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教育专题培训心得体会3篇
关于农村基层工作会议发言稿最新3篇。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别山教育专题培训心得体会的文章3篇, 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大别山教育专题培训心得体会篇1
学习期间,我遵循活动要求和培训计划,和大家一起积极参加了课堂教学、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特别是穿红军服,走“志仁小道”、激情唱响红歌、红色故事会等等教学活动给我们大家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回忆,毫不夸张地说是:处处都能感受到精神的洗礼、和纯朴的民风;处处彰显红色文化持久传承的无限魅力。通过学习培训,我深刻感受到了大别山“坚守信念、牢记宗旨、顾全大局、勇于担当”的精神,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更加牢固,加强修养、提高能力的目标更加清晰。具体来说,这次学习培训我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收获。
第一个收获:是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的长途跋涉,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写下了一部惊心动魄而又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一个人,要有信念,一个团队、一个组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需要有一种信念、一种精神把民众团聚起来,这样才能形成合力,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这一点,从牺牲在敌人枪口刀尖上的13万烈士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从大别山战斗过的349位将军英勇战斗故事上我们看到了,从大别山满门忠烈的黄德跃这一家人身上看到了,大别山地区28年红旗不倒的光辉历史,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信念的力量。
见证“中国力量”、激扬“民族信念”,需要我们党员干部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弘扬传统、坚定信念、锻炼作风,吃苦耐劳,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铭记习近平总书记“走在前头、作出表率”的要求,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永葆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政治本色,争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
第二个收获:是服务群众意识进一步提升。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在革命战争年代,大别山的共产党员用鲜血谱写了亲民、爱民、为民的英雄赞歌、大别山的群众们也用行动保护了革命的火种、支持并参与了对敌的各项斗争。通过学习“大别山精神”,我深深明白,要有认真工作的意识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态度。不要处处计较报酬,红军前辈当年不要工资,不要生活费,还要进行革命工作,而且还冒着抛头颅、洒热血的危险,有的一家几十口被杀,倾家荡产还要进行革命工作,我们现在在和平的幸福年代工作,就不要再嫌报酬少了。
第三个收获:是人生的目标进一步明确。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系统学习,特别是这次“大别山精神”的学习领会,对照战争年代的革命先辈、对照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党的好干部、对照改革大潮中的人民公仆,我再次思考:革命前辈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不惜流血牺牲,我为社会做了什么?我也清醒地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与不足,找到了作为一名普通人民教师的努力方向,人生目标更加明确。
第四个收获:是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胸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由鄂豫边、豫东南、皖西三块根据地逐渐发展起来的。在发展过程中,各根据地人民为了革命的利益,顾全大局,相互协作,相互支援。学校是一个整体,仅靠一己之力是办不成事的。俗话说,团结就是力量,协作才能共赢。我们要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增强团结协作的能力。在工作中与同事互相配合,取长补短,齐心协力。努力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好,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
总之,一次学习就是自己精神风貌的洗礼!是自我进化和超越自我的过程,在实际工作中,我一定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将这次学习“大别山精神”的结果转化为激励工作的思想动力和源泉,不负教育党总支的期盼和重托,将人民满意的教育思想贯穿始终,始终以“我是党员”严格要求自己!
大别山教育专题培训心得体会篇2
通过两天的大别山党性教育专题培训,时间虽短,但我思想上受到深深的洗礼,灵魂上产生很大的震撼,总的来说,收获颇丰,感触很多。在开班仪式上,冉部长阐述了此次学习背景,学习的目的,并从统一思想、把握主题、严格纪律等方面对我们学员提出了要求,学习期间,按照学校的要求和培训计划,我们学员从参加课堂教学《大别山精神及其时代价值》,到现场参观鄂豫皖苏区革命博物馆、烈士纪念馆 、革命旧址群。到体验式教学《重走长征路》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特别是穿红军服装,走“志仁小道”,激情唱响红歌, 红色故事会等等教学活动给我们留下深刻感人的回忆,我的内心一次次被激荡、被洗礼、被净化,两天来多形式的教育,大别山精神给我以下几点启示。
一、身临其境感受大别山精神
大别山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是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带,也是中国红军的重要发源地,其中红四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都是诞生于此,同时,大别山也是中国红军主要活动区域之一。新县虽然地处山区,村庄稀少,人口不多,但在那个年代,从那里走出来300多位叱咤风云的开国将军,董必武、李先念、徐海东、许世友都是新县人。来到了大别山,真正感受到了当年红军革命斗争的残酷与无情,无数的新县人民为了革命的胜利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0万人的新县人民,为了革命牺牲过半,可以说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 岭岭埋忠骨。正是在这艰苦的革命岁月里诞生了“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斗,勇当先锋”为基本内涵的大别山精神。战火纷飞的年代已离我们远去,但是大别山精神仍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大别山精神是顾全大局,勇挑重担的精神;是艰苦奋斗,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是齐心协力,精诚团结的精神;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征程中,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时刻牢记大别山革命精神,斗志昂扬,奋发图强,尽心尽力工作。
二、大别山精神使我感受到信念的力量
从烈士程儒香受尽百般肉刑却不为威胁利诱而改志,英勇就义前对母亲说不能尽孝时看到了信念的力量;从大别山满门忠烈的黄德跃这一家人身上看到了信念的力量;从5.5万烈士们身上看到了信念的力量;从大别山战斗过的349位将军英勇战斗故事上看到了信念的力量;有了拥有理想信念共产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艰苦斗争,才换来大别山地区28年红旗不倒的光辉历史。那个年代,无论是革命志士,或是劳苦大众,他们心中都有坚定地的信念,为了劳苦大众翻身得解放,他们不惜牺牲自己以及家人的生命。这些真实的事让我深深地感受信念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新时代,新起点,新征程,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需要一个坚定的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而努力奋斗。
三、大别山精神使我感受到胜利的取得必须走群众路线
当听到烈士吴焕先因为干革命,累及家人五口被敌人杀害,母亲要饭到门口,得知部队生活艰难又悄悄离开,妻子想方设法把宝贵的粮食接济部队,自己却病饿而死时;当听到一位母亲为救王树声而献出自己亲生儿子的生命时......所有在场的人无不潸然泪下。在革命战争年代,大别山的共产党员用鲜血谱写了亲民、爱民、为民的英雄赞歌,大别山的群众也用行动保护了革命的火种,支持并参与了对敌的各项斗争。和平年代的我们,更应该以革命前辈为榜样,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尽职尽责,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干好工作。
四、大别山精神使我感受到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团队精神
大别山革命根据地初期建立,也是经过鄂豫皖三地共产党和广大人民团结协作,共同努力,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抛头颅洒热血与敌人殊死搏斗,才换来了28年红旗不倒的革命根据地。目前,我们的大中国已走进新时代,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朝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梦想阔步前进。这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在几代领导人带领下,团结奋斗,共同努力取得的。作为基层工作的我们,一定要秉承共同努力的团队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自觉、严肃的政治态度、饱满的政治热情投身工作,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董店乡全体干部职工团结协作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交付我们的任务。
大别山教育专题培训心得体会篇3
仲夏时节,生机盎然,在恰逢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我又一次荣幸地参加了县委统战部组织的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的大别山精神红色教育培训班,在统战部领导的带领下,我们一行28名学员奔赴全国著名的革命圣地-信阳市新县。
新县是当年大别山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苏区首府,全国有名的将军县,在新县大别山干部学院我们进行了为期三天的集中教育培训,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使我心灵一次又一次受到震撼,特别是现场教学,每到一处精神上都受到一次洗礼,每个点都活生生地展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为了正义自由视死如归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感动震撼之余,我静思体会如下:
一、坚定的信念,虔诚的信仰决定了革命先烈之壮举
每次现场教学结束后,回到学院住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都让我心情无比沉重,肃然起敬。大别山革命期间,条件异常艰苦,单衣过冬、野菜充饥,革命先烈做到了“怕死不革命,革命不怕死”的无畏之举。当年,大别山军民就是从以“共产主义信念”为坚守,以“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斗,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在白色恐怖和及其困难的环境条件下,对党忠诚、威武不屈、百折不挠,始终坚守在大别山,使大别山的红旗始终飘扬。一路走来,学习了诸多革命先烈的坚定信念,不怕牺牲,惊天悲壮的感人事迹:红田烈士程怀天,箭河烈士程儒香、列宁小学烈士肖国清遭受挖眼割耳、零刀碎割,拔光头发的种种酷刑,令人发指,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像程怀天这样千万个革命烈士的生命换来的,新中国的建立就是无数英烈坚守信念,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结果。
如今,我们的理想就是实现“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此,我们应从建设“活力、富强、宜居、和谐、幸福”新睢县做起,缅怀先烈、无怨无悔、坚定信念、忠诚担当。过去常说“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念念革命老前辈”,这往日曾作为调侃的话语,通过本次教育培训,我心内疚、忏悔,我们应严肃认真把这句话作为工作中的座右铭,时刻警醒自己,无论在任何环境下,无论在任何岗位中,都要坚定信念,坚守信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格观。
二、对学习培训的新认识
参加工作以来,培训无数,但都过眼烟云。本次大别山精神红色教育培训,着实不同以以往点名签到满堂贯的教育效果,关键是这次培训改变了我对外出培训学习的错误认识,这次大别山新县之行,我才真切地感受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这句话的份量,才体会到无私奉献的意识在我们当代人心中是如此淡漠,才明白铸造灵魂、锤炼信念,对我们来说是如何的重要。
当前,工作生活中,好多人包括本人在内,出现了心理失衡,思想消极,贪图名利的现象,所有这些都是信念信仰的缺失所酿成,学习革命先烈,传承大别山精神是时代要求。通过培训,在党员干部中大力弘扬红色传统,坚定信念,锤炼作风,是有很大的必要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培训虽然已经结束,但我们对大别山精神的思考不能停止,大别山精神成为一种鼓舞,应成为我们努力做好各项工作的动力,发扬大别山精神,争做一名忠诚担当、乐于奉献、创新有为的人民公仆,为打造“活力、富强、宜居、和谐、幸福”新睢县而贡献力量。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时指出,“大别山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肯定了大别山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重要地位。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大别山军民在党的领导下,浴血奋战、前仆后继,革命斗争不断、革命火种不灭,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革命奇迹,孕育了彪炳史册的大别山精神。党领导大别山军民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决定了大别山精神的形成与发展,铸就了大别山精神的丰富内涵。
追求理想、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大别山精神的核心是对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对中国革命必然成功信念的执着追求。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董必武、陈潭秋、恽代英等就开始在大别山区传播马克思主义。1921年11月,中共一大代表陈潭秋在湖北黄冈成立了中共陈策楼小组,为鄂豫皖边区第一个党小组,此后大别山区党组织不断发展,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成为我党重要的建党基地。在党的领导下,大别山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在艰难曲折的斗争中,无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始终保持对党忠诚、坚守信念的高贵品质,“一根筋,不二心”,初心不改,不屈不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失利,红四方面军主力被迫离开大别山,向西实行战略转移。红军主力转移后,留在根据地的中共鄂豫皖省委确立了独立坚持斗争的方针,重建红二十五军,创建红二十八军,进行坚持和保卫根据地的斗争。在敌人重兵“围剿”,根据地人力、物力枯竭的情况下,省委奉命率领红二十五军长征,向其他地方转移。留在根据地的红二十八军在长期与党中央失去联系、根据地屡遭敌人“围剿”“清剿”的情况下,独立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大别山先后经历4次主力部队转出,每一次主力离开后仍然有武装力量在大别山坚持斗争。他们靠着对理想的执着和革命必胜的信心,愈挫愈勇,一次次从磨难中奋起,革命的红旗始终在大别山上高高飘扬。
革命战争年代,大别山人民坚持革命斗争,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巨大牺牲。从1921年至1949年,大别山区为革命牺牲近百万人,仅在册革命烈士就有130351人,可谓“山山埋忠骨,岭岭铸忠魂”。大别山革命的播火者董必武在其90岁生日的诗作《九十初度》中写道:“遵从马列无不胜,深信前途会伐柯。”这是大别山人坚定理想信念、不屈不挠斗争的最好注解。
胸怀全局、勇挑重担的奉献精神
大别山的党组织和革命群众对党和革命事业无比忠诚,在革命斗争中始终能够以革命大局为重,为了革命需要和全局利益勇挑重担,牺牲小我,无私奉献。
1935年7月,为了迎接党中央、与中央红军会师,鄂豫陕省委决定率领红二十五军西征北上策应中央红军。在出征动员大会上,军首长吴焕先、徐海东对战士们讲:“这次的行动,我们这几千人就是牺牲完了,也要牵制住敌人,保证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顺利北上。”1935年7月16日,红二十五军在鄂豫陕省委率领下开始了第二阶段的长征。其西征北上的战略行动,吸引和牵制了川陕甘边界的敌人,有力地配合了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北上行动。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入冬后,中央红军物资补给面临极大困难,毛泽东向徐海东借2500元解决中央红军吃饭穿衣问题。徐海东立即从部队仅剩的7000元中拿出5000元送给中央红军,并命令部队节衣缩食,从人员、物资上全面支援中央红军。徐海东说:“我们就是不吃、不穿、挨冻受饿,也要支援党中央!”
1947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决定晋冀鲁豫野战军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建立根据地,以破解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和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对这场关乎解放战争全局的战略任务,刘伯承、邓小平始终从战略全局出发,把是否对全局有利作为取舍的首要标准。邓小平向中央军委明确提出:“我们在大别山背重些,在三个月内,陈粟、陈谢能大量歼敌,江汉、桐柏及豫陕鄂区、淮河以北地区能深入工作,对全局则极有利。”1989年,邓小平在会见编写二野战史的老同志时讲,解放战争时期有很多重担,最重的担子是挑挺进大别山这副担子。
大别山军民以对党和革命事业的绝对忠诚,始终把全局的利益放在首位,勇于牺牲,甘于奉献,深刻诠释了胸怀全局、勇于担当的大别山精神。
依靠人民、万众一心的团结精神
大别山区党和军队从诞生之日起,就同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与群众建立了血肉相连的党群、军民关系,筑起了打不破、摧不垮的铜墙铁壁。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大别山党组织紧紧依靠群众、充分发动群众,在发动武装起义和创建根据地之初,即着手建立革命政权。在根据地逐渐形成了省、特区(道)、县、区、乡、村六级苏维埃政权,大别山广大穷苦人民第一次成为社会的主人。苏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制定了土地分配政策,农民几千年来第一次分得了土地。苏区的政治、经济、教育、卫生各项事业在党的领导下蓬勃发展,老百姓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文化教育上得到解放。党一心为民,成为人民的主心骨;人民一心向党,成为党的铁靠山。群众纷纷参军参战,为革命凝聚了巨大力量。“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黄安战役中,数万群众组成担架队、运输队、救护队、送饭队、洗衣队,不分昼夜地支援红军。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红二十八军便衣队扎根于群众之中,打击恶霸土匪、救济贫苦百姓,被群众称为“流动的苏维埃”。在国民党实行“坚壁清野”的恶劣斗争环境下,群众依然想方设法掩护和支援便衣队。白天外出劳动时,老百姓自己饿着肚子,把饭藏在田边,让便衣队来取。他们把鞋脱下留给便衣队,自己光着脚回家。正是群众的无私支援,红二十八军才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徐向前在回忆大别山革命斗争时说:“红军的力量在于民众之中。有了群众的支持,红军如鱼得水,任我驰骋,这是弱小的红军能够生存发展、克敌制胜的根本原因。”
大别山党和军民团结一致、万众一心,凝聚起人民战争的磅礴伟力,这是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的关键所在。
自强不息、排难创新的进取精神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大别山党和军民面对艰难曲折的斗争形势,始终能够保持自立自强、求实创新的宝贵精神,把马克思主义与大别山斗争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了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
黄麻起义后,由于国民党军疯狂反扑,起义部队决定转战木兰山区,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开展游击战争,后开辟了以柴山保为中心的鄂豫边革命根据地,在长江北岸率先竖起了武装割据的旗帜,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重要实践。
在游击战当中,徐向前等人总结出了“集中作战,分散游击”“敌退我进,敌进我退”等游击战术7条原则,与毛泽东在井冈山提出的“十六字诀”游击战术异曲同工。红四方面军以“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为训词,在军事上进行了大量创新,比如围点打援,“反四路围攻”“反六路围攻”等。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后,在大别山实行土地改革。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分巩固区和游击区采取不同的土地政策,以及保护工商业等政策的建议。毛泽东指出:“小平所述大别山经验极为宝贵,望各地各军采纳应用。”“大别山经验”为党中央制定新解放区的土改政策提供了宝贵经验。
大别山党和军民从当地革命的具体实践出发,探索新的规律和方法,坚持长期斗争,独立自主解决问题,展现了大别山区军民自强不息、排难创新的进取精神和革命智慧,是革命取得最终胜利的最坚实保证。
推荐访问:大别山 心得体会 专题 大别山培训心得体会优秀 2020年大别山培训心得 赴大别山培训有感 大别山干部培训心得体会 大别山干部培训班心得 新县大别山培训心得 2021大别山培训心得体会优秀 大别山培训的心得体会 大别山培训心得体会发言 大别山培训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