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心得体会1 6月28日,*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在成都举办了一期《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及应急求援管理实务》培训班,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和与事故应急救援案例相结合,特别是对应急救援管理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应急管理心得体会【10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应急管理心得体会1
6月28日,*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在成都举办了一期《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及应急求援管理实务》培训班,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和与事故应急救援案例相结合,特别是对应急救援管理方面让我的感受颇深。
一、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是非常重要的,确实是企事业单位必不可缺的。应急预案又称应急计划,是针对可能的重大事故(件)或灾害,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要充分考虑现有物质、人员及危险源的具体条件,能及时、有效地统筹指导事故应急救援行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各类生产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应急救援不力成为生产安全事故后果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一旦发生事故,伤亡人数也会大大增加。这在客观上就要求我们必须突破主要依靠事后处理的传统模式,将事故预防工作提升到更加积极、更加超前的层面,来促进安全生产监管方式的改革和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完善。这样也才能更加有效、及时抢救受害人员,减少事故中人员的伤亡和把经济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这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对建立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忽视应急救援在预防事故、及时处理事故和避免、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存在着侥幸麻痹,重事前、轻事后,重处理、轻应急的倾向。二是缺乏事故应急救援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
二、做好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写工作对于我们也非常重要。应急救援预案体系是非常庞大的,我在这里只想说一说我们企业应急预案的编写。应急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即预防阶段、准备阶段、相应阶段和恢复阶段。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写就属于准备阶段。因为重特大事故对于我们的教训是十分惨重的,而编制应急预案有利于我们做出及时、有效、有序的`应急响应,降低事故损失,有利于应急准备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编写应急预案也是各类事故的应急基础,还可以提高企业干部职工的风险意识,促进安全生产工作,另一方面也是“预防为主”方针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三、应急演习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演习是检验、评价和保持应急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演习,可在事故真正发生前暴露预案和程序的缺陷,发现应急资源的不足(包括人力和设备等),提高应急人员的熟练程度和技术水*,进一步明确各自的岗位与职责,改善各应急部门、机构、人员之间的协调,提高整体应急反应能力,增强应对突发重大事故救援的信心和提高社会应急意识。像“328”华晋焦煤集团王家岭矿透水事故中,煤矿队长带领组织人员逃生,起码那位队长是非常清楚逃生路线的,否则,115人的生命也是很不好说的。总之,应急救援预案编写非常重要,我们必须重视起来,结合本项目部的实际认真组织编写,一定要创造条件加以演练,可以在事故发生时,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
总之,这次培训学丰富我的理论知识,也弥补了自身的一些不足,更让我深深的理解了安全不光是口头上讲讲,做做样子,而是应该把安全理念深深的溶入全体员工的心中,时时刻刻牢记安全的重要性,全员参与,共同搞好安全工作。
应急管理心得体会2
6月28日,*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在成都举办了一期《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及应急求援管理实务》培训班,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和与事故应急救援案例相结合,特别是对应急救援管理方面让我的感受颇深。
一、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是非常重要的,确实是企事业单位必不可缺的。
应急预案又称应急计划,是针对可能的重大事故(件)或灾害,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要充分考虑现有物质、人员及危险源的具体条件,能及时、有效地统筹指导事故应急救援行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各类生产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应急救援不力成为生产安全事故后果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一旦发生事故,伤亡人数也会大大增加。这在客观上就要求我们必须突破主要依靠事后处理的传统模式,将事故预防工作提升到更加积极、更加超前的层面,来促进安全生产监管方式的改革和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完善。这样也才能更加有效、及时抢救受害人员,减少事故中人员的伤亡和把经济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这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对建立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忽视应急救援在预防事故、及时处理事故和避免、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存在着侥幸麻痹,重事前、轻事后,重处理、轻应急的倾向。二是缺乏事故应急救援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
二、做好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写工作对于我们也非常重要。
应急救援预案体系是非常庞大的,我在这里只想说一说我们企业应急预案的编写。应急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即预防阶段、准备阶段、相应阶段和恢复阶段。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写就属于准备阶段。因为重特大事故对于我们的"教训是十分惨重的,而编制应急预案有利于我们做出及时、有效、有序的应急响应,降低事故损失,有利于应急准备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编写应急预案也是各类事故的应急基础,还可以提高企业干部职工的风险意识,促进安全生产工作,另一方面也是“预防为主”方针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三、应急演习也是非常必要的。
因为演习是检验、评价和保持应急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演习,可在事故真正发生前暴露预案和程序的缺陷,发现应急资源的不足(包括人力和设备等),提高应急人员的熟练程度和技术水*,进一步明确各自的岗位与职责,改善各应急部门、机构、人员之间的协调,提高整体应急反应能力,增强应对突发重大事故救援的信心和提高社会应急意识。像“328”华晋焦煤集团王家岭矿透水事故中,煤矿队长带领组织人员逃生,起码那位队长是非常清楚逃生路线的,否则,115人的生命也是很不好说的。 总之,应急救援预案编写非常重要,我们必须重视起来,结合本项目部的实际认真组织编写,一定要创造条件加以演练,可以在事故发生时,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
总之,这次培训学丰富我的理论知识,也弥补了自身的一些不足,更让我深深的理解了安全不光是口头上讲讲,做做样子,而是应该把安全理念深深的溶入全体员工的心中,时时刻刻牢记安全的重要性,全员参与,共同搞好安全工作。
应急管理心得体会3
为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应急管理干部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应急管理工作水*,公司举办了为期5天的培训班。下面谈谈个人体会。
一、认清突发事件的内涵。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包涵核心要素为:一是具有明显的公共性或社会性。突发事件应对法所要解决和应对的是“公共危机”,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国家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二是具有突发性和紧迫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是突如其来,如果不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危机就会迅速扩大和升级,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和损害。三是具有危害性和破坏性。危害性和破坏性是突发事件的本质特征,一旦发生本法所称的突发事件,就会对生命财产、社会秩序、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如应对不当就会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或社会秩序的严重动荡。四是必须借助于公2权力的介入和动用社会人力、物力才能解决。公权力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发挥着领导、组织、指挥、协调等功能,公权力介入突发事件的应对。
二、积极应对突发事件。
应对突发事件,把预防和应急准备放在优先位置,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只有牢固树立“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意识,逐步把握规律,主动采取防范措施,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同时,在无法完全避免突发事件发生的情况下,要总结探索如何制度化、科学化、专业化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第一,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制度。*部门应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加快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形成有效应急管理法制体系,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第二,制定完善应急预案机制。认真制定应急预案,健全监测、预测、预报、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加强专业救灾抢险队伍建设,健全抢险救灾物资储备制度,搞好培训和预案演练,全面提高抗风险能力。第三,加快建设科技应急体系。高度重视运用科技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应急管理科学研究,提高应急装备和技术水*,加快应急管理信息*台建设,形成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的科技支撑体系。第四,加强组织协调应急管理。加强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落实各自承担的专项预案,要按照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做好纵向和横向的协同配合工作。健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明确各方面职责,确保一旦有事,能够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遇事不乱。第五,积极开展应急宣传培训。利用多种方式,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特别是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增强公众的危机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深入开展应急专题培训,特别要加强对公务员进行专题教育及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培训,全面提升应对管理水*。
三、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应对突发事件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无论*还是公众,都需要学习、探索,提高应对的能力。培养危机意识。危机意识是突发事件预警的起点。在和*时期,人们往往缺乏危机意识。通过模拟危机情势,不断完善危机发生的预警与监控系统,培养危机意识。
应急管理心得体会4
在街道的组织安排下,我参加了苏州市大学生村官培训,观看了省委党校副教授韩丹《突发公共事件与应急管理》的专题学习讲座。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它具有明显的公共性或社会性、突发性和紧迫性,同时具有危害性和破坏性,必须借助于公权力的介入和动用社会人力、物力才能解决。公权力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发挥着领导、组织、指挥、协调等功能,公权力介入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理、妥善解决。
在因突发事件而产生的非常规状态下,*同样必须依法行政。依法积极应对突发事件、保障公共安全是*的法定职责。*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应当遵循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职权法定原则、正当程序原则和比例原则等依法行政原则,这些原则在抗击汶川地震过程中得到了切实的贯彻。应当将非常规状态下的依法行政与常规状态下的依法行政结合起来。重视非常规突发事件在常规状态下的依法管理。
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管理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无论*还是公众,都需要认真学习,努力探索,提高应对的能力。应对突发事件,关键是把预防和应急准备放在优先的位置,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只有牢固树立“居安思危、常备不懈”的意识,逐步把握规律,主动采取防范准备措施,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同时,在无法完全避免突发事件发生的情况下,要总结探索如何制度化、科学化、专业化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第一,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必须依法行政,公正文明执法,坚决防止侵害公民基本权利的行为发生。
第二,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制度。*部门应在*、*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加快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形成有效应急管理法制体系,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第三,制定完善应急预案机制。认真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健全监测、预测、预报、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加强专业救灾抢险队伍建设,健全救灾物资储备制度,搞好培训和预案演练,全面提高*和全社会的抗风险能力。
第四,加快建设科技应急体系。高度重视运用科技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加强应急管理科学研究,提高应急装备和技术水*,加快应急管理信息*台建设,形成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的科技支撑体系。
第五,以人为本,居安思危。把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工作的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要在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又不失人性化。
应对突发事件跟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涉及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是我们大家共同的事情。在这个过程当中,只有*与公众都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充分做好了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物质准备和技术准备,建立健全了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提高了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我们的生活才能变得更加*安幸福,我们的社会才能变得更加和谐美好。大学生社区工作者更要积极发挥自己的知识水*,提高应对公共事件的能力与水*。
应急管理心得体会5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报告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核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为*工作人员,人民的公仆,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想成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一分子,要想为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这就要求我们干部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势必不断加深对推动科学发展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自觉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切实增强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的能力,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为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
由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等36个部门和单位参与编写的科学发展主题案例材料作为第三批全国干部培训的通用教材,是党建读物的一本好书,我在工作之余挤出时间进行了学习,收获颇多,现就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方面结合本地区实际谈几点体会,由于本人到镇工作时间较短,很多的人文、地理还不熟悉,谈的不当之处请大家给予批评指正。
一、突发事件的定义及分类、定级
对突发事件的定义,国内外各有其说,很难形成统一的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全国*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法中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必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从定义中不难看出界定突发事件有4个要件:一是突发性,事件发生的准确时间、地点及危害难以预料,往往超乎人们的心理惯性和社会的常态秩序。二是破坏性,事件给公众的生命财产或者给国家、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危害往往是社会性,受害对象也往往是群体性的。三是紧迫性,事件发展迅速,需要及时拿出对策,采取非常态措施,以避免事态恶化。四是不确定性。事件的发展和可能的影响往往根据既有经验和措施难以判断、掌控,处理不当就可能导致事态进一步扩大。
在我国现阶段,突发事件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对我国的突发事件进行分类,既要深入分析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机理、过程、性质和危害对象,也要充分考虑我国的自然地理特点、经济社会发展水*,还要兼顾目前我国的应急资源分布和*组织结构等情况,同时还要根据某些突发事件的关联性、相似性进行必要归纳,力求分类合理,便于应对工作的组织协调。因此,突发事件应对法对突发事件分为以下4类:
1、自然灾害:其本质特征是由自然因素直接所致,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2、事故灾难:其本质特征是由人们无视规则的行为所致,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核与辐射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3、公共卫生事件:其本质特征是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所致,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其本质特征主要是由一定的社会问题诱发,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和xxx件等。这4类突发事件往往是相互交叉和关联的、某类突发事件可能与其他类别的事件同时发生,或者引发次生、衍生事件,必须具体分析、统筹应对。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或者*确定的部门制定。
二、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
(1)应对突发事件的坚持的原则。我国的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明确了我国突发事件应对的理念原则: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切实履行*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
4、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使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5、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加强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协调联动制度,充分动员和发挥乡镇、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依靠公众力量,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6、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加强公共安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采取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科技水*和指挥能力,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件;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公众防范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
(2)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主要环节:一是预测预警。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突发公共事件进行预警。二是应急处置。主要包括:信息报告、先期处置、应急响应、指挥协调、应急结束等环节。三是恢复重建。主要包括:善后处置、调查与评估、制订恢复重建计划并组织实施等环节。四是信息发布。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及时澄清不实传言和谣言,确保不因虚假信息造成社会公众恐慌。形式主要包括授权发布、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等。
应急管理心得体会6
“难不怕,怕的是做得不到位。”北京市应急管理局监察专员魏丽萍这样描述自己的工作。
安全生产工作责任重、压力大,并非女性理想的职业选择,但魏丽萍却不离不弃,坚持了30多年。她说:“我就是喜欢它,总觉得有好多迫切需要干的事。”
职业卫生评价、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及法制建设、矿山监管、工业监管、中介机构监管和综合监管……谈起她负责过的工作,掰起十个手指头也数不过来。
在担任原北京市应急管理局监管一处处长期间,魏丽萍带领同事紧紧盯住白酒制造企业隐患治理、涉爆粉尘企业隐患治理,出实招、求实效,通过技术指导、执法处罚、约谈通报等多种手段,督促指导企业实打实地开展隐患治理。
2008年至2015年,魏丽萍从监管一处调到监管二处任处长。期间,她不仅带队完成了10余项风险突出领域的评估、调研,还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建立了企业主体责任规范,构建起了严密的责任体系。
“我和安全的‘约会’还没有结束,有太多问题想去探究。”魏丽萍说。
应急管理心得体会7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报告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核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为*工作人员,人民的公仆,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想成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一分子,要想为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这就要求我们干部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势必不断加深对推动科学发展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自觉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切实增强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的能力,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为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
由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等36个部门和单位参与编写的科学发展主题案例材料作为第三批全国干部培训的通用教材,是党建读物的一本好书,我在工作之余挤出时间进行了学习,收获颇多,现就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方面结合本地区实际谈几点体会,由于本人到镇工作时间较短,很多的人文、地理还不熟悉,谈的不当之处请大家给予批评指正。
一、突发事件的定义及分类、定级
对突发事件的定义,国内外各有其说,很难形成统一的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14年8月30日第十届
全国*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法中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必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从定义中不难看出界定突发事件有4个要件:一是突发性,事件发生的准确时间、地点及危害难以预料,往往超乎人们的心理惯性和社会的常态秩序。二是破坏性,事件给公众的生命财产或者给国家、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危害往往是社会性,受害对象也往往是群体性的。三是紧迫性,事件发展迅速,需要及时拿出对策,采取非常态措施,以避免事态恶化。四是不确定性。事件的发展和可能的影响往往根据既有经验和措施难以判断、掌控,处理不当就可能导致事态进一步扩大。
在我国现阶段,突发事件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对我国的突发事件进行分类,既要深入分析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机理、过程、性质和危害对象,也要充分考虑我国的自然地理特点、经济社会发展水*,还要兼顾目前我国的应急资源分布和*组织结构等情况,同时还要根据某些突发事件的关联性、相似性进行必要归纳,力求分类合理,便于应对工作的组织协调。因此,突发事件应对法对突发事件分为以下4类:
1、自然灾害:其本质特征是由自然因素直接所致,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2、事故灾难:其本质特征是由人们无视规则的行为所致,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核与辐射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3、公共卫生事件:其本质特征是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所致,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
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其本质特征主要是由一定的社会问题诱发,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和xxx件等。这4类突发事件往往是相互交叉和关联的、某类突发事件可能与其他类别的事件同时发生,或者引发次生、衍生事件,必须具体分析、统筹应对。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或者*确定的部门制定。
二、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
1、应对突发事件的坚持的原则。我国的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明确了我国突发事件应对的理念原则: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切实履行*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4、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使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5、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加强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协调联动制度,充分动员和发挥乡镇、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依靠公众力
量,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6、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加强公共安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采取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科技水*和指挥能力,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件;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公众防范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
2、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主要环节:一是预测预警。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突发公共事件进行预警。二是应急处置。主要包括:信息报告、先期处置、应急响应、指挥协调、应急结束等环节。三是恢复重建。主要包括:善后处置、调查与评估、制订恢复重建计划并组织实施等环节。四是信息发布。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及时澄清不实传言和谣言,确保不因虚假信息造成社会公众恐慌。形式主要包括授权发布、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等。
应急管理心得体会8
在街道的组织安排下,我参加了苏州市大学生村官培训,观看了省委党校副教授韩丹《突发公共事件与应急管理》的专题学习讲座小编推荐你关注网: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它具有明显的公共性或社会性、突发性和紧迫性,同时具有危害性和破坏性,必须借助于公权力的介入和动用社会人力、物力才能解决。公权力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发挥着领导、组织、指挥、协调等功能,公权力介入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理、妥善解决。
在因突发事件而产生的非常规状态下,*同样必须依法行政。依法积极应对突发事件、保障公共安全是*的法定职责。*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应当遵循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职权法定原则、正当程序原则和比例原则等依法行政原则,这些原则在抗击汶川地震过程中得到了切实的贯彻。应当将非常规状态下的依法行政与常规状态下的依法行政结合起来。重视非常规突发事件在常规状态下的依法管理。
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管理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无论*还是公众,都需要认真学习,努力探索,提高应对的能力。应对突发事件,关键是把预防和应急准备放在优先的位置,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只有牢固树立“居安思危、常备不懈”的意识,逐步把握规律,主动采取防范准备措施,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同时,在无法完全避免突发事件发生的情况下,要总结探索如何制度化、科学化、专业化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第一,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必须依法行政,公正文明执法,坚决防止侵害公民基本权利的行为发生。
第二,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制度。*部门应在*、*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加快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形成有效应急管理法制体系,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第三,制定完善应急预案机制。认真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健全监测、预测、预报、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加强专业救灾抢险队伍建设,健全救灾物资储备制度,搞好培训和预案演练,全面提高*和全社会的抗风险能力。
第四,加快建设科技应急体系。高度重视运用科技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加强应急管理科学研究,提高应急装备和技术水*,加快应急管理信息*台建设,形成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的科技支撑体系。
第五,以人为本,居安思危。把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工作的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要在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又不失人性化。
应对突发事件跟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涉及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是我们大家共同的事情。在这个过程当中,只有*与公众都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充分做好了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物质准备和技术准备,建立健全了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提高了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我们的生活才能变得更加*安幸福,我们的社会才能变得更加和谐美好。大学生社区工作者更要积极发挥自己的知识水*,提高应对公共事件的能力与水*。
应急管理心得体会9
学校为了给我们普及急救知识,邀请了朝阳区红十字会应急救护教育培训中心的老师们为我们开展了“红十字会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培训”的活动。同学们都踊跃的参加了这个活动,从中也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和技能。
上午,红十字会应急救护教育培训中心的王老师先给我们做了理论知识的讲解,她以简单易懂的语言向我们详细讲解了心肺复苏、人工呼吸、等常见急症、意外伤害的救护原理及技术手段,同时介绍了急救的原则、目的、程序、自我保护等诸多方面的理论知识。为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下午我们又跟随红十字会的老师们在进行了现场模拟演练。关于这次急救培训,我感受到了培训的重要性,原本以为很容易的事情在实际操作起来就会手忙脚乱,看起来很容易,但我们进行实际操作的时候总会忘记很多要点。最后,通过努力学习,我们大家都学会了初级急救技能,顺利通过了老师的考核。通过这次急救培训,大家掌握了基本急救、自救、互救的技能知识和关键性的初级救助实践操作,大大提高了在面对意外事故和危重病发生时的应急能力,相信今后我们可以很好的应对突发事件,我们一定会知道该怎么做,不会对伤者造成更大的危害,相信在紧急时刻这些知识能够拯救自己和他人的性命。
总之,通过这次活动收获很多,作为一名大学生更是社会的一份子,将来遇到各种突发事件,在各种危险中能够准确的运用相关的急救知识,不仅对他人是一种帮助,对自己也是一种自我精神的升华。因此,急救知识是我们大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必备知识,学好救护知识也会使我们终身受益。今后在紧急时刻,我一定会运用这次自己所学的知识为别人为社会做一点贡献。
应急管理心得体会10
6月28日,*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在成都举办了一期《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及应急求援管理实务》培训班,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和与事故应急救援案例相结合,特别是对应急救援管理方面让我的感受颇深。
一。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是非常重要的,确实是企事业单位必不可缺的。应急预案又称应急计划,是针对可能的重大事故(件)或灾害,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要充分考虑现有物质、人员及危险源的具体条件,能及时、有效地统筹指导事故应急救援行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各类生产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应急救援不力成为生产安全事故后果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一旦发生事故,伤亡人数也会大大增加。这在客观上就要求我们必须突破主要依靠事后处理的传统模式,将事故预防工作提升到更加积极、更加超前的层面,来促进安全生产监管方式的改革和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完善。这样也才能更加有效、及时抢救受害人员,减少事故中人员的伤亡和把经济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这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对建立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忽视应急救援在预防事故、及时处理事故和避免、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存在着侥幸麻痹,重事前、轻事后,重处理、轻应急的倾向。二是缺乏事故应急救援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
二。做好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写工作对于我们也非常重要。应急救援预案体系是非常庞大的,我在这里只想说一说我们企业应急预案的编写。应急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即预防阶段、准备阶段、相应阶段和恢复阶段。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写就属于准备阶段。因为重特大事故对于我们的教训是十分惨重的,而编制应急预案有利于我们做出及时、有效、有序的应急响应,降低事故损失,有利于应急准备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编写应急预案也是各类事故的应急基础,还可以提高企业干部职工的风险意识,促进安全生产工作,另一方面也是“预防为主”方针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三。应急演习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演习是检验、评价和保持应急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演习,可在事故真正发生前暴露预案和程序的缺陷,发现应急资源的不足(包括人力和设备等),提高应急人员的熟练程度和技术水*,进一步明确各自的岗位与职责,改善各应急部门、机构、人员之间的协调,提高整体应急反应能力,增强应对突发重大事故救援的信心和提高社会应急意识。像“328”华晋焦煤集团王家岭矿透水事故中,煤矿队长带领组织人员逃生,起码那位队长是非常清楚逃生路线的,否则,115人的生命也是很不好说的。总之,应急救援预案编写非常重要,我们必须重视起来,结合本项目部的实际认真组织编写,一定要创造条件加以演练,可以在事故发生时,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
总之,这次培训学丰富我的理论知识,也弥补了自身的一些不足,更让我深深的理解了安全不光是口头上讲讲,做做样子,而是应该把安全理念深深的溶入全体员工的心中,时时刻刻牢记安全的重要性,全员参与,共同搞好安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