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鉴赏心得1 戏剧是以演员艺术为中心同时又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等艺术的综合体。我国的戏剧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从先秦以前的巫舞,到汉代的角抵戏、晋时的参军戏、北齐的踏摇娘、唐朝的滑稽戏。一直到宋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戏曲鉴赏心得,菁选3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戏曲鉴赏心得1
戏剧是以演员艺术为中心同时又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等艺术的综合体。我国的戏剧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从先秦以前的巫舞,到汉代的角抵戏、晋时的参军戏、北齐的踏摇娘、唐朝的滑稽戏。一直到宋元杂剧,戏剧这种艺术形式才基本成熟。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戏剧博采众家之长,从各种艺术中汲取了丰富的文化养料。经过长期的酝酿.我国的戏剧最终形成并逐步走向成熟,倍受民众青睐,甚至不胫而走,享誉海外.可谓成绩斐然。其中不乏有社会历史的偶然因素推波助澜,但主要还是因为戏剧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具体表现在其丰富多彩、广泛深刻的功能方面。戏剧的功能不仅体现在它形象生动、避实就虚的艺术形式.而且体现在它社会关照、理性思考的具体内容。
戏剧的艺术魅力首先在于它形象生动、雅俗共赏;其次在于它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更在于它张扬社会理性.成为播撒于民众心底的及时雨。戏剧的主要功能表现在三个方面:娱乐功能、教化功能、传承功能。
戏曲鉴赏心得2
戏剧的娱乐功能是不容忽视的,但决不能认为它是戏剧最重要的,或者是唯一的功能。戏剧的娱乐功能只是把观众引入更高接受层面的必要途径,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优秀的戏剧,内容往往以情至圣,以真至诚,从而得到广大民众的认同。孟子云:“仁言不如仁声人人深也”。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那就是看一台思想性、艺术性都很高的戏,比听一场报告受的教育还要大。戏剧的教化功能,就内容而言,体现在其张扬社会理性,描写人间至情,追求真、善、美的永恒主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道德伦理剧
这类戏剧多取材于古人古事,戏剧艺术家运用移花接木、旧瓶新酒、引申推理等手法进行再创作,把它用于道德伦理的说教之中。“借虚事指点实事,托古人提醒今人”。如《赵贞女蔡二郎》、《王魁负桂英》、《张协状元》、《秦香莲》等。这一类故事都是写发迹变心的男子负心的故事。“贫贱之交不相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这是传统文化深深植根于民众心中的一种理想的道德观。但在现实社会中,贫寒之士,一朝中榜,入阁拜相,飞黄腾达,便立即翻脸不认人,否认贫贱之交,甚至忘恩负义,杀妻灭子。于是理想的伦理道德被颠覆,民众的心理严重失衡.因此在戏剧中所表现的内容就反映了这种现实。而在结局安排上让这些负心汉都没有好下场,或者受到上天报应、惩罚;或者受到人间审判、行刑。唯有以此方式才能大快人心,使观众重新找回失去的心理*衡,得到心理补偿,同时也起到了警示世人的作用。
2、爱情婚姻剧
追求美好的爱情和自由的婚姻是文学艺术的永恒主题,戏剧艺术也不例外。关于这类题材的戏剧也是不胜枚举,比如《西厢记》、《拜月亭》、《墙头马上》、《倩女离魂》、《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等。这一幕幕爱情戏多表现婉转缠绵的男女恋情,包括相思、调弄、热恋、离别、失恋、怨恨等情感。而且这类爱情戏也更容易打动观众.为观众接受,成为戏剧名作。爱情戏备受关注,除了人自身作为感情动物的因素外,更多地是因为这类题材强烈地暴露出一般的人性和人们普遍地、长期地被压抑的`自由欲望。在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门当户对”的桎梏下,年轻男女的婚恋多成为政治、金钱、权力的牺牲品,而禁锢中的人一旦觉醒,就要冲出樊篱,寻求自身的幸福生活体现出青春和新鲜的人的要求。但在当时的封建高压下,这种思想是离经叛道,为社会的既定习惯势力所摒弃,并受到残酷压制。因而剧作家也只好把人们的这种美好愿望搬上舞台。通过演员之口讲出民众的肺腑之言。一吐为快,酣畅淋漓而且这类爱情戏也都以“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作为结局.体现了人们对爱情的热烈追求。
3、清官公案剧
渴望清官惩恶扬善。为弱势群体伸张正义.以及憧憬政治的清明廉正是戏剧表现的又~主题。比如《窦娥冤》、《陈州粜米》、《鲁斋郎》、《生金阁》、《蝴蝶梦》、《铡美案》等一批“清官戏”,充分宣扬了在人治大于法治的社会中,一般的*民百姓,特别是其中的弱者(如窦娥),祈求一心为民的“青天”能够明察秋毫,严格执法。其中浓墨重彩。作为清官代表的“箭垛式的人物”就是包公。在众多戏剧中.包公的形象可以概括为铁面无私、执法如山、刚正不阿、睿智英明,敢于为民*。因为人民喜欢甚至是崇敬包公这样人物.于是便把美好的理想和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并赋予他许多“特异功能”,使他变成神通广大的正义之神,把包公由杰出人物转化*神,“日判阳问夜判阴”。不仅管人间治安,为受冤屈的百姓做主,同时还管地狱诉讼。替死去的冤魂*。
戏曲鉴赏心得3
我国民俗文化的传承方式主要有口头传承、行为传承口耳传承以及视觉传承等等。而戏剧作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其传承也遵循以上所说的几个方面:
1、口头传承
戏剧以口头传承的方式传播民俗文化。主要体现在梨园弟子的技艺传承这一方面。当时的戏剧演员文化水*都很有限,甚至大字不识,但他们却能在台上搬演古今之事,把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演员自身的素质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但师父的言传身教也功不可没,而且拜师学艺主要是通过师父的口头传授来完成的。特别是对唱、念这两方面的严格要求,更体现了口头传承的无可替代。我国的戏剧就是依靠这种口头传授的方式代代相传。
2、行为传承
戏剧表演中的动作、招式主要体现了行为的传承。戏剧表演中的一招一式,都是程式化的动作。相对而言是固化的。戏剧的表演程式是根据生活中事物的特征和美的形式提炼出来的。如鹞子翻身、兰花指、卧鱼等,是抓住这些动植物最具有造型美的闪光点而予以模仿、定格的。戏剧动作这种特有的程式和规范形式决定了其必然的行为传承绵延不绝。
3、视觉传承
戏剧中的视觉传承主要表现在其形式的美轮美奂。戏剧的脸谱和行头可谓独具匠心、标新立异。我国的戏剧表演很重视脸谱。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戏剧中的脸谱,不仅体现了戏剧的艺术美.而且。更重要的是它缩短了戏剧主体和观众受体之问的距离,打破了戏剧与普通观众之间的“隔”。广大观众从脸谱中就可以对剧中人物的身份、性格作出判断,比如说红脸暗示耿直忠正(如关公),黑脸暗示严肃刚正(如包公),而白脸暗示专横奸诈(如曹操)等,各种脸谱均有其象征性,这就使观众更容易入戏,从而为接受、理解戏剧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脸谱的图案美、色彩美.也对人的视觉产生强烈的冲击,令人叹为观止、拍案叫绝。