾出现的六个小圆点儿,是什么标点符号?
2、省略号代表什么意思?
3、为什么作者要在这里使用省略号呢?
拓展思维
1、我想作者一定是想让我们也来说一说“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会画什么,为什么要画。”
2、说一说
3、四人小组合作创作一篇更新版本的。
总结
1、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在这动听的旋律中,我们这堂课也要结束了,但是希望人们相互之间的关心和爱心永远不会结束,只要人人付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指尖的世界”的含义。
4.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盲人教育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唤起对生活的自信与乐观。
教学重点
1.掌握难认、难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指尖的世界”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盲人教育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唤起对生活的自信与乐观。
教学准备
背景资料、图片、配乐等。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有一群孩子,他们因为先天的或后天的某些原因,永远告别了光明与色彩,一生笼罩在黑暗中。(教师一边叙述一边播放有关盲童的录像资料)
他们原本以为自己的生活永远也不再有希望,但是善良的人们为他们营造了一个美好的环境,带他们在“指尖的世界”里重新找到希望。
板书课题:指尖的世界
2.齐读课题,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生自由读课文。
提示:
(1)读准确,读通顺。
(2)初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检测初读情况。学习会认字。
3.再读课文。复习会认字,学习会写字。
提示:
(1)读流利,知内容。
(2)说说课文是按什么样的顺序叙述的?
生再读课文,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理清脉络。
三、品读课文,走近“指尖的世界”
出示阅读提示:找到文中最打动你的段落,做上记号,读一读,在脑中想象出画面。
1.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2.全班交流。(学情预设,重点指导朗读及体会)
(1)“虽然孩子们看不见阳光,看不见绿树,看不见日日进出的朱红色校门和里面一片多彩的天地……但是,他们体会到了,身上那暖暖的感觉是太阳给的;走近那些小树,能闻到叶子的清香;靠近花园,能闻见花的香甜;他们知道,操场的尽头有一个音乐喷泉,那里有美妙的音乐和欢快的水珠一起舞蹈。”
这段话用一系列的排比,用看不见与能闻、能听的对比,表现出盲孩子们在学校生活的快乐。学生对这种快乐可能较难理解,在指导朗读时,教师可联系课前他们查找的资料及之前观看的录像,两相对比,让学生明白在盲人学校里的孩子也是快乐的。
练习用“虽然孩子们看不见……但是,他们……”说话。想象盲孩子们在学校的其他生活情形,再指名朗读。
(2)“学校里有琴房,琴声悦耳,一个孩子正陶醉在音乐里。他的指尖轻快地在黑白琴键上移动,演奏心中已十分熟悉的曲谱。对喜欢音乐的盲孩子而言,音乐是另一个世界,一个自己创造的完美世界。”
提示:他可能在想什么?如果此刻你在他旁边,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他吗?
有感情地读读这段话。
(3)“有时,孩子们还玩儿足球。足球是特制的,里面装着铃铛,滚动时发出清脆的声音。孩子们跑几步,停下来听听,再跑几步,咿咿呀呀地交换意见。比赛时,他们在球门上挂上风铃,叮叮当当的声音,指引着他们投入地奔跑。”
联系学生踢足球的经验理解:正常人踢足球不难,可是对于盲童来说,奔跑就很困难了,更何况去踢球。但是他们克服了这些困难,而且玩得非常开心。让学生体会盲孩子因为自己也能踢球而产生的自豪感、快乐感,想象画面,激情地朗读。
四、布置作业
画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自己理解。
第二课时
一、质疑导入
1.文中哪些地方你读不懂?
2.生质疑。
3.教师梳理,能够由学生互相解答的不必讲解,难懂的准备讨论。
二、深入理解,走进“指尖的世界”
1.“所幸的是,总有善良的人们愿意给他们营造一个美好的环境;他们相信,无法驱走黑暗的时候,美好的心灵更是可贵的明灯。”
“善良的人们”指的是那些关爱盲人的人,为盲人教育工作奔走奉献的人。“美好的心灵”指对生活充满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心。
(课件:补充西藏盲人学校德籍女校长的资料以及这篇课文的创作背景,再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感受他们善良美好的品质,受到思想的熏陶。)
师:带着对他们的崇敬赞美之情再读一读这句话吧!
2.“厚厚的盲文课本,由许许多多凹凸的小点组成。孩子们静静地读着,指尖灵巧地移动,仿佛走在通向光明世界的长廊里。”
“长廊”指什么?学校。板书:学校
为什么把学校比作一条长廊?
理解:学校就是教育孩子认识世界,走向生活的长廊。
课题为“指尖的世界”,现在你如何理解?
盲孩子失去眼睛,他们看不见,他们最直接地感知事物、生活的方式就是触摸。通过双手读书学习,弹琴画画。对于常人来说,世界在我们的眼里,而对于他们来说,世界在他们的指尖上。
3.“但若是每一日,他们的快乐与信心都多一点儿,那么,他们便会在都市的转角、在树梢送来的微风中、在生命的一站与另一站之间,看到曾经想过或未曾想过的世界与光影。”
“都市的转角”“树梢送来的微风”“生命的一站与另一站”指什么?
指的是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节。
他们“曾经想过”什么呢?而他们“未曾想过的世界与光影”又指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盲孩子虽然看不见这个多彩世界,但在他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或许是路人的帮助,或许是清晨凉爽的微风,依然能让他们感知到这个世界的美。体会这句话告诉我们:对生活要充满信心,要有乐观的心态。
板书:自信、乐观
幸福的生活
三、扩展延伸
1.思考: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
可以谈向盲孩子学习乐观、自信地面对学习与生活;可以谈盲人成功的事迹……
2.总结:只要对生活充满信心,并为之努力,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四、布置作业
1.复习会写字。听写。
2.写下你读后的感想。
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4.写一条公益广告,号召人们加入到关爱残障人的行动中来。
推荐访问:范本 教案 小学六年级 小学六年级主题教案范本7篇 小学六年级主题教案范文7篇 小学六年级主题教案范文7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