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骑马咚得咚》优秀教案1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童谣《唐僧骑马咚得咚》 2、欣赏《一个师傅仨徒弟》 知识教学点: 按节奏朗读,按节奏走步,随音乐的分句准确变换动作。 能力训练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唐僧骑马咚得咚》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
《唐僧骑马咚得咚》优秀教案1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童谣《唐僧骑马咚得咚》
2、欣赏《一个师傅仨徒弟》
知识教学点:
按节奏朗读,按节奏走步,随音乐的分句准确变换动作。
能力训练点:模拟不同动画人物的表情、动作进行表演,发展学生音乐表现力。
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和鉴赏音乐。
教学难点:如何吸引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集中注意力听音乐,帮助学生从愿意听、喜欢听逐渐过渡到想听音乐。
设计理念: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起学习的热情,课伊始我利用孙悟空来到我们的课堂导入新课。整节课都是围绕孙悟空带来得闯关游戏而展开的。让学生在玩中学,拉近音乐课与学生的距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头饰、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猴哥》进教室。
2、师导入引出孙悟空。同时提出本节课要求(闯关,表现好的奖励仙桃。)
师:小朋友,刚才这首歌唱的是谁呀?(师导入引出孙悟空。)
孙悟空去干什么了?你们想不想像孙悟空一样勇敢?今天这节课孙悟空要带小朋友去玩闯关的游戏,表现好的奖励仙桃。
二:欣赏《一个师傅仨徒弟》
1.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不喜欢看动画片?
生:喜欢。
师:喜不喜欢看《西游记》?
生:喜欢。
师:你为什么喜欢看《西游记》?(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喜欢看《西游记》还有很多很多理由。今天老师就请你们来听《西游记》中的片尾曲。小朋友们,谁知道我们这部动画片《西游记》中的片尾曲叫什么?
生:《一个师傅仨徒弟》。
师:你会唱一唱吗?(第一关)
2、初听乐曲
今天我(孙悟空)也带来了这首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欣赏吧。会唱的小朋友可以随音乐唱。
下面我们要闯第二关了,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这首乐曲主要是描述唐僧师徒一路取经的艰辛,洋溢着对我们师徒四人的赞美之情。请你说一说乐曲在什么地方有较大的变化?同时刻画了西天取经道路上的危机四伏,困难重重的境况?
3、复听
让我们再来听一遍,这次我请小朋友在听的时候想一想动画片中各个人物的外形特征,我们都有什么本事?
三:学习童谣《唐僧骑马咚得咚》
1、谁能说一说我刚才提出的问题就能闯过第三关。(第三关)
(1)唐僧的三个徒弟都有什么本事?
(2)我们这有本事,我们的师傅有没有本事呢?
(3)所以,观音菩萨就让小白龙变成白龙马给师傅骑,白龙马在师傅遇险时也能保护师傅。白龙马是怎么走路的?谁来学一学?
(学生跺脚来模仿)
师:白龙马是这样走路的,你还能不能用别的方式表现啊?
(学生用手拍地模仿)
师:你再想一想,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没有了。
师:在我们学过的打击乐器中,哪种敲击起来象白龙马的蹄声?
生1:双响筒。
生2:响板。
生3:铃鼓。
(选择三个学生,分别敲击双响筒、响板、铃鼓来模仿蹄声。)
师:其他的同学也来学一学。
2、我听说有的人把我们的故事编成了童谣,也就是儿歌来说,我好想听一听,谁听过,给我们说一说好吗?
3、出示图片《唐僧骑马咚得咚》
我也来读一读。(不按节奏读,乱读让学生发现这样读不好)
哦,原来读童谣也要向唱歌一样有节奏。变,(变出节奏条)这些节奏条都适合哪句话呢?谁能帮帮我?(第四关)
4、我们一起读一读吧。告诉你们你们已经顺利闯过第四关了。
师:同学们说得好极了,让我们用打击乐器,边伴奏边说儿歌好吗?
(选择学生敲击双响筒、响板、铃鼓来伴奏,其他学生说儿歌。)
5、听说小朋友们还能有身边的物品打节奏呢,谁愿意表演一下?
6、我们一起边伴奏边说童谣好吗?
四、表演《唐僧骑马咚得咚》
我们刚才一齐说了童谣《唐僧骑马咚得咚》,你们想不想自己来扮演一下我们《西游记》里的人物啊?
1、分小组来排练,孙悟空提出要把这首童谣加进去,边表演边说童谣。
2、小组练习(放《西游记》里的两首曲子)
3、我看小朋友们排练得非常认真,下面我们来表演一下好吗?(分组表演)
五、小结
你们太棒了,第五关也顺利通过了。我发现有好多小朋友得到仙桃了,如果这个仙桃吃了会不老,你打算给谁吃呀?
想我齐天大圣也难不住你们。看来xx小学的学生确实如xx老师说的那样可爱、聪明。我还想为难你们一下,就是回家与你的家人一起表演《唐僧骑马咚得咚》,能做到吗?好,有机会我会再来得。要好好学习哟。再见!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在上课开始我利用动画导入新课,请学生欣赏动画片《西游记》的片尾画面,让学生边看边欣赏歌曲《一个师傅仨徒弟》,因为是他们非常喜欢看,又是他们熟悉的,所以很多学生都会唱。“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加强了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拉近了音乐课与学生的距离。
欣赏完后请学生模仿白龙马的蹄声,我分了两个层次来教学:一是让学生用乐器来仅一敲、打一打;二是让学生想一想能不能用身体发出声音来模仿,让每一位学生都来参与其中,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
儿歌《唐僧骑马咚得咚》是学生熟悉的,几乎每一位学生都会说,但与教材有所不同。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的就是学生熟悉的版本,对教材进行了补充,效果非常好。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在教学中,我请学生分成两个小组来扮演《西游记》中的人物,伴随着熟悉的`儿歌,带着头饰,增强了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教学中也有很多不足:分组表演时人员稍多;在模仿蹄声中还可以让学生再发散思维思考,敲一敲身边的东西等等。
《唐僧骑马咚得咚》优秀教案3篇扩展阅读
《唐僧骑马咚得咚》优秀教案3篇(扩展1)
——大班语言教案:咕隆—咚3篇
大班语言教案:咕隆—咚1
设计思路:
《咕隆—咚》来源于《我们的城市》主题活动,城市在孩子眼里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所以如何让选材贴近孩子的生活经验,让孩子能有感性的认识是我这次活动的主要出发点。《咕隆—咚》这一活动就是源于一次区角活动中孩子交流自己使用自动投币机的谈话内容。
“二期课改”强调孩子的自主探索意识,老师位置的退后,而大班孩子正处于一个自我意识快速发展的阶段,充满探索意识,同时也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针对这样的年龄特点,我在目标的设置上,更多的是让孩子积极思维,勇于交流,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机会。同时,通过在个别化学习中投放材料、观察交流我发现班里大部分孩子都有使用过常见自动投币设施的经验,如买零食、买地铁票、买火车票等,孩子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可是孩子对于自动投币设施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没有较深的体会,只是觉得投币过程的快乐,所以我想通过这次集体活动对孩子进行一次经验的提升,让孩子通过活动体会到自动投币设施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的自动投币设施,体会它给我们带来了方便。
2、交流使用投币设施的经验。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咕隆—咚》动画;各种自动售货机的照片;关于一些不常见的投币设施的录像。
经验准备:认识并体验一些常见的自动投币设施。
重难点:
交流使用投币设施的经验,体会它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活动过程:
一、故事中的“咕隆—咚”
1、师:听到“咕隆—咚”这个声音,你会想到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2、播放视频《咕隆—咚》,提问:小老鼠一开始捡到钱准备怎么样?后来这枚硬币掉进哪里啦?
3、小结:小老鼠碰到的是一台自动售货机。这种把硬币投进去,就可以自动卖东西给我们的机器,叫自动售货机。在这个机器上有投币口、选择物品的按钮、还有取东西的取物口。
二、我们知道的“咕隆—咚”
1、说一说:你在哪里看到过这种机器?
小结:原来在公园里、学校里、马路边、医院里、地铁站里都会出现自动售货机。
讨论:为什么这些地方要放自动售货机?
小结:这些地方都是公共场所,人很多,为了方便有需要的人,所以在这些地方放上自动售货机,这样可以为更多的人提供服务。
2、今天赵老师也带来了许多自动投币机。出示自动投币设施的各种照片,幼儿从中选择自己用过的自动投币设施,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使用感受,也可以就没有见过的自动投币设施向同伴和教师提出自己的疑问(提问:说说这是什么投币机?有什么用处?是怎么用的?)
小结:我们看到了许多投币机,不同的投币机,都有各自不同的用途。有的带给我们快乐,有的让我们变得更舒适,这些投币机使用起来都十分方便、简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3、讨论自动投币设施和售货店的不同。
小结:自动投币设施的服务不受时间的限制,随时能提供服务,更方便快捷,也不需要营业员,节省了人力资源。
三、我们不了解的“咕隆—咚”
看录像,了解生活中不太常见的投币机,如:自动洗衣机。
小结:刚刚我们认识和了解了各种投币机器,我们自己只要通过投币就可以让这些机器为我们服务和提供需要的东西,不需要麻烦别人为我们服务,真的很方便。
活动延伸:
除了投币机,还有什么更方便、更先进的售货方法?(如网上购物等。)引导幼儿寻找生活中带给我们方便的新鲜事。
活动形式:
个别化学习活动
年龄段:
大班
阶段目标:
1、敢于尝试探索新材料,安静专注参与活动。
2、鼓励同伴间互相帮助学习,乐于和同伴分享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世界真奇妙——探索区:
放大镜、扑克牌、锁头、吸铁石、地球仪、世界地图、自制操作材料等。
2、艺术作坊——美工区:
花瓶(刮蜡画)、青花瓷(油性笔画、颜料画)、折纸、窗花(剪纸)、京剧脸谱(对称画)、*(装饰图)、蜡笔画。
3、陶艺坊——泥工区:
面泥、牙签、小工具等。
4、心灵手巧——益智区
*拼图、世界*配对、图形编织、小动物找家(加减运算)、单双数分类、按规律串珠、各类自制材料、台历加减法等。
5、大一达人秀——表演区:
小乐器、敲锣鼓、拉钩钩(歌表演)、娃哈哈(舞蹈)、北京的金山上(舞蹈)、跳房子(不同形式唱法、音乐游戏)。
6、看看说说——语言区:
百家姓、偏旁对对碰、量词配配对、反义词大对决、动物世界、传统节日等。
7、快乐书屋——阅读区:
各类图书、自制卷轴书、报纸杂志等。
8、下棋区:
飞行棋、*象棋、五子棋、斗兽棋、动物棋等。
重点观察:
音乐区、探索区、阅读区
重点指导:
探索区、阅读区
讲评要点:
1、教师拿出探索区的一份材料,请幼儿交流你是怎么玩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请表演区的小朋友介绍今天表演了什么节目?是如何表演的。
大班语言教案:咕隆—咚2
活动名称:咕隆咚(认知活动)
隶属主题:我们的城市
活动目标:
1、交流、分享有关投币机的经验,了解、体会投币机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2、能够清楚地表达图片内容,大胆地进行交流。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故事:咕隆咚、几种投币机的图片;图书若干本。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导入活动重点提问:你们知道“咕隆—咚”是什么吗?
小结:像这种把钱投进去,就可以买到东西的机器,就是自动售货机。在这个机器上有投币口,选择物品的按钮,还有取东西的取物口。原来“咕隆—咚”就是硬币投入自动售货机时发出的声音。
二、我们身边的“咕隆—咚”——经验交流与拓展
1、重点提问:为什么要设计这些自动投币机?
小结:自动投币机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2、重点提问:你在生活中使用过哪些自动投币机?有什么用处?你是怎样使用的?
小结: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的投币机,这些投币机,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与快乐。
3、除了这些投币机以外,还有哪些投币机你没有使用过,但看到过?
4、老师也发现了许多投币机,这些投币机是我们小朋友不经常看到的,你们想看吗?
5、出示PPT,与幼儿一起欣赏课件,并总结介绍各种公共投币设施:投币公车、投币厕所、投币储物柜、投币电话、投币身高体重秤、投币洗衣机、投币摇摇椅、投币游戏机。
6、小朋友谁来猜猜这个神奇房子是什么呢?有什么用?
小结:神奇房子是个投币厕所,把硬币投进去,就可以方便了。投币厕所也是投币机。
总结:刚刚我们认识和了解了各种投币机器,我们自己只要通过投币就可以让这些机器为我们服务和提供需要的东西,不需要麻烦别人为我们服务,真的很方便。
三、我们不了解的“咕隆—咚”——活动延伸
出示磁卡,告诉幼儿现在除了投币机外,还有更方便、更先进的方法,如磁卡电话、磁卡开门器,还有好多好多呢,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方便。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给我们带来方便、快乐的东西,以后小朋友也可以去找找、用用!
大班语言教案:咕隆—咚3
活动目标:
1、交流、分享有关投币机的经验,了解、体会投币机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2、能够清楚地表达图片内容,大胆地进行交流。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故事:咕隆咚、几种投币机的图片;图书若干本。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导入活动。
重点提问:你们知道“咕隆—咚”是什么吗?
小结:像这种把钱投进去,就可以买到东西的机器,就是自动售货机。在这个机器上有投币口,选择物品的按钮,还有取东西的取物口。原来“咕隆—咚”就是硬币投入自动售货机时发出的声音。
二、我们身边的“咕隆—咚”。
——经验交流与拓展
1、重点提问:为什么要设计这些自动投币机?
小结:自动投币机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2、重点提问:你在生活中使用过哪些自动投币机?有什么用处?你是怎样使用的?
小结: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的投币机,这些投币机,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与快乐。
3、除了这些投币机以外,还有哪些投币机你没有使用过,但看到过?
4、老师也发现了许多投币机,这些投币机是我们小朋友不经常看到的,你们想看吗?
5、出示PPT,与幼儿一起欣赏课件,并总结介绍各种公共投币设施:投币公车、投币厕所、投币储物柜、投币电话、投币身高体重秤、投币洗衣机、投币摇摇椅、投币游戏机。
6、小朋友谁来猜猜这个神奇房子是什么呢?有什么用?
小结:神奇房子是个投币厕所,把硬币投进去,就可以方便了。投币厕所也是投币机。
总结:刚刚我们认识和了解了各种投币机器,我们自己只要通过投币就可以让这些机器为我们服务和提供需要的东西,不需要麻烦别人为我们服务,真的很方便。
三、我们不了解的“咕隆—咚”。
——活动延伸:出示磁卡,告诉幼儿现在除了投币机外,还有更方便、更先进的方法,如磁卡电话、磁卡开门器,还有好多好多呢,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方便。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给我们带来方便、快乐的东西,以后小朋友也可以去找找、用用!
《唐僧骑马咚得咚》优秀教案3篇(扩展2)
——《隆咚锵》教案3篇
《隆咚锵》教案1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隆咚锵》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隆咚锵》教案2
活动目标:
1.感知小鼓和小锣敲出的不同音色和节奏,初步学习分角色欢快地对唱。
2.在认识各种打击乐器的基础上,创编歌词,并用乐器演奏。
3.体会两种乐器互相对话的情趣。
活动准备:
图谱、鼓、锣、圆舞板、小铃
活动过程:
一、熟悉鼓和锣的节奏
1.出示鼓T: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小鼓)知道小鼓有什么本领吗?
2.敲一敲鼓的节奏T:小鼓是怎样唱歌的。
T:你们的小耳朵真灵!原来小鼓是这样唱的"(出示节奏谱×× ××∣×× ×∣)
T:把你们的小鼓敲起来!(加动作敲)
3.出示锣T:这么热闹的鼓声把谁给引来啦。(小锣)小锣是怎么唱歌的呢?
4.敲一敲锣的节奏T:原来小锣是这样唱的(出示节奏谱× ×∣ × ×∣),小锣和小鼓的声音是不一样的,小锣的节奏还要比小鼓的节奏慢。
T:把你们小锣也敲起来吧!
5.示范鼓和锣合奏T:小鼓和小锣是一对好朋友,你听他们你一句我一句对话呢。
6.鼓和锣合奏T:小鼓和小锣说得真开心,现在请一半小朋友做小鼓,请一半小朋友做小锣,我们来对话。
二、学唱歌曲
T:大家说得真热闹,听,小鼓和小锣一起唱起歌来啦。
1.教师范唱T:你听到他们唱了什么?
2.有节奏念歌词T:真厉害,你们都听出来了,我们一起看着图谱说一说。
T:小鼓、小锣我们也来对话吧。注意在"我们两个一起敲"的地方我们大家一起说。
3.演唱歌曲T:你一句,我一句说的真好听,我们把它唱出来吧。
T:小鼓和小锣有要对话了,哪里是小鼓唱呢?哪里是小锣唱呢?
4.交换演唱T:交换试一试。
三、创编歌词
1.创编歌词T:还有什么乐器也能唱出好听的声音呢?
T:把小铃和响板放进歌曲里面,应该怎么唱呢?
2.演唱创编的歌曲
四、边唱边演奏乐器
1.分组边唱边演奏小铃、圆舞板T:请小朋友请出你们椅子下面的乐器,让我们一边唱一边敲起来吧。
2.交换
五、总结
T:小朋友,刚才我们敲了锣,打了鼓,你们开心吗?你们知道什么时候要敲锣打鼓的?(喜庆的节日里)是呀,在这些时候,不仅敲锣打鼓,还会唱歌跳舞呢呢。让我们一起唱起来,跳起来吧。
《唐僧骑马咚得咚》优秀教案3篇(扩展3)
——咕隆咚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3篇
咕隆咚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1
活动目标:
1、交流、分享有关投币机的经验,了解、体会投币机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2、能够清楚地表达图片内容,大胆地进行交流。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故事:咕隆咚、几种投币机的图片;图书若干本。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导入活动重点提问:你们知道“咕隆—咚”是什么吗?
小结:像这种把钱投进去,就可以买到东西的机器,就是自动售货机。在这个机器上有投币口,选择物品的按钮,还有取东西的取物口。原来“咕隆—咚”就是硬币投入自动售货机时发出的声音。
二、我们身边的“咕隆—咚”——经验交流与拓展
1、重点提问:为什么要设计这些自动投币机?
小结:自动投币机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2、重点提问:你在生活中使用过哪些自动投币机?有什么用处?你是怎样使用的?
小结: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的投币机,这些投币机,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与快乐。
3、除了这些投币机以外,还有哪些投币机你没有使用过,但看到过?
4、老师也发现了许多投币机,这些投币机是我们小朋友不经常看到的,你们想看吗?
5、出示PPT,与幼儿一起欣赏课件,并总结介绍各种公共投币设施:投币公车、投币厕所、投币储物柜、投币电话、投币身高体重秤、投币洗衣机、投币摇摇椅、投币游戏机。
6、小朋友谁来猜猜这个神奇房子是什么呢?有什么用?
小结:神奇房子是个投币厕所,把硬币投进去,就可以方便了。投币厕所也是投币机。
总结:刚刚我们认识和了解了各种投币机器,我们自己只要通过投币就可以让这些机器为我们服务和提供需要的东西,不需要麻烦别人为我们服务,真的很方便。
三、我们不了解的“咕隆—咚”——活动延伸
出示磁卡,告诉幼儿现在除了投币机外,还有更方便、更先进的方法,如磁卡电话、磁卡开门器,还有好多好多呢,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方便。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给我们带来方便、快乐的东西,以后小朋友也可以去找找、用用!
《唐僧骑马咚得咚》优秀教案3篇(扩展4)
——“唐僧”妈妈作文3篇
“唐僧”妈妈作文1
我有一个唐僧妈妈,她特别爱唠叨,虽然说爱唠叨,但她也很善良。
记得,有一次天空万里无云,妈妈让我多穿衣服,可是我就是不穿,然后我赶紧跑去上学。因为我害怕妈妈非要让我穿衣服。结果,没过多久,出乎我的意料,天一眨眼的功夫,就暗沉下来,没一会儿就下起了倾盆大雨,我被雨淋成了一个落汤鸡。
下午放学的时候,我感到特别难受,等到妈妈过来接我回家的时候,她发现我满脸通红,一摸额头,很烫,就非常着急赶紧带我去医院,妈妈带着生气又有些关怀的语气说;“我早上让你穿多点,你就是不听,这下好了吧。非得挨上几针才舒服。”妈妈的唠叨,让我觉得是母亲的`关爱;这种爱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
还有一次,邻居家的小弟弟生了大病,她的奶奶到处借钱,可就是借不到钱,妈妈看邻居家急着用钱,妈妈赶紧拿出几千元钱给了邻居,邻居感激涕零,等邻居家的小弟弟把病治好之后,赶紧把钱还给了妈妈,并且说了很多感谢的话。妈妈温柔地说:“不急,不急,孩子得到及时治疗,看到他康复了,真好。”我在旁边看到妈妈的举动,顿时觉得妈妈真的很像唐僧,有着一颗慈悲和善的心。
我的唐僧妈妈真的是一个善良的、爱唠叨的人。
“唐僧”妈妈作文2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妈妈,每个妈妈都有会有不同的性格。有的人的妈妈非常凶,像只母老虎;有的人的妈妈非常温柔,像只小绵羊;而我的妈妈很唠叨,活像西游记里的唐僧。
我的“唐僧”妈妈有一双黑珠子似的眼睛,不高不矮的鼻梁,还有张连孙悟空都胆战心惊的嘴巴。
我的妈妈到底怎么像唐僧呢?那就让我来说几个例子吧。
有一次,我数学成绩考差了,回到家,妈妈就开始念她的独家秘诀——紧箍咒,不停地碎碎念:“你怎么这么马虎呀?你看这,这不就是一道送分题吗?这都做错!还有这!说了多少次了,不要漏题……”这“法术”连孙悟空都顶不住,何况我只是个小学生。当时我被妈妈的“紧箍咒”念得一个头都两个大了,恨不得能暂时耳聋。
还有一次,去上画画课,就因为一点失误,我的作品被毁了。回家的路上,被妈妈说了一路:“老师都提醒过你了,你怎么还弄错,而且都已经画错了,你也不会拿点白色的颜料涂一下!还继续画!你是在美术室,肯定有白色的颜料可以涂的啊……”唉,看来以后我做任何事都不能有一点失误了。
这就是我的“唐僧”妈妈,你们的妈妈是什么样的呢?
“唐僧”妈妈作文3
我的妈妈什么都佳,就是像唐僧一样爱唠叨。
一大清早,妈妈的唠叨就开端农息了:“钝点刷牙洗脸等下再听英语磁带。”我只恶照办。
半夜归野的路上,妈妈的话匣子又翻开了:“老师有不安排作文啊?”我不甘心地点拍板。妈妈就启初简明扼要了:“ 写作文要捉住核心……”哎实吵!
晚上吃晚饭时妈妈又问我了:“你最近测验了吗?考的怎么样……”我都速这一连串的答题弄晕了。
除了学习上的唠叨,生涯中妈妈的唠叨也没完没了:天凉了会鸣我多穿件衣服;阴地上教前会吩咐我带伞;晚上会催我早点睡觉……几乎是不厌其烦。
妈妈固然爱唠叨,但我晓得她的每句话面皆包括着对尔的爱。我爱你唐尼妈妈!
《唐僧骑马咚得咚》优秀教案3篇(扩展5)
——初中骑马的作文3篇
初中骑马的作文1
记得小时候去红原,在去的路上坐在车上朝外欣赏大自然的好山好水:左边是木然可爱的“大棉花”……一群正在吃草的绵羊;右边是几只雄壮的牦牛;头上空有一只悠然盘旋的孤鹰。再加上蓝的出奇的穹天和绿悠悠的草坪,这简直是一副大自然创作的伟大杰作!一副和谐的油画!
我们继续驱车前往,不一会儿就到达了目的地:九曲黄河第一弯。我们下车后看到一群热情的衣着辉灿的`藏族同胞,我们租了两匹马,其中一匹是租给我的。我给我的马起名“长发小子”,它有一米七的个子,体呈咖啡色,头发与尾巴是油亮的乌黑色,背上的鞍镫看起来像棕色的牛仔裤。关键是它的头发,一直垂到脸上,遮住了它的左眼,看起来像个时髦的小伙子。故名“长发小子”。
长发小子性情温顺,几乎是你让它做什么它就做什么。它一旦累了就会打个响鼻,摇摇头,那样子可真可爱。
终于,我骑上它,学着藏族小哥哥的动作,“驾!”一声让它跑起来,然后扬长而去了。
谁知,它的速度如此之快!真是深藏不漏!我根本没有反应过来,往后一看,爸妈都已变成小黑点。我开始害怕,惊慌失措,不知怎么停下这小子!我心中的恐怖在我身上潜滋暗长,渐渐失去理智,完全忘记藏族小哥哥跟我讲的办法。我大声吼叫结果从马背上滚了下来,躺在地上,长发小子赶紧掉头来找我,弯下脖子舔我的脸。我一边*着“哎呦”一边艰难的站起来,拍拍身上的土。这时两个藏族大汉和藏族小哥哥都骑马赶过来了,扶起我带我回去了。
临走时,我和长发小子各面东西,可是都不是的回头望着对方,恋恋不舍的分开。
这已经是几年前的故事了,但我依旧记忆犹新,我至今都忘不了你——长发小子!写学骑马的作文900字骑马记作文500字写骑马的作文
《唐僧骑马咚得咚》优秀教案3篇(扩展6)
——始得西山宴游记语文教案3篇
始得西山宴游记语文教案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正确辨别文中的难词难句。用比较的方式理解部分实词的古今异义,用文白对照的方式把握某些句子的意思。
2、正确理解“其”“则”“未始”等文言虚词,在朗读中体会“之”“也”“而”等虚词的作用。
(二)能力训练点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讨论划分课文层次,领会“概写”“特写”之不同,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
(三)德育渗透点
1、身处逆境,仍胸怀大志。
2、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
(四)美痛渗透点
感悟古人遣词造句之美,想像作家笔下山水之美,进而陶冶情操,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练就一双善于以自然学物中发现美的眼睛。
二、学法引导
反复诵读:读字音,读词义,读句意,读整体内容,读作者感情。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l、通过反复诵读,正确理解文中的难词、难句,解决本文的重点。
2、讨论分析写景时“概写”和“特写”的不同以及其相互关系。
3、联系现代文抒情散文的有关知识,分析体会本文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的运用。
4、通过背景知识的介绍结合课文分析体会作者寄情山水,不满于远贬僻处的思想感情。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将词、句、写成投影片,用投影。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帅范读,学生跟读、再自读。
2、查找工具书,弄清疑难字词,对照古今词汇,比较其不同
3、与以前学过的古文比较,体会寓情山水的写法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作者介绍。
2、划分文章层次。
3、文白对译,并能分析重点句所含感情。
(二)整体把握
作者在顺宗永贞元年(公元八O五年)贬为永州司马。永州僻远而多山水胜,作者寄情山水,形诸笔墨,“永州八记”特为著称。本篇为“八记”三首,领起其余诸篇。篇中从“始得”二字看意,写西山的怪特和始游的心情,真切深至。在叙事写字中,也有作者性格的显现和不满于远贬僻处的思想感情的流露。
(三)教学过程
1、给文中生字注音,再朗读。在流畅地朗读全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纸片等物遮住课下的注释,根据原有的知识,联系上下文,运用“因文生义”的方法,逐段理解课文大意,难以疏通的词句,再看注解或进行讨论,最后师生共同解决,完成书后练习三。
2、理解文章大意后,再体会文中叙述、描写、抒情语句的不同特点,完成书后练习二。
3、解决词、句文章整体大意,再分析作者,寄情山水之“情”和所绘的“山”“水”之景,以及如何写景的。
作者滴居永州,心怀惴傈,常年闲暇寻山访水写起,引出西山,点明游山水是为了寄情怀,不单是游赏。
第一节先写末得西山之前的游览。
他写西山之景,不是从描写西山本身的高峻奇特着笔,而是写登上山向下鸟瞰和向远眺望,通过所看到的尺寸千里的景物和与天地自然的契合神会从侧面烘托西山高峻,渺远“怪特”;他抒宴游之情,也不是在借宴游以消愁方面大肆铺陈描写,而是极写登高望远心旷神恰,乃至物我浑一之乐,从而使人以反面以见他*素“居是州,恒惴傈”之重忧。
第二节写西山的实游之乐。
文章开始作者说:“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文本则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前后照应,不仅突出了西山的不凡,说明作者在永州的真正游览活动是以游西山开始的,而且为领起,后面几篇游记做了铺垫。
(四)总结、扩展
在这篇游记中,作者以凝练的文笔,精粹的语言,描写出西山之“怪特”并将自己的生活遭遇和想感情融人了景物之中。选择一处自己喜爱的景物。写一篇抒情散文。
(五)而置作业
1、理文中古今异义的词。
2、抄写景的名句。
3、完成书后练习四,并背诵课文。
(六)板书设计
八、背景知识与课外阅读
柳宗元(773一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省永济)人,世称柳河东。贞元年间为监察御史里行(御史见习官),顺宗继位,他积极参加了王叔*新朝政的活动,任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迁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柳宗元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永州八记》柳宗元在永州八年,放浪子山水之间,排遣郁闷,写了不少游记文章,“永州八记’是其中为后人传诵的名篇,即《始得西山宴游记》《钴()谭记》《钴()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谒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记》。八记各自成篇,又连成一个整体。在八记中,首篇与末篇前后照应,字里行间抒发了作者遭受迫害,远谪荒,不能施展政治才能的愤慨心情。
始得西山宴游记语文教案2
教学目的:
1.领会作者被贬永州后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情怀
2.理解课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3.积累文言词汇。
4.学会翻译文言文。
重点难点:
1.重点:
(1)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学会翻译文言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惴栗(zhuìlì) 榛莽(zhēn)
衽席(rèn) 灏气(hào) 颓然(tuí) 冥合(míng)
2.查工具书,试翻译课文。
二、导入
1.作者简介。柳宗元(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人,人称“柳河东”。晚年贬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他是唐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与韩愈同为当时古文运动的领袖,同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贞元九年(793),柳宗元进士及第。公元805年,他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升任礼部员外郎,积极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改革。但为时不久,就在其政敌联合反击下而失败,受到残酷迫害,先是被贬为永州(今湖南省永州市)司马;十年之后,又改任为柳州刺史。柳宗元在中唐的文坛上与韩愈齐名。他能诗善文,成就很高。他的散文包括论说、寓言、杂文和游记等类,文笔犀利,含义深刻,形象生动,气势奔放。就游记而言,他是唐代一位集大成的刻画山水的能手。一方面,他通过自己敏锐的观察,深入的体会,运用简洁概括、鲜明生动的语言,精细而准确地把那些易于被人忽视和遗忘的自然景色画图般地再现出来,给读者一种亲临其境的真切之感;另一方面,他在描写山水木石、鸟兽虫鱼的声色动静时,往往将自己横遭贬谪、饱受压抑的境况渗透在里面,达到情景交融的地步,从而曲折地反映了中唐黑暗的社会现实。他的作品收入《柳河东集》。
2.解题。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一十年内到处搜奇觅胜,写出一系列刻划入微又托意深远的山水游记。其中最著名的是《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起着开宗明义、领带各篇的作用。
三、正课
1、朗读课文,注意不读错音。读好句子的节奏、重音。要读得流畅,读出感情。
2、请学生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字词解释。
(1)始得西山宴游记:始得,初游。宴,安逸,快乐。游,游览。记,文体的一种。 (2)余自为僇人:僇(lù)人,受刑的人,罪人。僇,通“戮”。这里是遭到贬谪的意思。 (3)居是州:居,住。是,这。是州,指永州。 (4)恒惴栗:恒,常常。惴栗,忧惧的样子。 (5)其隙也:隙,空闲的时候。 (6)则施施而行:施施(yì),缓慢行走的样子。 (7)漫漫南游:漫漫,随意不受拘束的样子。 (8)日与其徒上高山:日,每日。其,自己的。徒,同伴。 (9)穷回溪:穷,尽,穷尽。回溪,弯曲的小河。 (10)幽泉怪石:幽泉,幽深的泉水。怪石,奇异的石头。 (11)无远不到:意思是,只要风景好,不管多远的地方都去。 (12)到则披草而坐:披草,拨开草。披,拨开。 (13)醉则更相枕以卧:更,更换交替。相枕,互相紧靠着。 (14)意有所极,梦亦同趣:心里想到那里,梦中也就到了那里。极,到。趣,通“趋”,往。 (15)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异态,奇异的形态。 (16)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未始,未尝。怪特,奇怪、特别。
3.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字词翻译。
(1)始指异之:指异,指点而称奇。 (2)缘染溪:缘,沿着。
(3)斫榛莽:斫(zhuó),砍。榛(zhēn)莽,杂乱丛生的草水。 (4)焚茅筏:焚,烧。茅筏(fá),茅草之类。筏,草叶众多的样子。 (5)箕踞而邀:箕踞(jījù),席地而坐,两脚伸直*,成簸箕状。遨,游赏。 (6)则凡数州之土壤:土壤,土地。 (7)皆在衽席之下:衽席,古代睡觉用的席子。
(8)岈(xiā)然洼然:山谷深幽的样子,溪谷低洼的样子。 (9)若垤若穴:垤(dié),蚁垤,蚂蚁洞外的小土堆。穴,洞。 (10)尺寸千里:看上去只有尺寸的大小远近,而实际上有千里的大小远近。 (11)攒蹙累积:攒(cuán),聚集。蹙(cù),缩小。累积,重叠积压。 (12)莫得遁隐:遁隐,隐藏不见。 (13)萦青缭白:青山和绿水萦绕在一起。萦,缭都是缠绕的意思。(14)外与天际:际,连接、结合。天际,天边。 (15)四望如一:向四面环顾,看到的情景都一样。 (16)然后知是山之特立:然后,这样以后,指看了眼前的美景之后。特立,高出一般的立在那里。 (17)不与培塿为类:培塿(pǒulǒu):大小坟冢。这里借指小土堆似的山丘,小土丘。 (18)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悠悠,广大的样子。灏(hào)气,弥漫于天地之间的大气。灏,水势大。涯,边际,极限。 (19)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究:洋洋,得意的样子。造物者,即天地、自然。 (20)引觞满酌:引觞(shāng),拿起酒杯。引,拿起。 (21)颓然就醉:颓然,形容醉倒的样子。就,接近。(22)心凝形释:凝,凝结,停止了思维活动。释,消散。 (23)与万化冥合:万化,万物。冥合,融化其中,浑然一体。 (24)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向,从前。未始,未尝。 (25)游于是乎始:于是,从此,从现在。
(26)故为之文以志:为,写。志,记,记叙
4.请学生整篇翻译。
四 词语小结
(1)古今异义。
①未始 古义未尝,从来没有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今义没开始
②累积 古义重叠、积压 攒蹙累积。今义积累
③然后古义 这样以后 然后知吾向之末始游。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
④于是 古义从此,从这时游于是乎始。今义连词,表示后事紧接着前一事
⑤更 古义,动词,更换交替。醉则更相枕以卧。今义程度副词,更加。
⑥披 古义拨,拨开。到则披草而坐。今义覆盖在肩背上。
⑦就 古义接近颓然就醉。今义就是
⑧向 古义从前然后知吾向之末始游。今义朝
⑨志 古义记故为之文以志。今义志气、志向。
⑩是 古义代词,这 是岁元和四年也。今义判断动词。
(2)一词多义。
①异A称奇始指异之。B独特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
②特A特别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B超出一般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③为A成为 自余为僇人。B作,写。 故为之文以志。
4则A连词 就 醉则更相枕以卧。 B 转折连词 却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 动词 就是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名词 模范 榜样 以身作则。
5 与A 动词 连接 外与天际。 B 介词 和 悠悠乎与颢气俱 。
C 连词 和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6其 A代词 我的 日与其徒上高山 。 B代词 那些 其高下之势 。 C 代词 它的 而莫得其涯。 D 表反问的语气助词 其如土石何?
E 代词 这种 专其利三世矣!
7 而 A 连词 表修饰 则施施而行。 B 连词 表转折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C 连词 表承接 卧而梦 D 连词 表递进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E连词 表并列 蟹六跪而二螯。 F连词 才 穷山之高而止。
(3)通假字:
①僇,通“戮”,这里是遭贬调的意思。
②趣,通“趋”,往,到。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4)词类活用:
1 箕踞而邀 名词作状语 像簸箕一样。
2日与其徒上高山 名词作状语 每天
(5)文言句式
1故为之文以志。 省略句 “志”后省宾语。
2是岁,元和四年也。 判断句。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定语后置。
4皆我有也。 被动句 “我有”即“为我所有”。
第二课时
一、预习:
熟读课文,在此基础上背诵全文。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疏通文字,略知课文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将深入探究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三、正课: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提问:请根据文意给课文划分层次,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
第一部分(l段):概述被贬到永州后,寄情山水,自以为游遍了永州,却不知还有一个“怪特”的西山。
第二部分(2段):特写游西山的经过。
第一层(从“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到“始指异之”):写偶识西山的欣喜。
第二层(从“遂命仆过湘江”到“穷山之高而止”):写登山的经过。
第三层(从“攀援而登”到“不知其所穷”):写西山形势的高峻,气象之阔大。
第四层(从“引觞满酌”到“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写宴饮之乐。
第五层(从‘心凝形释”到最后):抒发感受。
3.提问:作者描写西山宴游,表露作者什么样感情?讨论并归纳:表露作者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傲世情怀提
4写法借鉴
1用比照映衬来写西山之景:本文没有直接写眼中的西山,而从多角度登西山所见所感,采用比照映衬手法突出其高峻峭拔之貌。
2借景抒情:如文章开头写以往游览,记叙之中流露出被贬失意抑郁不*
心态。而后文写游西山则表现出偶识西山之喜,沉醉之乐,借西山的高峻气势,表现出自己高洁的人格。
四.欣赏品味:
本文根据表达的需要,或叙述。或描写、或抒情,语句或长或短,或偶或散,或上下钩连。试举例说明这些语句的特点。讨论并归纳:。
(1)“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对偶句,描写出游时慢步徐行,任意西东的悠闲。叠词连用,描摹生动。
(2)“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散句、短句。运用顶针,强调“到”“醉”“卧”“起”等动作,造成一种单调无味的效果,表现出以往的出游未能真正的投入,并照应前文的“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3)“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加西山之怪特。”散句。长句。抓住西山的特点:怪、特,为下文游西山做铺垫。
(4) “其高下之势,蚜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短句、将主观感受融于景物描写,运用比喻描写西山形势的高峻、气象的阔大。
(5)“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土娄为类。”散句,抒写作者对西山高峻的感受,并喻自己卓尔不群的人格,表现自己志高不俗的志向。
(6)“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长短句搭配抒写作者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五、作业:
1熟读成诵全文。
2完成必修一教材第94页“积累与运用”第4题,积累“而”“乎”“其”“且”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始得西山宴游记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正确辨别文中的难词难句,用比较的方式理解部分实词的古今异义,用文白对照的方式把握某些句子的意思;正确理解“其”“则”“未始”等文言虚词,在朗读中体会“之”“也”“而”等虚词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体会本文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古人遣词造句之美,想像作家笔下山水之美,进而陶冶情操,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练就一双善于从自然中发现美的眼睛。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2.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延伸
一、识记字音
僇()榛莽()施施而行()惴栗()()斫()衽席()岈然洼然()颢气()蹙()茅茷()引觞满酌()()
二、知人论世
柳宗元(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人,人称“柳河东”。晚年贬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他是唐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与韩愈同为当时古文运动的领袖,同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贞元九年(793),柳宗元进士及第。公元805年,他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升任礼部员外郎,积极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改革。但为时不久,就在其政敌联合反击下而失败,受到残酷迫害,先是被贬为永州(今湖南省永州市)司马;十年之后,又改任为柳州刺史。柳宗元在中唐的文坛上与韩愈齐名。他能诗善文,成就很高。他的散文包括论说、寓言、杂文和游记等类,文笔犀利,含义深刻,形象生动,气势奔放。就游记而言,他是唐代一位集大成的刻画山水的能手。一方面,他通过自己敏锐的观察,深入的体会,运用简洁概括、鲜明生动的语言,精细而准确地把那些易于被人忽视和遗忘的自然景色画图般地再现出来,给读者一种亲临其境的真切之感;另一方面,他在描写山水木石、鸟兽虫鱼的声色动静时,往往将自己横遭贬谪、饱受压抑的境况渗透在里面,达到情景交融的地步,从而曲折地反映了中唐黑暗的社会现实。他的"作品收入《柳河东集》。
三、写作背景
永贞元年(805)八月,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失败。柳宗元因为参加其中,九月,被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司马。当时同时被贬为远州司马的还有:刘禹锡、韦执谊、韩泰、陈谏、韩晔、凌准、程异。这就是有名的“八司马”事件。在政治理想破灭后,三十三岁的柳宗元开始致力于文学词章的转变。“永州八记”就是他被贬永州之后的作品。作者深处穷荒之地,闲暇之余,纵情山水。同时又从美好的自然山水中“发现和认识了自身的美好情操与价值,坚定了人生信念和社会批判意识”。《新唐书·柳宗元传》有记载:“既窜斥,地又荒疠,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本文写于元和四年(809),借景抒情,流露出了作者不满于远贬僻处的思想感情。同年还写作了“永州八记”中的《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四、整体感知
全文的思路结构:
第一段:永州泛游
第二段:写作者对西山的发现以及引导出自己精神上的新境界
《唐僧骑马咚得咚》优秀教案3篇(扩展7)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范文
星星从不嫉妒太阳的灿烂辉煌,它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力发光。尤其是教师这个岗位燃烧自己,奉献他人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1
教学目标:1、通读课文,理解文意。
2、了解作者,理解作者写作时的情感。
教学重点:读诵与理解相结合。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流露的情绪和感情。
教学难点:两段文字之间内在的联系及西山对作者心理上所产生的巨大冲击。
教学用具:录音机,多媒体。
教学方法:自主性学习与探讨式学习相结合。
教学思路:作为一篇较难理解的文章,应先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并进而引导学生读通读懂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疏通文章的意思,体悟作者的情绪与感情,最后在分析文章、理解作者的基础上,达到跨越亘古、沟通情感的效果。
教学步骤:
一、 导入语:
我们以前曾学过一篇文章,其中有一段的内容是这样的:“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这是从哪篇文章中来的?你知道它的作者吗?请简介之。(,上此切入)今天我们来学他“永州八记”的第一篇(板书)《始得西山宴游记》(同时,多媒体把课题打在屏幕上)
二、 请学生范读课文,之后让其他同学看看他的朗读是否有问题。然后全体同学一起朗读全文。
三、 检查预习情况(字、词、句,用两个多媒体投影片)
1、 媒体投影片之一:
目的:意在提醒学生注意字词句的理解在古文阅读中的作用,明确它是古文阅读理解的钥匙和桥梁,是建立一个古今作者与读者沟通的必然之路。
四、 析文、品读:
(明确:细析文章,是理解作者的思想与情感的重要步骤,同学们应重视于此。用多媒体投影显示问题)
析文 品读
(一)、解题:
如何读标题?“始得西山宴游记”你认为题目中最关键的字是哪个?
(学生的理解可能在始得和“宴游”上,允许学生产生异议,引导分析与理解,在比较两词的基础上确定始得的特殊地位。)
“始得”是什么意思?初识、初游
从文中找出带“始”字的句子
(发动学生从文中找寻句子,并引导其说明这些句子在全文表达上有什么意义,如说不出,可适度延后处理。不必一定道破。)
(二)、分析文段,品味两段之间内在的联系:
1、文章第一段,作者自称“僇人”,说明什么?以此身份到达任上,心情如何?从哪些文字中可以看出。
写作背景: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司马是闲职,在编制之外,没有什么公务,甚至没有办公处所。到任后,寓居寺庙为家,无所事事,与僧侣朝夕相处,谈经论道,但他的抑郁情怀并未能因此好转,只好“闷即出游”“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被贬的第二年,听说王叔文被杀。
(此题的意思在于引导学生对作者心情与感情、情绪的了解,以及此种心态与情感在全文的作用,更深层地引导学生了解这种情感在“永州八记”中的作用。明确指出,“恒惴栗”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2、第一段共有几句?根据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层次。用最简练的文字概括层意。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从层次的分析中细味作者的行动与心态之间的关系,了解此段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3、从哪句话看出作者对以前未得西山之前漫游荒废精力的深刻自责?
这句话对下文有什么作用?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注意两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学生的写作作引导)
4、第二段,作者凝神注视西山时,心情如何?文中有几句专门描写西山的句子,请找出来。西山的特点用哪个词表达最准确?
西山的“特立”对作者在心理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此题在于引导学生注意作者心态的变化的原因,是他的俊杰的才华与西山的“特立”之间的相似性,一个顶天立地,一个超世英才,其气度上的相似性,使作者的身心为之惊喜、为之震悚、为之顿悟、为之惊醒,不能再为自己的身世而沉迷颓废下去了,应该像“特立”的西山一样“不以培塿”为类,把自己的超凡才华发挥出来,为民造福,为后人留下一些可值得品味的美丽的东西。正是在这样心态与情绪的影响下,柳宗元开始了有计划、有目的的游览生活,并因此为后世留下了不朽名作“永州八记”。)
5、一段概写漫游生活,一段特写西山之游,从题目上看,第一段好像可以删去。可以吗?为什么?
它们两段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学生一种新的写作特点:比照和映衬。把过去所学的对比与衬托的方法与此相类推,引导学生去文中寻找相应的内容,并准备一些内容让学生在黑板上加以粘贴,以明确一些内容。)
五、 课堂练习:(多媒体投影四幅画面,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以加以印证,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形象性认识。)
六、 小结本课内容:
从第二三幅投影中强调学习古文的必然步骤之一是掌握字词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文意,了解作者的情感与情绪;从第四五六幅图中明确学习古文的第二步必须在分析文章的细节问题上加以努力才能在真正意义上理解作者的情怀,并与作者在情感上真正达到跨越亘古的沟壑在心灵上进行沟通,并把同一时代的作家群的共同心态与迹遇作一横向比较,这样才能更深层地理解作者的思想与胸怀。
七、 布置作业:
课下完成练习,并背诵全文,最好能够完全默写下来。
八、 结束全文:投影结束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2
一、创设情境
在上节课中,我们初读了《始得西山宴游记》,疏通了文意,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始得西山宴游记》。首先一起看第一段最后一句话“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也就是说柳宗元分别去了众山与西山,那么请大家分别划出在众山和西山寻景的句子,并且圈出关键动词。
提出问题
通过所划动词,可见,无论是众山还是西山,柳宗元想去的地方,好像不是一般人所能到达的,那么他在众山和西山的表现,是不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的游山?
柳宗元在众山的表现不像是一个游山之人,高山、深林、回溪、怪石之前所说的美景一概不看,这太让人无法理解了,想一想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柳宗元从众山归来,心情是否从“恒惴栗”当中跳脱出来?也就是说众山皆不是他的安宁之所。那么他在西山又有哪些表现?
西山的特点?
“高耸、险峻、空阔”的西山让柳宗元久久不愿归去,那他在西山有了什么样的精神感悟?
二、探究学习
问题一:
众山: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西山: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问题二:
众山: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
西山: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至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柳宗元入朝为官,积极参加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9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行未半路,11月加贬永州司马。次年王叔文被赐死。
宗元于众党人中,罪状最甚,世亦不肯与罪人者亲 昵。 ——柳宗元《寄许京兆孟容书》
太夫人有子不令而陷于大僇
——柳宗元《先太夫人河东县太君归附志》
柳宗元此时处在一种不安、恐惧、孤独、自责、愧疚的复杂情绪中,用文章中的语句就是“自余为僇人”。
问题三
唯阮籍在坐,箕踞啸歌,酣放自若。《世说新语·简傲》
箕踞:这个坐姿,一般人在普通场合是不会采用的,那么柳宗元在西山上箕踞而坐实际是反应出他的内心处在一种相当松弛的状态,也就是文章里所说的“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也就是说他在肯定西山,肯定西山独一份的特点,西山的特点实际就是柳宗元的特点,西山就是“我”的象征,实际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3
一、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了解作者表达的主观感受。
二、教学过程
1.知识链接:在第三册教材中,我们学过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回顾这篇课文的内容,背诵这篇课文,与《始得西山宴游记》对接。
2.投影显示与本文有关的写作背景资料:
柳宗元在永贞元年(805年)因参加王叔文改革集团而获罪,被贬为永州司马。遂与永州山水结缘,孕育出许多优美的游记篇章,借以抒发被贬后的情怀。《始得西山宴游记》写于元和四年(809年),为“永州八记”中的第一篇,篇幅比其他七篇都长,思想内涵也要丰富一些,可以看作是“永州八记”这组游记的开宗明义之作。
3.布置朗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读对句读;能流利地朗读全文。
(2)参看课文注释,查阅工具书,积累文言词汇,了解文言的语言表达习惯;相互交流,粗知课文大意。
4.学生试译课文,对学生经过讨论仍然不能理解的词句予以点拨。
5.与文体对话,布置再读课文,就下列问题组织讨论:
(1)课文共两段,概括每段的大意,分析两段之间的关系。
(2)作为一篇游记,课文中自然会有写景的内容,把课文中描写景物的有关句子勾画出来;课文中也有不少地方抒发了作者的主观感受,想一想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主观感受?作者是运用怎样的方法把写景和抒怀联系起来的?
(3)与《小石潭记》比较,本文抒发的感受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
6.师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反馈讨论结果:课文第一段总述未识西山之前的游览情况,先写“未得”;第二段写游西山的所见和所感,再写“始得”。由第一段的末句“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可知,第一段只是一个引子,为的是引出第二段,两段之间存在着一种反衬关系,以“未得”之憾,反衬“始得”之喜。课文的特色之一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其中以写景为主的句子俯拾皆是。如“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以及“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等。更多的地方是在写景的同时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受,创设了一种物我合一的意境,如“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穷”,“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等。这些句子在描摹西山壮美景色的同时,也寄寓了作者的心志,表现了他寂寞惆怅、孤标傲世的情怀。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是以饱含着感情的笔触,依据自己真切的主观感受来为西山的景物涂抹色彩的,自然景物的美好与当时社会的黑暗,不协调地激荡着作者的情感;一个被贬之人,在“恒惴栗”的间隙中登临西山,眼中景物自然无不含情:写西山的“怪特”、“特立”何尝不是写作者自己的襟怀与个性!学习本文,要注意体会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抒怀的特点。从写景的角度说,以“有异态者”之“是州之山”与“怪特”的西山比照,以万物的渺小映衬西山的“特立”。再从抒怀的角度说,游西山之前,由于被贬之后的抑郁与苦闷,“倾壶而醉”只能是借酒浇愁愁更愁。一识西山之后,则在“颓然就醉”之后,获得了“心凝神释,与万化冥合”的精神享受,二者相互映衬;以西山之游,映衬“未得”西山之前的“漫漫而游”只能是“向之未始游”。与《小石潭记》联系起来作一点比较阅读,更有助于我们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感情。《小石潭记》中也写了作者的感受,闻“如鸣佩环”的流水声而使作者“心乐之”,观潭中游鱼让作者觉得“似与游者相乐”;但毕竟是被贬之人,当“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寞无人”时,便觉“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心境就大变了。与本文相比,借山水之游而排遣世虑是一脉相承的,只不过本文更偏重于主观感受的抒发,《小石潭记》偏重于客观描写罢了。
7.学生就学习课文中存在的问题质疑,鼓励学生互相答疑释疑,教师点拨。
8.布置反复朗读课文,理清文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9.阅读经验积累:阅读文言文的障碍,是古今语言的差异,因此,要借助工具书和参看课文注释,做到了解大意;阅读文言文,又是一个走进古代和古人对话的过程,与古人对话,需要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10.与课外知识对接,帮助对课文的理解。
(1)他(柳宗元)在永州待了10年,日子过得孤寂而荒凉。亲族朋友不来理睬,地方官员时时监视。灾难使他十分狼狈,一度蓬头垢面,丧魂落魄。但是,灾难也给了他一份宁静,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于是,他进入了最佳写作状态,*文化史拥有了《永州八记》和其他篇什,华夏文学又一次凝聚出了高峰性的构建。(余秋雨《柳侯祠》)
(2)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每一篇必有篇中之主人翁,不能谓其漫记山水也。”(林纾)
(3)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蓣花不自由。(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4)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去国魂已游,怀人泪空垂。(柳宗元《南涧中题》)
三、教学效果巩固
1.背诵全文。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并把这些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2)梦缘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3)心凝神聚,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4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被贬永州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情怀。
2.理解课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二】重点难点:
体味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韩如潮,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海”。柳宗元,他的文风没有其他三人的大气磅礴,却有如泉的细致和悠长,情亦然也。而贬官文化,是*历史上一个有趣却又令人无奈的现象。说令人无奈,是因为数不胜数有才华的人杰,就此被一道道无情的圣旨所埋没。又说它有趣,乃是因为一个文人在贬官期间所获得的东西,远远比他“居庙堂之高”所获得的要多得多。柳公十年永州,便有了《永州八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他的《始得西山宴游记》。
二、简介作者
由学生介绍,补充。
三、解题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始得、宴游 始得:才得到、才能够、才获得 宴游:安逸、闲适地游玩 四、整体感知(生齐读课文)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的心境是如何变化的?是什么在起作用?
作者的心境变化:由 恒惴栗 到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是西山在起作用 记两次所游,有何不同?
游诸山 游西山
宴游过程 披草而坐,倾壶而醉;枕以卧,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
卧而梦;觉而起,起而归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情 恒惴栗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五、重点研读(指名生读)
1、西山有何独特之处能令作者“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尺寸千里,攒促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西山之景的描摹,不直接写眼中西山,而从多角度写登西山所见所感。)用来比照映衬的手法写出了西山的高俊峭拔。
2、 作者为什么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自由读)(找出与之对应的句子并讨论回答)
明确:作者游山水是想聊以忘忧,虽然几乎走遍了永州的奇山异水,但却没有给他带来特殊感受。当他发现西山之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文题始得恰好点明此游之意义,并以始与未始结构全文。
3、 作者借西山之游抒发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感受?
明确:前部分写以往浏览时记叙之中流露出被贬失意抑郁不*的心态。而后文写游西山则表现出偶识西山之喜,沉醉之乐,借西山的高峻气势表现自己的高洁人格。
4、 文中两次写酒醉,有何作用?(读读两次醉酒有何不同)
明确:第一次反映作者单调乏味的生活及苦闷抑郁的内心感受。第二次使作者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前后对比突出西山之游给作者带来独特感受。
六、 小结 :再次理解题目:作者用西山之游否定昔日之游,突出了西山之游的意义:作 者不知不觉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深切体会到天人合一境界,因此作者认为西山之游才是真 正游览山水的开始。同时也表露了作者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傲视情怀。
七、 布置作业:拓展延伸:请同学们比较阅读本版块的《赤壁赋》和《始得西山宴游记》这两篇课文,找出两者之间在作者境遇,文章内容、风格、主题等方面的异同。
八、板书设计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游众山: 异态: 幽泉怪石 醉而思归
( 对比 )
数州壬壤,皆在衽席之下
游西山:特怪 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醉而忘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5
教学目标:
1.学习归纳整理文言字词、句式,学会品味、质疑作品中独特的语言。
2.了解作者的处境,品味西山的独特之处,理解作者获得的独特的精神感悟。
3.研习文本,体会自然对丰富人类生命体验的重要意义。
4.通过本文学习,了解*古代的贬谪文学。
教学重点:
1.文本中涉及的文言字词、句式的疏通和理解。
2.理解柳宗元在西山之游后获得的精神体悟。
教学难点:结合作者的身世处境和人格特色来理解本文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境界。
教学建议:“感悟自然”板块重在引导学生体悟“人与自然”的关联。可先让学生借助工具书,疏通本文的字词,能够做到粗浅的翻译。如此可以适当避免文言文教学中“文字”与“文学”甚至“文化”的冲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体悟行文的特色,关注作品的人文主题,尤为重要。此外,作为板块内容之一,也应注意板块内部的整合,所以对*独特的贬谪文化作一点拨也相当有必要。教学过程中吸收了郑喜林《体物精微穷形极相——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赏析》一文中的一些观点,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厚度。
教过过程:
一、导入
明人茅坤有一句话:“夫古之善记山川,莫如柳子厚。”古之善记山川者多矣,缘何柳子厚能独树一帜呢?
二、解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师:同学们有发现什么玄妙之处吗?
明确: “宴”:安宁,闲适。“始得”:一是这篇游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所以“始得”作为八篇的开头,表达了第一次寻访到永州山水之美的意思;二更重要的在于作者游览永州并不是从游西山开始的。三对作者有特殊意义。从心境上看,它破解了作者被贬永州后“恒惴栗”的心情,取得了“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审美感受;从游览本身看,这之前,因游心境压抑而无乐趣,从这儿才算开始真正的游览。
“始得”二字为全文的线索,有贯穿全文的作用。从“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到“始指异之”,再以“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结束全文。“始得”暗含了初次遭遇西山,透露出偶然而又惊喜的心情。
三、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两个同学合作,各翻译一段,划出不明确的地方。
1.字词注音
僇人 惴栗 施施而行 斫榛莽 茅茷 衽席 岈然洼然 若垤若穴 攒蹙 培塿 颢气 引觞满酌 万化冥合
2. 通假字 余自为僇人 梦亦同趋
3.词类活用 日与其徒上高山 箕踞而遨 始指异之 穷山之高而止
外与天际 四望如一 自远而至 故为之文以志
4.古今异义: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颓然就醉 游于是乎始
5.定语后置: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四、二读课文,研习文本
自由诵读,然后思考,众山之游与西山之游的差别所在。
(1)前后作者情绪的变化
①“僇人”“恒惴栗”“其隙也”(是描写山水,点眼处在“惴栗”“其隙”四字。——林纾《古文辞类纂·卷九》)
21岁中进士,26岁得官,33岁参加改革失败,同伴中有被杀、遭贬。柳宗元九月被贬邵州司马,十一月加贬永州司马。永州偏僻落后,柳宗元与其老母及子女冒雪抵达住所,没有官邸,只能住进龙兴寺的寺庙。名义上是官员实际上与流放无异。“司马”是闲职,为排遣郁闷,惟山水可游,独美酒解愁。
“永贞革新”失败——贬逐蛮荒(永州司马)——故交断绝——贫病交迫——老母病故——满怀忧惧之情——寄景抒怀
②悠悠乎与颢(hào)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翻译);颓然就醉;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翻译);
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个体与群体疏离,既寂寞又自得。因为“奇景”,才得“真情”。也因为有“真情”,才得此“奇景”,正所谓于情得景,达到一种“物我两忘”的超越与解脱境界。“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两个长句咏叹西山的神韵,整体对偶又错落有致,更嵌以虚词,一唱三叹,有曲折回环之美。此时他仿佛觉得脚下的西山及大自然中的一切与自己完全消融在一起。西山之游给了作者不同于以往的新的生命体验——自由、放松、超越、解脱,西山之游也达到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山之怪特,人之怪特,天人合一。所以作者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2)游览的情状的变化
①“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无目的出游的情状,说明目的不明确,散漫放任。
柳宗元“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作者还特地强调了一个②时间“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具体到日,除了游记的特殊性外,也许还有作者的惊喜在内。“过、缘、斫、焚”,短句排比,有急促之势,体现了西山之吸引力,也说明西山之游目的明确,主动积极。“攀援而登,箕踞而遨”,自得其乐。人迹罕至,冷清的西山,一座被人忽视的山与一个政治上被忽视的人,心灵契合。
(3)所见风景的变化
①“深林,回溪,幽泉怪石”,聊以忘忧之景幽深拘束,深僻黯淡的,给人压抑之感,无形中强化了作者内心深处被贬斥之后的孤独感。
②“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连用四字短语,整齐优美,将主观感受融入景物描写,通过恰当的比喻,映衬西山的高峻。“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作者由西山的特立之貌,喻自己卓而不群的人格,表现自己志高不俗的志向。特立的西山与作者挫折却不甘沉沦的人格之美相辉映。
导入背景:在永州,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使柳宗元悲愤、忧郁、痛苦,加之几次无情的火灾,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竟至到了“行则膝颤、坐则髀痹”的程度。但贬谪生涯所经受的种种迫害和磨难,并未动摇柳宗元的政治理想。他在信中明确表示:“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 永州10年是柳宗元人生一大转折。在京城时,他直接从事革新活动,到永州后,他的斗争则转到了思想文化领域。永州十年,是他继续坚持斗争的十年,广泛研究古往今来关于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一些重大问题,撰文著书,《封建论》、《天对》、《六逆论》等著名作品,大多是在永州完成的。
(4)两醉两归的变化
①“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做了怎样的梦呢?),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说说是一种怎样的感受?若是“到则坐,倾壶醉;枕以卧,卧而梦;觉而起,起而归”,再次抽取主干的词“到—坐—醉—卧—梦—起—归”,再次体会。此五句语气急促,并运用顶针的修辞手法,即后一句的第一个字与前一句的末一字相同,强调“到”、“醉”、“卧”、“起”等动作,造成一种单调、无味的效果,表现出以往的游览大多心不在焉,未能真正投入其中,也没有形成真正的精神上的共鸣,并照应了前文的“施施而行,漫漫而游”。理解以后,请一个学生再次朗读这几句话。
②请学生朗读二醉二归:“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重点体悟“满酌,颓然醉,不知,犹不欲归”等词。比较“倾壶而醉”与“引觞满酌”之别,后者更多的是一种陶醉,顺势引导“颓然”一词,可试着让学生品味柳宗元此刻的情态。思考“犹不欲归”原因何在?(除了山水中获得了精神的契合,为己疗伤之外,是不是还有不忍回归现实的挣扎?)
③文中两次写“醉”,到底有何不同?
明确:未知西山时:醉一场,梦一场,其表悠然,其里忧伤。作者因“恒惴栗”而“上高山,入深林”,借游玩以逃避现实。西山之游:作者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知音,他仿佛与西山心心相印,自己高洁的情怀恰恰在西山那高峻峭拔之中得以体现。作者在这物我交融之中得到了解脱与审美享受,以至醉不思归。
五、再读课文,品味感悟
读《始得西山宴游记》,我们仿佛看到的是一个灵魂的自救。从一个苦苦挣扎在痛苦边缘上的灵魂,从一个不知路在何方的灵魂,从一个似乎被生活折磨到近乎只有肉体的灵魂,找到了他的家,找到了他的根,也找到了他的路,找到了力量与精神。而这一切因为西山,因为这一怪异、特立的山。西山荡涤了他的灵魂,开拓了他的心胸,开始了作者新的人生。
读《始得西山宴游记》,我们会发现一个被社会抛弃的高人,一边欣赏自然风景,一边思考社会人生。可惜的是,*社会能这样在孤独中思考的人还不够多,无法形成一股巨大的力量,这才使*社会的积弊常常多年沿袭,无法革除……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些人,铸就了*古代文化的璀璨。
请学生闭上眼睛听录音,感悟柳宗元在西山之游中的心灵自由。
六、课堂小结
柳宗元 西山(填上一个表示人物情态的词)
七、板书设计
柳
悠 宗 两
其 元 相
表 融
忧 两
其 西 相
里 山 忘
两 醉 两 归
八、课后作业(2、3选做其一)
1.整理归纳本课学习的文言字词、句式,注明自己陌生易错的字词。
2.课外搜索*古代的特殊文化现象——贬谪文学,可作为一次课前演讲内容呈现。
3.结合《赤壁赋》和《始得西山宴游记》,谈谈自然对丰富人生体验的重要作用,写300字左右的探究文章。
《唐僧骑马咚得咚》优秀教案3篇(扩展8)
——猴王保唐僧优秀读后感心得感悟 (菁选2篇)
猴王保唐僧优秀读后感心得感悟1
读《西游记》有感 我读完《西游记》后,知道了由四个主要人物,分别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和唐僧。除了这几个主要人物之外,还有:仙人、佛主和大大小的妖怪等。 这本书主要讲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和唐僧师徒四人从东土大唐去西天拜佛取经的事情,他们一路上斩妖除魔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回到东土大唐。 在四个主人公中,我最喜欢的是孙悟空,第一:他人妖分明,就说在"三打白骨精"中就只有孙悟空看出村姑、老婆婆、老大爷是白骨精的化身,猪八戒还在唐僧面前打孙悟空的小报告,唐僧还在埋怨孙悟空。第二:孙悟空对唐僧忠心耿耿。因为孙悟空三次打死白骨精的化身,唐僧认为孙悟空三次打死了好人,所以把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后来唐僧被白骨精抓去了,猪八戒寡不敌众只好去花果山请大师兄回来搭救师傅,孙悟空一听到唐僧白骨精抓去了,就不计前嫌和猪八戒去搭救师傅。可见孙悟空对唐僧忠心耿耿。碰到困难猪八戒总是说"我们散伙吧!师兄你回花果山当猴王,师弟你回流沙河,我会高家庄当女婿。孙悟空坚持去战胜困难;不肯散伙。第三:我喜欢孙悟空机智勇敢战胜妖魔鬼怪,克服一个个的困难,终于和猪八戒、沙和尚保唐僧到西天取得真经。
这本书是青少年喜欢的,小说栩栩如生。塑造了许多有趣的故事,让人回味无穷。故事情节生动活泼,语言简洁流畅。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和唐僧是主人公。这本书会让人念念不忘,他把我们带到了另一个世界,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孙悟空威风的样子,猪八戒睡觉的样子,沙和尚勤劳的样子和唐僧念经的样子。我不禁笑出了声,一笑,眼前的情景才消失了,但我还是沉浸与其中很长时间。它让我忘了时间,忘了烦恼,一切忧愁全没了。它是一本名著,是中国灿烂文化中的一颗明珠。
《西游记》中的其他人物也都十分有特色,比如:猪八戒贪吃贪睡还贪美色,什么时候都要先填饱肚皮,真是万事不离他“猪”的本性埃但他也还是有那么一些正义感的,关键时候也能陪着孙悟空去冲锋陷阵;沙和尚虽然看上去有点傻,其实是老实善良,是个十足的老好人;还有他们的师傅唐僧,历尽千险,百折不挠,去求真经,精神实在可嘉!甚至就连那一个个妖魔鬼怪,也各有各的特色,让人也忍不装喜欢”上他们了呢!
我最羡慕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了!如果我也能“七十二变”,上天入地,腾云驾雾,想要什么就变什么,那该有多好啊!那样我就可以变出无数的钱粮去救助四川的灾民,帮助他们解决燃眉之急;可以修建无数的希望小学,帮助那些渴望求知的小伙伴们,去。
猴王保唐僧优秀读后感心得感悟2
悟空曾经观音指点,愿皈依佛门,日夜等待取经人。玄奘路经五行山,揭起如来的压帖,救出悟空,为他取名孙行者。师徒同行,夜宿农舍,一道白光中,唐僧的白马消失,悟空寻到鹰愁涧,与小白龙恶战,不曾取胜。夜间,三强盗来打劫农舍,悟空打死全部匪徒,唐僧责他杀生,悟空赌气离开师父。在东海老龙王劝导下,悟空回心转意,并从老龙王的讲述中,明白了西海龙太子的遭遇。唐僧独自西行,路遇观音变幻的妇女,赠他织锦花帽,并教以紧箍咒。悟空回到师父身边,戴上了花帽,从此便受到了紧箍咒的制约。观音前来点化,小白龙变成了唐僧的白龙马。
《唐僧骑马咚得咚》优秀教案3篇(扩展9)
——我的妈妈是“唐僧”作文
我的妈妈是“唐僧”作文1
我有一个特别爱唠叨的妈妈,整天在我耳边“念经”。
记得有一次,我作业已经做完了,我“扑通”一声坐在了沙发上,悠闲地看起电视来。呀!正演着有趣的动画片,突然,电视黑了,啊?没电了。还是‥‥‥经过我的一番查看,原来是妈妈把电源给拔了,“干什么呀!”我生气地说。妈妈开始“念经”了:“好孩子,再看可就近视了,看电视还不如出去玩玩,不能走远了,别忘了穿衣服,外面冷‥‥‥”我就如孙悟空听了紧箍咒,赶紧溜之大吉了。
我出去玩了个痛快,回到家,想喝口水,妈妈看到了,没等到水沾到我嘴边,就开始念经了:“别那么大口的喝水,喝急了肚子疼‥‥‥”啊,天啊!哈哈哈念经的种类还很繁多,无处不在。好好写字,坐姿要端正,不行,重写,快点,洗脚,刷牙,睡觉‥‥‥
虽然哈哈哈经从早念到晚,从起床念到睡觉,这个不行,那个不对。可我却爱这个“唐僧”妈妈。因为我知道,妈妈念的“经”是深深的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