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万有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述职报告 教案设计 整改报告 事迹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正文

校长学习零容忍心得15篇

时间:2022-05-15 10:45:05 浏览量:

校长学习零容忍心得15篇

校长学习零容忍心得篇1

  20XX年5月19日上午,重庆市大足区龙西中学在修德楼小会议室召开学校党总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心组扩大会议,会议研究部署了近期工作,组织了党总支中心组首次集中学习。

  本次扩大会议,党总支委托总支委员、副校长朱福兴同志主持。会前,总支进行了积极、充分筹备,提前三天下发明确了学习时间、地点、学习内容和学习纪律,准备了专门笔记本、参会签到单,公布了主持人(组织人)、领学人和点评人。

  总支书记、校长郑圣勇出席会议,并担任领学人。总支委员、副校长李建华,总支委员、工会主席唐定富,学校文科、理科、综合科三个党支部委员共计十一人全程参加会议,并认真做好笔记,写好了学习心得体会。

  会上,朱福兴组织与会人员学习了学校《关于设立全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协调小组的通知》《关于下发<重庆市大足区龙西中学总支委员会关于在全校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共重庆市大足区龙西中学总支委员会中学组“两学一做”专题学习方案>中的通知》等三个文件,通过学习校内文件,明确了学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指导小组,实施方案、专题学习方案,便于学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有序扎实推进。朱福兴对三个文件的起草、定稿进行了说明。

  朱福兴布置安排了学校各个支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近期的工作。要求各党支部协调小组尽快完善学习教育方案、专题学习方案(学习计划);建立好学习制度、考勤制度;确定好支部联络人,集中学习的时间、地点、组织人、领学人、点评人及考勤人、记录人;确定好工作动态的报送撰稿人、照相人和报送人,做好信息上报;做好问题查摆,及时报送整改台账、整改清单。

  郑圣勇全文原文领学了《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部分,并畅谈了学习心得体会,要求全体党员同志必须树立党章意识,按照党章为人办事,进一步加强对党章的学习和贯穿落实,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和理论水平,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将党章要求与学校管理实际、个人实际进行对照,找出差距。

  郑圣勇对近期“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作了进一步安排,认为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求各支部成员按照学校要求不折不扣的做好规定动作,明确工作职责与工作任务,带头做到合格共产党员四讲四有标准。同时,针对学校实际,提出要求:逐步完善学校各种制度,适应教育鑫形势;强化改革意识,坚持制度治校理念。

校长学习零容忍心得篇2

  参加了校长专业化发展培训,长春张校长做了精彩的讲授,聆听之后受益匪浅,使我认识到,校长在学校要发展中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定位。校长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一个专业化的岗位。校长作为基础教育第一线的领军人物,对学校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新的教育发展观要求校长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服务意识,这就要求校长要做好纵览全局的,要善于整合团队的力量,引领学校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正确把握学校办学方向。努力做到把正确的事做正确。张校长的经验介绍使我深刻认识到一个学校的领军人物必须具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并抓住关键认真实施,校长要具有学校管理的智慧与艺术。“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学校的管理必须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校长必须是一名教育者,必须准确把握学校的教学各环节。校长对学校办学方向的把握,是校长的职责所在。

  现阶段,影响校长专业化发展的因素很多,如校长的工作压力过大、负担太重,除忙于学校内部管理,还要处理社会方方面面的关系,应付各种各样的检查,工作负担很重。如校长忙于事务性工作,研究意识不强。校长在学校管理和研究方面容形成了两张皮,校长的管理经验比较丰富,但缺乏研究意识。有些校长在实践中缺乏反思意识,特别是在学校发展遇到困难时,校长缺少反思策略、技能,不能认真反思。作为校长,缺乏自己的特色,缺乏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毅力。

  所以要实现校长专业化首先要培养校长强烈的现代教育意识、超前意识和服务意识。并且以此作为自己专业行为的理性支撑。尤其强调的是,对于一长来说,注重自身职业的服务性非常重要,要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为教职工服务,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学会科学的学校管理艺术。校长管理艺术是校长管理知识、才能、经验、技能技巧综合的反映,是校长管理学校的境界,是专业化校长的必然要求。要能够敏锐地发现学校教育、管理中问题;根据问题制定可行性管理方案或研究课题,进一步发展成为学校阶段性办学理念。同时校长要加强专业学习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用高层次的理论指导实践。这是提高校长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一个好的学校,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热情,决定着学校的前途。校长要以高度的敬业精神、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教师,让教师能够跟上校长的步伐,敬佩、信服校长的人格,才能凝聚教师的力量,形成向上的合力,促进学校的发展。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打造出一支有追求、有学识的教师队伍,让教师充分发挥才干,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到学校特色发展中去。让每一位教师心情舒畅地工作,从而推动学校的发展。

  总之,张校长学校特色发展的历程对我触动很大,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善于学习,在校长专业化发展道路上走出自己的风采。

校长学习零容忍心得篇3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陈炜校长爱岗敬业,数十年如一日,忘我地工作,为党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陈炜同志是我们每一个党员,每一个教师的榜样。他秉持“教师第一、学生中心”的独特办学理念,深耕教育教学一线,尽管罹患癌症,却始终坚守在岗位上。作为年轻教师的我们,要以陈炜同志为楷模,在平凡的岗位上履职尽责、专心育人,守好初心,扛起责任,将陈炜校长的崇高精神落实到实际工作。

校长学习零容忍心得篇4

  一个榜样就是一面旗帜。陈炜校长的生平事迹深深感动着我。他爱岗敬业,爱校如家,数十年如一日,全身心投入终身为之奋斗的教育事业,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诠释一个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应以陈炜校长为榜样,学习他真抓实干、勇于担当,敢为人先、迎难而上的精神,为党的教育事业践行初心使命,为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校长学习零容忍心得篇5

  学习党史、新中国史,首先要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按照习近平同志的要求,我们要坚持大历史观,把党史、新中国史与中国近代史联系起来学习、思考。古老的中国长期以来积贫积弱,自近代以来,帝国主义用洋枪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中国变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都纷纷失败了。孙中山搞旧民主主义,行不通;蒋介石搞买办资产阶级专政,与广大人民利益背道而驰。只有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根本方向,通过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最终走向共产主义。这就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来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我们的初心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人民服务,我们的目标是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当然,实现共产主义是分步骤、分阶段的,过去已经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阶段,现在是社会主义阶段,社会主义阶段还要经过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我们不能急于求成。

  学习党史、新中国史,还要弄清楚艰苦卓绝是什么、是怎么来的?共产党从诞生那天起就注定了她是与艰苦卓绝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她面临的敌人是前所未有的,她面临的困难是前所未有的,她的责任担当是前所未有的。建党初期,因为工人阶级的弱小、地主资产阶级的强大而屡遭失败;在我党发展过程中,又因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而屡遭挫折;中间又因日本帝国主义的大举入侵而做出巨大牺牲;解放战争时期,又因敌强我弱而不得不付出巨大代价。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又因我国人口多、底子薄、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而吃了不少苦头。什么叫艰苦卓绝?“四一二”大屠杀、二万五千里长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全民抗战、东北抗联等等都是注脚。正因为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面临的环境特别艰苦,遇到的敌人异常强大,肩负的任务非常特殊,所以很自然产生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铁军精神等等。共产党人为什么能战胜艰难困苦,根源于我们党的初心、党的信念、党的团结、党的纪律。

  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更要弄清楚党的先进性要求。要把学党史与学习党章结合起来,弄清并加深认识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弄清并加深认识我们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必须把共产主义作为最高政治追求;弄清并加深认识我们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始终保持正确方向;弄清并加深认识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养成优良的传统和作风,充分体现了纯洁的政治品格,形成了红色基因,始终靠忠诚经受考验,靠忠诚战胜困难,靠忠诚发展壮大。

  学习党史、新中国史,要学会历史思维,培养历史眼光,增强历史担当。所谓历史思维,就是要从历史长期发展中,把握规律,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把各个时期发生的事件放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去认识、去处置;所谓历史眼光,就是要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去审视问题、认识问题,弄清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历史条件下的特殊性,防止和避免主观随意性;所谓历史担当,就是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使命和任务,现阶段的使命担当就是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通过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校长学习零容忍心得篇6

  学校是知识的传播地,是文化的传承地,是育人的培育地,如何经营好这块阵地至关重要。那一校之长,就是这块地的经营者。作为经营者,我觉得眼界是第一位的。你站在怎样的高度,就会决定你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只有校长把理念更新了,把眼界放开了,你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要怎么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好学校发展的总舵。其次,校长这个经营者要有爱才之心、用才之道。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如何让普通教师心悦诚服地为你前赴后继,这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挑战。或关爱,或威压,但最终我们不变的都应该是用人不疑,以心交心,以情感人,用宽广的胸怀、独特的气质和人格魅力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最终为了共同的目标砥砺奋进。

  最后,一个好的校长必须要有全局观和敏锐的观察力。校长只有拥有全局意识,才能运筹帷幄,才能协调好多边关系,使学校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当然,在这个协调过程中,问题肯定会层出不穷,这就需要校长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果敢的行动力。用预见性的眼光把危机、危害扼杀在萌芽的状态,审时度势、抓紧时间、果断决策,最终让事情朝着美好的愿景发展。

  未来的教育应该是既要兼顾当前的教育目的,又要为未来社会做准备的。那这样的教育,就不能是为了教育而教育,为了分数而教育,而应该是为了培养一种终身受用的学习能力,为了养成一种良好习惯,为了将爱国主义情怀根植于内心,为了帮助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而做的铺垫。为了这样一个目标,需要的就不仅仅是教师的不懈努力,不仅仅是校长的砥砺奋进,更多的是教育管理部门、校长、教师、家长、社会的多边合作。只有不断更新理念,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引领校长,让校长去影响一群教师,让教师去感染千千万万个学生,我们的教育才会是活的。师生富有书卷气,校园富有书香气,我想这才是最理想的未来教育。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未来的路该往何处走?又该怎么走?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但无论如何选择,未来的我们定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满腔热忱,用心用情做好教育这个值得我们一生追求的事业。

校长学习零容忍心得篇7

  学好党史是每一位党员的必修课,作为分公司一名党支部书记更要深刻学习和领会,更要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中感悟初心和使命。通过近期的党史学习,我对党的历史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对优秀共产党人的党性、钢铁般的意志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饮水思源念党恩,同心共筑中国梦,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背景下,学习党的历史,重温党的光辉历程,激励了我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辽宁分公司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政治保障。作为一名电力央企党员干部,要提高自觉担负新时代央企历史使命的自觉性、主动性,在工作中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庄严承诺,顺应未来能源消费及供给发展趋势,积极融入到集团公司和辽宁省“十四五”期间非化石能源占比双双达到50%目标的发展战略,将“风光”能源作为发展重点,有效利用区域资源和产业政策,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用变革的手段、用创新的精神、用奋进的姿态,全力投入集团公司“二次创业”新征程,开辟分公司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校长学习零容忍心得篇8

  通过这期的校长培训使我清楚地认识到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深感校长的责任重大,关系到学校的存亡。我们都说得人心者得天下,同样道理:得老师的人心一间学校就有更好的发展。那么要想得到老师们的鼎力支持,就必须从教师的职业道德入手。作为教师这个职业我们都知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学是师之骨,德为师之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人格的影响者,也是道德的实践者和示范者。师德师风直接影响教育行风,关系教师形象,关系学生的健康成长。可以说,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开展的好与坏,将直接决定一个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学校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师德师风建设是每一所学校应当长抓不懈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真正开展好这一项工作,确保其顺利、持续进行并取得实际效果,关键在于学校管理。从学校管理的角度而言,我觉得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要科学、客观、准确得认识教师这一职业的本质,事实求是地确立师德师风建设的目标、标准和要求。

  依“天地君亲师”的旧时说法,教师当与天地同尊、父母并重,是要上神龛的。我不赞同这类说法,包括“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之类。这虽说只是比方,但把教师推得太高,神化了教师,很容易让我们对教师及其职业的认识、要求和评价脱离实际甚至片面化。这种情况,社会各界要避免,学校管理要坚决杜绝其发生,师德师风建设更要求我们扎扎实实地将教师从神龛上请下来,彻底地褪去罩在教师头上的各种“神”的光环,正确、客观、科学地认识教师本身以及这一职业的本质。

  教师的本质是什么?教师作为一门职业的本质又是什么?1993年10月3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这样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这就是教师的法律概念。从这一概念我们不难看出:教师是专业人员,如同医生、律师一样,是人而不是神。既然教师只是具有从事一定专门职业活动资格的人,那么我们在考虑师德师风建设的工作目标及具体要求时,必须彰显人性,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高度重视教师也是普通人的这一最大实际,自觉地从普通人的角度去思考、权衡并决定。什么是人应该做到的?什么是人能够做到的?我们心里要清楚,不能夸夸其谈、好高骛远,更不能信口开河、主观臆断。譬如,我们可以要求教师乐于奉献,却不能要求教师只讲奉献;可以要求教师廉洁从教,却不能要求教师安守清贫;可以要求教师为人师表,却不能要求教师十全十美为什么?教师也是人,他饥需食、寒需衣、病需医、子需养、亲需奉,他也有喜怒哀乐,他也七情六欲,这与其他人毫无区别,更不是不食人间烟火、无所不能的神。只有完全、彻底地摘下套在教师头上的各种高帽子、褪去蒙在教师身上的各种神的外衣,我们才能立足实际,确立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师德师风建设标准、目标与要求。只有标准、目标、要求切合了教师与教育发展的实际,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才不会落入只唱高调、毫无实效的俗套,才不会发生因为目标过大、要求过高、标准过严而执行起来十分困难的情况,使各项工作能真正落到实处,才可能取得实际效果。

  二、要努力改善教师工作环境与工作条件,增强教师加强师德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与积极性。

  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我们常常碰到这样一些尴尬场面:教师拈轻怕重、互相推委致使学校课务分配难以落实;嫌工作压力大、待遇低班主任没人愿意当;教师无心上班而忙于家庭活或搞第二职业;年轻骨干教师想着往城里调,致使农村教师队伍青黄不接;教师教良心书、上良心课,只教书不育人这种种现象无一不让我们感觉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教师的师德师风日下,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加。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种种现象的发生呢?我想关键尚在于教师的社会地位低、福利待遇偏少、工作条件差、工作环境恶劣;而且农村教师工作量大、怨言多。教师的社会地位至今不高,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一再的明确规定社会应该尊重教师,就是一个明证。道理很简单,如果教师的社会地位已经达到了应有的高度,我们还有必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要尊重教师吗?

  那么,究竟是什么制约了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呢?从根本上讲是教师当前的经济地位。作为构成教师的社会地位的第一要素,教师的经济地位从根本上决定了教师的职业声望、职业吸引力以及教师从事该项职业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教师的实际经济地位如何?记得上世纪末,曾经有人发出这样的哀叹: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鸡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这话说的虽然是指所有的知识分子而不仅仅是指教师,但从中完全体会到教师经济地位尴尬。造原子弹、拿手术刀都是知识分子可干的好行当,他们尚且如此,教师可怜到什么程度就可想而知,作为教师低层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凄惨就更不难想象。差距产生不平衡,不平衡导致不稳定。一样的付出劳动,却得到完全不一样的待遇,这当然让人想不通,当然会伤害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与责任心。

  我在这里讲这些,其意不是为了给教师明不平,更主要的是想给学校管理者的同行们提个醒:虽然我们能力有限,但在具体的学校管理过程中,不能不高度重视教师福利待遇的提高,不能不重视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不能不重视教师工作环境的优化。哪个学校待遇好、条件好、环境好,优秀教师就往哪里钻,哪里的教育教学质量就高、师德师风就好。因此,要真正搞好师德师风建设,就必须要尽可能地提高教师福利待遇、改善教师工作条件、优化教师工作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教师参与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个人师德师风水平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才有可能真正的开展起来,才有可能真正落到实处。

  三、要努力让每个教师的职业生涯充满活力和希望,使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成为教师职业生涯的内在需要。

  我们强调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就是因为教师的师德师风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改善师风。很显然,这光靠制度威逼或者强迫都是不行的,更主要的是要靠教师的积极主动参与,要靠教师的内在的、自觉的提高。教师之所以放松对自己要求,不愿意加强师德修养,不愿意主动去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与业务能力,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的职业生涯过于的呆板与沉闷,缺少必要的生机和活力。以我们农村小学教师为例,负责的,每天的生活内容就是备课、上课、阅卷加上吃饭和睡觉,每天的活动范围就是办公室到教室再到时刻惦记着家里的农活,年轻时唯一的奋斗目标就是渴望能早点晋升小学高级。一旦晋职,就会觉得失去了人生奋斗目标,心理上就开始出现松懈甚至产生厌倦,也就是因为奋斗目标的缺失、职业理想的破灭而产生的职业疲劳。职业疲倦一旦产生,教师就失去了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热情和干劲,就会因为感觉船到码头车到站、前途渺茫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自然在师德师风方面也会松懈。因此,我们在学校的管理过程中,要尽可能地为教师着想,要尽可能的在学校中营造出一种乐观向上、开拓进取、和谐融洽、轻松愉悦的工作氛围,使每个老师始终都能找到自己职业生涯的努力方向,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对自己的事业充满激情和活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师德师风建设成为每个教师职业生涯的内在需要,从而激发教师自觉、主动、积极提高自身师德师风水准。

  四、要建立系统、规范的师德师风建设管理制度体系,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具体量化,全面纳入学校日常管理范畴。

  师德师风归根结底是一个意识形态范畴,其形成不能一蹴而就,其加强与提高更不是简单地开几个会、挂几条标语、写几篇文章就能做到的,需要我们长期的坚持和努力。从网上搜索可以知道: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准主要可以从“政治思想、职业理念、职业道德、从业行为”这么四个方面来进行认识和评价。因此,我们要将师德师风建设落到实处,就必须立足于学校工作实际,建立一个系统、规范的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体系,将坚强师德建设的目标、任务、要求、原则、方法用具体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予以明确。具体来讲,就是要把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常规工作有机的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具体、详细的量化监督评价标准,通过抓教育教学工作来抓好师德师风建设,通过考察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实绩来评价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平,从而使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真正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只有把师德师风建设完全地融入到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去,用具体的师德师风准则与规范来要求、约束、衡量教师的各项工作,才能使教师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才能使教师充分地感受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浓郁风味,才能使广大教师实实在在地融入到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来。

  五、要具备客观、科学、公正的师德师风建设评价与考核体系。

  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顺利、持续、有效开展的基础上,学校还必须针对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形成一种完善的评价与考核机制。只有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准的评价与考核,才能有效地避免做好做坏一个样、做与不做一个样、多做少做一个样的不良现象出现,才能消除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过程中的无所谓心理,有效避免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因龙头蛇尾、雷声大雨点小、不了了之而毫无效果。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个人教育教学工作考核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积极探索师德师风建设与人事制度改革、与新机制运行后的绩效工资相结合的路子,将教师的德、能、勤、绩、廉以档案的形式进行记载和保存,将它作为考评的重要依据。同时,学校要建立各种激励机制,通过目标激励、榜样激励、情感激励,将全体教师引导到教书育人,推进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

  国家之兴在于人才,人才之兴在于教育,教育之兴在于教师。在教育改革日益深入、教育发展形势日新月异的今天,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尤为重要。在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作为学校管理者只有实事求是、立足实际,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才能使学校教师队伍素质得到不断地提高,才能建立一支思想政治过硬、职业理念先进、职业道德高尚、从教行为、教育教学水平卓越的现代教师队伍,才能确保学校的健康、持续发展,使学校在实现“科教兴国”伟大战略的过程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校长学习零容忍心得篇9

  我有幸到XX师范大学参加了东营市小学骨干校长的培训。带着渴望,怀着激动,也带着对教育教学中的几点困惑,开始了为期七天的学习培训,整个活动在方文林教授的精心组织安排下,培训活动安排合理,内容丰富。让我们得以与众多教学专家面对面地进行互动交流,了解他们对学校管理的理解,学习他们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理念;进一步了解发达地区的长对学校管理的造诣。很快为期七天的集中培训已经结束,在此期间,聆听着上海市教育理念最前沿的知名专家的报告,分享特级校长的办学经验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操作方法。在交流和思想碰撞中感受到不同的校长的教育智慧,通过对上海市进才实验小学和金洲小学实地考察,感受其优质的教育和浓厚的学校文化,进而引发自己的思考。本次培训不仅让我拓宽了思路,开阔了视野,强化了学习与研究意识,而且也让我对下一步工作有了清晰的思路。在此我非常感谢各级领导为我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七天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现将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一、校长要善于学习

  校长应该是个学习者,要做好任何一项工作都要不断地学习,校长岗位更是如此。多看看,多想想,一些灵感不期而遇,工作局面就此打开。没有学习,就没有可持续发展——个人发展如此,学校发展也如此。通过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领导能力,才能成为教学的行家里手,专家型校长。正像万航渡小学张雪龙校长在《文化办学造就有灵魂的教育》报告中所讲,读好书,做好人,校长应该是老师的老师,这就要求校长带头学习,引领教师做学习研究型教师,以文化引领学校发展,提高办学品位。这次学习真的让我重新燃起了对学习的渴望。

  二、校长要善于思考

  校长应该是个思考者,对工作的预见、调整和反思都需要研究,随时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挖掘深层因素,根深才能固本,才能实现“内涵发展”的理念。校长要有这种善于思考的特殊敏感性。校长要通过不断思考而形成正确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并将其付诸于教育实践中。教育是服务于人的,我们所培养的人将来也要服务于社会。当今社会呼唤优质教育,这就要求我们校长,不仅仅只把关注点落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还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其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体验及幸福感。要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其科学精神,提升其人文素养,使学生走向智慧之路,健全其人格,增长其才干,享受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而这一切都要有先进的教育观和课程观。校长的核心领导力在于课程与课堂。校长要把先进的办学理念通过教师转化为课堂行为。这也要求校长要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引领学校的发展,同时要具有一定的课程开发与指导能力,对学校现状的评价与诊断能力。能够整合学校的资源,走现代学校发展之路。

  三、校长要利用发展规划来促进学校的发展

  学校发展规划应该是自下而上的,而不是由校长等几个人编制的,一定要使所有教师达成共识。正像徐阿根校长所讲的要建立学校共同愿景,这是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建立科学的共同愿景,能够使学校形成合力,凝聚人心,激发干劲。共同愿景确立之后,教师就可以此为依据,设立自己的个人愿景,从而在为共同愿景和个人愿景一齐努力的工作中,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和人生追求。校长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中应当充当一个组织者,负责与家长、学生沟通,听取上级主管部门意见。而学校的发展目标应来自于教职工,“发展规划”一经制定,就不能只是一纸空文,而是学校的行动纲领,就应该逐步落实,用“规划”的认同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用“规划”去分析、诊断学校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措施。落实学校发展规划的过程就是促进学校的发展的过程。同时在学校制订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编制自己的成才计划,教师编写自身专业发展计划,制订出个人发展目标,当然,个人目标与学校的目标要相适应。学校是促进人们发展的,学校要成为学习型组织。在这个集体里,学生、教师、管理队伍要共同发展,全面和谐。使学生、教师都得到成功的体验。

  四、校长要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

  学校要以教师为本,教育要以学生为本,教学要以学习为本。校长要充分了解教师自我实现价值的需求,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让教师成为研究者,成为思想者,成为有思想的行动者。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通过专家引领,校本研修,案例讨论,反思实践等方式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执教能力。真正的课程改革之战场发生在课堂之中,三维目标的落实是建设新课堂的重要途径。而最终教育目标的实现要依靠广大教师,教师的水平有多高,学校的发展就能走多远。因此,校长要倡导教师备课要有立意,上课要有创意,评课要有诚意,课堂有诗意。通过营造氛围,搭建平台,提出愿景,细化要求,不断实践,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五、校长要注重学校的德育建设

  学校培养的学生应该成为品德高尚的人,他要有文明的品行,高雅的品味,健康的品性,优秀的品格,在德育工作中要目标高远,更要立足于现实,德育教育具有时效性的特点,因此德育内容要创新,要创设情境,要让学生去实践,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同时德育工作又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要坚持不懈,要对小学生心理行为有透彻的分析,要有策略,要使德育课程化、生活化。教育的力量在于久而久之,通过德育的实践使学生对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认同感,从而使其成为一个品格高尚的人,对社会有责任感的人,富有同情心的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六、校长要转变观念,适应现代学校管理需要

  一是重行政管理控制向重“人本”激励转变。传统式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制度加控制使人勤奋工作。也就是说校长的管理工作,更多地表现为管制、监控、指示、命令等等,这样的做法虽然在管理学校上也是有效的,但在一定程度上会束缚人的个性和创造性才能的发挥。随着课改的深入,学校将获得比以往更多的自主权,越来越走向“校本”。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地方,同时也是教师获得发展的舞台。学校的管理应该向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学校的制度应该有利于教师的探索和创造,校长应与教师一起共同谋求一个学习的氛围,并使这种学习过程能够在一个开放的、善于接受的环境中进行。今天的管理,校长应尊重知识、尊重教师、关心教师,营造民主和谐、人和政通的管理氛围。

  以教师为本,就是要求教学管理者必须运用激励原则,通过目标激励、领导激励、情感激励、榜样激励、物质奖励等手段以求得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值。充分发挥他们的教学个性和教学创造力,使他们在课程改革中大显身手,英雄有用武之地。二是由只重管理教师“教”向也重学生“学”转变。传统教学以教师讲灌为主,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新课程不仅要看“教”更要看“学”,而且要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基点上看教师怎样教。因此,校长必须在教学管理理念和管理行为上做出重要转变。首先,在开展听课评课的教研活动中做好指导工作。如引导教师上课要务实,不上表演性的假课、花课,重在引导学生的学。以学生学好论英雄,而不以老师表演论英雄。其次,在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时做好引导工作。如在教学管理中,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学”的管理研究,要求管理者在教学检查时查“教”,更要查“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和培养学习能力等。

  七、校长应具有领导艺术,做一个细心人

  学校工作包罗万象,校长要尽量做一个有心人,细心人,善于从微小的现象看问题、找原因;善于从细小的工作入手聚民力、聚人心。徐阿根校长所讲“大方小圆”、“内方外圆”、“先圆后方”、“有方有圆”的领导艺术,对我启发很大。“大方小圆”能很好地体现校长领导艺术的原则性和创造性,既能保证学校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转,又能促进校长和师生形成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内方外圆”是内心深处明辨是非,坚持办学信念,但在外部行为上则比较随和,容易让人接受;“先圆后方”是在处理矛盾、调解纠纷时,先来一点含糊的表述,待调查清楚之后再表态,这样比较容易主动;“有方有圆”是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对象,该“方”的时候“方”,该“圆”的时候“圆”。这些做法很值得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借鉴。

  此次培训已经结束,尽管只有七天的时间,但我觉得它对我今后的工作具有深远的影响。尽管这次培训所学的内容也不可能成为灵丹妙药,解决学校实际工作中的一切问题。所学理论应用到实践也需要有一个艰难的过程,即便有些成功的经验,在借鉴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还需要大量的工作去研究去探索。但此次培训中的先进的教育理念,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对当今教育的思考,将会对自己今后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培训已结束,但学习不会结束,我将会用培训中得到的理论、经验与研究方法,不断探索,勇于实践,提升自己,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校长学习零容忍心得篇10

  近期,单位组织教职工系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并开展了形式多样、成效显著的师德师风活动,我受益匪浅。为了更好地促进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服务全校师生,领导学校不断发展,现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一、摆正位置,树立正确的校长观

  对教师而言,“校长”是学校的领导,是管理者;对我而言,“校长”是学识、水平、能力的综合象征,是教师队伍的“领头雁”。从某个角度来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担任“校长“这一职位以来,我坚持模范作用,合理安排工作,不少事情亲力亲为。这样一来,提高了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他们意识到领导并不是高高在上、指手画脚的人,而是真正热爱学校、热爱教育的。这样一来,教师们也乐意齐心协力,发挥主观能动性,确保出色地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我的模范作用在教师队伍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教师懂得了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这样一来,师生上下形成了良性循环,效果良好!

  二、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管理观

  一位成功的校长对教师必定有极强的亲和力、凝聚力和感召力,使教师能够自觉地把校长的教育思想创造性地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实践校长的办学思想,实现校长的办学目标。

  “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首。”作为领导者,我坚持“以制度为纲,以人性化管理为本”的管理模式,把对教师、学生的管理放在第一位,时刻关心教师、学生。努力营造一种既严格管理又有利于教师成长,发挥才干的公平、公正、积极上进的和谐的人际环境,把学校建设成教师思想交流、学术交流、情感交流和精神交流的磁力场。

  用制度管人、管事,并在工作中结合实际不断以予充实。现在,学校的规章制度已经内化为教师的自学行为,而不是有形的约束,进而使每位教师在学校的各个岗位、各个层次上发挥最大的潜能,达到最佳的效能。

  三、转变观念,树立全面的评价观

  学校对教师的评价直接决定教师的价值取向和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单纯地看分数论高低很容易引发教师的功利主义和教师之间的不正当竞争,削弱教师的团队意识和无私奉献精神。而功利主义必然导致教育的短期行为,对学生、学校的发展均是无益有害的。

  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校长,必须致力于建设一种鼓励教师的教育观念、基本素质、教育教学能力、业务学习、工作业绩和敬业精神等多方面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建立“以师德为先导,以实绩为主导,以科研为向导”的评价机制,把评价重点放在课堂教学质量,落实到科目教学的实效上,以确保评价的公正性、科学性和激励性。我从不以成绩的好坏来判断一个教师是否优秀,而是以教师德育、能力与发展潜质等为依据,积极培养优秀教师。

  对待学生,我也给予积极的评价。我们要与学生平等相待,不能将学生随便呵斥。只有我们把学生看重了,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了,他们才会尊重老师,愿意学习这个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我要求教师们秉持着“爱生如子,谆谆教导”的原则进行教学教育。五年二班有一个男生,由于家庭教育不到位,行为散漫,纪律性差,令班主任和科任感到头疼。根据老师的反映,我找来该同学进行谈话,了解情况。起初,他极不配合,心里显得害怕。我多次找他聊天,肯定了他的优点,委婉地指出了他的不足之处。一段时间下来,他的坏习惯明显减少了。在我的一再关注与鼓励之下,如今他有了明显的进步。我想,如果一味地否定他,他是不可能会进步的。

  总之,师德师风活动让我对自己的定位更加清晰,在管理、领导上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与感悟。教育无小事,我将不断完善自我,提高管理能力,坚持以身作则,积极推动学校迈向未来!

校长学习零容忍心得篇11

  她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当前教师的职业压力源,教师心理亚健康的自我调适,并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压力应对措施和应用资源。详细讲述了教师积极心理的建设与发展。

  作为一名学校管理者,更应及时了解每位教师的心理动态。做好他们的知心顾问,帮助他们排泄不良情绪,保持健康心态,积极投入到工作中。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努力做到:

  一、为教师的“减负”减压,从源头上消除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祸因。当前,教师负担重,各种填表、考评、比赛、评估、检查等一些工作,让教师们有时无暇顾及教学。社会和家长对教师的期望值过高,也给教师无形的压力。因此,唯有把教师负担减下来,把教师压力减下来,他们才能够轻装上阵,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健康心态。

  二、要及时地对教师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提升教师的心理素质。学校要创造条件,创建教师心理咨询师,建立教师心理状态检查和心理素质检测制度,准确了解和掌握全体教师的心理状态,及时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排除心里障碍,化解各种心理问题,同时要建立教师谈心制度,通过谈心消除误会,化解矛盾。

  三、在平时的工作中,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引导教师掌握心理学知识,指导教师学会自我调适,教师不健康的心理,能否尽快见康复,取决于教师的自我调适和恢复能力。因此,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自我调试,才是心理健康的根本之源。

校长学习零容忍心得篇12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近日,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毛泽东同志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中指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历史是现实的根源,任何一个国家的今天都来自昨天。只有了解一个国家从哪里来,才能弄懂这个国家今天怎么会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也才能搞清楚这个国家未来会往哪里去和不会往哪里去。”他强调:“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党史、新中国史记录着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初期不到60人的新生政党,发展壮大到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世界最大执政党的成长历程,镌刻着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艰苦奋斗,从积贫积弱、一穷二白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创造人类历史上发展奇迹的伟大历程,其中蕴含着治国理政的丰富历史经验,蕴含着立党兴党、立国兴国的伟大智慧。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只有学好党史、新中国史这门必修课,才能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的重大意义、新中国72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国经济奇迹是如何创造的、中国道路为什么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才能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才能弄清楚我们从哪来、往哪里去,从而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更好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学好党史、新中国史要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唯物史观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是正确对待历史的根本指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党史、新中国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奋斗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探索史、创业史和发展史。学好党史、新中国史,就要深入了解党史、新中国史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人物,了解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了解中国近代以来172多年的斗争史、我们党100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2年的发展史,了解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只有如此,才能深化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认识,才能深刻认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必然性,才能更好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学好党史、新中国史要真学深学,树立历史思维,培养历史眼光,增强历史担当。“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学习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更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员干部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过程中必须树立历史思维,要看到历史的连续性,避免人为割裂历史甚至搞历史虚无主义;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鉴之的科学态度,借鉴历史经验、汲取历史教训,运用历史智慧来分析当前我们所面临的一些问题。要培养历史眼光,通过学史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只有把党史、新中国史学明白,才能弄清楚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从而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力前进。要增强历史担当,始终牢记我们党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明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作为党员干部要牢记初心使命,不断增强历史担当,敢于直面风险挑战,勇于攻坚克难,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他强调:“要继续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关键时期,“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必修课,通过学习深刻认识党的执政使命和根本宗旨,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发扬革命精神和斗争精神,勇担历史重任,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校长学习零容忍心得篇13

  近日,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全党全国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我们要坚决响应中央号召,立即行动起来。

  学习党史、新中国史,首先要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按照习近平同志的要求,我们要坚持大历史观,把党史、新中国史与中国近代史联系起来学习、思考。古老的中国长期以来积贫积弱,自近代以来,帝国主义用洋枪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中国变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都纷纷失败了。孙中山搞旧民主主义,行不通;蒋介石搞买办资产阶级专政,与广大人民利益背道而驰。只有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根本方向,通过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最终走向共产主义。这就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来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我们的初心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人民服务,我们的目标是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当然,实现共产主义是分步骤、分阶段的,过去已经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阶段,现在是社会主义阶段,社会主义阶段还要经过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我们不能急于求成。

  学习党史、新中国史,还要弄清楚艰苦卓绝是什么、是怎么来的?共产党从诞生那天起就注定了她是与艰苦卓绝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她面临的敌人是前所未有的,她面临的困难是前所未有的,她的责任担当是前所未有的。建党初期,因为工人阶级的弱小、地主资产阶级的强大而屡遭失败;在我党发展过程中,又因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而屡遭挫折;中间又因日本帝国主义的大举入侵而做出巨大牺牲;解放战争时期,又因敌强我弱而不得不付出巨大代价。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又因我国人口多、底子薄、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而吃了不少苦头。什么叫艰苦卓绝?“四一二”大屠杀、二万五千里长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全民抗战、东北抗联等等都是注脚。正因为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面临的环境特别艰苦,遇到的敌人异常强大,肩负的任务非常特殊,所以很自然产生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铁军精神等等。共产党人为什么能战胜艰难困苦,根源于我们党的初心、党的信念、党的团结、党的纪律。

  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更要弄清楚党的先进性要求。要把学党史与学习党章结合起来,弄清并加深认识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弄清并加深认识我们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必须把共产主义作为最高政治追求;弄清并加深认识我们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始终保持正确方向;弄清并加深认识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养成优良的传统和作风,充分体现了纯洁的政治品格,形成了红色基因,始终靠忠诚经受考验,靠忠诚战胜困难,靠忠诚发展壮大。

  学习党史、新中国史,要学会历史思维,培养历史眼光,增强历史担当。所谓历史思维,就是要从历史长期发展中,把握规律,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把各个时期发生的事件放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去认识、去处置;所谓历史眼光,就是要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去审视问题、认识问题,弄清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历史条件下的特殊性,防止和避免主观随意性;所谓历史担当,就是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使命和任务,现阶段的使命担当就是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通过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校长学习零容忍心得篇14

  近日,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全党全国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我们要坚决响应中央号召,立即行动起来。

  学习党史、新中国史,首先要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按照习近平同志的要求,我们要坚持大历史观,把党史、新中国史与中国近代史联系起来学习、思考。古老的中国长期以来积贫积弱,自近代以来,帝国主义用洋枪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中国变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都纷纷失败了。孙中山搞旧民主主义,行不通;蒋介石搞买办资产阶级专政,与广大人民利益背道而驰。只有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根本方向,通过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最终走向共产主义。这就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来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我们的初心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人民服务,我们的目标是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当然,实现共产主义是分步骤、分阶段的,过去已经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阶段,现在是社会主义阶段,社会主义阶段还要经过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我们不能急于求成。

  学习党史、新中国史,还要弄清楚艰苦卓绝是什么、是怎么来的?共产党从诞生那天起就注定了她是与艰苦卓绝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她面临的敌人是前所未有的,她面临的困难是前所未有的,她的责任担当是前所未有的。建党初期,因为工人阶级的弱小、地主资产阶级的强大而屡遭失败;在我党发展过程中,又因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而屡遭挫折;中间又因日本帝国主义的大举入侵而做出巨大牺牲;解放战争时期,又因敌强我弱而不得不付出巨大代价。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又因我国人口多、底子薄、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而吃了不少苦头。什么叫艰苦卓绝?“四一二”大屠杀、二万五千里长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全民抗战、东北抗联等等都是注脚。正因为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面临的环境特别艰苦,遇到的敌人异常强大,肩负的任务非常特殊,所以很自然产生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铁军精神等等。共产党人为什么能战胜艰难困苦,根源于我们党的初心、党的信念、党的团结、党的纪律。

  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更要弄清楚党的先进性要求。要把学党史与学习党章结合起来,弄清并加深认识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弄清并加深认识我们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必须把共产主义作为最高政治追求;弄清并加深认识我们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始终保持正确方向;弄清并加深认识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养成优良的传统和作风,充分体现了纯洁的政治品格,形成了红色基因,始终靠忠诚经受考验,靠忠诚战胜困难,靠忠诚发展壮大。

  学习党史、新中国史,要学会历史思维,培养历史眼光,增强历史担当。所谓历史思维,就是要从历史长期发展中,把握规律,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把各个时期发生的事件放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去认识、去处置;所谓历史眼光,就是要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去审视问题、认识问题,弄清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历史条件下的特殊性,防止和避免主观随意性;所谓历史担当,就是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使命和任务,现阶段的使命担当就是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通过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校长学习零容忍心得篇15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近日,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毛泽东同志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中指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历史是现实的根源,任何一个国家的今天都来自昨天。只有了解一个国家从哪里来,才能弄懂这个国家今天怎么会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也才能搞清楚这个国家未来会往哪里去和不会往哪里去。”他强调:“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党史、新中国史记录着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初期不到60人的新生政党,发展壮大到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世界最大执政党的成长历程,镌刻着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艰苦奋斗,从积贫积弱、一穷二白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创造人类历史上发展奇迹的伟大历程,其中蕴含着治国理政的丰富历史经验,蕴含着立党兴党、立国兴国的伟大智慧。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只有学好党史、新中国史这门必修课,才能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的重大意义、新中国72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国经济奇迹是如何创造的、中国道路为什么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才能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才能弄清楚我们从哪来、往哪里去,从而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更好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学好党史、新中国史要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唯物史观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是正确对待历史的根本指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党史、新中国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奋斗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探索史、创业史和发展史。学好党史、新中国史,就要深入了解党史、新中国史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人物,了解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了解中国近代以来172多年的斗争史、我们党100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2年的发展史,了解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只有如此,才能深化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认识,才能深刻认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必然性,才能更好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学好党史、新中国史要真学深学,树立历史思维,培养历史眼光,增强历史担当。“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学习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更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员干部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过程中必须树立历史思维,要看到历史的连续性,避免人为割裂历史甚至搞历史虚无主义;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鉴之的科学态度,借鉴历史经验、汲取历史教训,运用历史智慧来分析当前我们所面临的一些问题。要培养历史眼光,通过学史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只有把党史、新中国史学明白,才能弄清楚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从而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力前进。要增强历史担当,始终牢记我们党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明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作为党员干部要牢记初心使命,不断增强历史担当,敢于直面风险挑战,勇于攻坚克难,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他强调:“要继续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关键时期,“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必修课,通过学习深刻认识党的执政使命和根本宗旨,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发扬革命精神和斗争精神,勇担历史重任,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推荐访问:容忍 校长 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